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華嚴經講述菁華  (第二二六集)  1999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45-0226

  請看經本,月天子長行第三句:

  【眾妙淨光天子。得了知一切眾生心海種種攀緣轉解脫門。】

  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提示我們,眾生的藏識就叫做心海。由此可知,這個心海就是相宗裡面講的八識五十一個心所。心所,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心理的作用。心理作用非常複雜,佛為說法方便起見將它歸納,歸納為五十一大類,我們要曉得,這是五十一個類別,每一個類別裡面複雜的狀況絕對不是我們能夠想像到的。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由此可知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多麼複雜。而這種複雜的現象是所變變出來的,能變是什麼?能變就是此地講的『眾生心海』,也就是佛經上常講的藏識,阿賴耶識裡面含藏的種子無量無邊,它會現行,現出十法界依正莊嚴。『種種攀緣轉』,這一句裡頭重要的是在這個「轉」,轉,說的是前七識,八識是藏識,前面七識叫前七轉識,這就叫做「攀緣轉」。轉是流轉的意思,轉是變化的意思,變現出十法界依正莊嚴,所以說唯識所變。境緣,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都非常複雜,所以世出世間都把它立許許多多的名號。為了交換意見容易起見,所以建立許多名號、許多稱呼,但是不但名號是假立的,就是形相也不是真實的,老子所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以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教我們不要執著名字相,不要執著言說相,讓你從言說、名字,你能體會它的真實義就對了。所謂是「得義忘言」,言跟名字你就不再執著、不再分別它了,你真正體會到它的意思。義是真理,義是事實真相,這個我們要曉得。

  藏識是阿賴耶識,相宗裡頭常說「半真半妄,真妄和合」。為什麼?體,它就是本性,所以它是真的。玄奘大師稱為第九識,菴摩羅識,那就是真如自性。自性這上面起了無明就叫藏識,所以它是真妄和合。如果真的這一分起作用,他就是佛菩薩;妄的這一分起作用,他就是凡夫,真妄在覺迷。所以凡夫不能不接受佛菩薩的教誨,接受佛菩薩的教誨,我們藏識裡面覺的那一分起作用;不接受佛菩薩教誨,起作用是迷的那一分,這裡面差別太大太大了,我們一定要曉得。除了佛菩薩以外,世間的聖賢,實在說都不究竟。這決定不是佛法自己誇大,自以為是,我們如果這樣想,那就是侮蔑諸佛菩薩。究竟不究竟的標準在哪裡?你還有沒有煩惱,標準在這個地方,這個標準非常公道。世間聖賢如果還有我執,這就不行。佛法的標準是破我執,《金剛經》上講「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以這個為標準。「離一切相,修一切善」,離什麼一切相?就是離這四相。四相第一個是我相,無我;有我就有私心,有我就有成見,就會有我的看法、我的想法,我以為怎樣怎樣,這是迷,這不是覺,覺了的人決定沒有說我的看法、我的想法,沒有!所以覺悟的人無我,沒有覺悟的人有我,標準是這麼建立的。

  世間一直到非想非非想處天都執著一個「我」,古今中外世間的大聖大賢也沒有把我忘掉,在六道裡面也有不住的升沉。怎麼樣往上升?為別人的念頭多,為自己的念頭少,就往上升,就作天人;為自己的念頭多,為別人的念頭少,就往下墜落。地獄是最下面,百分之百的自私自利,這墮地獄。非想非非想處天最高,大梵天、摩醯首羅天最高,百分之百的為眾生,但是「我」沒有忘記,「我」為眾生。如果把「我」忘掉,他的問題解決了,六道沒有了,就到四聖法界,他就成緣覺、聲聞、菩薩,作佛去了。這問題是有沒有個「我」,我為一切眾生,「我」沒忘記;我百分之百的為一切眾生,還是六道裡面的福報,大福報。佛在經典上告訴我們,六道輪迴是這麼來的。所以世出世間聖賢的標準是這樣子建立的,絲毫都沒有勉強。

  我執破了,還有法執。經上常說,「我執雖亡,法執猶存」,這是四聖法界。法執是什麼?分別。「我」雖然沒有了,分別這個念頭還有,所以不能出十法界;什麼時候分別也沒有了,這個人就出十法界,心才真正得到清淨平等,才出十法界。所以佛教給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教我們隨緣,不可以攀緣。什麼叫攀緣?隨順自己是攀緣;什麼叫隨緣?隨順眾生叫隨緣。諸佛菩薩非常擅於恆順眾生,善人他隨順,惡人他也隨順,天人他隨順,餓鬼他也隨順,地獄他也隨順。我們看《物猶如此》那個小冊子裡面,那是講什麼?講動物,畜生道念佛往生淨土的,不少!畜生道往生。菩薩能夠隨順眾生,菩薩去投胎,到哪裡投胎?豬窩那裡投胎,菩薩去作豬去了。為什麼去作豬?度那一窩的豬,你看那個豬圈裡頭,哼啊哈的跟牠們講經說法,度那些豬的。你要度什麼樣的眾生,你第一個條件要跟他現隨類身,這就隨緣了。現個人身,把豬找來給牠說法牠聽不懂,牠不能接受。度人要現人身,度鬼要現鬼身,隨類現身,隨機說法,這是隨緣,決定不執著佛一定要現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不如是!經上我們看到報身如來,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他不現這個身,他現眾生同類身。我們今天沒有這個能力,但是要有這個心,要有這個願,要有這個行,什麼行?我們這個世間有許多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我們也接近他、幫助他;你要跟他打成一片,要跟他過同樣的生活,他們就歡喜。如果我們要堅持,這個不行,那你就度不了他們,你想幫助他幫不上忙,人家排斥、拒絕。我們要以身作則。

  前天我們去拜訪錫克教,他們對我們非常禮遇,他們的祭壇,非常神聖的地方,一般人不可以進去的,他帶我們去參觀。他們的祭壇,我也聽說,二十四小時不中斷的在那裡誦經。他們的經典幾乎全部都是偈頌,所以他們是唱的,配著樂器,在那裡演奏,在唱。他們祭壇裡面沒有神像,供的是什麼?經典,他們拜經。我們看經典,兩個大箱子放在那個地方,上面用布蓋起來,那是他們的經典,他們拜經。後面兩個人拿著拂塵把上面的灰塵趕掉,那是照顧這個經的,有專人來照顧,乾乾淨淨,一塵不染。他們的教徒到那邊去,一到祭壇,首先去禮拜。我也拜,他們非常歡喜,我們對他尊敬。三寶當中,他們尊重法寶。他們的經典,我們在傳記裡面看到,他是採取伊斯蘭教跟印度教的教義精華,編成新的教典,所以他這個教是從回教跟印度教脫胎出來的,是個新興的宗教。他們觀念當中,伊斯蘭教跟印度教沒有衝突,是平等的,是可以和睦相處的。我們讀了《華嚴》之後,真的恍然大悟,法法平等,法法都第一。我們學了佛,佛第一,其他都不如我們,我們就學顛倒了。佛也告訴我們,法法第一。所有宗教,每個宗教都第一;不但每個宗教都第一,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每個眾生都第一。這是《華嚴》教義,沒有第二的,所以大家平等,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這是《華嚴》。我們尊重別人第一,別人尊重我們第一。我們自誇第一,你是第二,他那邊說我第一,你第二;有第一、第二就打架,天下就不太平,法身就生病了。所以我們學佛,要掌握佛法裡面幾個中心的理念,這比什麼都重要,根本的根本。

  《華嚴經》上講一切諸法,我們講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是一個真心,一個心、一個識,阿賴耶識是一個,轉識就不一樣,七轉識就不一樣了。阿賴耶是一個,藏識心海,末那識就不一樣了。《楞嚴經》上佛舉的例子好,阿賴耶識像什麼?像大海;末那識是什麼?末那識是海裡起的水泡,一個一個水泡就不相同了。如果覺悟的人,知道所有水泡都是這個大海起的,還是一個;不覺悟的人,每一個水泡對立,就發生矛盾,就有衝突。《楞嚴》這個比喻比喻得好,讓我們從這裡覺悟,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個自我。所以佛講「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用現代人講的話,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所以你說關係多密切,哪裡會有矛盾?哪裡會有衝突?個個都是第一,沒有第二的。

  經上講「藏識海常住,境界風所動」,「境界為緣長六粗」,這是講十法界依正莊嚴從哪裡來的。現在有許多人,科學家、哲學家在那裡研究討論,世界從哪來的?太空當中的星系怎麼發生的?生命從哪裡來?眾說紛紜,一直到今天,沒有一種學說能叫人心服口服。真正能令人心服口服的,確實是佛經,可惜能讀佛經的人太少了。尤其現在佛經最大的障礙是文字,重要的典籍現在都在中文裡面、藏文裡面,學習中文還得要學習文言文,你才能直接讀佛經,藏文學的人少了,我很擔憂。早年我就常常想到,五十年之後,可能藏文在這個世間就會消失掉,到那個時候西藏文變成考古學家的事情,沒有人讀,沒有人懂了。所以藏文典籍,我每一次到中國都談這個問題,希望有志士仁人趕快把它們翻成中文,才不至於失傳。那裡面有少數,分量不多,是我們漢文裡頭沒有的,尤其重要,要趕緊把它翻譯出來。

  境界風動,這就說明宇宙人生怎麼來的。佛在經上講「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十法界依正莊嚴是這麼來的,這裡頭千變萬化,境界風動。境緣有人事的、有物質的,它是個動相,無明本身就是個動相。所以佛家講,這是現代講的物理學,物質的根本是四大。說四大,諸位都曉得,地、水、火、風;四大是什麼意思,知道的人不多。四大是現在科學家講的基本物質,但是他們所說的是不是佛經上所講的,還不能確定,但是已經非常接近,譬如科學家講原子,這已經接近了。原子裡面有四個現象:第一個現象,它是個基本物質,有形相,存在的,佛家稱為「地大」,它是個物質,它存在;第二個現象「火大」,就是它帶的有溫度;「水大」,它帶的有濕度。現在科學裡頭不叫溫度、不叫濕度,叫帶電,陽電就是溫度,陰電就是濕度。第四個現象,它是動的,它不是靜止的,所以用「風大」,風是動的。地水火風是講基本物質的四個現象,叫四大,所有一切物質都是這個東西組成的。《金剛經》上講得好,世界是什麼?一合相,一就是講的這個基本物質,合是組合。世界是怎麼來的?就是這個「一」,同一個物質,同一個東西,沒有兩樣東西,組合的,這是一合相。經典裡面講的這些科學的原理原則比現在人講的還高明,「佛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教你從這裡開悟。一合相是緣聚,合是聚;有聚就有散,所以物質不滅,只是聚散而已。我們人有沒有生死?沒有;生死是什麼現象?聚散,聚的時候這個身體在,散了的時候這個身體就不在了。聚散,你不是生死,沒有生死,永遠存在。《法華經》上說「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都是說明這個道理,這不是高度的智慧看不出來。

  所以諸佛菩薩遊化在世間叫遊戲神通,他只有一樁事情,幫助一切眾生覺悟,幫助一切眾生明瞭宇宙人生真相。你真正明瞭了,你在法界裡任何活動得大自在,不會有絲毫的沾染。也就是說,在人事環境、物質環境裡面,決定不起貪瞋痴慢,決定不起是非人我,你的心永遠是真誠的,永遠是清淨的,永遠是平等的,那就是佛華嚴的生活,是個覺悟的生活。我們今天很不幸,不了解事實真相,所以起心動念自私自利、是非人我、貪瞋痴慢,造業!造作這些罪業,招來許許多多不如意的果報,為什麼?自性裡面,我們講自性人家不好懂,我們講太虛空,太虛空裡面基本的物質,它的聚散、它的組合,是誰在那裡聚散,誰在那裡幫它組合?念頭。所以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念頭在組合,這屬於心理,心理主宰生理,心理主宰我們生活環境。所以心地清淨,你的身就清淨,你的生活環境就清淨;心不清淨,你身體就多病,你身不清淨,你居住的環境也就不清淨,災變就很多。所以決定不可以說,所謂自然災害與我們人的思想沒有關係,那是錯了,有密切的關係。佛法裡面講淨土,淨土怎麼現前的?心淨現前的,我們常常聽講,心淨則佛土淨。所以我們要消除這個世間自然的災難,洪水、地震、風災、火災,息滅貪瞋痴慢,外面災害就沒有了。佛告訴我們,洪水從哪裡來的?貪心現前的;火災是瞋恚,風災是愚痴,地震是不平,心有高下。現在地震多,什麼原因?整個社會都競爭,競爭就是地震。一個不服一個,一個要比一個高,可能麻煩就來了。古聖先賢,不論是中國、外國,都教人忍讓,沒有教人競爭的,忍讓是性德。現在人提倡競爭,那麻煩大了。競爭這個理念,在佛法講是魔的理念,不是佛的理念。這個時代法弱魔強,誰是魔?可能魔是自己,不是別人。自己有競爭的念頭,有好勝的念頭,有處處搶在別人前面的念頭,自己就是魔。魔障障礙清淨心,障礙平等心,障礙真誠心,障礙慈悲心,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全部被障礙住,叫魔障。現在我們外面的境界是大風大浪,我們要知道、要明瞭。知道之後,修學或者幫助人才契機,契機我們才能得到真實的受用,否則的話,佛法多,法門無量無邊,如果不契機的話,我們就得不到受用,講得太高太玄,我們做不到。所以佛法離不開生活,離不開現前的生活,這才是真正的契機。

  「種種攀緣轉」,我們明白了,我們在這裡頭要做一個什麼樣的轉變?我們要向佛菩薩那個地方去攀緣。攀緣是什麼?四緣裡面的所緣緣,這個關係我們這一生。親因緣是所有一切眾生個個具足,這平等的。阿賴耶識裡面十法界的種子,我們每一個人統統具足,無二無別。十法界,你要想到哪一法界去,關鍵是你所緣緣,你現在所緣的是哪一種緣。如果你要是緣佛,佛的心是什麼?先要把中心抓到,這是佛在經教裡面常講十法界的業因。業因非常複雜,複雜業因裡頭第一條是什麼,你把這個抓住。佛告訴我們,佛法界第一個因素是平等,菩薩法界第一個因素是六度,辟支佛法界第一個因素是因緣,阿羅漢法界第一個因素是四諦;六道裡面,天道第一個因素是上品十善,人道第一個條件中品十善,修羅道是下品十善,餓鬼道是貪,畜生道是痴,地獄道是瞋恚。這是佛把十法界第一個要緊的因素跟我們說出來,說明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你與哪一道相應,自己的前途不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嗎?可是世間還有一些糊塗人,佛講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他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他還不知道是落在哪個業因裡頭,很多!如果我們起心動念、生活行為與平等、與六度相應,你走的是佛道、菩薩道,你不但走出六道,你走出十法界了,你這一生當中當生成就,就跟《華嚴經》末後善財童子一樣,當生成就,你的心是平等,你的行是六度。我們要學,得來不容易!

  我們在沒有學佛以前,自己想一想,起心動念都是與三惡道相應,跟貪瞋痴相應。心是貪瞋痴,言也是貪瞋痴,行為也是貪瞋痴,他不到三惡道誰到三惡道?三惡道是這麼走進去的!這個道理明白了,事實真相搞清楚了,我們就曉得四緣生法,我們所緣緣應該緣哪一種。我們的信心是從親因緣那裡建立的,佛告訴我們,親因緣是一切眾生統統具足,十法界的業習種子個個人具足,我們阿賴耶識裡有佛的種子、有菩薩的種子,關鍵我們要緣佛、緣菩薩。緣佛就是常存平等心,緣菩薩就是一切生活行為與六波羅蜜相應,不再搞六道輪迴了,不是一個好事情。在佛法裡面講所緣緣就是發心,世間人講立志,我這一生有生活努力的目標方向,一心一意要作佛、要作菩薩,你這個方向目標正確。你有了這個志,有了這個願,成敗的關鍵在你要能夠堅持,不能捨掉,那叫無間緣,你不可以間斷;念頭才一斷,馬上就退轉。只要你具足這兩個條件,諸佛菩薩都來幫助你,我們在經上常常念到,「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佛菩薩來給你做增上緣,增上緣是幫你。你真有這個心願,又肯努力去做,佛菩薩看到歡喜,幫助你、成就你。

  由此可知,攀緣如果是錯了方向、錯了目標,麻煩可就大了。尤其在現代這個時機,許許多多人都說有災難,到底有沒有災難?誰也不敢肯定。但是這個災難,我們很客觀的觀察,似乎是可能的。我們從哪裡觀察?從人心。你看看現在這個世間,社會大眾,他們在想什麼,他們在說什麼,他們在做什麼。如果一切與善相應,這個善,佛家講的十善業道,基督教、天主教裡面講的十誡。他的十誡跟我們的十善非常相似,他不是講不殺生,他講不殺人,這一點跟我們講的不一樣,他講不殺人;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他沒有不飲酒,因為他們,像天主教做彌撒的時候他飲酒,彌撒裡頭有酒、有餅,他認為酒是耶穌的血,餅是耶穌的肉。其他的那幾條講得很詳細。但是酒也決定不能飲醉,對於醉酒他們很忌諱,不可以。如果與善相應,這個社會是美好的;如果與惡相應,惡是什麼?惡是自私自利,損人利己,大家都幹這些事情,這個社會就會有災難;這種思想意識如果擴張、如果普遍,這個世間就有大災難。所以我們常常要想到,災難既然不能避免,絕不要貪生怕死。活一天,為社會、為眾生盡心盡力服務一天,不為自己,死了以後有好去處。這是所有一切宗教共同的一個認識,就是都承認死了以後有去處,不是死了就完了,所有宗教都承認這一點。他們宗教裡面說,死了以後有天堂、有地獄,他不說六道,至少有三道。我們淨宗講的往生,死了以後我們往生到哪一道去,這一條重要,比我們現前的生活重要太多太多了!這個認知,這是真正有智慧、有福德。每一天、每一個小時的時間都要抓得緊緊的,斷一切惡,修一切善;要記住,利益眾生、利益社會是善,利益自己是惡。佛這幾句話,我們要常常放在心上,決定不能忘記。捨己為人,尤其是幫助佛法常住世間,弘法利生。如何弘法?自己依教奉行就是弘法利生,做榜樣給別人看。

  《華嚴》是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體、是一家,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人講地球村,既然住在這一村了,就應當互助合作,就不應當再敵視,不應當再有衝突。我們提出來的不是地球村,我們是地球家,我們是一家。九個宗教,在新加坡各個不同的族群,我們口號是一家人,比一村更要親切。能不能做得到?能。為什麼能?根本的信念是建立在《華嚴經》上佛所講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同一個心識,哪有不能的?不能是怎麼回事?是所緣緣不同,就不能。我們今天所緣緣是一個真誠、一個慈悲,就行了。所有一切宗教到最後的結論,他們的結論是「愛」字,愛人,上帝愛人,這是他們的中心思想。愛人,人沒有分種族,沒有分不同信仰,所有不同信仰、不同種族你都要愛才行。我們只要是真誠的心、無私的心,要做出來給大家看,他就相信。口裡說的是愛人,你做的還有自私,人家不相信,人家對你懷疑;口裡說的,跟心裡想的、身體做的完全一致,別人就相信,這個樣子才能感動一切眾生。

  所以所緣緣比什麼都重要,也就是此地講的攀緣轉,轉的意味深長。佛教我們念無常,《八大人覺經》一開端,佛就說「世間無常,國土危脆」。這兩句話不是消極,是非常積極,你要把它看作消極,錯了。這是說出事實真相,讓我們了解事實真相,對於世出世間一切諸法沒有貪戀,你真正能放得下。印光大師一生,他做了個好樣子給我們看,把「死」字掛在他佛堂裡。他那個佛堂乾乾淨淨,什麼陳設都沒有,佛堂當中掛一個大字,「死」字,下面供一尊阿彌陀佛的佛像,一個香爐、一杯供水,那麼簡單。時時刻刻看著,就要死了,確實給修行人高度的警惕。覺悟的人,快要死了,還不做好事嗎?所謂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不會再有惡念。這是個警策、是個警惕。他老人家還寫了一個「生」字,提醒我們要求生淨土。死是教我們要放下,生是教我們要求生淨土,這才是真正的大圓滿,才是真實的解脫,這個所緣是最正確的、最圓滿的、最殊勝的。

  我們自己明白了,還要幫助一切大眾,勸導一切大眾,影響一切大眾,積極奮發努力為社會大眾服務,而自己的行持展現出來讓大眾看,讓他覺悟;不必說,做出來給他看。古德也常說,佛法重行不重說,要做到。佛在經上,每一部經都說很多遍,「受持讀誦,為人演說」。最重要的是後面四個字,「為人演說」,演是表演,做出來給人看,人家看了之後要來問你,你給他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做。我們今天幫助別的宗教,有很多人問為什麼,為什麼要幫助不同的宗教?他來問,我們就給他說,《華嚴經》上「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就為這個,我們是一體,他不是外人。不同的宗教,我舉例子說,就好像我們人身體不同的器官,一個生命共同體,佛教是眼睛,基督教是耳朵,回教是鼻子,一體!個個第一,眼看第一、耳聽第一、鼻嗅第一,沒有第二。要互助、要合作、要互相尊重,身體才健康;耳朵跟鼻子打架,身體就生毛病。所以一定要肯定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體,佛法說「共同一法身」講得太好了!所以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幫助我們法身的健康。由此可知,如果妨害別人、阻撓別人,就是妨害自己,讓自己的法身多災多病,這個錯了。

  什麼時候你見到法身?佛在經論上說得太多了,只要你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你就見到了。所以共同一法身不是佛的理想,不是釋迦牟尼佛的想法,你認為是他的理想,那你錯了,是事實真相,佛教我們親證。佛家講修行證果,證什麼?證明這個事實真相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今天為什麼見不到事實真相?佛說你有妄想、你有分別、你有執著;經論裡面的術語是煩惱,你有見思煩惱,見思煩惱就是執著,塵沙煩惱就是分別,無明煩惱就是妄想,三種煩惱把你的心性障礙了。這三種煩惱總而言之,那個根都是自私自利、損人利己,這是煩惱的根。我們要想破煩惱,聰明人從根本下手,你把這個念頭轉過來,把自私自利轉過來,大公無私;把損人利己轉過來,捨己為人,這叫從根本修,你的功夫哪有不得力的道理?今天我們許多同修學了幾十年,功夫不得力,什麼原因?原因產生在根本上。根本這個念頭轉不過來,枝葉上很困難,很不容易。根壞了,這個枝葉哪能好?宗門教下,祖師大德苦口婆心的勸人從根本修。我們提出來,根本是什麼?根本是真誠心、清淨心。真誠,決定沒有虛偽。我們處事待人接物用真誠心,別人騙我們是他的事情,根本不用去理會。我們只有一個真誠心處事待人接物;只有一個清淨心,清淨心是決定不染污;平等心,決定沒有高下,尊重別人、敬愛別人,自己謙虛卑下;正覺心,決定不迷惑、不顛倒;慈悲心是愛心,愛護一切眾生。與這五種心相應,這是從根本修,你真正抓到根本。每天從早到晚,起心動念要跟這十個字相應,我們所攀的緣是佛、是菩薩,表現在行為上是看破、放下、自在、隨緣,這個人過的是佛華嚴的生活,所以就超凡入聖。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