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二五八集)  1984/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1-003-0258

  請看《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第五一五頁:

  鈔【此分為四:一是施法廣大功德,謂無量壽,無量光,三寶道品種種等。】

  為我們說明「不可思議功德之利」,究竟是哪些功德?哪些利益?大師在此地再做詳細的說明,分為四點。第一是『施法廣大功德』,『無量光、無量壽』這是彌陀世尊的德號,也是彌陀世尊對一切大眾的加持。正如同釋迦世尊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他老人家講仁慈清淨,教導我們,加持給我們,這個意思是相同的。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心地都非常清淨,心淨則土淨;心要是不清淨、不慈悲,他就不能往生。清淨、慈悲西方世界人人具足,個個都是這樣的,都是清淨、慈悲,所以用不著再提倡清淨、慈悲,在那裡提倡什麼?提倡光壽。「光」是表智慧,「壽」是一切受用裡面最殊勝的,我們世間人講福報,福報包含的非常廣泛,福報裡面最重要的是長壽,如果沒有壽命,再大的福報,自己都沒有辦法享受。第一個,要有壽命去享受你的福報,所以壽命是第一德。這也就是無量之中,為什麼只用「壽」跟「光」來做代表,就是這個意思。

  演【無量壽、無量光、三寶道品種種等,此指所施之法也。】

  阿彌陀佛用什麼教化眾生?就是用這些。諸位要知道,「壽」代表福報,無量的福報;「光」代表智慧。諸佛如來成佛了,號稱「二足尊」,二是智慧跟福德,足是滿足、圓滿,智慧圓滿、福德圓滿稱為二足尊。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教給大家的就是這兩種,諸位想想,這就是直接教你成究竟圓滿佛的方法。西方世界不是教別的,教這個東西。佛用什麼方法教?底下就說出來:

  演【此法或出音敷演,或現相指陳。】

  「出音敷演」,用言教,講經說法;「現相指陳」,用身教,換句話說,就是我們所謂生活教育,生活教育裡面充滿智慧、充滿福德。

  演【以彼土眾生,六根清淨,得大總持。】

  正如世尊在經上所說的,那個世界的眾生「六根清淨」。這底下話全部都是經裡所講的,非常重要。你要是真正明白,你才會曉得西方極樂世界是非去不可。生到那個地方去,六根就清淨,我們在這個地方想得六根清淨談何容易!「得大總持」,這也是我們念念希求的,求不到!什麼叫大總持?就是世出世間一切萬法的總綱領,你掌握到了。你只要掌握到總綱領,換句話說,一切法就自然通達,沒有一法不通達。我們在佛教史裡面知道,龍樹菩薩三個月把《大藏經》念完,而且全部通達了。人家為什麼有這個能力?六祖大師雖然沒有閱過藏,他老人家沒念過書,不認識字,我們要問問,三藏十二分教,就是這一部《大藏經》,六祖有沒有能力在三個月當中通達?我們從《壇經》記載裡面去觀察,他決定有能力。怎麼曉得?無盡藏比丘尼一生受持《大涅槃經》,《大涅槃經》分量很可觀,四十卷,讀得很熟,不解其義。她念給能大師聽,惠能大師聽了之後就跟她講解,無盡藏比丘尼聽了六祖的講解,開悟了。六祖是需要人家念給他聽,他不認識字。這說明他通達了,他沒學過,五祖沒有跟他講《大涅槃經》,他通達。法達禪師學《法華》,他跟六祖說,他《法華經》念過三千遍。《法華經》,念一遍要多少時間?一天只能念一遍,念一部。三千部,十年!十年的時間讀《法華經》,也是不解其義。他見六祖給六祖頂禮,頭沒有著地,傲慢!被六祖看出來了。六祖問他:你這樣傲慢,一定有值得驕傲的。他就說,他念過三千部《法華經》,值得驕傲。《法華經》裡什麼意思,他不知道,被六祖問住了。他反過頭來請教六祖大師,六祖大師他說:我沒有讀過,當然也沒有聽過,你念給我聽聽。《法華經》二十八品,他念到第二品「方便品」,六祖聽到之後,「不要念了,這個經我都知道了」。所以那一部《藏經》他需要三個月嗎?完全通達了。他就跟法達講《法華》,法達禪師就開悟了。這個時候再頂禮,頭就著地了。這些人,你要問為什麼他世出世間法一接觸就通達?得大總持,這個諸位要知道。我們要問,我們用什麼方法可以得大總持?諸佛如來傳給我們絕妙的方法,「信願持名,求生淨土」,因為你生到淨土,你就得大總持,你心地就清淨,世出世間一切法全部都通達了。何況還聽彌陀說法,還去聽一切諸佛說法,不聽也通達了。那個去聽聽,作影響眾而已。所以跟大家說一個真話,老實話,西方極樂世界過的是什麼生活?每天到盡虛空遍法界諸佛剎土旅遊,天天去旅遊,天天去玩耍,過這個日子,沒有一樣不通達。智慧、福報統統是圓滿的,何況那個環境:

  演【六塵皆說,六根皆聞,法法頭頭,無非妙法故。】

  這幾句就是解釋「三寶道品種種等」。一些人不願意往生極樂,是沒有機緣遇到這個法門,不知道西方淨土的好處。這是大經上常講,許許多多菩薩希求,而沒有機會聽到這法門。有機會聽到這個法門,這信願生不起來,這就是業障太重。不然的話,遇到這個法門,明白這個真實利益,哪有不求往生之理?這是第一「施法廣大功德」。再看第二:

  鈔【二是神化周遍功德。】

  『神』是神通,『化』變化,這個功德不可思議。

  鈔【謂水鳥樹林,咸宣妙法,衣食服用,受用自然,眾生皆具相好神變等。】

  西方世界確實生佛平等,佛的圓滿智慧德能,大眾這智慧德能似乎也跟阿彌陀佛差不多。諸位要曉得,這種智慧德能絕對不是往生那些人自己有的,而是阿彌陀佛威神加持的。所以人人都具有圓滿的智慧德能,這個諸位看《無量壽經》就明白,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每一願裡面就講得很清楚。小註說:

  演【水鳥樹林下四句,此彌陀神變也。】

  「水鳥樹林」到「受用自然」這四句,這是阿彌陀佛神通變化的,供應大眾的享受,所以在那個地方一切受用決定沒有缺乏。而且你受用的那個富足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這是彌陀性德流露。

  演【眾生皆具相好神變等,此眾生神變也。】

  阿彌陀佛威神一加持,每個人自己也能變化了。自己不能變化,跟佛還是不一樣。自己能變化這個能力是佛加持的,為什麼?自己煩惱沒有斷盡,自性沒有完全顯露出來。自己雖然也是本來具足,但是有障礙,透不出來,得不到受用,一定得佛力加持,使我們自性裡面智慧德能也起作用,這是不可思議。

  演【以彼國種種妙用,雖彌陀神變所成,若眾生不得神變,不能受用。】

  這是真實的事理,我們明白了才會相信,信心才堅定,信心才清淨,才不會懷疑。

  演【經云:方便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於一切法方便無礙眾生來生其國。是也。】

  這幾句話要用它來說西方極樂世界,那是很恰當的,西方世界確確實實是這樣的。這樁事情如果要深究,法相唯識講得清楚明白,我們在此地省略,不必細說。

  鈔【三是信受宿根功德,謂難信之法,能信受者,宿修無量善根等。】

  這個意思,讀過《無量壽經》才好懂,沒有讀過《無量壽經》的人不太好懂。這也是我們常常講的,一切諸佛都說這個法門是「難信之法」,什麼人能信?過去生中培有深厚的善根,這樣的人,他才能相信,他才會接受。如果沒有很厚的善根,要他相信這個法門,接受這個法門,那就難了。《無量壽經》裡面,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這是當年講經的時候,在座聽經的阿闍王子與五百長者子,他們過去生中曾經供養四百億佛,聽了這個法門,還沒有動念頭發願求生淨土。如果今天聽到這個法門,真正發心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想想看,你那是什麼根性?我們今天聽了這個法門,心裡生大歡喜心,恨不得馬上就想見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去,你這個善根超過他太多了,過去生中決定不止親近四百億諸佛如來。你就曉得,這個宿世善根多麼的深厚!這個法門,我們介紹給別人,別人不相信、不能接受,不肯學,有道理!他過去生中沒有這麼深厚的善根,慢慢來,一生一生慢慢來!再等無量劫無量劫之後,跟他說,他相信了,為什麼?他善根已經有那麼厚了。這就是我們善根今天成熟,他還得無量劫以後才能成熟。現在勸他是對的,讓他多種一點善根,生生世世種善根,再種無量劫,他就成熟了,這麼一回事情。所以自己這一生善根成熟,一定要珍惜,要依教修行,就是信願,一心持名,求生淨土,這就對了,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

  演【難信之法三句,經云: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已曾欽奉諸如來,故有因緣聞此義。】

  這是《無量壽經》的偈子,「若不往昔修福慧」,你沒有過去世非常深厚的善根,不行,念佛法門聽了搖頭,不肯接受,教其他的法門他歡喜接受,那就是善根不足。這是要最深厚的善根才行,次一等的善根,這個法門他不能接受。

  演【般若云:若人一念生淨信者,當知此人,不於一佛二佛而種善根等。】

  《金剛經》上說的,對於大乘佛法能生清淨信心,那個人是有來歷的,不是普通的人物。這是說明過去世善根非常重要。

  鈔【四是果報難勝功德。】

  這一點我們更要明瞭,真正明白了,縱然我們過去世善根還差一點,接受這個教導,確實能把差的那段善根現在就把它補上去,就能成功。所以原來不相信,學了幾年就相信,為什麼?他補足了。所以現在努力可以把善根補足。這種情形,我們從歷代往生的這些祖師大德們,我們能夠見得到。縱然是示現,也確實是事實,說明可以彌補。像印光大師,這是示現的,印光大師早年學佛不信淨土,早年讀儒家書,不但不信淨土,不相信佛法,還寫文章批評佛法,毀謗佛法,過去的事情。像這些事情在歷史上不只他一個,許許多多祖師大德早年都是這種態度,以後接觸漸漸明白了,修積善根逐漸填補他所缺的那一段善根福德,於是對這個法門生起深的信心,這就達到一生往生不退成佛的目標。所以是可以補的。也就是說,我們對這法門沒有信心,可以建立信心,建立信心就是對這個法門有充分的了解,有真正的認識,從理論上、從事實上,他明白了,這個信心生起來。反過來我們看,許多這些老太太們,她們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的,她們對這個法門理論與事實她不需要了解,她根本問都不問,一聽說,她一句阿彌陀佛就念到底,走的時候比一些大法師瑞相還殊勝。大法師走的時候還生病,躺著走的,人家不生病站著走的,這是什麼原因?完全是善根深厚。大法師們為什麼不如她?大法師學問比她高,她不如這些法師們;要說善根,法師不如她,就這麼回事情。這個事實明白了,許許多多疑問自然就解除。我也遇到很多人問這個問題,許多通宗通教一生修行非常好,國內有名的這些法師大德,為什麼走的時候瑞相還不如一個普通人?這就是那個普通人他過去生中善根福德深厚,法師在這一方面是比不上他,道理在此地。我們看看果報的殊勝:

  鈔【謂即得往生,即得入上善會。】

  『即得』是立刻就得到,我們特別著重這兩個字。『往生』不可思議,往生就是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六道輪迴,那是多麼困難的事情,一般人要想超越輪迴,要修成九次第定才能超越;四禪八定只能生到色界天、無色界天,出不了三界!一定要修到九次第定才能出三界,幾個人能夠?九次第定是見思煩惱都斷盡,談何容易!這一往生,換句話說,你的功夫比不上九次第定的人。九次第定就是阿羅漢、辟支佛,我們功夫不如他,但是講我們的成就,超過他,他不如我們。他雖然能出三界,這一點跟我們一樣,出三界之後所獲得的,那他比不上,差得太遠了。『即得入上善會』,西方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上善是指等覺菩薩,等覺是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彌勒這樣一類的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下下品往生的,就能與這些等覺菩薩平起平坐,稱兄道弟,因為他們在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學生,我們去了也是阿彌陀佛學生,彼此關係是師兄、師弟。

  鈔【即得不退轉地。】

  『不退轉』是圓證三不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立刻就得到。

  諸位看了這段文,有的時候會懷疑,這裡說「即得」,《觀無量壽佛經》上講下品下生要經過十二劫才花開見佛,怎麼就即得?不就有矛盾嗎?下品中生要六劫才能得到,怎麼可以即得?你一定要明瞭,《觀經》上講的那個是憑你自己的能力證得,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在那裡慢慢修行,修到那麼長的時間才能得到。這個地方說你立刻就得到,可見得不是你自己修行功夫達到這個境界,這是阿彌陀佛威神加持你得到的。你如果還聽不懂,我舉個比喻跟你說,你生在一個富貴家庭,你的爸爸大富大貴,你雖然還沒有成年,還沒有賺錢,你居住的是豪華的洋房,出門開的是高級轎車,誰的?你爸爸的錢,不是你的。再過幾年之後,你自己賺錢,也住這個,也開這個,那是你自己的,你明白了嗎?我們到那個地方去,「即得」是阿彌陀佛給我們的,過十二劫之後,那是自己的,自己的能力。譬如這個小孩長大,他自己有能力賺錢,有能力去享受了。當他自己沒有這個能力,阿彌陀佛加持他,換句話說,生到那個地方,這個受用他就得到,「即得」。所以兩個經說得都沒錯!都是講的事實真相。可是你在他方世界修行,沒有佛加持你,必須你自己修到那個境界,你才有這個受用。可是在他方世界修行跟在西方極樂世界修行完全不相同,西方極樂世界下下品往生十二大劫就成就,他方世界要修到阿鞞跋致那個境界,需要兩個阿僧祇劫。這在時間上做一個比較,相差太大!這才曉得西方世界殊勝,到那裡成就快!何況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不會在下品下生,下品下生是造作五逆十惡之人,我們沒有造那麼大的罪業,罪業是造了不少,沒有造那麼重,殺父親、殺母親、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我們還沒做過!換句話說,我們往生最下的地位也是在下品中生,是這個地位。下品中生,六劫就花開見佛,你想想看這個時間多快速。上品生的,生到那裡花開就見佛。九品往生,善導大師跟我們說的,我們凡夫人人都有分,「遇緣不同而有九品差別」。緣殊勝,那就是我們對於西方境界、理論與事實透徹的了解,這個緣就深,使你一絲毫疑惑都沒有,你決定是上品往生。

  鈔【畢竟成佛等。】

  這四句就是四種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鈔【皆超越常情,故云不可思議。】

  『常』是常識,『情』是見解,超越我們平常的思惟、想像、見解,我們簡直沒有辦法想像得到淨土的殊勝。諸位要知道,展開《大藏經》,任何一部經裡面講功德利益,比起我們這裡都要差很遠,而修行的方法簡單、容易,果報之殊勝無與倫比,能夠聽得到,你想想看這是什麼因緣?這是什麼樣的福德?

  鈔【如金剛般若云: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是也。】

  《金剛經》的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不可思議,把《金剛經》跟《彌陀經》比一比,那《金剛經》是可思可議,《彌陀經》是真正不可思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讚歎《彌陀經》,沒有讚歎《金剛經》,一切諸佛如來為我們推薦念佛法門,沒有給我們推薦般若法門。從這個地方很冷靜的去觀察,你才真正能體會到幾分經上所講的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鈔【依正因果者,依謂同居即寂光,正謂應身即法身。】

  這是真正不可思議。因為在十方世界,凡聖同居土就是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決定不是方便有餘土,也決定不是實報莊嚴土,當然更不是常寂光淨土,這是世尊在一切大乘經上所說的,四土是有差別的,不能混為一談。但是西方極樂世界不然,「一即是四,四即是一」,這個不可思議,說同居就是寂光,當中當然包括在其中,當中有實報土、有方便土。我們凡夫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諸上善人、等覺菩薩他們所住的淨土是實報莊嚴土,我們怎麼能在一起?這就像我們現在這個世間是釋迦牟尼佛的凡聖同居土,釋迦牟尼佛也有方便有餘土,也有實報莊嚴土,也有常寂光淨土,那裡面羅漢、菩薩我們見不到,不在一起!可是到西方極樂世界則不然,在一起,等覺、權實菩薩,聲聞、緣覺,統統都見到,天天在一塊,這是依報不可思議。正報,應身就是法身,報身不必說了,自然在其中,法身、報身、應身,一身就是三身,三身就是一身,見到阿彌陀佛的應身,就是見到他的報身、法身,無二無別。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應身是遍一切處,我們常在理上講,法身遍一切處,西方世界阿彌陀佛應身遍一切處。諸位在《觀無量壽佛經》十六觀裡面去看,西方世界的居處,園林第一殊勝,樹木花草多,真的是怡情養性,大樹底下非常陰涼,那個地方休息很自在。當然能夠聽到佛說法就更好了,佛都坐在樹下說法,每棵樹下都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應化身。否則的話,那麼大的世界,那麼多的人,阿彌陀佛就一個,你怎麼見得到?你沒有機緣見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用應化身,無量的應化身,所以每個人都跟阿彌陀佛天天見面。真的好像阿彌陀佛也沒有來,我們也沒有到他那裡去,天天在一起,這種果報是十方一切諸佛世界都沒有的,這真是果報不可思議。

  鈔【因謂七日功成,果謂一生不退。】

  修行的時間不要很長,經上講「若一日到若七日」,只要如理如法的修行,決定成功。果報是『一生不退』,你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圓證三不退。圓證三不退,果上的受用等於圓教七地、八地菩薩。我們憑自己修行證到七地、八地,需要用兩個阿僧祇劫的時間才能證到;用這個法門幾天就得到。所以這個法門真的叫難信之法,菩薩沒有辦法接受,沒有辦法相信。

  鈔【亦復超越常情,故俱不可思議也。】

  下面蓮池大師引用一個事實來做證明。

  鈔【昔,英法師於東都講華嚴經四十遍,因入綽禪師淨業道場,深入三昧,歎曰:自恨多年空尋文疏,勞身心耳,何期念佛不可思議。】

  過去,英法師參加道綽禪師的念佛道場,在念佛堂裡面得到三昧。他能夠在念佛堂得念佛三昧,說實在話,也不能說這四十遍《華嚴》沒有影響。他非常感嘆:過去大半輩子都在經論、註解裡面研究,到處講解,真實的利益沒有得到,得到的是世間虛名而已,勞苦了自己的身心。『何期念佛不可思議』,沒有想到在念佛法門裡面得到受用,成就三昧。這就說明念佛法門確實超越其他法門。念佛法門只要專、只要精,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念佛三昧就是一心不亂,不難證得,證得這個,那真的是得大自在,得真實的受用。

  演【空尋文疏勞身心者,四十二章經云:博聞愛道,道必難會,守志奉道,其道甚大。】

  這四句話非常簡單,十六個字,真的是對於一個修行人,希望自己有成就的人,是一個最有力量的開示,指導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去修學。這十六個字是修行的綱領原則,能夠遵守,真的是事半功倍,能夠收到很好的效果。「博聞」就是你從廣學多聞下手。「愛道」,你非常喜歡大乘佛法。「道必難會」,會是體會、契入,也就是我們平常講的證道,你想體會、想契入、想證得,太難了。這就證明,英法師一生在《華嚴經》下功夫,雖然講四十遍,所講的都是皮毛,都是文字上的知見,一點用處也沒有;換句話說,不能會歸自性就沒用處,也就是清涼大師所講的,統統是增長邪見。要怎樣才能見性?「守志奉道」,就是一門深入,那就行了,其道就甚大。「志」,志於一,你能守得住,「奉」是奉行。依教奉行,一門深入,就對了。佛法在理上講是平等的,「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只要一門深入,統統都可以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都能成就。無論你持戒也好、參禪也好、學教也好、持咒也好、念佛也好,一門,決定不可以學兩門,兩門以上就難了。譬如我們這個佛堂,現在有三個門,你在門外考慮想進來,走哪個門進來?有沒有辦法三個門同時進來?你在外頭打妄想,打一輩子妄想你也進不來。如果從一門進來,隨便從哪個門就進來了,就是這個道理。進來之後,你得到的是大總持法門,沒有一樣你得不到。你進不來,在外面有差別,有無量的法門,進來之後就變成一個,無量法門都歸在一起,一即無量、無量即一。

  《四十二章經》、《八大人覺經》是佛法剛剛到中國來,最初翻譯的經典。實際上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沒有講過《八大人覺經》、《四十二章經》,《八大人覺經》跟《四十二章經》都是屬於諸經節要,這是早年佛法到中國用這個方法。同樣一個道理,我們把佛法傳到外國,用這種方法最好,諸經節要,諸經摘錄,又好翻、又好講、又很契機,對初學確實是方便。它的句子,句句都非常精彩,沒有廢話。

  演【永嘉云:吾早年來積學問,亦曾討疏尋經論,分別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是也。】

  永嘉大師這首偈是在《證道歌》上的。永嘉大師是六祖的學生,他跟六祖只有一天,在六祖會下幾句話一問答、一印證,開悟了,他就要走了。六祖說:你為什麼走得這麼快,住一晚,第二天再走。六祖留他住一晚,這就是有名的「一宿覺」。這首偈,是他開悟以後,說他從前摸索的時候遇到一些障難。可是這些過來人把這個事實真相道破了,後人看到這個還想跟他走,還不覺悟,還不肯回頭,那真是愚人。他在早年也是研究教理,「討疏」,疏是註解,蒐集古今這些大德們的註解來做參考,研究經論,在這上面下功夫。分別思惟這些名相,不知休,他很精進、很勤奮,日夜都在那裡忙著做學問。我們迷的時候看到,了不起,真用功,做學問;覺悟的人說這是打妄想,搞邪知邪見。從名相經論裡下手,就是唯識學家講的「入海算沙」,沒完沒了!悟了之後,才曉得那個做法是「自困」,自己困惑自己。

  這都是開悟以後的話,這都是過來人的話。但是諸位一定要記住,從這個路子走,真正走過來的有幾個人?太少太少了。走不過來就死在裡頭,所謂死在教下,困死迷宮,那個教網叫迷宮,走進去之後永遠出不來了,能鑽出來的是幸運。像前面講的英法師,他要不入道綽禪師的念佛堂,他就出不來,出不來就死在教下。永嘉大師有機會遇到六祖能大師,這也是在教網裡打滾非常幸運的一個人。末後這個結論,何期念佛不可思議。

  蓮池大師的《疏鈔》,在整個大乘佛法來說,是非常了不起的貢獻。大乘佛法,佛法大海,他能把真相說明白,把正確的方向、目標為我們指示出來,這就是他最大的貢獻。我們細細的讀,細心去體會,可以說是所有的疑惑都消除了,真實的信願從這個地方建立起來,我們欠缺的善根福德都藉這個因緣補足。《疏鈔》我們印的很多,幾個人去念?縱然去念,能念得懂嗎?由此可知,因緣難得!講一遍《疏鈔》不容易,需要很長的時間;講很難,聽也不容易。

  疏【稱理,則自性離心言相,是不可思議功德義。】

  『自性』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裡面沒有言語、沒有相狀。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教給我們,「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沒有辦法想像,也無法說出,那是『不可思議功德』。這是禪家常常說的。在蓮池大師那個時代,一般人總認為佛法裡面禪是第一,所以大師為大眾介紹《阿彌陀經》,每一段後面都用禪的境界來體會,證明《阿彌陀經》確確實實是「無上甚深禪」。他老人家在註解裡面,絕大多數引用《華嚴經》,這在教下來講,大家都認為《華嚴經》是經中之王,根本法輪,他老人家處處用《華嚴經》來解釋《阿彌陀經》,把《阿彌陀經》提升跟《華嚴經》一樣,用意在此地。說明這個經在大乘佛法才確確實實是第一經,這是老人家用的苦心。事實確實是如此!可惜世人不認識,這真可惜。所以這是稱性,自性功德不可思議,這是禪、教、密沒有一個不承認的。《彌陀經》裡面講的這種種事相,全是自性流露出來不思議功德,從阿彌陀佛自性當中流露出來的。阿彌陀佛加持一切大眾,使一切大眾雖然沒有斷煩惱,這下品往生的,見思、塵沙、無明統統沒有斷,彌陀威神加持也能把它自性功德帶領出來,這是真正不可思議,是這麼一回事情。我們理上知道了,事實就不懷疑了,斷疑才能生決定的信心,從信心裡面才生出懇切的願望,我們這句佛號才會念得很歡喜,念得不疲不厭,能夠生法喜,才能得真實受用。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