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沙彌律儀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十九集)  2008/7  中國廬江金剛寺  檔名:WD11-002-0029

  請大家翻開《沙彌律儀要略增註》,卷上第十頁第二面最後一行最下面一句,從「聖人者」這段看起,我先把這個文念一遍:

  「聖人者。以人得聖法。故謂之聖人。聖人有二。一世間聖人。二出世間聖人。」到這一段是給我們解釋《要略》,「上至諸佛聖人,師僧父母」,解釋聖人這兩個字。聖人者,這個者就是給我們講什麼叫聖人,聖人是指什麼人,這裡我們很清楚的看到就是人。我們現在這個法界是人道,一切都以人為出發點,所以在我們人道這個法界都是講人,以人為主要的。有聖人,聖的對面是什麼?凡。答對了,聖人對面就是凡人。凡跟聖,它一個簡單的定義,聖人就是明白人,凡人就是不明白的就叫凡人,對於這些事物他不清楚、不明白。聖人對宇宙間的事事物物他都通達明瞭,他絲毫不迷惑,這個叫聖。所以聖這個字,它是通達明瞭的意思。

  實在,如果照老和尚的要求,以前老和尚說我們都不認識字。我說怎麼都不認識?這個字起碼我會念,也知道這個字叫什麼,大概意思也明白,但是這樣好像還不夠。所以我們這次有比較長的時間跟大家一起來多學習一點,利用這個時間。所以我們要查一些字典、資料是比較費時間的,這個比較費時間。我現在有請人幫我查,查了有時候我自己還要再查,我自己也買了《國語辭典》、《佛學大辭典》。如果這些工具書要準備還是不少,像《康熙辭典》、《中文大辭典》、《辭彙》、《佛教日用文件大全》,這些工具書我們學習是必備的,叫工具書,這些工具書幫助我們了解這些資料。我們先從文字它代表的含義要先認識,然後依文字般若起觀照般若,證實相般若。文字般若是第一關,所以我們對文字不能沒有深入的認識跟理解。對文字沒有深入的理解,當然我們對經文裡面所講的含義所明瞭的也是不夠,有時候也是含糊籠統,不是很徹底明白,大概是知道這麼一個意思,但是了解得不夠深入。如果一個字一個字來解釋,也要花很多時間。

  下面,弘贊律師的註解也是註得比較多,這樣對我們也有很大的幫助。「聖人者,以人得聖法,故謂之聖人。」以人得到聖法,得到這個聖法的人就叫做聖人。下面給我們解釋,「聖人有二」,二就是聖人有兩種,第一種是世間聖人,第二種是出世間聖人。世間聖人,像我們中國儒家、道家,孔子叫至聖,孟子叫亞聖。凡是稱為聖人,他對於世間法都能通達明瞭,對世間這些人事物,這些道理、因果,他都能夠明瞭。所以聖人他講的,我們尊稱為經。在我們中國人把經這個字是看作最高的、最尊重的,所謂四書五經、十三經,道家的《道德經》、《清靜經》。一旦稱為經,也就是說它裡面講的道理是事實真相,既然是事實真相就不能去改動它,一個字都不能去改動。世間聖人他們講的世間法的道理,這些善法、這些聖法都是根據事實真相來講的,就世間法這個層次來講,他們是聖人。對這些法都通達明瞭,絲毫沒有偏差跟錯誤,這一類是世間聖人。第二個是出世間聖人。出世間聖人我們知道,如果在我們佛門講,嚴格講當然成佛才稱聖人,把這個標準拉低也要登地,圓教初地位以上的菩薩到十地,這才稱聖,這是把標準拉低,出世間的聖人。世間聖人、出世間聖人,當然還是有他的層次不同。譬如說世間聖人,聖人以下稱賢人,賢人以下叫君子,所以世間聖人也涵蓋了賢人跟君子,涵蓋這個。出世間聖人,除了佛之外還有菩薩還有羅漢,也涵蓋在出世間聖人的下面。

  我們來看弘贊律師的《增註》,「若依字訓。從耳呈聲。謂其心通天地。情暢萬物。猶耳之通聲。故易云。聖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此是世間聖人。由其見纏六合。性窒一生。故不能含吐十虛。妙窮三際也。」到這一段是給我們解釋世間聖人。

  「若依字訓」,若是假若,依是依照,依照聖這個文字,從這個文字的訓示當中,他把聖這個字拆開了,「從耳呈聲」,因為中國的字彙它可以拆開,可以合起來的,拆開有各別的意思,合起來有合起來的意思。它這裡講從耳呈聲,把它拆開來,口跟這個合起來,這個叫耳,這個叫呈,呈上去的呈,從耳呈聲。耳朵是幹什麼的?聽聲音的。我們耳朵能夠聽,表示我們耳朵沒有毛病、沒有障礙。「謂其心通天地,情暢萬物,猶耳之通聲」。這個意思就是講他的心已經跟天地萬物都相通了,情暢萬物,猶耳之通聲。他的心跟整個天地都暢通了,沒有障礙,也都明瞭了,猶如我們耳朵通達沒有障礙,能夠聽到聲音。如果耳朵我們用個東西把它塞住就聽不到,用個棉花把它塞住聽不到了;我們現在耳朵沒有這些障礙,能夠聽到聲音,就通了。以這個來形容聖這個字,來講聖這個字。從耳呈聲(就是講心通天地),情暢萬物,猶耳之通聲,他的心跟天地,就是整個宇宙相通,情暢萬物,跟萬物打成一片,猶如耳朵能夠聽聲音一樣。通就是說沒有障礙,他沒有障礙,對萬事萬物這些事理他沒有迷惑。

  「故易云。聖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此是世間聖人。」這一段到這裡是給我們講這個叫世間聖人。世間聖人合其德。這些古字,我們有時候一個字要先了解它這個字的含義,然後再給它合起來,我們對整個意思才會有比較進一步的明瞭。昨天有個居士給我講,他說看到一本經怪字很多。我說你這樣講法不對,怎麼叫怪字?他說很奇怪的字,我都看不懂。他說這個是怪字。我說是現在我們人很怪,不是那個字很怪,我們人沒有去學習。所以我跟他講,你以後不要說怪字,這是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字,你說它是怪字。怪就是很奇怪,奇奇怪怪,那叫怪字。所以用詞不當,用的言詞不妥當。像這些字,我們很少見到的。我們對一個人很少見到,我們稱什麼?陌生,叫生,很少接觸,叫生疏。所以我給他講,以後你不要講怪字(他說這是怪字),我說用詞不當。應該講什麼?在台灣都講什麼?生難字。生就是生疏,你陌生,你不認識它。好像我們遇到一個不熟悉的人,陌生人,我們不熟悉。生是我們對這個字很陌生,難就是說很難理解這個字是什麼意思。遇到生難字我們就要去注音,要去查字典,字典的功能就是幫助我們了解認識生難字。所以我們不要像那個居士一樣說怪字。這也不能怪他,因為沒有人教他,現在老師也不會教他,大概他在念書的時候老師就教他說怪字。其實那不叫怪字,叫生疏的難字,還有一些古字。

  你看合這個字就是相符,不違背,合就是合起來,互相符合,不是互相違背,相符,所以用合。這個德,《辭典》講,「人類共同遵循的規範」。這是舉出《論語》,四書裡面《論語.述而篇》有一句話,「德之不修,學之不講」。德之不修就是說不能去遵守一些我們人類的道德規範,這個叫德之不修。學之不講,學了之後你不去給人家講解,學問也不能夠提升,所謂教學相長。所以我們要提升自己,也要發心去教別人。你發心去教別人,相對的自己也會提升,所謂教學相長;不發心教人,自己也很難進步。德,這是一種解釋。另外一種是老和尚講經講的,這個德跟得到、獲得那個得的意思一樣。講得也有一方面的道理,獲得就是說你遵循這個倫理道德的規範,你就得到什麼?現在文化中心標榜的是什麼?幸福美滿的人生,你就得到幸福美滿的人生。如果你不能遵循倫理道德的規範,你就得不到幸福美滿的人生。

  明這個字是昭示、彰顯。明,一個日、一個月合起來,我們天地間有日月,它有照明的作用,我們就看得見東西,所以明這個字是日跟月合起來。現在簡體字這個字是不是有改,還是沒有?沒改。其實每個字都不能改,一改那個意思就沒有了。它是一個日跟月合起來,白天有太陽有陽光,像現在雖然有烏雲,但是也是有陽光照射,是烏雲遮住照射比較沒有那麼強烈。但是你現在為什麼看得到?還是有陽光,如果沒有日你就看不見。晚上要有月亮的月光,不然你也看不見。所以日月合起來叫明,它的意思有昭示、昭告、顯示、彰顯這個意思。彰就是表彰,在表面上很明顯的給你表示出來。《禮記.郊特牲》裡面講,「天垂象,聖人則之郊,所以明天道也」。天垂象就是天地間自然的這些現象。聖人,他怎麼叫聖人?他看到這個就明白天道這些事理,他順乎天道的規則來運行,那是最健康的。所以我們中國的學問都離不開這個。

  像《禮記》我們一定要學的,以前老和尚在台中蓮社請李老師講,請了很多次,李老師好像講了上篇,簡單的講解。淨宗學院印出來,這次送了兩本給我。送兩本給我,我拿一本到江蘇去,叫周居士幫我印一萬本。現在不曉得印好了沒有,印出來再送給各位,那有講記,那是老和尚他做筆記的。那天我拿一本給老和尚看,他自己都忘記了。《禮記》我們一定要看,《禮記》就是教我們怎麼生活,包括我們飲食、吃飯,哪個地方吃哪些東西,你的體質適合哪個地方。包括看醫生,在《禮記》裡面講(以前我們中國都看中醫),這個醫生如果不是祖傳三代的就不給他看。所以你要找已經傳了三代的,傳了三代怎麼樣?他起碼有經驗。祖傳傳下來的,要有三代傳下來的經驗,醫療比較不會出差錯。沒有經驗,醫道不精,往往誤判病症,愈醫就愈糟糕。

  我現在也常常去找醫生,但是現在要找祖傳的少,為什麼?現在年輕人不學。中國的確有很好的傳統,譬如說民間的偏方、祕方,很好用的。在台灣有一些祖傳的,人很多,他也沒有打廣告,什麼都沒有,甚至要到他家找了半天還找不到,但是人很多。人很多怎麼?人家看好了,一個介紹一個,他都不用在電視上打廣告。在電視上打廣告的千萬不要去,那一定沒效。如果有效的話,他不要打廣告,他都做得快累死了,他做得都怕了,因為找的人很多,他都沒得休息。打廣告是什麼?沒人去,靠廣告去招攬。根據我去了解,他們下一代的人都沒有興趣學,為什麼?因為下一代的年輕人現在都接受這些教育、這些觀念,而且他去否定我們傳統。譬如說他去接受西方的,學西洋的,他認為西洋這套比較好,對於自己傳統的他就沒興趣學,沒興趣學到這一代就斷了。但是我們中國人有一個很不好的習慣,就是他的祕方不傳給外人,他死了就沒有了,他死了他兒子如果再不學就斷掉了。這個是不對的。如果自己的兒子不學,你讓有興趣的人來學。

  在台北有一個老先生,七十幾歲。我以前去被人家調脊椎,弄來弄去的,弄得也很有經驗,被人家抓來抓去,好像手扒雞這樣,這個手這樣弄得,什麼方式我都弄過了,但是就是痛,痛到最後也感覺沒有什麼很明顯的效果。有一次我是閃到了,閃到了都不能動,到西醫就是打針。有一次我到國術館,那個很缺德,我以為是民間的國術館,他開的藥大概都是中藥。結果他給我放類固醇,我吃得臉都圓起來,中藥放美國仙丹,吃一吃發現有類固醇,後來不敢吃了。到前年我又閃到了,那次也是閃到(類固醇一吃馬上就不痛,但是腎臟可能就要遭殃,受到傷害),我們那邊蓮池閣素菜餐廳的老闆方居士,他就硬要把我拉去給一個老先生看,他說你一定要去。他還怕我不去,第一次他就陪我去,車子到我們道場門口陪我上車,他怕跟我講一講,我到時候也是沒去,他就陪我一塊去看一位老先生。他說他手臂長骨刺,麻得都不能動,去照X光,西醫說要開刀把那個骨刺割掉,西醫就是這樣。後來人家介紹他去看這位老先生,老先生給他調了一個月,他的骨刺就沒有了。我說他怎麼調的,會不會像這樣亂搬?很痛,弄了半天,受罪受了半天。他說不會,不超過三分鐘,你也不痛,不會有什麼感覺。我說有這麼神奇的事情?我就去了。他說來,坐著,好,趴著。真的,一二三,三分鐘,好,可以了。我說怎麼這麼快?感覺上有比較好一點。好,明天再來。我一共去三次,閃到就好了。也沒吃藥,他就是腳給你一按,這裡給你一拍,你也不痛也不癢,也沒什麼感覺。收費也不貴,一次二百塊台幣。但是我們出家人去他沒收費,出家人他都供養,出家人沒收費,在家人去二百塊。後來我就跟老先生說,你這套技術要傳下去。他說他兒子不學,他兒子沒興趣。他為什麼沒興趣?他看他父親太忙了,學會了都累死了,不學,沒辦法。我說你兒子不學你要教別人,別人有願意發心學的你要教他。因為我們是出家人,我們不能搞這一套,如果是在家我就去學了。

  《禮記》裡面它教我們怎麼過日子,過的是最好的、最健康的,包括吃什麼菜,要吃季節菜。現在的人都亂吃,怎麼會沒有病?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而且要吃那個麥當勞、肯德基,聯合國衛生組織都說那是垃圾食物,大陸說垃圾,人家都說不好,我們中國人拼命把這個垃圾拿來吃,當然醫院的生意就最好。所以《禮記》包括我們吃的,還有我們生活,還有你到每個年齡你應該怎麼做,它都給我們一個很明確的指示。你順乎自然界的運行,你的人生過得是最健康、最幸福;如果你違背自然規則,你就有苦受,你就得吃苦受難。所以中國人這麼好的東西怎麼可以丟掉?這是子孫不肖,大不孝。所以大家要學,這個要學,不是糟粕。現在外國人已經沒辦法,都要來中國學,自己中國人再不學,以後就會被人家看笑話。

  我發心來學這個,我也沒有念什麼書,我小學也沒有讀畢業,我是出家之後被一個美國人感動了。那個美國人,他娶的太太是台灣人,來我們道場誦《地藏經》,她說她先生很會講中文。我說真的?美國人會講中文滿稀有的。她說不但會講中文,而且他念的都是古書,都是文言文,不相信帶你到我家去。他在台灣教托福,托福就是要去美國學校念書,要先經過托福考試。他到台灣大學念中文系,然後在台灣結婚,就留在台灣教托福,以這個為生。他中文真的念得我是自嘆不如,他給我念的一些古書,文言文,那些生難字我都不懂他都懂,去他家一次回來我是有夠慚愧,我不敢面對他,那些洋人都比我們懂,我說慚愧慚愧。而且還泡茶,他泡茶還滿講求的,他還懂得什麼普洱茶、什麼紫砂壼;還有那個水質也有講求,什麼壼是泡什麼茶的,滿講求的。去他家他就泡給我喝,這個是什麼壼,適合泡哪一種茶;茶葉是哪一種茶葉,開水的溫度要幾度,比我們懂得多。我去一次就不好意思再去,真是自嘆不如。

  所以這些道理中國人不能不懂,不懂就被外國人看笑話。現在外國人說我們中國自己改得太厲害了,自己中國的特色沒有了。人家來是要看你的特色,是要學你的特色,你沒有特色人家來學什麼?如果你說學西洋的,人家比你進步,人家還要到你這邊來學嗎?不需要。中國人頭腦要清楚一點。我們到人家那邊去學是學一些科技,他比我們進步快,就這樣而已。這些東西是他們沒有的,是他們要跟我們學的,你這些東西再去向他們學,那不就大錯特錯了嗎?現在中國就是這個。你看,以前說什麼專制不好,不好教的都是好的;現在說民主很好,民主很好教的都是不好的。所以,老和尚說他贊成專制,現在我也慢慢認同這一點。因為現在你說講民主,教的都是亂七八糟的;但是專制,專制他教的都是很純正,都是教聖人之道。

  所以這個我們有時間要看,我那個印出來先給大家看一下,座位、待客、座席,還有以前在圖書館坐車的位子,它也有講求的。譬如說,以前我們哪裡知道,一上去屁股就坐下去,管它是哪個位子,就被老和尚罵。我們以前在圖書館是常常被罵來罵去,因為不懂。不懂,常常就不曉得,我們也不是故意的。不懂,不懂就挨罵,罵一次就懂了。我記得有一次我跟大師兄兩個人走在市場,我大師兄他就走在老人家前面,我就察言觀色,我就不敢走在師父前面,我走在師父後面。老和尚就站在那裡不走,大師兄回頭說:師父你怎麼不走?你走!你走前面我怎麼走?他站在那裡不走。大師兄那時候知道了,趕快走回來後面。那時候他也沒教《弟子規》,老和尚也沒講《弟子規》,「長者先,幼者後」,那個時候沒教,沒教他也不給你講,他就不走。你走,你走!我師兄莫名其妙,我在後面就偷笑,師兄先去試驗看看。我這個師兄他是不按牌理出牌的,老和尚處處也在教。

  四時是春夏秋冬四季,這個叫四時。所以我們看到《增註》,四時就是講四季,春夏秋冬。《論語.陽貨篇》,「四時行焉,百物生焉」。《論語》大家也要讀。打倒孔家店不是打倒孔子那個店,是打倒你自己家裡的店,不是打倒他的店。因為聖人講的,他是講每個人你的自性,講這些事實真相,你要打倒你就違背自然規則,吃虧受害的是誰?你自己,跟孔老夫子沒關係。你做錯事情,你得到不好的報應,那是你自己受害。他好心好意勸你你不接受,你不接受得不到這個好處,你受到傷害不能怪他,不能怪孔老夫子。所以《論語》要讀。以前趙匡胤,宋朝,宋有兩個,有一個比較早,劉宋,這個叫趙宋。一個姓劉的比較早,那個也叫宋,後來這個宋叫趙宋,趙匡胤。趙匡胤當皇帝的時候,人家說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他用半部就可以治天下。如果我們用這個傳統的來教導、來治天下,天下就可以太平。

  《論語》講的都是這些自然規則跟道理,「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四時行,行就是運行,運行的意思就是春夏秋冬它遵循自然規則運行,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所以百物生焉,百物就得到生長。所以四季它是一年當中的一個循環,我們符合春夏秋冬季節的循環來過日子,這是最健康的。譬如說我們春天要吃春天生長的菜,這叫季節菜,這個季節出產的菜,生長得最多、最好吃,又便宜。所以你不要春天想去吃冬天的菜,冬天想吃春夏的菜,這就違反自然。但是現在的人也不講求這些了。夏天有夏天的,秋天有秋天的,冬天有冬天的,我們現在還是夏天,所以我們現在吃的菜盡量是夏天生長的,像地瓜葉、空心菜,這些是夏天的菜,苦瓜這一類的,這一類多吃對身體就比較好。冬天,以前李老師吃生蘿蔔,他說冬天吃生蘿蔔,第二年醫院就要關掉好幾家,沒生意。所以李老師他活到九十幾歲,瘦瘦的,小小的,他講的山東腔我都聽不太清楚,濟南腔,那個口音有夠重的。我聽過他的錄音帶,我只有親自拜見過他一次,他的濟南腔很重,他瘦瘦的,但是他身體很健康。他自己吃就是用一個有把的鍋,然後菜、麵線丟下去煮。現在我們每天在華嚴講堂吃的米線,以前李老師在台灣就是吃那個。老和尚去那邊學,也吃了五年的麵線。麵線在大陸福建出產最多,所以我們現在吃麵線都請福建的同修寄過來,大家可以試看看。

  這是講一年有四季,叫四時;第二個意思,一天中的朝夕、晝夜。《左傳.昭公元年》裡面講:「君子有四時:朝以聽政,晝以訪問,夕以修令,夜以安身」。他安排一天時間的作息,我們現在叫作息時間。「君子有四時」,就是一天當中有分四個時段。「朝以聽政」,以前辦公大部分是早上,所以以前的人他生活比較不會那麼緊張,比較有時間,他不會把時間安排像我們現在人像機器人一樣非常緊張,早上一大早上午聽政。「晝以訪問」,晝是白天,是去拜訪。夕是傍晚的時候。所以他們中午有一段時間休息。「夕以修令」,修令一般現在講批改公文種種,辦這些事情。「夜以安身」,晚上就休息。所以君子一天當中也有朝夕跟晝夜,朝是一大早,夕是傍晚,晝是白天,夜是晚上,一天分四個時段,也是有這個四時。

  序這個字是排列的次第,這個叫序。我們叫順序,或者叫次第,好像排隊有個順序、次第。這是講《儀禮》裡面「鄉飲酒禮」。古時候喝酒也有它的禮節,「眾賓序升,即席」,賓就是賓客,依序升座,即就席,坐在那個席次。這個席,我們現在中國是有這個字,但是實際上這些東西要到日本去看,日本還是依照中國古時候那個禮節。所以你到日本的神社、寺院,像我們到日本寺院去訪問,它的座席就根據我們中國隋唐時代的,賓主有分的。席,現在的榻榻米就是古時候的席。《隋書》,記錄隋朝時代那些事物的書叫隋書,第十三卷「音樂誌」,記載音樂這部分,上卷,「樂失其序,則親疏亂」。樂是音樂。不管什麼事情它都要有序,有一個次第、順序,不可以亂。好像我們現在打法器,你的板眼不能亂,你的板眼一亂就失其序,失其序就親疏亂,親跟疏,親變成疏,疏變成親,賓主顛倒就亂了。所以音樂也是不可以沒有次序,像我們現在打法器,板眼,你沒有依照這個序就亂了,你打起來就亂了。這個叫序。

  它這個生難字比較多,我們也要講一講,不然我這樣念一念念過去也可以,這比較快、比較省事。但是我們大家也不要怕麻煩,我們多了解一下這個字義,然後你再看整個文章,會了解得多一些,不然我們念一念只是含糊籠統的。六合,反正這個字我們會念,六合,我們會念。見,見是看見,「思慮推求審詳而抉擇事理也。通於正邪。《止觀五下》曰:一切凡夫未階聖道,介爾起計,悉皆是見」。《止觀》是天台宗的。聽說天台山風景很好,你們有人去過嗎?天台山不是在浙江嗎?智者大師的道場。止觀有《小止觀》、《大乘止觀》、《摩訶止觀》三大部。「思慮推求審詳而抉擇事理」,這個叫見,見這個字的意思。「通於正邪」,我們講正見、邪見,八正道第一個叫正見。在《止觀》第五卷下篇,第五卷它又分上下,「下曰:一切凡夫未階聖道,介爾起計,悉皆是見」。就是我們凡夫還沒有證得聖道,所起的一些見解都不是正確的,一般都會落入邪見。邪,好像這個是正,偏那邊就邪,偏這邊也叫邪,偏那邊、偏這邊都叫邪。邪是偏的,偏差了,它不是很正確的,這是凡夫很難避免。所以我們凡夫講東西要依聖人的經來講,如果依自己的見解、看法講,往往偏差、錯誤是難免的。

  六合,上下和東南西北,東南西北再加上下叫六合,是講方位。經典上講十方,在我們中國古書講六合,六合就是東西南北再加上下,六個方位。在《彌陀經》講六方佛,六方就是六合,東西南北上下。下面舉出《莊子》,這是道家的,老莊,道家的代表。《莊子.齊物論》這本書裡面講到,「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六合之內,聖人論而不議。後指天地、宇宙或天下、人世間」。在《莊子.齊物論》這篇裡面講,「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宇宙之外的事物,聖人他存保留態度,但是他不談論。因為世間聖人,他能夠理解的就是六合裡面的,超過這個他不明瞭;但是不明瞭他也不去否定它不存在,所以存而不論,不去否定它叫存。不像現在的人,沒有看到,什麼都沒有,那個就太武斷。聖人的態度是正確的,他存而不論。「六合之內,聖人論而不議」,什麼叫論而不議?議是議論,也就是說不加自己的意見進去,他根據事實真相來論述。所以有述而不作這個說法,孔老夫子說「述而不作」。論述,他是就事實真相來做一個論述,他明白了來個論述;但是不議,議就有決議、議論、意見的意思。所以論而不議,就這個事實真相來論,但是不加自己的意見進去,因為一加進去就不是事實真相,就違背了事實真相。

  所以聖賢都是教我們,他沒有所謂的自己的創作,自己的作品。現在老和尚講經也特別提到這一點。現在人為什麼亂得這樣?大家都要創新,他要創一套,他要創一套,把這個世界搞得就四不像。聖人已經做一個榜樣給我們看,我們只要根據自然運行,才是最正確、最健康的,大家才能得到幸福美滿。如果你違背自然,你要去創作,像現在科學家他創作出來了,但是你創作出來,你後面的負面作用有多大,無法估算,你要付出多大的代價,這個不能相比的,沒有辦法相比的,真的叫做得不償失。我們中國人講的話都有他的哲理,你所獲得到的利益不能去償還你失去的,償不完的,叫得不償失。現在科技的發展,就這句話,四個字就解決了,叫得,你所得到的,都不能去償還你失掉的,你喪失掉的,得不償失。所以聖人,你看論而不議。「後指天地、宇宙或天下、人世間」。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一段,因為這一段生難字比較多一點,我們要多花一點時間。我們好像在查字典,但是我們查的還不能算說很詳細,如果很詳細,實在講,大概每一天只能講一個字、二個字,因為一個字、二個字的引申,它就有很多含義在裡面。我在台灣,以前中華電視台,中華電視台大概二十年前,它就有「每日一字」。每日一字,大概三分鐘,每天介紹一個字,我也買了一套。三分鐘介紹的還是有限,雖然有限,但是比我們一般人要了解得多一些。好,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