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無量壽經選講(三十三品至三十七品)—重重誨勉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十八集)  2021/4/23  三重淨宗學會  檔名:WD02-013-0028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請放掌。請大家翻開經本,第一百零三頁,從第一行的下面「教語開示」,我們還是從這句看起:

  【教語開示。信行者少。生死不休。惡道不絕。如是世人難可具盡。故有自然三途。無量苦惱輾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

  我們上一次學習到這段,這段還沒有講完。這段『教語開示』,這是佛的教導,現在佛不在世,佛的教導就在經典。像本經,佛講了很多開示。特別三十三到三十五品,這段就是講五戒十善、講六道輪迴,六道生死輪迴的因果。這個因果,信的人非常少,就是『信行者少』。這個事情我們大家可以理解,我們看看現在整個社會,信佛的人的確是少數。「信行者少」,相信佛這些開示的人少,肯定造惡業的人就多了。造了惡業,這個惡業就是十惡業,現在人我們提到經典上講的因果報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很多人他不相信,他認為這是迷信,沒有科學根據,相信的人都很少。相信又能依教奉行的人,當然就更少了。所以信行者少,造惡業的人多。三途惡道是眾生造十惡業所製造出來的,不是佛菩薩去設計的,也不是上帝、閻羅王去設計一個三惡道來懲罰世人,都不是,都是自己的業力變現的。三善道是善業變現的,三惡道是惡業變現的,所以『故有自然三途,無量苦惱輾轉其中』。

  我們上一次跟大家分享到鳥窠禪師跟白居易的一個對話。鳥窠禪師拈起布毛吹之,他弟子就開悟了。白居易去拜訪鳥窠禪師,請禪師開示,禪師沒有跟他講一些玄妙的道理,跟他講「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所以白居易聽了之後很失望,以為禪師可能會跟他講一些玄妙的開示,結果這句話是老生常談。白居易就跟鳥窠禪師說,這句話三句小孩都會說,都說得上來。鳥窠禪師再給他回答,三歲小孩都會說,但是八十老翁還做不到,所謂八十老翁行不得。因此黃念老解釋白居易以為這兩句話是淺,吹布毛的道理比較深,實際上這兩句跟吹布毛是一樣的、是平等的。實在講,任何一法,沒有一樣不是佛法,你會了,隨便拈一法都是佛法,都能開悟。所以特別是開悟的人,開圓見的人,就是人天的佛法到圓教行人那裡也變一乘佛法,沒有差別,關鍵在開圓見,圓滿佛知佛見。

  今天註解接著講,這講到淨宗。「淨宗之妙,在於照真達俗。」這個佛法,佛以二諦而說法,真諦跟俗諦。俗諦,我們常識可以理解說得出來的,可以想像得到的。真諦我們說不出來,你也想不到,那個用參的,那要悟的。真俗二諦,真諦一法不立,俗諦萬法圓彰。真諦,就是從性上講的,從我們自性上,自性上六祖講,「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我們自性從來沒有動搖過,也沒有污染過,沒有。所以從真諦來講,就是從性,我們的自性。講俗諦,是從相來講。性跟相它是一如的,它是一體的,性相不二。

  性它顯在相上面,相就是性,所以密宗、禪宗也講「當相即道」。你說性在哪裡?就在相裡面。古大德也常常用金來做比喻,這個金就是黃金,我們到銀樓去看,黃金打造各種裝飾品,戒指、手環、項鍊等等的,還可以打造一尊佛像,也可以打造一個人像,也可以打一條狗的相,什麼相都可以打。但是它的本質是什麼?統統是黃金。它的本質是一個,同樣是黃金,以這個來比喻我們的自性就像黃金。黃金打造出來它有一個相,有貓的相、狗的相,人的相、佛菩薩的相,戒指、手環什麼都可以打造出來,那個相就很多,琳瑯滿目。相不一樣,但性是一個,是一樣的,相就是從性生出來的。黃金打造的一尊佛像,你說我不要這個相,我只要黃金,那也沒有黃金。你說那些相統統不要,我只要一個金塊、金條,那個金塊有四方形的、長方形的,它還是一個相。古大德常常用這個比喻讓我們去體會,我們的自性跟現在看到的這些森羅萬象是怎麼回事情。所以現在你任何一個相,都是我們自性現出來的。你要回歸自性,從這個相會歸到自己的性。性在哪裡?就在相裡面,你離開相也沒有性。所以迷的人,性不是相,相不是性,把它切割了,不能切割。

  我們淨老和尚這些年在講席當中,常常引用電視的屏幕,跟電視裡面的這些現相(節目內容)。那個屏幕是空寂的,什麼都沒有,那個是形容我們的自性。自性是空寂的,空寂的就一法不立。但是你頻道一開,它就現無量無邊的相,它什麼相都能現出來。相從哪裡出來?從那個屏幕出來。所以那些相跟屏幕,它是一不是二,那個屏幕比喻作性,節目內容比喻作相,相就很多,千差萬別,這個頻道是什麼節目、那個頻道什麼節目,無量無邊。用這個比喻,也是讓我們去體會一個概念,當然真正還是要自己去悟。透過這個概念,我們從這個方向去悟這個性跟相,它是一不是二。性就是相,相就是性。所以迷的人,性不是相,相不是性,這就是分別執著;悟的人,性就是相,相就是性,性相不二,沒有分別。

  「若廣行眾善,則造福於當前之社會,且成為淨業之助行。」這個就講到斷惡修善,做善事。做善事也會造福我們當前的社會。我們修善,也可以成為我們修淨業的助行,我們一般講念佛是正行,斷惡修善是助行,正助雙修。廣行眾善要三輪體空,心地乾淨,沒有名聞利養的污染,就是說我做好事,我不求名、不求利,不求這些名聞利養,我也不需要人家給我登報紙、給我讚歎、給我表揚,不求這個。應該做的好事,盡心盡力去做,人家知道也做,不知道也做,心裡不放這些名聞利養在裡面,這樣才能成為淨業的助行,心清淨,三輪體空。三輪體空,比如說我們布施錢給人,內不見自己能布施的人,不見所布施的對象,當中不見所布施的這些物品、錢財。這個不見的意思就是不要放在心上,不要常常念著:我布施了多少錢、布施給某某人,還希望他來報答我,這個就三輪不空。

  所以三輪體空就是淨業的助行,不著這些名利。如果貪著名利,就造成淨業的障礙,障礙我們往生,還貪著這個世間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這是我們往生西方的一個障礙。不能往生,來生是得人天福報,你做好事,善有善報,但是不能出輪迴。所以如果廣行眾善,不著相是功德,著相就是福德。這個道理,在《金剛經》佛講得很詳細,就不著四相。菩薩修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修六度萬行他不著相。所以不著色聲香味觸法而行布施,他就超越了。你著相就變成人天福報,來生享受人天福報。我們真正修淨業,只有一個目標,就是我們統統迴向極樂世界,我們是希望到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這個世間的欲望斷了,沒有這個欲望,用心就大公無私,他就沒有私心,決定是平等的去愛護一切眾生,為一切眾生盡心盡力做出奉獻,自己一無所取,這個在佛法講叫功德。他積功累德,積功累德就是幫助自己往生極樂世界,品位增上。

  如果他是要求世間的名聞利養就變成福德,變人天福報。現在我們佛門寺院,有很多道場提倡人天福報,修人天乘佛法,當然也是很好,人天乘佛法也是小乘佛法、大乘佛法的基礎,但是不究竟。福德不能超越六道,功德能超越。如果執著這個世間的名聞利養,變成福德,功德就沒有了。功德是幫助你了生死出三界,福德是人天福報。人天福報他不要,這種人的確也不好找,真正這一生想要了生死出三界的人,畢竟還是很少。所以佛弟子如果還有名利心、好勝心,還有我執的心,這是凡夫。真正佛弟子,是要把這個都放下。所以他們能夠廣行眾善,造福於當前之社會,把福德轉成功德,做為我們淨業的助行,所謂正助雙修。「復深信願,持佛名號,則自他兼利,常樂無極。」這一段註解講的就是標準的淨宗學人,他是道道地地的念佛人。常樂無極,這不容易得到,這是法喜充滿,這是真正用功,功夫得力了。

  下面註解接著再解釋,「又此品廣明濁世惡苦。雖只廣陳事相,實則圓顯一心。」此品就是我們這品經,第三十五品。這品經給我們詳細說明五濁惡世眾生造惡受苦,造五惡,受五痛、五燒的果報。雖然經文上講的是事相,事相就是發生的這些事情。雖然是事相,但是這個事相也是從心生的,一切法從心想生的。「心穢則土穢,心惡則趣惡,一一無非自心所現。」這個五濁惡世,為什麼有五濁惡世?這個濁從哪裡來?就是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心裡污染太嚴重了。心污濁呈現出來、顯現出來的,我們的世界環境它就是穢土,就不清淨,我們現在的話講污染,地球受到嚴重的污染,地球自然生態受到嚴重的破壞,這是我們這個地球。這個世界人類心不清淨,製造出來的混濁污染,精神的污染、心理的污染、生理的污染、環境的污染、空氣的污染、海洋的污染,依報正報都是污染,這是穢土,所以都是眾生心清不清淨的關係。心不清淨,土就不清淨。趣惡就是三惡道。心惡,你心裡一天到晚動壞念頭,自然感召三惡道的果報;心地清淨善良,喜歡做利益眾生的事情,與淨土就相應。

  「經中詳明兩土淨穢,令知欣厭。」《無量壽經》給我們詳細說明,兩土就是我們娑婆世界跟極樂世界,我們娑婆世界是五濁惡世,極樂世界是五清善世,兩個世界強烈的對比。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所有的苦,極樂世界聽都聽不到,所以它那個世界稱為極樂。我們這個世界都是苦,所以稱為極苦。《無量壽經》詳細給我們說明兩個世界的環境、情況,佛給我們介紹、說明,讓我們在娑婆世界的這些眾生,知道欣厭,欣就是欣慕、嚮往極樂世界;厭就是願意放下這個娑婆世界,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因為極樂世界是清淨的,娑婆世界是污染的。兩土淨穢,我們認識清楚了,我們對極樂世界自然生起歡欣,很歡喜、很嚮往,對娑婆世界就厭離,厭離就是不再貪戀這個世界,不留戀,放下了。

  下面,引用《彌陀要解》講的兩句話。《彌陀要解》:「娑婆即自心所感之穢,而自心穢理應厭離。」這是蕅益祖師註解《彌陀經》的兩句話。娑婆就是自己心所感應的穢土,因為我們心不清淨,所以感應的環境、世界不清淨。自心穢,自心這個穢土理所當然你要厭離,厭離就是放下,你要放下這些不清淨的。我們現在住在這個世界,世界這樣的亂,地球災變這麼多,從哪裡來的?就是我們眾生心行不清淨。我們的心不善,心是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痴慢疑;我們做的事也不善,身口意三業,身造殺盜淫,口造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意貪瞋痴,造十惡業,造惡業了。所以身口意三業,造作十惡業,這樣的心行感得現前地球災難這麼多。我們淨老和尚常講,這個世界災難一年比一年多,一次比一次嚴重。我們現在看的確是這樣。為什麼這樣?我們地球的人類不斷造惡業,惡業造得愈來愈嚴重,惡業造得愈來愈多,當然就感應這個世界天災人禍頻繁不斷。所以娑婆世界是自己心不清淨所感的穢土,我們應當要放下、要離開,遠離娑婆世界就是要遠離自心的污染,身心受到污染,我們要遠離這些污染。

  「極樂即自心所感之淨,而自心淨理應欣求。」極樂世界,淨土也是我們的心去感召的。古大德常講「心淨則佛土淨」,自己去感召的,也是自己心裡變現出來的,理所當然我們要欣求,這是一定的。穢土要遠離,淨土我們要欣求,求生淨土。淨土從哪裡來?心淨則佛土淨,你心清淨就跟淨土感應,這是真正取極樂世界。如果自心不清淨,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也不能往生,因為口念彌陀心散亂。自心如果清淨,一天念十聲也能往生。你看《無量壽經》講一念十念,那個一念十念什麼意思?你心清淨,相應了。所以修淨業這個原則我們一定要清楚。淨就是不污染,這個世間名聞利養、七情五欲,世出世間法統統放下,一樣都不要,不放在心上,清淨心就現前了。清淨心是真心,是本來就有,我們的心本來就清淨。現在為什麼不清淨?迷了,迷了就不清淨;覺悟了,本來就是清淨的。我們現在心不清淨,就是不知道自愛,不知道愛護自己的清淨心,就是當別人的垃圾桶,別人不好的事情放在我們心上,那不是我們自己去找來這些污染嗎?當作別人的垃圾桶,人家丟垃圾照單全收,把別人不好的統統擺在我們的心裡,別人的分別執著統統放在自己心上,那就變成穢,穢就是污染,心被污染了。

  「厭穢須捨至究竟,方無可捨。」捨就是放下,徹底放下,不要放在心上,放到究竟,再沒有東西放下。「欣淨須取至究竟,方無可取。」究竟的清淨就是大般涅槃、是常寂光,那個就是究竟清淨平等覺。我們要離穢、要求淨,到極樂世界這樁事情才真正得到圓滿究竟。所以取極樂世界要取到究竟,捨娑婆世界也要捨到究竟。所以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到究竟圓滿就是一不是二,離跟求是一不是二,娑婆跟極樂世界是一不是二,染淨不二、善惡不二、淨穢不二,這才叫真正達到究竟圓滿。所以《妙宗鈔》也講,如果你取捨到極處,那跟不取不捨是一樣的。科學家告訴我們「零點能量點」,萬事萬物都是從零出生的,到最後還歸零。歸到零,生跟滅就沒有意思了,出生跟滅盡畫成等號,原來出生就是滅盡,原來滅盡就是出生,幾乎是同時。

  《彌陀要解》云:「設不從事於取捨,但尚不取不捨,即是執理廢事;既廢於事,理亦不圓。若達全事即理,則取亦即理,捨亦即理,一取一捨無非法界。」在修行觀念上有錯誤的人很多,他認為自己什麼都放下了,什麼都不做了,家也不要了,事業也不要,責任他也不負責了,這是在迷,這個人沒有覺悟。過去我們淨老和尚講說放下,真的有人他工作辭掉,家裡也不要了,後來造成生活上的困難,再去找老和尚,他說現在生活怎麼辦?老和尚看到搖頭了,你把我的話完全聽錯了,會錯意了。放下是叫你放下心上那個執著,不是叫你外面的事情統統不要做,所以有很多人把這個道理都誤會了。所以《般若經》很不好講,在中國從宋朝以後,講《般若經》的法師就很少,縱然有講也是講得很淺,這是江味農老居士在《金剛經講義》裡面提到這個事情。為什麼很少有法師講《般若經》?因為怕人誤會,一誤會就變成著空。所以古大德講,寧願著有如須彌山,也不可以著空如芥菜子。著空,好像芥菜子一點點,那比著有如須彌山還麻煩,他撥無因果,他什麼都不做了。所以他取非法相,法相不要了,取非法相。應該是法相、非法相,他都不取。怎麼樣是不取?你看《金剛經》講,你要持戒修福,廣修六度萬行。就是你斷惡修善、做好事,你不要把這個事放在心上,就二邊都離了,就不會去落空了。所以這個道理,我們不能誤會,誤會就很麻煩。

  下面再引用《彌陀要解》,「《要解》之說,事理圓融,妙契中道。」理跟事圓融,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是大乘,大乘佛法,這是圓教,真正究竟圓滿。佛法一定要大乘,大乘佛法,因為佛法有人天乘佛法、小乘佛法、大乘佛法。大乘還不夠,還要往上再提升,一乘。在《法華經》說:「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到《妙法蓮華經》,佛接近要入滅的時候,說了《妙法蓮華經》。《妙法蓮華經》就開權顯實,就回歸到真實,講真話了。前面講的有二乘佛法,有三乘、有五乘。我們一般講五乘佛法,五個層次: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五乘佛法。到《法華經》,佛就說真話,「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說二乘、說三乘、說五乘,那是佛方便說,因為大家還不懂一乘法。講真的,只有一乘法,沒有二乘、三乘,那是方便說的。

  所以說真的,就是只有一乘法。整個宇宙是一體,根本就不能夠分割,一分就錯了,一分就出問題。一體,獨立的,盡善盡美。一分割就對立,就有自有他,有你有我,今天講這個社會問題、世界問題,就是從這裡產生的。整個世界的問題,都是眾生的分別執著所產生出來的問題。如果知道這個是一體,大家互相照顧、互相幫助,這個世界就真正和平了。現在為什麼分自分他?因為著了四相,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有我,對面就有人,我跟你不一樣,你跟他也不一樣,就對立起來,四相就出來了。所有的煩惱,所有的問題,統統從這裡產生的。所以大家如果明瞭這個事實真相,什麼問題都沒有了。大家知道是一體,應該互相幫助,沒有條件的,怎麼會有問題?都沒有。好,三十五品我們就學習到這裡。我們下面進入「第三十六品」,請看經文:

  【重重誨勉】

  我們看這個品題,也可以知道這品經,主要是佛不斷重複的來給我們教誨、勸勉。佛法講『重重』,不斷重複,這個很重要,這我們老和尚常講,「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們一句話、一個道理,要聽二十一遍才有印象,才能記得住。記得住,還沒有理解它的意思,還不理解,所以還要再多聽才能解義,了解它的意義。解義之後還要去行,信解行證,去行、去做、去實習。這些都是必須要不斷重複的,「重重誨勉」。我們大家想一想,你說眾生有可能勸他一次,他就覺悟、他就回頭了嗎?不可能。記都記不住了,他還能回頭嗎?那也不可能。所以在《地藏菩薩本願經》,釋迦牟尼佛也給地藏菩薩跟一切諸佛菩薩講,他說我也是跟你們一樣,都是分身千百億去度眾生。什麼身都現,在家身、出家身、男子身、女子身,跟觀音菩薩一樣,三十二應身統統現。但是眾生不是那麼好度的,所以他分了四大類,「或有利根,聞即信受」。根性很利的,他一聽聞、一見聞,他就相信,他就接受,就依教奉行。這個利根的人,當然少數,很少。或有利根,聞即信受,他一聽就開悟了。「或有善果,勤勸成就」,善果就是他有善根。有善根,你不是勸一次、兩次,他就能夠去做到,所以要勤勸,就是很努力的,常常去勸他,多勸幾次,他明白了,他也能依教奉行,他就成就了。「或有暗鈍,久化方歸」,暗鈍就是根性比較差的,很暗鈍。但是暗鈍,他畢竟還是有善根,善根比較少。比較少就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久化就是你要長久的去教化他,去教導他、去感化他,可能這個時間要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到五十年,他才能回頭。所以或有暗鈍,久化方歸。「或有業重,不生敬仰」,這個大概是最多的。業障很重,他根本就不相信,甚至他還排斥、他還毀謗,他不能接受,那是業障比較重的。

  所以佛菩薩度眾生,這四大類。這四大類,我們現在看整個社會,大概「或有業重,不生敬仰」,那是佔絕大多數,不學佛的人還是多。我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佛講五戒十善,第一條就是「不殺生」,不殺生佛在經典上講得很多、講得很詳細、講得很明白,殺生是有果報的,一刀還一刀,一命還一命;吃牠半斤,還牠八兩。你說現在你跟一般社會大眾講,有幾個人會相信?過去世沒有善根的人,他肯定不信的,他認為這些都是迷信,他不信。這一類就是屬於業重,業障很重。這個業障很重,不是說他沒有讀書、他沒有學歷業障很重,學歷很高的,他不相信佛的話,他還是業障重。所以這個就沒有分什麼高學歷、低學歷,書讀多少。佛講的你接不接受?你能不能相信?能不能依教奉行?善根以這個來論的。

  下面的註解就是給我們解釋這一品經的大意。「本品為折伏眾生惡業而示誨勉。首顯惡因惡果令知畏懼,末勸端正身心,不忘功夫,以免敗悔。」這一段註解,就是給我們說明佛講這一品經的用意,就是要折伏眾生惡業而開示,不斷的教誨,不斷的勸勉。怎麼勸?首先先顯示惡因惡果,就是惡果你看到那是什麼因造成這樣的果報,讓眾生知道畏懼,這個就是因果教育。知道造那個因,得的是這樣的果報,很可怕,就不敢去造那個惡因。這品經到末後的經文,是勸端正身心,不忘功夫,以免以後失敗後悔了。就這品經的大意。我們請看經文:

  【佛告彌勒。吾語汝等。如是五惡五痛五燒輾轉相生。敢有犯此。當歷惡趣。】

  到這裡是一段。這段經文,「誡輾轉莫犯」,誡就是教誡,給我們教誡。這個誡,旁邊一個言字旁,就是開導、勸誡,勸大家,自己聽到了佛這個開示,還要輾轉去勸別人,不要犯這個惡業、不要造這個惡業,不要去犯。『吾』是佛自稱,「吾」是佛自己稱自己。『汝等』就是現在講的你們大家,包括我們在其中。『五惡』是殺盜淫妄酒,這是因;『五痛、五燒』是果,「痛」是現世果報,現在人還活在這個世間,活得很痛苦,這個稱為花報。這個現世報就不好,你造了這個惡業,你現在就不好。道家的《太上感應篇》就是主要講現世報,現世的花報。佛,花報也講,果報也講,佛講得深遠,因為佛講三世。儒、道,大部分講現前這一生、這一世,你看得到的。「五燒」是果,燒是來世,這個身死了之後到三惡道去受報,那是果報。

  『輾轉相生』,註解講,「惡與痛燒,互相輾轉而生。惡生痛燒,故入惡趣。但惡趣眾生三毒彌甚,故燒復生惡痛。如雞生蛋,蛋又生雞,彼此輾轉而生,何有已時。」這個就是說因生果,果又生因,你造了這個因得到果,果現前又造因,因果循環,六道輪迴的真相就是這麼來的。惡生痛燒,這就是墮三惡道。三惡道的眾生在惡道裡面罪業是消了,就是去那邊受這個惡報,惡報受完,就是這個惡業消掉了。惡業消掉,但是那個三毒的習氣還是很嚴重,就是煩惱習氣,在受罪的時候難免怨天尤人,心不平、心怨恨,所以貪瞋痴不斷在增長。罪報受完了,到人間來,貪瞋痴慢這些惡習氣就很容易起現行,就很容易發作,發作出來又再造業了。貪瞋痴是一切不善果報的因,這個因不拔除,我們殺盜淫妄的惡業,就不會斷絕,地獄、餓鬼、畜生的苦報就永遠不會止息。都是這個貪瞋痴製造出來的,你這個因沒有去掉,好像病因沒有去掉,病怎麼會好?所以要把那個因排除掉,不造惡因就沒有惡道。善惡,六道輪迴都是自己製造出來,自己心所變現出來,所謂自作自受,跟別人不相干。

  『敢有犯此』,「此」就是指惡業,依然在造作十惡業。『當歷惡趣』,如果不相信佛的話,繼續造惡業,「當」就是必定,必定去經歷惡趣,「歷」就是經歷。也必定當永劫輾轉於惡趣之中,永劫就是不斷的在三惡道輪轉,那也是苦不堪言。「惡趣是作惡自招之果。故舉果相,以誡眾生令止惡因。」惡道的果報不是無緣無故來的,也不是別人去設計、去製造,給你去受的,都是自己惡業的業因去感召來的。所以這個道理,儒家、道家都知道。你看《易經》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就是講因果。道家《太上感應篇》一開頭第一句就講,「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禍跟福沒有門路,惟有人自己去召來的,修善得福,造惡得禍,都自己找來的,自己所感召的。佛在經上把果相講得清楚明瞭,勸我們回頭,止惡修善,自然能夠脫離五痛五燒。你把那個因轉變了,不要造惡因,那個果自然就沒有。

  我們人一生貧富苦樂,我們這一生的遭遇,我們這一生的果報,都過去生造的善惡業,業所感的果報自己應該歡喜承受。老祖宗也講,你是富貴的命,你就享受富貴,你過去生有修,你有修財布施得財富;當官有地位,過去生修的,這命中有過去生修的,這一生的果報。你命中是富貴的命,你就安享你的富貴;你命中是貧賤的命,你就甘心忍受貧賤的生活,不怨天、不尤人,你就自己沒修,怪別人沒有用。如果明白這個因果的道理,你這一生積極來斷惡修善,這一生就可以感得現世報,改造命運。你看《了凡四訓》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現在淨老和尚也是很好的例子,的確這個命運可以改造的。人家算他壽命四十五歲,他跟兩個戒兄,同樣去受戒的,同年。一同去受戒,一同去給人家看相算命,算命先生說你們三個人壽命都不會過四十五歲,四十五歲就過不了。果然他們四十五歲那一年,一個是明演法師,一個是法融法師,一個二月走了,一個五月,我們老和尚七月生了一場病。

  那一年我已經在聽經了,那一年我們老和尚在基隆十方大覺寺講《楞嚴經》,我跟我弟弟去聽經。這是五十年前,今年我們老和尚九十五歲,五十年前他四十五歲。後來他發心弘法利生,病了一個月,沒有看醫生,因為他知道他們家族,他父親也四十五歲走的,他的伯父也四十五歲走的,他很清楚,他大概也是這個壽命。醫生只能醫病,不能醫命,沒有看醫生,只有念佛求生淨土。後來病了一個月,他又好起來了。所以我看我們師父上人,他四十五歲是過去生的果報。四十五歲以後延壽的,他四十五歲那一年,病又好起來,他兩個戒兄都走了,一個還是修密的,修得還有一點通,他命運還是轉不過來。他也找他們兩個戒兄去學經教,將來一起來弘法,兩個也都沒有接受。有一個去學密,他說你講了半天,人家也不相信;我去學密,我有神通,我一顯神通大家就相信了。後來他去跟屈文六上師,在大溪,他們那個時候住在關帝廟。他真的學得很認真,磕十萬個大頭,修到傍晚都能看到大溪的街上,大概五點多黃昏的時候就有鬼,很少,出來在街上了。愈晚鬼道眾生就愈多,到晚上十點是尖峰時間,整條街都密密麻麻的。所以我們老和尚就笑話他說神通沒現前,鬼通先現前,看到鬼了。修到這樣,真的也不容易。所以他五月走的時候,還不錯,自己身體不舒服,還搭公車到榮總,到急診室就走了,也修得有一點功夫了。

  所以我們老和尚他這一生,他也是改造命運給我們看,也是一個很現實的例子,所以他延壽到今年是五十年,真不容易。一般延壽延個三五年、七八年,了凡先生他是延壽二十一年。孔先生給他算命,他的壽命只有五十三歲,後來袁了凡他遇到雲谷禪師給他開示改造命運的理論跟方法,他聽懂了,依教奉行,命運改過來了,活到了七十四歲;原來命中沒有兒子,後來有個兒子很好;原來命中就是四川一個小縣城的縣長,後來當到寶坻知縣的縣長,都提升了,這就是改造命運。所以古人改造命運的這些例子,我們現代人還是有。我們老和尚也給我們現身說法,他是改造命運活生生的一個例子。所以你積德行善就能改造命運,知道命運不好,就要積德行善,過去生沒修。

  所以我們老和尚他這一生,他四十五歲那一年,七月沒有走,主要是他三十三歲出家,出家就開始講經、教佛學院,講經講了十二年,還有之前遇到章嘉大師教他三年修布施。最早是方東美教授介紹他學佛,也就是說從他出家開始講經弘法,這個十二年累積下來,改造了他的命運,所以四十五歲那一年他只有病一個月,等於是重業輕報。在他自己想,兩個都走了,現在輪到他了,所以他就沒有去看醫生,他覺得壽命到了,你看醫生沒用,所以就念佛。後來又好了,好了就知道,後面的生命是佛菩薩的,替佛菩薩做事,自己應該原來的壽命已經沒有了。所以明白這些道理,積德行善你就能改造命運。如果是怨天尤人,那是罪上加罪。但是不明理的人,他難免就怨天尤人,他遇到不如意的事情,遇到那些他就怪別人、怪老天,他沒有反省自己,他也不會去反省自己,這樣你受這個惡的果報,又去怨天尤人,怨天尤人又是造惡業。你看儒家的《論語》,孔子也講「不怨天、不尤人」,《感應篇》也講怨天尤人要記過的。但是沒有讀聖賢書、沒有學佛的人,他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很難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怨天尤人又加重罪業,這都是不明理,不讀聖賢書之過,不讀佛經之過。我們再看下面這段經文:

  【或其今世先被病殃。死生不得。示眾見之。】

  這段經文是講現世的花報。你造了惡業,人還沒有死,還活在這個世間,你就會有現世報。就像《太上感應篇》講的,「大則奪紀,小則奪算;其過大小,有數百事」,一算就是一百天的壽命,如果惡業造很多,福祿不斷的減損、扣掉,人就多逢憂患,你憂慮的事情、災患的事情很多就來了,你會遭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此地講的,也都是我們現世可以看到的,『或其今世先被病殃』,「病殃」就是生病。生病也都是有因果的,這是講花報,生病。「被」就是受。先被病殃,先受病的災殃。「病」就是疾病、業障病,還有冤親債主這個病。「殃」是殃禍,水火之災,刑罰之禍。這個《太上感應篇》講得很詳細,有這些災殃,病,還有這些災殃。

  疾病有三大類,第一類是生理的病,生理的病就是我們生活起居、飲食不小心,身體受到風寒,傷風感冒;吃東西,吃到不衛生的,像現在那種化學品東西吃太多。古人講,「病從口入」,三餐吃,如果吃了一些不是健康的食品,不是好的食品,日積月累,吃出病來。現在生理的病也是很嚴重,生理的病,實在講過去就比較容易治,過去的病沒有現在的人病那麼多。現在的病特別多,因為現在人吃這種化學的東西太多,加上空氣污染、水質的污染、精神的污染、心理的污染,實在講現在這個病不太好治,還是要從根源去調整。所以現在有一些什麼物理治療、食療這一類的,這個也是對的。有需要醫生用藥物來治療,就用藥物來治療,治生理病,醫生是可以治療的。

  第二類是冤業病,冤親債主來附體,讓你生病,甚至病重,他附在你身上,奪你的性命,這個你去找醫生沒有用,這個醫生治不好。西方宗教是用祈禱的,佛門就用誦經、拜懺、念佛給他的冤親債主迴向,如果對方他接受、他離開,你病也就好了。所以我們看到很多這種附體的冤業病,這個不但中國人有,外國人也有。去年我們有一個義工(美國人),他來三重別院要參加佛七,結果被附體了。第一次看到西洋人被附體(那很厲害的),我想把他帶進去念佛,愈念他叫的聲音愈大。後來請一些通靈的去幫他看,說是北約的一個人,北約就是歐洲有一個北約,一個人被殺了,被砍頭,附在他身上,所以他一直講他脖子痛。我說,一個好好的人來我們這裡做義工,怎麼突然這樣,中國人被附體我們是看了很多,在大陸特別多。但是西洋人被附體到這樣,我還是第一次見到,的確,冤親債主。後來我請他到拱北殿去,還是不行,有時候他那個冤親債主一離開,他又恢復正常,回到家裡,半夜他又發作了。後來弄得沒辦法,把他送到馬偕醫院去,醫院他只是用個鎮定劑那些,退了又一樣。後來我說,現在這個問題,你看要怎麼樣?他說他要回美國找他媽媽。我一聽到這句話,找他媽媽應該會比較好,我的一個直覺。但是他要回美國,我也擔心,我就幫他卜一個觀音籤,如果他上飛機,在飛機上被附體發作,那整個飛機上的人不都嚇死了嗎?後來我卜個觀音籤第二十四卦,上上卦,我想應該沒問題。後來他媽媽從明尼蘇達州跟他弟弟來,他弟弟也會講中文,他媽媽不會講,他跟他弟弟都有學中文,都會講。他也很懂我們中國人的禮貌,都會來給我告假,帶他媽媽跟他弟弟來。我請他去蓮池閣吃飯,送他一些茶葉帶回去,結果是一路平安,回到美國。所以這類是冤業病。

  第三類是業障病,這是最麻煩的,業障病是自己造的業,這個也不是冤業病,也不是身體的病,就是人不舒服。這個業障病,只有自己懺悔改過,業障消了,病才會好,不然這個病會折磨人的。這種業障病麻煩在哪裡?你去醫院檢查沒病,但是你就是難過得要死,這個是一點辦法都沒有。所以這些病人一般讀《地藏經》的最多,消業障,特別業障比較重的,因為地藏菩薩的願就是度地獄眾生,「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地獄的眾生,當然業障是最重的。讀其他經典,當然也有效果,你讀《阿彌陀經》,其他經典也很有效果,但是讀《地藏經》的人佔多數。當然你讀《無量壽經》也是可以。《摩訶止觀》說,眾生之病皆因六緣而起,四大不順、飲食不節、坐禪不調、鬼神得便、魔神相擾、惡業所起。所以診斷這個病,還是佛講得詳細,佛把它分類,佛講得詳細。世間的醫生他只能診斷生理的病,冤業病跟業障病,他就不知道了。不知道,當然他也不曉得怎麼去治療了。但是我聽說中醫裡面也有一個,好像他不是用醫藥的,用符咒的,也有這一個。大陸的中國醫藥學院跟我們台灣台中中興大學、中國醫藥學院,他們都有這一科,這科好像叫祝由科,有這麼一科,不靠藥物的,在西醫可能就沒有這個。

  『死生不得』,「死生不得」就是說你受這個病殃好也好不了,死也死不了。我們一般看到像現在的植物人、老人痴呆症,這些都是屬於這一類的,死生不得。經上講的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像有一些植物人,的確是這樣,他一口氣在。我們看到很多,有一、二十年的,他就是一口氣在,他也不會講話,就躺在那裡。他就是一躺一、二十年,有的甚至二十幾年,這個就是造惡業得的果報。我有一個親戚也是這樣,以前她那個口業很不好,結果中風躺在床上,都要人家照顧,整整躺了三十幾年。這個看到真的是現世報,這是我們自己的親人。造的惡業,真的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死生不得」,註解講:「作惡之人,於現在世,或生重病,或招災禍,求生不得,求死不得,憂苦萬端,不能出離。」這是講現世報,得重病,招災禍,招感這個災禍,這個我們在社會上看到很多。

  『示眾見之』,就是讓大家看到,看到這是花報,造了惡業,「顯此惡果,普令大眾皆得見之。令知因果不虛,而生戒懼。」因果報應,真的是絲毫不爽,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造的惡業,就是十惡業,十惡業第一個就是殺生的業。佛在《地藏經》、在《十善業道經》講,殺生得多病短命的果報。現代人你跟他講這個,誰相信?他不相信的,殺生得多病、短命的果報。當然這些病,其他的業都有,包括口業這些也都會得病,十惡業都會。第一個是殺生,這是最普遍的。在雙溪,我就把《地藏經》一段經文用個牌子寫上去,《地藏經》云:「地藏菩薩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宿殃就是這裡講的「先被病殃」。因為那邊有很多到山上打獵的,我們現在裡面都插牌子。還有去弄這些陷阱,讓野獸腳弄傷,把牠抓住。所以《地藏經》講,「地藏菩薩若遇殺生者」,地藏菩薩如果遇到殺生的人,就給他說,你這個會有宿殃短命報,遇到意外災難種種的,你造什麼業就會什麼果報。但是這些人,講他不聽、他不相信。但是不相信,我們看到有一家,我們看他就是病一大堆,就宿殃短命報。但是還好,我們多跟他接觸,慢慢他也有一點一點接受。有一次他的家人(就是我們旁邊只有那麼一戶)暈倒了,他急了,他也沒有學佛,還知道來找我們去幫他助念,後來念一念又好了,現在慢慢就有一點信心。所以要度這些人,沒那麼容易,要慢慢度,也要很有耐心。所以不容易,這個真不容易。

  好,今天時間到了,這一段經文我們還沒講完,我們就下個星期再繼續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