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講述菁華 (第一七三集) 1999 香港九龍 檔名:12-045-0173
請看經文,知足天偈頌第六首:
【一切世間真導師。為救為歸而出現。普示眾生安樂處。峰月於此能深入。】
在前面長行裡面,我們讀到的寶峰月天王,他得的是「普化世間常現前無盡藏解脫門」,這是菩薩的讚頌,也是他修學成就的報告。『一切世間』,這四個字包括的範圍非常廣大,不僅僅是六道十法界,實際上是包含虛空法界一切諸佛剎土。『真導師』就是指諸佛如來,唯有諸佛如來能夠引導我們永脫輪迴、永離生死,恢復本性。「導師」上加一個「真」,這個「真」的意思深廣無盡。剛才我們說,出輪迴、了生死都是從事上說,更深一層從理上講,真正導師是我們真心、真如自性,這才是「真」這個字的深義、真實義。所以我們對於諸佛如來他的教誨、他的指導衷心悅服,那就是他不是有意思來引導我們、來教誨我們,如果他有意思,我們順從他的意思,那就錯了。跟著別人走,被別人牽著鼻子走,你想想那是什麼味道?什麼叫牽著鼻子走?諸位看看牛、看看馬,用一根繩子拴著牠的鼻子,牧童牽著牠走。這個不是真導師,他能夠引導你,但是不是真導師;真導師絕不牽著人鼻子走,怎麼走?叫你自己走,不會牽著你。
我們今天講隨順佛陀的教誨,佛陀有沒有教誨?沒有,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佛從來沒有說過一句話。《金剛經》上不是有明文嗎?哪一個人要是說佛曾經說法,這是謗佛,佛從來沒有說過法。但是釋迦牟尼佛明明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為什麼又說沒有說過法?佛所說的法是眾生自性本具之法,不是釋迦牟尼佛的意思,所以他沒說過一句法。佛教給我們、引導我們是自性在引導,我們隨順自性,這是了不起的教學。這個意思我們要明瞭、要懂得,然後自自然然就能順從佛教。順從佛教是順從佛的教學,順從佛的教誨,為什麼?佛所說的全是我們自性自然的流露。所以隨順佛的教誨就是隨順性德,這是自然的,沒有加絲毫勉強在其中,加一點點勉強就不是真導師。世間的導師、天上的導師、十法界的導師,都做不到這一點。這個意思就深,我們要能體會到,才能夠得真實受用。
「為救」就是救護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就是我們自己,大乘經上說得很多,《六祖壇經》裡面也說得很明白。我們一個人,為什麼叫眾生?眾緣和合而生,所以叫眾生。不是一個緣,許許多多因緣,《華嚴經》上講無量因緣,既是無量因緣而生起的現象,這個現象豈不是一切眾生嗎?唯有隨順性德,我們才真正得救,這不是虛妄的,隨順性德養成一個習慣,自然就見性,見性就得救。見性是真正回歸,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是禪宗常講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你見到自己本來面目,這就是歸。本來面目是什麼?本來面目是真如、是自性、是法界、是一真,經論裡面講的名詞術語有幾十種之多。為什麼說這麼多?這是佛說法的善巧,用意是教我們不要執著,一執著你就錯了。正是四依法裡面教我們「依義不依語」,言語名相怎麼說都行,只要意思對了。義理是一個,言語名詞再多沒有妨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本來面目是無障礙的法界,無障礙的法界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不礙十法界,所以才說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是自己的本來面目。
本來面目,再說得明顯一點,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就是自己。這個話誰能相信?誰聽到會點頭?一般人聽到搖頭,不是點頭,說我們頭腦有問題,胡說八道。為什麼佛把事實真相說出來,我們不能接受?不但不接受,全面否定,不敢相信。這是我們迷失太久,無量劫來就迷失了,今天聽到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真話不敢相信。《法華經》上有個窮子的比喻,比喻得很好,這個小孩是富家子弟,家財萬貫,可惜離開家之後把家忘掉了,在外面做乞丐討飯吃,窮苦到了極處,他已經完全迷失了。忽然有個人告訴他,「你有億萬財產,怎麼會過這個日子」,他聽了笑笑,搖搖頭,不會相信。我們今天這個情形,就跟《法華經》上窮子比喻沒有兩樣。真正明白了,回過頭來,找到自己本來面目,這個人我們就稱他作佛陀。所以佛在大經上說,《華嚴經》上說過,《圓覺經》上也說過,「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佛是修成的?不是的,本來成佛!現在搞成這個樣子,是自己迷失了自性,迷失了本來面目,所以在六道裡頭搞成這個樣子。
諸佛如來看到我們,『為救為歸而出現』,這就是常說的隨類化身、隨機說法。由此可知,佛示現不是為自己,是為眾生,是為這些迷失自性的眾生。這些眾生本來成佛,這些眾生在佛眼睛裡面都是諸佛如來,跟他自己無二無別;不僅是無二無別,跟他自己完全是一體。我們迷失了,怎麼迷的?把現前這個身軀當作自己,生起無量無邊的妄想分別執著,於是諸法實相永遠隔絕了。諸法實相在哪裡?諸法實相就在眼前,你就是不認識,生生世世無量劫來,從來沒有省悟過。所以佛在經典上常常感嘆,這些人是「可憐憫者」,天人眾生如是,畜生、餓鬼、地獄亦如是。六道境界就是迷失自性淺深差別不同,所造的業報不一樣,感得身軀的形狀、生活環境種種不相同。這些,無論是天、人,無論是鬼、畜、地獄,全是虛妄的,不是真實,《金剛經》上講的「如夢幻泡影」。可是迷惑的眾生把虛妄當真實,錯就錯在這裡,對真實是一無所知。
佛說經,這經你為什麼看不懂?佛菩薩、祖師大德講經,講經你為什麼聽不懂?原因在哪裡?你有沒有覺察過、有沒有思惟過?就是在執著這個假相,當作真實,所以佛經你看不懂,講經你聽不懂。可是你也歡喜看,你也歡喜聽,你所看的、你所聽的似是而非,沒真懂。真懂了,境界就轉過來;境界還沒有能轉得過來,你所領悟的似是而非,我們一般講你領悟得很淺,深一層的意思你沒有辦法理解,這個道理就是你的執著分別沒有放下。如果你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不再執著這個心是我,這個心是個妄心,能夠思惟、能夠想像的不是真心,真心裡頭沒有思惟、沒有想像、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那是真心。我們今天把這個東西當作自己的真心,把這個軀殼當作自己的身體,堅固的分別執著,所以諸佛如來大慈大悲出現在世間,為我們講經說法,我們還是一竅不通。
我們今天受三皈,是形式上的三皈,實際上沒有皈,要皈自性才是真正皈依。《壇經》上惠能大師講「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覺正淨是性德,是自己真心本性裡面本來具足的,這是真正的皈依處。我們今天多少人錯會了意思,「皈依佛」,什麼是佛?泥塑木雕的佛像,把這個當作佛;什麼是法?經典看作是法;什麼是僧?看到出家人,剃頭穿上圓領方袍,這個是僧,全搞錯了!泥塑木雕的佛,常言說得好,「泥菩薩過河自身不保」;這些經書,一把火燒得乾乾淨淨;出家人若無修行,凡夫一個,還是造作一切罪業,這怎麼能做依靠?佛教給我們皈依處,講得很清楚,我們把它誤會了。
特別是在《華嚴經》上,清涼、李長者給我們說得好,《華嚴經》上字字句句是表法。昨天晚上我們講的文殊師利菩薩,講的這些神眾、天眾、世主眾,全是表法的意思。文殊師利表我們自性本具般若智慧,諸大菩薩眾表權智,這些神眾、天眾、世主眾,表唯識所變種種不同的境界。所以古人講得好,理不外心性,事不外因果,理事、因果都是自己,理是自己的真如本性,事是自己的因果造作。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除了自己性識之外一無所有,法相家說只有唯識,那是講十法界依正莊嚴是什麼?只有唯識。「唯識」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因果報應,就是說的這個意思。因是自己造的,果當然自己承受,豈不是自作自受?這才是事實真相。
我們迷失了事實真相,佛菩薩大慈大悲,為了救我們,為了幫助我們回頭,出現在世間。這個意思也是無限的深廣,迷失自性,再跟諸位說深一層的意思,是自己;自己以外的有沒有迷失?沒有。你要真正懂得這個意思,你就會修行。只有我迷,你沒有迷。我說這個話,你們又聽不懂,你們又聽糊塗了,怎麼我迷你不迷?就我這一分來說,你確實沒有迷,你是真佛,你是如來,你在那裡示現給我看。所有一切境界,人事的境界、物質的境界,從哪裡來的?唯識所變;誰的識所變?我自己識所變的。這個事情就像作夢一樣,我們在夢中夢到很多人,夢到很多物,也夢到山河大地,夢中所有一切現象誰變現出來的?自己性識變現的。我們眼前這個境界跟夢中境界沒兩樣,全是自心變現出來的,離了自心之外,確實無有一法可得。我變現出這個境界,就知道我現在所造的是什麼樣的因緣。明白這個道理,才懂得佛的意思,所有這些現象怎麼來的?唯心所現。心是真心,心是真如,心是本性,本性所現的,它不是本性是什麼?古人有個比喻,讓我們從比喻當中體會,他說的是「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把金比作本性,現在用黃金做出很多很多的器皿,做成手鐲、做成項鍊、做成戒指、做成耳環,做成許許多多這些裝飾品,問一問,哪一樣不是真金?不都是嗎?你從這個意思去體會,既然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唯心所現,問一問,哪一樣東西不是真如、不是自性、不是真心?皆是。真心是什麼?真心是如來,真心是諸佛,所以說一切眾生皆是諸佛如來。哪一個不是?我自己不是;我自己何以不是?我自己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所以不是,所以看一切眾生也是凡夫,看一切眾生都是眾生,不知道一切眾生都是諸佛如來。如果我們自己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你看到山河大地統統是諸佛如來,《華嚴經》上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入了這個境界,佛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你就點頭肯定了,一點沒錯。所以對於一切眾生是真誠的孝順心、恭敬心,沒有一絲毫虛偽。今天我們看到很多人對我們用虛偽的,那是什麼?是我們虛偽的心變現出來的境界相,自己不曉得,還要怪別人。就好像在夢中一樣,夢中夢到一個惡人,這個惡人要想殺你、要想害你,那個惡人是你自己變現出來的,是你自己的惡念變現出來的,本來沒有。善人是你善念變現出來的,惡人是你惡念變現出來的,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佛在《法華經》上講的「十如是」。這個大道理幾個人能懂?你要懂得了,體會到了,天下本無事,這才是真正為救為歸。佛苦口婆心,種種善巧方便,為我們說明事實真相,奈何我們就是不覺悟,不覺悟的原因就是放不下。
我學佛,也可以這麼說,比大家幸運一點,頭一天遇到的老師就教我放下、教我看破,我得他這個指點,恩德深厚。我學佛是從看得破、放得下學起的,起點就是這個,這是真善知識的教誨。起步方向就正確,所以在這將近五十年的時間,我學佛到今年四十七年,才能夠稍稍契入境界,所以我對於老師的教誨念念不忘。我相信老師不只教我一個人,他教的人很多,何以那麼多人受同樣教誨沒有成就?原因是教你放下,你不肯放下,那就沒法子。老師只能教你放下,沒有辦法逼你放下,看破、放下是你自己的事情,不是老師的事情。可是不肯放下就不能看破,不能看破就不能放下,看破、放下相輔相成。從初發心一直到如來地,修的什麼?就是看破、放下而已。放下是行門,普賢菩薩所代表的;看破是解門,文殊師利菩薩代表。在我們淨土宗,觀世音菩薩代表放下,大勢至菩薩代表看破;看破是智慧,放下是慈悲。慈悲這才出現,智慧才是真導師,真導!
『普示眾生安樂處』,這句話我們要懂。「普」,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普遍、平等;現在的話講,不分族類、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一律平等,這才是普的意思。現在社會有許多志士仁人提倡多元文化,提倡共存共榮,沒有普做不到,普是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示」是示現,就是前面講的為救為歸而出現。指示一切眾生,指導一切眾生,不但是有情眾生,還包括無情的眾生。這個意思很深,有情的眾生大家懂得,無情的眾生大家就疑惑了。無情的眾生也有靈性,花草樹木你愛它,它也愛你,所以它有靈性;你歡喜它,你照顧它,你灌溉它,它的花開得很美,它的果結得很甜,回報你,它有靈性。你對它沒有真誠的愛心,沒有周到的愛護,它也開花,花開得不美;它也結果,果不甜。你從這個地方細心去體會,草木有靈性。為什麼有靈性?因為它有法性。有情眾生說佛性,無情的眾生說法性,佛性跟法性同一個性,所以情與無情才同圓種智。由此可知,菩薩的慈悲不僅是對動物,對植物、礦物同樣的慈悲心,決定沒有分別,普才做得圓滿。有情、無情都是眾緣和合而生的,我們今天講動物、植物、礦物,全是眾緣和合而生的,所以都叫做眾生。
「安樂處」,這真正安樂處。真正的安樂處一定與性德相應,與性德相應是一真法界,純善無惡,找不到絲毫的缺陷,沒有絲毫的過失,那叫真的安樂處。真安樂處在哪裡?真安樂處是你的自性,是你的真心,你只要恢復真心自性,真安樂處你就得到;換句話說,你不能夠明心見性,真的安樂處沒有。三界六道這裡面決定沒有安樂處,我們到哪裡找個安全地方?沒有,哪裡去找?你的心不安,你到哪裡去找安樂處?你的心不淨,你到哪裡去找淨土?現在有很多人說澳洲不錯,是這個世界唯一的一個淨土,紐西蘭不錯,我聽了不以為然。淨土在哪裡?淨土在淨心,「心淨則佛土淨」,這個話才是真理,才是事實真相,誰能夠體會到?誰能夠認識清楚?想去找一個清淨安樂的地方,那打妄想,妄想會想出一個真正清淨安樂的地方,佛的話說,「無有是處」。佛指示給我們真正安樂處,是在自性裡,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處事待人接物與自性相應,真正安樂處就現前。
怎樣才能與自性相應?我們說得很淺顯,說得很明白,提出整個佛法教學學習的綱領,「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我們起心動念與這十個字相應就是與性德相應。如果心裡面還有虛偽,你就不真誠,不相應;心裡面還有是非人我、還有貪瞋痴慢,就不清淨;還覺得我自己比別人高一等,人家都不如我,你就不平等;不真誠、不清淨、不平等,你就迷了,你就不覺,縱有慈悲,感情的,愛緣慈悲,不是菩薩的無緣慈悲。我們提出這麼簡單粗淺的十個字,如果還不懂、還不明白,還不能認真的去學習,你就不是學佛,這是講存心。行事,落實在事相上,「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是我們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能夠與看破、放下、自在、隨緣相應,就是與自性相應,與性德相應。性德,德是德行,性德之行就是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才圓滿,不念佛就得不到圓滿。念佛,決定求生淨土,親近彌陀世尊,我們就在一生當中證得大圓滿。
所以這二十個字是我們學習的總綱領,修行的總原則,念念不能離,離了就背道而馳,這個背道就是違背了自性。這二十個字是自己性德的流露,不是別人的東西,這是真正的安樂處,我們有沒有看清楚?看破就是看明白了、看清楚了。就以這二十個字說,這二十個字你是不是清楚明白了?真的清楚、真的明白,你就看破了。看破之後放下,放下什麼?這二十個字的反面,你放下了。真誠的反面是虛偽,虛偽放下了;清淨的反面是染污,染污放下了;平等的反面是高下,高下放下了;正覺的反面是迷惑,迷惑放下了;慈悲的反面是嫉妒、傷害,也放下了。我們從綱領裡頭說,每一條裡面心境都是無量無邊。在事上,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那種享受也徹底放下。所以你才能得自在,你才懂得隨緣;隨緣就是放下一切攀緣,自在是放下一切束縛,束縛是煩惱,你有煩惱你就不自在,你放下一切煩惱你就自在,放下一切憂慮,放下一切牽掛,你就得大自在。生活隨緣,決定不攀緣。一切諸佛如來勸我們念佛求生淨土,我們順從佛陀的教誨,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得究竟安樂。所以念佛人的歸宿叫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真正安樂處。我們有沒有一心嚮往極樂世界?一心嚮往極樂世界,就得要放下萬緣;不但這個世間不放在心上,萬事萬法不放在心上,十法界也不放在心上,十方一切諸佛剎土也不放在心上,這才叫一向專念。一心一意求生淨土,如佛所教,行佛所行,這才是一切諸佛所敬仰的一個修行人,一切諸佛所尊重的修行人,一切諸佛所護念的修行人。一切諸佛所護念,還不是我們自己因緣果報嗎?為什麼一切諸佛護念你?為什麼一切諸佛尊重你?是你尊重諸佛的教誨。我們尊重諸佛教誨,認真努力修學是因,諸佛護念是果報。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報,業因果報絲毫不爽,不就是這個道理嗎?
所以才說,一切理不外乎心性,一切事不外乎因果,這兩句話「普示眾生」。這個意思淺而言之,和睦族群,融合宗教,得大圓滿。寶峰月天王他修的是這個法門,『於此能深入』。我們在這部經上所看到的,幾乎是字字句句,都顯示出多元文化的和睦、圓融、和合。我們這個世間,各個階層領導人所嚮往的、所希求的,全在《華嚴經》上,所以我常講這是多元文化最好的教材。佛教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最殊勝、最圓滿的教學,對現代社會來說無比的殊勝,我們要認識,真正能解決現代社會種種的問題,它有真實智慧,超世間的智慧,我們應當要學習。再看第七首:
【諸佛境界不思議。一切法界皆周遍。入於諸法到彼岸。勇慧見此生歡喜。】
這是勇健力天王他的讚頌,他的修學報告。『諸佛境界不思議』,境界就是不思議,不思議就是諸佛境界,所以《華嚴》最後一品品題「入不思議解脫境界」,不思議解脫境界就是諸佛境界,諸佛境界就是不思議解脫境界。這個「解」(音謝)念去聲,它是個動詞,就是現在人所講的解放的意思。把什麼東西解放?把你的業因果報解放,無始劫來所造的這些業因消除,消除就是解放的意思。業因消除,果報就沒有了,果報是業因造成的。所以佛給我們講,果上沒有辦法解脫,要在因上下功夫,因緣斷掉了,果當然就沒有了。實在說,要消滅那個因也不是容易事情。因加上緣才能結果,因是久遠劫的習氣,煩惱習氣不容易斷;果報現前,你想離也離不了。所以佛教給我們的方法,從緣上下功夫,佛法講緣生,明明是因緣果,它注重在緣。緣真的有辦法,我們能夠懂得緣、控制緣,就能夠控制因,就能控制果,這是個好方法,這是真實智慧。我們要想不受惡的果報,我們有惡因,惡因是無量劫累積的,沒有辦法消滅,可是惡的因要沒有惡緣不會結果,我們只要把惡緣斷掉,惡的果報就不會現前。什麼是惡緣?我現在不造惡;不但不造惡,我也不想惡,我也不念惡,這就把緣斷掉,雖有惡因,我的果報決定不會現前。現在心裡還想惡、還念惡,還造惡,這是緣具足;你阿賴耶識裡有惡的因,現在緣具足,因緣聚會,惡的果報現前。佛教給我們這個辦法好,我們要想得好的果報,我們阿賴耶識裡有善因,我現在念善、想善、行善,我把善的緣統統具足,善因遇到善緣,善果現前了。佛是用這個方法教我們的,這個方法是合情合理合法,決定是真實,不是虛妄的。
最殊勝的善果是諸佛境界,諸佛境界就是前一位天王所講的安樂處,《華嚴經》上講的一真法界,往生經上所講的極樂世界,是諸佛境界,這是最真實、最究竟、最圓滿。可是我們要如何能夠入這個境界?要不思議,你就入了,就契入。何以說不思議才能契入?因為那個境界本來就是不思議;換句話說,你有思、你有議,你就入不了諸佛境界,諸佛境界就是華嚴境界。思是思想、是意識,議是言語、是言說、是言論,都不是真的,都是從妄心裡面所起的作用。諸佛境界是真實境界,用真心,真境界就現前;用妄心,真境界永遠不能現前,用妄心變現的是十法界,是六道三途,妄心變現的。十法界裡面可以思、可以議,沒有離開思議;四聖法界就是你想善、念善、行善,感得的善果;六道,你想惡、你念惡、你行惡,六道輪迴,從思議裡頭變現出來的。離開一切思議,給諸位說,不但六道沒有了,十法界也沒有了,那個時候所現的境界是一真法界,就是佛華嚴的境界,諸佛境界。
這些理跟事,我們要透徹明瞭,認真的學習。學習從哪裡下手?佛也告訴我們,教我們一個方法,普賢行願,諸位要知道,普賢行願就是不思議的境界。普賢行願第一個「禮敬諸佛」,我們禮敬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這裡頭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妄想就是不思議。如果我對人恭敬,普賢菩薩教給我的,我要禮敬他,我要把他當作諸佛看待,把他當作父母看待,你有思有議,不是普賢行,普賢行完全自自然然,就是這樣,沒得好說、沒得好想。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對一切人事物的真誠恭敬,那才是普賢行;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對一切人的善行讚歎,是普賢行。才生一念,我應當要讚歎他,不是普賢行了,為什麼?落在意識裡頭。落在意識裡面修這些行是四聖法界之行,將來果報是什麼?聲聞、緣覺、菩薩、藏教佛、通教佛,這個果報。這裡面真的是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諸佛不思議境界在哪裡?『一切法界皆周遍』。你要聽了這句話,你要懂得這個意思,我們現前就是一真法界,我們所處的環境就是華藏、就是極樂淨土,此界他方不隔毫端,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由此可知,我們是迷惑顛倒,把華藏、把極樂、把佛華嚴搞成今天這個樣子。怎麼搞的?不善的因、不善的緣搞成這樣子。所以說到最後,還是一句老話,斷惡修善。斷惡修善裡面,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就回歸到一真;斷惡修善,沒有離開妄想分別執著,只不過是六道裡面有漏的善因善緣而已,果報還是人天福報。如果斷惡修善,有妄想、有分別,沒有執著了,果報是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如果斷惡修善連分別也沒有了,還有妄想,妄想很難除,妄想很微細,自己也不知不覺,確確實實一切分別執著都沒有了,不錯,你可以入佛華嚴了。所以斷惡修善,有一絲毫的分別執著,出不了十法界;分別執著統統沒有了,這才超越十法界。由此可知,所謂超越,所謂不能超越,都是在自己起心動念之處,外面的境界確確實實唯心所現,佛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依報隨著正報轉。我們果然通達明瞭這個大道理,今天世間什麼樣的災難是雞毛蒜皮,這個東西無足以掛齒。它對於那些具足妄想分別執著的人產生作用,如果是分別執著沒有的人,對他毫不相關,沒事。放下分別執著,他住的是一真法界,住的是佛華嚴;你沒有辦法放下分別執著,你住六道輪迴,今天這種天災人禍你不能避免。天災人禍從哪裡來的?是從你分別執著裡頭變現出來的,還是自作自受。這首偈還沒講完,時間到了,我們下一次再把這個意思補全,今天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