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華嚴經講述菁華  (第九四O集)  2003/1/15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45-0940

  諸位同學,請看第四段「偈讚如來」,偈頌第七首:

  【世尊光所照,眾生悉安樂,有苦皆滅除,心生大歡喜。】

  這一首偈也是讚歎佛的大慈大德。『光所照』,這一句含義很深,我們從這部經裡面深深的體會到,佛光無所不照,乃至於微塵毛孔當中的塵剎,都是佛光普照之處,我們前面所讀過的重重無盡的世界。『眾生悉安樂』,這一句話也是真實不虛,緣成熟的眾生開悟了;緣沒有成熟的眾生,佛光幫助他增長;沒有緣的眾生,佛光給他做得度的種子,佛種。由此可知,佛光普照,一切眾生無論他是什麼樣的根性,沒有不得利益的。也許我們看了這句經文,會想到我們現前這個世間的眾生很苦,天災人禍頻率太繁了,災害一年比一年嚴重,哪裡來的安樂?這是看這句經文,我們許許多多人自然會聯想到的。但是我們細心去觀察,才能真正體會得。

  在這個亂世有根熟的眾生,得佛光明照注,善根增長。這個世間無論怎樣動亂、濁惡,他不動,他不亂,他也不會濁惡,他得安樂。這樣的人在我們這個世間也很多,特別是念佛人,我們常講老實念佛,他得到這個利益。另外有一類,確實生活在煩惱憂慮之中,他有緣聞到佛法,聽到講經,一接觸他就歡喜,他能夠繼續不斷的在聽聞,他的煩惱憂慮漸漸能放下,漸漸的得安樂,這也有不少人。另一類的,我們講是下根人,煩惱習氣特別重,不要說佛光他沒有感覺到,就是遇到善緣,有善友把佛法介紹給他,他不能接受,經書、講經的這些光盤送給他,他有的時候不好意思推卸,接受了,接受怎麼樣?放在家裡面從來也不聽,很多。我遇到有一些同學,有人送給他這些經書、錄像帶、錄音帶,一直擺在那裡,擺了很多年。擺了十幾年,到現在年歲大,退休了,感覺得無聊,偶爾發現,來聽聽。這一聽之後,為什麼早不聽?個人聞法的時節因緣不相同!所以是時候未到他不能接受,一定要到他時候到了。這是佛菩薩知道時節因緣,這屬於觀機,眾生機緣成熟了,成熟有成熟的辦法,沒成熟有沒成熟的辦法。總而言之,真的「佛氏門中,不捨一人」,慈悲到極處。

  眾生造作一切惡業,造作極重的惡業,佛菩薩能原諒他。世間一般人不能原諒,佛菩薩能原諒,為什麼?佛菩薩觀法性空寂,佛菩薩觀本性善良,性本善,從這個地方來觀察。佛菩薩又懂又知道他很不幸染上了惡習氣,惡習氣是後天薰染的,不是原本的,他是被薰染的,不是本性。他總有一天會覺悟,總有一天會回頭,所以諸佛菩薩對於一切眾生,乃至地獄眾生都是平等的慈悲。眾生什麼時候明白了,世間還有這麼樣一個好人,時時刻刻關懷我,無量劫來從來沒有間斷過,佛恩浩大超過父母。世間什麼樣的親人,對我們的恩德關懷,都沒有辦法跟佛菩薩相比。什麼時候我們能覺悟,能了解這個事實真相?

  所以,只要遇到佛,『有苦皆滅除』。現在苦雖然還沒有滅除,滅苦的因已經種下去了。只要你在這一生當中見到佛像,這個佛的形像落在你阿賴耶識裡頭;只要你聽過一句佛名、菩薩名,或者聽過一句經文,阿賴耶識裡頭佛法的種子種下去了,這個種子就是你將來滅苦的因。過去生中已經種了佛法的種子,這一生當中接觸到佛法,這個種子起現行,能幫助你斷惡修善,能幫助你破迷開悟,那你的苦就滅除了。但是這裡頭有差別,差別在哪裡?個人的善根福德因緣不相同。善根福德有淺有深、有厚有薄,深的、厚的滅苦非常顯著,真的離苦得樂;善根福德淺的、薄的,減少你的苦報,會減少。

  『心生大歡喜』。「心生大歡喜」就是《論語》裡面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個歡喜是從內心裡頭生的,不是從外面境界上生的。外面境界上生的歡喜,這個境界沒有了,歡喜也沒有了,那不是真的;從內心生的歡喜。內心怎麼歡喜?覺悟,這個悟年年悟入境界不同,月月悟入境界不同。功夫真正要得力了,上等根性的人天天境界不相同,契入境界;中等根性的,縱然不能夠天天境界不相同,大概每個星期不相同,真的能做到。月月不相同這個人就很多,他怎麼不生歡喜心?常生歡喜心,五濁惡世裡頭,他也快樂無比!這快樂從哪裡來的?佛法裡頭得來的。

  清涼大師講從第三首到第七首(到這一首)都是讚歎佛的德,佛的慈悲、佛的智慧是九法界眾生真正的皈依處。尤其是六道眾生,說實實在在的話,我們沒有能力在這一生當中脫離六道輪迴。如果不能脫離六道輪迴,那就是經上所講的,肯定在三惡道的時間長,在三善道的時間短,苦海無邊。只有遇到佛法,認真的修學,那就是回頭是岸。六道眾生不皈依三寶,我們依靠什麼?沒有依靠,什麼都靠不住,唯獨依靠三寶。什麼叫三寶,又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能搞錯了。三寶的名大家都知道,三寶的義理知道的人並不多。什麼是佛?什麼是法?什麼是僧?這三個字講解不是容易事情,三個字如果深講其深無底,廣說其廣無邊。深廣的義趣不是初學人能夠理解的,對初學人講,把他嚇跑了,他不敢來皈依。對初學只有淺講、略說,讓他得眼前的小利益,這個他歡喜,很容易接受。隨著自己修學境界一層一層向上提升,你對三寶的義趣自自然然認知的不一樣。所以,你對三寶的皈依,真的從初發心一直到等覺菩薩,等覺菩薩還是依三寶。契入到究竟圓滿了,三寶跟自己融合成一體,那就恭喜你圓滿成佛了。三寶是誰?三寶是自己!這是講到最究竟處,不在心外,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到究竟圓滿的時候是一體,這個意思我們在這部經裡面常常看到。下面有三首,八、九、十這三首,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說「引例勸歸,無遠不歸,故宜往見。」你看佛的大德大能,請看經文:

  【觀諸菩薩眾,十方來萃止,悉放摩尼雲,現前稱讚佛。】

  這是引例子讓大家來看,你看看十方無量無邊的這麼多菩薩,這菩薩都來了;這個菩薩裡頭有大菩薩、有小菩薩。『諸』,從初信位到等覺位,這是「諸」。後面那個『眾』,每一類人數都數不清,初住菩薩人數數不清,初行位的菩薩、初迴向的菩薩、初地的菩薩,乃至到等覺菩薩,每一類裡頭許許多多人,這些人來自十方,東南西北四維上下。『來萃止』,這個「萃」,薈萃,成語裡面講「人文薈萃」,現在人講聚會,薈萃就是聚會的意思,從十方到佛這個地方來聚會。

  『悉放摩尼雲』。這是菩薩供佛的,「放」是放光,「摩尼」是如意、是自在,光雲來供佛。其實我們要問:佛是不是需要這麼大的場面?需要這麼多莊嚴?不是的,佛絕對沒有這個念頭。菩薩來到此地何以要放光獻瑞?這是諸佛教化,因為業障深重的凡夫不認識佛,菩薩做這些表演讓這些凡夫們看到了;菩薩都拜他,菩薩都要到這個地方來聽他講經說法、聽他教誨,這個人一定了不起。菩薩來做影響眾,菩薩幫助佛接引眾生,這就很有必要了,這是接引眾生的一種手段,我們現在講的是宣傳、宣導,就這個意思。

  『現前稱讚佛』。這些菩薩們從十方來的,現在佛的面前,沒有一個不讚歎佛,讚佛的智慧、讚佛的德能、讚佛的相好;相好是福報,讚佛的福報。九法界一切眾生,一天到晚夢寐所祈求的,求什麼?求福報,求智慧。福報、智慧到哪裡求?現在這些諸菩薩來給你介紹,你看這麼多菩薩讚佛的智慧、讚佛的德能、讚佛的相好。你要想求這些,那佛現成在此地,你為什麼不來求?請求佛陀教導,教我們怎樣開智慧,教我們如何獲得能力,教我們怎樣獲得福報。

  現在這個世間人,絕大多數的人都鑽在錢眼裡面去,迷了,念念都在求發財,求怎麼賺錢。這是求福報裡面的一種,認為錢是萬能的,有了錢,什麼福報都現前。佛對這樁事情了解得最透徹,你要是得到佛陀的指導,教導你,你依教奉行,有求必應!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如果感應不能現前,從前章嘉大師告訴我的,你的誠意不夠,誠意不夠這個話什麼意思?你還夾雜著私心在裡頭。換句話說,夾雜著個人的利益在裡面,你的心不清淨,你的意不真誠,感應就起了障礙。如果你的意是真誠的、是清淨的,也求不到,這也有。那什麼原因?眾生福薄,眾生造的業太重,你一個人替他求,消不了眾生的業障,眾生要受果報。佛菩薩在這個狀況之下也無能為力,幫不上忙,佛不能轉眾生的定業,所以這個有求也沒有感應。都有道理,不是沒有道理。請接著看偈頌第九首:

  【道場出妙音,其音極深遠,能滅眾生苦,此是佛神力。】

  這一首是妙音滅苦。『妙音』是佛陀教學的音聲,說法的音聲,念佛的音聲;說念佛自然就包含念法、念僧,這是「妙音」。諸佛如來出現在世間,無論示現什麼樣的身形,示現什麼樣的身分,所謂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他所表演的日常生活當中、工作當中待人接物,你看他所表演的,他所想像的,他所演說的,他一切的作為,仔細觀察他是不是都是好像有意無意,無一不是啟發眾生開悟。這些善巧方便做到絕妙之處,就是說你連痕跡都不容易看出來。像在舞台上表演,表演得太逼真,讓觀眾看到是讚歎不已!誰讚歎?內行的。在從前觀聽戲劇的表演,有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諸佛菩薩在世間的表演,我們能夠觀察到的祖師大德,各個宗派法門的善知識,這裡面有男女老少、有出家在家,他們種種示現細心去觀察,真的你看到門道了。那個門道是什麼?他在教化眾生,有顯說、有暗示(不是明的講)、有直截了當的跟你說、有意在言外,你都得會聽才行。你要會聽、會看,你才真正體會到其中的微妙,或者說奧妙也可以,那個得益非淺!

  《大方廣佛華嚴經》,究竟圓滿的妙音,有說、有唱、有表演,我們都看到了,那我們看的是熱鬧還是門道?要是看熱鬧的話,什麼也沒得到,可以說阿賴耶裡面種個善根,在這一生當中不產生影響,就是古德所謂的「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該怎麼輪迴還是怎麼輪迴」。如果真的看出門道,覺悟了,豁然大悟,這一覺悟我們的思想見解產生變化,跟沒有接觸佛法之前大大的不一樣,這樣一來對我們這一生當中就產生巨大的變化,我們一般講改造命運,有沒有心去改造?無心。不像了凡先生,了凡先生是有心。真正深明佛理的人無心,自然而然,確確實實沒有加一點意思在裡頭,沒有作意,一切恆順經教的教誨,只知道這樣去做。我應該這樣去做,佛怎麼說,我怎樣做,我能理解,我能相信,做久了就有心得。這個心得是什麼?契入了,契入叫證,信解行證,爾後樂此不疲。

  這一句『道場』,「道場」在哪裡?一切時一切處,一切眾生聚會的場所,恆『出妙音』,從來沒有間斷過,你懂嗎?這些「妙音」在說什麼?他所講的就是《大方廣佛華嚴》。這一本經是個引子,引導,引導我們真正入「大方廣佛華嚴」。所以大家要曉得,「大方廣佛華嚴」不是在這本書上、在這書外面,這是說明書,你先看了說明書,你才真正能夠看到「大方廣佛華嚴」。如果沒有看這個書,「大方廣佛華嚴」擺在你面前不認識。那這本書的效果、這本書的價值就非常寶貴了,從這本書裡頭找到了真正「大方廣佛華嚴」,找到了世出世間無比稀有的珍寶,一點都不假!這個珍寶能解決世出世間一切疑難雜症,無論什麼問題,無論什麼樣的困難,到這個地方來都化解、都消融掉了,這個東西就是宗門所講的明心見性,教下所謂的大開圓解。『其音極深遠』,說「極」,不但九法界眾生無法想像,「深」到什麼程度,「遠」到什麼程度,沒有法子想像,經典裡面只是講遍虛空界、遍法界,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要在當人會得,你能體會得,這個重要。

  『能滅眾生苦』,正是跟佛在《十善業道經》上所說的,「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這句話非常重要!佛在《十善業道經》上說的這個法是什麼法?純善,「能斷一切諸惡道苦」。此地講的是什麼?是純淨,比純善還要純。這個地方的眾生,九法界眾生,九法界眾生包括菩薩,菩薩裡面包括等覺菩薩。我們要問:等覺菩薩還有什麼苦?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那是他的苦,這不能不知道。怎樣能幫助等覺菩薩?純淨,心純淨,身也純淨,不容毫分不淨夾雜就對了。毫分不淨都沒有,這樣那一品生相無明就破了,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能滅眾生苦」。

  『此是佛神力』。這個地方「佛神力」我們千萬要記住,你看到這個佛:這是釋迦牟尼佛,這是毘盧遮那佛。你要執著有一個佛,這就是夾雜不淨。「佛神力」到底是指什麼?佛是覺,覺法,那是真佛。前面我們讀過,佛是梵文音譯過來的,翻成中文意思就是覺。覺什麼?覺總有對象,覺一切法。換句話說,對於宇宙之間一切法,包括宇宙、包括虛空法界,徹底究竟圓滿的明白了,這就是佛,這就是佛神力。佛神力是對什麼?對你無始劫以來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時候統統放下了,斷得乾乾淨淨,一絲毫都不剩,佛神力是這個意思。千萬不要想到阿彌陀佛的神力,毘盧遮那的神力,你這個拖泥帶水不乾不淨,你不懂得佛說法的意思。我們常講佛法無邊、佛力無邊,都是說這個意思。這些話佛門弟子常常聽說,有時候自己也會說幾句,真正的意思實在講沒搞清楚,搞清楚慢慢就會入境界。

  由此可知,學佛不研經教、不聽講經,不去研究,智慧不開,只是每天好心讀幾卷經、念幾聲佛號,很好,不是不好,是好事,不容易覺悟。覺悟要認真去研習,研究真幹,這個習是真幹,把你所學到的統統落實到生活上,你也去認真像佛菩薩一樣參加表演。我們雖然是凡夫,果然能參加表演,有大利益!什麼利益?容易悟入,表演就會認真做,佛教給我們要做的,我們一定要認真努力去做;佛說不可以做的,一定要放下,一定不能違背。這個樣子解幫助行,行幫助解;解是看破,行是放下。請看最後一首:

  【一切咸恭敬,心生大歡喜,共在世尊前,瞻仰於法王。】

  大威光太子對大眾這一番勸導果然有效,說明大眾的善根福德非常深厚。但是比太子差一等,為什麼?太子一見到光就覺悟、就明白了;他們這些人見到光還不清楚,感覺得這很稀有、很歡喜,覺得很難得,這是一個很稀有的瑞相,經過太子這樣一說明,明白了,還是善根非常深厚!『一切』是一切大眾,對太子所說的尊重,由這個尊重落實到恭敬如來,對佛的恭敬心生起來了。『心生大歡喜』,這個歡喜真正的體會到佛法裡常講的,「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聞佛法,更難的見佛!現前有機會見佛,這個是太稀有了。

  『共在世尊前』,大家一起像前面講的十方菩薩眾一樣聚集在世尊前。『瞻仰於法王』,「瞻仰」是對佛致敬,以最恭敬的心、以最恭敬的禮節向佛致敬;「法王」就是佛。王是比喻,比喻自在,一個國家只有王自在;國王他發號施令,別人都要聽從他的。佛於法自在,在一切法裡面通達無礙,得大自在。我們一般人在一切法裡頭,還有很難的,我們沒有辦法理解的、沒有辦法體會的。佛在一切法裡頭自在無礙,所以稱為法王。菩薩,我們一般稱地上菩薩,法身菩薩裡面的地上菩薩,尊稱為法王子,像文殊、普賢、觀音、勢至,這經上常常看到稱他們為法王子,就是這個意思。這正是清涼大師所說的「無遠不歸」,大家統統都到世尊面前來皈依請教,來求法。第四段「偈讚如來」,我們就講到此地。

  現在再看下面經文,第五段「父王宣誥」。大威光太子的父親就是喜見善慧王,他跟大眾一樣也是看到佛光,感覺得很奇怪,是一個好預兆,不知道佛光裡面的意思。聽聽太子這一番話,國王開悟了,國王跟與會的大眾一樣開悟了。請看經文:

  【諸佛子,彼大威光太子說此頌時,以佛神力,其聲普遍勝音世界。時喜見善慧王聞此頌已,心大歡喜,觀諸眷屬而說頌言。】

  這一段文也是說偈的原因,這個偈頌有十一首。國王聽到太子說法,他明白了,他來說偈勸勉大眾。清涼在此地這個註解講得好,「太子道深,親承佛益。王機猶淺,轉假他聞」。這幾句話說得好,太子善根福德非常深厚,不是一般人能比的,見到佛光,他就明白了,他就得十種利益;那個「十」不是數字,十是代表圓滿,他得的是圓滿的利益。他的父王(國王)根性、善根比他淺,不如大威光太子,所以見到佛光之後,還要聽到太子這一番開示他才覺悟過來,「轉假他聞」,與會大眾亦復如是。但是這都算是善根非常深厚,想想我們自己跟他做個比較,那就差得很遠了。

  我們在此地現在總有幾分體會,不能說多分,少分。體會到什麼?體會到有佛光注照此地,因為佛光從來沒間斷。佛的光明遍照虛空法界,遍照重重無盡的世界,我們這個世界當然在佛光普照之中。這個光現在人講的磁場,有自性本來具有的磁場,從來也沒有產生過變化,無論你是圓成佛道,或者是你在墮落三途,這個磁場從來沒有變化過,所以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凡是變化的磁場,那個磁場常常變動的,那都是虛妄相,那不是真的,迷了以後才變現出這個幻相。你看人在歡喜時候的磁場跟憤怒的磁場不一樣,這是我們最容易感覺出來的,一個是非常的平和、慈祥、歡喜;一種是暴戾,充滿憤怒、充滿殺氣,在那個氣氛裡面會感到不安,沒有安全感。

  今天我們這個地球上的氣氛不善,到處充滿瞋恨、濁惡的磁場,濁惡到極處。所以現在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眾生沒有安全感,縱然有一點福報,物質生活能過得去,精神生活不安,常常懷著有恐懼,不知道到哪裡去好,總想找個安全的地方,現在有所謂移民。這個世間有沒有安全的地方?跟諸位說,沒有,這一點總得要覺悟。什麼最安全?隨順性德最安全。什麼最危險?違背性德最危險。換句話說,純淨純善是性德,心地行為純善純淨最安全。換句話說,心行不善不淨最危險,會常常遇到災難。如果是純淨純善,災難現前也非常安全,確確實實逢凶化吉,遇難成祥。所以不必去起心動念生煩惱,去找一個安全地方,沒有。世間人他這一生業力主宰著他,他到哪個地方去躲避?大修行人轉業力為願力,什麼地方都自在,什麼地方都安全。這些道理,在大乘經裡頭。

  所以喜見善慧王的宣誥,他也是用讚頌,實實在在不容易。這個文裡面我們要注意、要留意的,『大威光太子,說此頌時』是說前面這一段經文,這個十首偈頌。你看底下講『以佛神力,其聲普遍勝音世界』,他沒有說十方世界,這是得佛力加持。就像我們今天在此地為大家介紹,我們所得到的是高科技的神力,使我們的音聲普遍地球。有緣的人聽到了,生歡喜心;生歡喜心,他一定很樂意的輾轉宣傳。他的父王很歡喜輾轉宣揚,所以後面也有十一首偈讚頌。今天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