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華嚴經講述菁華  (第二十二集)  1998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12-045-0022

  請掀開經本第十三面第四行:

  【諸波羅蜜悉已圓滿。慧眼明徹等觀三世。於諸三昧具足清淨。】

  請看這段經文。文字雖然不長,讚歎與會菩薩的智慧德行,這裡面的含義非常深廣,境界無量無邊。清涼大師給我們解釋這段經文,他分做三條,第一個是說明自己修因證果的德行,第二是講如何再提升自己的境界;菩薩還沒有圓滿成佛,必須要不斷的勇猛精進;第三個意思是自分跟精進向上這兩種行彼此能夠相成而不妨礙,經文分成這三段。

  這是第一段,第一段裡面有三句,三句是說三樁事情。第一樁是「自利行圓」,『諸波羅蜜悉已圓滿』,這句話裡面含的就很多很多。通常我們所謂菩薩修學六度萬行,六度是講的綱領,每一條裡面都包含無量無邊的法門。在本經,文殊菩薩給我們說十波羅蜜,其實十度跟六度只是開合不同而已,實際上內容沒有兩樣。這十個綱領展開來就是經上所講的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確實有這個數字,不是隨便說的,諸位看看《佛學大辭典》、《教乘法數》、《三藏法數》裡面都有解釋。八萬四千依舊是一個綱目,再細說那是無量無邊,四弘誓願裡面跟我們講「法門無量誓願學」,無量無邊的法門,斷無量無邊的煩惱習氣。到功德圓滿的時候,怎麼樣才叫做圓滿?小乘人的圓滿只是說見思煩惱斷盡了,他就證到四果阿羅漢。大乘法裡面的圓滿一般是講法雲地的菩薩,這是十地,第十地的菩薩;也就是菩薩五十個階位修圓滿,從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修到圓滿的時候,這才能夠講是「諸波羅蜜悉已圓滿」。從這一句我們就可以肯定與會的這些菩薩,最低限度他們的地位都是法雲地的菩薩,通常我們說三大阿僧祇劫圓滿。再往上面去就是等覺,就是入等覺位,這個都是稱為圓滿。

  第二句是講「利他行滿」,『慧眼明徹等觀三世』。這個地方我們特別要留意的,自利要不圓滿就決定不能夠利他圓滿。換句話說,利益一切眾生做到圓滿,決定是自利圓滿,這個是一定的道理。經文裡面跟我們講這八個字,「慧眼明徹等觀三世」。佛在這部經裡面跟我們說如來有十眼,它是每一樣都是用十來代表圓滿,講身有十身,講眼也講十眼,十眼裡面特別標出一個慧眼。過去我們曾經在此地講過《金剛經》,《金剛經》上佛說如來有五眼,實在講《金剛經》上講的五眼跟《華嚴經》上講的十眼也是開合不同,內容沒有兩樣。慧眼就是五眼裡面有慧眼,十眼裡面也有慧眼;五眼的慧眼是排在第三,十眼裡面的慧眼也擺在第三。明徹,明是十眼裡面的智眼,徹是十眼裡面的慧眼。

  這也得要將這十種眼略略的說說。第一種「肉眼」,五眼跟十眼裡面都有。肉眼見色相,就是我們每個人現前都有,我們睜開眼睛看到外面形形色色,這是肉眼的功能。對於這些色相你見到了,見到之後你了解多少,這就要講智眼跟慧眼。十眼並不是說肉眼之外又出來九種眼,不是的。第二種「天眼」,天眼能夠觀察眾生的心,也就是說眾生起心動念。我們有沒有?如果我們心地清淨,現在人講頭腦清楚一點,不被外境迷惑,對於妄想分別執著淡一些的人,我們常講看得淡一點,你也就有一點小天眼,能夠看出一切眾生起心動念;微細的念頭我們見不到,粗的念頭我們能見到。從哪裡見到?從他的思想言行當中可以能夠觀察到,這樁事情並不很難。現代的社會,由於外面境界誘惑的力量太強,而一些人迷在五欲六塵當中,自己不能自覺、不能自拔。雖然也有一些學佛的同修明白一點佛理,佛講的這些道理,可是敵不過煩惱習氣,日常生活當中還是受煩惱習氣控制,依舊是在造業,這是常言所說的明知故犯。如果有這種情形,要是不能夠提起高度的警覺性,認真的懺悔,改過自新,前途不堪設想,這是實實在在的話。

  宋朝,我們在《往生傳》裡面、《淨土聖賢錄》裡看到的瑩珂法師,破戒作惡的出家人。他的好處就是警覺性很高,自己非常清楚壞的習氣、壞的毛病,天天在造惡。如果佛在經上講的話要不錯,他自己想想,將來一定墮地獄,想到佛說地獄境界的苦他就恐怖、害怕。如果我們細細去讀《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經》,康熙年間青蓮法師(他的法號就是用青色的蓮花,青蓮),給《地藏經》做了一個《科註》,《科註》裡面將世尊許多經論裡面所說的善惡因果的報應他都引用。所以這個註解好,讀這個註解等於他把這些參考資料全部給你蒐集,不必到別的地方去找。細讀他的註解,我們就更清楚、更明白,地獄苦不堪忍受,時間之長都是講無數劫,單位是用劫來算的。如果我們想到這樁事情,能不認真去修行嗎?

  瑩珂法師值得我們做榜樣,他的業障重、習氣深,自己不能控制自己,所以就向同參道友請教,有沒有方法救救,請教別人有沒有方法來救他。其他的這些同參道友就送一本《往生傳》給他看,他看了之後深受感動,就關起房門念阿彌陀佛,念了三天三夜,時間不長,感應不可思議。這什麼原因?生死心切,救命要緊,他知道問題的嚴重性,三天三夜不眠不休,把阿彌陀佛念來。阿彌陀佛告訴他,你的陽壽還有十年,這十年當中你好好的修行,到你命終的時候佛一定來接引你往生。瑩珂法師跟阿彌陀佛說,我的煩惱習氣太重,我控制不了,禁不起外面誘惑,外頭境界一誘惑,我又要造罪業,這十年不得了,我要造多少罪業!這一想就不對,我十年壽命不要了,我現在就跟你走。阿彌陀佛也就接受,佛就告訴他:這樣好了,三天之後我來接引你。瑩珂法師說:行,三天行,三天可以不造業,能控制得住。他把房門一打開,告訴大家三天以後他往生。寺廟的人對他了解太多,無惡不造,破戒犯規,三天你就能往生?但是看他的口氣又不像是妄語,好像是真的。反正三天時間不長,大家就等著瞧,到第三天,果然他請這些同參道友念佛給他送行,真的往生。證明《彌陀經》上所講的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不錯,一點都不假。這是值得我們學習,我們要學他高度的警覺心。

  如何能在境緣當中控制不犯?《華嚴經》上講得好,第一個你要看破,看破之後要放下。看破是明理,了解十法界依正莊嚴的真相。這個真相是相有體空,《般若經》上講的緣起性空,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緣起,不是真的。所以順境也好、逆境也好,善人好事也好、惡人壞事也好,統統是緣起性空。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這叫看破。《金剛經》上佛教給我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是告訴你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夢幻泡影。它存在的時間多長?「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是看破。存在的時間給你講真話,如電,像閃電一樣。這樁事情,《華嚴經•十定品》裡面要講到,講得很微細。閃電的時間已經很長很長,比這個還短,剎那際,這是給你講真話、講實話。而我們現前看到好像人的壽命有幾十年,這幾十年就是經上講的「如露」,露水,是什麼意思?剎那際的相續相,不是真的。哪有一法是真的?世間十法界如是,一真法界也不例外,唯有真如理體是真的。這個理體沒有相,雖然體性上沒有相,但是它能現一切相。所現的相,一真法界跟十法界,這是所現的相。相礙不礙性體?不礙;性體也不礙幻相。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千經萬論、千言萬語,都是給我們說明這個事實,我們真的領悟、體會到就看破了,看破之後自然就放下。放下什麼?放下一切分別執著,我們在這個世間隨緣,隨緣就過得很自在。

  諸佛如來有五眼、有十眼,我們如果能用用功,雖然不能入佛這個境界,相似的境界是決定可以得到。我們要問,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還有沒有分別?還有沒有執著?你如果沒有分別,人家說你白痴,你難道連個黑白都不知道?你要不執著,人家把你當傻瓜,你要受盡欺負、受盡折磨,哪有好日子過?在這個時候怎麼辦?也有分別、也有執著,要學永嘉大師「分別亦非意」,這就是過佛菩薩的生活。我有沒有分別?有分別,分別是隨順眾生的分別而分別,自己確實沒有分別,隨順眾生;隨順眾生的執著而執著,自己確實沒有執著,給諸位說就不造業,不但你不造惡業,善業也不造,善惡業都沒有。然後你在生活、處事待人接物還是有善惡,怎麼會沒有善惡?善惡都變了,變成什麼?變成淨業。你造的一切善,因為你不執著善、不分別善;你造的惡,也不執著惡、也不分別惡,善惡業統統變成淨業。換句話說,只要有我、有我所,你就落在善惡二邊,善因就有善果,惡因就有惡報;善果三善道,惡報三惡道,你就沒法子脫離。

  這個地方是個關鍵,如何把這個關鍵扭轉過來?你一定要發大菩提心,這是佛在經上,一切經論裡頭,時時刻刻在勸勉我們發菩提心,往生淨土。《無量壽經》上,三輩都把「發菩提心」列在第一句;本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善財童子每見一位善知識,第一句話就說,我已經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一句就是發無上菩提心,決定不能夠疏忽。我們發菩提心怎麼發法?真發。過去我迷惑、我顛倒,我起心動念為自己;現在我明白了、我覺悟了,我發菩提心了。發菩提心就是跟諸佛菩薩一流的人物,起心動念不為自己,為一切眾生,為正法久住,為弘法利生。我們學佛的四眾弟子都要發這個心,這個心要發得真、要發得懇切,沒有為自己。今天無論我們是什麼身分,無論從事哪一個行業,都是為了幫助一切眾生覺悟,這就叫行菩薩道。一切時、一切處,我們能夠接觸到的一切人事物,都應當把佛法介紹給他們。

  前面跟諸位講過,維摩居士給我們講道場,這個講堂,我們每天在這裡講經說法是道場;諸位居士你們回家,你們家庭是道場,你們對你們家人也不能夠間斷講經說法。講經說法不一定要用言語,意業清淨、慈悲,你以清淨心、慈悲心對你一家人,你是意業在說法;口業柔和軟語,你就是口業說法;身體為家裡面每一個人服務,把家事料理得整整齊齊,讓一家人生活過得非常舒適,你是身業在說法。你要把家庭看作道場,無我、無我所,我覺悟了,為這些眾生服務,為眾生不為自己。這個家做整齊,做一個好樣子,這個家就是所有一切家庭的好榜樣,你是個模範的家庭、菩薩的家庭。不必宣揚,自自然然日久天長能影響你的鄉黨鄰里、親戚朋友,你不是在做弘法利生的工作嗎?讓人家很明顯的覺察你,你在學佛之前跟學佛之後完全變成兩個人。給諸位說,容貌也變了,體質也變了,從前容貌是凡夫,業報之身;現在菩提心一發,為佛法、為眾生,你這個容貌是菩薩的容貌。你再仔細一看,愈看愈像菩薩,愈看愈像佛,怎麼會一樣?相隨心轉。你看看,在家裡面就成菩薩、成佛了。你要是經商開個店,你那個店是道場,所有來的顧客就是你度化的對象,待他真誠,和顏軟語。就用四攝法攝受,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你那個小店面就是大道場,度人成佛,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

  道場在哪裡?無處不是道場,無時不在說法。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要了解這些事實,才知道自己應當怎麼做法。時時刻刻念念都是利益眾生,都是弘揚佛法;所謂弘揚佛法,幫助一切眾生覺悟。佛法是在一切眾生心裡面,不在外面,他現在迷而不覺,迷失了佛法,覺悟的人幫助那些沒有覺悟的人,讓他醒悟過來。我們心地清淨,就有能力觀察一切眾生,以高度的智慧,善巧方便,助他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他覺悟了,他又會教別人,輾轉教化,我們這個世間劫難才能夠消除。劫難之由來是由大家的共業所感,劫難的消除還是要從人心上著手,一定要淨化人心,幫助一切眾生開智慧。智慧跟世智辯聰不一樣。

  「慧眼」,在本經裡面講,見一切眾生諸根境界。天眼是見眾生心,慧眼是見眾生的根性,諸根是講根性。他是什麼樣的根性,諸佛菩薩看得清楚,所以說法就契機。任何一個眾生,只要遇到佛陀,佛給他說法,很少不開悟的,很少不證果的,這我們在經上看到,最低限度聽佛說法,他都證須陀洹果,真管用。只有一類的人,天天在佛菩薩面前,跟著佛菩薩也不能證果,哪一類人?提婆達多。天天跟在佛的周邊,他為什麼不證果?他的妄想分別執著太重,戀慕世間的名聞利養。他只看到很多人恭敬佛、供養佛,他看到很難受,一定要取而代之,所以天天聽佛講經說法他也不能悟。這個在佛經裡面叫闡提根性,造無量無邊罪業,破和合僧,斷眾生的法身慧命,果報在阿鼻地獄。實在說,經裡頭有《提婆達多經》,釋迦牟尼佛說出這個因緣,提婆達多真的是壞人嗎?不是,菩薩示現的。菩薩為什麼要做這個示現?菩薩曉得世尊滅度之後,佛法傳遞還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正法、像法、末法,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還有一萬二千年。這一萬二千年佛不在世,佛的弟子代代承傳下來,將來僧團裡面佛的這些弟子身邊,也有提婆達多一類人物,所以釋迦牟尼佛在世,就做了一個表演給你看。

  確實有這些人來破壞佛法,你就要覺悟,你覺悟就不受他害。不但不受他的害,還要受他的利,利是什麼?更堅定自己的信願,堅定自己的修行。所以這些人給我們做逆增上緣,我們接觸這個境界,不受其害反受其利,給諸位說他也有功德,他也有好處;如果我們受害,我們墮落,他也墮落。所以我們對這些惡性的眾生,我們也要度他,一片慈悲。決定不能夠懷恨,決定不可以有報復的意念,要用大慈悲心憐憫他們做逆的示現,要幫助他。一個人一生當中心善、言善、行善,即使你妄想分別執著放不下,你也決定生天,來生一定得人天福報。所以無貪、無瞋、無痴叫三善根,必須把貪瞋痴三毒連根拔除,我們的佛就沒有白學。你的根性好、根性善,你的心地好,存心好。存心好,你的境界好,為什麼?境隨心轉。現在外國人講的磁場,你的磁場好(磁場就是境界),確實,人家接近你都感覺得很舒適,都感覺得很快樂,你的磁場好。如果你心胸邪惡,那個磁場不好,人家接觸你的時候都感覺得寒毛直豎,身心不安,那就是境界不好。所以境隨心轉,我們一定要存好心、行好事、說好話、做好人。無論遇到什麼境界,我們守住自己的原則,就是自行化他,就是利益眾生、利益社會。

  第四「法眼」,法眼所見的是一切法的實相,實相就是從相上見到性。性是什麼?性是空寂的。佛教給我們的方法,就是教給我們明心見性的方法。佛在《金剛經》的偈子,「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要在一切法裡面看到這個相是夢幻泡影你就見性,你就見到諸法實相。禪宗裡面講明心見性,性是什麼?性是萬法皆空,一切法的體性不可得。體不可得,從體現的相可不可得?也不可得。不可得,你以為可得,這是一個錯覺、是個幻相,不是事實,確確實實不可得。別說死了以後,這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一場空,這個時候有那一剎那的體會;自己還沒有死,看到別人死了,警覺性高的一看到人死,搖搖頭,一場空,一場夢。其實我們哪一個人每天不死一次?你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睡著不等於死了一樣?睡熟的時候,人家把你的身體抬走你都不曉得。我們試想一想,當睡著的時候,在夢中的時候,哪一樣是你的?不但身外之物不是你的,你在作夢連身體都不是自己的。要有高度的警覺!

  所以念佛人,我常常勸勉同修,真正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每天晚上上床一睡覺,躺在那裡念阿彌陀佛,就求阿彌陀佛來接引。天天盼望著阿彌陀佛來接引,今天阿彌陀佛沒來,到臨命終時阿彌陀佛真來了,你一點恐怖都沒有,你生歡喜心。我天天盼望,今天真的盼望到了,阿彌陀佛來了,歡歡喜喜、快快樂樂跟他走,一點恐怖憂慮都沒有。所以要天天放下,天天準備往生,不要等明天,不要等明年,沒那麼長的時間。活一天算一天,活一天為眾生、為佛法,沒有自己。真正到無我、無我所,給諸位說你已經證果了。什麼果位?最低的果位,你就證須陀洹果,須陀洹破了身見,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斷掉了。我們現在能做得到,只要你真的覺悟,念頭轉了,我是空的、假的,我所,全是假的。這個軀殼(身體)在這個地方,在這個地方是乘願再來,是到這個地方來示現的,幫助佛弘法利生,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就是為這個事情來的。你這個念頭這麼一轉,你就證得須陀洹果,你不是凡夫,已經入了聖人一流,決定不墮三惡道。所以「我」害死人。我相信我們在座的同修們,其中必定也有幾個契入這個境界。這個法會無量功德,會會都有人入境界,會會都有人開悟證果,你說這個法會多麼殊勝!這是講你見到性,從相上見到性。

  「佛眼」,那是圓滿的,如來在果地上見十方如來究竟圓滿的智慧德能。佛在大乘經裡面,將如來果地上智慧德能也歸納為十種,十智十力,力就是能力,十種,超過菩薩的智慧德能。這是佛眼才能見到,所以說佛佛道同,這是究竟圓滿的果地。

  「智眼」是見一切法,見諸法。一切法有體性、有現相、有作用。實在說,這就是給我們講佛這個字,通常講三種覺、三種智,一切智是見體,道種智是見相,一切種智是見一切法的作用,這三種智就是如來在此地講的智眼,對於宇宙之間一切萬相無所不知。因為經文裡面有「慧眼明徹」,這個明就是的指十眼裡面的智眼。智眼的意思簡單的講,真的是宇宙萬法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也許初學的同修聽到不太容易接受,這可能嗎?不但初學的同修很難接受,我還遇到些老法師都懷疑。比我長一輩的老和尚,也講經說法,通宗通教,著作等身,有時候我們在一起談話談起來,講到佛經上讚歎佛的萬德萬能,他給我們解釋,他說萬德萬能不可能的,這是讚歎的話,不是真的。我們是晚輩,聽了之後也不敢跟他辯論。其實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怎麼曉得是真的?因為十法界依正莊嚴是我們自性所現的,《華嚴經》上講得很清楚,「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你要是明心見性,哪有不通達的?自性所現的一切萬法,自性哪有不通達的道理?你沒有見性,當然你沒有法子通達,你也認為那是不可能的事情。那個不可能是你的妄見,是你的妄想,不是正知正見,是你的妄想、是你的分別執著,不是事實。

  所以我們細細體會佛經裡面所講的原理原則,在原理原則上講得通;而在古今這些修學大德所表現的,我們也能夠取到很好的證明。在中國佛門裡面人所周知的,唐朝禪宗惠能大師,他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沒有讀過經,也沒有聽人講過經。惠能大師一生,你看他的傳記,沒有在哪一次到哪個地方聽法師講經,沒有,沒有過。可是世出世間一切法,你問他,他都很內行,一點都不外行,佛門裡面相宗、性宗他都通達。你看他答覆的法相,他所講的八識,言語多麼簡單,講得透徹,他沒學過。沒有聽過《法華經》,法達禪師在他面前,他叫他念《法華經》念給他聽,念到第二品「方便品」,他就告訴法達不要再念,我完全明白。《法華經》二十八品,聽了兩品,後頭不必讀了,給他講《法華經》大意,法達開悟了。他哪一樣不懂?這就證明,除非你沒見性,你要是見性了,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一樣不通達,佛法之可貴處、佛法之真實處就在此地。佛並不是要傳授我們知識,那你就完全搞錯了。傳授知識,這不是人師,佛稱為天人師,怎麼能稱為人師?佛傳給我們的是真實智慧,不是知識,是傳給我們明心見性,這才可貴。所以在利他行滿,用「慧眼明徹」,這個徹就是慧眼的意思。慧眼徹見一切眾生根性境界,智眼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是十眼裡面兩種。

  底下講「等觀三世」。說三世必然就包括十方,空間講十方,時間講三世,過去、現在、未來。我們今天為什麼不知道?有障礙。障礙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這裡面,妄想分別執著最嚴重的就是「我」,我執、法執。佛在經上說,破了我執,你就證阿羅漢果;破了法執,你超越十法界,最低地位是圓教初住菩薩、別教初地菩薩,破了法執。諸佛菩薩示現在我們世間,他我法二執確確實實沒有,但是為了教化眾生方便起見,一定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他修的是這個。《楞嚴經》裡面講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示現的,不是真的。這也就是六祖問永嘉,「分別亦非意」,這個妙!不是我有分別,是你們這麼分別,我隨順你的分別而分別,隨順你的執著而執著。你們大家都把這個東西執著是我,我跟你交流的時候也說我;你們說這個我有執著,我說這個我沒執著。這就叫分別亦非意,執著亦非意,你才能入境界,我們講入佛境界。入佛境界難懂,聽說佛,佛不是我,入他的境界去了,大家這樣想法,這個想法真是想到十萬八千里去了;入自性的境界,這就是佛境界,佛境界是明心見性的境界。諸位同修一定要細細的去想一想,我們也隨順眾生叫你想。佛法裡面的術語叫「參」,參是什麼?不用心意識就叫參,落在心意識裡頭叫想。好好的去思惟,要把這個道理想通。

  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要得殊勝的成就,超越我們過去生生世世,那在這一生當中一定要把念頭轉過來,為佛法、為眾生,決定不為自己。這個念頭一轉,給諸位說,我法二執縱然不能斷乾淨,也少了一大半,對於我們在這一生當中修行證果真的有把握。如果諸位同修真有這個警覺心,真的向這個方向去做、去努力,捨己為人。說個捨己為人還不行,你還有自己,還沒有忘掉;自己都沒有還捨什麼自己?沒自己,捨己都沒有,只是為人。我們華嚴這一會,照現在的進度來看,大概是四年到五年,這四年到五年果然你每一會都來參加,我想肯定會證果。為什麼?天天在薰習,長時間在薰習,時時刻刻在提醒我們自己。凡夫修行所以不能契入境界,就是說「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斷斷續續,所以煩惱容易起現行;天天在真幹,煩惱就能夠降伏得住。尤其現在這個道場,晚上這裡講經,幫助你看破;白天四樓的念佛堂,你到這個地方來一心持名,幫助你放下。進念佛堂什麼都不想,放下萬緣,一心專念阿彌陀佛。解行相應,哪有不成就的道理?這個道場必定是諸佛如來護念,龍天善神保佑。這一段菩薩眾介紹完之後,下面就跟諸位介紹金剛神,金剛護法神,都在這個道場。

  底下第七「光明眼」,見佛的光明,佛的光明無量無邊,光明裡面的功德不可思議。第八種叫「出生死眼」,見大涅槃。第九種「無礙眼」,見《華嚴經》上所講的四無礙法界,事無礙、理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第十種眼叫「一切智眼」,見普門法界,普門法界就是我們四弘誓願裡面講的法門無量,無量無邊的法門他統統都見到。這個見就是明瞭,無量無邊的法門都明瞭,不學都明瞭。十種眼簡單介紹到此地。這是「慧眼明徹」這四個字。

  「等觀三世」,等是平等,三世十方包括十法界。十法界裡面平等觀,給諸位說,十法界就是一真法界,不是說十法界之外還有個一真法界,那你就搞錯了,跟經義就相違背。經上告訴我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又給我們說「入不二法門」。如果一真法界跟十法界是二,你沒入門;一真法界跟十法界不二。不二的現象是什麼?不一不異。不一,一真法界跟十法界不一樣;不異,沒有兩樣。不一樣又沒有兩樣,到底是一樣還是不一樣?大家回去慢慢參,事實真相給你說出來了。所以我們要是能夠平等看這個法界,不是普通人。誰能用平等心?平等心是真心,離開妄想分別執著就平等。《無量壽經》的經題「清淨平等覺」,平等心重要,諸法平等。不僅僅是法門平等,萬法平等,佛與眾生平等,極樂世界跟阿鼻地獄平等,你能看出來嗎?我們講很粗淺的,不一不異。不一,相上不平等,相是兩樣,極樂世界清淨莊嚴,地獄是惡劣到了極處,相不一樣。性平等,這個我們好懂,這個說法大家會點頭,性是平等。如果給你說性平等、相也平等,你就不好懂,你就難懂。其實給你講,相是平等的。迷的人相不平等,事不平等;悟的人相平等,事也平等。怎麼個平等法?《金剛經》上不是明明白白告訴你嗎?「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那怎麼不平等?極樂世界的相是虛妄的,阿鼻地獄的相也是虛妄的,虛妄跟虛妄怎麼不平等?平等。

  諸佛菩薩到地獄裡面度化眾生,現地獄的相,他受不受地獄果報?不受。但是在形相上、事相上,好像也跟他們一樣在受,實際上呢?實際上不受。造作地獄業報的人在那裡受,那真有苦受,他真受苦,菩薩在那裡面示現這個相不受苦。像釋迦牟尼佛,經上有這個故事,釋迦牟尼佛曾經也下過地獄,那個地獄叫火車地獄。這個火車是個車,完全是火,鐵都燒得紅紅的,地獄的人要把自己的筋抽出來,當作繩索去拉這個車,你說那個多苦。幾個人合拉這個車,拉的人太痛苦了,釋迦牟尼佛就發個慈悲心,跟那個小鬼說:他太可憐了,我抽兩條筋可不可以?送一條給他來拉。那個小鬼看了恨透了,拿個狼牙棒一棒把他打死,打死就出去了,出地獄了。在地獄裡面他還發了個慈悲心。諸佛菩薩也常常在地獄裡頭示現,受罪的人有苦,他也有這個形式,但是不受苦報。同樣的道理,地獄如此,畜生也如此,餓鬼也如此,人天也如此。人天裡面縱然富貴享樂,他有沒有真的享樂?沒有。他的心永遠是清淨、永遠是平等,清淨平等覺,這叫大權示現。

  菩薩能夠大權示現,我們一般講乘願再來,我們行不行?行。真的能夠學到,這個不是假的,只要我們自己真的覺悟,知道身心世界幻化不實,對現前一切萬法決定沒有留戀,在這個境界裡頭決定不起貪瞋痴慢;再發心能夠為一切眾生,能夠為佛法久住(佛法久住眾生才有福),這個念頭一轉就乘願再來,這個念頭一轉超凡入聖。所以諸佛菩薩給我們示現,目的何在?《華嚴》說得好,給我們做榜樣,要我們效法。那個明白人,根性利的人、聰明人,一看到這個樣子,一學他就學會了,即身成佛。利根的人一下就能夠超到十住位,從初住到十住地位不等,一下就超越,這一下超越就超越十法界,你看多快。根性再鈍的人也覺悟了,不能超得這麼高,給諸位說也能超入信位。圓教十信位不得了,圓教的初信等於小乘的須陀洹果。所以初信位就是證果,三不退裡面你證的是位不退,絕對不會再退到凡夫位。這多麼殊勝,這多麼難得,這是真正解決問題,解決我們無量劫來沒法子解決的問題。我們在這一生當中遇到這個不可思議的法門,證入才是真正的成就。這個世間所有一切法全是假的,為什麼?不能夠離開生死輪迴,不能夠斷煩惱。這個念頭一轉,煩惱一起會頓斷。圓頓大法,沒有能跟這個相比的。

  再看底下一句,『於諸三昧具足清淨』。這一條也是我們要認真學習,你要是學會了,你的生活就自在,真正幫助你在這一生當中離苦得樂。無論是過什麼樣的生活,從事什麼樣的工作,我們處在哪一種環境裡面,都可以離苦得樂。什麼叫三昧?三昧是梵語音譯過來,它的意思就是「正受」,三翻作正,昧翻作受,正受的意思就是正常的享受。諸佛如來他們的日子是過著正常的享受,正常的享受就是我們淨土法門裡面常講的極樂,這是正常的享受。六道凡夫享受不正常,佛用歸納的方法,將六道凡夫的享受歸納為五大類,苦樂憂喜捨。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就是這五種在轉,也是在輪迴,這個日子很難過。身有苦樂,苦的時候多,樂的時候少;心裡面有憂喜,憂的時候多,喜的時候少。偶爾也有一個不苦不樂、不憂不喜的時候,那個很短暫,不能持久,那叫捨受。總而言之,六道的凡夫,從非想非非想天一直到阿鼻地獄,所享受的都不出這五大類。色界以上,我們知道他是在禪定當中,禪悅是樂。禪悅是屬於哪一類?捨受。他能夠保持身不苦不樂、心不憂不喜,保持在這個境界裡頭。為什麼叫捨受?因為他不能永遠保持。如果永遠保持,這就叫三昧,就不叫捨受。非想非非想天,他這個境界能夠保持八萬大劫,八萬大劫要是比無際的時間,過去無始、未來無終,八萬大劫還是很短的一個時間,不長!過去無量劫,未來無量劫,八萬算什麼?所以他還是叫捨受,不能叫三昧。

  什麼人得三昧?阿羅漢以上,這超越三界,超越三界不是凡夫,是聖人。楞嚴會上佛給我們講,阿羅漢證九次第定,證得三昧。世間的定功是八個階段,叫四禪八定。八定裡頭包括四禪,不是四禪外面還有八定,四禪再加四空定叫八定,這是世間禪定。第九定出了世間,超越六道輪迴,這個時候叫三昧,他的受用清淨;實在給諸位說,心清淨了,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如果心不清淨,想我們的生活一切受用清淨,怎麼能得到?萬法唯心,宗門裡面說得好,「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

  所有一切大乘經,世尊無時無刻不在那裡有意無意的點醒我們相應之法,要相應。與什麼相應?我們今天都是修念佛的,《無量壽經》上講的清淨平等覺,與清淨平等覺相應就對。如果不能與清淨平等覺相應,你就從事上來說,與阿彌陀佛相應也行。念念心裡面有阿彌陀佛,這叫念佛。念佛不一定念在口上,心上真有。你看中國的文字,「念」這個字是會意,它上面是個「今」,下面是個「心」,今心;現在心上有,那就是念。我們現前一念之心裡面有阿彌陀佛,這就是真正念佛。大勢至菩薩在楞嚴會上告訴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憶、念都是心裡頭有。心裡面真有阿彌陀佛,二六時中不間斷,這種人哪有不見佛的道理?古德告訴我們,「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這也行。所以你能夠與阿彌陀佛相應、與清淨平等覺相應都行,經上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我們一念相應,我相信我們同修都有,這個一念相應就像閃電一樣,時間太短,第二念就不相應。如何能保持第一念,讓它念念相應,我們就成功,我們這個心就真正住在三昧。

  「於諸三昧」,諸是多,我們的受用太多了,在生活起居、處事待人接物,一切時、一切處,點點滴滴都與阿彌陀佛相應。一切時、一切處,無論做什麼事情,與阿彌陀佛相應,或者與清淨心相應、與平等心相應。清淨,不被塵緣所染就是清淨;再說得明顯一點,不生煩惱。如果我們在一切時、一切處,心裡面起了貪瞋痴這個妄想,清淨心沒有了。順境裡面不生貪愛,逆緣裡面不生瞋恚,這個心才叫清淨心。平等心不起分別,無論境緣好醜不生分別,見諸佛菩薩跟見一切小動物,見一切餓鬼、地獄一個樣子,一心恭敬。普賢菩薩教給我們「禮敬諸佛」,一個真誠心,一個恭敬心,這就平等心現前,與平等相應。我們對佛真誠恭敬,我們對人也真誠恭敬,不差分毫;我們對物也真誠恭敬,我們對這個毛巾、對這個茶碗,跟對佛那個真誠恭敬沒有兩樣,這是平等心現前。

  於一切法覺而不迷,這就是智眼。一切法的體相、因緣、果報、作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與覺相應。這功夫在哪裡用?生活裡面用,穿衣吃飯、處事待人接物,一切時、一切處都能夠與覺正淨相應;也就是說,無論在什麼環境裡面,好的環境也好,不好的環境也好,不生煩惱,不起執著、不起分別。不起執著是清淨,與清淨相應;不起分別,與平等相應;清清楚楚,與覺相應。事緣無量無邊,這叫諸三昧。怕的是這個諸三昧諸位還有一點疑惑,我們再舉例來說明。譬如我們講五欲,財色名食睡,我們對財放下,一切財寶擺在我們面前不生貪愛,不起執著、不起分別,也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在財裡面得三昧,財寶裡面得正受。色裡面亦復如是,美色沒有貪愛心,醜陋之色也沒有一點分別心,境緣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在色法裡面得三昧。所以法無量無邊,這就講你樣樣看得破、樣樣放得下,就叫做諸三昧。你只要有一樣放不下、有一樣看不破,那一樣裡面都會產生障礙,障礙你見性,或者障礙你見性不得圓滿。

  這個地方所講的,他具足清淨,具足是圓滿的意思。所以從經文裡面看,這些菩薩個個都是法雲地的菩薩,不是法雲地的菩薩不可以講具足,不可以說圓滿,於諸三昧他總有幾條還沒有達到圓滿;說圓滿決定是三大阿僧祇劫修滿,證得十地的果位。我們要學,雖然我們是博地凡夫,一品煩惱都沒斷,十地菩薩的行門我們可以學。不但是十地菩薩,如來果地上的行法(等覺菩薩還講修,修因,如來果地上沒有修,只講行),我們初學的人都可以學習。如來果法我們都可以學,何況菩薩法?問題是我們懂得、明瞭,真肯學,這個才行。

  三昧也叫「等持」,持是保持,等是平等;換句話說,永遠保持你的心境平等,這也叫三昧。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場所,無論面對什麼樣的環境(境有兩種,人事環境、物質環境),你都能保持一個平等心,這叫三昧。境緣複雜,無量無邊,所以稱之為「諸」。

  我們學習應當從哪裡學起?這就跟治病一樣,我們身上現在的病太多,現在我們去求醫治療,哪一個病是要命的先治,先把命保住;次要的那個病,還不至於要命的慢慢治。每個人的病況不一樣,所以自己一定要替自己好好的診斷一下,在我們煩惱習氣裡面哪一種最重,先從最重的下手。如果我們貪心很重,貪瞋痴比較貪心重,先斷貪;如果瞋恚心很重,先斷瞋恚;愚痴心很重,先斷愚痴。重的先下手,重的煩惱斷掉之後,輕的容易對治。貪裡面範圍很廣泛,如果貪財,我就先從貪財這一條下手。佛給我們講布施,布施很難,善財難捨。這裡面你就要有真正覺悟,我要不捨財,必定被貪財所害,貪財會叫我墮餓鬼、墮地獄。如果只有貪財,沒有犯其他的罪,墮餓鬼;因貪財而造作其他的重罪,那就要墮地獄。財是假的,不是真的。古錢,你們看看中國,到博物館裡面看,夏商周用的古錢,你看做的形式像個小船一樣,上面刻個字叫「布」,布是散布;船是水裡頭,流水叫「泉」,我記得是泉,泉是流動的。就說明古人聰明,有智慧,財寶是在你面前流過而已,不是你的,你不要認為是你的,佛在經上講五家共有。人往往為貪財、積財得殺身之禍,你能夠把它捨棄掉,你一生平平安安過日子。所以有財一定要懂得施,施的果報、福德不可思議。所以你要有方法把這個問題把它解決掉,哪一個病最重,就從這個病上下手。你要是貪名,名也是禍害,不是好事情,惹人嫉妒、惹人怨恨,都不是好東西。權力、地位是鬥爭的根源,日子都不好過,不管你得到、得不到,總而言之都給你帶來一些苦難,一定要覺悟。

  明瞭之後,看清楚這些事實真相,徹底放下,不再搞這些分別執著,你就得三昧,你就得清淨。佛告訴我們,清淨平等覺才是真的享受、真正的幸福。心地永遠跟清淨平等覺相應,日常生活當中,工作處事待人接物,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在這個裡面自度度他,功德就圓滿。這一生沒有白過,這一生真有意義,這一生當中我們超凡入聖,永脫輪迴。我跟諸位說的都是真話,可以證果,只要你真的覺悟,念頭一轉,最低限度(我們不講高了,高我們未必能做到),圓教初住菩薩,小乘須陀洹果,我們決定可以證得,入這個位子就超凡入聖。好,今天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