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華嚴—普救夜神章 (第六集) 1977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12-006-0006
六百七十一面第四行,我們繼續看偈頌:
【仁所化現種種身。其身相狀等眾生。充滿十方法界中。調伏無量眾生海。分身普往遍十方。悉現一切眾生前。滅除王賊水火怖。令心調伏生歡喜。】
從這個地方看起。這是善財童子對普救夜神的讚歎。前面我們在偈頌裡面看到的,他讚歎菩薩的依正莊嚴,讚歎菩薩光明所現的殊勝功德。今天這個偈子是講作用,在前面說見光明經文是最多,這許多的光明究竟是什麼樣的作用?如果沒有作用,佛的身光、放光就沒有意義。這兩首說出來,『仁』是稱讚菩薩,『所化現種身』,菩薩是隨類化身,而且化身的數量真正是不可思議。我們在「普門品」裡面讀到的,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身,諸位要知道,那個三十二是指三十二大類,每一類裡面無量無邊身。在大經裡面告訴我們,這是神通自在。我們今天想辦個事情,總感覺得分身無術,苦,沒法子分身。
幾時你分身有術,就自在了,可以在同時,不但現自己這一個身,而且現種種不同的身,這是真正不可思議。這個話我們乍聽起來好像是神話,其實是真的不是假的。而且佛菩薩告訴我們,這種能力並不是他專有的,這種能力是一切眾生各個具足。而且告訴我們,這是本能,換句話說,本來就有的。由此可知,我們的本能現在失掉了。這失掉不是真正失掉,如果真正失掉,那永遠不能恢復了。這個失掉叫暫時的失掉,迷失了;幾時你開悟,這個能力又恢復了。但是這個悟就有大悟、有小悟,在經典裡面,佛告訴我們,悟的標準是見性,破一品無明,見一分真性,這個能力就恢復了。從此以後,你的智慧天天增長,你這個能力也愈來愈顯著,本能就恢復。
我們聽了之後,很安慰,原來佛有那麼大的智慧、有那麼樣的神通,我們也有,不是沒有。佛教誡我們的,無非就是破迷開悟,恢復我們自己的本能,本能恢復了就叫做佛、就叫做菩薩。菩薩是已經恢復還沒圓滿,到究竟圓滿就叫做佛了,可見得佛法在一切宗教裡頭,的確不一樣。宗教裡面所講,上帝是全知全能的,沒有說別人是有這個能力,別的人總得和上帝有很大的差距。佛法裡面是平等的,生佛平等,只是佛在悟的地位上,眾生在迷的地位上。只有迷悟不同,除了迷悟之外,沒有什麼不一樣的,這是佛法不同於宗教的地方。
菩薩不但現種種身,底下一句說,『其身相狀等眾生』,「等」是等於,跟眾生一模一樣,正是隨類化身。那個眾生應當以什麼身分去幫助他,菩薩就能夠變什麼樣的身分,這是真正自在。這種自在一般經上都是這麼講,圓教初住以上,別教是初地以上,我們經論看多了,沒有懷疑的。我們想想,我們要修到什麼時候才能修到這個程度?感覺得我們前途還是一片渺茫,遙遙無期,那不是個容易事情。可是有個特別的法門,就是淨土,我們在淨土經論念過很多,古德的註疏也研究不少,淨土特別在哪裡?凡聖同居土,這是我們講帶業往生,別說無明沒破,見思、塵沙都沒有破,帶著見思煩惱去往生的。如果見思煩惱斷了,那就是事一心不亂,西方極樂世界方便有餘土,不是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見思煩惱沒有斷,跟我們這世間的凡夫是一樣;換句話說,人天的身分。但是他的享受,就是能夠等同方便土、實報土、寂光土裡面,那些神通自在他都得到了,這真是叫難信之法。如果不在這淨土經論深入的去研究,確實不容易相信,但是它是事實,絕對不是假的。
像此地菩薩的分身,隨類化身,當然四地菩薩我們決定沒有懷疑。如果說一個人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一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有這種能力。這種能力並不是他自己修得的,是阿彌陀佛、諸菩薩與他感應當中得到的。換句話說,是佛菩薩神力加持的,這是真正不可思議。佛菩薩偶爾加持這個事情是有的,長時間無間斷的加持,這是很難令人相信。那就是什麼?西方極樂世界佛菩薩太多,是這麼一個緣故。我們在這個經裡面所看到的,華藏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個數字就不是我們的算數比喻所能得知。四十一位是講初住、二住一直到等覺,每個地位的菩薩都無量無邊,所以說西方世界法身大士太多,這是他方世界所不能夠比的,這些人都在西方世界。
像我們讀《楞嚴經》,我們在《楞嚴經》上看到,世尊以神力加持阿難,這不是阿難自己有這種能力,佛陀加持給他,加持他的天眼,他能夠看到四天王的王宮。那是偶爾加持,能夠看見,看得非常清楚,非常的詳細。由此可知,佛菩薩的神力偶爾加持我們,我們能夠看到肉眼所不能見的,聽到肉耳所無法聽到的。西方世界就等同自己具足的,等同自己有的,這是那個世界的好處。我們要想很快的得到,法身大士這些神通自在的享受,可以說最快捷的方法,就是求生淨土。這個法門下手容易,其成就真正不可思議,一到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的眾生,就有菩薩這種神通自在,也能現無量身,也能夠隨類化身。
『充滿十方法界中』,十方法界「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是說明事實的真相。《楞嚴經》上這兩句話非常重要,這是把宇宙人生的真相給我們說出來。所以這個相是虛妄的是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沒有來去;換句話說,也沒有生滅。為什麼?它這個生滅時間太短暫。絕對不是我們眾生能夠體會得到的,不但我們不能體會,就是那些法身大士們都無法體會得到。經上常常說,粗說,不要細說,細說無法體會。粗說吧,粗說是什麼程度?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彈指的六十分之一。我們普通人彈指一秒鐘至少可以彈個四、五次,一彈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剎那。一剎那當中有九百生滅,你們想想,豈不是當處出生,當處滅盡?我們今天拿著照相機照噴射飛機,速度最快的我們就照它,用千分之一秒的光圈就把它照得清清楚楚,千分之一秒好像它沒有動,照得清清楚楚。這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滅,如果就算彈慢一點算彈四次,二十多萬分之一秒。千分之一秒噴射機在空中就不動了,二十幾萬分之一秒,你怎麼能覺察得出來它有生滅?
噴射機千分之一秒去看它的,它就不動了,它就是靜止的,沒有看到它動,佛給我們講的真相。我們今天這身相,這就是一切現象統統是這樣,所以才跟你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不要以為是真的,是阿賴耶識裡面的業習種子,隨著自己所造的緣而現的相分。我們今天這個相分在唯識裡面講,阿賴耶的本質相,本質相就是這個樣子,這叫事實的真相。我們把這個真相誤以為是存在的,是什麼?我們看的是一種相續相,是一種幻相的相續相。雖是相續相,要記住,每個相都是獨立存在。就好像電影的底片一樣,你看放的時候它是快速放下去,你在銀幕裡面看到好像真的那麼一回事情,其實一張一張的。電影上那個底片一秒鐘才二十四張,二十四張就把我們欺騙了,我們看電影好像是真的。現在我們眼前這個相一秒鐘是二十一萬多張,就是兩個十萬八千,二十一萬六千張,你怎麼能曉得這是假的?我們今天這個現相不自在,不自在就是被業力所轉了,不自在。佛菩薩現相自在,為什麼自在?他業消盡了,把業轉變為智慧,轉阿賴耶識為大圓鏡智,所以他的現相是自在的。
這個自在我們也很不容易領略,也許我們一般人認為,這個自在我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就叫自在。那還是不自在,因為你有想就有業,那就是煩惱,那就是障礙。諸佛菩薩的自在,他沒有想,沒有想怎麼會現身?沒有想那個身叫法身,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一個自己。現什麼樣的身相?你要問他自己,他自己也不曉得,他沒有想。眾生有感,他就有應,感應道交,人中有感,現人相;畜生中有感,現畜生相;乃至於地獄裡面有感,現地獄相。隨類現身叫感應道交,好像我們這個磬,磬裡面空空的什麼都沒有,它怎麼會響?你敲它就響。你敲是感,響是應,感應道交,大叩則大鳴,小叩則小鳴。那個磬絕對不會想一下,你敲得重一點我就響大一點,它沒有這個念頭。所以諸佛菩薩隨類化身,他沒想的。他如果有想就會有偏心,他因為沒有想,所以絕對是公平的,這是感應道交。
所以「充滿十方法界中」,十方法界的眾生只要有感,佛菩薩就有應。佛菩薩這個應的作用,就是『調伏無量眾生海』,真正是所謂「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是一點不假的,他來幫助你,他來成就你。「調伏」這兩個字前面講得很多了。『分身普往遍十方,悉現一切眾生前,滅除王賊水火怖』。這是略舉四種前面所講的種種恐怖,眾生所憂慮的,希望遠離的,菩薩都能夠幫助你,遠離一切恐怖顛倒。『令心調伏生歡喜』,「調伏」兩個字有時候是從身心兩方面說的,這個地方講「令心調伏」,當然這個意思也是雙關的,偏重在心上,遠離一切恐怖,所以說心安理得。我們這個心怎麼會安?怎麼樣會離開一切恐怖?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恐怖就沒有了。事實真相裡頭它有個理,理完全明瞭,恐怖就沒有了,這個事實真相都了解,這個時候心生歡喜。這兩首偈是說放光、分身、示現的大用。再看底下這一首:
【我承喜眼天神教。念尊功德來奉事。見尊毫相放光雲。圓明廣大無諸垢。此光普照於十方。悉滅眾生煩惱暗。顯現種種神通力。然後而來入我身。】
向下面一共有十首偈頌,是善財童子敘述,他自己蒙菩薩光明所照,自己所得到的受用。前面兩句非常的難得,這是我們應當學的,做學生不能忘本,這是修學的基礎,報本反始,念念不忘老師。我今天能夠親近普救仁者,誰叫我來的?前面喜目女神,所以這裡講『我承喜眼天神教』,是他介紹我到此地來拜訪你。我一來承你的光明普照,我就得這麼多好處,我這個好處是喜目女神他介紹我來的。善財童子不忘本,自己得的有好處,你看那介紹人念念不忘。『念尊功德來奉事』,他給我一介紹,我的心裡很感動,念您老人家的功德,我到這個地方來拜訪,來向你請教。這個兩句就能看出從前做學生的態度。底下這個經文敘述他前面放光的事,見到尊者,毫毛就是毛孔,毛孔相中放光明,我們讀過。『圓明廣大無諸垢』,這個光是非常的清淨,充滿了清淨光明。『此光普照於十方,悉滅眾生煩惱暗』,「煩惱暗」這一句,是指的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佛的光明能夠照破我們的三種煩惱。『顯現種種神通力』,前面都敘說過,然後佛光回過頭來再照善財童子這裡,回過頭來再照他。
【我時遇此圓滿光。身心安樂生歡喜。得百總持三昧海。普見十方善逝尊。】
下面就是敘述他自己,佛光回過頭來照到他的時候,他自己的感受。在這個地方我們要明瞭,佛法殊特的境界是真正不可思議。我們在講席當中講多半偏重在表法,這不是我自己發明這套講法,不是,諸位看看清涼大師的註疏就了解。《華嚴疏鈔》我們一展開來,就把這種種表法的情形詳細給我們說明。在事相上有沒有這些境界?你們諸位想有沒有?有的。為什麼說有?因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相是心變現的,能變現的是心,所變現的是相,能變現的心不可思議,所變的相也不可思議。所以從前的人,我們在古代的歷史裡頭所記載的,看到的龍,看到什麼東西,現在的世界沒有了,大家就不相信,以為那是神話,其實我看那些句句都是實在的。
為什麼?那個時候人的心,他變那個人的境界;現在我們這個心裡不一樣,變現現在的境界。你看現在種種發明,如果你要是跟古人講起來,他也不相信。現在人心跟從前人心不一樣,這個時代人心跟那個時代人心不相同。所以真正要能體認佛在經上所說的,「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哪有不能見性!所以你說什麼奇奇怪怪東西,我都相信,而且我也不奇怪,為什麼?確實能變,不是不能變。這就說明佛在經上所講這些境界也是事實,也不是虛假的。但是我們看要活著看,不能把它看死了,因為它每句話裡面都有無量意,所謂意在言外。你要能夠懂得佛的意思,從佛的談話當中,文字就是談話的記載,從他的談話當中,體會他的意思,去了解他的境界,這點很重要。
善財遇到菩薩的光明,這個光照在他身上,他當時『身心安樂生歡喜』,佛光加持。『得百總持三昧海』,這個太難得,佛光是智慧,智慧一加持,把他的煩惱、習氣、妄想全都沒有了,心清淨到極處這個時候三昧現前。三昧就是禪定,就是一心不亂。總持也是三昧的意思,所謂總一切法,持一切意,叫總持,得在此地是無量的意思。諸位要曉得能夠總一切法,持一切意,你們想想,只有一個清淨心。六祖惠能大師得道,得道那個樣子是什麼樣子?是本來無一物,這就是他平常一樣,可是起作用那就無量無邊。我們讀經,於這個地方要特別留意。經典裡面去求智慧,那要到哪一年才能開得了智慧?學了一部就會一部,學兩部就會兩部,那還沒有學的還不會,這怎麼行?
這就是古人所講的「尋枝摘葉,入海算沙」。這樣學佛要想成佛,那是經上講的要無量阿僧祇劫才能學得完。善學的人從根本修,不從枝葉,從根本修,根本抓到了枝葉全都得到,這很聰明。修根本修什麼?修心,修清淨心。心一清淨就是「得百總持三昧海」,要緊的是這個,這個東西一得到一切都得到。沒有學過的經論,別人提出來問你,你也不必思考,隨口就答覆,這個答覆決定沒有錯誤。你也沒有用心,沒有去想想這個我應該怎麼答覆?不用想的,就跟鐘一樣,一敲它自然就響了,它沒有想一想,我應該怎麼響法、到底響多大程度,不必想。所以諸位要曉得,講什麼是功夫?清淨心就是功夫。菩薩地位愈高他心愈清淨,愈純愈淨,就是如此而已。
所以我們常常在講席當中,勸勉諸位同修,你要懂得什麼叫學佛。你要曉得怎樣去聽經,聽經不是聽言語文字,你要是從言語文字上著眼,那又是尋枝摘葉了,你所得到的受用很有限。聽經是聽什麼?聽經是在此地修一心不亂,修清淨心。我在聽經的時候心裡頭不打妄想了,不去想東想西,這時候把什麼事情統統放下,一心專注在聽經,這就是修戒,諸惡不作了。聽經,經是善,是至善之法,我們在這聽經是眾善奉行。戒學的意思圓滿,我們聽經在專心,你聽的時候不分別、不執著、不打妄想;換句話說,就是聽經只歸聽,不研究。我這地方聽懂,明白了,自然有悟處。聽不懂?聽不懂就是定,聽不懂是在戒定上;聽懂了是開慧,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
如果一面聽一面在打妄想,他講這個到底是有沒有道理?我在那個地方聽的人家講的不是這個意思,他在那裡一比較,好了,戒定慧三學統統沒有了,這個損失太大了。所以古人講經不許看註解,用什麼?就用白文講解,用這個經文的本子,不許看註解。為什麼?怕你分心,你看他講的,註子不是這個意思,怕你起這個念頭,起這念頭就打閒岔,把你聽經的功德破壞掉,是這麼個意思。如果你不打閒岔,你根本不理會,那看註不看註沒有關係,那不礙事的。就怕初學的時候他不懂這個意思,在這裡面起分別、起執著打妄想,將聽經功德破壞。聽經所求的什麼?總持三昧,求的是三學三慧。特別在講學當中有這種殊勝的作用,這是講他自己得到,這我們也是能相信,決定沒有懷疑的。
『普見十方善逝尊』,「善逝」是稱如來的,如來十號之一。這個時候他普見十方一切諸佛,這個境界太殊勝了,所以他歡喜。下面有四首偈是講的見塵中的大用,我們不要忘掉,他是在一一極微塵中見到無量無邊的佛剎,所以我們讀到這章經文,平常我們聽人家講,當然也是佛經裡說的,「破一微塵,出大千經卷」,我們覺得太驚奇了。這在一微塵當中見無量無邊的剎海,比那個大千經卷真是大巫見小巫,這是《華嚴》裡面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境界,才是真正的得大自在。善財童子對於這樁事情他也看得很清楚,也有很深的體驗,當然要讚歎。
【我於所有經行處。悉見一切極微塵。於彼一一極微中。各見佛剎如塵數。】
微塵沒法子計算,微塵是極小極小的一個體,不是我們肉眼能看得到的。佛在經上講,微塵阿羅漢可以見到,阿羅漢的天眼。佛經裡面有個比喻,從前科學沒有發達,佛用分析的方法,從牛毛塵算起。牛毛比較粗,牛毛的尖端上有一粒微塵,它能夠停在尖端上不會掉下來,可見得那個微塵很小很小。再把這個微塵分成七分之一,就叫做羊毛塵,羊毛比牛毛細很多,佛是用這個分法。羊毛塵再分為七分之一叫兔毛塵,兔毛更細,我們中國寫字用毛筆多半用兔毛,那就很細了。兔毛塵再分成七分之一叫水塵,這個現代人容易懂,從前人不好懂,這一個微塵在水裡面可以沒有妨礙,沒有阻礙。我們今天曉得,水分子當中有很多空隙,那空隙很大,在顯微鏡裡頭看得很大,這一粒微塵在那裡穿來穿去沒阻礙,這叫水塵。
水塵再把它分成七分之一叫金塵,金屬的密度大,可是在高倍顯微鏡看起來,它好像那個網子的一樣,當中還是有洞,這一粒微塵在那洞裡頭穿來穿去它也沒有阻礙,金塵。可見得佛,你看在三千年前沒有這些工具,他就能把一切物體看得那麼清楚,他那個眼睛就像那高倍的顯微鏡一樣,他就知道金屬裡頭還有空隙,這一粒微塵在金屬裡頭可以自在經過,沒有障礙。大概我們今天講的原子、電子一類的,講得這麼小了;金塵再分為七分之一,這才叫微塵。今天要在高倍顯微鏡之下把它放大幾百萬倍、幾千萬倍,我們才看到,阿羅漢不用這個儀器,阿羅漢的天眼能看到。可是這個還不是最小的,這還能分,微塵再分成七分之一叫色聚極微,那是菩薩的天眼才能看到,阿羅漢看不到。色聚極微還可以分,再分七分之一叫極微之微,佛經也稱它叫鄰虛塵,這個不能再分,再分就虛空沒有了。它跟虛空等於說邊緣,再一分就是虛空,就沒有了,這叫鄰虛塵,這是佛與大菩薩慧眼所看的境界。
今天普救菩薩是第四地的菩薩,在我們想像當中極微之微(鄰虛塵),他大概也看得很清楚,所以他才把這一切世出世間的現象,看得太清楚了,不管是什麼現象都是這些色法聚集的。換句話說,我們現在所謂說排列的方程式不一樣,原料完全相同。我們人最重視的寶石,最看輕的糞土,那個原料是一樣的,就是排列的方式不相同,你就被它迷了。所以在佛眼睛裡面看的價值是相等的,是平等的,你一斤黃金、一斤金剛鑽,跟那一斤的糞土,佛眼睛看完全平等,一樣的東西沒有兩樣。只是排列方程式不同,組合排列不同,除這個之外沒有兩樣,所以佛法才是真正的平等觀,真平等。由此可知,微塵是無法計算,數量太多了。菩薩眼睛當中,他在每一微塵裡面見到的佛剎,就是諸佛的剎土,三千大千世界那一微塵裡有多少?就有微塵數的那麼多佛剎,這個真正是沒法子想像。
我平常講的芥子納須彌,須彌納芥子,我們已經就覺得不可思議了。你看現在有許多初學的,特別是大專學生拿這這個話來辯論,怎麼樣辯問題還是解決不了,為什麼?不是自己的境界。芥菜子太大,芥菜子裡面納進一個須彌山算什麼?人家一微塵裡面有極微塵數的大千世界,這是大小不二,大小一如,真正是事事無礙。一微塵當中所見十方佛剎,佛剎沒有縮小,微塵也沒放大,這個境界是佛與大菩薩的境界,我們今天聽了,你要是去想像,沒法子想像得到的。現在聽了阿賴耶識裡頭落個印象,幾時你到這個境界了,一下子恍然大悟,我過去在什麼時候聽《華嚴經》,讀《華嚴經》有這麼樁事情,現在這個境界現前證實了。
就跟當年東晉的時候廬山遠公,他見到西方極樂世界,他曾經見過三次,跟《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彌陀經》裡面講的一模一樣。他是在往生的時候才說的,他向大家說出來,平時從來沒有跟人說過。遠公的道場,在我們中國歷史上真是獨一無二,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因為他那個道場跟我們後來淨土宗道場不一樣,我們後來淨土宗的道場念佛的人都是流水單,隨時可以去參加,隨時也可以離開的。他當時那個蓮社一百二十幾位,他們在那裡聚集在一起念佛,就是一個目標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沒有一個人中途退出的,也沒有第二個人說中途參加的,沒有。正好就找那麼多志同道合的個個往生,一個不落空,不得了。後往生的人,佛來接引的時候,先往生的都跟佛一道來接他,他跟大眾說某某人我都看到了,跟著西方三聖一起來接引。這個道場真的是史無前例,遠公之後再沒有一個這樣的道場,人人成就。再看底下經文:
【或有塵中無數剎。一向雜染恆濁穢。眾生無救受諸苦。發聲悲嘆常號泣。】
這是見到那些造惡業的眾生,怎麼造惡業?迷得重,造作惡業在那裡感受這個苦報,三惡道,這是看的三惡道。
【或有諸剎染淨雜。眾生少樂多憂苦。現佛獨覺聲聞形。大悲往彼而救度。】
這兩首偈我們一比較,就很容易看得出來,在惡道受苦的時候,佛菩薩看得清清楚楚不能救你。為什麼不能救?不是菩薩不慈悲,這時候菩薩要出現,他造的業更重。為什麼?他一肚子裡頭的不平、冤屈,造作惡業受了惡報,還要怨天尤人:老天爺沒有長眼睛,叫他受這麼多罪。佛菩薩沒有慈悲,我受這麼多苦;你要有慈悲,你就救我;你不救我,那你就沒有慈悲,這是有理講不通。佛菩薩要現身的話,他一定是毀謗三寶,那就是罪上更加罪了,所以看得清清楚楚,暫時不要去理會他。到什麼時候去幫他忙?心裡面回頭了,自己真正有慚愧心,曉得自己是做錯了,自己是不對。只要有一念回心,佛菩薩就現身就是他的機緣成熟。執迷不悟,佛都不能度他,這樣的人就是我們一般講的無慚無愧。無慚我們俗話說,那個人沒有良心,他不能自覺,做一切的壞事還理直氣壯,認為自己做得樣樣都對,沒有一樁做錯的,他不感覺得難過。換句話說,他不會受良心的責備,這種人,佛不能度他。
另外一種無愧是什麼?他不害羞,就是社會種種輿論指責他,他也不覺得難為情。做壞事,造的惡業,人家報紙上登他名某某人是壞人。他一看就講你看,我的大名又上報了,我的知名度很高,他還搞這個,那有什麼辦法?佛菩薩對他也無可奈何。做錯了事情,懂得自己心裡頭的不安,別人提起這個事情,感覺得難過,這就是有慚愧心,有慚愧心,佛菩薩就能幫得上忙。所以慚愧,你看百法裡面是善心所。無慚無愧是中隨煩惱,隨煩惱有三種,大隨、中隨、小隨,中隨煩惱就是兩種,沒有法子。這是造惡業的眾生不知道慚愧,所以佛菩薩看到他,沒有辦法幫他的忙。
底下這首就不一樣,雖然造作有惡業,『或有諸剎染淨雜』,這就像我們娑婆世界,像我們這個世間是染淨混雜。『眾生少樂多憂苦』,我們今天這個世界上有四十億的人口,受苦難的人多,享福報的少,享福當中仔細去觀察,還是苦多樂少。但是這種情形就可以救的,佛菩薩就能幫得上忙了。或是現佛身,或是現獨覺身,或現聲聞身,『大悲往彼而救度』。這就可以隨類現身,應當現什麼身去幫助眾生,佛菩薩就可以現與眾生同類的身。底下一句說:
【有剎先淨後雜染。男女端嚴皆可樂。菩薩充滿具莊嚴。住持無量諸佛法。】
『先淨後雜染』,我們這個世界也是這樣的,人壽在八萬大劫的時候,那時候好,世間清淨。可是人壽到二萬歲之後漸漸就染污。到人壽百歲的時候,這進入了五濁惡世,一代不如一代,這是真的。可是佛在大乘經裡面說得很多,雖然我們現在眾生,是指我們這個閻浮提,指這個地球,造作惡業的眾生很多,尤其像現在這個社會。可是要救,救他回頭,他真肯回頭快,為什麼?他聰明,他有智慧。換句話說,他做惡事也能做得很可惡,他要回頭做善事也能做得最好。這個世間眾生不是不可度,因此佛在這個世間示現種種身分,誘導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佛菩薩雖然現身,可諸位要記住,魔也現身,魔在這個時候也特別厲害,也特別現得多,為什麼?魔唯恐佛菩薩把他的眾生都度跑了,他恐懼。
所以《楞嚴經》裡面說,「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魔滲透在佛門裡面,因為他要現以魔的身分,眾生不相信;他是佛的身分,眾生就相信了,其實那個佛是魔變化的,不是真的。可是我們要曉得,今天不管他是魔變的佛也好,還是真佛也好,其實沒有太大的關係,我們只要記住一個原則,佛是怎麼教人,魔是怎麼教人,你就把這個搞清楚那就不害怕。魔教你什麼?教你不要有清淨心。佛就是教你修清淨心,這是絕大不同的地方。你心不清淨,你就不能斷煩惱,你就不能了生死,魔的目的達到了。只要你不出三界怎麼樣都好,他不在乎你。佛就是教你出三界了生死,所以教你要斷煩惱,要斷塵沙,要破無明,魔是絕對不叫你幹這個事情。所以他有種種教法,種種修行,但是都不斷煩惱,都不破無明。開智慧開的是世智辯聰,不是真智慧,不是《般若》裡面所講的般若無知,不是給你講真正的智慧。這就是說魔的教誡跟佛的教誡不相同的地方,我們能把這個辨別清楚,魔佛你自然一看就明瞭,絕不會上當。
你看明瞭之後,魔也是佛,妙就妙在此地,所以你對魔也絕不毀謗。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魔是不是眾生?是眾生。那是不是本來是佛?本來是佛,他是迷惑顛倒的佛。所以在你眼睛是一視同仁,你對他絕對不會有分別,絕對不會有執著。如果你一有分別,一有執著,那個是魔,這個是佛,你早就上了魔的當,你入了他一黨去了。佛心清淨、平等,魔心不清淨、不平等,他就是叫你分別,就是叫你執著。你分別執著你煩惱障不斷,你所知障不斷,正合他的意思。諸位要懂這點,你就不怕。所以在這個時候,可以說就是我們現在這個世間,『菩薩充滿具莊嚴』,菩薩以種種身分、不同的身分在這個世間,常常跟我們在一起。『住持無量諸佛法』,以覺而不迷這個宗旨來教化一切眾生,這叫住持佛法。
【十方一一極微中。皆有無量淨剎海。毘盧遮那於往昔。普修行海所莊嚴。】
末後這個三首是見到諸佛的淨土也是週遍,從這個意思裡頭去看,我們看到古德給我們講西方世界四土圓融,我們就相信。為什麼?《華嚴經》裡面可以看到許多的例子,不單單是淨土經裡面所講的,大經上確實有這個境界。『淨剎海』就是清淨國土,是諸佛與大菩薩的報土,我們一般講叫它做實報莊嚴土,這是淨佛國土。『毘盧遮那於往昔』,「毘盧遮那」是法身佛。『普修行海所莊嚴』,這句話很重要,雖然從法身講,法身講是性德,不是修德。可是末後這句講,「普修行海所莊嚴」,這就是修德。由此可知,性德要沒有修德,這性德不能現前,不能夠現前得受用。要現前得受用,還是離不開修德;換句話說,修德是非常重要的。這個意思告訴我們在修行當中,不可以廢事,偏在理上,那你就錯誤了。也不可以廢了理偏在事上,那都不能圓融,都是有障礙。必須理事圓融,性修不二。
像等覺菩薩,他念不念佛?他天天念佛,他每天佛號二六時中不中斷。他都等覺菩薩了還要念,他已經養成習慣,雖然圓滿證得這個理,事他一點不背棄,他還是要照常做,這是給我們做了個好榜樣。我們悟入這個理,事上可以馬虎一點,不行,事上不能馬虎。大勢至菩薩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觀世音菩薩還「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可見得在事修上,等覺菩薩也沒有一時一刻背棄了的,這是我們要特別留意到的。可是我們講到念佛功夫不斷,實在是不簡單。我想再過個幾年,也許科學更發達,做成小的錄影機、錄音機,就像助聽器一樣,可以戴在耳朵上,那佛號在那個地方永遠不中斷,那是個好幫助,二六時中都不中斷。現在隨身聽到底還太大,戴一個在身上也是不太方便,但是的確有很大的幫助。道場當中最好二六時中佛號不要間斷,聲音小小的也不礙大家的工作,也不礙做事,談話都不妨礙,你這一不談話馬上就聽到佛號,這是在從前沒有辦法做得到的。現在能做到,等於古人所講的天樂盈空,我們這個佛號隨時隨地都能夠聽得到。
【佛於十方一切剎。悉坐最勝菩提場。成等正覺現神通。說法調伏群生類。】
這首是讚歎佛菩薩以八相成道,示現在人間教化眾生,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就是採取這種方式,在菩提樹下示現成道。這種應身是叫做示生的應身,他也到世間來投胎,也有父母,跟我們這個情形是一樣的。另外一種是變化的化身,那是特別的因緣,是特別某個人的,極少數的人。如果對於這個世間大多數人來說,必須要示生化身才行,他才能住世幾十年來教化眾生。
【我見普救威德天。】
『天』是稱讚他,因為「天」在大眾當中,身分地位是最高的,我們稱佛為天中天,所以稱菩薩為天。『我』是善財童子自稱,見到普救夜神。
【其身普往無邊剎。毘盧遮那境界中。供事十方一切佛。】
前面見到他度眾生,後面再說出他供佛,你看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在這個境界裡是以無量無邊身,承事供養無量無邊佛,又分身到無量無邊剎海去幫助一切眾生,這裡面得大自在,這是真正的離苦得樂。善財童子這是見到了,所以他特別提出來讚歎。到下面經文,善財童子見了普救夜神的面,向他請教,怎樣修菩薩道、怎樣學菩薩行,才向他請教這個法門,菩薩再把他自己所修學的法門傳授給他。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