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華嚴經講述菁華  (第三一三集)  2000/6/2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45-0313

  請看經本,夜叉王偈頌最後一首:

  【憶念往劫無央數。佛於是中修十力。能令諸力皆圓滿。此高幢王所了知。】

  力壞高山夜叉王,長行裡面告訴我們,他所修學的是「得隨順憶念出生佛力智光明解脫門」。從長行裡面我們曉得,他能夠隨順憶念出生佛力,從這個法門修行證果的。偈頌裡面我們要學習的,不僅僅是要懂得隨順佛陀的教誨,更重要的是要有佛的恆心、毅力、長遠心,我們才能成就。

  第一句,『憶念往劫無央數』。祖師大德教導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長時不是三年五載,不是三十年、五十年,而是無量劫,無量劫中專修專弘,才能證得無上的佛果。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要發心學習。他所學的也是所有一切法門裡面的一門,他隨順什麼?隨順佛的十力,『佛於是中修十力』。「佛果十力」,我們從《教乘法數》裡面看比較上清楚,條目給我們用表解的方式列出來,是根據《大智度論》所說的,佛的十種力。「十」代表圓滿,不是數字,但是把無量無邊的德能歸納為十大類,每一條裡面都是無量無邊,我們在此地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第一類「是處非處智力」。這十種都是圓滿的智慧。什麼叫是處?什麼叫非處?註子裡面所說的,「知一切眾生因緣果報」。他做善業,他得善果,這就是「是處」;如果說他做惡業,他會得善果,那就是「非處」,決定不可能的。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提醒同學們,世出世間法只是因果的轉變、因果的相續,如此而已。世法不離開這個原理原則,佛法也不離開,我們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因與果剎那不住,因會變成果,果又是下一個果的因,因果永遠在循環,永遠在轉變,永遠在相續,永遠不住。這樣觀察,我們才了解世出世間法的真相,這個事實真相,《金剛經》上說得好,「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但是你不能夠否認這些東西不存在,那就錯誤了,它存在。存在,為什麼說它是夢幻泡影?我們曉得夢幻泡影也存在,不是真的存在;不是不存在,不是真的存在。這個「真」是什麼意思?「真」是永恆不變。佛法裡面講真妄,定義是這麼說法的:凡是永恆不變的,這是真;凡是會變化、會轉變,都是假的。因此,所有現相都是因果轉變的。能現相的真心、法性,這叫真,它永恆不變。真心、法性沒有現相,我們眼見不到,耳也聽不到,身體接觸不到,念頭也想不到,念頭是六根裡面的意根,我們的六根統統緣不到,那是真性,那是真心,佛家也叫「真如」,也叫「第一義諦」,名相很多,都是說明永恆不變的。這是個理體,哲學裡面所說的「宇宙萬有的本體」,在佛法裡面稱之為「法性」。所以法相,世出世間的法相是虛妄的,法性是真實的;法性能變,法相是所變。諸佛菩薩在一切法裡面得大自在,他明瞭這個事實真相,所以我們可以說他常住法性,不住法相,他能得大自在。這十條都是真實智慧,頭一條給我們講「是處非處」就是因緣果報。

  第二條「業智力」,業是造作,他知道十方三世一切眾生所有的造作。這個事說起來很玄,說實在話,我們自己不要說過去世,這一生當中所造作的;也不要說一生,說今年這一年,這一年當中你起心動念造作的,自己知不知道?不知道,忘了。我們自己造作的都忘掉了,佛何以知道?佛真知道。我們今天所有一切造作,起心動念,再微細的念頭,給諸位說,都有檔案,檔案存在電腦裡面;我們把電腦做個比喻,阿賴耶識裡頭。我們存進去了,自己調不出來,所以自己不知道,自己忘掉了,佛對所有一切眾生這個檔案是一目了然,所以你只要一問,他立刻就知道。這是什麼原因?迷悟不同,我們凡夫迷,自己造作的自己不知道;諸佛如來、法身大士他悟,他不迷。不但他自己過去、現在、未來他都知道,所有一切眾生過去、現在、未來他也知道,這叫「業智力」。

  第三種「定智力」,佛家講「諸禪三昧」。諸禪,佛經裡面通常講的四禪八定,這總共是八種禪定,世間禪定。出世間的禪定更多,我們常在經上看到「無量三昧」,三昧就是禪。無量三昧的理論、方法、境界,佛的智慧當中無所不知。定,世出世間都有。在中國過去念孔子書的、念老子書的,功夫高的人都有定功。什麼叫定?《金剛經》上說得好,「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不必要參禪打坐,不必要有這個形式。由此可知,儒、道有修養的人,他心是清淨的,他不會被外面境界所轉,不為外境所動都是屬於禪定,都是屬於三昧。這裡面的境界,淺深高下無量無邊,佛都能知道。我們今天功夫太小,外面境界風稍稍吹吹,我們就受不了。《楞嚴經》上說得好,「若能轉境,則同如來」。你要能轉境,第一個條件,你不被境所轉,你才有能力轉境;你會被外面境界轉,你怎麼能轉得了境?這個道理要懂。所以首先要學,我不被外境所轉。在所有一切法門裡面,念佛很殊勝,比較起來容易。這個境界轉是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起心動念,不要去問這個念頭是善是惡,不必去問,念頭才起,一句阿彌陀佛把念頭平下去,這是功夫,這個人就是修定。這個定在佛門裡面稱之為「念佛三昧」,你是用念佛這個方法修的,就叫做念佛三昧,這一句佛號把所有一切妄想分別執著的念頭全部控制住,讓你的心保持在清淨平等覺。這種方法修諸禪三昧是最殊勝的,所以我們在許多經典裡面看到,「念佛三昧,三昧中王」,就是這個意思。

  第四「根智力」,根是根性,一切眾生的根性不相同。在這個地方我們要知道,這個根性不是本性,如果是本性,一切眾生跟諸佛如來是相同的,決定沒有差別。這個根性說的是什麼?說的是習性,無量劫來,不知不覺養成一個習慣。所謂是「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很小養成的這些成見、養成一種習慣,就好比天性一樣。由此可知,教育是多麼重要!古聖先賢,無論是在中國、是在外國,對於這樁事情非常重視,這是人生第一樁大事情。如何能幫助一切眾生養成一個好的習慣?誰教他?頭一個老師是他的母親,母親要懂得怎樣教養你的兒女。從什麼時候開始教?胎教,從懷孕那一天就教起,小孩還沒出生。怎麼教他?你必須要知道,你的起心動念、喜怒哀樂對他有影響,他會感受。所以在懷胎十個月當中,做母親的人心要端正,言色要柔和,真正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你是真正愛護你的兒女。儒家的教學是從胎教開始,佛家更講到過去世,範圍更是深廣。

  今天這個世界亂,社會的秩序愈來愈叫人擔憂。前兩天有人告訴我,報紙上登著,「美國學生殺老師」,還是很優秀的學生。這令人擔憂,這種不良的習性養成,對社會的安全、對世界和平非常不利。所以古聖先賢的教育教什麼東西?我們跟現在學校教育做一個對照就清楚了。不論是中國、外國,聖賢人的教育一定是倫理的教育,倫理是教人明瞭人與人的關係,人與自己生活當中自然生態的關係;再往上說,人與天地鬼神的關係,現在的話說,與不同維次空間生物的關係,這個要搞清楚,認知,你有這個認識。然後才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人、怎麼生活,用什麼心態去工作,什麼樣心態處事待人接物,你不會犯過失。你真正懂得什麼叫善、什麼叫惡、什麼叫邪、什麼叫正,你就有能力辨別,你可以斷惡行善,你自然就能夠得善果,種善因得善果。

  教學必須要知道學生的根性;不知道學生的根性,教學就困難,難在哪裡?難在不容易契機。諸佛菩薩教化眾生,為什麼有那麼好的效果?我們在佛經上看到,學生聽佛講經說法,有些人聽幾句開悟了,有些人聽不到一半證果了。像《楞嚴經》上,我們看到阿難尊者,聽不到一半,《楞嚴經》十卷,在第三卷末後,阿難尊者開悟了。這是釋迦牟尼佛他能觀機,他知道阿難的根性。還有許多經典裡面記載,經還沒有講到一半,聽眾當中很多證果了。都是屬於觀機的正確。到後世,祖師大德如果不是諸佛菩薩再來的,就沒有這個能力,於是講經說法教學費的力氣很大,收的效果不多,原因在這個地方。觀機是真實智慧。在此地「根」,一切眾生的根性。

  第五「欲智力」。這一條比前面比較容易一點,只要我們細心去觀察,縱然不能徹底明瞭,可以得一個大概,知道一切眾生種種的欲望、種種的愛好,現在一般大眾,他想什麼,他喜歡什麼,於是講經說法教學也要能夠投其所好,這就容易攝受。如果連這個都不知道,一定要將自己所好的強加給別人,人家不肯接受。所以諸佛如來教化眾生沒有定法,佛無有定法可說。佛的法從哪裡來的?是從眾生的業力,從眾生的根性,從眾生的欲望、愛好,隨順眾生,在這裡面仔細觀察他有哪些錯誤,把這些錯誤幫助他修正過來,這叫佛法,幫助他從迷惑當中省悟過來,佛度眾生只如此而已。這是「欲智力」。

  第六條叫「界智力」,知世間眾生種種界分。這個界用現在的話怎麼講?不同的國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族群,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宗教信仰,這都叫界,不能不懂。你看看如來這十種智力裡面,多少條都是屬於觀機的,你能夠徹底明瞭,你說法才契機,你說法才得一切廣大眾生的喜愛。法說得再好,契理而不契機,眾生排斥,不願意接受,你還是收不到效果。所以界就是懂得眾生的類別,不同歷史文化的眾生,不同宗教信仰的眾生,要有不同的方法去度他。所以佛菩薩,他是活活潑潑的,他不是死呆板的,這個諸位常常念《普門品》應該覺悟。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其他的菩薩,哪一位菩薩不是三十二應?大家常常聽到「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我再問問,哪一尊菩薩不是千手千眼?我們對面佛堂裡面,你去看看,這一邊千手文殊菩薩,那一邊千手千眼普賢菩薩。千手千眼代表什麼?眼到手到,只要一切接觸到的時候立刻去幫助,就伸出援手,表這個意思。不是一個人真的一千隻手,動都不好動,多麻煩!所以它代表我們所講的雙手萬能、觀察入微,表這個意思,千眼代表觀察入微,千手代表雙手萬能,表法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一點都不固執。所以我們真正在這個地方稍稍體會得,才知道大乘了義經裡面所說的,哪一法不是佛法!我們要問:基督教是不是佛法?伊斯蘭教是不是佛法?猶太教是不是佛法?都是佛法,沒有一法不是佛法。我們在《華嚴經》裡面看到這個現象,諸佛菩薩化身示現的,這是什麼?就是界智力。你是哪一類的根性,你哪一類的喜愛,投其所好,示現同類身,示現同類的文化,示現同類的宗教思想,來教你。所以方法無量無邊,方向決定是一個,目標決定是一個:幫助你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我們今天能夠聯合新加坡九大宗教,我們憑什麼?依據什麼?方向目標相同,根本相同,世間所有宗教的根本就是仁慈博愛。我們看《古蘭經》,《古蘭經》裡面「仁慈」兩個字講得最多,幾乎每一段經文都說安拉是仁慈的,講得最多;安拉是他們稱上帝,仁慈的。你再看看《新舊約》,「上帝愛世人」,「神愛世人」,講過多少遍。佛法裡面講慈悲。綜合所有宗教的經典,說得最多的是仁慈博愛,這是所有宗教的根本。其目的,在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哪個宗教都是這樣,沒有例外的。我們的根本相同,我們的目的相同,那還有什麼談不來的?我們能夠彼此相往是依據這個基礎,這個基礎把世間所有一切眾生的種種界分都能夠團結起來,都能夠融成一體。界分存在,並沒有破壞它,這是佛經上常講的,「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絕不是說你是基督徒,一定要背叛基督教來學佛教,那錯了,那你是破壞世間法。不是的,佛不是這樣教我們。佛是怎麼教?就你那個法門再深入,也像大乘經上所講的「徹法底源」,你也明心見性。

  現在宗教與宗教之間為什麼有隔閡?入得不夠深,深度不夠,所以才產生這些問題;如果入到相當深度,才知道我們是一個根、一個本,問題才能解決。所以我們絕不勸他放棄他的宗教來學佛教,不是的,我們勸他深入,就像佛在經典上講「深解義趣」,解得淺不可以。佛經字字句句深廣無際,所有一切宗教經典又何嘗不如是?要深解!深解必須要有行動,要能落實,你要不能把教義落實在實際生活當中,你所理解的就不夠深度。解跟行相輔相成,行能幫助解,解能幫助行,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是靠解行輾轉相輔相成。我們如不能夠認真努力去落實,你的解不能透徹,你的界限不能突破。界限存在沒有關係,《華嚴經》上講「事事無礙」,界限算什麼問題?要緊的是智慧。佛果十力,真實智慧,這個重要!

  第七講「至處智力」,至處是什麼?世出世間一切眾生,他的修學能達到什麼樣的境界,佛知道。無論是世法、是佛法,譬如在佛法裡面講,你很認真努力,斷見思煩惱,佛知道你達到阿羅漢、辟支佛的境界,這是至處,你到達這個地步。你再能進一步破塵沙惑,放下一切分別知見,佛就說你可以到達捨離十法界,契入一真法界,你將有這樣的能力。在世法裡面,你修十善,上品十善,佛知道你會生天;你能夠修禪定得到初禪,佛知道你生色界初禪天;你能夠修到四禪,佛知道你會生到四禪天。換句話說,至處就是將來到哪裡去,佛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你修的是貪瞋痴,你將來到哪裡去?到地獄、餓鬼、畜生。前面講的「業智力」是佛知道你的造作,「至處智力」是佛知道你的果報,你到哪個地方去受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第八種「宿命智力」,知道一切眾生的一生乃至於過去無量劫,生生世世的事情佛都曉得。你每一世的狀況,你的姓名,你一生的遭遇,你的壽量,佛統統曉得,這叫「宿命智力」。佛不但知道自己,也能夠知道一切眾生,正因此,佛說法可以說是圓滿的契機。為什麼?前面我們講到,說法要投其所好,他歡喜,歡喜接受,容易開悟。我們世間人只能觀察到他這一生的愛好,不曉得前生,佛有能力知道他過去生生世世的愛好,生生世世的修學。過去生當中曾經多次修學這個法門,現在再教這個法門就比較容易學;過去生中很少修學這個法門,現在教他這個他就生疏,他學起來就非常困難。所以佛知道眾生過去世的這些生活狀況,說法就格外的契機。這種例子,佛在經典裡面也舉得很多,很值得我們反省,值得我們學習。

  第九種「天眼智力」。天眼是能見,如來甚深究竟圓滿三昧之中,定中親見的境界,不是推理,不是推論出來,親見的。見一切眾生生時、死時,善道、惡道,你在六道也好,你在十法界也好,佛沒有一樣不清楚,你過去世中生生世世他看到了。天眼、天耳、他心這些能力,佛告訴我們,我們每個人統統都有,這個略說;廣說就是此地講的十種智力,如來果地上講十種智力。在因地裡我們講六種神通,六通,都是一切眾生自性裡頭的本能,不是外面來的,本來具足。我們讚歎如來智慧,無量智慧、無量德能,是我們自己本有的。凡夫雖有,被煩惱障礙住了,煩惱習氣障礙住了不能現前,不起作用;佛與諸大菩薩(這個地方講諸大菩薩專指法身大士),他們業盡情空,障礙沒有了,自性的德能恢復了,如此而已。

  佛憐憫一切眾生,又何以說憐憫?是你自己本有,你今天不能得受用,在六道裡面受許許多多的苦報,這叫可憐憫;如果你真的沒有,受這個苦報,不能憐憫。你有,受這個苦報,你很可憐,你冤枉!你不是沒有。你有跟一切諸佛如來同樣的智慧、同樣的德能、同樣的相好,現在變成這個樣子,這叫可憐憫者。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說一句老實話,沒有人教,我們不知道事實真相。諸佛如來大慈大悲,示現在人間教導我們,告訴我們事實真相,其目的是幫助我們恢復性德。所以佛家常講,度一切眾生,實無眾生為他所度。眾生是怎麼度的?自度的,沒有一個眾生不是自己覺悟自己度的。佛給我們做增上緣,佛要不把這個訊息告訴我們,不把這個道理告訴我們,不把這些方法告訴我們,我們永遠不會覺悟。佛對我們的恩德,就是把事實真相毫無隱瞞的教給我們,把他自己修行證果的方法為我們說出來,提供我們做參考。

  佛說無量法門,那就是無量無邊諸佛修行成果的方法,都說出來給我們做參考。可是我們要知道,方法只取一個就行了。許許多多的方法,門門通大道,一門深入是最快捷的,你只走一條路,你很快就到達。如果你走這條路,懷疑這不對,再轉一條,走一段又想換一條,換來換去,當然還是會到達的,浪費了許許多多的時間。佛為什麼給我們說這麼多法門?因為眾生根性不相同。如果我們遇到佛,佛為我們說,決定是一個法門,不會說兩個法門,所以這個要懂得。一切眾生根性不相同,佛說無量無邊法門,我們自己要覺悟,無量無邊法門裡面選擇一個法門,就是選擇一條路,這一條路走到底就到達了。所以佛經裡頭常講「深解義趣」、「徹法底源」,這兩句話講得好,是修行證果的祕訣。解不能不深,行不能不專。

  我們從無量劫來不是沒有遇到佛法,無量劫到這一生,遇到佛法的機緣實在講很多很多。我們在《無量壽經》上看到,佛說阿闍王子這五百個人,過去生中曾經供養四百億佛。我們就拿印度最小的數字來算,一個億是十萬(印度人十萬稱億,百萬也稱億,千萬也稱億,我們中國是萬萬才稱億),就算它十萬是一億,四百倍,你就曉得過去生中遇到佛法的次數很多很多。他們如是,我們這些人也不例外,可能我們所遇到的佛比這個數字還要多,為什麼今天還搞成這種地步,我們要反省。什麼原因?迂迴的路走得多,我們不是走直路,我們走彎路,盡走叉路,虧吃在這個地方。叫你走一條路不相信,不肯認真去幹,喜歡走叉路,喜歡搞迂迴,搞到無量劫都不能成就。什麼時候你能修行證果?什麼時候覺悟,什麼時候開始把一切路子放下,走一條路,你那一生就成就。我們這才明白、才搞清楚,搞清楚之後決定一門深入,決定不再走兩條路,我們才有指望。這一生當中決定求生淨土,沒有二念,那就恭喜你,你這一生就圓滿了。

  最後第十個叫「漏盡智力」。自知自己這一生圓滿,不受後有,這叫漏盡通。這一條難,在小乘,阿羅漢證得六通有漏盡通,三果以前只有五通,沒有漏盡通。「漏」是煩惱的代名詞,煩惱沒有斷盡;「漏盡」是煩惱斷盡,業障完全消除,才叫漏盡。大乘跟小乘不一樣,小乘只講見思煩惱,這是很粗的煩惱。見思煩惱斷盡了證四果羅漢,超越六道輪迴,不受後有就是不會再到六道裡頭來搞輪迴了。除非什麼?他到六道裡面來示現、來教化眾生。他六道進出很自在,一點障礙都沒有,六道裡頭有眾生緣成熟了,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示現什麼身,這是小乘。這個經上講的是大乘,如來所證得的漏盡,那是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四十一品無明統統斷盡,這個涅槃叫究竟涅槃,在十法界裡面不受後有,不是在六道,在十法界。雖然證到這樣究竟圓滿的境界,諸佛如來大慈大悲,他還是不會離開六道、不會離開十法界。為什麼?這裡面有許許多多的眾生依舊是迷而不覺,所謂是倒駕慈航,來幫助六道、十法界苦難的眾生。只要沒有超越輪迴、沒有超越十法界,都是在這裡頭受苦受難,諸佛如來要幫助他。

  在《華嚴經》上我們看到非常的明顯,你看我們現在讀的這一段,這一段是雜神眾,阿修羅、夜叉,下面是摩睺羅伽,雜神眾。我們讀這麼多人,全是諸佛如來應化的,不是真的雜神。應以阿修羅身得度就現阿修羅王,應以羅剎身得度就現羅剎王,應以夜叉得度就現夜叉王,諸佛菩薩化身變現的。如果真的是阿修羅,是羅剎、夜叉,怎麼有能力參與華嚴法會?華嚴法會我們大家都知道,這裡頭當機的是什麼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才有資格參加這個法會,不是普通人,不是凡人。換句話說,六道裡頭天道沒有資格參加;四聖法界裡面,聲聞、緣覺、菩薩、佛都沒有資格參加。但是我們為什麼看到這麼多天人大眾、雜神眾?曉得全是諸佛如來化現的,正是所謂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這是給我們很大的啟示,讓我們在這裡學習到,對於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要以平等心來觀察。為什麼?我們也不曉得我們周邊的這些人,哪個是佛菩薩化現的,如果以貢高我慢的心處事待人接物,我們相信,你一生當中得罪許許多多佛菩薩。佛菩薩雖然不會怪你,但是你自己造下的業,必定產生障礙,障礙你明心見性,障礙你開智慧,障礙你解脫證果,這是必然的現象。我們讀《華嚴經》,最低限度要有這個認知,我們對人對事對物,要謙虛、卑下、忍讓,要修真誠、恭敬,這是在《華嚴經》上得到的。

  第三句說,『能令諸力皆圓滿』,這個「諸力」範圍就廣了。十力,這十種智力,前面說過,每一條裡面所含的理事都是無量無邊,無有止境的。這一句實在講,許多宗教裡頭,我們看到讚美上帝、讚美神聖有兩句話,「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一句偈就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究竟圓滿的智慧、究竟圓滿的能力,「諸力」就是能力。世出世法裡頭,諸佛如來、法身大士沒有不知道的,沒有他做不到的,真正是萬德萬能;萬德萬能不是讚美的話,是事實。可是諸位要記住,萬德萬能就是我們自性的本能,他有我也有,我們大家統統都有。現在的問題,如何將我們自己萬德萬能發掘出來,我們現前要得到受用,這才有價值、有意義;雖有,不起作用,還是等於沒有。學佛學什麼?就學這麼一樁事情而已,如何恢復我們自性本具的德能、本具的相好,相好就是依正莊嚴。我們在這個經上看到毘盧遮那的依正莊嚴,在往生經裡面看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是自性本具,不是外來的,是一切眾生統統都有的。

  『此高幢王所了知』,這是力壞高山夜叉王,這屬於北方天王的一位。每一段裡面舉了十位,或者是十一位,這個用意是什麼?任何一個族類、一個族群,他們每一個人所修學的法門不是一樣的,都是無量無邊,隨各人的根性,隨各人的愛好,我們從這裡頭去體會,不是一個族類學一個法門,不是的。從這裡看出「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門門都成就無上道。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