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彌律儀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十八集) 2008/7 中國廬江金剛寺 檔名:WD11-002-0038
大家早上好!請大家翻開《沙彌律儀要略增註》,卷上第十四頁第一面,我們從「如經云」這段看起,第十四頁第一面第二行第二句:
「如經云。無得焚燒山林。傷害眾生。就決湖池。堰塞派瀆。殘害水性。是也。」今天我們從這段看起。昨天我們講到《增註》的「前明殺害粗相,後明護生細行,其中粗細非一,可以意會,難以枚舉,故曰大可知矣。」昨天我們講到這一段。我們今天接下來,下面是舉出經典講的。因為殺生、護生這方面,護生就包括放生,這方面屬於作持;避免故意去殺害,這個叫止持。所以在戒律上它有消極跟積極兩方面。消極的部分就是不殺生,不去殺害眾生;積極的方面更進一步還要去護生、放生,這是作持。作持就是積極的,就是我們應該要去做的;止持就是不可以做的,不可以故意去殺害這些眾生。不可做叫止持,應該去做的叫作持。這些方面非常多。
這裡舉出,「如經云:無得焚燒山林,傷害眾生」。我們讀過《地藏菩薩本願經》,「若遇燒山林木者,說狂迷取死報」。焚燒山林這個罪過非常之重,比一般殺生還嚴重。殺生的方面非常多,前面講難以枚舉,枚舉就是很難一個一個去舉出來,所以舉出一個例子我們要會舉一反三。《論語.述而篇》講,「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孔老夫子就不教。《地藏經》講焚燒山林,傷害眾生,這個問題很嚴重。有時候焚燒山林它是無意的,譬如說有人到森林裡面他抽煙,他的煙蒂亂丟,沒有把它熄掉,或者沒有完全熄掉他就丟了。特別在夏天比較乾燥的時候,比較乾的樹葉、樹枝它就很容易引起火災。這個是屬於疏忽,但是罪過還是免不了,屬於是一些無心的失誤。但是如果亂丟煙蒂說是無心也講不通,煙蒂你沒有熄掉亂丟,本來就是不可以的,因為容易引起火災。特別在森林裡面,森林它是最怕火,所謂火燒功德林,森林最怕火。一片森林的成長,它過程最少要十年、幾十年,有的幾百年、幾千年都有,成長很不容易,但是一把火沒多久都燒得光光的,燒得枯枯的,這個就很快。你燒死這些樹木,連帶的也傷害生活在這片森林所有一切動物。你看飛的、爬的,在森林裡面生長的,包括螞蟻、蜘蛛這些,在森林裡面生存的這些生物不曉得要燒死多少。你一把火下去全部燒光了,一個都不能避免。所以《地藏經》講燒山林木這個罪都是很重的,這個罪都是地獄。
但是現在有很多人造地獄罪他自己也不知道。前些年在印尼就有人故意放火燒山,燒山那個灰都飛到新加坡這邊來,飛到馬來西亞,燒了好像好幾個月,造成空氣污染,那些眾生被燒死的不曉得有多少。後來,二00四年印尼就大海嘯,滿嚴重的。我們到馬來西亞,我到古晉報恩念佛堂,每次要上山都要經過山下,那些土著他們都把一片山放火燒得枯枯的,然後他們就種稻米。他那個稻米是旱稻,乾的,不是水稻。我們一般看到的是在田裡,有水的,他那個是沒有水的,但是要把那些全部燒掉然後種,才會長起來。每次看這裡燒一塊、那裡燒一塊,就想到《地藏經》講的燒山林木。這些土著也沒有人教他,沒有人教他,造這個業很重,他也不知道。所以很多,我每次幾乎都看到他們在燒,燒完了再種,是可以得到一點糧食,但是這個業,實在講是得不償失。實際上,這些農業技術是有很多方面可以去做的,不一定用燒的。
「經云:無得焚燒山林,傷害眾生」。因為你焚燒山林,傷害的眾生是不計其數,不是說你殺一隻狗,殺一頭豬、一條牛,那還是比較單一的,你燒山林木無一倖免,這個很嚴重。我們學佛的人當然不會無緣無故去焚燒山林,但是人為的因素也要避免。特別在風景區,大部分都會有一個牌子,林務局大部分都有個牌子,「注意防火」。因為火燒山有時候很難控制,滅火滅幾個月都滅不掉,很不好滅。這個在世界各國也時有所聞,美國好像有一次也是燒了很久。在澳大利亞,它那邊火燒山是很平常的,它那火燒山也不是人去丟煙蒂,它是沒有水分,樹木很乾燥,夏天太陽熱,下面也熱又乾,它自己起火。所以澳洲那些森林起火都不是人為的,都是它自己燒起來,那個就沒辦法,那個不是人為的。常常在那邊看到都燒得光禿禿的,都是自己起火的。它又缺水,消防隊去救火有時候也很困難,它缺水,人吃的都不夠,有時候也是沒辦法。這是它自然的,不是人為的。
下面講,「就決湖池,堰塞派瀆」。這裡有幾個生難字,「就決」,它的意思是依從、依順。這個「就」,我們要把這個字稍微說明一下。半推半就這個意思跟這個就又不一樣,就決湖池還會半推半就嗎?半推半就,譬如說人家送我們東西,我們說不要,又給他拿過來,叫半推半就,那個意思不一樣,不能用錯地方。這個地方就這個意思不是半推半就,「此做依順、依從,如遷就」。這個意思還不能解釋得很得當,如果說遷就的話,就是有遷就人,譬如說有人提議這個堤防把它打掉,水給它淹了。就決湖池,就是整個水把它淹沒掉,像現在我們最常見的是造水庫,這一區要建水庫,住在這邊的人全都要搬家,然後把堤防建起來,水放進去,就把整個這個地方都淹沒了。遷就,依順、依從,這是比較偏重在有人為因素的時候來講的。當然做這些事情都是人在做的,免不了人為的因素。譬如說人家提議這個做法,遷就這個提議,然後就決湖池。就決就是把堤防破壞,這叫就決。湖跟池在我們中國內地也非常多,湖跟池都有一個堤防,如果你把它打一個洞,它水就往外淹,一個水淹下去,生物被淹沒掉,淹死的也非常多。
「堰塞」,這個念燕,跟燕子的音一樣,就是擋水的土堤,我們現在說擋水的堤防。古時候是土堤,現在大部分都用鋼筋水泥,「以此當為阻擋之意」。塞就是顏色的色,「阻隔不通」。堰塞,擋水的土堤,或者我們現在講土牆。現在我們做防水的一些措施,有些堤防,那個堤防如果你破壞了,水就淹進來。現在大陸上也常常鬧洪水,所以現在很多地方做堤防。如果破壞這個,傷害眾生就非常嚴重。我一九九七年到達拉斯去打佛七,瀋陽有一位老居士到奧斯汀去看他女兒,他女兒在那邊念書,然後他就從奧斯汀到達拉斯佛教會去參加佛七。那個老先生一有空就找我聊天,他講到三峽水庫他是很憤慨。他是反對建這個的,因為建這個有利有弊,利就是說它可以發電,可以有這方面的方便,弊就是破壞自然景觀,這是弊,這是一定的。另外在軍事方面的也反對,國防方面、軍事方面也反對。因為每個部門它考量的不一樣,譬如說發電廠的,他考量我要多一點電,怎麼去降低這個成本,然後應付整個國家的經濟,從這個地方去考量;保護自然環境的人他覺得這樣破壞環境,我們原來的環境都不見了,像四川那邊淹掉很多古廟。
那時候,我是一九九八年還沒有淹,我們就趕快去,去酆都古城的酆都廟。酆都廟你們聽說過沒有?就是閻王殿,裡面陰森森的,就像我們下面那個地獄變相圖,在四川,現在不曉得還保存多少,我就在台灣組團去,坐船遊三峽。那次遊三峽,莊嚴還沒有出家,她還在家,參加我們這個團,一九九八年的時候。我們坐那艘船真的是滿享受的,因為是我們台灣有一個賣靈芝的居士他組團,我就參加他那個團。那時候好像他招待我,還是我們自己出錢的,我也忘記了。反正他們是生意人,他們要講究這些。那時候來,旅遊他很講求的,他就派他公司的小姐先來看、來吃,吃的都很好我們再來,很享福。那時候找我二哥、三哥他們一起來,遊九華山、黃山,然後去遊長江三峽。坐那艘船好像是蘇聯造的,那艘遊輪是蘇聯造的,裡面也有洗澡的,也有娛樂場所。聽說那艘船原來是蘇聯他們自己造的,後來蘇聯解體,賣給中國。船上有一百多個服務員,男男女女,還有唱歌跳舞表演,什麼都有。我們那艘船,包括洋人,大概五、六十個,包括我們這一團,大概五、六十個,可能還不到,給我們服務的服務員有一百多個,兩個人服務一個。那時候我們在船上住了好幾天,我們是出家人,總是想到跟眾生結法緣。在船上他們可樂,什麼念珠、佛卡,送到最後,我連一串人家送給我的念珠,說「悟道,這是沉香的,一萬多塊,你絕對不可以送人」,後來最後一個說只有他沒有,我只好忍痛把那個一萬多塊的,人家千交代萬交代不要送人,我就給他了。
長江三峽,我聽那個老先生講,他講得可憤慨,他說好不好,看以後就知道,他講得很憤慨。在軍事方面來講,就是怕堤防被破壞。所以在國防部來講他們是也反對做,因為你做了那個,到時候人家飛彈就是打我們的堤防,那水一淹出來你就跑不了,軍隊也反對造。但是後來還是以賺錢為優先,經濟第一考量,做了。你看造這個水壩,你還沒有造就要淹掉很多,很多生物都要淹掉,人可以通知他趕快搬,但是動物你就顧不了,難免會傷害到,這也是就決湖池,堰塞派瀆這方面的。
我們中國治水,實在講,古人已經很有經驗,因為在大禹的時代就開始治,就有洪水,不是現在才有洪水。歷朝歷代對治水上,在古時候都是採取一些比較避免副作用的措施,避免一些負面的,會去傷害其他自然生態的這些做法。現在科技發達,但是相對破壞自然生態也更嚴重。你看現在科技愈發達,我們整個地球的自然生態破壞也就愈厲害。我們不要講別的,你說現在車子,經濟帶動這些生產。西洋的經濟觀念就是消費,花錢,大家花。花光了,怎麼辦?再賺。賺不到,怎麼樣?去搶。發明那些武器是幹什麼的?就是去搶的,做強盜。有一次我看電視,APEC商務會議,美國派代表來,說中國都盜版,是偷盜。吳儀是中國經濟部長,她說你們外國以前都來中國搶東西,你們是大強盜。後面我們講到偷盜戒,很細。所以你用因果去觀察,偷盜就是你佔到別人便宜你要償還,還要加一些利息。明白這個因果絕對不會幹這個事情,會幹這個事情是對因果不了解,他才幹這個事情,以為這樣可以佔到便宜,但是他不知道損失了。
「堰塞派瀆」,這個生難字我們再講一下,這個派就是江河的支流。現在簡體字派還是這樣寫,你看這邊有三點水,一條一條,那就是以一條河,這條河是主流,然後再分岔,支流,江跟河的支流就叫派。所以我們現在講宗派,就是你這個宗,當中它還有派。現在這個名詞一有引用出去,派系,這個黨裡面它還有派系,這撮人是一派,這撮人又是一派,同樣一個黨有很多派系,派系不一樣。我們學佛,我們佛門,在中國佛教,宗派,這個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如果沒有聽說過大概不是學佛的。為什麼叫宗派?宗是一個宗,譬如說我們是淨土宗,我們是淨土這一宗的,我參禪,我是禪宗的,我是密宗的、天台宗的、華嚴宗的、三論宗、律宗,每一宗它下面還有一個派,派就是同樣一個宗,但是有不同的派別。像我到日本去,他們淨土宗有淨土宗,還有西山淨土宗,加個西山淨土宗。我就問日本法師,我就問中西隨功,中西隨功跟我是最要好的。現在他們淨土宗辦個大學,每天早上都有學生,他就叫我去講開示。那些學生都分考卷,他也拿一張給我,考什麼?考《觀無量壽佛經》十六觀的第一觀,觀日落懸鼓,要學生想日落懸鼓。中西他是當副校長,我說我要好好來跟你們學觀日落懸鼓怎麼觀。我問他,他說他們淨土宗有專門念《無量壽經》,有專門念《阿彌陀經》,也有專門念《觀無量壽佛經》,他們就這樣分。在西山來講,他們比較屬於善導大師講的《觀無量壽佛經》,所以日本淨土宗道場,比較有規模的都會供善導大師。像我到東京增上寺去講經、做三時繫念,大殿中間是阿彌陀佛,左邊是他們日本淨宗初祖法然上人,右邊就是善導,法然跟善導學的。我們很多中國的華僑他們去拜,他們也不知道,我們去講經,給這些同修講,他們才知道善導大師是我們中國人。不然我們中國人去他也不認識善導大師是我們中國人,他們拜了半天以為是日本人,結果這邊是中國人,這邊是日本人。這個一派。
我們現在淨宗也有派,譬如說我們讀《無量壽經》也有派,現在我們這一派是什麼?我們是會集本,我們是這一派的。有的人就不喜歡讀會集本,他讀原譯本。同樣讀《無量壽經》,我們就兩派。這個叫派。有專持《阿彌陀經》,有人專持《圓通章》的,或者是《觀無量壽佛經》的。就我們念佛來講,也有很多方法,有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基本上有四大派。四大派又有小派,大派又分小派。我們用持名念佛來講,一樣都是用持名念佛,但是念的音調不一樣,有的念六字,有的念四字,有的念五音、四音、七音、八音的都有,調不一樣。過去三重淨宗學會也為這個爭執,有的要念六字四音的,這邊要念四字四音的,兩邊在打架。後來鬧到圖書館去,老和尚不在他就找我,我就給他們做一個說明,我說反正具足信願都可以往生,但是打架就去不了,你念什麼音都去不了。我說你喜歡念六字四音另外去弄個道場,喜歡念這個就去你那邊,你這裡就念四字四音,喜歡念四字四音你就在這裡,這樣就好了,不要再爭了。所以這個當中還是有派,光我們持名念佛都有不同的派。
我們接著看下面,「堰塞派瀆」,堰塞就是擋水的土堤,瀆是注海的大河。在《詩經.爾雅》裡面解釋這個水,有江、河、淮、濟為四瀆,有分這四類,四瀆。瀆就是它這個水直接流出大海的,這個叫瀆,就是內地的水流往大海流的,跟大海相接的,這個叫瀆。「就決湖池」,就決就是把這個堤防把它敲掉,讓水流進來;「堰塞派瀆」就是把它堵起來,讓水淹起來,像我們現在做水庫、水壩這一類的,這個就是堰塞派瀆。「殘害水性」,難免會破壞自然生態,當然傷害眾生是無可避免。
我們接著看下面這一段,「濾水者」,這一段是解釋濾水這兩個字,什麼叫濾水,濾是過濾,水就是我們喝的水。「濾水者。是諸賢聖護生行慈之要務。故餘律云。若行五里。無囊不去。若知寺不濾水。不合飲用。寧自渴死長途。足為龜鏡。」這是講濾水。在古時候喝水都要過濾,用個布或用網過濾一下,讓那些細的小蟲不要在水裡面,避免讓我們喝下去。濾水是諸賢聖護生行慈之要務,一個賢聖他護生行慈很重要的一樁事情。為什麼?因為我們人不能一天沒喝水,喝水是我們每天都需要的。喝水如果沒有過濾,很容易我們一口水喝下去就不曉得吃了多少微細的蟲,就傷害到這些小生命。賢聖慈悲心,對這些微細的蟲也都有慈悲心,不去傷害牠,所以都要過濾。現在我們喝的自來水都是過濾過的,不過現在過濾的過程,處理的方面,有沒有傷害眾生,傷害到什麼程度,這個我們也不是很清楚。但是現在科學的方法是很容易造成傷害眾生,這個我們也沒辦法。沒辦法,我們這一條要怎麼去做?我們就是用水盡量節省,節省就會少造一點業,這也是護生的一個具體表現,所以用水不要太浪費。
「故餘律云」,餘律就是其他在戒律經典裡面有講。「若行五里,無囊不去」,這個五里,我們中國講一華里,合現在可能還不到一公里。行五里路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相當長的一段路程。古時候都是走路,不是像現在坐車,五里路大概我們汽車一開,三分鐘就到了。在古時候走路,我們汽車開三分裡,人要走多久?恐怕走一個小時以上,可能還要多。譬如說我們現在到實際禪寺開車是十五分鐘,我們來走看看,大概要一、二個小時。你走一段長的距離,古時候沒有現在這麼方便,你一定身上要帶水,有的帶茶壼。現在幾乎帶茶壼的只有登山的人有帶,他那個裝備裡面有這個。沒有帶這個囊他就不去了,這個囊裡面就有過濾的布,因為你走到半路如果口渴,古時候都是旁邊有一個池,然後就把它過濾,你帶個杯子或什麼,舀起來就喝,或者兩隻手。以前我們都用兩隻手,這樣捧起來喝。
這個情況我是比較沒有經歷過,我聽老和尚講,他說他們以前逃難,他說十幾歲就戰爭,逃難,常常都走路,老和尚說他這兩隻腳走十幾個省,一邊逃亡一邊念書,走很久,所以他們隨身就要帶一些東西。還有他告訴我們要帶大蒜,他說如果遇到水髒髒的,喝了怕不衛生,要吃兩顆大蒜去消毒。所以以前我們在圖書館,他老人家都規定我們一個星期要吃兩顆,規定的。我們有一些師兄弟,有一次老和尚吃晚餐他就剝蒜,我們有一些師兄弟,戒律比較精嚴的,他就不敢吃。老和尚剝完了,他老人家那個筷子一拿起來就夾,第一個就丟給我,丟給我我就馬上吃下去,因為我以前在家就吃得很多。丟給一個明師,他吃得是臉上表情很多種。香港那個悟達師,唉!師父說吃,不吃又不行。我是吃了很舒服,他們是吃得很痛苦。吃完明師是這樣,呼!老和尚就說,如果釋迦牟尼佛在我們現在他也會叫你吃,佛陀那個時代沒有污染,我們現在空氣這麼污染,三餐服毒,所以規定我們一個星期要吃兩顆。他這個是當藥用的,不是吃著玩的,吃著玩的就不行。所以他在行囊都有帶大蒜。
到一個寺院,「若知寺不濾水,不合飲用」,如果你知道這個寺院他們喝的水都沒有過濾,那就不可以喝,不要喝。「寧自渴死長途」,古時候都是走路,寧願口渴渴死,死在途中,也不去喝這個水。這真的是守戒精嚴,寧願持戒而死,不願破戒而生。「足為龜鏡」,我們看這個註解,龜鏡。龜這個字筆畫很多,不太好寫。以前我常聽人家講,四書五經讀透透,就不會寫一個龜、竈,還有一個字我忘記了,不好寫。這個形狀就是像烏龜,龜牠有紋路,你看這個,牠有紋路。龜紋鏡是古銅鏡的一種。古代這個鏡子是用銅做的,但是這種鏡子它有像龜的龜紋一樣,這個可能我們要到博物館去看。龜鏡,他以龜鏡來做一個形容跟比喻。龜鏡,「以龜為主紋」,以烏龜牠的紋路為主,「有的亦配置八卦和十二生肖等花紋」,這個鏡子也有很多種花樣,古代的銅鏡。但是古代銅鏡你過一段時間要擦一擦,那個銅要擦,現在有化學的銅油,以前用什麼擦,我就不知道。以前我們當兵腰帶都是銅的,這邊如果沒有擦亮,被班長看到就要被罰,所以要天天擦。這個是鏡,配置十二生肖的花紋。
「履正中之基者,用元忠為龜鏡,都比喻借鑑之意,故龜鏡又名龜鑑」。這個鑑就是前車之鑑這個鑑,鑑別的鑑,所以龜鏡又叫龜鑑,取這個做比喻。「古時認為龜能知吉凶」,古時候,古人認為龜知道我們人間要發生吉凶的事情,烏龜牠能知道,「鑑別妍醜,故古人以龜貞卜吉凶,以鏡明察秋毫」。在古代,周文王他們以前,這些古人卜卦都用龜。現在我在台灣還有看過瞎子拿一隻小烏龜在卜卦,我看那些都滿好玩的,以前我也到街上去逛街,常常去算命,聽他們怎麼講。買藥、算命,我以前年輕的時候滿喜歡,但是被騙很多錢,賣藥的講得像仙丹一樣,其實吃了好像比我們吃一碗麵還沒有那麼營養。龜鏡就是一個比喻,前面有一個借鏡讓我們看,已經有一個例子讓我們看。所以龜鏡它是用這個來比喻,比喻以前發生過的事情,足以讓我們來證明這樁事情,是這個意思。
下面講出經上講的公案,「昔有二比丘往覲世尊」。覲,這個念謹,又有念進,覲見,我們一般講覲見。這個字就是下級人員覲見上級長官或者帝王,如朝覲、覲見,就是下級人員去覲見上級。另外有拜會、訪問這個意思,《左傳.昭公十六年》,「宣子私覲於子產」,這是屬於一種私下私人訪問,往謁、拜會的意思。有兩個比丘要去覲見世尊,就是要去看世尊,世尊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古時候沒有現在交通這麼方便,「中途渴乏」。在印度那個地區有很多地方要經過沙漠,像我們中國法師到印度去,印度法師到中國來,都要經過大西北那個沙漠。我在七、八年前也特別去看看,古時候取經多麼辛苦,我們現在有這個經典可以念,要珍惜。古時候交通沒有這麼方便,都靠騎馬或者駱駝走過那個大沙漠。駱駝好像下面有可以裝水,沙漠要找,找有些地方有出水才有水喝,不然就渴死了。所以坐駱駝他都要背一些水,然後背一些東西去賣,走絲路這條路。所以我就特別去感受一下,古時候的人,我從香港到西安,以前玄奘法師從西安出發的,從長安,以前唐朝京都在長安,從那邊出發的。以前只有騎馬,如果看玄奘那個圖,他背的,還有走路的時候,但是一定要有馬騎。走路也是很普遍的,騎馬要比較有錢的人才有辦法,不然就要騎駱駝。經過那個沙漠什麼都沒有,如果天氣熱,真的會渴死。
這兩個比丘可能經過有水的地方不多。印度也是熱帶地區,很熱。在路途當中口很渴,見到一個水池,在半路當中看到一個水池,那是好像生命一樣。「見池蟲水」,但是這個水都是蟲。這兩個比丘,年紀比較大的,「護戒不飲而死」。他看到這個水裡都是蟲,他不喝,他為了守不殺生的戒,他不喝有蟲的水,當然就渴死了。年紀比較小的他喝了,喝了他就沒有渴死,沒有渴死的他去見到世尊。「佛即呵云。汝愚痴人。彼以護戒故。得生善趣。已先見我。汝雖近吾。去吾千里。」這是世尊對他的責備,對這個小比丘的責備,他說你是愚痴人,跟你同伴這個比丘他為了保護不殺生戒,雖然他沒有喝有蟲的水渴死了,但是他生到善趣,生天了,他已經先來見我。你雖然現在來親近我,「汝雖近吾,去吾千里」,你雖然現在來到我身邊,但是你距離我在一千里之外,去吾千里。這是責備的語氣,就是說你不能依教奉行,你來見我,有見等於沒有見,我們距離是在一千里之外。這是一個比喻、形容,所以依教奉行還是最重要的。
從這一點,我們可以引申到很多我們現前的。有很多人都要親近老和尚,有很多人說要跟隨老和尚剃度。我說老人家不收了,你為什麼要跟老和尚剃度?老和尚明明說不收了,你為什麼還要跟隨老和尚剃度?他也說不上來。我說你們不說我也知道,因為跟老和尚剃度你就是悟字輩的,也就顯得比較吃香是不是?我說這個並不是很重要,你跟隨老和尚剃了,老和尚就是給你剃了,你就悟了嗎?你沒悟就是什麼輩?就變迷字輩。所以親近老和尚就像這裡講的一樣,如果老和尚講的那些你都不能去做到,你就是一天到晚跟在他身邊,一步都不離,還是去吾千里,距離很遙遠。縱然褲帶都綁在一起,還是去吾千里,因為心不相應。反過來講,老和尚常常講,他說有一些真正學到東西的人,都從來沒跟他見過面,透過光碟、網路修得很好,這些大有人在。這個我相信,因為真正知道依教奉行的人他知道這個重要,有沒有去看看老和尚,跟老和尚照個相,那個不重要。這個我相信。要跟老和尚照個像,不照個像就要哭哭啼啼的,那肯定沒有依教奉行,好像沒照個像他這生非常遺憾。你照個像,你不修還是要墮落。不要說老和尚,阿難尊者他以為出家了,佛是我的堂兄,他覺得自己不用修,到時候拉我一把就好了,但是遇到摩登伽女才知道誰都沒辦法拉的,還是要靠自己修。所以這些我們都可以引申到其他相關的經義。
所以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現在老和尚也都考慮到大家聞法的機緣,現在做了這麼多光碟,還有網路、電視,這麼方便。實在講,老和尚講的一句話、一個開示,你真正去落實,你這一生就受用無盡。但是如果你都做不到,你就是一天到晚跟著他,也聽了很多,準備了很多都沒用。印光祖師講,真龍得到一滴水牠就可以遍灑整個世界,真正的龍你給牠一滴水,牠那一滴就可以遍十方,牠那滴水就很好用。如果泥龍,大家知道泥龍嗎?泥土做的龍,整隻龍泡在水裡,到最後就被水溶掉了。這是比喻什麼?譬如說會修的人你聽一句,《金剛經》講,四句偈你就成佛有餘。真的,成佛不要多,一句你會用,你真正去受持就成佛。你不去實行、不去落實,你聽得再多、學得再多,就像泥龍泡在水裡,到最後不但不能發揮它的作用,反而被水溶掉。真龍牠一滴水就可以遍灑大千。所以比喻什麼?你得到一句真正去做,就像真龍得到一滴水。
現在老和尚講,一片光碟我們就可以成佛,就是我們有沒有這樣去實行。像早上講的斷利,你那個錢不要動心,你就練這個。人家給你一塊錢,我得到很高興,等一下給你拿走,心裡不舒服,要從這個地方練,練到怎麼樣?給我一塊,給我整個大千世界,我也是如如不動,統統拿走也如如不動,老和尚早上講的不就這個意思嗎?要從這個地方練,就這個練成了你就成佛,要多嗎?那就練看看,你沒有去練不知道。我練到現在還不及格,我是有在練。我開始就練紅包人家拿來不看,剛開始會算,我現在開始練不要看、不要算,等一下拿出來看看,不要看,要這樣練,這個很難受。你練到很自然就有比較進步,就這樣練。布施就是這樣布施的。你這樣練才會有效。不然你經聽了半天還是不會開悟,因為你沒有去練,光說不練,光說不練沒有效果,要練。譬如說我們講到戒殺放生,我們也要練,就是要來做護生的工作。這些我們都在實際上來修,大家就會進步,大家就會提升。實際上講,會修的人他一偈、半偈,他都能成佛;不會修的,三藏十二部統統讀完,還是煩惱一大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