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九八年早餐開示—拿出多餘貢獻社會  1998/12/29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20-013-1229

  今天早晨,東北的崔居士打一個長途電話來,告訴我北方賑災的狀況,一切都做得很順利。這次賑災把念佛帶到了災區,效果之殊勝,令人非常的感動。他說現在災區的大眾,對於贈送衣服、糧食等其他的東西,都比不上送他們念佛機、小佛像,他們對於念佛機跟小佛像的要求,遠遠勝過其他物資,都知道念佛能夠幫助他們消除災難,他們認為佛菩薩會保佑他們,這個共識是非常殊勝而難得的。他需要的就是像小佛牌,我們印的小佛卡,我們知道他們的需求,對於佛卡的印製,我們要好好的來做設計,能夠做到盡善盡美,讓大家看到之後能生歡喜心,這是很重要的一樁事情。另外,經書他們也非常的需要,錄音帶跟錄相帶,聽說中國VCD比我們此地、比台灣、香港都要普遍,我們要幫助他們。現在在福建那邊,聽說VCD已經批准十萬片在發行流通,希望都能夠送一些到北方去,幫助那邊的同修學佛。

  在現在這個時代,我們經歷這一個世紀,現在已經到世紀末,再過幾天就是九九年。這一個世紀,我們冷靜的觀察,實在講災難太多了,經歷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除大戰之外,其他小規模的戰爭、區域的戰爭,幾乎都沒有中斷過,這個世間真的是無有寧日。我們看到在災難當中,天災人禍,歷經這些苦難的眾生,沒有不受感動的。這些災難如何能得到解決?社會怎樣才能得到安定、世界如何能得和平?安定和平是每一個人所嚮往的,但是始終都得不到,這個原因到底在哪裡,我們必須要把它找出來,然後把這個原因消除,我們的理想才能夠達到。

  細細的去觀察、去思惟,唯有佛法。何以故?我們知道世間種種的矛盾、種種的歧視、種種的誤會、種種衝突,都是起於不同的意見,這些意見可以整合,並沒有妨礙。我們在佛經上看到,特別是大乘經,尤其是《華嚴經》,佛菩薩確實是展現出圓滿高度的智慧,他能夠將虛空法界,異類的眾生,異類的見解,比我們地球上複雜得太多太多了,他能夠整合,能夠溶解,消融一切的紛爭,又不妨礙異見,這實在是高明到了極處,能令法界眾生和睦相處。不但能叫大家和睦相處,而且能幫助大家消除妄想、分別、執著,把自己的智慧境界向上提升,達到如諸佛如來同樣的境界,這是希有難逢!

  我們明白了,華藏世界如是,西方極樂世界更明顯,我們讀誦大乘,對於這一點不能不留意。我們如果能夠學到這些智慧、這些善巧方便,對於我們自己修學,對於我們自己弘揚佛法,幫助社會、幫助眾生,必然產生很好的效果。佛法著重契機契理,眾生需要什麼,我們就幫助他什麼,這叫契機。什麼叫契理?幫助一切眾生,我們心地清淨,佛在《般若經》上告訴我們,施捨要做到「三輪體空」;要用現在的話來說,我們全心全力幫助他,無論是在物質上、是在精神上,愛護他、照顧他、幫助他,對他一無所求。如果對他有所求,希求他報答,我們就錯誤。連一絲毫需求都沒有,更不會去控制他;不但我們對於一切眾生,沒有一個意念去控制他,對於一切萬物也是這個態度。

  我們在經典裡面學習到,諸佛菩薩以無盡的慈悲心,幫助一切眾生。用什麼方法幫助?第一個是言教,第二個是身教。言教,講經說法;身教,自己做出榜樣來給大家看。佛是始終無間斷的在這個世間現身說法,規勸大家斷惡修善,對一切眾生真的是一無所求,他真正做到「於人無爭,於世無求」。眾生肯接受他,他很歡喜,絕對沒有貪著;眾生不肯接受他,乃至於誤會,甚至於毀謗,佛也歡喜,決定沒有瞋恚,決定沒有惡念。所以他自己無論是在善惡、順逆境緣當中,都能保持著清淨心、平等心、永恆的慈悲心,這是我們要學習的。我們通常犯了一個很大的毛病,那就是對於別人有很多的要求,不能把控制別人的意念斷絕,所以我們會生煩惱,我們的心不能清淨,我們不生智慧;總是隨順自己的意思,勉強別人要認同我,這樣才造成了紛爭。

  這一個世紀以來,我們看到大大小小的戰爭,這些戰爭能不能解決問題?現在我們看清楚了,不能解決問題。不但不能解決問題,而且把問題搞得愈搞愈複雜,愈搞愈不可收拾,帶給社會更多的混亂,帶給人們更多的痛苦。現在這個世間有不少人逐漸覺悟了,我們不要戰爭;也就是說,我們解決問題不要採取這個手段。那用什麼手段才能解決問題?佛法用慈悲,宗教用愛世人,這給我們一個莫大的啟示:真誠、清淨、平等的大愛,才能解決問題。真正的英雄豪傑必定是捨己為人,釋迦牟尼佛就給我們做出一個很好的榜樣。我們知道世尊是福報、智慧都達到圓滿,福慧二足尊,他有超過一切眾生的智慧,超過一切眾生的福報,他並沒有去享受。一生所過的生活,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三衣一缽,這個示現代表什麼意思?我們在這個地方要能體會,他代表的是「知足常樂」。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只取我們生活所需的就夠了,不取多餘。他有福報能取多餘,而把這一份多餘的施捨給一切眾生,世尊教我們這個。這才是真正解決多元文化的一個重大的樞紐,我們在這裡得到啟示。

  一個人生活在世間,生活所需有限。有福報的人,他生活所需有多餘的,多餘的太多了,他去投資、他去儲蓄,他不知道布施。投資、儲蓄,說實在的話,決定得不到,到最後死了還是一場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佛給我們講「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所以什麼是高度智慧?幫助別人,布施眾生,這是真實智慧。我們布施眾生,幫助別人,是善業;唯有業隨身,業可以帶得走的。你的福報永遠不斷的在增長,雖然增長,還是取我們生活之所需,給社會大眾做個好樣子。社會人人都能這樣做,這個社會多麼和諧、多麼安樂!這是佛給我們的啟示,在這裡面得到真正的快樂,所謂是「助人為快樂之本」。我們自己享受,盡情享受,看到許許多多眾生在受苦受難,你能快樂得了嗎?如果說陶醉在那種物欲生活當中,麻木不仁,喪盡天良,死後福報享盡了,往下墜落。

  這些道理與事實真相,我們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白,然後想想諸佛菩薩,他們所示現的真正的意義,才能明瞭,才能夠體會到。你能夠明白、能夠體會,自然你就會發心學習,學習過佛菩薩的生活。當然我們也無需要,過釋迦牟尼佛那種托缽的生活,儒家說得好:「素富貴安於富貴,素貧賤安於貧賤。」儒家這兩句話,在《華嚴經》五十三參當中,我們看到了。善財童子參訪的五十三位善知識,都是諸佛如來示現的,像《普門品》裡面所講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示現什麼身;應以國王身得度就示現國王身,應以大臣身得度就示現大臣身。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示現什麼身,他就示現那種身分,他生活的水平,安於這個水平,有多餘的決定是貢獻給一切眾生,貢獻給廣大的社會。

  《華嚴》難得!過去方東美先生,一生當中不斷的讚歎。它有圓滿的理論、周詳的方法,後面還帶表演,實際上做出來給我們看,讓我們學習。依照這部經典理論、方法、境界來學習,你就是真正的菩薩。你從政,你是從政的菩薩;你經商,你是經商的菩薩;你做工,你是工業界的菩薩;你教學,你是老師菩薩;乃至於你討飯,你是乞丐菩薩,乞丐當中確實有菩薩在。菩薩的身分不相同,表演的角色不相同,智慧、自在、清涼、快樂相同的,這才是真實美滿的人生。所以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都能夠做得到。我們要細心在這裡面學習,這一生真的沒有空過,這一生得到生活的美滿,來生往生不退成佛,我們這一生沒空過。今天我們就說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