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  (第一六四集)  1993/1  台灣華藏講堂  檔名:04-003-0164

  請掀開經本第四百五十一面第一行,這一段是經文:

  【以諸如來尊重法故。以如說行。出生諸佛故。若諸菩薩行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如是修行。是真供養故。】

  這是總結前面講的這一大段廣修供養,為什麼在供養當中,法供養的功德利益是無比的殊勝,這個地方為我們說出它的原因,『以諸如來尊重法故』,諸佛如來這個地方我們要注意到的真實的利益,無邊的利益是證得自性,在般若經上講如來就是稱的自性,禪家所講的明心見性,見如來就是見性,這是佛法修學達到最高的目標,這才是真實可貴。如果不能見性,縱然得到世間一切的財寶,也不能解決問題,什麼問題?第一個是生死煩惱的問題,生死不能解決,煩惱不能斷,這一點我想大家都能體會到。在這個世間做大官的人很多,做總統的,從前做帝王的,擁有大財富的人很多,試問問他煩不煩惱?他的煩惱比我們多,他的日子沒我們好過。這就是說明他不能解決問題。所以財布施再多都不能解決問題,唯獨法布施、法供養行,為什麼?能幫助人見性。所以能斷煩惱、能了生死、能見性證菩提,這是諸佛如來特別尊重法的原因。

  法裡面最重要的要如說修行,所以前面給我們舉這個例子,七種法供養,第一個就是如說修行供養,就要像佛在經上所講的,我們取這個標準,來修正我們的思想見解行為,我們想的跟佛的標準比一比,一樣不一樣;我們所做的跟佛講的一樣不一樣,所以經天天要讀,讀經的用意在哪裡?就是拿著經典來反省,我這一天對人、對事、對物,種種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跟經上講的有沒有違背,如果與經上講的相同,很好,我們一切都相應;如果不同,就要把它改正過來,依照佛經的標準改正過來。這個改正就是修,修就是修正的意思,有了錯誤,把它修正過來,所以這個行包括思想見解行為,這些錯誤依照這個標準修正過來,這叫修行,『以如說行』。能夠遵照這個標準修行,你成就的是無上的佛果,普賢行在菩薩行裡面是最高的標準,完全是如來果地上的標準,這也是佛在《華嚴》上講的,菩薩如果不依普賢菩薩標準來修行,就不能成佛。由此可知,普賢行就是佛行,諸佛如來之所行。

  菩薩修法供養,這個地方『行法供養』跟修法供養是一個意思,能夠修行法供養,那就是成就供養如來,因為一切如來唯一的一個願望希望大家早一天成佛。修這個行的人,不但他自己成佛,他也幫助一切眾生成佛,這是諸佛護念讚歎,這樣修行叫真供養。諸位要曉得,真供養不是供養諸佛,供養諸佛不算是真供養;供養自己的真如本性,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教自己開悟,教自己成佛,那叫真供養。供養別的佛,供養別的如來,與自己不相干的,那不叫真供養。這個地方要搞清楚、要搞明白。後面一段經文是總結,我們看倒數第二行:

  【此廣大最勝供養。】

  法供養是無比的廣大,因為普賢菩薩心量廣大。

  【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供乃盡。】

  這樣的願力我們也要效法普賢菩薩,要發這樣的真實願,學普賢菩薩,拿普賢菩薩作為我們的標準,作為我們的榜樣,向他學習。

  【而虛空界乃至煩惱不可盡故。】

  就是虛空界、眾生界、眾生業界、眾生煩惱界,跟諸位說是不可窮盡的。既然那個對象是無有窮盡,由此可知,菩薩的願力也是無有窮盡。

  【我此供養亦無有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

  這兩句非常重要,我們常常勸念佛的人,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修普賢行還是這個原則,你不懷疑你才能相信,你才能夠信受奉行,懷疑就做不到了。夾雜,功夫決定不能成就,所以要專心,人家是『念念相續,無有間斷』。

  【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末後這一句就是不懷疑、不夾雜,前面這兩句就是不間斷,所以他的功夫能成就,這是我們必須要看清楚的,必須要認真去學習的。人生時間不長,尤其是過了中年以後,這個體會就愈來愈深刻。回想這一生做了些什麼,如果不做冷靜的觀察,實在說這一生空過了,這一趟到人間白來了,這是一樁最可惜的事情。佛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不容易,得到人身又有機會聞到佛法,必定要有一個結果,這一生沒空過,這一生就會過得很充實、很幸福、很美滿。要怎樣去做?依教奉行。有不少人曾經聽過,但是他就是做不到,為什麼做不到?他也很想做,就是做不到,原因實在講是他的煩惱習氣太重,他不能克服他的煩惱。也就是說修行得有耐心,他沒有耐心,沒有耐心就不能克服。

  尤其是在現代這個時代,跟古時候社會完全不相同,古代的社會是保守的,所以人的心比較清淨,修行容易得力;現在社會是開放的,開放社會人心是紊亂的,一天到晚胡思亂想,心定不下來,不能專一,這是現代社會通病。從前人念書,一坐下來能坐一、兩個小時,把書念上個幾遍、幾十遍。現在人展開書卷,一遍都看不下去,看了幾頁不想再看,耐心完全沒有了。這我們要知道,那要怎麼辦?要堅持,要克服。看不下去也要看,要勉強自己,把這個習氣毛病扭轉過來,然後你才在佛法裡面得到樂趣,你才能夠嘗到法味,心定了,妄念少了,智慧增長,這個時候你對佛法就產生濃厚的興趣。

  過去古大德教人是五年學戒,遵守老師的教誨要五年,根才紮得穩。現代這個社會,因為大家五年的耐心沒有了,五年太長,所以我教人,這是很不得已打個六折,三年。還有人問我能不能再短一點,再短不行,不能成就。其實三年是不是真的?不是的,是誘惑你,你能夠三年定下來之後,還得再用七年的功夫,才能比得上古人的五年。但是我要一開口跟你說十年,算了,不修了,這些我不要了。五年他都不耐煩,十年還行嗎?為什麼現在要十年?現在的社會比古時候的社會複雜,我們心思比從前人亂,所以沒有這麼長的時間定下來,不算數。這才知道為什麼現代修行的人比古時候多,成就的人比古人少,原因就在此地。誰肯死心塌地做十年功夫,那一定會有成就,沒有十年的功夫不行,這一定要知道。一定要了解經義,依教修行,這是我們的標準,我們思想見解言行的標準。我們再看底下一段,第四大段懺除業障,看經文:

  【復次善男子。言懺除業障者。】

  這十大願,每一願的第一句,把它的題目標示出來,這是第四願『懺除業障』。下面解釋什麼叫懺,什麼叫業障,必須要清楚、要明瞭,然後才知道怎樣的修法。我們看《疏》裡面的註解:

  【懺者梵音具云懺摩。此云悔過。若別說者。懺名陳露先罪。悔名改往修來。】

  《鈔》這一段我們就不必念了,這個大家看看就曉得了。我們先把這兩句要說一說,梵語音譯過來的叫『懺摩』,中國的意思是『悔過』的意思,中國人喜歡簡單,所以譯經的時候,往往把尾音輕音都省掉了,所以懺摩我們就翻譯為懺,意思是悔過,這是一個說法。另外一個說法,把懺悔分開來說,印度懺的意思是把自己所造的過失,能夠很坦白的當大眾宣說出來,這叫懺。宣說出來,大眾當然要指責他,要責備他,這個果報就報掉了,懺是這個意思。它跟中國文字裡面的悔意思很接近,中國文字裡有悔這個意思,所以我們常常就翻作懺悔。懺悔是梵華合譯,上面懺是印度文,底下悔是中文,這是兩個字合起來,那意思就更圓滿了。中國這個悔的意思是後不再造,知道自己做錯了,下一次再不會有同樣的過失,這叫悔。所以悔是改往修來,把從前錯誤的統統改正過來,將來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這兩個字合起來講,意思的確非常的圓滿。我們看底下這一段《疏》,在四百五十三面倒數第三行:

  【除惡業障。成淨戒善。是故文中偏名懺業。實則三障四障無不皆懺。】

  這是說明我們要懺除的對象是些什麼,是『業障』。什麼叫業?什麼叫障?要搞清楚。如果不搞清楚,我相信你在這個社會上一定受騙。你看現在有許多道場,今天做這個法會,明天拜什麼懺,當然都是消業障,你去參加了。回來之後業障有沒有消掉?果然消掉,那就不錯;如果沒消掉,就曉得這去了白去,業障沒消掉。所以先要曉得什麼叫業,業是造作的結果,造作的時候叫事,你在做什麼事,事情做完那個結果叫業,業有善業、有惡業、有無記業,無記業就是說不上善惡的。我們口渴了喝一杯水,這也是業,你有動作,你有造作,但是這個說不上善,也說不上惡,這種業叫無記業。造的業再多,總不外乎這三大類,這三大類都會產生障礙,障什麼?第一個障礙你明心見性,第二個障礙你清淨心,障礙你本有的智慧德能都不能夠現前,佛在經上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為什麼我們今天智慧也沒有,德相也沒有?這裡頭有障礙,障礙住了,這個障礙就是業障,業障是總名。業障如果消除了,我們舉最明顯的例子,業障是什麼?妄想是業障,煩惱是業障,分別執著是業障,憂慮牽掛是業障,這些東西你有沒有?如果沒有了,業障就消除了;業障消除,心地清淨,清淨心是真心,真心裡面的智慧德能都突出來了,自然就顯出來。所以智慧不是求來的,智慧是自己本來有的,就是這些妄想分別執著、煩惱憂慮牽掛把它障礙住了,這些東西都叫業障。

  佛法確實有消業障的功能,但是你用錯了。會讀經的人,讀經業障消除了;不會讀經的人,讀了增加業障。你會不會?剛才說了,會的人專心,讀經的時候萬緣放下,一個妄念沒有,專心讀經。讀一個小時,修一個小時;讀兩個小時,修兩個小時,那叫真修行。不會讀經的人,一面讀經,一面在胡思亂想,佛這一句講什麼意思,那句講什麼意思,胡思亂想!胡思亂想就造業,不斷造業,你怎麼能消業。換句話說,我們對著境界面前,起心動念就叫造業,不起心、不動念叫消業。佛法不錯,我們自己不會,把它搞錯了。本來是消業的,結果變成增加業障,這什麼原因?追究它的原因,不外乎第一個他不明理,佛法這些道理他不了解,第二個他不懂方法,方法用錯了,所以縱然是依照經典來修行,他的結果適得其反。這也是大經上所說的,佛在《華嚴》上講的,不在這一卷,前面所講的,「佛法無人說,雖智末能解」。世間聰明智慧人,沒有法子了解佛法,什麼原因?世間聰明智慧人沒有離開妄想分別執著,他沒離開。只要有妄想分別執著在,用這些東西來讀佛經,佛經全變成世間法,這不是佛法,變質了。這也是證實佛在大乘經上所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清淨心生的是佛法,染污心生就生的是世間法。同樣是佛經,你以染污的心去讀誦、去研究、去受持,它是世間法,它不是佛法,這個我們要懂得。佛法修行的總綱領是覺正淨,我常講覺正淨三個字抓到一個就行了,我們今天念佛修淨土的,抓一個淨,清淨心,心清淨了,當然覺、當然正,清淨心非常重要,這個地方講的『除惡業障,成淨戒善』。我們把底下這個《鈔》念一段:

  【除惡業障至懺業者。】

  這是《疏》裡面的前面一半。『是故文中偏名懺業』。這是解釋這一句的。

  【此即懺意。】

  懺悔的意思、意義。

  【即懺益也。】

  修懺悔法門所得的利益。

  【然準小乘宗及大乘中事懺。】

  大小乘都要修懺悔法門,懺悔法門在佛法修行裡面佔的地位非常重要!先解釋『事懺』,懺悔有事有理,先說事。

  【則所造惡業。是現生後三報中。時定。或報不定。遇緣可轉者。爾乃得除。如造重惡。定在生報中受。但報是可轉。今懺悔上善之業。必感善報。亦在生時。但善業強。故奪惡不受。以時定故。同是一時。故得相排。以報不定。一差永差。終即不受。】

  我們先說這一段。這是大小乘裡面都有,實在講於事於理都比較淺顯,也就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如果這些事(事就是講事實真相),這些道理要是明白之後,對我們修行會有很大的幫助,也就是講功夫容易得力。功夫得力要用現代的話來講,你的生活會更自在、更美滿,佛家講功夫得力。換句話說,就是你的生活自在圓滿,功夫得力了。事實真相我們要曉得,佛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人與萬物之間,總在一個緣字。緣過去生中結的,有善緣、有惡緣,善緣得的是善果,惡緣得的是惡報,我們今天生活當中所遭遇的,這是果報,我們不曉得從前造的因,現在受這個果報不甘心不情願。不甘心不情願怎麼辦?果報現前,有一種強烈的抗拒報復不平之心,在現在又造了惡業,來生比這一生更苦,這就是不知道事實真相,不明其理。如果明白這個道理,縱然是環境不好,逆來順受,他也很幸福,他也很自在。為什麼?他明瞭,絕不再計較了,該了斷的現在就了斷,應該要結的緣,也可以結結緣,做一個明白人,不會做一個糊塗人了。

  這個地方特別舉惡業做例子,所造惡業,惡業就是十惡業,佛舉這個例子有道理,世間人行十善的人少數,造十惡的人佔多數,十惡是身造殺盜淫,殺害這些眾生。每一天所吃的,你吃的這些眾生肉,那些眾生會很甘心情願我這屍肉供養你?牠是不是很甘心情願的?牠要不甘心不情願,你殺牠,牠沒有能力抵抗,牠那個怨恨之心永遠不滅,那個仇恨生生世世牠都記住,將來再遇到,牠報復。你說這個事情多可怕!人以為吃眾生肉是應該的,這個觀念是大錯特錯!還有許多人在觀念當中是認為,沒有肉食營養不夠。如果真的說沒有肉食營養不夠,那我要問問你,你們的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他怎麼活過來的?那個時候在抗戰時期,日本人統治之下,沒有肉吃,他怎麼活過來的?現在台灣是富裕了,餐餐都有肉食。回想政府到台灣的時候,三十八年、四十年之間,哪裡天天有肉吃。年歲大的人應該記得很清楚,完全是個錯誤的觀念。

  說實實在在的話,現在這個人得了些奇奇怪怪的病,病從哪來的?病從口入,就是從吃肉吃來的。你不要看現在,你看看兒童,我看他很可憐,現在小孩一個個肥肥胖胖的,是好樣子嗎?不好,你仔細一觀察,他不是健康的胖,怎麼會胖的?肉裡面有打針,打的荷爾蒙,他吃這個東西發胖的,不健康,那是病態!現在人真的是無知,昏了頭。有一些同修對這些事情比較關心的,他們來告訴我,現在的豬,六個月就殺了,小豬養的時候,天天給牠飼料、荷爾蒙,搞這東西,讓牠很快的就長大,不是正常的。不是像從前,家裡養的豬放在外面,那算是野生的。現在生下來就是終生囚禁,到最後死刑,你說牠這個心情怎麼愉快!牠那個肉怎麼會好吃!雞只有六個星期,小雞孵出來之後就打針,聽說給牠打三針,讓牠長得很快,一個半月就長大了。所以你看看他們用這種手段,那不能吃,吃了非得病不可!醫院這麼多,病號那麼多,真是可憐,自作自受。大陸上人多,醫院沒這麼多,病號也沒這麼多,原因在哪裡?他們沒有錢吃肉,農村裡面生活非常清苦,但是人家個個長壽,健康長壽。由此可知,肉食就有營養,素食裡頭沒有營養,這笑話,這叫愚痴!所以我們講殺生這一條戒的時候,肉食就是參與殺生,你雖然沒殺生,你吃肉。

  在我們中國古老的社會裡面,屠夫他也曉得殺生不是好事情,還有的良心,天良還沒昧,殺豬的時候先提著牠的耳朵告訴牠:豬,豬,你不要怪,你是人間一道菜。他不吃,我不宰,你向吃的去討債。他把責任推乾淨了,全是你們吃的,你們不吃,他就不宰。是因為那些人要吃,我沒辦法,幫他們宰。所以這個過失罪過是他們承當,你們向他討債。這是舉出一條殺盜淫這個殺生罪過之重,我們一般人不曉得,到果報臨頭的時候,後悔莫及。

  口業,妄語、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綺語(花言巧語欺騙眾生)、惡口(說話粗魯),這四種過失也很容易犯,特別是綺語,哪些一類是綺語?像現在流行歌曲,電視電影,你看那是教人幹什麼?都是教社會大眾造殺盜淫妄。編劇的人、導演的人、演出的人都有罪過,所以這種行業不是好的行業。意三業貪瞋痴,這叫十惡業。想想我們從早到晚起心動念是些什麼,如果與這個相應,那我們今天造的是惡業。惡的果報有現報、有生報、有後報,現報就是現世果報就現前了;生報是來生,這一生雖然沒有,來生果報;後生是第三世以後,可以延長到無量劫,因緣遇會的時候,果報就現前了。這個裡面有『時定或報不定』,有報定時不定,這裡面的因緣非常複雜,但是它的原則就是罪業決定存在,業因是決定存在,不會消滅。所以古人說: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遇緣可轉者。爾乃得除』。所以懺除業障,理論的基礎在哪裡?在緣。諸位要曉得,因與果不能改變,正所謂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瓜子不會長出豆來,豆的種子不會結瓜。這就說明了善的業因不會有惡的果報,惡的業因絕對不會得善果,而且這個善惡不能抵銷。這一點諸位要曉得,我從前做的惡,現在多做一點善,可以將功折罪來抵銷,沒有這個道理,不能抵銷。佛家講轉業怎麼轉?緣上轉,我們曉得造的惡業很多,從今之後不造惡業,把這個惡的緣斷掉。當然我們也有善業,現在我們努力修善,把善的緣好好的培養,這樣善的果報先報,把它提前,惡的報的時候,把它擺在後面去,可以提前,這是可以做得到的。緣上下功夫。可是諸位要曉得,如果你不能出三界,好了,善的果報先報,報完了,惡的種子還在,遇到緣還是要報,不過就是時間落後了一點而已,還是跑不了。由此可知,不出三界不能算是成就,我們自己本身就是現前的一個好例子。

  今天在此地講大乘經,大乘無上甚深的大經,《普賢菩薩行願品》,你們能在此地坐一個半鐘點,不簡單,依據佛在大乘經上所說的,我們每一個人過去生中無量劫來所培植的善根之深厚不可思議,《金剛經》上講的,不是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種善根,而是在無量佛所種下的善根,過去生中無量佛所種下善根,想想看今天落到這個地步,原因在哪裡?沒有出三界,都在六道輪迴之中頭出頭沒,善報現前的時候,三善道受生;惡報現前的時候,又三惡道下去了,六道輪迴苦不堪言。知道這個事實,你才會真正發大的決心,我這一生要超越六道,我不再搞輪迴了,這種人才叫真的覺悟。

  有沒有辦法?念佛求生淨土,任何人都能往生,何況我們每一個人過去生中有這樣深厚的善根,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懺除業障,過去乾隆年間慈雲灌頂法師,他說得好,一切眾生極重的罪業,所有一切經法懺法都懺不了的罪業,一句阿彌陀佛能消得乾乾淨淨。這很多人不知道,還去拜水懺、拜梁皇懺,搞那些東西,都比不上一句阿彌陀佛。所以我們冷靜想一想,他這個話有沒有道理?有道理,一句阿彌陀佛,心定下來了,沒有妄想、沒有雜念了,恢復到清淨心,那業障真的就消除了。剛才說了,業障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一句佛號裡面,所有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久而久之,心地清淨,這一句阿彌陀佛跟西方極樂世界就相應,佛決定接引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咱們無量劫以來,善惡業的種子都不會再報,在輪迴裡面會有報,超越輪迴,就沒有報的處所,沒有報的對象,這才叫一了百了,才是根本解決問題,這個要曉得。

  所以真正有福氣的人老實念,老實念的人是真有福報。這就說明轉業在緣上,我們要重視這個緣,因上不能轉,果上也不能轉,但是緣確確實實我們是可以控制得住的。我們今天把所有一切緣統統把它斷掉,統統遠離掉,專門跟阿彌陀佛結緣,自己念阿彌陀佛,勸人念阿彌陀佛,決定不錯。勸人學別的法門,這路指錯了,還背因果;勸人念阿彌陀佛,決定不會錯。不管他能不能接受,我們指示的人是絕對正確。這個地方大師在此地說。

  『如造重惡。定在生報中受』。這個生報就是現世報,他造作的是極重之罪,我們世間人俗話講不得好死,就是指這個。他死的時候一定是得重病,一定是很痛苦,這就是講的現報。生報是來世,來生的時候必墮地獄,換句話說,它不會等到第三生以後,不會。這一生死了之後必定墮三惡道,這是講造極重的惡業。『但報是可轉』。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極重之罪,如果在臨終的時候,遇到善知識勸他念佛、勸他悔改,他聽了之後馬上就接受,立刻就回心,也能往生。我們在《無量壽經》上看到下下品往生的,就是指這一類人,但是那個緣就是機會太難得了,因為機會裡頭必須要具備有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這個人在臨終的時候頭腦很清楚,不迷惑。一般人病的時候,病迷惑顛倒,家人都認不清楚了,那就沒用處,所以要頭腦很清楚,不迷惑。第二個要遇到善知識,勸他念佛求生淨土,這是第二個條件。第三個條件是他本人聽了之後,真的悔改了,一生做錯的真正懺悔,願意求生淨土,這才成功,所以這三個條件難得!非常非常困難。我們看到幾個人臨命終的時候,清清楚楚,不迷惑顛倒?由此可知,這樣的人都是具有大福德的人,大福德之人這一生為什麼造極重之罪?沒有遇到善緣,沒有遇到善友,一生當中把路走錯了。因為他的福報大,所以臨終他還很清楚,他還不迷惑,這是大福報。可是如果這個時候不遇善友,死了之後決定墮三途。臨終遇到善知識,能幫他轉過來。所以說定在生報中受,但報是可轉。今懺悔上善之業,必感善報。

  『亦在生時。但善業強』。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們有幸遇到佛法,明白這些道理,也略略的了解事實真相,這一生當中決定要修善,什麼是善?念念利益一切眾生,不要為自己著想,盡心盡力去做利益眾生的事,這就是圓滿功德。不要強求,強求勉強,這錯了。我這些年來有這個小小的道場,再回到台灣來,都在這邊講經,所以跟本省其他的道場法師接觸的時間少了,現在很多佛教裡頭的狀況,我都不了解,都不知道。不知道好,沒事。過去因為常常各地方講經,在台灣的時候各地方講經,許多道場去過,也遇到有一些信徒,幫助道場出錢出力非常熱心,自己沒有錢怎麼辦?去借高利貸,來發心做功德。一般人對他都讚歎,我一句話不說,為什麼?他做錯了。他做的不是善,他造惡業。你去借高利貸,對放高利貸的人,你們彼此兩個都造罪業,你不借,他就不放高利貸了。你借高利貸來莊嚴道場,為什麼?還不是為名聞利養,巴結佛菩薩,想要佛菩薩降一點福給你,迷惑顛倒!都在造罪業。佛沒有教我們這樣做法,佛只教給我們盡心盡力,我沒有錢,沒有錢,我出一塊錢、兩塊錢,功德都是圓滿的。我的心真誠,我的力量達到了,超過力量,做不到的不要做,這是佛教給我們的。現在這個社會上有沒有這個事情我不曉得,所以像這些地方我們得要多想想,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世出世法不能有一絲毫勉強,勉強不得的。勉強做,就是弘法利生,也叫造罪業,這不可以不知道。佛菩薩都沒勉強,我們著什麼急!所以心要清淨,觀察入微,才曉得應該要怎樣做法,做得很圓滿,做得真實的利益。

  善的力量強了,善願、善心、善行,縱然我們過去生中當中有惡業,這個惡業應該在現前會有報應,因為你的善心、善願、善行力量強,『故奪惡不受』。也就是說善緣的力量強,惡緣的力量薄弱,所以惡的因在這個時候不能成為果報,重造的惡業可以不受,它當中有個道理在,你要明瞭怎樣轉業、怎樣消業,它有個道理在。有一個正確的做法,要從心地上下功夫。所以大家要記住,造惡業,不從心地行為上改過自新、斷惡修善,天天去供養佛菩薩,香花水果供養,巴結佛菩薩,想佛菩薩保佑你、赦免你的罪過,那叫造更重的業,為什麼?把佛菩薩當作貪官污吏,你說罪重不重?我賄賂你、巴結你,希望你能夠減輕我的罪,赦免我的罪,你這種骯髒的心把佛菩薩全部染污了,你造的罪就更重了。

  這個我們看到現在社會彼彼皆是。當然現在社會有很多地方辦事情需要送紅包,他想到佛菩薩也不例外,這個觀念實在是太離譜了。諸佛菩薩與眾生感應是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佛就有應,但是與佛菩薩交感要真誠、要清淨、要平等,《無量壽經》上清淨平等覺。就能與諸佛菩薩交感。如果我們心裡面有妄想、有執著、有貪瞋痴慢,也能夠有感應,什麼人感應?妖魔鬼怪。所以你拜的是佛菩薩的形像,其實佛菩薩沒有來,妖魔鬼怪都來了,你所得的不是福,準是禍!這個我們在現前的社會看到非常之多,而且很普遍。稍稍留意,在中國、在外國,我們周邊都可以看到,學佛學到瘋瘋癲癲,人不像人,家不像家,真是可憐。他還認為他自己是如法的,看到我們這個都不如法的,糟糕不糟糕?排斥正法,毀謗正法,這叫真可憐。前面這一段講的是小乘與大乘,一般的懺法。第二段講圓宗懺。倒數第五行,四百五十四面倒數第五行第二句:

  【若圓宗懺。】

  『圓』是圓教,本經是屬於賢首宗,賢首判五教,小、始、終、頓、圓;天台判四教叫藏、通、別、圓。圓修在佛法大乘裡面是屬於最高級的修學方法,圓教這個懺悔必須理事具足,它才圓,理與事偏重在理上,或者偏重在事上,都不圓,圓一定是理事具足。

  【故一時清淨。】

  這一句是講它的效果,它得的效果非常快速,非常顯著,這個經裡頭教給我們就是圓宗的懺法,普賢菩薩的行法,圓極頓極。

  【又懺業有三。】

  三種。第一種:

  【伏業懺。伏令不生。】

  就是《金剛經》上講的「云何降伏其心」,用智慧、用定力、用願力,把惡業能控制住。舉一個最淺顯的例子來說,當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的時候,起心動念,貪瞋痴慢的念頭起來了,念頭一起來就知道這是錯的,這不是好的念頭,不是好事情,這是覺悟。第二個念頭,我不做,這叫伏。所以古德常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平常的時候要能夠覺察,這個覺察必定是淵源於大乘經論,這就是為什麼平常要常常讀誦大乘,道理在此地。常常讀誦,這佛菩薩的教誨念念在心裡,沒有忘掉。遇到事情的時候,雖然煩惱一起現行,想想佛菩薩教我們怎麼做的,就可以能夠回頭。因此讀誦大乘就非常重要,要常常把佛菩薩的教訓、善言牢牢的記住,臨事的時候就用得上,就能夠伏住不造業。第二種叫:

  【轉業懺。願於今身常不入惡道受。】

  這個『轉業』實實在在講就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教我們念佛求生淨土,轉了,轉業了,那真是有效果,真正是可以講究竟徹底的懺悔法。實在講,我們在這個世間,我們的罪業,不要說過去,這一生所造的,沒有法子懺除,沒法子!伏是暫時,必須要轉業,這個方法最好從三界六道脫離,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跟這個地方完全脫離了,這裡所造的業,他們也找不到你了,你移出去了。你再來的時候是菩薩,菩薩就不一樣,菩薩到這兒來是度化眾生的,過去跟你有瓜葛的這一切眾生跟你都有緣,不論是善緣也好,是惡緣也好,菩薩再來的時候都變成法緣殊勝,都變成法緣,善惡緣統統變成法緣,這叫轉業,你得懂得轉!西方能不能生?決定得生!但是一定要放下,對於這一個世間,無論是人事,無論是物質環境,決定不能放在心上,這個放下是從心裡面徹底放下,一心嚮往極樂世界,沒有一個不生的,決定得生。世間人不容易脫離六道輪迴,這個地方放不下,心裡頭常常有牽掛,其實這叫大錯誤。

  這《金剛經》上說得好,今年有幾個同修要求我講《金剛經》,《金剛經》十多年都沒講過了,我也沒看過,他找我講,我想想講一講也好,為什麼?因為大家念佛功夫不得力,為什麼不得力?放不下,《金剛經》就是教你看破放下,所以對於念佛人有很大的幫助。你天天心裡面所念的,只不過是個妄想而已,不是事實!為什麼?假的,不可得,《金剛經》剛經講得很清楚,「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你想什麼!你打妄想,一場空。能得的那個不可得,你所得的,外面這些人事,你所想得的,外面境界是因緣所生,沒有自性,當體即空,內外都空。能得的心空的,你所想得到東西也是一場空,你要把這個事實真相搞得清楚,搞明白了,你還能不放下嗎?當然放下了。這一切都放下了,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自在了,什麼障礙都沒有了,這個諸位必須要明瞭。

  世間人最大的恐懼就是怕自己活不了,就怕這個,我沒有錢,沒有房子了,我怎麼活下去?什麼都沒有,照樣活得很好,為什麼?「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因果是事實,有因果在。這不僅是佛法,世法裡頭也講得很清楚,《了凡四訓》裡面就講得很清楚,你一生當中有多少財富,命裡定的。什麼時候該發財,什麼時候該破產,也是命裡注定的,一生都是命,半點不由人。你要不懂佛法,不知道轉變,你一生都是被命運安排,絲毫轉動不得。就像袁了凡沒有遇到雲谷禪師以前,一絲一毫都轉不動,這才是事實,命裡有的一定有,沒有的強求求不到,何必打妄想!何必為這些事情操心!這冤枉,叫造業。雲谷禪師教他佛法,佛法就是講這個道理,可以轉,從修善積德上可以把整個命運轉過來,這個善業、善心、善緣成熟了,生報,現世就得果報,不要等到來世來生,現世就得果報。你看看了凡先生一家人修的是什麼?幫助社會大眾,自己省吃省用,財力物力以及自己的體力,都去幫助一切苦難的眾生,這樣就轉過來了。何必天天想自己?天天想自己,決定還是命運那個圈子裡頭,決定逃不掉;念念不想自己,就想一切眾生,馬上就轉過來了,轉得非常之快,效果之大,不可思議。

  這些理事都要清楚、都要明白,轉得最究竟、最徹底無過於往生西方淨土,這叫真正究竟徹底。沒有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前,我們要幫助阿彌陀佛,幫助一切諸佛如來,接引廣大的群眾。就是把淨宗這個法門盡心盡力去介紹,使我們的淨業更容易成就。我們把一切統統捨掉,來做這個工作,怎麼個捨法,這裡面有學問、有道理、有技術,一絲毫不能夠錯了。不是一切捨掉我都不要了,如何有最善巧的運用,能令一切眾生得真實利益。

  今天時間到了,下面還有「滅業懺」,我們星期四繼續來探討這一段經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