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華嚴經講述菁華  (第七十三集)  1998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12-045-0073

  請掀開經本,第四十一面第五行:

  【復有無量日天子。所謂日天子。光燄眼天子。須彌光可畏敬幢天子。離垢寶莊嚴天子。勇猛不退轉天子。妙華瓔光明天子。最勝幢光明天子。寶髻普光明天子。光明眼天子。持勝德天子。普光明天子。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皆勤修習利益眾生增其善根。】

  到這個地方是一段。這一段是講「日天子」,這也是屬於欲界天,在這個地方是代表第十迴向,第十迴向是「入法界無量迴向」。《華嚴經》上雖然菩薩的品位有高低層次的排列,但是這裡面我們一定要曉得,確確實實是圓融,任何一位都具足一切位,這是不可思議解脫境界。日跟月常常並稱,月表有欠缺,我們夜晚看到的月亮有圓有缺,缺的時候多,圓的時候少;而太陽,我們所見到的是有圓而沒有缺,表菩薩真實智慧普照世間。前面講過,月天子表清涼、表權智,利益一切眾生,自利利他都需要權智,權是善巧方便;而日天子代表實智,真實智慧,這種智慧能破無明。《般若經》上佛告訴我們「般若無知」,無知之知就是真實的智慧。般若智慧開了,我們常說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些話都是說根本智開了。這種智慧開了之後,就有能力破無明,證得法身。

  既然能破無明,我們一定能夠聯想到他把見思煩惱、塵沙煩惱都轉變成菩提了。轉煩惱成菩提,能夠轉變,給諸位說不是定,是慧。定只能夠伏煩惱,讓你的煩惱不起現行,不能轉。轉煩惱成智慧,一定需要根本智,在此地用日天子來表法,表這個意思。有根本智之後才有後得智,後得智是表現在你生活上善巧方便,就是《華嚴經》上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華嚴的境界是無障礙的法界。特別到末後一品要跟諸位詳細報告,末後一品是「入法界品」。入法界品是什麼意思?要用我們淺顯的話來說,過佛菩薩的生活。佛菩薩的生活是一真法界的生活,我們能不能享受?能,只要你開悟就行,你就過諸佛如來的生活,大自在的生活,真正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然後你就明瞭,原來一真法界就在我們現實生活之中,問題就看你的念頭能不能轉得過來。轉迷成悟,轉凡成聖,轉眾生成佛,都在這一念之間。平常持戒、修定,目的就在此地。

  有些人很短的時間就證得,有的人要很長的時間,這是什麼原因?各個人的煩惱習氣不相同,有的人煩惱習氣淺一點,他覺悟得快,他也斷得快,轉變得快;有些人煩惱習氣很重,妄想分別執著很多,雖然聽了佛法,讀了大乘經典,自己也想轉,轉不過來。總是被外面境界所轉,這就苦了,這就叫凡夫。所以要緊的是念頭轉得過來,這是我們修行人成功、失敗關鍵的所在。這個念頭,歸根結柢就是佛法講的我法二執。西方人所講的,控制別人的欲望,這是我執。控制別人的欲望,外國心理學家他們說,這是從小養成的習慣。為什麼?小孩小的時候被父母控制,這個意識他就種下去,將來長大,他處處都想控制別人,這個說法好像也有點道理。在佛法比這個說得還要深,佛法講無始劫來的習氣,不是這一生培養成的。一生養成這個毛病,這是在緣上講的,沒有在真正因上去說,真正的因只有佛知道,無量劫來養成的習氣。所以我們首先要覺悟。真正覺悟要從哪裡做起?把控制別人這個意念連根拔除,培養成佛菩薩的習氣,佛菩薩服務眾生,為眾生工作、為眾生服務,決定沒有控制別人這個意念。我們要想超凡入聖,要想破迷開悟,在這個地方做一個轉捩點,這才重要。如果不在這個地方做一個轉變,別說修行一輩子,生生世世的修行都收不到效果。

  我們在座每一位同修,決定不是這一生當中才發心學佛的,為什麼?這個經是一乘圓教,你在一生當中遇到這部經典,就可以證明你過去生中無量劫來承事諸佛如來,你才有這個福分、有這個機會遇到這部經典。世間學佛的人很多,你去問問幾個人知道《華嚴經》?幾個人見到《華嚴經》?能夠聽講《華嚴經》更稀有。然後才知道這個機緣不可思議,機緣無比的稀有。你能夠將這個經從頭到尾真正聽過一遍,你的福報太大了!偶然能夠聽一座、兩座,就聽個一次、兩次,那個福報已經不可思議。由此可知,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無數諸佛如來,現在還落成這個地步,原因在什麼地方?原因在開頭這裡沒有轉過來,所以怎麼樣修法,生生世世修,累劫修行都收不到效果,道理在這裡,原因在這裡。

  諸位果然能從這個地方轉過來,念頭轉過來,我這一生當中服務社會、服務人民、服務眾生,決定沒有一念要控制別人的念頭;不但別人不能控制,一切萬物都沒有控制它的念頭,你就相應,聽經會開悟,念佛會得念佛三昧。這是個關口,你要不明白這個關口,不能在這個關口上徹底做個轉變,你所有一切功行不能說是你白費了,確實你沒有辦法轉境界,你所修的都是人天有漏福報。世尊在經裡面常常教導我們積功累德,你的功德不能成就,你可以修一點福德,不能成就功德。但是要知道,福不能出三界,不能了生死,《壇經》裡面說得很好,這樁事是生死大事,福不能救,縱然有大梵天王那麼大的福報,也不能了生死、脫輪迴。佛在經典上這些教訓,我們要細心去體會,要真正明瞭,才懂得怎麼個修法。

  在《寶性論》裡面說到,日有四個意思,有四個表法的意思。第一個「破闇」,太陽一出來黑暗就沒有了,這就是表根本智開了之後無明就破了;無明就好像夜暗一樣,根本智現前就好像太陽出來。根本智從哪裡修來的?從禪定。所以佛法的修行決定離不開禪定,不是說只有禪宗才修禪定,那你完全錯了。無論大乘、小乘,無論顯教、密教,都是修禪定,只是方法不一樣,名詞不一樣。譬如我們淨宗,淨宗不叫禪定,叫什麼?叫一心不亂,諸位想想,一心不亂豈不就是禪定?名稱不一樣。禪宗修禪定的方法,古時候多半用觀心,唐朝中葉以後人的根性劣,觀心這個方法相當困難,所以祖師開方便之門,採取參話頭。這一點給我們很大的啟示,佛法一定要利益當代的眾生,要利益現前的眾生,這個絕對不違背佛的教義,絕對不違背祖師的宗旨。我們今天要明白這個道理,原理原則不變,方法不能不變。達摩祖師到中國來傳的是觀心,後來這個方法太難,對於那個時代的人很難有成就,祖師才換成參話頭。換參話頭,絕對沒有違背達摩祖師的宗旨,因為他的宗旨是教你開悟,是教你明心見性,可見得方法是可以改變的。教下亦復如是,教下的目的大開圓解,大開圓解就是明心見性。淨土宗的宗旨一心不亂,一心不亂裡面有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跟宗門的明心見性,教下的大開圓解同樣一個境界。名稱不相同,方法手段不相同,達到的目標是相同,這一點我們必須要知道。

  淨宗的修學,現在一般人得利益的愈來愈少。朝暮二課是古來祖師定的,那個時候用這個課誦本有效,為什麼?那個時候的人老實,風俗淳厚,人心也誠實。所以在古時候淨宗課誦本,你們看看一般課誦本,早晨楞嚴咒、大悲咒、十小咒,晚課《彌陀經》、八十八佛,真有效果。可是現代人用這個課誦本不起作用,為什麼?現在人不像從前人那麼老實,現在人妄想多、知見多,分別執著非常嚴重,這是我們診斷現在人害的是什麼病。所以淨宗學會成立之後,我們把朝暮課誦讀經這一段就換了,我們早課採取《無量壽經》的四十八願,讀這段經文,晚課我們採取《無量壽經》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針對現代眾生所犯的毛病,用它來對治。

  這個經文非常明顯,早課提醒你要發願,要把阿彌陀佛的本願變成我們自己的本願,行行踐願,要把大願落實在生活當中。早課提醒自己,比楞嚴咒、大悲咒、十小咒有用多了,那些念了不知道,不曉得念些什麼。天天念,念了一輩子,你得到什麼?得到是無明,什麼都不知道,糊裡糊塗念了一輩子。有沒有得定?沒有得定;為什麼沒有得定?一面念咒一面打妄想。所以定也沒有得到,反而增長無明,我們才換成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清清楚楚,你不會落在無明裡頭。天天念、天天想,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與彌陀本願相不相應,幫助你提起觀照,幫助你改變心理,沒有違背祖師。蕅益大師是明朝時代人,距離我們現在將近五百年,五百年起了很大的變化,我們不是明朝人,希望諸位多想想這些道理。晚課為什麼選這麼一段經文?現在眾生幾乎沒有不造惡業,真的像《地藏經》上所說的,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量壽經》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這段經文講的是什麼?五戒十善。所以用這段經做晚課,讀誦的時候隨文入觀,提醒我們斷惡修善、持戒念佛。這樣的早晚課就起作用。

  諸位一定要懂得,早課提醒自己,我這一天,這一天日子怎麼過,這一天用什麼樣的心態對人、對事、對物與諸佛菩薩相應,早課目的在此地。晚課就是反省、就是檢點,我這一天當中哪些事情做對了,與佛教誡相應;哪些地方做錯了,想法、看法、說法、做法錯了,與經上講的不相應。這樣的早晚課才叫有功德。絕對不是早晚課在佛菩薩面前,早晨念一遍,晚上念一遍,佛菩薩都聽見了,我是個好學生;每天功課都不缺,成天打妄想,佛菩薩不知道。這種早晚課,給諸位說有罪!佛菩薩又不在面前,泥塑木雕的形像你都忍心早晨騙他一次,晚上又騙他一次,一年到頭,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騙,你還有什麼功德?連泥塑木雕的佛像你都忍心騙他,你當然會騙人。這個世界就變成騙人的世界,所以這個世界要遭大難,不是沒有原因。

  希望同修們了解早晚課真正的意思,早晚課應該怎麼做法。你要明白這個意思,懂得這個做法,早晚課的效果非常殊勝,這是我們學佛人決定不能夠缺少的。早晨提醒自己,晚上懺悔改過,天天要提醒,天天要改過。所以大家要曉得,早晚課不是念給佛菩薩聽的。在佛菩薩面前念,這是對諸佛菩薩,他已經不在我們身邊,我們對他的紀念、對他的感恩;雖不在,看到形像如同真人在面前一樣,取這個意思。現在一般早晚課流於形式,完全沒有實質,它不起作用,這是我們同修不能夠不明白。因為我們的課誦本在外面也有人批評,他批評他的,我們自己得真實利益重要。時代不相同,修學的方法不能不改變。我們的目標相同,持戒念佛;我們的希求相同,往生淨土。決定得生,那就行了。我們這個課誦本推出來雖然不太久,可是依照這課誦本修學,往生所示現的瑞相很多,我們常常聽到、常常看到,足以證明我們的做法沒錯。

  日,第一個意思是破闇,這是真實智慧。第二照智,「照現如智」,如智是後得智,你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點點滴滴表現出高度的智慧。你怎麼知道是高度智慧?你有根本智。這個高度智慧,在日常應用的智慧,是從根本智裡面流出來的;你沒有根本智,你就不可能知道你自己有高度智慧。第三個意思是「清淨」,太陽光明清淨,顯示出自在,所以它有表解脫的意思。第四個意思,前面三種,破闇、照現、清淨,這三個意思一即是三、三即是一,這三個意思不是分開的。這是日的圓滿相,圓滿相就是法界相,從這個地方表一真法界,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它表這個意思。此地後面表法的十位上首都是諸佛如來示現,應以日天子而得度者,他就現日天子。這在前面講月天子的時候,跟諸位略略的提了一下。

  現在我們對於太陽、月亮已經有相當程度的認識,月光是太陽的反射光,月亮自己不能發光,何況現在我們的科學技術,已經可以送人登陸月球。太陽我們知道是一團火球,溫度非常高,那個地方的人決定不能生存。即使地球上這些重金屬,放在太陽立刻就鎔化,那是很高的溫度。佛在經上說月亮裡面有人,有月光菩薩,太陽裡頭也有人,有日光菩薩,此地告訴我們日天子、月天子,這可能嗎?所以佛在此地意思用得很深,他沒有把他放在人道,他把這個列在欲界天道。天道跟人道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頻道,這就是現代科學家講的時空的維次。日月裡面這些菩薩們,跟我們生活在不同維次的空間,我們現在生活在三度空間、四度空間,他們可能是七度空間、八度空間,不同頻道,我們看不到他們,我們到月球上去找也找不到他們。我們看月球非常荒涼,什麼也沒有,可能他們菩薩住在那個地方,樹木很高大,七寶莊嚴,我們見不到,不同的空間維次。我們看太陽是火球,也許太陽裡面這些菩薩住在裡面清涼自在,跟我們的看法完全不一樣。

  諸位可以從比較方法能夠體會。佛說,佛用魚來做比喻,魚在水裡面游,就好像我們人呼吸空氣一樣,牠在裡面很自在;餓鬼看到水是火,他非常恐怖、非常害怕。人看到是水,魚看到水是空氣,餓鬼看到水是火,不同境界。我們細心想想佛這些說法,我們相信佛的話,《金剛經》上說,「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妄語、不誑語」,佛的話是真的。佛是五眼圓明,能把事實真相看透,我們不行。人鬼雜居,我相信同修當中許多人曾經自己見到鬼,你相信確實有鬼。有些人說有鬼我沒見到,你以為見到鬼有好處嗎?沒好處,凡是見到鬼,都是自己運氣衰的時候。見不到鬼,好,證明你陽剛強盛,你的氣很強,鬼不敢貼近你。常常見鬼,你的氣很衰,你的身體一定很虛弱。等到你見到鬼,相信有鬼,太遲了。宇宙之間無限的神祕,這個祕不是祕密,佛家講深密,理太深,事太微妙,不是我們凡夫能想像得到,不是我們常識所能夠理解。所以美國太空人登陸月球,有同修來問我,他說我們從今以後還要不要念日光菩薩、月光菩薩?我說照念。他說太空人進去發現月球裡頭沒有人。人見不到菩薩!你們天天念觀音菩薩,你們見過觀音菩薩嗎?你們在經上常常念閻羅王,你什麼時候見到閻羅王?不可以說人沒有見到就沒有,那是太武斷了。我們相信佛的話,還要照念,還要求解釋。

  第一位日天子裡面含著有這麼多意思,我們應當如何來學習?一定要訓練自己的根本智。訓練自己的根本智,就是剛才講,要從起點轉過來,發一個心服務社會、服務眾生。決定不能有一念心,干涉一切眾生的事務,要發這個心,我們轉得就很好。一切眾生,不僅是別人的事情,我們不會起心動念去控制別人,讓別人聽我的意思,不可以。諸佛菩薩從來沒有一念說是要我們聽他的意思,沒有。即使佛所講的戒律,佛說出來,並沒有勉強你一定要照做,他要勉強你一定照做,那就是他有意思控制你,佛沒有。佛叫你聽,叫你自己悟,叫你自己去做,你自己發心去做,這個好!佛的教學我們不能不佩服,這真的偉大。對於破戒的學生佛不處罰,默擯,默擯是什麼話?隨他去,不要理他,用這種心態,現在所謂是不干涉的方法,讓他自己去覺悟,讓他自己懺悔,這是佛的教學法。

  近代弘一法師學會了,弘一法師我們在傳記裡面看到,他的學生犯過,犯過之後,弘一法師知道,他用什麼方法?一句話都不說,今天不吃飯。學生看到老師今天不吃飯,大家就要反省,一定有人犯過。老師不吃飯表示什麼?學生沒錯,我沒教得好,不是他的過,是我的過。你們想想看這個味道。所以學生對老師怎麼不感恩?怎麼會不認真學習?真誠的愛護、真誠的關懷,沒有責備,只有啟發,希望你自己覺悟。這個方法是好方法,可是在半個世紀之前行得通,現在行不通了,現在學生犯過,老師不吃飯,餓死活該,不會反省。所以現在老師決定不用這招,用這招不靈,餓死真的活該餓死。所以一定要曉得那是什麼時代,你面對著這一群是什麼樣的人,你用什麼樣的方法教,這叫權智,這是智慧。弘一大師用的這個方法我們來用行不行?不行;佛陀當年用的方法,我們今天用也不行。年頭不對、人心不對、社會不對,你還要想墨守成規,我不照那樣做我違背佛祖的教誨,錯了!你叫做死讀書,你學佛叫佛呆子。念書人變成書呆子,學佛就變成佛呆子,那怎麼能教化眾生?一定要懂得佛法是活活潑潑,佛法講的就是現代化與本土化,我們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不違背佛教誡的精神、方向、目標,方法是靈活運用。

  佛法的修學、佛法的弘傳,在每一個時代,稍稍有改革的時候,總不免有一些爭議,這種情形在古今中外都不能避免,但是我們要清楚,要有智慧。在我們這個時代,是一個大幅度改革的時代,尤其是二十世紀將要結束。二十一世紀,中國人對這個概念比較上模糊,外國人對這個看得非常嚴重,它是這一千年跟另外一個一千年,這是大的改變。我們也可以說,有人喜歡過去課誦,還念古老的課誦本,行!我們也贊成,不反對。為什麼?那是宗教,那是宗教的佛教。我們今天換成新的課誦本,我們是佛陀教育,我們是從宗教裡面超越出來,我們不是宗教的佛教,我們是教育的佛教。所以一定要達到教學的效果,要講求這個。

  在目前全世界,我們仔細觀察佛教的形式,可以歸納為五大類,這是學佛人不能不知道。第一個是宗教的佛教。第二種是學術的佛教,把佛教經論當作學問來研究,當作哲學來研究,許多學校裡面開佛經哲學,這是佛教變成學術,這是第二種形式。第三種形式,佛教變成邪教,這個情形大概最近三、四十年時間我們看到的,邪門外道,欺騙善良的眾生。打著佛教的招牌,所作所為與佛的教誡完全相違背,這是邪教,對社會、對眾生有害而無利。第四種形式是作秀的佛教,表演的,規模很大,一次表演有幾萬人參加,載歌載舞,大概是二、三個小時的節目,真正講經只佔半個小時,開示半個小時,其他統統是娛樂的節目,這個我們看它叫作秀的佛教。最後這一種我們稱作傳統的佛教,傳統的佛教是什麼?是教育、是教學,跟前面四種完全不一樣,這是釋迦牟尼佛傳下來的精神,傳下來教學的原理原則,我們要認識清楚。

  在這五種形式當中,我們學哪一種?繼承傳統,要把這個傳統發揚光大。佛教是教育,佛教是教學,與宗教、與哲學統統不相關。這個理念不是我提出來的,民國十二年歐陽竟無大師,他是位在家居士。當時在南京第四中山大學(這個學校就是現在的南京師範大學,現在改成南京師範大學,在這前面,師範大學前面是金陵女子大學,在民國十二年那個時代叫第四中山大學),歐陽先生在那裡做一次講演,講題就是「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時所必需」。那次講演,他的學生王恩洋居士做成筆記,做成記錄,以後印出來流通。我是在一九七七年,在香港講經的時候看到這個本子,給我很大的啟示,我們過去都把佛教看作宗教,他提醒我們。於是我們現在仔細觀察,佛教在社會裡面活動,歸納成五大類。歐陽先生繼承的是傳統的佛教,是教育、是教學,他在支那內學院院訓裡面特別強調師道,佛法是師道,師道是教育。我們稱釋迦牟尼佛為本師,是我們根本的老師,是當時創教的老師。我們今天造一個禮堂來供奉他,這個禮堂稱為大雄寶殿,來供奉他、來紀念他,是這個意思。

  佛弟子供養佛菩薩的形像,你要懂得什麼意思,不是把他當神來拜,不是求他保佑。你要把他當神來看待,求他保佑,你搞的是宗教的佛教,這不是傳統。傳統供奉的,佛是我們的老師,老師的遺像;菩薩是我們早年的學長,他是佛的學生,我也是佛的學生,他比我早,我們稱他學長,我們是平輩。所以供奉佛菩薩是尊師重道,跟中國人供養祖先意思一樣,報本反始,我們報答最初老師的恩德,供奉是這個意思。另外一個重要的意思,見賢思齊。老師作佛了,他也是人,他能作佛,我也能作佛,我聽從他的教導,跟他學習,我也作佛,我也作菩薩。你供養觀世音菩薩,學觀世音菩薩,我也變成觀音菩薩;我供養地藏菩薩,我也要學地藏菩薩,我將來要作地藏菩薩,這就對了。所以供奉佛菩薩形像是提醒自己,是自己修行的一個榜樣,是自己修行的模式,我要修得跟他一模一樣,這裡面哪有迷信?哪裡是崇拜偶像?外面的人說我們迷信,說我們崇拜偶像,完全是誤會。說得不好聽的話,完全是他無知,他不了解,說話不負責任。所以一定要了解得清楚,了解得明白,我們學什麼。

  所以我們佛弟子,一定要有很明確的定位,我們在社會上什麼地位?我們在社會上扮演什麼角色?這個定位從釋迦牟尼佛開始,佛陀跟他的弟子們,要用現在的話,他們在社會上什麼地位?是義務社會教育的工作者。佛法傳到今天二千五百多年,我們這些佛的學生,我們也是要做一個義務社會教育的工作者,義務就是不求報酬,熱心服務,我們從事社會教育。社會教育的範圍非常廣大,我們從事是佛陀社會教育。佛陀是什麼意思?智慧、覺悟。我們做的是智覺社會教育的工作,幫助大家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在社會上是這樣的地位。佛法要正名,佛陀教育;佛法要定位,社會教育的工作者,這非常崇高,從事社會教育這個工作跟普通教育工作不一樣。出家一定要經過考試,恢復考試的制度,因為你是從事社會教育,社會教育你要有什麼資格,不是普通人能做的。一定要經過考試,你的德行、你的學問、你的能力,確確實實能夠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你才有資格擔任這工作。

  第二位,『光燄眼天子』。在這一大段經文裡面,我們都看到王,先看到是鬼王,後面看到天王,日天子、月天子都是屬於欲界的天王。到底下一段就正式用天王,三十三天,正式用天王。這個比天王還次一等,用天子,沒有用天王,這是欲界天裡面最低的。可是我們要記住,全是諸佛如來應化的。如果真的是天王、人王、鬼王,都沒有資格參與華嚴法會,華嚴法會裡面最低的水平是法身大士。在華嚴會上表法的、華嚴會上說話的,都是諸佛如來示現,絕不是真正三賢十聖的菩薩,不是,全是諸佛如來應化。諸位要這樣看,意思就圓滿,意思就豐富,他們是化身。

  「光燄眼」,我們從這個名號裡面去看,太陽跟月亮名號裡面都有光,我們現在叫它發光體,光表智慧。前面月天子裡面所說的光表權智,日天子裡面所說的光表實智,這是表法不相同的地方。光燄眼,燄是火焰,也是光明,這兩個字合起來意思就很豐富,說明權實兩種智慧都具足,叫光燄。這個眼是慧眼,智慧之眼,跟我們凡夫的眼不一樣。凡夫肉眼,有少數所謂有特異功能,有點小小的天眼。可是這些菩薩不但有天眼,他有慧眼、他有法眼、他有佛眼,華嚴會上出席的大眾,人人都是五眼圓明,這些都是事實,所以對於一切眾生了解得很透徹。如果對一切眾生不是透徹的明瞭,你就沒有法子去幫助眾生,為什麼?說法不契機。佛說法,特別教誡後來的學生,要守住一個原則,原則是契機契理。契機而不契理,那是魔說,不是佛說。契理而不契機叫廢話,為什麼?聽眾聽了不得受用,聽了沒用處,沒用處就是廢話,說得再好都是廢話,沒用!所以佛說法、菩薩說法契機契理,不違背真理,在佛法裡面講不違背性德,自性的智慧福德決定是相應。又能夠適合眾生現前生活、現前程度,真正對治他眼前種種的病態,對他有真實的好處,真實的利益,這叫契機;換句話說,學了馬上就能用得上。

  光燄眼怎麼學法?實在講,光燄眼怎麼學法,就是智慧如何得到,就是這麼個問題。智慧的得到,一定要從禪定當中得來,佛教給我們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你心不定,哪來的慧?心定就是根本智,定心起作用就是後得智。但是這個定要有相當程度,不是淺定、不是小定,有相當深度,前面曾經跟諸位講,這個定功能夠轉變煩惱;伏煩惱的定不行,轉煩惱的定才叫做根本智。我們要求,第一先決的條件,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放得愈多愈好,這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你放下愈多愈好,對你自己有大幫助。第二,我們今天修定的方法是用念佛,念佛堂就是修學念佛三昧的場所。三昧是禪定,念佛三昧是高級的禪定,不是普通禪定,大經裡面常講,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最殊勝的三昧,你在勤修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大分也有三等,最高的是理一心不亂,其次是事一心不亂,再其次,最淺的是功夫成片。深的念佛三昧,我們沒有把握得到;淺的念佛三昧,功夫成片,可以說是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得到。你能不能得到,就看你能不能放下,果然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功夫成片,淺的念佛三昧不難。你得到這個三昧,你生死就自在,你才曉得這個可貴,世間任何一樁事情不能跟這個相比。哪一個人在世間生死有把握?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想多住幾年就可以多住幾年,那叫生死自在。給諸位說,功夫成片就自在,你就真的成就了。功夫成片裡面也有三輩九品,上品功夫成片,就是我剛才所說的完全自在,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想站著走就站著走,想坐著走就坐著走,得大自在,決定不生病,你跟阿彌陀佛就通消息了,功夫成片上輩的就做到了。在中輩的還不行,中輩大概在往生前三個月,二、三個月知道,中輩的。下輩的大概往生前一個星期,前幾天知道,這是功夫成片下等的。所以我們要得光燄眼,沒有別的,要認真修戒定慧,念佛堂就是修清淨心,這個重要。要把我們過去錯誤的觀念、錯誤的思想扭轉過來,那個效果就很快。

  再看下面第三尊,『須彌光可畏敬幢天子』,這尊菩薩德號比較長。名號裡面「須彌光」,這是比喻。須彌是這個地區,我們說這個地區是講的閻浮提洲,閻浮提洲就是講的我們地球,地球是南閻浮提洲這一洲,須彌山在哪裡?須彌山在小世界的當中。四大部洲,這是四個星球,連同日月,日月都是繞須彌山而轉的。佛在經上說,日月繞須彌山而轉,須彌山在日月軌道的當中,你們想想須彌山在哪裡?過去我們很多人誤會,我也是誤會之一,都把這當作銀河系,現在我們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以為是一個大千世界,很多人都是這個看法。我到北京去看黃念祖老居士,我們談話當中提到這個問題,老居士說銀河系是一個單位世界。我聽了也愣住了,然後想想他這句話也有道理,為什麼?太陽、月亮確實是繞銀河系在兜圈子,銀河系的中心就是佛法講的須彌山,我們中國人講黃道。什麼叫黃道?沒有讀天文學的不懂,如果讀天文學,你懂得什麼叫黃道,黃道是行星在太空當中運行的軌道,那叫黃道。太陽系這個星系是繞銀河而轉的,銀河系的中心才是須彌山,我們見不到,這是佛說的。須彌山,佛講是眾寶所成,自然放光。佛經上常常用須彌來表高大、表不動,它不動,其他星球都繞它而轉,它是中心點,取這個意思。

  須彌光在此地就是表根本智,根本智是不動的,就如同須彌山一樣。後得智那是善巧方便,就好像眾星圍繞著它轉一樣,用這個來表法。下面這幾個字,「可畏敬幢」,清涼大師對這幾個字有簡單的註解。「畏」是怕他,誰畏他?造惡的人,造惡的人看到他心不安,怕他。它有「敬」,這個「可」是連到下面,實際上這句話應該是可畏可敬,這個「可」是雙關字,上面是可畏,下面是可敬。可畏,作惡的人見到日天子就可畏,造善的人看到日天子就可敬。「幢」是明顯的意思。這個名號的意思我們合起來看,意思就很明顯,他的智慧、他的光明、他的德行,讓世間造作一切罪業的眾生看到他害怕,不敢面對他,而世間一切行善之人看到他非常尊敬。這個意思就說明,須彌光天子他的德行,教化一切眾生,斷一切惡,修一切善。菩薩要教別人,首先自己要做到,自己做不到就不能教人;自己要先做到,成就自己的智慧、德行、學問、能力,然後才能幫助一切眾生,才能夠教導一切眾生,這是菩薩名號裡面的含義。

  第四尊,『離垢寶莊嚴天子』,這個名號意思很清晰。「垢」是染污。因為日天子是表根本智,所以此地這個垢,三類煩惱統統包括在其中,見思、塵沙、無明都是垢,一定要遠離。我們學佛的同修,哪一個人不想遠離煩惱?天天想沒用,還是天天生煩惱。這個毛病到底出在什麼地方?出在沒有把煩惱捨離,也就是沒有把煩惱放下。這個放下是從心裡面放下,你心裡面常常還想著它那就不行,你沒有放下;心裡從今之後不要再想這些煩惱,煩惱就放下了。有些人說我不能不想,沒這個道理,你是自己欺騙自己,還想欺騙別人,你沒有懺悔,你沒真的放下,不是不能放下。如果真的是不能放下,想放下不能放下,這一切諸佛怎麼能成得了佛?這些法身大士怎麼能成得了菩薩?說實在話,是你自己不願意放下、不肯放下,你真肯放下、真願意放下,不難。為什麼放不下?對事實真相沒搞清楚、沒搞明白,對於一切虛妄的依舊執著,這才是你真正的病根。因此,放下前面是看破,你沒有看破,你怎麼肯放下?

  佛法的修學,可以說從初發心到究竟果位沒有別的,就是看破、放下,放下、看破,就是這兩種相輔相成。你愈是看破愈能放下,愈放下就更深一層看破,一直到如來究竟果位,離垢。離開煩惱垢穢之後,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就現前,那是寶,這個寶是自性的寶藏,不是從外面來的。智慧現前、德能現前,德是性德往外流露,能是能力;德也可以說德相,能就是權智,就是善巧方便。莊嚴自心、莊嚴自身、莊嚴佛國土,佛國土是境界。可見得心裡一念轉過來,真正的莊嚴,這個迴向才落實,「願以此功德,莊嚴佛國土」。你要是沒有離煩惱,你拿什麼莊嚴?

  下面一尊,第五尊,『勇猛不退轉天子』。這個意思也非常的明顯,就是勇猛精進。精進,進就是不退轉。這裡面我們要特別強調的是精,精是純而不雜,這叫精。絕對不是雜進、不是亂進,這個對我們的修學產生很大的妨礙。念佛堂裡面常常在念佛的人,我也仔細觀察,變了,容貌變了、態度變了,變得什麼?變得穩重,變得有一點點像修道人的樣子。以前不像,現在有點樣子,不過樣子還不明顯,模模糊糊,我想再有三個月之後,他這個形態就不模糊了,就有樣子。所以我今天很感慨的說,我們講經的法師在講台上講三十年,不如人家念佛堂修三年,這是實話,不是假話。念佛堂念三年佛,他一舉一動像佛的樣子,他的容貌變了、心變了、行為變了、態度變了,大德福相。講經的法師如果不能契入境界,不能跟他比,他們決定往生作佛,講經的法師種一點世間有漏的福報,還要搞生死,還要搞輪迴。所以諸位要曉得,講經是福德,不是功德;念佛是功德,不是福德,不能比,這是我們一定要曉得。

  沒有行門的功夫,你的解門沒有辦法契入,一定要行幫助解,解幫助行,那就快了。解行不能離,相輔相成,解行是一樁事情。念佛堂同修著重在行門,暫時把解門放在一邊,等到你念到心清淨,你來聽經,一聽開悟了,他會開悟。天天研究經教,研究幾十年不開悟,他一聽就開悟。為什麼一聽就開悟?因為他已經是佛心。什麼叫佛心?一心就是佛心,二心是凡夫心,是輪迴心,一心是佛心。你念到功夫成片那就是一心,心裡沒有妄想、沒有雜念,念念與阿彌陀佛相應,這才是勇猛不退轉,才是真正的精進。希望我們同修能夠明白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真相,然後才懂得什麼叫精進,什麼樣才能得到真實利益,我們這一生就不空過。今天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