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二三九集)  1984/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1-003-0239

  請看《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第四六二頁:

  鈔【德雲念佛門者,華嚴入法界品,德雲比丘告善財言,我得憶念一切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見法門,而復開二十一門,起於智光普照,終於住虛空。】

  《華嚴經》是大乘佛法根本的經典,古德稱它根本法輪,一切經都是《華嚴》的枝葉,好比一棵樹,《華嚴》是這棵樹的根、這棵樹的本,本就是主幹,一切經就是這棵樹的枝葉、枝條、花果。從這個比喻,我們就了解《華嚴》在佛法的地位以及它的重要性。《華嚴經》裡面講修行的法門講得很多,在「離世間品」,世尊總共講了二千多個法門,二千多個還是舉類而已,歸納一類一類的,實際上說不盡,法門無量。無量法門歸納成二千多類,也夠詳細了。在許許多多法門裡,諸佛如來推薦給我們的是哪個法門?一切法門,諸位必須有一個理念,那就是肯定佛所說的「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不能說哪個法門高,哪個法門低,沒有這個道理的。為什麼?所有一切法門最後的成就都是圓成佛道,當然都是一樣好。法門雖然平等,可是眾生的根器不一樣,有些根器適合這個法門,不適合那個法門。眾生根性不相同,於是佛開出來的法門就多了。現在佛不在世,不但佛我們找不到,菩薩也找不到了,甚至阿羅漢、善知識也遇不到了。這樣多的法門,我們怎樣選擇,知道這個法門適合自己的根器?假如選擇不當,麻煩就大了。法門就好比藥舖賣的藥,藥有幾千種、幾萬種,契機就對症。藥要是對症,藥到病除,病就好了;藥要是不對症,不但病會加重,恐怕一吃就嗚呼哀哉。法門不契機,害處太大了。藥吃錯了,害的是身命,這個身死了以後,《地藏經》上講,過四十九天就又投胎,所以身命在佛法裡並不重視。法門錯了,害法身慧命,這個嚴重了,比吃錯藥那個嚴重性要大得太多了。

  佛了解我們現在的狀況,也知道現代人的根器。不但釋迦牟尼佛推薦我們念佛法門,普賢菩薩在華嚴會上也是推薦這個法門。我們在《無量壽經》、《彌陀經》上看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異口同音都給我們介紹這個法門,都推薦這個法門。由此可知,我們在遇不到真正善知識指導之下,選修這個法門決定不會錯誤。我們冷靜的觀察現代社會,學佛的人很多,學佛而著魔的人也很多。我們仔細去打聽,念佛人沒有聽說著魔的,著魔最多的是學禪、學密的,學教的容易變成狂慧,那也叫著魔,都不正常。唯獨念佛這個法門,特別是老實念佛,幾乎沒有一個不成就的。這是證明諸佛菩薩為我們介紹推薦這個法門沒錯。何況這個法門是如來普度一切眾生第一法門,因為這個法門上度等覺菩薩,下度地獄眾生。

  大家要是細念《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你就明瞭了。菩薩一開端就說,「我與五十二同倫」,這句話非常重要,不能輕易看過。同倫,用現在的話來說,志同道合,這叫同倫,同一類。這一類是什麼人?專念阿彌陀佛。在無量法門裡專修這一門。五十二是指菩薩五十二個階級,十信位、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再加上等覺、妙覺,妙覺就成佛了。換句話說,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沒有用過第二個方法,就是這一句佛號念到底。從初發心念到成佛,你說多簡單、多容易!而且是穩當快速,沒有能跟這個相比。你能認清楚、能明白,能認真依這個方法修學,那你是大福報,天上人間沒有一個人福報比你更大了。你不但是成就殊勝,一生圓滿成就,這是真正不可思議。

  大勢至菩薩說得很清楚,方法非常簡單,「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個方法我們要細心去體會,要認真去實行,關鍵在淨念相繼,淨就不能夾雜,夾雜就不清淨。哪些是夾雜?覺明妙行菩薩講得很好,你去看看什麼叫做夾雜。夾雜就不是淨念,間斷就不是相續。念佛的祕訣就是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你就成功了。在效果上來說,「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不假方便,不需要借用任何方法來幫助,就是這一句佛號念到底。功夫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功夫成片」,能念到功夫成片就決定得生,往生西方世界就有把握。我們往往聽到或者見到,有預知時至的,功夫好的,一年前曉得哪一天往生,不生病;功夫更好一層的,自在往生,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不想走,再多住幾年也不礙事,完全自己做主。我們要問,這樣的功夫到底念佛念到什麼程度?給諸位說,不難,我們每個人都做得到。因為他功夫不太高,是功夫成片裡面上乘的。假如我們把功夫成片也分作九品,上品,上品的功夫成片就自在往生,這個我們做得到。功夫更深的,一心不亂,一心不亂有事一心、有理一心,這個的確很難。得事一心,他的地位等於阿羅漢、辟支佛。理一心,那就是法身大士,生西方世界實報莊嚴土,那都是上上品往生。這樣看來,大勢至菩薩所講的話沒有錯,「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從什麼地方看,這個法門成就穩當而快速?佛在經論裡說得很多,在我們娑婆世界,娑婆世界跟他方諸佛世界的情況差不多,在這個世界修行,從凡夫修成佛道要三個阿僧祇劫,那個時間單位是論劫來算的。三大阿僧祇劫,這時間太長了,天文數字都沒有辦法來形容。三大阿僧祇劫從哪一天算起?這個跟求生西方不一樣,求生西方可以說從我們今天算起,我們發心求生淨土,念阿彌陀佛這一天算起就可以了。三大阿僧祇劫是從你證得初果那一天算起;你要是沒證得初果,那都不算。初果就是你要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證得位不退。三不退裡,你證得位不退,從這一天算起,三大阿僧祇劫成佛。天台家講有藏通別圓四教,三大阿僧祇劫成的是藏教佛,不是圓教。圓教佛要多少時間?《華嚴經》上說,無量劫才能成圓教佛果。這樁事情佛不常說,怕人聽了害怕,退心了,無量劫才能成佛,算了!不學了。佛只好說三大阿僧祇劫,佛沒有打妄語,確實成佛,成藏教佛,這不是圓教佛。

  我們拿這個事實跟西方極樂世界一比,你才曉得這個法門不可思議,難怪許多菩薩都不相信。《彌陀經》、《無量壽經》上,佛告訴我們,極樂世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數量之多沒有辦法計算。上善人是指等覺菩薩,十地以前稱為善人,不稱為上善,上善是等覺,像觀音、勢至、文殊、普賢這樣的菩薩在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法子計算,太多了,這就是成佛了。大勢至這五十二同倫都是等覺,再差一點點就是妙覺,實際上等覺就是妙覺了,已經證得圓滿的佛果。

  我們要想一想,阿彌陀佛建立西方世界到今天才不過十劫,這些人往生到極樂世界十劫成就的。在我們這個地方要三大阿僧祇劫還到不了這個地步,要無量劫才能到這個地步,西方世界十劫就到了。你就曉得那是多麼快速,十劫跟無量劫不能比。如果我們再仔細去觀察一下,真相就大白了。如果說在西方世界修行十劫能得到等覺,阿彌陀佛建立西方世界的時候,第一劫去往生,現在成就了;第二劫去往生的,到現在是九劫,還沒成就。但是經上明明告訴我們,諸上善人在西方極樂世界佔人數比例是大多數,十劫成就了,沒話說,第二劫也成就了、第三劫也成就了,到五劫去往生,現在也成就了,這個比例才一半一半,那不能說大多數;多數,最低限度第六劫去往生也成就了。這樣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到西方極樂世界證到等覺的地位,大概只要三劫到四劫,在西方極樂世界上善菩薩才是大多數!這樣觀察,西方世界的殊勝,你才能看出來,你才能明白了。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凡夫去也不過三、四劫,我們的地位就跟文殊、普賢平等,還有哪個世界這樣快速!你把事實真相搞清楚了,你還能說不去嗎?什麼力量都阻擋不住,非去不可。去他方世界縱然緣好,也要三大阿僧祇劫、無量劫,搞那麼長的時間。所以同修們讀經,好好的把這個帳算算,你才知道。然後遵守覺明妙行菩薩的教誨:一心稱念,萬緣放下。

  你這一生發願求生西方,修學念佛法門,你一生依一部經、一句名號,你是上上根人,沒有比你更殊勝,你決定得生。你嫌一部經太枯燥、太少,好,你念淨土五經一論,你是中根之人;說五經一論還少,再加一點,淨土東西多念一點,《淨土十要》、《印光大師文鈔》,現在台灣編的《淨土叢書》有二十多冊,你發心去念這個東西,你是下根人,也許還能往生,不一定。如果說這個還不夠,還想念天台、唯識、華嚴,再去念其他這些經論,只可以說你在佛門種一點善根,決定輪迴,不能往生。古人常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尤其是這個法門,這一生錯過,實在太可惜了。我們有沒有善根?有沒有福德?就從這裡看。一門深入的,那是善根福德無比的深厚;還要涉獵許許多多法門,他信心不能建立,不能圓解,對淨土認識不清楚,這是善根薄,福德也薄。

  《華嚴》推薦的也是這個法門,德雲比丘是善財外出參訪第一個善知識,第一個很重要,俗話常講先入為主,第一個善知識的教誨往往影響他一生,德雲教的是念佛法門,最後結尾的一位是普賢菩薩,就講得更明白,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前清彭際清居士綜合《華嚴》修行的方法,寫了一篇《華嚴念佛三昧論》,說明《華嚴經》修行的總綱領、總方向,就是念佛求生淨土。這個要是再不相信,那就沒法子,那就慢慢去輪迴,多生多劫以後善根慢慢成熟,再遇到。這一個輪轉,諸位要曉得,我們今天在坐同修當中有很多都成佛了,早都成佛了,他對這個法門還在半信半疑,你說這個差距多大!太大太大了。這些都是老實話。

  我們讀這段經文,了解這個意思,真實的利益你就得到。『德雲比丘告善財言』,善財去參訪他,他對於善財的開示。『我得憶念一切諸佛境界』,諸佛境界是指如來果地上的境界,一尊佛所證的境界就是一切佛所住的境界,所以可以稱一切諸佛。《彌陀經》上講的諸佛,蓮池、蕅益大師在註解直接指出諸佛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諸佛。理上講得通,事上也沒有問題,阿彌陀佛是一切諸佛的代表。《彌陀經》的六方佛讚,那是事,既然一切諸佛都讚歎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諸佛的代表!何況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讚歎彌陀到極處,「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世尊的讚歎,也就代表一切諸佛對阿彌陀佛的讚歎。確實,「十方一切佛,阿彌陀第一」。同樣一個道理,十方諸佛剎土,極樂世界第一。「憶念」就是念佛,憶念裡面有觀想、有稱名,觀想包含了稱名。下面他又開了『二十一門』,二十一門是念佛的別目。『憶念一切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見法門』,這是總說,二十一門是細說,就是把諸佛境界統統包括在其中了。這些名目,《演義》註得很詳細。『起於智光普照,終於住虛空』,這是經文,當中省略,註解寫出來了。

  鈔【今謂心外無境界,心外無智照,心外無虛空,故不出一心,悉皆具足。】

  這段話要緊,不但德雲比丘所說的二十一門『不出一心』,前面我們讀到寶積十心、淨名八法、華嚴十心,乃至一切經論所說的,包括禪與密,都不出一心。我們這個法門是直接修一心的,用最簡單的方法修一心,一句阿彌陀佛,比德雲比丘這個容易多了;哪一種念佛,修學都比執持名號繁瑣。聰明人選擇最簡單、最容易、最直捷、最穩當、最快速,你算是真有智慧,你選對了。有人說「我要多學一點,多知道一點」,你真的多學就能都知道嗎?清涼大師在《華嚴經》玄義「解釋經題」裡面說,「有解無行」,就是你廣學多聞,沒有戒定慧的功夫,沒有真正修行,結果是「增長邪見」。你要問;為什麼增長邪見?心邪!心邪,看一切法都邪,看佛法也邪,就這麼個道理。依照戒定慧修行,心淨,心淨看一切佛法淨,看一切世間法也淨。一淨一切淨,一邪是一切邪,這個要明瞭,萬萬不能走錯路。

  佛在四弘誓願裡面告訴我們修學的次第,跟大乘經論上所講的統統相應。四弘誓願第一個是發心度眾生,捨己為人,要發這個大心。犧牲自己成就別人,這是菩薩發心,這叫大菩提心。修行下手,先斷煩惱,「煩惱無盡誓願斷」,然後再學法門。煩惱是毒,貪瞋痴三毒!毒沒有去掉,這個法是醍醐,經上常有比喻,我們拿這個杯子,這杯子是器,從前是盛毒藥的,毒藥不但沒有去乾淨,毒藥還在,醍醐灌進去,醍醐也變成毒藥了,就這麼回事情。必須洗得乾乾淨淨,毒都消除,這才叫器,法器。煩惱無盡誓願斷,斷盡煩惱你才是個法器,然後就可以盛醍醐,才能廣學多聞。現在人修學,他不講求這個,換句話說,拿著盛毒藥的杯子去裝醍醐,醍醐好,是甘露,喝下去,哪個人都死,沒有一個不死的。難道醍醐甘露錯了嗎?沒錯!你盛的杯子裡有毒藥,你那個毒沒有消除,沒有洗乾淨,道理就在此地。所以修學第一步就是斷煩惱,斷煩惱就是消毒,成就自己的法器,然後再「法門無量誓願學」,所以它是第二個階段。

  我們中國古來的大德,古時候的人跟現在人不一樣,古時候人心淳厚,社會一般人生活也都單純,外面境界沒有什麼誘惑,裡面從小培養一個孝敬淳厚的心,所以他消毒的時間短。古人五年學戒,有五年、十年真的身心清淨,接受佛法不需要很長的時間就開悟證果。為什麼?這就是他本身是一個法器,他的染污毒素很輕,很容易洗掉。現在人不行,現在這個社會環境是個大染缸,三毒的染缸。在從前,不要說得很遠,我這七十歲的年齡。我生長在農村,到十四歲我才懂事,在這以前真的是天真爛漫,什麼事都不懂,天天除了念書就是玩,這童年幸福!現在的小孩不得了,從眼睛張開,他就看電視,電視裡五花八門他全都學會了,他什麼都懂。一、二歲的小孩什麼都懂,他會察顏觀色,會討好人,這怎麼得了!換句話說,我們到十四、五歲才漸漸染這個社會的氣氛,現在的小孩眼睛一張開就受染污,怎麼得了!

  社會的誘惑力量比從前超過幾百倍、幾千倍!過去這五年能把身心洗乾淨,現在我看五十年都洗不乾淨。我講的話是真話,那怎麼辦?所以我常常勸勉大家,我們把「法門無量誓願學」跟「佛道無上誓願成」,這個後半段到西方極樂世界再去辦!這一生中專門洗刷自己的身心,心淨則土淨,這才能往生。心不清淨,不能往生,這個要知道。古人可以廣學多聞,為什麼?他那個毒素淺,五年到十年能洗乾淨,然後他能廣學多聞,他能成就。現在人不行,現在人真的五十年也洗不乾淨。洗不乾淨,廣學多聞所得的結果,就是清涼大師講的「增長邪見」,那又何必?他不是增長智慧,他增長邪見,這個很可怕,將來繼續還要搞六道輪迴。我們把這個道理搞清楚,事實真相也搞清楚了,自己就可以下一個決定,我們這一生當中,四弘誓願學前面二句,願要廣大、堅固,要認真念佛,用這句佛號消除業障,洗滌身心,將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了,那個時候法門無量誓願學,那就快速了。這樣往生才有把握,不至於錯過這一生難得的機緣,這個緣分非常難得。這一句佛號將德雲比丘的念佛法門統統包括。

  『今謂』,「今」是本經所說的。『心外無境界,心外無智照』,諸佛如來的光明普照,諸佛如來所證的圓滿境界,都在一心稱念之中。所以,念佛最要緊的是要一心稱念。念佛不可以打妄想,打妄想就是夾雜,功夫就得不到。但是,哪個念佛人不打妄想?這是很嚴重的問題,打妄想就是嚴重的夾雜,功夫不得力了。要想不打妄想,必須放下萬緣,可是塵緣偏偏放不下。有一個同修很感慨的說:我什麼都可以放下,我那孫子放不下。那就沒有法子,有一樁事情放不下就是大障礙,這個不能不留意。一切放下,你的雜念自然就少。

  在實際環境當中,時間長了,又妄念夾雜;時間短,容易控制。那你就曉得,短時間的修行有力量,我們就採取短時間。我教給同修們「十念法」,十念法是十句,跟慈雲灌頂法師不一樣,慈雲法師傳給我們的十念法是一口氣叫一念,是用在早晚課;我教的十念佛就是十句名號,一口氣念下去,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句接一句,確實沒有雜念。十句,我這一堂課就做圓滿了,這個沒有雜念。可是一天要做九次才有效果,就是每隔一段時間,不長,我就又修一次。九次修行是一堂都不可以缺,時間定在什麼時候?早晨起床,洗臉漱口之後,合掌恭恭敬敬,一切念頭放下,念十聲,這是淨念相繼,確實是大勢至菩薩所講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時間只要一分鐘。第二堂是吃早飯時,佛教徒都會念供養咒,「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眾生」,實在講是有口無心,吃飯歌唱一下沒有用處的,不如合掌恭恭敬敬,萬緣放下,念十句佛號,身心清淨,這樣吃飯能幫助消化,好處很多。第三堂是上班時,工作還沒開始,先合掌念十聲佛號,頭腦清醒,處事就更有條理。第四堂是上午公事處理完畢,下班時再念一次。第五堂是吃午飯時念,第六堂是下午上班,第七堂是下午下班,第八堂是吃晚飯時念,第九堂是睡覺以前念。一天九堂功課,一堂不能缺,但是每一堂功課只要一分鐘。我們用這九堂做定課,其他的做散課,散課念佛是沒有事情就念。我這個方法教了不少人,他們修兩個星期就來告訴我:非常歡喜,很有受用。這是適應這個時代,大家工作繁忙,不耽誤你的工作,對工作決定有好處。當你情緒不穩定的時候,十聲佛號一念,就心平氣和,非常有效果。這個符合「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用這個方法非常好。你們自己修,得到好處,再介紹給別人。用其他方法介紹給別人,人家很難接受,時間太長,早課要念好多經、好多咒、念好多佛菩薩名號,他哪有那麼多時間,這個只要一分鐘,他就會樂意的去做。

  一心稱念,如來境界、智照統統在其中。『不出一心,悉皆具足』,諸佛如來無量無邊的法門統統具足,所以這十句功德不可思議。

  鈔【那先經云:諸善之中,獨有一心,最為第一。】

  念佛是直接修一心,得一心,一切法統統具足了。所以說是「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心開意解就是禪宗裡面大徹大悟,教下所講的大開圓解。入這個境界,世出世間一切法,你一接觸就通達明瞭。

  鈔【一其心者,諸善隨之,正此意也。】

  真正得一心,世出世間一切善法自然具足,不但具足,而且自然圓滿,這正是一修一切修。

  疏【又此一心,即作是二義故。】

  什麼叫『作是』?《觀無量壽佛經》講的「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一心就是這個意思。《鈔》詳細說明:

  鈔【觀經云。】

  這出自於《觀無量壽佛經》。

  鈔【心想佛時,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今謂此經一心持名,繇此一心,終當作佛,從因至果,名之曰作。】

  《疏》與《鈔》都是蓮池大師自己作的,這個解釋真的是簡單明瞭。因為《觀經》上這兩句話很不好懂,看到好像很淺顯,其實非常深奧。大經上佛常說「一切法由心想生」,佛這句話說得很多,這句話非常重要。一切法,包括世間法跟出世間法,出世間法,像毗盧遮那佛依正莊嚴、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往上面看;往下面看,一切世界六道眾生,下至三惡道。一切法從哪裡來的?是從心造出來的。《華嚴》說:「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法相唯識經論裡面告訴我們,「心能現相,識能變異」,現相是心的作用,所謂「萬法唯心」,心現出來的,現出來之後,這個相起變化,變化是什麼作用?識。「萬法唯識」,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十法界不同是識變的,識就是心想生。心想是識,識會想,真心本性不會想,那裡頭沒有想;沒有想的現相,想的起變化,這是真理。知道這個真理,十法界是從心想生,我們心想佛就變佛法界,想阿彌陀佛就變阿彌陀佛的法界,想藥師佛就變藥師佛的法界,想什麼變什麼。

  十法界從哪裡來的?不是佛菩薩建造十法界來賞罰我們,那就錯了,沒這個道理,是自己心裡變現出來的。我們想的,實在講太複雜,特別是學佛的人,學佛的人每天所想的,十法界都有。念阿彌陀佛,想佛,佛法界;等一下忘掉了,要去賺錢,多賺一點,貪心起來,餓鬼法界,馬上就掉下來了;遇到不如意的事情,發脾氣,瞋恨了,地獄法界;把一樁事情看錯,假的當真,真的當假,是非不明,黑白顛倒,畜生法界。從早到晚,念念都在那裡想,你想哪個法界的時間長,想哪個法界的力量大,將來是「強者先牽」,你去受果報的時候,強有力的那個想牽著你先受報,就這麼個道理。貪心重的變餓鬼,瞋恚心重的墮地獄,愚痴重的變畜生,人倫道德、五戒十善這是得人身,上品則是生欲界天,所以一切法從心想生。

  也許要問:佛那麼多,佛的世界那麼多,為什麼偏偏叫我們想阿彌陀佛?那倒不一定,你想別的佛也可以,都能成就。我們偏想阿彌陀佛,是因為我們遵從老師的教導,老師這樣教的,我們就這樣學,我們是尊師重道。何況釋迦本師這樣教誨我們,又有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的勸導,阿彌陀佛還能錯得了嗎?我們讀往生經論,知道彌陀與我們世界特別有緣,而且最殊勝、最難得是帶業往生;其他諸佛如來這個剎土沒有說帶業往生的。換句話說,你要專想,想要產生強大的力量,什麼力量?斷煩惱。你心裡只有這一尊佛,其他一切雜念都沒有了,這就是定,有這個定功決定能往生。

  我們想阿彌陀佛,沒有得定,為什麼?想阿彌陀佛,大部分時間還在打妄想,也能往生,叫「帶業往生」。為什麼打其他的妄想,還能往生?《無量壽經》給我們講,往生的條件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我們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相信有阿彌陀佛,相信阿彌陀佛接引一切眾生,包括我們自己在內,發願決定求生淨土,這就是「發菩提心」,在修行功夫上就是「一向專念」。黃念祖居士在《無量壽經》註解,註這一段經文的時候,他是引用古大德的開示,即使很忙的人,採取慈雲法師朝暮十念法,盡形壽一天都不缺,也符合一向專念。以這個例子類推,我教給諸位同修十念法,一天九次,一次不缺,當然更符合一向專念。果然一生一堂不缺,決定得生。這個念法比慈雲灌頂這十口氣的念法,一天作兩次,效果要大。為什麼?時時刻刻提醒去想阿彌陀佛,心想佛時,時間隔很短,立刻一切放下專想佛。雖然時間很短,他專,沒有雜念,所以這個效果就非常強而有力,你用這個方法來修。心想佛的時候,我們這個心就現佛的境界,就「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作、心是,《演義》有註解。

  演【心想佛時,是心作佛者,觀經云: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這是《觀經》的經文。

  演【今釋是心作佛者,作有二義。】

  「作」有二個意思。

  演【一、淨心能感他方應佛,故名是心作佛,即疏文所謂佛本是無,心淨故有也。】

  佛沒有身,初學的人聽到沒有身都害怕了,沒有身,那還得了!都想有個身,這身是什麼?身見、我執,就因為這個觀念太堅固,搞得你生生世世無量劫來都在這裡輪迴流轉,永遠不能超越。什麼原因?就是這個強大的力量牽著你,你沒辦法脫離。佛教沒到中國來時,中國道家的老子曾經說了一句,「吾有大患,為吾有身」。他說:我有最大的憂患是我有身。身真的是大患,身見不除,不但不能出三界,初果都不能證得;因為初果要斷惑,八十八品見惑,第一個就是斷身見。所以佛沒有身,佛是盡虛空遍法界無處不在,就像虛空一樣,哪個地方有感,哪裡就現身,妙極了。因為沒有身,所以能現一切身。《楞嚴經》講,「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那個應是應身,應是應眾生的心感,眾生心有感,佛就有應。佛與菩薩,像觀世音菩薩都是沒有身,哪個地方有念,哪個地方他就現身。他無所不在,無處不現身,這叫得大自在!我們時時執著這個身是自己,所以就不能現第二個身,不能盡虛空遍法界現身,這多苦,這個損失多大!所以,佛就是真心、就是本性,這個要知道。這是第一個,從理上講的,我們心清淨,清淨心就有感應,為什麼?因為沒障礙。

  佛菩薩沒有身相,盡虛空遍法界都是,跟我們非常的密切,這個障是在我們自己,我們自己的心不清淨就是障礙,所以佛菩薩就不能現身,我們跟他感應當中有隔礙。心清淨,這個障礙沒有了,所以想佛,佛就現前;想菩薩,菩薩就現前,感應道交。諸位要特別注意,心要真的清淨了。假如心不是真的清淨,我這一想,佛就現前了,一想菩薩,菩薩現前了,那是魔變的,不是佛,這個地方要注意。感應,一定感跟應都是如理如法,那是真的,否則的話是假的。《楞嚴經》上講五十種陰魔,每一種都有無量無邊,魔障重重,千萬不要把魔當作佛,魔會欺騙人,魔會障礙你,魔會變佛的身相、菩薩的身相來誘惑你。你讀《楞嚴經》,看看那個陰魔的境界,我們實在沒有能力辨別他是魔,他現的境界幾乎跟佛境界相同。他是變現的,不是真的,是來欺騙你,是來誘惑你。《楞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個原則,就是境界現前不要理會,那就是好境界。境界現前不理,是佛也好,是魔也好,統統不理,我還是一心念阿彌陀佛,那就對了。境界現前,不要生歡喜心,生歡喜心,生染著心,你就上當,這個一定要知道。這個感應,佛菩薩現境界,這是很平常的事情,沒有什麼希奇,也沒有什麼了不起。任何一個人心清淨都能感到佛現身,有什麼希奇?往往是人見到這個境界,「我見到佛了,我的功夫好,你們都不如我」,馬上就著魔了。為什麼?心不清淨,染著了,貢高我慢生起來,瞧不起別人,立刻就墮落。這是諸位必須記住,才不至於墮落在魔障。淨心感應,這是很容易的,我們一般人都可能有這個機緣。

  演【二、三昧能成己之果佛。】

  這個境界就高,這是自己成佛了。

  演【故名是心作佛,即疏文所謂亦因三昧心終成作佛也。初作他佛,次作己佛。】

  這是兩個意思。自己成佛,禪宗說得好,「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哪個地方機緣成熟,「應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圓教初住菩薩就有能力現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佛身為眾生說法。這是「是心作佛」第二個意思。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