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安士全書—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十五集)  2020/11/9  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三重淨宗別院  檔名:WD19-025-0035

  《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卷上。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翻開經本,《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卷上第五十四頁(我們網路前的同修如果沒有經本,大家聽講就好)。五十四頁從倒數第五行,從這個大字的看起,我先將這句念一念,大家對對地方:

  【埋蛇享宰相之榮】

  從這個地方看起。我們上一次學習到「救蟻中狀元之選」,就是救螞蟻,這屬於護生、救生得到的善報。這一條是把一條蛇給活埋了,活埋這個我們一般看是殺生,殺生怎麼反而他能享受宰相的榮耀,能做上宰相?這個公案是發生在春秋時代,孫叔敖,這個叔敖是一個人名,他是春秋時代楚國的人,蒍賈之子,他的父親名字叫蒍賈。他小時候在路上看到一條兩頭蛇,一條蛇兩個頭。他也聽人家說過,如果有人見到兩頭蛇,必定會死的,只要看到就會死。他看到了,想到人家講,看到兩頭蛇就會死了,他那個時候發一個善念,就是恐怕後面又有人看到,後面的人不曉得有多少人又看到這蛇,也都會死,為了避免讓後面的人看到蛇,他就把那條蛇抓起來把牠活埋了,埋了當然蛇就死了。回家,就哭哭啼啼。他母親就問他,你為什麼哭得這麼傷心?他說他在路上看到一條兩頭蛇,他聽人家講,凡是有人看到兩頭蛇就必定會死了,那我看到了牠,我就會死了。他母親問他,那你看到之後,怎麼處理?他說我為了怕別人再看到,別人也會死,我就把牠埋起來,不讓別人看到了。他母親聽到他這麼說,就跟他講,你就不要哭,你不會死的!你發這個善念、好心,把蛇埋起來,為了避免讓別人再看到,你這一念是善念,你做這個事是善行,所以你不會死,而且你將來會有很大的福報。孫叔敖聽到母親這麼一說,他才放心了。到了長大,他的性情非常恭敬、勤儉,後來做到楚國的宰相。他當了宰相當了三個月,全國大治。他曾經三次得到做宰相的位子,他也不歡喜,不會驕傲,不會得意;三次失去了宰相的地位,他也不懊悔,不以得失為意。所以在歷史上稱他是善良守法,遵禮守法的一個很好的官吏,得到後人的好評。這個公案這裡沒有講,我們補充說明一下,就是孫叔敖這個公案。

  我們看這個發明,看下面小字的發明,請看這個文:

  發明【龍有四毒。有齧而死者。有觸而死者。有見而死者。有聞聲而死者。蛇亦如之。叔敖所遇之蛇。當是有見毒者耳。然據楚中人云。彼處兩頭蛇。至今尚有。身黃色。長尺許。其行可進可退。多如蚯蚓。見之初不為害。想別一種類耳。否則物類隨時變易。如上古禽獸能作人語。今則不能之類。】

  我們先看到這段。這段是周安士居士根據這個公案,他做一個發揮、說明,所以稱為「發明」,把這個公案再給它發展、發揮出來,加以說明,稱為發明。這裡講到龍跟蛇,龍我們一般很少人見到,大概我們見到的都是畫畫的,還有寺廟的龍柱,石雕的龍,我們看到的是那個,真正的龍可能很少人見到。我們淨老和尚他在過去在講經的時候,他講他小時候跟他父親到了福建建甌,建甌是閩北那個地方。他說他讀小學的時候,有一天下午要下雨,陰天,鄉村的人就叫大家趕快出來看,看到一條龍,龍的尾巴露出雲端,吊在那個地方。大家都講這條龍大概犯了罪,被玉皇上帝處罰,吊在那個地方。沒有看到龍頭,看到龍的尾巴,我們老和尚他說他小時候有見過。他還有說見過狐狸精變成人形,臉部沒有變過來,身體變過來,他講了一些他的見聞。

  可見得龍在經典上都有記載,佛經在《大藏經》裡面有一部經叫《海龍王經》,凡是沒有下雨,乾旱要去求龍來降雨。龍的種類也很多,有有福報的,有比較沒福報的,還有受罪的龍都有,種類也很多。此地講『龍有四毒』,這個「毒」就是毒龍,像佛經上講毒龍,毒龍牠就是有毒的龍。大家有沒有到過寺廟,看到十八羅漢,或者五百羅漢?有一個羅漢他是騎在老虎身上的,有一個羅漢抓一條龍的,這兩個羅漢就是指羅漢他能夠降龍伏虎。降伏毒龍,羅漢有六種神通,所以他能夠降龍伏虎。降伏,那不是善的龍,是有毒的龍,毒的龍會害人,所以羅漢他就去把牠降伏,讓牠不要去害人,不要去造業。此地講這個「四毒」,就是毒龍。

  『有齧而死者』,「齧」就是咬,像啃、咬,被牠咬到,牠有毒,那個毒傳到心臟,人就死了。『有觸而死者』,「觸」就是你只要接觸到、去碰到,沾上那個毒就死了,碰到皮膚就被毒死了。『有見而死者』,「見」就是說還沒碰到、沒有被咬到,只要看到就死了,那這個更厲害,那就是此地講的兩頭蛇,看到就死了。『有聞聲而死者』,有的沒有看到,聽到聲音就死了,聽到毒龍的聲音,他就死了。『蛇亦如之』,蛇也是跟龍一樣,有這種四毒。所以我們一般講蛇是小龍,所以一般講龍蛇,龍蛇混雜,蛇也是有這四種。『叔敖所遇之蛇,當是有見毒者耳』。孫叔敖看到那個兩頭蛇,聽人家講,看到兩頭蛇,你一看到就死了。孫叔敖他看到的那個兩頭的是,見到就是死了。所以孫叔敖他發了個善心,把牠埋起來,不讓別人再看到。那就是只有死他一個,避免別人跟他一樣,看到又被毒死了。所以他這個是善念、善行。

  『然據楚中人云,彼處兩頭蛇,至今尚有』,「楚中」,這個楚就是春秋時代楚國,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春秋五霸就是說有五個國家,古代那個時候有五個國家,沒有統一。統一是到秦始皇才開始統一的,秦始皇之前沒有統一。所以有五霸,有七雄就是七個國家,春秋戰國。楚它這個地區就是現在在大陸上的湖北省跟湖南省,湖南、湖北,特別是指湖北省,湖北這個地方就是古代楚國的地方。所以周安士他寫這個書是在清朝康熙年間,距離我們現在三百多年了。清朝那個時候說「至今尚有」,到清朝那個時候還有,那可能到現在還有兩頭蛇。兩頭蛇,他這邊也寫出來,牠那個蛇的身體是黃色的,牠的長度一尺許,一尺多。所以這個蛇牠可以往前走,也可以往後退,滿特別的。『多如蚯蚓』,像大家如果種田,有看過蚯蚓。我小時候跟我母親種菜、挖地,常常泥土一挖下去,蚯蚓就變兩截。以前蚯蚓就是餵鴨子的,我們家有養雞、養鴨的,然後挖下去兩截,剛好拿去餵鴨子。所以這個蚯蚓,年紀比較大的同修應該都看過,現在年輕的同修,可能要到郊外,有種菜的地方就比較多,鄉下比較多,在都市可能就見不到了。所以這個像蚯蚓一樣。

  『見之初不危害』,周安士講,他在清朝時代還是有人看到,但是看了也沒有怎麼樣,也沒有死,也「初不危害」。『想別一種類耳』,他想一想,可能是另外一個種類,不是見了就死了那一種,可能是另外一種,他們見到了另外一種,人看了也不會有什麼傷害。可能另外一種(一個種類),『否則物類隨時變易』,這個「物類」也是會有變化的。下面就舉出『如上古禽獸能作人語』,「上古」就是我們中國有歷史以來,伏羲、神農那個時代叫上古,那個以前就叫上古,五千年前那個「禽獸」,禽獸牠能講人的話。『今則不能之類』,「今則不能」就是現在的禽獸牠不會講人話。不過現在鸚鵡這一類的還是會,會學習講人的話,會學講人話。可能古代比較多,禽獸都會講人的話。

  我們請看下面這一段:

  發明【心中含毒者。多作蛇蠍蜈蚣。惟有慈心之人。毒不能害。不然。彼以毒來。吾亦以毒往。是一蛇之外。又添一蛇矣。吾縱不能化蛇。豈可反為蛇化乎。】

  這一段主要是跟我們說明為什麼那些動物會有毒。為什麼會有毒?這個毒也是心中變現出來的。『心中含毒』,我們心中的毒,大家都知道,佛在經上不是講得清楚嗎?貪瞋痴慢,貪瞋痴三毒煩惱。貪瞋、嫉妒這個會產生毒,煩惱毒。如果這個毒很嚴重、這個煩惱很重,心中有毒就是常常想去害人,損人利己,心瞋恚嫉妒,常常想害人,自私自利,損人利己,害人的心,這個心如果很嚴重,死了之後就變成蛇蠍,蛇蠍都很毒,蜈蚣都是有毒的。像梁武帝的妃子,她就是生前貪瞋嫉妒很嚴重,死了就墮到蛇身去做蛇。還好遇到寶誌公禪師(觀世音菩薩化身),幫她超度,所以編了一部《梁皇寶懺》,《梁皇寶懺》就是給梁武帝的妃子超度的懺本、法本。所以就把他的妃子從蛇身超度到忉利天去了。所以現在寺廟,在大陸、在台灣、在海外,有華人的寺廟拜《梁皇寶懺》的還是很多。這個就是他妃子生前,心那種貪瞋嫉妒,常常想害人。

  『惟有慈心之人,毒不能害』,有慈悲心的人,他能夠解毒,跟他不相應。『彼以毒來,吾亦以毒往』,對方他用毒害的心對我們,我們也用毒害的心去對付他,這樣一來一往,『是一蛇之外,又添一蛇』,那條蛇是有毒,牠是有毒來的,如果我們也是有毒的心去對待蛇,那又添一條蛇了,是這個意思。雖然現在是人的身體,但是心是蛇心,毒害眾生的心就是蛇心。『吾縱不能化蛇,豈可反為蛇化乎』,「吾」就是我們,縱然不能去感化那條蛇,總不能反而被那條蛇所同化。牠有毒,我們也跟牠一樣有毒,那不跟牠同化了,那就錯了。縱然不能去感化那個毒蛇,我們也不能有這個毒心,就是要有慈悲心,不能有害眾生那個心,這個就是慈心。孫叔敖他埋蛇,他不是毒心,他是慈悲心,他不是要去傷害那條蛇,他是怕這條蛇再去害到別人,怕別人受害,所以他發那一念心埋蛇,他是慈悲心,就是心態不一樣。如果用毒害的心去埋那條蛇,那就跟那條蛇一樣;他是慈悲心的,所以不同,跟殺蛇的人就不一樣。

  我們再看下面這段:

  發明【蛇為害人之物。故埋之不使人見。苟充其類。則凡為人害者。皆可作蛇觀。除殘禁暴。是埋兩足之蛇。改往修來。並埋自心之蛇矣。】

  這一段又跟我們說明,蛇是害人的動物,『害人之物』,就是害人之動物。『故埋之不使人見』,就是說孫叔敖看到那兩頭蛇會害人,所以給牠埋起來,不讓別人再見到。『苟充其類,則凡為人害者,皆可作蛇觀』,再把它引申出來,就是人也有一些壞人,他存心常常要害人的。存心都是要去害人的,那個心跟那個蛇就一樣,蛇是害人的動物,人如果常常想去害人,常常去害人,這個人不就跟毒蛇一樣嗎?都可以把他當作那是毒蛇來看。「可作蛇觀」,就是可以把他當作毒蛇來看。『除殘禁暴』,講一個殘、一個暴,殘忍、暴力。如果你除掉人間殘暴的人,就是等於埋那個兩頭蛇的意思是一樣的。殘暴的人他危害社會、危害人類,沒慈悲心,都是要害人的。所以「除殘禁暴」,禁止這些暴力、暴動等等的,這個『是埋兩足之蛇』。所以引申到人來,發明就是引申到人類來,所以這個也是好事,除殘禁暴,就像埋兩頭蛇一樣,讓他不要去危害人類、危害社會。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改往修來,並埋自心之蛇矣』。「改往修來」,就是我們沒有慈悲心,常常會去動念頭要傷害眾生的心改過來,改往修來,那是埋我們「自心之蛇」。所以蛇牠是動物,引申到我們人心上來,如果心會有傷害眾生的這種念頭,就沒有慈悲心,就毒害眾生的心。毒害眾生的心,我們要把它埋起來,把它伏住,伏住就埋起來了。就像我們念佛,把這個惡念把它降伏下去,用阿彌陀佛給它埋伏下去,就這個意思,就是把貪瞋痴埋伏下去,叫埋自心之蛇,埋伏自己心裡那個蛇,就是貪瞋痴三毒。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發明【自于公治獄至此。乃帝君舉行善得福者示人耳。一人行善得福。則盡人皆然矣。譬如樹果。嘗一而甘。何須枝枝皆啖。】

  這段是周安士居士給我們到這裡做一個段落的解說。就是從上面的文,就是《文昌帝君陰騭文》,『自于公治獄』,到「埋蛇享宰相之榮」這一段,這段經文就是文昌帝君舉行善得到福報來對人開示。『行善得福』,就是舉出這些行善的種類、項目,行善得到福報的公案。一個人行善得福,所有的人都行善,那當然大家都能得福。好像樹上的果,一棵樹那個果很多,你只要吃一顆,就知道這個果很甘甜,也就不需要每一枝都要去吃。這個就是講到舉出來公案很多,修善的項目很多。好像樹上果子很多,你只要摘一顆來吃,都是一樣甘甜,就好像說你做了某一樁善事都是好的,都能得福。這就是像《華嚴經》講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所以這個地方給我們說明這個道理。做任何一樁善事都是行善,都有好的果報,我們做任何一樁善事都能得福。以上舉出這些例子、這些項目,我們根據各人的因緣都可以修。

  【下附徵事(二則)】

  『下附』,就是附帶,『徵事』就是往事,過去,我們講故事。這個「徵」就是徵信的意思,讓我們能夠根據過去發生的事情來增長我們的信心,這是徵信。有『二則』,就是有兩個公案。請看下面的文:

  徵事【方便行殺(《大寶積經》)】

  這個公案出自於佛經《大寶積經》。

  徵事【然燈佛時。有五百賈人。入海採寶。內一惡人。善知兵法。恆為寇盜。欲盡殺五百人而取其寶。而五百人皆不退菩薩。殺之者得無量罪。當久墮大地獄。時彼眾中。有一導師。名曰大悲。預知其意。因私念言。若殺此一人。吾當自墮惡道。若不殺此人。則五百善人當受其害。而彼惡人仍世世墮於地獄。吾若明告眾人。又累五百人共發惡念。亦當受苦。於是生憐憫心。寧自受罪。而刺殺之。佛言。導師。即吾身是。五百賈人。即賢劫中五百菩薩是。】

  這段是經文,出自於《大寶積經》,『方便行殺』。「方便行殺」在戒律裡面,開遮持犯屬於開戒。我們也常常聽說「開殺戒」,大開殺戒,那個開戒他就不是犯戒。它這個公案屬於開戒,在《戒經》裡面講的開戒,跟「孫叔敖埋蛇享宰相之榮」,道理是一樣的。孫叔敖他那個也是開戒,如果照《五戒相經》來講,它屬於開戒。這是一個公案,『然燈佛』,「然燈佛」是古佛,一般講然燈古佛,釋迦牟尼佛前面的佛,這在《千佛名經》都有。

  『有五百賈人』,這個「賈」就是商人,這個字如果在姓氏是念「甲」,這裡商人念「古」,就是商人。『入海採寶』,到海裡面去採取寶物。這當然就是坐船,出海去尋寶、去採寶。這個大家如果看過西洋的電影,那些什麼海盜船,那些都是船開出去,都是要尋寶的,或者做生意的。這個賈就是買賣、做生意。或者是到海裡面去尋找這些寶物,在海裡面寶物也很多。五百個商人,這五百人當中有一個惡人,『善知兵法』,就是說他懂得打仗。『恆為寇盜』,「恆」就是經常,經常去做賊寇、強盜,我們一般講海盜,他出海是算海盜這一類的。海盜現在還是有很多,海盜他都會搶劫、殺人。這個惡人他動了個惡念,要『盡殺五百人而取其寶』,他動了這個貪念,他想把這五百人都殺死,那個寶物都全部歸他。這個就是「殺人取財」,不是只有殺一個人,殺五百人,而且這五百人又不是普通人,『皆不退菩薩』。這個「不退菩薩」,有三、四種不同。我們在《彌陀經》念到「阿鞞跋至」,那個不退菩薩,那是圓證三不退的菩薩,七地以上,於無上菩提他不會退轉了。在《法華經》序品,《妙法蓮華經》也講,不退菩薩「其數如恆沙」,就跟「譬喻品」相同,「譬喻品」裡面講,「有得緣覺、不退菩薩」。根據《佛學大辭典》,按照此處所謂不退菩薩,根據經文所講的,這個不退菩薩層次也很多,他這一類的不退菩薩並無神通,就是他沒有六種神通,甚至沒有三種神通,沒有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如果他有他心通,這個人要害他,他們就知道了;他們不知道,可見得就是沒有他心通。但是有一個人知道,他就有他心通了,就這五百個不退菩薩還沒有得到他心通,不知道。所以這個地方可能是指不退決定的初心菩薩,可能是這類的菩薩。不然如果你說真正,不要說圓證三不退,位不退的菩薩他就有神通了。初信位的菩薩等於初果須陀洹,他起碼有兩種神通了。所以這個還沒有得神通,但是他們的確修行已經到了一定的程度,是菩薩,不是一般人。

  『殺之者得無量罪』,如果把這五百個殺了,殺一個罪過就很重了,何況殺五百個?五百位不退菩薩都被這個人殺了,那他造的罪業就無量無邊。『當久墮大地獄』,墮地獄時間要很長久。這個在《地藏經》講,無間地獄、阿鼻地獄,墮到無間地獄、阿鼻地獄時間太長久了。『時彼眾中,有一導師,名曰大悲』,大眾當中有一個導師,他「名曰大悲」,我們知道這個名號,就知道這個導師很慈悲。『預知其意』,知道這個人要害這五百個人,怎麼辦?『因私念言』,「私」就是私下自己起個念頭講:『若殺此一人』,如果把這要害人這個人殺了,『吾當自墮惡道』,我一命賠一命,我墮惡道,就是我一個人墮惡道。『若不殺此人,則五百善人當受其害』,如果這個人不把他殺了,這五百個善人,而且又是不退菩薩,必定被他殺害了。而這個惡人去殺害這五百個不退菩薩,『仍世世墮於地獄』,他就是生生世世,很長久的時間要墮於地獄受罪。他去殺害這個五百人,得到那個財寶,實在講得不償失,死了之後墮到地獄,不曉得什麼時候才能出來,太苦了。

  他就想到這個地方,『吾若明告眾人,又累五百人共發惡念,亦當受苦』。如果跟大家說明,說這個人要害你們,明白告訴大眾,又會連累這五百人,可能當時大家起了惡念,大家要對付這個惡人,讓這五百人又起了惡念。本來他們都沒有起惡念,現在聽到這樣,起了惡念了。起了惡念,又墮落,「亦當受苦」,也要受苦。『於是生憐憫心』,這個導師大悲,他生起憐憫心,寧願犧牲自己,自己受罪,我墮惡道沒關係,我就殺了這個人,不要連累那五百人。也不要讓這個惡人墮到地獄去,因為殺人的才有罪,被殺他沒有罪,他這個惡人,他也不會墮地獄,這五百善人也不會被害,只是犧牲他自己一個人,所以就把這個惡人給殺了,『而刺殺之』。『佛言:導師,即吾身是』,釋迦牟尼佛說當時那個導師大悲就是我,我的前生,行菩薩道的時候。『五百賈人,即賢劫中五百菩薩是』,賢劫有一千尊佛,有五百位菩薩就是那五百個商人,這個世尊說過去世的一個公案。

  這個公案,他殺人,他出自於慈悲心去殺人,他不但救這五百不退菩薩,而且救那個惡人,是救他,不然他那個業造下去,他不得了,生生世世墮地獄。就像孔老夫子一樣,殺那個少正卯,少正卯口才很好,死人都能講成活的,他一演講,去聽講的人比去聽孔子講的人多,很會講。黑的講成白的,我們現在講「名嘴」,很會講,但是他會擾亂社會,誤導群眾。所以孔子當了大司寇,第一個就把他抓來給殺了,整個社會才安定下來。如果那個少正卯到我們現代,他有什麼罪?現在你看世間那些名嘴講一些邪知邪見的,多得不得了,法律也沒辦法去判他什麼罪,而且還保護他,這樣民眾身受其害,而且那些名嘴造口業,將來墮拔舌地獄。所以孔子殺了少正卯,不但是救那些當時的人民不要被這種邪見誤導,也救了少正卯,讓他少造罪業。一般社會的人,誰懂?所以佛在這個地方他示現的就是這樣,兩方面都救,是出自於大悲心。像孫叔敖埋兩頭蛇,他是慈悲心,他不是毒害的心要去殺那條蛇,心態不一樣,動機不一樣。

  下面我們看這個「按」,按照這個公案:

  按【此所謂見機得殺也。然必先有寧自受罪之心。而後可行此種方便。否則既欲貪其功。又欲辭其罪。此念已不可問矣。何福報之有。】

  按照這個公案,『所謂見機』,「機」就是這種徵兆出現,應該把他殺了。但是必須自己要有先『受罪之心』,就是犧牲之心。像孫叔敖埋蛇,死就死他一個人,不要去連累別人。然後就可以『行此種方便』,就可以行這個方便。如果不是這樣的存心,想要貪那個功德,又要避免自己那個罪,這個念頭就不對了,怎麼會有福報?所以這個福報關鍵在心態,心對不對?是不是慈悲心?還是貪瞋痴的心?關鍵在這個心,萬法唯心造。

  好,我們再看下面這個公案:

  徵事【斃蛇抵命(《現果隨錄》)】

  這個公案出自《現果隨錄》這部書。

  徵事【我邑故宗伯顧錫疇。在溫州。為副將賀君堯所殺。未幾。降乩於門人張調鼎家。曰。吾前生誤殺一蛇。今蛇為賀君堯。前六月十六。已害我於江中。因果應受。可語我兩兒。勿事報仇。張猶未聞公訃。急遣人至溫訪之。時太倉吳國傑在溫。宴公於江心寺。明晨報公被害。廣遣漁人覓屍。無有。夜夢公立水中曰。我前世為天台僧。擊斃一蛇。今抵其命。承君厚意。以前世為我徒孫故也。但向某灣尋之。即得矣。如言復覓。果得屍。扶櫬歸崑葬焉。】

  這一段這是講另外一個公案。前面是「埋蛇享宰相之榮」,孫叔敖他把蛇活埋,殺了兩頭蛇,他享受了宰相的尊榮,得到福報。這一條『斃蛇抵命』,你殺了一條蛇,過了一生,牠遇到了,牠就討命討回去了。

  下面我們看這個文。『我邑故宗伯』,這個「宗伯」是官的名稱,一個官職的名稱,官員他職務的名稱叫宗伯。宗伯在周朝時代是六卿之一,他掌管禮儀、祭祀這些事情,後來屬於禮部之職,禮部就是現在的教育部。所以後來的人稱宗伯也稱為禮部尚書,禮部尚書就等於現在的教育部長。大宗伯,禮部尚書是大宗伯,禮部侍郎是小宗伯,等於是副部長這一類的。「故宗伯」,就是已故的宗伯。『顧錫疇』,這個宗伯他姓顧,顧錫疇。『在溫州』,溫州,現在大陸浙江省溫州市。我們同修可能有人去大陸旅遊,應該都去過。溫州,我們過去也常常去做法會,距離我們台北不是很遠。溫州機場飛到桃園、飛到松山,有一次我坐了大概五十五分鐘就到了,很近。這個故事發生在溫州,顧錫疇這個宗伯,在溫州被一個『副將賀君堯所殺』,這是個將軍,副將。『未幾』,「未幾」就沒多久。他被殺死了。『降乩』,就附在人的身體,這個叫「降乩」,我們一般講乩童、乩壇。降乩降在哪裡?就是降在『門人張調鼎家』,「門人」就是他的學生,這個學生姓張,叫調鼎,降在他家,降在他身上。我們看到附體的很多,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我們是看得太多了,真的不假。

  他附體,降乩就附在門人張調鼎他們家裡,附身他就會講話了,說『吾前生』,就是這個附身的,講話這個冤魂就是顧錫疇,他就說前生『誤殺一蛇』,他過去生,不是這一生,過去生,他殺了一條蛇,而且殺這條蛇還是誤殺。『今蛇為賀君堯』,這蛇過去生被他誤殺了,那個蛇後來又投胎到人道來作人,就是這個副將賀君堯,姓賀,賀君堯。『前』,就是前面,『六月十六』,他說這個賀君堯已經殺害我於江中。在江當中被他殺害了,他就說明『因果應受』,他說這都有前世因果的,他要受這個報。『可語我兩兒』,他就是說請轉告他兩個兒子,不要報仇,因為過去生我殺了他,這一生被他殺了,這個帳就了了,就不要報仇了,所以『勿事報仇』。『張猶未聞公訃』,張調鼎他的門人,他都還沒有收到訃文,因為人過世要發訃文通知,他還沒有收到訃文。但是沒有收到訃文,他的神魂已經降乩在他家了,在他家說話,說他就是顧錫疇,被副將賀君堯所殺害在江中,他的屍體在江裡面了,但是他們還沒有收到訃文。還沒有收到訃文,所以『急遣人至溫訪之』,趕快派人到溫州去訪問,這個「訪」就是詢問調查,到底是不是有這個事情?顧錫疇是不是真的死了?因為遇到這種附體的,大家總是要去求證一下。

  『時太倉吳國傑』,「太倉」是江蘇,太倉的人,「時」就是那個時候,「太倉吳國傑在溫」,他在溫州。『宴公於江心寺』,「宴」就是請客。「江心寺」在溫州。江心寺是一個寺院,在江的當中叫江心寺,它四邊,就像一個島嶼一樣,四邊都是水,所以那個寺院是在島嶼,算內地的一個島嶼,所以那個寺院叫江心寺。這個江心寺之後又重修了,現在如果到溫州去旅遊,也是一個旅遊點,江心寺。宴公,宴就是宴請,請顧錫疇,請他在那邊吃飯。『明晨報公被害』,可能當天請客完了,他被害了,第二天早晨他就通報顧錫疇被人殺害了。殺害,屍體把它丟到江裡面。『廣遣漁人覓屍』,「廣遣漁人」就是趕快派捕魚的人在江裡面去找他的屍體,『無有』,都找不到。『夜夢公立水中曰』,晚上夢到顧錫疇站在水當中講話了,說『我前世為天台僧,擊斃一蛇,今抵其命』。天台就是浙江天台山,這個天台山我去過幾次,在浙江省天台山,是天台宗的發源地,智者大師在那裡創立天台宗。現在日本天台宗很多,都從那裡傳過去的。

  顧錫疇他前世是天台山一個出家人,「擊斃一蛇」,就是他去殺了一條蛇,「今抵其命」,現在這一生碰到了,還牠一命。『承君厚意,以前世為我徒孫故也』,這就是承蒙,「君」就是吳國傑,他「厚意」,他很好意,前世是他的徒孫,這講到前世的因緣。就告訴他,『但向某灣尋之,即得矣』。他說你到江哪一個灣,你到那邊找,屍體就在那裡。『如言復覓,果得屍』,如他講的,到那個地方找,果然看到屍體了。『扶櫬歸崑葬焉』,這個「櫬」就是棺木,貼近身體的,就是屍體放在棺木裡面,棺木裡面那一層叫櫬。所以古時候棺木有棺槨,外面一層叫槨,裡面放屍體的那個叫櫬。就給他送回去,「崑」,崑山(江蘇)那個地方「葬焉」。這個是發生在江蘇崑山。現在江蘇省崑山台商很多,我們有很多同修在崑山設廠。過去澳洲淨宗學會副會長林宜村居士,他們是桃園人,桃園客運他們家開的。他常常跟我講,叫我去他那邊玩,我到現在都還沒有因緣去。他跟我講崑山現在台商很多,江蘇崑山。周安士居士他是崑山人,所以這個事情是發生在他們故鄉這個地方。所以就把他送回去崑山埋葬了。這個公案到這裡。

  按【公前世為天台僧。後世位至宗伯。且文章節義。俱卓卓可傳。然猶難免斃蛇之報。況來歷萬不及此者乎。世之殺蛇者。勿徒以叔敖為藉口也。】

  這一條就是按照這個公案,周安士是提醒,不要說孫叔敖埋蛇都會享宰相之榮,那我們去殺蛇大概大家都很有功德,他說你不能有這樣的想法。孫叔敖他是存慈悲心,就像釋迦牟尼佛前生,他是慈悲心。如果你不是慈悲心,去殺害眾生,一命抵一命,果報不一樣。因不一樣,果報不一樣。所以這個顧錫疇,他前世是天台山的出家人,後來你看再轉世,他做到宗伯這個官位也相當大了。『且文章節義,俱卓卓可傳』,「卓卓」就是都是高超出眾的。但是因緣果報遇到了,還是很難避免,過去生去擊斃這條蛇,這條蛇投胎再來作人,一碰到了,他冤冤相報來討命。像這樣的一個修行的人這果報都難免,何況來歷不如顧錫疇?這個世間殺蛇的人,不要以孫叔敖做一個藉口,就是你不能藉這個理由去幹殺生的事情,將來有果報,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你看安世高是安息國的太子,後來出家了,兩次來中國還命債,這個都是告訴我們因果。

  今天莊嚴師發一個公案,這個公案是現代的,在我們台灣的。這是最近我請人拍台灣城隍廟,把我們老和尚提倡的「城隍廟是因果教育的場所」,所以拍了這個,她去找了這些資料,剛好找到這個資料。這個資料,我們看到前面我們講這個公案,扶乩就是附體的,附在人身上的,是清朝時代,現代更多。這個故事也是一個附體的,這是發生在民國九十五年,在嘉義的中寮安溪城隍廟舉辦城隍文化祭,發生了一件冤魂攔轎申冤的「泣血狀」的故事。這個是牽扯到一百年前,一位來自台南,台南到嘉義被虐殺致死的陰魂無頭公案。過程很離奇,到現在還有很多人在討論這個事情。嘉義中寮安溪城隍廟,它建廟是乾隆四十年,這個城隍是少數穿龍袍的城隍爺。過去穿龍袍只有皇帝才能穿,這個城隍爺他穿龍袍。這個「泣血狀」它是發生在民國九十五年,我們今年是民國一O九年,就是十四年前。在嘉義中寮安溪城隍廟舉行超度八掌溪冤魂的「八祭普客」大典,這個時候,本來是天空都是很晴朗,忽然烏雲密布,一道一道的紅色閃電打下來,在場的信眾都覺得情況不太對勁。這個時候,有一個女信徒手持大把清香,痛苦的說出來,請城隍爺幫他做主,還他一個公道,他不甘願被他們一群人凌遲致死,給他虐待殺害致死,而且頭把他砍下來,讓他身首異處。這個冤魂附在人的身體,很不甘願。

  原來這一位女信徒陳小姐,是在多日以前夢到一個年輕的男子請她幫忙申冤。並且將當時發生的事情一一重現在陳小姐的眼前。就是一幕一幕的給她託夢,陳小姐夢醒以後,她就以針筒刺出鮮血,在一條絲絹上寫下「泣血狀」。內容就是一百年前,有一位住在八掌溪對岸的男子,夜晚度過八掌溪要抓夜鷺加菜,卻被村民誤會,以為他要來偷捕魚,因此被凌虐致死。案發當時是晚上九點半,一直凌虐他到隔天清晨四點才死去,死了以後還用鐮刀割下他的頭顱,使他的身體、頭都分開了。一百年來,這個冤魂也曾經向當地廟宇的神明申冤,這些神明只給他回答無能為力,他們也沒辦法。多年以後,找上由宜蘭嫁來此地的陳小姐才得以申冤。這個陳小姐是宜蘭人,宜蘭嫁到他們嘉義那個地方,附在這個陳小姐身上。降駕在乩身上的安溪城隍爺聽到這個事情之後,十分激動,當下城隍爺就受理這個案件,帶著「泣血狀」回到案發現場。眾人發現「泣血狀」上描寫的景物與現場十分雷同,再經過地方耆老確認了解百年前確實有這個事情發生。而且遠嫁到此地的陳小姐,就是從宜蘭嫁到嘉義的這個陳小姐,她卻能夠在「泣血狀」一一指出。那個不是她自己本身,必定是有一個無名力量,就是被附體來指引,她才有辦法寫出來那些。在安溪城隍爺指示之下,百年前虐殺那名男子的居民後代,全部人手持清香下跪,代替祖先向那名男性道歉,再由城隍爺施法替亡者接上頭顱,該名冤死百年的男性冤魂才肯放下仇恨。

  現在網路上仍可找到當時冤魂申冤的影片,場中氣氛十分哀戚,安溪城隍爺受理此案的激動不言可喻。但百年冤案終須了結,希望以後不要再發生這種事情,城隍爺秉公處理,也讓人萬分的尊敬。這是他們傳來給我這個現代的公案。我們現在看到這個公案,看到《安士全書》記載的是清朝時代發生的事情,我們現代也有,現代還更多。所以我親自看到的也就不少,這些事情。你像前面講被丟到江裡面去,是人對人,他報復。在我們佛法《唯識論》裡面講,果報有異地、異時,遇到的時候他就有那個果報,不同時間,不同地點,這個是彼此報的時候,彼此不同的一個身分。你看前生他是殺一條蛇,他是人,他是蛇,他還是個出家人,蛇是畜生道;這一生報的時候,兩個都是人。也有鬼神跟人的。

  所以在汐止有一個同修,汐止蓮社有個同修她的先生,我很熟悉的,人很好,但有一天他突然被附體了,後來她的同修送到國泰醫院,當時我也去看他了,國泰醫院就從我們信義路道場,走路就到了。她先生住在那個醫院,我去看他的時候,從床上跳起來,然後那個動作就像女人一樣,拿了一個手帕在嘴巴咬咬咬。我就跟他同修講,我就跟他太太講,我說這個很明顯,這個看醫生沒有用,冤親債主。過去生,不是這一生的,過去生。這個冤親債主他是鬼神,在鬼道裡面,這一生來向他討命。後來她問我怎麼辦?我說我也沒辦法。後來我說我只能勸妳印經,迴向給他的冤親債主。後來她發心出了五十萬,我就勸她做我們淨老和尚講的《地藏菩薩本願經》,那個時候是DVD,做那個迴向給他冤親債主,不然那一年我看他命都快沒了。後來他發心五十萬之後,就給他迴向了,慢慢又比較穩定下來了。慢慢穩定下來,後來就出院回去了,又多活了十年,我記得是多活了十年。到了二O一三年,七年前,正月十五的時候,他那段時間又開始發作,那個冤魂又來找他了,他就常常自己跑出去。後來好像元宵節前一天,正月十三日,我記得是正月十三日,有一天他吃過中飯以後,他就自己跑出去,他家人(他女兒)也不知道。後來跑到百福社區,那邊有個橋,基隆河那邊跳下去了。後來家人發現了,知道他去跳河了,以前要去跳了好幾次都被攔住了,那一次又去跳了。後來去江裡面找,找了半天,叫那個潛水夫去找也找不到。後來是託夢,找了大概十幾天,夢到他的屍體去插在泥土裡面,後來才找到。後來找到,送到八堵基隆的殯儀館,我也去給他念經給他迴向。這些事情我們看了很多,講不完的。大陸就更多了,國內、國外都有這些事情。所以我們看到這些公案深信不疑,古時候有,現在有,而且還更多,說明佛在經上講三世因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果報應,絲毫不爽」,我們必定要相信佛在經典講的話。

  好,今天我們就先學習到這段,就是「埋蛇享宰相之榮」,這兩個公案,「方便行殺」、「斃蛇抵命」,我們先學習到這段。明天晚上我們從下面,「欲廣福田須憑心地」。

  我們明天晚上再繼續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