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安士全書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一集)  2016/1/3  中國上海  檔名:WD19-025-0011

  《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卷上。諸位法師,諸位同修,大家下午好,阿彌陀佛!我們接著繼續來學習第二十五頁,我們從第二行最下面一段看起:

  答【不聞吳王殺公孫聖於胥山。太宰三呼之而三應乎。(出《法苑珠林》。)】

  這個公案出自於『《法苑珠林》』。「《法苑珠林》」在佛門裡面就是蒐集這些因果報應各方面歷史的記載。這個吳王就是夫差,大家如果讀過歷史,對這個應該都有印象,吳王夫差、越王句踐。吳王夫差他殺公孫聖,『吳王殺公孫聖』,這個是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四百九十四年。吳王夫差於夫椒之戰,大敗越國。越王句踐為了復國的計畫,自願到吳國給吳王做奴婢,願全國的女人都為吳王服務。越王句踐能夠卑賤到這種地步,吳王夫差就沒有聽從伍子胥的勸諫,沒有殺越王句踐。

  句踐服侍吳王可以說服侍得非常的到家,比自己親生兒子還親,也非常聽話。夫差得了病,句踐不僅侍候在側,親嘗湯藥,甚至吳王大小便他都要嘗一嘗,來看看這個病情怎麼樣。其實這都是假象,他想要回國,就必須委曲求全,假意奉承。吳王夫差覺得句踐這個人太好了,幾年後就把他放回去了,句踐回到越國臥薪嘗膽,積蓄力量準備伺機報仇。當時吳國有兩位忠臣,公孫聖、伍子胥能夠看清句踐他卑劣謙下是假的,從一開始,這兩位大臣就主張殺了句踐以免後患。吳王夫差當時就沒有聽諫,現在又把他們放回去,這個又錯了第二步。這兩位大臣也是不同意的,力諫吳王,但是吳王竟然將勸諫的公孫聖跟伍子胥都殺死了,就投在胥山的山巔上,這座山叫胥山。

  二十三年之後,句踐領導的越國軍事力量、國力都強盛了,就開始征討吳國。以前吳王夫差也是勵精求治,但是在征服了越國之後,一念驕奢之氣起來,就過著淫欲放縱的生活。當一國之君淫奢之時,他只顧自己享受,就不會去照顧到民間的疾苦,也就是他的國力要下降之時候;而越國是在一種非常恥辱的情況之下,處在一個振興向上的過程,所謂哀兵必勝,兩軍一交鋒,吳國就戰敗了。吳王夫差就逃到了胥山(就是現在的餘杭山),跟隨他的太宰,他的官名叫伯嚭。一到胥山,伯嚭就想到這是公孫聖葬身的地方,於是吳王夫差就說,我們來祭祀一下公孫聖。這個時候忽然想起了二十多年前公孫聖的勸諫,他悔不當初,覺得當時沒有聽公孫聖的話,現在才落到這種下場,所以他就對忠臣公孫聖很是懷念。

  在祭祀的時候,吳王夫差就讓伯嚭叫公孫聖的名字,等到伯嚭一呼公孫聖,就能聽到他墳墓當中傳來應答的聲音,「在」,再次呼公孫聖,他又回答在,這樣三呼三應(就是叫三次,回應三次),這個就是公孫聖的魂魄還沒散,二十幾年了,他還守在那個墳墓裡面。守在那個墳墓,當然我們就知道都是當鬼,鬼道,在佛經講有守屍鬼,人死了他還留戀他這個屍體,守在那裡。這個公案出自於《法苑珠林》。《法苑珠林》記載很多比較奇異的一些事情,在我們過去學講經,這本書是工具書,必定要具備的。這是公孫聖。下面又舉出:

  答【不聞越軍祭伍子胥。杯動酒盡乎。(出《吳俗傳》。)】

  這個公案是出自於『《吳俗傳》』。前面講吳王夫差他也是很沒有面子,聽到公孫聖三呼三應,他就愧悔難當,本來想重整殘局,但是到那個地步,他就在公孫聖那裡伏劍自殺。伍子胥也是被他殺的。『越軍』(越國的軍隊)祭祀伍子胥。伍子胥也是春秋末期吳國的大夫,是吳國夫差得力的大臣,當時伍子胥與公孫聖一樣,也不同意放句踐回國,吳王大怒,懷疑伍子胥有謀反之心,賜了一把劍就叫他自己自盡。所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伍子胥將死的時候發遺願說,請在他的墳墓上種一棵梓樹,長成材之後就做成器皿,然後將他的眼睛挖下來,裝在梓木器皿中,掛在城東門。越國在吳國的東南面,言外之意,意思也就是說他要親眼看到越國是怎麼滅吳國的。因為他看得非常遠,說吳王夫差只要是把句踐放回去,吳國以後一定會被越國消滅掉的。

  二十三年後,越國是從松江的北面,開水渠來伐吳國。來了之後,越軍正在考慮怎麼攻進吳國京城,這個時候伍子胥就托夢了,讓他們從東南面進入可以破吳國。當時這個夢醒過來之後,越王句踐就立了一個祭壇來祭祀伍子胥,用酒祭伍子胥的儀式一開始,那個酒杯它就動起來。我們祭祀死的人,那沒有看到人,你放個酒杯在他墳墓前,祭祀的時候那個酒杯自動會動。之後一看裡面那個酒沒有了,就沒有看到人在喝,但是看到酒杯在動,動動動動那個酒就沒有了。這個說明伍子胥是一個心力很強的人,他的陰魂真的享用祭祀之物。這個公案就是『不聞越軍祭伍子胥,杯動酒盡乎』。

  我們現在人聽到這個事情,很多人他會有疑惑。這個事情古代有這個記載,現在有沒有?我小時候,大概十一、二歲的時候,這個我不是聽說的,是我自己親眼見到的。十一、二歲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們住在台北松山虎林街那裡,現在那個街都還在。以前沒有現在房子這麼多,以前都是田,最高的房子都一、二樓。我們當時住在我父親朋友的一個房子,等於跟他們借住。我們隔壁有一些賣雜貨商店的,以前那個房子它都有走廊,走廊很寬,我們小時候就有很大空間可以到外面去玩。有一天,我看到隔壁在走廊擺了一個大圓桌,看到很多大人都圍在那個圓桌。它那個圓桌桌面上鋪了一張圖,四四方方,它裡面那個圖是畫了一個八卦,圓的,密密麻麻寫了很多字。我們那個醬油碟子,大概這麼大的醬油碟子,那個碟子就反過來,放在那張圖上面。然後要問事情的人,他用食指,按住那個碟子(我們倒醬油那個碟子),然後那個碟子它自己會動。有的人問事情,他問哪樁事情,它動動動,它轉轉轉,轉到哪裡它就停下來,停下來,根據停下來那個字,有一個主持人就給他解釋,你問的什麼事情這裡怎麼解答。

  小時候我看到那個也不知道是什麼,後來我聽說是碟仙。這個大陸不知道有沒有?碟仙。那個碟仙聽說是狐狸,狐狸附在那個上面。我小時候我也很頑皮,我想那個碟子怎麼會動?我就趴在桌子下面,看下面有什麼機關。我趴下去看,什麼也沒有,空空的,站起來看,它又一直在動。這個人問完了,另外一個人他又按上,然後又轉又轉,又問他的事情,又停在那裡。然後我看到他旁邊有放一杯酒、一根香菸,那個酒是倒滿的,那個酒我就在那邊看了半天,看到那些大人在問事情,我在那邊看熱鬧,看了半天,那個酒愈來愈少,愈來愈少;還有那個香菸。我有吸過菸,我有吸過十年的香菸。我當兵的時候還沒有抽菸,我當兵的時候,部隊一個人發兩條香菸,我還可以賣給我們同班的。我們同班兩條抽不夠,我兩條都賣給他。我是退伍二十四歲抽菸,抽到出家那一天,三十四歲,出家前一天還有抽,出家那一天就戒菸了。抽菸,我們一吸,那個菸頭不是會一閃一閃嗎?你一吸,它就一閃一閃。我就看那個香菸一閃一閃,沒有人在吸,那個菸它就擺在一個東西上面,然後就看那個菸頭一閃一閃一閃,那個菸也就愈來愈少、愈來愈少。

  所以這裡,我看到「越軍祭伍子胥,杯動酒盡乎」,這個我相信,沒有看過的人可能他有懷疑,是不是真的有這回事?是不是古人在編的?這是古代的,春秋戰國時代的。我看到是民國時代的,是現代的,不過距離現在也滿久了,大概五十幾年前,我自己親自看過。小時候看了也不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就是看熱鬧,覺得滿奇怪的,也不曉得是怎麼一回事。後來學了佛,再看看這個,就明白是怎麼一回事。這是一個公案。下面這個公案:

  答【若是者。試問在漢明帝前。抑在漢明帝後乎。吳季子曰。骨肉復歸於土。命也。若魂氣。則無不之也。此言可以悟已。】

  漢明帝是西元二十八年六月十五日出生,到七十五年九月五日就是他在世的時間。他名劉莊,原名叫劉陽,他的字子麗,東漢第二位皇帝,廟號顯宗,諡號孝明皇帝。是漢光武帝劉秀的第四個兒子,他的母親叫陰麗華。佛教在永平十年,就是漢明帝永平十年,明帝夢見金人,他就派使者到天竺國去請摩騰、竺法蘭兩位高僧,帶佛經、舍利來中國翻譯,還有佛像。漢明帝這個時候佛教正式傳入中國,所以在洛陽建立中國第一座佛教寺廟白馬寺。現在白馬寺還在。

  『吳季子曰:骨肉復歸於土,命也。若魂氣,則無不之也』。這是春秋時期的風雲人物吳季子,也就是吳國的季札,跟孔子同一個時代,並稱為南季北孔。吳季子,讓國、觀樂、掛劍等故事傳頌至今。吳季子是當時的一位賢人,本來是可以做國君的,但他一再推讓,為了避王位,甚至棄其室而耕。這個真是一個賢人,一般人大家都拼命去爭,他是讓,推讓,讓賢。之後被封到延陵做王,延陵就在江蘇常州這一帶。

  《禮記》中記載吳季子的長子去世時,孔子向他的學生說,季札是一個很懂上古禮節的人,大家可以去觀摩一下,看看他是怎麼處理葬禮之事的。吳季子對他長子的葬禮,是完全按照古禮來進行的,下葬之後三次號泣,說了一句話,就等於像我們現在封棺法語一樣。吳季子說:「骨肉復歸於土,命也。若魂氣,則無不之也。」這句話就是說,人死之後,業報身的生命,骨頭血肉都回歸到土裡去了,人死了,這個遺體就歸土了;但魂氣,靈魂,則無不之也,就是精神,我們世俗講魂氣、靈魂,在佛法講神識,則無不之也,就是他可以到任何地方去,所以是再到一個地方去投生。季札是將肉體生命、精神分開來看。這個說明上古的賢人,沒有說人死如燈滅的說法,滅是骨頭血肉滅了,這個身體滅了,但是他的魂氣(他的靈魂、神識)是永遠存在不滅的。通過「骨肉復歸於土,命也;若魂氣,則無不之也」,這句話,可以感悟到中國上古虞舜三代他是怎麼看待生命的。不是像現代中國人認為人死如燈滅,什麼都沒有了。這些歷史我們必須加以了解。

  人死如燈滅,這是古代印度就有。印度兩種外道,一個叫常見,一個叫斷見。所以佛在講《十善業道經》的時候,勸大家不要落在斷常二見當中,這兩種是錯誤的見解。常見他相信有輪迴,但是他認為輪迴是固定的,人死了再投生還是人。所以有一句話說,人死了,二十年後還是一條好漢。這一類的人,他就是執著常見。執著常見,佛說錯了,不一定的。人死了不一定就是再來作人,有的是再來作人,有的他這一生修得很好,福報超過人道,他就到天道去了,他當天人了;如果修得不好,就到三惡道去了。不是人永遠為人,那條牛永遠為牛,那條狗永遠為狗,不是這樣的。

  印度有一些外道他也修得一點小定,小神通,看到有一些人死了,他還是投胎再來作人,有的狗死了牠又來作狗,他就認定狗永遠是狗,人永遠是人,牛永遠是牛,他不知道這個,他看錯了。事實上是六道輪迴,不一定的,人來生再來作人,如果你這一生五戒十善修到六十分,及格了,那來生還可以得人身;如果這一生修不到,不及格,那來生到三惡道去了;五戒十善修到滿分,你就天道去了,是這樣的。牛死了再投胎作牛,牠的業報沒盡,牠一世報不完。有句俗話講,「一世官,九世牛」,就是一世當官,將來死了之後要去投胎牛來還債,投胎九次當牛來還債。當官為什麼死了會去投胎作牛?貪污,貪贓枉法,他犯了偷盜戒,死了做牛做馬去還債。有的罪業比較重,一世還不完,三世、五世,七世、九世,甚至更多。印度有些外道看到,這條牛死了,投胎又看到牠再作牛,他就認為牛永遠是牛,狗永遠是狗,雞永遠是雞,這種見解叫常見,佛說錯了,事實不是這樣。另外一種斷見,就是人死如燈滅,啥都沒有,現在相信這樣的人最多。所以現在很多作奸犯科,很多幹壞事的,他也認為這樣,反正大不了一死,反正死了什麼都沒有。這種斷見那就非常可怕,這個叫斷滅見。

  但是事實上人死了不是沒有,「若魂氣,則無不之也,此言可以悟已」。這個佛在大乘經講得很清楚,特別是《楞嚴經》。我們也可以做一個實驗,晚上我們睡覺就像死了一樣,白天這一切跟我們就沒關係了,包括我們的身體。你眼睛一閉,兩腳一伸,跟死人差別只是還在呼吸。你看死人,不會呼吸,就差別這樣。所以我們每天要小死死一次。你睡覺的時候,你身體眼睛也都沒有在活動,這個身體也沒動,躺在床上,那不跟死人是一樣嗎?睡得很熟,恐怕人家給你抬去丟到海裡你都不知道。但是我們這個身體沒有在活動,我們的神識、精神還有沒有在活動?如果沒有在活動,人就不會作夢,作夢就表示有在活動。表示這個身體沒有起作用,那個神識是不停的,它從來不停的,這個是不生不滅,它本來就存在的,你要認識這個。佛教我們認識自己,認識自性,明心見性,見性就成佛。學佛沒有別的,就學個明心見性。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最終就是達到明心見性。我們再看下面這個問答:

  問【忠臣孝子。自當千古不磨。帝君七十餘化。固無足疑。至庸夫俗子。一死之後。魂魄散矣。安在曠劫長存。】

  這個問,『忠臣孝子』,應當千古不會磨滅,帝君他在《文昌化書》裡面講了七十多個地方,他去教化化身,這個固然沒有懷疑。至於『庸夫俗子,一死之後,魂魄散矣,安在曠劫長存?』這是說,如果忠臣孝子,當然就像文昌帝君一樣,死了還再來,如果一般的庸夫俗子,死了也就沒有了,就把他分類分成這樣,問這個問題。就是庸夫俗子是不是死了之後,魂魄沒有了,還會不會在這個曠劫裡面長遠存在?下面回答:

  答【形有大小靈愚。性無大小靈愚。若一為庸夫。遂爾磨滅。則帝君邛池方化時。不過寸許小蛇耳。散莫易散於此。今日何以復有帝君。】

  這個回答非常好。他說這個形狀有大有小,有很靈敏的,有很愚痴的。大的,大到我們很難想像的都有,這個身體的形狀,有的很大,也有不同的形狀;很小,最小我們看螞蟻,還有微細的細菌,那更小,有一些我們肉眼都看不到。但是那個性沒有大小,也沒有靈愚,佛性是一樣的,沒有大小靈愚。一樣,當然忠臣孝子長存,庸夫也是長存,他也是永恆存在這個宇宙間。如果說庸夫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則帝君邛池方化時』,帝君在邛池這裡變一條小蛇,才一吋多,那麼小,那也很容易消散,小蛇死了不是就沒有了嗎?『今日何以復有帝君』,今天怎麼還會有文昌帝君?這個就說明,性是永恆的,相是虛妄變化的,無常的。相是無常的,有變化的,但是性不生不滅,永恆長存的。

  我們學佛就是學個認識自性,認識自己,明心見性,你回歸自性,你就回歸到不生不滅。現在我們迷失了自性,把虛妄當作真的,把真的給忘了,迷失了,所以冤枉在六道裡面受生死輪迴虛妄之苦。而且這個苦又是虛妄,就像做惡夢一樣,一場惡夢,那這場大惡夢實在做得很冤枉,如果是真的那不冤枉,那是假的。所以佛對眾生講,說「可憐憫者」,在做這個虛妄的大夢,受盡生死輪迴之苦,如果是真的那就不冤枉,假的,不知道,那真冤枉,真可憐,真可憫。下面再一個問答:

  問【歷觀記載。信知三世之必有。但近見朱子小學。謂死者形既朽滅。神亦飄散。是以生疑耳。】

  這個問就說『歷觀記載』,古今歷史的記載,也相信知道有三世輪迴這個事情。但是看到『朱子《小學》』,『近』就是最近,看到朱子《小學》,『謂死者形既朽滅,神亦飄散,是以生疑耳』。下面回答:

  答【小學所引范文正公語。謂獨享富貴而不恤宗族。異日何以見祖宗於地下。此亦朱子之言乎。】

  這個就是朱子《小學》它所引用『范文正公』的話,說如果自己一個人獨自享受富貴,而不體恤宗族,就是不去幫助自己的宗親族人,只顧自己享受。『異日何以見祖宗於地下』,「異日」就是他日,如果自己也死了,那到九泉地下有什麼面子去拜見祖宗?『此亦朱子之言乎?』他引用朱子《小學》,朱子《小學》引用范文正公的話,那麼就問他這個是不是朱子說的話?你舉出朱子《小學》來質問,這句話是不是朱子《小學》裡面引用范文正公的話來說這句話,是不是也是出自於朱子《小學》裡面的。下面說:

  【客曰。】

  客人就回答。

  【亦朱子之言也。】

  這個也是朱子《小學》裡面說的。答,下面又作答。

  答【然則既已形滅神散。更有誰人羞見祖宗耶。且祖宗亦已散滅。誰復見此不恤宗族之人耶。前後所言。本相矛盾。(此段文義。本於空谷大師尚直編。)】

  回答:如果形滅神就散了,就沒有神識存在了,那誰去羞見祖宗?你見祖宗總是你的神識去見。『且祖宗亦已散滅』,還有誰能夠看到這個不體恤宗族的族人?如果都沒有了,那這句話就講不通了。所以,『前後所言,本相矛盾』。這個說法,如果比較理性的人,他用現在的科學可以證明這個事情。現在如果你說沒有神識,只有這個身體,身體是物質,你說沒有,那麼我們現在能夠思想、能夠說話、能夠造作造業,那是只有這個身體嗎?還是身體當中還有一個在主宰的?大家想一想,如果只有這個身體,那死人都不會死了,它都會動了。

  現在醫學發達,換心(心臟),有一些人說心就是哪裡?心臟。中峰國師三時繫念開示,講這個心,心有肉團心、有緣慮心、有靈知心。肉團心,現今「父母血氣所生者是」,就是現在我們身體,父母生我們這個身體,這個肉團心就是我們現在講心臟。心臟它是不是能主導我們的思想、言語、行為?是這個心臟在主導的嗎?如果心臟在主導的,現在醫學發達有換心臟的,大家聽說過嗎?移植,心臟移植,把甲的心臟移植到乙的心臟,乙還是繼續活下來,活下來這個乙他的思想言行會不會變成甲?不會,乙還是他本人,不會變質。說明什麼?我們的思想言行不是心臟,大家想這樣對不對?如果是心臟的話,甲的心臟移植到乙的心臟,那個乙就變成甲了,對不對?他的言語、行為、習慣都變成甲,乙已經沒有了,這樣你說真的在主導我們思想的是心臟,才講得通;如果不是這樣,那就講不通了。這個在《楞嚴經》「七處徵心」,有大德註解叫「七番破處」都分析得非常清楚。所以下面講:

  答【夫噉果者。先除其核。食肉者。務去其骨。子讀小學。何乃偏取其骨而食之。取其核而噉之乎。】

  這是形容比喻,我們吃水果,吃水果有核在,先把核除去;吃肉,先把骨頭去掉。這是形容比喻,說『子讀《小學》,何乃偏取其骨而食之,取其核而噉之乎?』我們吃水果那裡面有個籽,硬梆梆,沒辦法吃的;吃肉,你去啃那個骨頭,也硬梆梆的,咬不動。所以你讀《小學》,怎麼偏偏去取它的骨跟核?這就大錯特錯了。

  答【且堯舜周孔。儒宗之山斗也。然在虞書。則曰。祖考來格。周公告三王曰。予仁若考。能事鬼神。孔子則彈琴而晤文王。夢寐而親姬旦。明明皆以前人為不散滅也。】

  這個三代講『祖考來格。周公告三王曰:予仁若考,能事鬼神』。「考」就是祭祀,「來格」就是接受祭祀,就是有感應,所以能事鬼神。『孔子則彈琴而晤文王』,孔子彈琴他看到文王,在作夢親近姬旦(就是周公),我們講夢見周公。他非常仰慕文王、周公,心常常念這兩位聖賢,所以他就有感應、就見到了。如果這個人不存在,那怎麼會有感應?沒有了就不會有感應,有感應就說明他還存在。『明明皆以前人為不散滅也』。

  答【謂先儒之言當信。則堯舜周孔愈當信。若謂堯舜周孔不足信。何有於先儒。】

  先儒的話要相信,但是堯、舜、周公、孔子他們的話那更應當要相信。如果說堯、舜、周公、孔子他們講的話都『不足信』,沒有這些古聖先賢,那後面哪裡有先儒,這個儒是從哪裡來?也就沒有了。所以信先儒更要信堯舜周孔,因為先儒都是從堯舜周孔來的。

  答【況人死果若散滅。則先儒雖賢。今日亦在散滅之數。春秋二祭。可以不設。若現今尚行春秋二祭。則散滅之說。為後人者先不信奉矣。又何以服天下後世乎。】

  這一段也很重要。說如果人死了果然就散滅,都沒有了,先儒雖然他是賢人,那他也是在『散滅之數』,他也散滅了,也沒有了。現在遇到他們的祭日,『春秋二祭』,就是我們現在講祭祖,那就可以不用設祭祖了。『若現今尚行春秋二祭,則散滅之說,為後人者先不信奉矣』。那以後的人他就不相信了,也不會去奉行祭祀了,人都沒有了、都消散掉了,你祭祀有什麼意義?這個回歸到我們佛法來講,我們現在講超度,如果人死了都沒有,你超度什麼?不需要了,都沒有了,你超度什麼?你超度就沒有意義,不必要了。

  所以我們現在做法會、做超度、寫牌位,對這樁事實真相、這個事情要認識清楚。特別《安士全書》前面第一句,後面周安士給我們引用出來,我們要深入的去認識。不然很多人寫,你寫那個迷信,那個人死了不曉得到哪裡去,你也沒看到,人死如燈滅,什麼都沒有了,你給他超度也沒有用,也沒必要。如果有人這樣給我們講,我們自己沒有搞清楚,我們聽了也覺得半信半疑,真的是這樣,還寫什麼牌位?現在很多人不去祭祀、不寫牌位,就是持斷滅見這種看法,這個叫邪見。斷、常二見叫邪見。如果你說沒有,那就不用祭祀了,你還在做祭祀,那不是告訴後人你不要相信這個祭祀嗎?人死了都沒有,祭那個有什麼意義?自己就自相矛盾。下面講:

  答【孟子讀武成尚止取二三策。何況小學。】

  『孟子讀《武成》尚止取二三策』,就是周安士居士說,我對於《周書.武成篇》的文字,不過取其可信的二、三簡而已。《武成》是《周書》篇名,篇的名字。武王伐紂,歸而祭祀之書也,就是周武王討伐紂王,歸來之後記錄這些事件的一本書。「二三策」,策是竹簡,古人沒有紙,將字用刀刻在竹片的外皮,叫做簡,然後用繩子穿起來,把它捲起來。朱注:「取其二三策之言,其餘不可盡信也。」程子曰:「取其奉天伐暴之意,反政施仁之法而已。」這出在《孟子.盡心章》第三章。這一大段也就是教讀書人要會讀書,不能以偏概全,要知道怎麼取捨,總的來說就是要有智慧。我們再看下面的問答:

  問【神明不滅。還復受生。既聞命矣。若謂以人化獸。以獸為人。吾不信也。】

  這個問題,就是『神明不滅,還復受生,既聞命矣』。如果說人變成禽獸,禽獸變為人,我對這樁事情不相信。下面回答:

  答【形隨心變。一念仁慈人天儕伍。一念兇惡鬼畜胚胎。善惡既互為而不純。則人獸亦迭化而不恆。若云人定為人。獸定為獸。則初分人獸時。不亦偏枯之甚乎。】

  『偏枯』就是分配不均勻,不平均、不公平。如果說人就是人,獸就是獸,這就是常見,這個就很不公平。像其他宗教有講萬物是上帝造的,當初上帝有造成人,也有造成動物,造那些動物,那些動物就是給人吃的。我想動物如果聽到這個話,動物一定會喊上帝非常不公平,為什麼造我給他吃?為什麼不造他給我吃?大家想一想,這種說法對不對?合理不合理?怎麼這麼不公平?這個不明理讓問題會很多。所以宗教教育就非常重要,宗教如果沒有提倡理性的教育、智慧的教育,那就會造成災難了。這個回答就是我們剛才講過,你一念仁慈就是人天,一念兇惡那就三惡道。

  我們人心不是完全善,也不是完全惡,大多數是善惡摻雜,只是善的比例多,還是惡的比例多,這個當中就很複雜,這個都是由心變現出來的。所以你說心在哪裡?從我們這個身體的形狀,算命先生他也知道,他說相隨心生。看相算命的,看人的相,這個人有福相,還是沒有福相。這個相是怎麼來的?是自己的心生出來的。一個人如果他的心善良,你從他的相也看得出來;一個人心兇惡,從他的相也看得出來。我們每個人的相都不一樣,這說明每個人的心念不相同。就是我們自己本人,你每個階段,你的心也不一樣,你的相也不一樣,時時刻刻都在變化,根據我們心在變。這個心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它不變,虛妄這個意識心一直在變化,一念善變的相就好,一念惡變的相就不好,心是什麼樣子,就從他的相顯現出來。我們再看下面這段:

  【有人問一僧云。人之體何以直行。獸之身何以橫走。】

  他說奇怪,怎麼人的身體是站著可以走,那個野獸身體怎麼會橫著走?

  【僧曰。人之前世心直。故今世之身亦直。獸之前世心橫。故今世之身亦橫。夫心直心橫。頃刻變異。其形則為人為獸。豈非顛倒無常者乎。】

  這個僧人(出家人)回答,有人問這個僧人,人身體為什麼直著走,野獸為什麼橫著走?僧人回答,因為『人之前世心直,故今世之身亦直』,前世的心正直不歪曲,不橫行霸道不講理、心正直,他來世感得的身體就直,就是得到人身。獸就是三惡道(畜生道),野獸前世的心橫,我們講橫行霸道,所以這一世得到的身體就橫的,橫的就不講理。『夫心直心橫,頃刻變異』,我們一念心一直在變化,一下子心直了,一下子心又橫了,這個心一下善念、一下惡念,「頃刻」就是很短的時間,它就變化,「變異」就是變化。人的心有變化,這個形狀『則為人為獸,豈非顛倒無常者乎』,一下作人,一下想錯了,又變野獸畜生去了,這個就顛倒無常,顛倒無常就不一定。知道這個道理,我們希望得人身,那你就時時刻刻保持這個心要直,不要橫。

  我們中國文化實在講,文字、燒香都是表法。我們中國的書排版都是豎版的,直版的,沒有橫版的,橫版是外國的,英文,外國人才寫橫版。燒香,插香也是插直的,不插臥香。這老祖宗就是教我們做人要頂天立地,因為人你是直的,你不是像野獸橫著走的。所以文字的排版也是排豎版,直的。所以我建議大陸的同修,盡量回歸我們老祖宗,看豎版的。看橫版現在都看習慣了,看橫版,心如果橫過來,將來去哪裡你就知道了,就趴著走,這個形隨心轉。現在大陸的同修看直的不習慣,看橫的習慣;我是看直的習慣,看橫的不習慣。我們恢復傳統文化,還是要恢復豎版、正體字、文言。下面講:

  【又人唯有慚有愧。故人則有衣。獸唯無慚無愧。故獸獨無衣。】

  『又』就是又給我們說明這個道理,說人為什麼有衣服?因為人還有慚愧心,會不好意思,『有慚有愧』,所以人有衣服。禽獸無慚無愧,沒有慚愧心,所以你看野獸都不穿衣服的,牠不知道要穿衣服。

  【又人唯有福。故隨冬夏而遞更裘葛。獸因無福。故歷寒暑而止此羽毛。】

  這個又是舉出一樁。人有福報,所以冬天、夏天我們能換衣服,冬天換冬季的衣服,夏天換夏季的衣服。野獸因為沒有人的福報,牠們沒有衣服,所以夏天、冬天(寒暑)牠只有身上的羽毛,牠沒有別的。

  【又人於宿世。常發善語。慈和語。利益語。誠實語。尊信三寶語。故今世隨心所發。口中能歷歷道之。】

  又人於過去世,『常發善語』、『慈和語』,「善」就是好話,慈和的話、慈和的語言,利益眾生的語言,不打妄語、誠實的語言,尊信三寶的語言,『尊信三寶』就是不敢毀謗三寶。『故今世隨心所發,口中能歷歷道之』,這一生講話我們都能夠隨心發出來,能夠歷歷道來,這個話一些道理我們都能隨心而發,講得頭頭是道。獸就是禽獸。

  【獸於前世。常作惡語。妄語。】

  『惡語』就是講惡毒的話,凶惡的語言去攻擊人。打『妄語』騙人。

  【訐人隱私語。】

  人家隱私的事情,都給人家公開、公布,這個是很不厚道的。

  【鬥構是非語。】

  『鬥構』就是鬥爭。

  【穢語。】

  就是講不乾淨的話。

  【謗佛謗法語。】

  毀謗佛、毀謗法,這些話。

  【不信因果語。】

  『不信因果』,你跟他講因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他回答的就是沒有那回事,你這些都是迷信。這個就「不信因果語」。這樣有什麼果報?

  【故今世有口無言。縱飢渴垂斃。而不能索食。白刃刺心。而不容置辯。(此亦格物之學)】

  現在我們看到那些畜生,有口沒有辦法講話,縱然飢渴都快餓死了,牠也不能開口講話,向人家討食物。被殺的時候,『白刃刺心,而不容置辯』,人要被殺他還能開口說我冤枉,禽獸、畜生要被抓去殺,牠那個嘴巴也沒辦法講話,連一句冤枉都喊不出來。「不容置辯」,就不容許牠來辯駁。我們看到畜生道,死的時候,有哪一隻畜生牠能喊冤枉?講不出來。這是什麼?果報,過去世造惡口、兩舌、妄語、綺語,造這個惡口,毀謗三寶,不信因果語,造這種口業,所以這一生得到這個果報。所以知道因果了,就不敢造惡,不明因果就很容易造這些惡業。不相信因果,造的惡業可能就更加的厲害,那個果報是非常恐怖的。

  現代人實在講,真的是沒福報,都是聽騙不聽勸。勸他的他不接受,他也不相信,騙他的,他一聽他就信了,信了他就遭殃。現在的人善根福德因緣都沒有,如果有少善根、少福德、少因緣還好,我們還可以培養;沒有,他不能接受,完全不能接受,你也沒有辦法跟他講。你好意跟他講,他反過來,他認為你在恐嚇他,他反過來是告你一狀。

  我記得好像在三年前,台灣有一個小學的老師,拿江逸子老師畫的「地獄變相圖」光碟,放給學校他們班上的學生看,學生不聽話,放給他們看,不聽話你造這個惡業,將來會墮到地獄。然後結果怎麼樣?那個家長找了一個議員,找了一個議員去法院告這個老師,說老師拿這個「地獄變相圖」來恐嚇學生,他拿去告。當時我就講:光碟是我做的,那要告來告我。我報紙都看到了。後來佛光山的星雲大師也出來講話了。後來這個事情怎麼結局的我不是很清楚,但是報紙登上了,我看了的確有這麼一樁事情。這樁事情我也可以理解,因為不相信的人你跟他講這些,他不但不能接受,他反過來說你拿這個來恐嚇我,根本沒有那回事。現在幹壞事,人死了是什麼都沒有了,哪有什麼下地獄的、墮畜生的,沒有了,哪有那回事!你拿這個明明是來恐嚇我的,變成這樣,還要吃上官司。講這些話,就是剛才講的不信因果語、毀謗三寶語,將來他的果報在哪裡?真的很可憐,一斷氣就去了,就到三惡道去了,到時候知道也後悔莫及,有口也講不出話了,真的可憐。

  這個好像一條蟲墮在坑裡面,你要去救牠,把牠救上來,牠還以為你要害牠,牠趕快跑,連救都救不了,這個是一點辦法都沒有。所以他有業障,有業障他就不相信。業障比較輕的人他才會相信,業障很重,你愈講他就愈不相信,愈講他就愈排斥,你愈講,他壞事就幹得愈多給你看,是這樣的。在這種情況之下就不如不講,講了反而讓他造更重的罪業,對他傷害就更大,我們也不忍心這麼做。但是這個又不能不講,不講被這些邪知邪見邪說一直在誤導人民,這個將來果報非常恐怖。

  這一次,二O一五年跟二O一六年剛好跨年這五天,在上海跟大家學習《安士全書》。啟請功德主傅蓉居士她們全家人,啟請我在這裡講這個講座,這個書從頭講要講很長的時間,原來我跟功德主商量是不是節錄,挑選重點講?她希望能夠從頭講到尾,從頭講到尾需要很多時間。目前我的時間實在是太忙了,實在講,老和尚是三不管,我是三要管,不但三要管,可能還要加上幾樣要管。現在我們老和尚還要去英國辦學,我要去支援;台北又有道場,又要做法會。我算一算,最近老和尚又叫我去越南,先到越南去考察,越南一直請他老人家去,他叫我要去。日本、香港、新加坡這幾個地方,每一年法會都是固定的,包括我們大陸,所以時間是比較有限。所以我是建議我們功德主傅蓉居士,她可以發心帶大家來學習,就是在她的和風來公司,或者是其他的地方,可以一個星期一個半小時的講座。因為固定在一個地方,可以跟大家一起來分享,需要的資料我可以提供。我有時間我可以繼續來接著講,但是如果你們先學習過一遍,我來講就輕鬆了,講講大意就可以,不然沒那麼多時間。希望大家繼續學習下去。

  因為我開個頭,今天剛好是一段。這段是《文昌帝君陰騭文》它第一段,「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這段等於這部書它的總說。周安士居士引用很多儒釋道的理論,來詮釋人有六道輪迴。這點我們先要認識清楚,最起碼我們淨宗同修認識清楚之後,我們現在在做法會、做三時繫念,你寫那個牌位才有必要。如果人死都沒有了,那寫什麼牌位,你超度誰?沒了,你超度誰?人死如燈滅,你還超度什麼?那就沒必要了。所以我講解超度、寫牌位,做三時繫念,一定要把這個事情認識清楚,人死了不是沒有,是到另外一個地方去,換一個身體,換一個新的生活環境,不是沒有了。人死了不是沒有,他只是換身體,換一個生活環境,這樣我們超度就有必要,這個就很重要。如果他墮到三惡道去,我們希望超度,佛力加持幫助他早一天業障消除,離開三惡道,到人天善道來。

  最好就是勸他信願念佛求生到西方,那一了百了,永遠解脫了,去作佛,這個是最高目標。如果他還不能接受,勸他斷惡修善先到人天道,然後從人天道提升,超越三界,再去西方。這個就很有必要了。所以他生到不好的地方,或者生到人道(生到邊地、生到貧窮的地方),你迴向給他也有幫助,他會感受到,他慢慢因緣會幫助他往好的地方去。如果他已經有福報了,這《地藏經》講的,我們家親眷屬給他修福迴向,增長他的福報。如果他往生西方,需不需要我們迴向?也需要,因為迴向增高他的品位。所以這個很重要,而且這超度還要長期的,不是寫一次就可以了。過去有同修問我說:悟道法師,這個牌位要寫到什麼時候?我說:寫到你成佛,你成佛就不用寫了。這點大家要明白。

  所以我們請傅蓉居士發心來帶大家,因為我下次不知道什麼時候再來,搞不好來了,大家都忘光光。如果你一個星期一次,雖然只有一次,一個半小時,但是細水長流,你會保持一個接續的情況,不至於都忘記。發心帶動大家來學習,教學相長。這個資料有需要,這個資料我們會提供,盡量提供給大家。東北江學平居士我也勸他要學講善書,我勸他講《論語》、《常禮舉要》。因為現在有時間,自己又有個小圖書館,可以對外來講。我們就是聽經、讀經、複講,這個老和尚開示的,聽經、讀經、複講(複講就是重複的來講)。複講是阿難尊者傳下來的,有一個師承,大家都可以學習。如果你在你住的地方,你們有幾個人,我們上海念佛小築很多,你們都可以比照這個方式,看你們喜歡哪一部經、哪一部善書,來跟長期共修的同修大家來學習、來分享,這個對大家才會有幫助。否則一曝十寒,可能時間久了,大家也都忘記了。

  這一次,這個是第一段我開一個頭,後續大家接下去,請我們傅蓉居士來接下去,帶大家來繼續學習分享。江學平居士回去也要帶動那邊的同修,我勸他講《論語》講記,這個也非常重要,幫助我們念佛功夫成片。那麼我有時間機會,我來再跟大家一起來學習。

  三月,過完農曆年,我三月十二號到十九號要到上海的製片廠,錄製共修本的《三時繫念》。如果你們唱念比較好的,可以向傅蓉居士那邊報名,讓她聽一聽你唱,你唱一句給她聽看看,看及格不及格。因為這個錄要普遍流通,這個通用版的,方便大家來共修。就是你在任何地方、任何地區、任何時間都可以用的,拿到外太空也可以用的,這個就很方便了。

  好,也剛剛二O一六年,今天是一月三號,祝大家新的一年,我們在道業、學業、淨業、事業各方面都有提升進步。好,我們這次講座到此圓滿,我們感謝功德主的啟請,感謝各位同修大家發心來莊嚴道場,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