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安士全書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七集)  2016/1/1  中國上海  檔名:WD19-025-0007

  《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卷上。諸位法師,諸位同修,大家新年下午好,阿彌陀佛。我們接著再來學習《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卷上,請翻開書本第十五頁。上一節課,我們學習到「降嗣赤帝」,就降生做赤帝的子嗣,赤帝就是漢高祖劉邦,做他的兒子。他的母親就是戚夫人,戚夫人又叫戚姬,非常得到高祖的寵愛。

  我們把戚姬(我在電腦上查到)的一個公案,跟大家念一念。可能大家有看過連續劇,「漢高祖」這個連續劇,大家有看過嗎?這裡這個資料是湖北人民出版社的,它的標題是《國色天香.呂后凶殘戚姬遭難》。高祖十二年,就是漢高祖他做皇帝做了十二年,高祖就是劉邦,他駕崩了。過世之後,劉盈登基,他的兒子,就是呂后生的兒子,叫劉盈(盈利的盈),他登基了,稱為漢惠帝。由於劉盈生性仁慈柔弱,她這個兒子性情很仁慈,但是很柔弱,所以國家大權實際操縱在呂后她的手上。她的兒子登基做皇帝了,呂后就把戚夫人抓起來,因為權力在她手上,把她的頭髮都剃光,讓她穿上赤土染成紅色的囚衣,戴上冰冷的枷鎖(鐵的枷鎖),關在永春巷特別監獄裡面。戚夫人每天都要舂米,而且數量已經規定好了,舂不完就要進行嚴懲。所以戚夫人一邊舂米一邊唱歌,「子為王,母為虜」,虜就俘虜的虜,「終日舂薄暮」,每天都從早舂到晚上,「常與死為伍」,就是常常跟死亡都很接近,「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汝」,其實相去就這麼遠,有誰可以告訴你?就是告訴她兒子。戚姬這段唱詞就給自己帶來更大的災難,也給自己的兒子帶來不幸。

  呂后聽到後,破口大罵說,妳還想指望妳兒子來救妳,簡直是作夢。她乾脆就一不做二不休來個斬草除根,於是呂后下令召趙王進京(就是戚姬她生的兒子,這個趙王就是文昌帝君來投胎的)。進京,周昌知道呂后不懷好意,先後三次以趙王有病相推辭,不讓趙王進到京城,他知道進去就一定被殺害。呂后知道是周昌在作梗,就下令讓周昌入朝,隨後呂后再次下令趙王即刻進京。劉盈,呂后的兒子劉盈,就是漢惠帝,他的性格很敦厚,他也顧念骨肉之情,他知道母親在後面有陰謀要害他,就想加以保護。他親自到長安郊外迎接弟弟劉如意,然後把劉如意帶到自己的宮中,他跟劉如意在一起吃飯,睡也在同一個床,一分鐘也不離開,呂太后幾次想要殺害劉如意都沒有成功,沒有機會下手。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有一天,劉盈一早爬起來去打獵,劉如意還在睡,怎麼叫也叫不醒,劉盈以為這個時候應該沒有什麼危險,就一個人出去了,結果當劉盈打獵回來,他幼小的弟弟已經七竅流血死在床上。

  呂太后毒殺了劉如意以後,接著她就下命令,砍斷戚夫人的雙手雙腳,一個人,把她的兩隻手砍斷、兩隻腳砍斷,然後再把她的眼睛挖出來,用煙把她薰耳朵,讓她薰聾,又強迫她喝下啞巴的藥,然後扔在廁所裡,就命名為人彘,就像豬一樣。所以她光著頭,兩眼已經鮮血都一直流出來,耳朵聽不見,只能張大口,無手無腳,不能站,不能爬,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她只能在心裡痴想,盼望她的兒子來救她,也只能回憶昔日跟劉邦恩愛的往事,在黑洞中流下的不是滴滴的淚,而是滴滴的血。人間最殘酷的刑罰,落到一個女人身上,而且下令行刑的卻是另一個女人。

  呂太后處置了戚夫人後,叫劉盈前去參觀她的傑作,她叫她兒子去看。她的兒子看了毛骨悚然,問宦官:蠕蠕在動,那是什麼東西?宦官(就是太監)跟他講:那個就是戚夫人。劉盈一聽,驚倒在地,放聲大哭說:這不是人做出來的事,我也是妳的兒子,我沒有臉再掌管天下。所以劉盈在位七年也就死了。三天後戚夫人就死了,她當年劉邦在世的時候,千嬌百媚,如花似玉的美人,到最後是這樣的下場。過度傷心驚嚇,劉盈一病不起,之後劉盈果然不理朝政。所以惠帝七年(公元前一百八十八年),劉盈駕崩。八年後,呂太后全族男女被屠殺殆盡。因果報應,冤冤相報。這一段歷史公案。所以這裡帝君講:

  【卒為呂氏所殺。予母之死。尤被酷毒。】

  說他的母親(就是戚夫人)死的時候,更殘酷。

  【予深怨之。每思為率然之相。】

  帝君畢竟還是六道中凡夫,看到他母親這樣被害死,我們可以想像,他的怨恨有多深!所以他每次想到這個事情就想變一條大蛇,把姓呂的統統吞盡。

  【盡吞諸呂而後已也(後果化蛇。可見一切唯心造矣)。】

  後來果然他變蛇了。『率然』,大蛇,我們上午有講過,很厲害的一種蛇。這是帝君在漢朝這一世,投胎到劉邦的家裡。下面是按:

  按【予初讀佛書。見怨親平等。及怨從親起之說。心竊訝之。迨靜觀事理循環。乃知此種議論。非出世聖人不能道也。】

  周安士居士說,按照這段歷史公案,我們中國《二十五史》,到清朝是二十四史,到現在民國是二十五史,加上一個《清史》。其實《史記》都是官方記載的,就是政府官方記載的,每一個朝代都有史官記錄當時發生的事情。周安士先生給我們講,『予初讀佛書,見怨親平等,及怨從親起之說,心竊訝之』。周安士居士說,我剛剛開始讀到佛經,經典裡面有講到怨親平等,以及怨是從親生起的這種說法,「心竊訝之」,他心裡暗暗的非常驚訝。怨怎麼會從親生起?親是親愛的人,親愛的人為什麼會生起怨?他有這樣一個疑惑,驚訝。『迨靜觀事理循環』,「迨」就是等到,等到他以後再很冷靜的去觀察這個世間一切事理,事理就是發生這個事有它的道理在,所以叫事理,事理循環。『乃知此種議論,非出世聖人不能道也』,才知道,這種議論,不是出世間的聖人,他講不出來的。一般世間人他不能理解這個道理,他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所以非出世聖人他不能道。「出世聖人」,阿羅漢以上的,他跳出三界六道,再回頭看六道裡面的事情,那些事實真相,他看得清清楚楚,是怎麼一回事。

  「怨從親起」,我們讀了這個,我想我們也會有所感觸。你再冷靜想一想,我們在這一生遇到的這些人事物,剛開始兩個人很好,到最後變冤家對頭,大家應該有看過,剛開始很好,我們可以從這些人事物當中去學習到一些做人處世的道理。這個我這一生也看了不少,都是現前這個世間發生的人事物,一開始好得不得了,到最後變成冤家對頭。我們再冷靜看看現前這個社會上,這個事情你不難發現,你發現之後,你就會肯定佛在經上講的句句真言,都是真話。下面,他是就戚夫人這個公案來講:

  按【就戚夫人言。】

  就戚夫人這方面來講。

  按【未有不以呂後為仇。高祖為恩者。】

  就戚夫人來講,呂后把她害得那麼慘,當然她一定是仇恨呂后,因為呂后害她,把她害這麼慘。高祖對她非常好,甚至我們看前面,「晚年欲以予為太子」,要把她的兒子趙王立為太子。就是把呂后生的劉盈把他換過來,換他愛妃的兒子來做太子,太子將來就繼承他的皇位。呂后為什麼那麼恨戚姬,到底她什麼地方得罪她?

  按【然呂後之恨戚姬。皆由高祖之寵眷。】

  高祖對戚姬特別寵愛,『眷』就是照顧她。對她特別好,而且又想把她的兒子立為太子,把她生的兒子換過來。呂后知道這個事情,心裡痛恨戚姬就非常非常深了。為什麼非常深?因為她跟漢高祖劉邦也是從沒有到有,跟項羽打仗,滅秦朝,她是他的太太,她還曾經被項羽軟禁起來,被關了四年,這樣冒生死之險建立漢朝帝國,現在劉邦當皇帝了,要把她擺一邊,去寵愛戚姬。我們想一想,她心裡是什麼樣的感受?我們去想一想,我們也知道,人之常情,只不過她後來使用手段太過分。過分,實在講,她對別人那麼不好,她自己還是有果報,也不好,也害她全族的人都被殺了,實在講也不值得。這段的分析就是給我們講,『然呂後之恨戚姬,皆由高祖之寵眷』,就是因為高祖對她太寵愛了,所以她恨之入骨。

  按【迨寵眷漸深。】

  『迨』就是等到,他對她的恩寵眷戀漸漸加深了。

  按【至於欲易太子。而呂後之隱恨。】

  以至於要換太子,要把她的兒子換掉,由戚姬生的劉如意(趙王)來當太子,皇帝的位置要換給他。呂后知道這個事情之隱恨,她對戚姬那種恨隱藏在心裡。

  按【遂不可復解矣。】

  沒有辦法化解,恨之入骨,可能都還很難形容。到這裡是一段。下面這一段說:

  按【向使高祖當日。以等閒待之。不至若此寵眷。則戚夫人被禍。夫何至於此極也。】

  所以這一段說,如果漢高祖當時對待戚姬不要那麼好,就比較一般的,不要特別的去寵愛她,這樣來對待。『不至若此寵眷』,不要這麼寵愛,甚至要把她的兒子立為太子,把呂后生的兒子換掉。『則戚夫人被禍』,縱然有,也不至於這麼嚴重,因為她恨也不至於恨得那麼深。『何至於此極也』,也不至於這麼嚴重,這麼極端。

  按【然則呂後固戚之仇。而高祖亦豈得遂為恩耶。】

  呂后對戚姬之仇恨,『而高祖亦豈得遂為恩耶?』這個「恩」,下面給我們講:

  按【噫。此即怨從親起之說也。】

  親當中埋伏著怨,所以怨都是從親當中生起的說法。我們看這個小字:

  按【即此便是格物之學。】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要從這個修起,格物。所以我們在人際當中就要修平等觀。

  按【夫怨也。而從親起。即欲不作平等觀。不可得已。】

  怨從親起的,沒有親就沒有怨。所以我們每次做三時繫念,現在大家同修都知道要寫冤親債主。為什麼寫冤親債主?因為那個怨從親來的,所以要寫冤親債主。冤親債主統統超度就平等了,怨也超度,親也超度,怨親平等,所以叫超度。超度到西方就沒事了,如果在六道輪迴,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永遠報不完,而且一世報復比一世殘酷,真是苦不堪言。所以放下,什麼叫放下?看破才能放下,你事實真相沒看破、沒看清楚、沒有認識清楚,叫我們放下,你怎麼放得下?不可能放下。所以佛法的修學,凡夫到成佛,沒有別的,看破放下,放下又看破。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又幫助看破,這樣不斷的提升,到完全看破、完全放下,那就成佛了。所以我們人與人相處,要知道怨從親起,這個也是我們學習的地方。所以怨不要太深,太深了,像呂后這樣,做得太過分、太極端了,整個家族果報也很快就現前。親,親到最後,他怨就起來了,所以要平衡一下。怨不能生,親也不要太過,平等平衡,這樣就能保平安,就沒事了。所以這個地方,周安士居士講,漢高祖當時如果不要太過分去寵愛,她被呂后嫉妒障礙就會降到最低了。這個道理很深,沒有很高的學問的人,我們一般人體會不到、理解不到。

  所以過去我常常給同修分享,我說師父最好不要讚歎我,如果在電視上多罵我幾句會比較平安。大家明白這個意思嗎?後來我慢慢有一點體會,以前體會不深,師父給我們講,總沒好聽的話,我們總有一點好處,師父都不讚歎,好像都讚歎別人讚歎得很高。但是後來我看到那個讚歎的都中箭落馬,中箭落馬掉下來了。後來才發現,這種高僧大德的讚歎,也要自己知道怎麼去接受、怎麼去面對,如果心裡生起傲慢之心也就失敗了。師父知道我沒有這個功夫,所以不太讚歎我,縱然讚歎,輕描淡寫的,好像沒什麼,大家也不太注意。這個也是一種保護,不然嫉妒障礙來了,你就走投無路。

  我們學習到這一段,我們就可以以此類推,舉一反三。孔老夫子講舉一隅而三隅反,叫舉一反三,以此類推。這是修平等觀。這一世,他去做蛇了,他發願要去做蛇。下面這個公案,就是他變化龍這個果報。

  【邛池化龍。】

  『邛』是一個小土山,小土山有水池,他變化在小水池的一條龍。我們看這個文:

  【帝君曰。予自罹呂禍後。思報宿憤。不顧已往修積。雖諸呂死後。冥間備受苦楚。孽尚未清。然此時已共生於東海之濱。邛池邑矣。邑令呂牟。呂后之後身也。】

  『邑令』就是都城城市的縣令,像現在的縣市長。『呂牟』是呂后她後來再轉世的。

  【予母夫人亦生於彼。復為戚氏。】

  他的媽媽死了,也生到邛池邑,也是投生到這個地方。『復為戚氏』,還是姓戚。

  【以前生享福太過。故至此貧悴。】

  我們先看到這一段。帝君又講,『予自罹呂禍後』,他遭到呂太后的殺害之後,『思報宿憤』,當然他這個冤仇一直想要報復。『不顧已往修積』,他過去生,可以說生生世世都是孝勇,忠孝友悌,他的修行,他也顧不了以往修行那些功德了。這個我們可以理解,因為我們人一旦瞋恨心生起來的時候就不管那麼多了。過去生做的好事,他也不顧了、不管了,現在的心,他只是一心一意想要報仇,這個就是我們佛法講瞋恨心,瞋恨心沒有辦法放得下。『雖諸呂死後,冥間備受苦楚』,姓呂的,「諸呂」就是他們呂氏家族死了之後,在陰間也受了很多的痛苦。但是這個罪孽還沒有清除,他自己『此時已共生於東海之濱』,生到東海的海濱。海濱有個邑,邑就是一個城市,叫邛池邑。「邑令」是「呂牟」,呂后的後身。他的母親也生在這個地方。這個我們一般俗話講冤家路窄,過去生結這麼深的冤仇,現在投胎又生在同一個地方。他發願要變蛇,龍蛇是比較相接近的一類,他發願要變蛇報仇,化為龍蛇來報仇。他生到東海,生到海裡面去,他的母親也生在這個地方,還是姓戚。

  因為他母親『以前生享福太過』,我們同修大家要注意這一句,戚氏前生因為受到漢高祖劉邦寵愛,所以在宮中享受福報也享得太過分了。這一生享福是過去生修的,如果這一生享福太過,這一生又沒有修福,來生就沒福報了。所以享福是損福,損我們的福報。但是這個話對現代人講也講不通,現在人你勸他不要享福;不要享福來作人有什麼意思?作人就是享福的。享福是沒有錯,要怎麼享?在什麼時候享?要怎樣享才是真正的福報,現在人也不懂,往往把造惡業當作在享福,那就錯了,大錯特錯了。她當貴妃,她那個享福,我們可以想像的。

  現在這個時代,從小孩就開始享福了,這都跟西洋人學的。西洋人,我們以前跟老和尚在美國的時候,他們那邊流行一句話,西方人,他們兒童是天堂;青年是戰場,青年壯年要創造事業,去打拼賺錢;老年是墳場,就是墳墓。西洋人,他享福是在童年,受苦是在老年,前面福報先用,用光了,老的時候就沒有了。中國傳統,他是幼年他不能享福的,要學習、要吃苦的,要學習修福惜福;青壯年要為社會造福,造福社會人群;晚年再享福。所以中國跟外國是顛倒,不一樣,外國跟中國相反,不一樣。現在都是年輕就享福,兒童就開始享福。這個話,時代也不一樣,因為現在社會風氣都這樣,誰也沒有辦法去改變。

  我這個年紀真的很苦,因為那個時候經濟不好,你要享也沒得享,三餐吃的都有問題。不過現在回想起來,這一生還好童年時代沒福報,才有辦法來學佛修行;如果年輕的時候就福報現前,也不是好事。我看我們同學有幾個,二十幾歲,在四十年前,他們都開進口車了,我是騎腳踏車,大陸叫自行車。但是自行車也要錢去買,有時候還買不起。但是看到後來,大概中年之後,他事業就起不來了。二十幾歲,我二、三十歲,他們正是得意,生意做得正好,每一次同學會我都非常羨慕。但是四十之後都不行了,不要說福報不過三代,一代都過不了,連保持到晚年都保不住,中年以後就不行了,福報就享太過了,也不知道繼續修福。所以享太過了,他就沒福。

  戚氏也是生前享福太過,所以這一生再投胎就沒福報了。『故至此貧悴』,所以到這個時候非常貧窮。「悴」就是人貧窮憔悴,憂慮憂愁。窮人有他的困難,天天為生活來奔波勞碌,有時候可能還三餐不繼,過這樣的日子,「貧悴」。

  【所嫁張子。】

  她嫁給姓張的,『張子』。

  【老而乏嗣。以芟刈為業。一日至野外。自傷無子。】

  『芟刈』就是割草,替人家割草,以這個為事業。張子年紀也老了,還沒有子女。有一天到野外,他自己很傷心,自己沒兒子。

  【泣而禱天。】

  『泣』就是哭泣,對著天空來祈禱,求上天賜給他兒子。

  【乃相與割臂出血。】

  他也是非常的至誠,把手臂都割出血,把這個血:

  【瀝石凹中。】

  滴在『石凹』,石頭凹進去當中。表達他的真誠恭敬,對上天的真誠恭敬,祈求上天賜他兒子。

  【且祝曰。】

  『祝』就是祝願。

  【若此石下有動物生焉。亦遺體也。】

  禱告的祝詞,他講『若此石下有動物生焉』,如果這個石頭下面有動物生了,也是他的遺體。為什麼?他的血滴到這個石頭上,意思也就是說跟他的血緣有關係了,也是他的遺體了。

  【予方感母氏心。】

  『予』就是文昌帝君,他剛剛感受到他母親的心,他母親嫁給張子,他感受他母親這樣的心情。

  【不覺神識已經託彼。】

  神識就已經投胎到那個石頭下面。

  【明日揭石視之。血化為蛇。】

  他感受到他母親的心,血就化為一條蛇。

  【金色寸長。】

  這條蛇是金色的,有一寸長。

  【余所為也。】

  就是他所為的,他去投胎在那裡的。

  【母收養逾年。】

  他母親就把這條蛇收養起來,超過一年。

  【頂上生角。腹下生足。能變化。每天欲雨。予為助之。身既長大。腹量寬廓。見羊豕犬馬。輒食之。】

  這條蛇她收養之後,他母親收養之後,過了一年就漸漸長大了。頭頂上就生角出來,『腹部生足』,「生足」就是有腳,『能變化』。我們看龍,我們現在畫的龍,不是有兩隻角嗎?還有龍爪,腳。『每天欲雨,予為助之』,龍會變化,每天要下雨,牠就幫助下雨。『身既長大,腹量寬廓』,牠的身體愈來愈大,牠的肚子也愈來愈寬闊、愈來愈大。「腹量寬廓」,牠的食量就大,都吃什麼?『見羊豕犬馬,輒食之』,看到羊,看到豬,看到狗,看到馬,牠都把牠吃下去了。

  【邑令有良馬。】

  邛池邑的邑令,就是市長,這個城市的市長,他有一匹良馬。

  【呂產後身也。予拘而噬焉。】

  『呂產』就是呂太后的侄子。呂產,他是山陽郡單父縣(就是現在山東省單縣)人,秦末漢初的人物。秦朝末年,西漢初年,那個時候的人,是呂后(漢高祖的皇后呂雉)的侄子,呂后叛亂,在叛亂當中被朱虛侯劉章所殺死。殺死,到這一生投胎去做馬,變一匹良馬,所以「呂產後身也」。文昌帝君他知道,這個是呂后的侄子,也是他冤家對頭的後身,牠就把牠抓來吃掉了,把這匹馬吃掉。

  【令遂逮予父母入獄。】

  邛池邑令就抓牠的父母親關入監獄。

  【限三日不得予。罪之以死。】

  把牠的父母抓起來,抓起來關到監獄裡面。限他三天說,如果找不到這條龍,兩個人要給他判死罪。

  【次日。予化儒生。謁令解之。】

  『次日』就是第二天。文昌帝君,這條龍,龍會變化的,這根據佛經上講龍會變化,牠變化一個讀書人,一個『儒生』,去見邛池邑令。『解之』,就給他化解。他就來了,說你要找我,我來了。

  【令曰。張老夫婦。家養妖蛇。食人六畜久矣。今又食吾馬。吾欲為民除害。而不肯放出。是彼自為妖也。必將戮之。】

  邑令就跟這個儒生講(是文昌帝君化身的),『張老夫婦』,他們兩個老夫妻,家裡養了一條妖蛇,專門在吃人家的六畜很久了,今天又吃我的馬。他說我要『為民除害』,他們夫婦又不肯把這條妖蛇放出來,『是彼自為妖也』,這兩個人也一定是妖怪,必定要把他們殺死。邑令這麼講,文昌帝君回答:

  【予曰。物命相償。宿業所致。君欲為畜殺人。可乎。】

  文昌帝君跟邑令講,『物命相償』,這是宿世造的業所導致的。『君』就是邑令,跟邛池邑令講:你為了畜生來殺人,可以嗎?你為了一條蛇,蛇是畜生,你為了畜生來殺他們夫妻兩個人,這樣可以嗎?為這個畜生來殺人,這樣可以嗎?『可乎』,就是可以嗎?

  【令叱予使退。予曰。君面有死氣。宜善自愛。語畢。予隱形不現。左右皆以為妖。】

  邛池邑令,『叱』就是大聲的責罵,罵文昌帝君變化的這個人;『使退』就是叫他退下去,「使退」就是命令他退下去,不聽他的。這個時候文昌帝君又跟這個邑令講,『君面有死氣,宜善自愛』。他說:你臉上已經出現有死亡的氣分,你應該善於自愛。跟他講完,『語畢』,「語畢」就是講完。『予隱形不現』,他就突然在他面前就消失了,「隱形」就消失了。『左右皆以為妖』,左右的人看到這個人怎麼突然沒有了?都以為這是妖怪,變成一個人來。

  【予乃奏天稱怨。陳前世母子無辜。死於諸呂。今欲報之。】

  文昌帝君他就奏天帝『稱怨』,就是向上天說出過去世這個冤仇。『陳前』,「陳」就是陳白,說明『前世母子無辜,死於諸呂』,死於呂后,呂氏人的手上。『今欲報之』,現在想要報仇。

  【詞上而未報。】

  這個詞已經準備好了,但是還沒有向天帝來報告。

  【乃不勝其憤。】

  那種怨氣控制不了,『乃不勝其憤』。

  【遂變化風雨。呼吸雲霧。復借海水。灌注城邑。周四十里皆陷。予乃身載父母而出焉。時孝宣之世。今所謂陷河者是也。】

  文昌帝君他是死了變一條龍,他還沒有報告,「詞上而未報」。他這個氣,怨恨、憤恨已經受不了了,他就馬上『變化風雨,呼吸雲霧,復借海水,灌注城邑』,淹水,把整個城周圍四十里都淹沒了,『皆陷』,淹沒了。牠的身體就載牠的父母,救牠的父母出來,其他的人都被淹死了。『時孝宣之世,今所謂陷河者是也』。這個又是一世冤冤相報的一個公案。我們現在看到這個都有因果,我們看到現在這個社會上還是有很多天災人禍,都是因果報應。

  按【帝君雖以累世孝友。積功勵行。然畢竟是人天小果。未修出世大法。是以一生帝王家。忽然立腳不住。幸得後來遭遇釋迦。終成解脫耳。不然。怨怨相報。正無已時。所以菩薩苟欲救度眾生。必得先乘般若之船。而後可入生死之海也。】

  周安士居士他按照這段公案,再來給我們做一個講解,說『帝君雖以累世孝友』,他累生累世修了很多世,都是「孝友」,忠孝友悌,『積功勵行』,但是畢竟這個還是『人天小果』,就是人天善法,沒出六道。『未修出世大法,是以一生帝王家,忽然立腳不住』,他修有這個福報,他才能投胎到帝王家,貴族家裡去,但是一生帝王家,他的腳跟就站不住了,過去世修善積德也都忘了。『幸得後來遭遇釋迦』,遭遇到釋迦牟尼佛,『終成解脫耳』,還好後來遇到釋迦牟尼佛,遇到佛他才得到解脫,超越六道。所以現在文昌帝君他已經超越六道,『不然』,在六道裡面,真的是『怨怨相報,正無已時』,「正無已時」就是沒完沒了,沒有停止的時候。

  我們現在看到這個世界上這種戰爭,現在殺生、吃肉、墮胎等等,這些都有果報,都是冤冤相報。像現在的戰爭,我們看看現在中東這個地方戰爭,恐怖分子,這是什麼?九一一雙子星被炸了。美國人說:這些人他怎麼這麼恨美國人?他也不知道美國幹什麼事情,一般人民真的不知道,都是很善良的。那是什麼?冤冤相報。所以那一年,我們淨老和尚,布什要去打伊拉克,我們老和尚寫一封信給他,中文翻成英文,請人帶給布什總統(我有看到那封信),他還刻了一個印章送給他,勸他不要去打,打了後面很難收拾,也就是不要冤冤相報。但是他不聽,還是去打。他打了,實在講那些恐怖分子,還是一些少數人;真正受傷害,還是一些無辜的人民,特別是小孩。那你去殺死那些人,他不怨恨嗎?他如果像《金剛經》破四相,他不會有怨恨,被歌利王刀一片一片的割,凌遲處死,比呂后那個還慘,忍辱仙人他不生一念瞋恨心。你像《金剛經》破四相才行,你沒破四相,你肯定受不了,當然會怨恨。怨恨怎麼?他就要報復。報復怎麼樣?我們老和尚講,被殺死那些無辜的人,他一定要報仇。報仇去哪裡?到美國去投胎,去做他的兒子、孫子,以後長大再來報仇。這一點辦法都沒有。我們讀到這個,再看看現在世界,你去對照一下,你就很清楚了,是怎麼一回事,冤冤相報。所以真正英國湯恩比教授講的,沒有中國的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真的救不了現在這個世界,一點都沒錯,絕不誇張。

  『所以菩薩苟欲救度眾生,必得先乘般若之船,而後可入生死之海也。』我們如果沒有開啟自性的般若智慧,你要度眾生都被眾生給度了。開啟般若智慧就要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像《心經》講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才有能力來度眾生。現在我們修不到這個程度怎麼辦?先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到西方很快你般若智慧就現前,再回來度眾生,那就真的可以幫助眾生了。我們現在真的幫助自己都幫不了,那就不可能有辦法去度眾生。所以這句話做一個總結,「必得先乘般若之船」,自己先得度,你才能度人;自己沒有得度,度不了自己,也度不了別人。我們再看下面這一則:

  【遇佛得度】

  這是講遇到釋迦牟尼佛。

  【帝君曰。予以呂后怨懟奏帝。未報而擅行之。雖一時快意。然氣平即悔。】

  我們先看這一段。帝君他講,他對『呂后怨懟』,呂后後身投胎到邛池邑去當邑令,要抓牠的父母去處死,他就想起過去生的往事,這個怨恨心起來了。本來他要報復,要先去向玉皇大帝稟奏,要得到批文的,要得到批文才可以,我們現在講批文。他還沒有上奏,『未報而擅行之』,沒有向上面匯報,沒有得到批文,他就自己擅自去報復了。『雖一時快意』,雖然一時很痛快,這個仇終於報了。『然氣平即悔』,等到他心平氣和的時候,他想一想,他後悔了,自己這樣做錯了。

  【翌日。】

  就是第二天。

  【玉音薦降。】

  玉皇大帝說話了,『玉音薦降』。

  【以海神晁閎。劾予擅用海水。陷溺平民五百餘戶。以口計之。二千餘命。除予前身仇懟。八十幾人外。餘俱夭枉。】

  這個就傷害到無辜了,他的冤家對頭在這個城邑裡面,冤死平民有五百多戶,這是『海神晁閎』去檢舉的,去舉報,向玉皇大帝舉報:文昌帝君變成一條龍(邛池龍王),牠擅用海水去『陷溺』,就是淹沒邛池邑這個城市,把平民五百多戶都淹沒了,人口計算起來,有二千多條命,就是淹死了二千多人。這二千多人當中,『除予前身仇懟』,他的冤家對頭只有八十幾個人,除了這八十幾個人是他的冤家對頭之外,『餘俱夭枉』,「餘」就是其他的,都是冤枉死的。

  【帝命賜譴。】

  『譴』是譴責,玉皇大帝就命令譴責處罰。

  【以予為邛池龍。羈囚積水之下。連年旱虐。水復為泥。身既廣大。無穴可容。烈日上臨。內外熱惱。八萬四千諸鱗甲中。各生小蟲。咂齧不已。宛轉困苦。不計春秋。】

  小字裡面講:

  【地獄一晝夜。人間五百年。】

  到這裡是一段。這一段就被處罰了,這個邛池龍,把牠囚禁起來,把牠『羈囚』,囚禁在『積水之下』,沒有水了,龍沒有水就很難過。『連年旱虐』,「旱」就是乾旱,沒有水;有水又變成泥,變成泥巴。『身既廣大,無穴可容』,身體又大,沒有地方可以容納。沒有水,上面太陽又很炎烈,太陽照到那個泥又很燙,『內外熱惱』,外面也熱,裡面也熱。另外還有『八萬四千諸鱗甲中』,龍鱗甲當中,『各生小蟲,咂齧不已』,小蟲都在咬牠的身體。那種痛苦,『宛轉困苦,不計春秋』,就不知道多久了,太苦了。所以小字講,『地獄一晝夜,人間五百年』。我們人間也有一句話,形容人在受苦的時候,都「度日如年」,過一天就好像過了一年那麼長的時間,這說明那個日子非常不好過。這是牠受罪,被處罰,受罪。

  這個事情,我們現在人看起來好像講神話,反正我們龍也沒看到,但是有人看到。我是沒看到,我是看到寺廟刻在石頭那個龍,我有看到那個。但是我們淨老和尚他有看到真龍的尾巴,他最近這些年比較少提,早年講經他常常講。他見過狐狸變成人,身體變過來,臉沒變過來,那是抗戰時期,他還很小,十幾歲。看到龍,是讀小學,在福建建甌,他父親當軍人,調到那邊去,福建建甌。建甌我去過。有一天下午,陰天,鄉村的人都一直請大家出來看,天上要下雨,有烏雲,雲端下面有個龍尾巴,從雲端這樣露出來。大家出來看,看了,大家都在講,這條龍一定犯了天條大罪,受到玉皇大帝處罰,吊在那裡。老和尚說,他小時候在福建建甌親自看過,十幾歲的時候見到狐狸。他說那時候他父親當軍械官,槍、子彈,他都有。狐狸住在二樓,他們家住在一樓,跟著狐狸住在一起,然後每一天,狐狸都出來曬曬太陽,還有月亮出來的時候見月光。我們老和尚說,那時候跟他父親去打獵,很想拿槍去打,被他母親禁止,他母親嚴格禁止,後來他就取消這個念頭了。他到台灣之後,他看到飛碟。我聽他講,以前他看到飛碟。老和尚他人還在,如果你們有碰到他,老和尚你以前說小時候看到龍,他會跟你講。

  我們佛經上有的,我們三寶弟子就要相信,相信聖言量。佛不會打妄語,編一個虛無飄渺來誑騙我們,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異語者、不誑語者。下面講遇到佛,遇到佛就得救了。

  【一日晨涼。天光忽開。五色祥雲。浮空而過。中有瑞相。紺發螺旋。金容月瑩。現諸妙相。希有光明。山靈河伯。萬聖稽首。歡喜讚歎。聲動天地。復有天香。繚繞四合。天花紛墮。墮處生春。予乃耳目聰明。鼻觀通徹。心清口潤。聲音發揚。仰首哀號。乞垂救度。諸聖咸謂予曰。此西方大聖正覺世尊釋迦文佛也。今以教法。流行東土。汝既遭逢。宿業可脫。予乃踴身入天光中。具陳往昔報應之理。世尊曰。善哉。帝子。汝於向來。孝家忠國。作大饒益。特以人我之相。肆興殘害。汝今復有怨親之想。與瞋恚愚痴之念否。予聞至理。心地開明。無人無我。諸念頓息。自顧其身。隨念消滅。復為男子。得灌頂智。予歸依焉。】

  這一段就是他在受苦,有一天遇到佛了。這也是他善根福德因緣成熟,他才會遇到佛。這天清晨,天氣很涼爽,『天光忽開』,天光忽然開明了,有『五色祥雲,浮空而過,中有瑞相,紺發螺旋,金容月瑩,現諸妙相,希有光明』。佛現身了,「紺發」就是他的頭髮微紅帶深青色,「螺旋」就像我們現在看到佛像,頭部有個螺旋狀的髮髻,這個妙相我們自己見到佛才能真正體會到。我們現在看到的畫像,或者是雕塑的,真正見到佛相,當然跟我們平常看的不一樣。佛相「希有光明」,從來沒看過這樣的光明。佛出現當然有瑞相、有感應,『山靈河伯,萬聖稽首』,這些眾神靈都來禮拜,「萬聖」,所有的世間聖賢也都來禮拜。『歡喜讚歎,聲動天地』,這個瑞相出現了;『復有天香,繚繞四合,天花紛墮,墮處生春』,這個就是天人散花,散香跟花,天花紛紛墮下來,墮到地上,墮到哪裡,那裡就生春,那裡的萬物就長得特別的好。

  這個時候看到佛了,『予乃耳目聰明,鼻觀通徹,心清口潤,聲音發揚』。我們現在念佛人,如果你念到見佛也是會有這種感受。當我們在念《彌陀經》、念《無量壽經》,如果你心比較清淨你就會有感受,你有一分的清淨有一分感受,十分清淨有十分感受。你感受到你會有法喜,如果你功夫加深,你就見佛、見極樂世界;功夫還不到,你感受佛的氣分,你身心會感到輕安。我們讀《彌陀經》,像我們做三時繫念,要讀三遍的《彌陀經》。讀《彌陀經》,我們有一些同修做三時繫念都做得非常痛苦。我說怎麼會痛苦?做三時繫念,我們一場法會要遊覽極樂世界三遍,多好,怎麼會苦!他怎麼會苦?因為他的心情不是要去遊覽極樂世界。他說這個苦差事,沒念又不行,念得實在很累。他心裡是想累、辛苦,心不甘情不願,然後這個業障障礙住。所以以前我做,他們說師父你怎麼不累?因為我調整自己的心態。我說心不甘情不願也要做,心甘情願也要做,何不痛快一點來做?為什麼要做得那麼痛苦,折磨自己?所以我就調整自己的心情。調整過來,因為萬法唯心造,你上來是遊覽極樂世界,這天上人間最快樂的事情,怎麼會苦?愈做愈快樂,真的都是唯心造。你看我在香港,八千多人法會,我是從頭念到尾、唱到尾,第四天祭祖完,我還下午講四個小時。如果一般人唱了三天,聲音不行了,還講經!我時間也沒少講。所以調整心態是非常重要,關鍵在心。

  文昌帝君在那邊受苦受難,看到佛,真的救星到了。所以『仰首哀號,乞垂救度』。『諸聖』就是聖眾,佛旁邊的聖眾都給他講,『此西方大聖正覺世尊釋迦文佛』。小字講:

  【大丈夫當如此矣。】

  『今以教法,流行東土,汝既遭逢,宿業可脫』。他說佛教的教法要流傳到東土,到中國來了,你既然遇到了,你宿世的業障可以得解脫了。他聽到這樣,『予乃踴身入天光中』,他就身進入天光當中,向佛『具陳』,「具陳」就是具足的陳白,陳就是講明白(我們疏文念到最後「百拜具陳」,就是稟告),『往昔報應之理』。『世尊曰:善哉!帝子。汝於向來,孝家忠國,作大饒益』。他說你生生世世,一向以來你都是孝家,在家裡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幫助親族,對國家忠於國家,「作大饒益」,就是做很大的善事。『特以人我之相,肆興殘害』,他說你還有「人我之相」,所以遇到冤仇你會報復、會去殘害,特別也會去殘害到無辜的人。『汝今復有怨親之想,與瞋恚愚痴之念否?』佛就給他開示說:你現在還有沒有怨親之想、還有沒有瞋恚心、還有愚痴這種念頭嗎?人我相沒有,這些念頭就不存在了。為什麼有這些念頭?因為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你四相具足就是凡夫,四相破了就是阿羅漢以上的聖人。實在講須陀洹以上就破四相,阿羅漢以上,菩薩破四見了。沒有人我之相就不會有這些念頭,像《金剛經》講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予聞至理,心地開明,無人無我』。他這個時候人我相就沒有了,放下了,沒有怨懟了。『諸念頓息』,所有妄念都息滅了,這個就是《金剛經》講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自顧其身,隨念消滅』,他再回過來看自己的身體,那個龍的身體沒有了。『復為男子』,又恢復人的樣子,一個男子。這個小字講: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罪亡心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真正徹底的懺悔是從心懺,才徹底懺得乾淨。如果從事相懺是懺不徹底、不乾淨,從心懺才徹底、才乾淨。罪從什麼地方生起?從心生的,你這個妄心沒有了,罪也就不存在了,這才是真懺悔。如果我們學習《金剛經》就知道怎麼是真懺悔。所以『復為男子,得灌頂智,予歸依焉。』就得到佛給他灌頂、給他開智慧,破四相了,他當時發心皈依三寶,做為正式的佛門弟子。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先學習到這裡。按,這個下面,周安士居士他還有一段補充講解,我們明天再來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