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三時繫念精華—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第一二一集)  檔名:29-518-0121

  第一個是「淨業三福」,從《觀無量壽經》節錄出來的。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們要落實、要做到。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第三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是我們行門第一個科目。我們能不能往生淨土,就看這個三條十一句你做到多少,你要完全沒有做到,這一生不能往生,很重要!

  第二個科目是「六和敬」。六和敬是我們大眾在一塊相處,人是社會動物,決定不可能獨立生活。即使在家,夫妻也是兩個人在一起生活,所以和睦相處、互相尊敬比什麼都重要。這是佛陀教我們怎樣跟大眾相處,他說了六條。

  「見和同解」,就是說(用現在的話講)我們要建立共識。我們對宇宙、對人生,一切人事物的想法、看法要很接近。怎麼個接近法?佛法講得非常高明,把我們自己的成見,也就是我們的想法、看法統統放下,大家統統放下,那不就是完全一致了嗎?見解、想法、看法就相同了,這個方法妙極了。但是放下不是容易事情,菩薩才能放下,阿羅漢還沒有完全放下,已經放下不少了,凡夫做不到。那怎麼辦?凡夫依靠佛菩薩的教誨,這個好,我們不要依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我們要依經典裡面的教誨,這個我們凡夫可以做到,而且非常具體。佛教我們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佛教我們不可以做,我們決定不做,這個辦法好。

  第二「戒和同修」,戒就是大眾在一塊生活,總要有個規矩,總要訂一個章程,我們每個人共同要遵守。這是佛給我們制定的戒律、儀規,就是生活規範,可以依照我們現前生活環境來制定,我們今天講生活公約。下面再講我們「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最後一條「利和同均」。「利和同均」就是我們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是平等的,沒有特殊,沒有高下,我們一樣的生活,現在講的是共產。所以我從前講經常講,佛教是最早的共產,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的時候,佛家是完全講共產的,沒有私有財產,只有團體。團體過一律平等的生活,釋迦牟尼佛自己以身作則。佛陀一生衣食起居跟大眾完全一樣,沒有一點點特殊,這我們大家服他,做得非常徹底。這是六和,第二個科目。

  第三個科目「三學」,這是我們修行的總綱領、總原則,戒定慧三學,決定不能夠違背,決定不能夠離開。第四個科目是菩薩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第五個科目就是此地列的「普賢菩薩十願」。我們淨宗學人平常修行依什麼?就依這個。

  這五個科目叫行經,要付予行動,不是口裡說的。這個經不是叫你念的,不是叫你講解的,是要求你做到,落實在你自己生活當中,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之處,你要把它做到。所以我們修行,用這個做標準,修正我們錯誤行為。

  

  節錄自:20-015-0044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