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三時繫念精華—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師子佛。名聞佛。名光佛。  (第六十九集)  檔名:29-518-0069

  佛的德號,第一尊,『師子佛』,師子是比喻,「喻佛說法,表法王子代佛弘法,如佛無二」。所以這個弘法的人不是初學,是一個成熟的弘法的法師,在我們佛門裡面講上座;弘法滿十年,十年是下座,二十年是中座,滿三十年,上座。依我們的習俗,佛門的習俗來說,這個地位(下方這個六佛所代表的)是上座,上座是你講經弘法的事業三十年,這要記住,三十年天天講天天教,這樣才行!

  一年講個一個星期、兩個星期、一個月,這不算,這不是教員。哪個學校教師一年只上課一個月的?上課一、兩個星期的?沒有這個學校。正規學校的教員天天要上課,大學裡面的教授一個星期至少也要上一次,兩個小時或者三個小時,每一個星期不能間斷,這是學校。佛法裡頭不如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出榜樣,釋迦牟尼佛講經天天講,四十九年不中斷。天天講,年年不中斷,三十年才是真正的上座。絕對不是說一日暴之,十日寒之,那個不算數!

  「名稱(就是他的名號)普聞於十方,表為天人眼目,如觀音、普賢、佛門祖師」。下方所舉的六尊佛是代表佛陀的教育大行於世間,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求生淨土。破迷開悟為什麼要連上求生淨土?這裡頭有道理,真正覺悟他才會求生淨土。換句話說,無論他修學哪個法門,功夫再好,得三昧、明心見性,如果他不求生淨土,他沒有真的徹悟。真正徹底覺悟了,沒有不求生淨土的。

  你看我們在《華嚴經》裡面看到地上菩薩,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真的覺悟,徹底覺悟了。始終,始是初地,終是等覺,總共有十一個位次,這十一個位次的菩薩沒有一個不念阿彌陀佛,沒有一個不求生淨土的。文殊、普賢做榜樣!華嚴會上這兩位上首菩薩帶頭,發願求生淨土!由此可知,真正覺悟,徹底覺悟了,沒有不發心求生淨土的。

  『名聞佛』當然不例外,這個名號在此地代表為天人眼目。天人代表六道裡面的三善道,有慧眼,能辨別是非、邪正、利害,他有能力辨別。世出世間法裡面,念佛求生淨土是第一殊勝,無與倫比的殊勝,他怎麼會不選擇這個法門!「表大智隨演,法音遠聞,能令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佛的德號裡頭都有一個「名」,這裡頭有密義!這個密義就是教我們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心不顛倒,這決定往生。「光」表智慧,所以表的是究竟圓滿的智慧,恆順眾生,應機施教。「隨」是隨順眾生,隨順眾生的根性,隨順眾生的愛好,隨順眾生現前生活方式,為他「演」說。所以佛教化眾生活活潑潑,而且隨時隨處他有變化,這個與世間教學有相同的地方。譬如說一個兒童,隨著年齡的成長,年齡成長智慧也增長,經驗也在成長。老師教導他的一定是隨著他的年齡,隨著他的智慧,隨著他的經驗不斷的調整教材,調整教學的方法。絕對不是給他的課程一成不變,不是!

  縱然古時候教學,確實從小(六、七歲的時候)就教他念四書五經,到七、八十歲鬍鬚白了還念四書五經,教材沒有改變。但是你要曉得,他教學的方法,對於這個教材的解釋、體會、運用,真的是隨著他的年齡有變更的。佛教的經典亦復如是。從你初學佛的時候就教你讀經,到一百歲的時候還是讀這一部經,可是你的體會不一樣,年年不相同,月月不一樣。能把你所體會到的經義,落實在你生活當中,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引導你這一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不但引導這一生,還引導未來生生世世,經典不可思議!所以要懂得隨機演說。

  

  節錄自:20-015-0031.20-015-0032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