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沙彌律儀  悟道法師主講  (第四十一集)  2008/7  中國廬江金剛寺  檔名:WD11-002-0041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請大家翻開《沙彌律儀要略增註》卷上第十五頁第一面,我們從倒數第四行最下面三個字,從「一切」這裡看起。我先將這段文念一遍:

  「一切眾生於財法二種。多所饉乏。若見無財眾生。缺於衣食之苦。當隨自力以衣食而利濟之。見無法眾生。起於慳貪。破戒。瞋恚。懈惰。散亂。愚痴之障。為說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而濟度之。以財施能令身安。法施能令心安。故云使其得安。」昨天我們這一段還沒有講完,我們今天繼續接著講這一段。這一段是給我們解釋《要略》的「施恩濟乏,使其而安」這兩句話。施是布施,恩是恩惠,也就是說我們布施給眾生,讓眾生得到恩惠。濟是救濟,乏是缺乏,眾生有缺乏,我們去接濟、救濟他,使其得安。我們在生活當中,在物質、精神方面有缺乏的時候心就不安。物質生活方方面面,衣食住行。我們出家眾,佛規定的,最基本的四事供養,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我們出家人第一個就是衣,所謂三衣,衣服,穿的;第二個就是食,吃的;第三個是臥具,晚上睡覺休息的棉被、床舖,這都屬於臥具;第四個就是醫藥,生病的時候需要治療。所以佛規定出家眾,居士供養出家眾就基本這四樣,衣服、飲食、臥具、湯藥,四事供養,四事供養不缺乏,生活上這個身就安了。四事供養當中,當然很多方面,特別佛教傳到中國來,生活環境不一樣,這邊的人跟印度人的意識形態也不一樣,中國人跟印度人的意識形態不一樣,所以這個當中也就相關到很多方面。譬如說臥具,就包括你住的,睡覺的地方,這些都包括。衣就是我們穿的衣服,必須要足夠,不講求華麗,但是要能保暖,特別在冬天。飲食也是要吃得飽,營養要能夠支撐身體的需要,補充能量。住的地方就是你睡覺的地方,睡覺的地方要能夠大家睡得好、睡得安穩。

  但是現在這個時代,不管怎麼樣,我們現在人的福報都不如古人。現在人住的似乎你看起來比過去人要好,但是你住起來沒有過去那種房子舒服。那個是最好的,冬暖夏涼,現在要找那個房子來住,我看都不容易。以前我們小時候住的房子都是泥巴做的,它裡面也有竹子、泥巴,上面蓋草。那個草就會冬暖夏涼,冬天它很暖和,夏天不用空調很涼快。以前連個電風扇也沒有,哪有什麼空調!我小時候,天氣熱了,就是我父親拿個扇子,這樣搖搖搖,搖到睡覺。所以現在我不吹空調我都能睡,因為我以前小時候過的是那個日子。我睡覺從來沒有吹空調,但是也沒有那個福報吹,一吹就感冒,所以我喜歡住古時候的房子。以前住鄉下這種房子,覺得羨慕人家都市那個高樓大廈,好漂亮,羨慕;但是現在住到高樓大廈,反而羨慕以前住的鄉下那種房子。譬如說三合院、四合院,我們是三合院,是一般人家,四合院是富貴人家。像台灣的林板橋,清朝時候是大戶人家,他家那個花園很大,現在變成給人家觀光的。

  以前那個房子住得舒服,生活活動空間大家都非常寬闊。譬如說三合院,有主廳、副廳、東西廂,他一家人,長輩住在主廳,其他人就是分大房、二房這樣分下來。它整個一個住宅的建築,就是一家人都在一起。現在,我們這一間隔一道牆壁,這裡是我家,那裡是你家,大家不通。以前我們的房子是這一家通到那一家,叔叔、伯伯這樣通的,那個有樂趣。現在你兄弟兩個人,這個你家,這個我家,像鳥籠一樣。我說我們現在住鳥籠,都被關在鐵窗裡面。什麼叫鐵窗大家知道嗎?那個窗戶都是鐵的,一條一條的,好像監獄一樣,我說我們現在被關在監牢獄,因為怕小偷進去。所以現在人住的房子,你感覺好像比以前好,但是住的比以前不舒服,而且你睡不好。因為古時候的人他蓋房子,他會選擇一個地理方位,你人怎麼睡他睡得安穩,不會作惡夢;現在亂蓋,你睡會睡得好嗎?你境界很高,能轉境界,我是怎麼睡都睡不好。所以你們在天目山也有很大的福報,以後你們在天目山可以看地理風水蓋一個,睡得你就會很安穩。

  古大德講「身安則道隆」,你這個身不安,你修道就受到影響。為什麼?我們是凡夫,凡夫跟聖人不能相比,聖人他能轉境界,凡夫是怎麼樣?被境界轉。你會被境界轉,你就要選擇環境,不然孟母為什麼要三遷,孟子的母親為什麼要搬三次家,不用搬了。為什麼?因為他會被境界轉,他去住在墳墓旁邊就學人家殯葬業的,以後就開殯葬公司;住在屠戶旁邊,他學殺豬宰牛,所謂「近朱則赤,近墨則黑」。所以地理風水它並不是迷信,是很科學的。我到西班牙去,在馬德里附近有個佛朗哥墓地,佛朗哥是西班牙一個很有名的將軍,西班牙的王朝差一點被滅掉,他把它恢復起來,他以前跟蔣總統很好。他死了之後就葬在一個山區,他那個十字架很高的,你很遠就看到那個十字架,它裡面打個山洞很深,打進去。西班牙它是天主教國家,大大小小都是天主教堂,就像我們中國寺廟一樣,它怎麼蓋都是天主教堂,有錢的、歷史久的蓋得富麗堂皇。我去看,它裡面進去會有回音,我說我們來這裡唱個彌陀大願王都不用麥克風。後來我聽西班牙的同修跟我講,陳會長,他是台灣到西班牙去留學,他讀旅遊科的,對歐洲那些歷史他特別會講,歐洲那些從古到現在那些歷史他特別會講,怎麼演變,那些歷史故事他講得可生動了。本來他說九月要來找我,我說九月可能我會不在。因為他今年邀我去,我現在去不了,他說我去不了他就來,他要過來看我。他跟我講,你知道嗎?佛朗哥跟以前蔣總統很好,蔣總統派一個地理師來幫他看風水,風水寶地,所以他那個蓋起來很雄偉。

  所以現在老和尚到達拉斯蓋佛堂,請一個夏荊山老居士,現在這個老先生搬到北京去了。他原來移民到美國,現在移民到北京,人家就問他,你為什麼移民到北京?他說風水輪流轉,現在風水輪到北京去了,所以他搬到北京去。老和尚建那個念佛堂就請他去看地理。老和尚他認識兩個,一個翁陽春,腳不好,坐輪椅,算命的,一個看地理的。他去看,就給老和尚選擇怎麼蓋念佛堂,蓋起來那個位置也不錯。這些看相、算命、看地理的現在在美國非常吃香,現在連白宮都找這些人去看,中華文化還是很管用的,現在洋人都很相信這一套。所以並不是迷信。後來我想,其實我們古聖先賢他是教導人民覺悟的,怎麼會教你迷信?迷信是怎麼一回事?都是人給它錯誤的使用,變成一種賺錢的工具。你說佛法是迷信嗎?不是,佛是覺悟的意思,他是叫你破迷開悟,怎麼會迷信?但是現在看起來為什麼迷信?你就不正規學,就是學學經懺佛事然後去賺錢,經教也不學,這些道理都不懂,當然就變成迷信。其實它的本質並不是迷信,是人給它搞錯了。所以我們不要聽人家講那個迷信,人云亦云,這個也不是真正做學問的態度,我們自己要進一步去認識。所以現在人你問十個大概有九個他是聽人家怎麼說他就跟著怎麼講,其實他也沒有真正搞清楚,講的人他也沒搞清楚,以訛傳訛。

  所以你看《了凡四訓》都有講到地理方面的事情,但是地理它跟心地是相關的,你心地不好你要找好的地理,你祖先的骨灰葬下去就變不好,它會跑掉。所以福地福人居,好的地方還是要有福報的人他才能住。而且每個人的福報不一樣,選擇的地理風水環境也要配合他的福報,算命講的,要配合他的八字。他的福報只有三分,你給他四分他受不了,就轉換成不好,要剛剛好適合他的。這些都有它的道理在。所以住的方面,以前虛雲老和尚他就很講究地理,虛雲老和尚他蓋寺廟,龍邊、虎邊,青龍、白虎,這些很講求的,虛老他也興建很多寺廟,這個都是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現在住的地方,你們在天目山現在也算不錯。天目山我去過,外面蓋得很好看,但是內部格局不好用,很多地方浪費空間。我每次去也是做做客,我也不能管太多,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能管人家寺院裡面內部的事情。不過有人請問,我們告訴他一些原則給他去參考是可以,不然變成我們插手管人家的事務,這個就違背孔老夫子「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原則。但是你們可以參考,因為你們是那邊的常住眾,以後道場的管理還是會輪到你們手上,到你們手上的時候你自己要知道怎麼去經營、怎麼去建設,在寺內的格局方面也是非常重要。

  所以住的,以前老和尚他就常常跟我們講,房間裡面的格局最好是四方的,再來就是長方的,不然就是圓的,千萬不要學洋人那樣,稜角、稜線,亂七八糟角很多的。有一次悟德師住在館長家裡一個房間,就是角尖尖斜斜的。老和尚就說,這個房間住三個月還可以,如果住超過三個月一定胡思亂想,打妄想,他心就定不下來。這個都是屬於室內格局。還有一些設施方面,譬如說位置怎麼擺,廁所放在哪裡,餐廳放在哪裡。那天我有送你們《禮記》,古人都很講求的。這個有時間你們再看,現在暫時先不要看,有時間你們再看。有一些要講解的,還有生難字要註解的,不然大家看不懂。這個是老和尚以前一直請李老師講,李老師不講,他說講了人家現在也不做,講了也沒有用。後來講了上集,下集沒講。這是老和尚做的筆記,老和尚自己忘記了,我們師兄弟把它蒐集起來印出來,印出來大家分享。

  「缺乏衣食之苦,當隨自力以衣食而利濟之」。衣食就包括衣食住行、醫藥種種的,這些都包括在裡面,屬於物質生活方面的。他有所需要、有所缺乏,我們應當隨自己的能力,我自己能力範圍能做到的,以衣食來利益、來救濟。現在一般慈善機構,像台灣的慈濟,它專門是做物質救濟,做得也是非常殊勝,受到世人的肯定。所以現在台灣佛門道場,慈濟算是最有錢的,因為捐給它的錢,不只佛教徒會捐給它,其他宗教也會捐給它,不信仰宗教的也會捐給它。為什麼?物質上的救濟,世間人大家都能夠認同跟肯定,特別是救濟這些急難,大家會發心。這方面世間人就比較明顯會發心來做。但下面法的救濟,世間一般人就不太理解,不能理解。世間人大部分只注意到物質這方面的救濟,對於精神方面的救濟多半都疏忽了。佛法它的圓滿,就是在於物質跟精神兩方面都兼顧。你看佛門放大蒙山,你看那個課本就很明顯,施食是給餓鬼布施飲食,就是物質上的救濟,你買那些供品施食,讓他吃飽;他肚子填飽之後,不是只有給他吃飽就沒事了,就叫他回去,吃飽之後下來聽經,後面講那些白文開示、念咒語都是說法,顯密都說法,經教是顯說,咒語是密說,都跟他說法。所以精神、物質兩方面都接濟到,這樣才圓滿。因為人是有思想的,肚子吃飽了,心理上沒有照顧到,他還是心不安。身不安影響到心不安,心不安也會影響到身不安。譬如說你有得吃、有得住,物質沒有缺乏,但是你心不安,那也會影響到你這個身不安。身跟心是相關的,所以兩方面都要去照顧到,這才是圓滿的。

  「見無法眾生」,什麼叫無法?下面就講了,「起於慳貪、破戒、瞋恚、懈惰、散亂、愚痴之障」,這個就是無法。這些都是屬於煩惱病,總話一句,煩惱。我們三時繫念每一時念懺悔偈都有念到,「煩惱無盡誓願斷」。為什麼會有煩惱?因為沒有法。法就是對治煩惱病的,如果你沒有法,這些煩惱起來了,你心就不安。煩惱從哪裡起來的,為什麼會有這些煩惱?你不想要這個煩惱,煩惱它愈多。不認識煩惱,對煩惱不認識,這個都是沒有法,這是最痛苦的。如果說一個人在世間上大富大貴,有地位、有錢、有勢,吃喝玩樂樣樣不缺乏,但是他常常生煩惱,你說這樣他生活會過得快樂嗎?會不會快樂?不快樂。所以你不要說貧窮的人很可憐,富貴人家如果沒有法,他也是很可憐的。所以佛普度眾生,富貴、貧賤一律平等普度。怎麼度?就是財法二施,布施財、布施法,這兩種都布施。財是物質,法是精神。沒有法,人就愚痴沒智慧,生煩惱他也不知道為什麼,甚至不懂做人處世的道理。

  現在全世界的人得力於科技的發達,在財物上、經濟上比以前要好,但是在相對的精神生活方面,比以前的人生活過得苦悶,因為大家拼命重視賺錢,錢賺到了後面怎麼辦,不曉得該做什麼。甚至有的人他賺到錢,他拿這個錢去造惡業,那就更慘,那還不如沒賺到錢好,少造一點惡業;賺到錢,惡業多造一點,將來墮落更慘一點,真的是得不償失。所以我們現在人富而不樂、貴而不安,富貴有錢不快樂,地位很高他沒安全感,患得患失。頭腦每天都不能休息,時時刻刻要想到去應付人,很累。這樣的生活,實在講也沒有什麼意義,縱然大富大貴,也沒有什麼意義。所以真正的享受是在山上住茅蓬,什麼都沒有,你都不用操心。就像老和尚講,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錢,那是最大的福報。佛當年出家就是示現這個。我們現在出家人為什麼這麼苦?現在出家這麼苦,我們乾脆就不要出家算了,在家就好了。出家就是要想得解脫,但是現在是出了一個小家,又入了一個大家,背一個家更大,負擔更重。所以,現在如果說住在茅蓬就很自在,我現在很嚮往住茅蓬。我現在回台北山上,我要去蓋個茅蓬,我就不管了,也沒有電話,這些都沒有,不用電話。如果你在山上,你回去天目山可以試試看,這些現代化的統統不要,你就修《沙彌律儀》,修到心定你就有神通。你那個時候就不用看電視,你的天眼一看,比看電視還看得清楚。這是真的,這個後面會講到,古時候他們修神通怎麼修。這些不要,這些是障礙你本能的,因為這些機器搞多了你就變機器人,變機械化。

  澳洲有些土著他們也都是這樣的,澳洲有些土著,他治病就是用手這樣,用他的精神跟他的能量去治骨折種種。不然那些土著哪有什麼現代的科學儀器,那些人骨頭摔斷了怎麼辦?骨頭摔斷不是說現在人才會摔斷,古時候的人他也會摔斷,古時候沒有這些開刀、沒有這些技術,他摔斷了怎麼辦?就讓它斷,就讓他在那邊叫,大家想一想會不會這樣?不會,一定是想辦法把它治好。中國古時候治這種骨折有高明的人,骨頭碎掉他都可以把它接回來。但是中國人有一個很不好,就是慳貪,吝法,他這個好的他不傳,連女兒都不傳。以前我們在台灣講,他們有什麼祖傳祕方,可以傳媳婦,不可以傳女兒。為什麼不可以傳女兒?傳給女兒就被親家學去了,他為了保護他賺錢。你們不會只好來找我,我才有錢賺;你們都學會了,你們都不會來找我,我就沒錢賺了。他將來就會得到愚痴的果報,吝法,這個叫吝法。慳吝,慳就是慳吝、慳貪,貪就是你要取得,慳就是你有不肯布施給人,有錢不肯布施,有法不肯布施,這個都有罪過的,《太上感應篇》講「壅塞方術」。所以這些都會失傳。

  我那天跟大家講,台北有位老先生真的滿厲害的,我的腰閃到,到醫院就是要打針,長骨刺就是要開刀,但是他就是很快的,一次三分鐘,調了幾次就好了,也不要吃藥。我一去,他說站好,這裡轉一下,那裡轉一下,輕輕的,也沒有什麼感覺,好了。我說多少錢?出家人不要錢。在家人台幣二百,大概人民幣五十塊。一次三分鐘,有時候還不到三分鐘,一分多鐘就給你解決了。不會的人你給他弄得痛得,愈弄就愈痛,他不會調。你去閃到,那個地方會發炎,他不會調的人,他給你愈調就愈發炎。所以本來沒有那麼嚴重,愈調就愈嚴重,不會的人就會變成這樣。我都自己去給人家當過白老鼠實驗過,所以我也被實驗得很有經驗。

  所以無法眾生起慳貪、破戒,這個就沒法,破戒就不知道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瞋恚,這個也是很平常的,哪一個人沒有瞋恚心?都有。懈惰、散亂,懈怠、懶惰、心散亂,胡思亂想。愚痴,沒有智慧,是非善惡、真妄邪正他沒有能力去分辨,這個叫愚痴。這些都是障礙,有這些障礙,「為說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而濟度之」。這個就是菩薩的六度,《無量壽經》法藏比丘在行菩薩道也是這樣,以六度教化安立眾生,就用六度。六度第一度就是布施,布施有財施、法施、無畏施,這個我們聽經聽過,這三種布施,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

  布施就是叫我們捨,要放下。先捨身外之物,外捨六塵,內捨六根六識,內外俱捨。講到布施一度,它可以涵蓋後面的五度。六度它主要是在智慧,般若智慧,有了般若智慧,前面五種才能叫度;如果沒有般若智慧,前面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那不能叫度,那叫修福,不能到彼岸,波羅蜜是到彼岸的意思,到彼岸一定要般若智慧。所以前面五度都是需要有般若智慧,每一度都是波羅蜜。所以你看一部《金剛經》一開頭講就是教布施,「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布施要三輪體空,外不見有布施的對象,當中不見有布施的物質,內不見有能布施的自我,這個叫三輪體空。如果你這樣布施,你布施一文錢,像《了凡四訓》講的,就滅千劫罪,因為它稱性。你能夠放下,持戒也是布施,持戒就是放下惡業,忍辱放下瞋恚,精進放下懈怠,禪定放下散亂,智慧放下愚痴,放下就是布施。所以開頭講一個布施就涵蓋它相關的,可以說統統是修布施。六度裡面,財施、法施統統有了。我們要為眾生講六度,來濟度他、來救濟他。這方面現在人就比較疏忽,現在譬如說哪個地方有災難,需要趕快去物資上的救濟,但是沒有教他修六度。像法藏比丘行菩薩道,他教化安立眾生,都是以六度之行來教化安立眾生。

  六度,我們對一般人,你一定要先講因果報應這些理論跟事實,大家才會生起歡喜心來修。因為一般人他心心念念所要求的就是一個果報,如果沒有果報你叫他修,他不肯幹。所以我們說法都是要有善巧,你不能叫他,「你修,你不要求果報」,這個不是很高明的,特別是對初學的。他一天去上班八個小時,辛辛苦苦工作,你告訴他說,你只要工作就好,不要拿薪水,有人肯幹嗎?那我去做那些幹什麼?到時候我吃飯都成問題,對不對?農夫辛辛苦苦的種田,你說你只要種就好了,你不要管它有沒有收成,這樣行嗎?行不行呢?不能這樣講,你這樣講就阻擋人家行善的心。要告訴他,你這樣修,你會豐收,他聽了就歡喜;你做這個生意,做什麼事業,你會賺錢,你要怎麼做,他就樂意來學,這個就是法布施。法布施就是要講經說法,講經說法就是法布施。你看現在老和尚講了這麼多光碟,救濟了多少精神貧乏的人。特別有一些有錢的人,他不曉得何去何從,是錢賺到了,接下來該怎麼辦?在家裡坐吃等死。他心裡毫無目標,人生毫無方向,將來不曉得何去何從,這樣的人生多痛苦!所以要法來救濟、來度,就是幫助他。「以財施能令身安,法施能令心安」,財法兩方面不可或缺,都要兼顧。

  接著我們看下面這一段,「雜寶藏經云。昔有一羅漢。畜一沙彌。知其卻後七日命必當終。即使歸家。路中見眾蟻子隨水漂流。命將欲絕。沙彌生慈悲心。即脫衣盛土堰水。而取蟻子置高燥處。七日還歸師所。師甚怪之。即入定以天眼觀知。彼無餘福得活。以救蟻子因緣故。七日不死。得延壽命。」到這裡這一段是《雜寶藏經》講的有這麼一段公案,公案就是故事。《雜寶藏經》一共有十卷,「元魏吉迦夜譯。舉王子以肉濟父母等百二十一條之因緣。勸人作福與持戒。」這是《雜寶藏經》,《雜寶藏經》裡面講了這段公案,昔就是過去,有一位羅漢,證得阿羅漢果。「畜一沙彌」,畜就是帶了一個小沙彌,這個小沙彌大概六、七歲,年紀不大。「知其卻後七日」,卻後就是自此以後,就是知道這個沙彌他的壽命只剩下七天。「命必當終」,小沙彌他的壽命剩下七天,他的壽命已經當終。這個羅漢有神通,看到他的宿命,「即使」,即使就是遣使,就是叫他回去俗家,等於說放假,回去俗家看父母親。當然這個羅漢他也不會跟他講你快死了,趕快回去看你父母,這樣講他心裡更難過。就說你找一天回去看看你家父母,就這樣,知道他七天後壽命就到了。

  這個沙彌就依教奉行,就回家了。以前古時候都是走路,「路中見眾蟻子」,蟻就是螞蟻,「隨水漂流」。這個螞蟻,在這個地方他沒有講得很清楚,應該是螞蟻窩。大家有沒有看過螞蟻窩?螞蟻窩有沒有看過?就黑黑的,螞蟻很多。螞蟻窩都在樹上,如果那棵樹下面剛好有一條河,螞蟻窩掉下來就在水裡面,就被水漂流,就有被水淹死的生命危險。我的理解是這樣,不知道大家的理解跟我有沒有接近。看到螞蟻隨水漂流,「命將欲絕」,眼看螞蟻都快被水淹死了,「沙彌生慈悲心」。這裡面有一句關鍵的文字我們要注意,「生慈悲心」,這四個字,這四個字是他改變命運的關鍵。慈悲心,講生慈悲心跟發慈悲心意思不一樣,大家知道哪裡不一樣嗎?有沒有人知道?生慈悲心跟發慈悲心意思不一樣,生跟發的意思不一樣。我來告訴大家,答案告訴你。生是什麼?譬如說樹有根它會生長,有個根,它原來就有,它就會生長,這個叫生。發是你原來沒有,把它發起來。所以生慈悲心跟發慈悲心那個意思不一樣。生慈悲心就說明什麼?每個人都有慈悲心,你本來就有慈悲心,儒家講「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大家都有,只是現在被煩惱業障埋沒了,人人都有一個大慈大悲的心。看到螞蟻快被淹死這個因緣,這個沙彌他內心自性裡面的慈悲心生起來了,見到這個,他慈悲心生起來了。趕快脫衣服,「盛土堰水」,盛土就是挖一些土把水先擋住,好像做個堤防一樣把它擋住。螞蟻窩掉下來,散落在水面的這些螞蟻,他就用衣服去把牠撈起來,放在高的地方、乾燥的地方,螞蟻牠就不會被淹死。他就是回家的路當中做了這麼一件好事。

  「七日還歸師所」,七天以後沒死,回到他師父那邊,他師父覺得很奇怪,他明明七天就命終,應該死了,怎麼還沒死?這個羅漢他就入定。如果明心見性的菩薩就不用特別入定,但是羅漢還要入定,羅漢還沒有明心見性,他要入定觀,像光目女遇到的那個羅漢要入定觀,以天眼觀察他是什麼因緣,怎麼七天沒死。他天眼一看,知道這個沙彌,「彼無餘福得活」,這個沙彌應該他沒有剩餘的福報可以再活下去。所以我們中國有一句諺語講「祿盡人亡」,一個人一生的福祿如果享盡了,壽命就到了,什麼神仙來治都治不了。所以醫生只能醫病,不能醫命,命沒有了,仙來、佛菩薩來也不行,也沒辦法。要他自己修,佛菩薩可以告訴你這些方法,延壽的方法。知道他沒有剩餘的福報可以再活下去,但是他回家的路途中,因為他生了慈悲心去救這些螞蟻,以這個因緣,所以他「七日不死,得延壽命」。得延壽命就是他壽命延長,後來活到九十幾歲,延壽。

  所以現在放生,救生、護生是延壽的一個做法,但是要生慈悲心,這句是關鍵。如果沒有生起慈悲心,跟著人家跑來跑去這樣做,就像俞淨意公一樣。俞淨意公那個文昌社也有放生這一條,灶神跟他講,你只是隨班奔逐,跟著人家跑上跑下湊熱鬧,其實你心裡面都沒有動一個慈悲的念頭。所以我們要修慈悲觀,五停心觀裡面「多瞋眾生慈悲觀」,你很會發脾氣要修慈悲觀,「多貪眾生不淨觀,多障眾生念佛觀」,五停心觀,要修慈悲觀,讓我們自性裡面的慈悲心生起來。我們自性裡面的福德、智慧都是圓滿的,無窮無盡。所以護生,戒殺、放生,也就是說把這些障礙去掉,我們原來自性的慈悲心它就生起來了;它本來就有,它就生起來了。這個公案因緣也非常著名。有關的像在《安士全書》裡面記載這些也非常多,歷代記載護生、放生還有殺生,正面反面的果報、因果,都記載得非常多、非常詳盡,多看看這些因緣果報,可以幫助我們修不殺生。修不殺生主要是長養我們的慈悲心,讓我們自性的慈悲心不斷的透露出來。所以我們不要看一條不殺生好像很容易懂,其實到成佛都還修這個,層次不一樣,這點我們必定要明白。

  我們看到古代的這些公案,然後再看看現前的公案,現前我們社會發生的事情,你把現在看到的跟古時候記載的對照,我們就可以證實經上講的道理是絕對正確的,是真實不虛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明天是十齋日,連續三天《地藏經》誦經,我們在下個月這個課我們再繼續來講。因為《地藏經》跟這個都有相關的,都講因果,「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現在多病、短命,很多人來叫苦連天。我說這個是殺業,你以前吃得就很痛快,那有什麼辦法呢?人家勸也勸不聽,這個是果報。所以這個因果,大家多多加強,對我們修戒有幫助。好,我們下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