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無量壽經選講(三十三品至三十七品)—蒙昧無知,實為人生之巨痛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十四集)  2021/3/30  三重淨宗學會  檔名:WD02-013-0024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諸位同修,請翻開經本一百零二頁,「濁世惡苦第三十五」,翻到一百零二頁,從「意念身口,曾無一善」這段看起。我將這段經文念一遍,我們對對地方:

  【意念身口。曾無一善。不信諸佛經法。不信生死善惡。欲害真人。鬥亂僧眾。愚痴蒙昧。自為智慧。不知生所從來。死所趣向。】

  我們上一次學習到這段。這段還沒講完,這段講到:『不信諸佛經法,不信生死善惡』。今天接下來我們看下面這一句:『欲害真人,鬥亂僧眾』。「欲害真人」這句,這裡講的真人就是阿羅漢,這裡講的就是阿羅漢。阿羅漢斷見思煩惱,超越六道輪迴,他證得真,他已經證真了。就是證得真理了,他得解脫了,我們一般講,他證果了,證得阿羅漢果了。但是阿羅漢他這個真是偏真涅槃,就是不圓滿,他只是證得偏真的空理,所以他證得的不是中道。三大類的煩惱: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這三大類煩惱他斷了見思煩惱,就是最粗重的這一層煩惱他斷盡了,所以他證得阿羅漢,在經上講偏真涅槃,他超越六道輪迴,生方便有餘土。他這個見思惑一斷,確實是真的,不是假的,真的超越六道輪迴,他不必再受六道生死輪迴的果報。這是真的,是證道,所以叫真人。欲害真人,害就是要殺害,在經上佛給我們講,殺阿羅漢是五逆重罪之一。五逆罪,第一個殺父親,第二個殺母親,第三個就是殺阿羅漢,第四個出佛身血,第五個破和合僧。這五種罪業稱為五逆罪,那是逆罪,造這個極重的罪業,將來必墮阿鼻地獄。阿羅漢是人天的老師,阿羅漢也有一個意思是「應供」,就是他應當可以接受人天的供養,給在六道的眾生種福、修福,所以也翻作「應供」的意思,就是他能做人天的老師。所以我們做三時繫念,在第三時僧寶讚,都會唱到一句,「堪作人天功德主」,堪作人天功德主就是讚僧寶,他證得阿羅漢。所以阿羅漢是人天的老師,阿羅漢他們住在世間是教化眾生的。害阿羅漢等流的罪是害老師。現在實在講,我們也遇不到阿羅漢,阿羅漢在這個世間我們也不認識。但是這個罪業有等流,就是相等的,等同殺阿羅漢這一流的罪。就是一般講善知識、好老師、高僧大德(出家高僧、在家大德),這些真正的善知識,他也是人天眼目,如果你把這個真正的善知識、好老師殺害了,等於殺阿羅漢,也是屬於逆罪。所以害阿羅漢等流的罪是害老師。五逆罪墮無間地獄,是無救之罪,佛也救不了。

  阿羅漢在世間是行菩薩道,他留在這個世間就是行菩薩道。無論是大乘小乘,眾生根性不相同,應機施教,而且給大眾做一個好榜樣。你害他、你去障礙他,這個罪實際上跟誰結的?跟這個地區的眾生結的罪。你害他、你障礙他,害他不能在這個地區弘法,這個地區的人學佛聞法的因緣斷掉了。因為你害他,你去障礙他,讓這個地區的人聞不到佛法,就是跟這個地區的人結罪了。阿羅漢已經證果了,你把他害死了,他也不會去報復你,他會原諒你,絕不會結怨,不會報復。但是你造這個罪業是性罪,你墮無間地獄是自己的罪業墮下去的,那不是阿羅漢他報復的。是你自己的罪業牽引你到地獄去受罪的,跟別人都沒有關係,因為有多少眾生聞法的因緣被你給斷掉,斷人的法身慧命這個罪很重,比斷人的身命更重,道理在此地。所以斷眾生的法身慧命,罪這麼嚴重,反過來,如果你幫助眾生得到法身慧命,那是不是功德很大?你幫助這些善知識、阿羅漢來弘法,你來護持,他弘法的功德就是你的功德。所以,佛陀在世,請佛講經的功德第一大!冥陽兩利。讓所有有緣的眾生真正得度,他聽明白了,斷惡修善,改邪歸正,受到感化的人數愈多,你的功德就愈大。真正功德,我們這裡建個道場、建個講堂,希望請法師常住在這個地方講經,成就一方,跟這一方的人結法緣。所以「欲害真人」,這是害善知識、害阿羅漢,罪過很重。

  下面這句是「鬥亂僧眾」,這句是破和合僧。破和合僧也是五逆罪之一。鬥是鬥諍,亂是作逆。對於六和敬的僧團,如法修行佛道的僧眾,要用各種手段去離間他們,讓他們之間起了鬥諍,令他們廢棄這些修學佛法的事情。一個僧團就是大家在這裡共修、共學,在一起修學,如理如法的修學,將來大家都會成就。這個道場、僧團依眾靠眾,大家互相依靠就會有成就了。這樣的一個團體,如果有人惡意去破壞、去離間、去分化,這個就是構成五逆罪。大家在一起修行,你去擾亂他、破壞他,在裡面挑撥是非,讓這個僧團失去和諧,這個罪也是五逆罪,很重,將來死了都墮無間地獄去了。

  下面這一句,『愚痴蒙昧,自為智慧』。「愚痴蒙昧」,蒙昧是無知,愚痴無知。愚痴無知,在這裡我們要知道,佛法講的愚痴就是沒有智慧、無知,沒有智慧叫愚痴。愚痴不是說沒有讀過書的人,他就愚痴,那不一定。你看六祖大師沒有讀過書,一代祖師,他的智慧,無量無邊。最近我們淨老和尚推薦的海賢老和尚,他也是沒讀過書,就是會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你看,一百一十二歲自在往生,大智慧!你看都大智慧。所以沒有讀書,不認識字,不代表他沒有智慧。反過來講,讀書、認識字的人,他不一定有智慧。有的學歷很高,當博士、當教授,在世間的學歷很高,但是他沒有智慧,沒有能力分辨是非善惡、真妄邪正、利害得失,他分不清楚就愚痴。為什麼會愚痴?沒有讀經之過,不讀聖賢的經書,不讀佛菩薩的經典,用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見解,來看宇宙人生的事情,都看錯、偏差了,都不對了。現在這樣的人,我們一般講知識分子,他很聰明,聰明不是智慧,這個我們要分辨清楚。

  佛講的智慧是自性裡面的般若智慧,每一個人都有,不是外面學來的,本身自己都具足無量無邊的智慧。外面學來的叫知識,不叫智慧。知識很多、很豐富,不一定有智慧,有的甚至邪知邪見。佛在經上講,八難之一,「世智辯聰」,世間的聰明才智,佛說這個人遭難了,他入不了佛法,他無法理解佛法。所以無知、愚痴,它的定義是在這個地方,這個我們一定要知道。所以不要以為這個人,他名氣多大、地位多高,他是什麼樣的學者、學歷多高,不一定有智慧。那是他的專業領域,他是那一方面的專長,那不是佛講的智慧。像這樣的人現代社會很多,「自為智慧」,他自己沒有智慧,他自認為自己很有智慧。他自己愚痴,他自己不知道,反而認為自己很有智慧,往往都自以為是,自己以為我的想法都是對的、我的見解都是對的、我的說法都是對的,這樣真的是愚痴到極處了。

  世間人,你說智慧多大?你能跟佛比嗎?你能跟菩薩比嗎?能跟阿羅漢比嗎?不要說出世間的聖人,就是世間的,像孔子、孟子、老子,這些世間的聖賢,我們的智慧能跟他們比嗎?所以現在有很多人,自以為是,很狂妄,都沒有把這些聖人放在眼裡,真的是愚痴到極處了。所以他自己認為很有智慧,很有智慧怎麼樣?佛這裡講,『不知生所從來,死所趣向』。你說你智慧很高,你很聰明,那你生從哪裡來?你死了以後要去哪裡,你知道嗎?這個問題,世間所有的人都無法了解,都不知道。你再高的學問,你是什麼科學家、哲學家、博士、教授,甚至得到諾貝爾獎等等的,你去問那些人,你生從哪裡來,你死要去哪裡,他知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還認為自己很有智慧,不肯向佛菩薩學習,那真的是愚痴。因為愚痴,佛講的三世因果,他也不相信;佛講六道生死輪迴,他也不相信,他認為那是迷信。你說迷信,但是你也不知道,你自己這一生從哪裡來,你死了要去哪裡。如果知道,當然他不敢造惡業,知道有六道輪迴、有善惡果報,人不是死了就沒有了,還有來生來世。如果不知道,能夠接受佛在經典的教導,那我們也不敢造惡了。下面講:

  【不仁不順。】

  註解講:「不明因果,不信輪迴,不知利他,唯圖自利,故待人接物不仁不順。」『仁』是愛人。「不仁」,就是他不知道去愛護別人。不知道愛人的人,他不知道自愛,他也肯定不愛自己,只有懂得自愛的人,他才會去愛別人。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他自愛,他不造惡業,他也不跟人結怨,在菩提道上他就沒有冤親債主來找麻煩,這就自愛,沒有什麼冤親債主來附身、來找麻煩、來障礙。所以自愛,他才會愛人。心不清淨就是不自愛,所以自愛的人永遠守住自己的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是自己的真心。自己的真心是清淨心,懂得保護自己的清淨心,那就是自愛。這個真心,我們淨老和尚講了三個,清淨心、平等心、覺心。現在這三個都失掉了,這三個都變成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痴慢,變成這樣的心,這樣的心是污染。把心污染了,清淨沒有了;貢高我慢,自以為是,平等心也沒有了,總覺得自己比別人高,別人都不如我,這個就不平等;迷惑顛倒,沒有智慧,那覺沒有了,不覺,這個叫不自愛。那不自愛,對自己都不愛,他怎麼會去愛別人?莊子說:「愛人利物謂之仁。」這個人能愛人,他還愛一切萬物,花草樹木、山河大地,他沒有不愛護的,這叫仁,就是仁愛。『不順』是不順性德。「順」是和順;和睦,隨順大自然,大自然的運行就是性德的流露。下面講:

  【希望長生。】

  註解說:「唯知自私,故希望長生。」他只知道自私自利,又想求長生不老,他能長生得了嗎?其實也有,我們在這個世間看到有一些無惡不作的人,他做很大的惡事、造很大的惡業,反而他壽命還很長,還善終。還有看到這個人平生都做好事,他反而短命而且橫死,就一般講死得不好,意外災難或者得重病,很年輕就死了。因此有一些人看到這樣,佛講的善惡果報沒有,你看某某人他做了那麼多好事,他還不是一樣早死,他還不是死得很不好;某某人惡業造那麼多,他壽命又長,又善終,又好死。所以有一些人看到這樣,他就不相信,哪有什麼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但是他只是看到現前這個階段,看到現在這一世。佛跟我們講,三世因果,因果是通三世,不是只有這一世的。這一生的遭遇,這一生的命運,是過去生自己造的。我們這一生造的,就是決定來生的果報。所以過去生有造惡業,這一生果報不好,過去生造的惡業,這一生這個惡報先成熟,好像水果已經熟了,要先去吃了,就要先去受報了。這一生修的善業,還沒成熟,好像水果還沒成熟,還不能吃,等到比較晚年,或者來生後世,他果報成熟那個時候受。所以做好事不得善終的人,短命、不得善終就是過去世他造惡業,沒修福報。這一生修的還沒成熟,要等到來生後世,成熟才報。但是過去世造的惡業已經成熟,你現在就要去承受這個果報了,是這個原因。造惡業的人善終、壽命很長,過去世他也有做好事,過去世做的好事,這一生享受這個福報。這一生福報享盡,來生後世,他這一生造的惡業,來生後世成熟,來生就受報了。

  所以在佛經上也給我們講這個公案,有一個人殺羊,七世投胎都投胎作人,壽命都很長,福報都很大。你看七世的行業統統在殺羊,我們看殺一輩子就不得了,七世(七輩子)都在殺羊,他都得到福報又善終。這是什麼?他過去世修的福報,修得太多、太厚了。這一生享福的時候,不知道繼續修福,造惡業;憑著過去世修的福報,這生享受。這生造的惡業,後來七世福報享盡了,七世以後,這個七世當中造的殺業,一一受報。所以,因果通三世,要明白這個道理。你看台南城隍廟,那個對聯都寫這個因果,為善沒有得好報,你過去造的惡業,災殃還沒有受盡;這一生造惡業得好報,過去世修的福報還沒有享完,享完他災殃就現前了。這個人現在修福報,過去世造的惡業,災殃受完他就享福報,所以因果通三世,我們一定要明瞭這個道理。

  所以我們確實有看到無惡不作的人,壽命很長,那是過去生中他修的福德很深厚。過去世修的善德保護他,所以他這一生造惡業,你看那個惡業造那麼大,他還做大官、還享福。但是我們學佛的人知道這些因果的道理,知道他的福報總有一天會享盡的。福報享盡,你沒有繼續再修福,又一直在造惡業,福報享盡,惡報成熟,果報就現前。一個人的命運是如此,一個家庭也是一樣。一個人(個人)的命運,一個家庭的家運,一個國家的國運,整個世界就是世運,同樣一個道理。個人修福,個人命運改了;整個家庭的人修福,家庭都改了;一個國家的人都修福,那這個國家的國運它就改了;整個世界的人都修福,那這個世界就愈來愈好了。反過來,如果不知道修福,還拼命造惡業,那就受災殃了。我們再看下面這段經文:

  【慈心教誨。而不肯信。苦口與語。無益其人。心中閉塞。意不開解。大命將終。悔懼交至。不豫修善。臨時乃悔。悔之於後,將何及乎。】

  這段是講障蔽現前,就是障礙蒙蔽現前。一個人如果心智有障礙、有蒙蔽,佛講的這些話他都聽不進去,他聽了就排斥,他聽不進去。『慈心教誨,而不肯信』,很慈悲心的去教誨,他不肯相信,他不能接受,有的甚至他反過來還毀謗。如是之人,心愚痴,行為惡劣。這樣的人心裡愚痴,愚痴是沒智慧,自己業障很重,被自己這種惡業障障蔽了心智,表現在外面行為很惡劣。雖然遇到佛,遇到佛都是過去生中有緣才能遇到,沒有緣也遇不到。過去生中遇到了,沒有好好的修,雖然遇到佛,佛慈悲心來教導、悔勉,他不能夠相信。或者是信了一點,半信半疑,這樣不能得到佛法真實的利益。『苦口與語,無益其人』,就是苦口婆心不斷的、重複的一直勸導,來教導他、來引導他,對他沒有幫助。為什麼沒有幫助?因為他不能接受,他不能夠依教奉行,他聽都聽不進去。這樣的人在世間當然非常的多,沒有善根。

  『心中閉塞,意不開解。』註解講:「蓋因如是痴人,心中茅塞,雖聞良言,不能領解。」茅塞是比喻不開竅,好像有東西堵塞一樣,好像被堵住、被塞住了,怎麼一個道理這麼簡單,他就是聽不明白。聽聞佛的這些良言,佛的言語是最良好的言語,沒有比佛的言語更好,無法領悟,他體會不到,也不能理解。這些都是顯示痴毒所招感的苦痛。痴就不明理,不明理這是屬於痴(愚痴),貪瞋痴三毒煩惱,痴毒。痴毒比貪、瞋這兩個毒更麻煩,因為愚痴他就沒有智慧去分辨是非善惡、真妄邪正,他不明白;佛教導他也不能接受,聽不進去。《淨影疏》講:「現有愚痴,闇障覆心,無所知曉,以之為痛。」愚痴所招感的苦痛,他自己很痛苦,不開竅,不能夠理解這些善言善行。他聽了沒感覺,沒有辦法觸動他的心智,他聽了沒有感覺,這個就叫業障,障礙住了。《解》:「蓋謂愚痴覆心,故蒙昧無知,此實為人生之巨痛。」人生的巨大痛苦沒有比這個更超過了。我們一般人總覺得那些物質上缺乏,各種不如意的事情、發生災難這個很痛苦。但是愚痴這種痛苦是最巨大的,一般人他不知道。這種巨痛在他自己本身,他自己不容易覺察,自己不知道,懵懵懂懂的。有智慧的人看到,就深深感到無比殊勝的緣分因此空過,多麼可惜。明白的人、有智慧的人,看到這樣的人真的替他惋惜,他自己業障這麼重,遇到佛法,不能好好的接受、修學,這一生就空過了,非常可惜。佛門有句話常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六道輪迴要得到人身,難,不容易,得到人身,又能聞到佛法,那就更難。現在得到人身,又聞到佛法,當面錯過,那你說可惜不可惜!

  『大命將終,悔懼交至』,糊塗一輩子,臨命終的時候,看到地獄火現前,後悔、恐懼的心生起來了。後悔這一生遇到佛法沒有好好的修學,畏懼的是怕墮三惡道,三惡道進去很容易,出來很難。獄火逼身,是為燒也。如果過去生中有大功、大德、大善,會不會墮三途?也會。這是經典上都有,所以關鍵在他臨命終最後一念。就是這一生人一斷氣,這一生就結束了,下個階段就是來生了。來生去哪裡?就是這一生最後一念,哪個念頭比較強?強者先牽,強的念頭先牽引,如果善的念頭強,牽引到三善道往生;惡的念頭強,貪瞋痴念頭比較強,牽引到三惡道往生,關鍵在最後一念。經上也有講,有人他一生持戒修福,修得很大,臨終一念錯了,墮到畜生道去了。這個關鍵就是在臨終最後一念。所以助念,為什麼要助念?助念就是怕這個人臨命終的時候,他糊塗了,要提醒他。在我們淨土的同修就要提醒念佛,提起阿彌陀佛這一念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放下。所以是提醒,助念是提醒,提醒他念佛。

  平生他也有念佛,怕臨終的時候,一時糊塗,一個念頭錯了,可能就到三惡道去了,所以這個時候要趕快提醒他念阿彌陀佛。如果最後一念是惡念,或者瞋恚怨恨,或者情執,貪瞋痴的念頭起來,就三途去了;最後一念是善念,那就到人天善道;如果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那都是西方極樂世界去了。我們每天念佛,我們平常說打佛七,打佛七為什麼?實在講也是為了臨終最後一念。你平常好像練兵一樣,也要練得很熟悉,像打仗,你平常就要操兵(操演、操練),「養兵千日,用在一朝」,打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臨命終就是我們上戰場,所以我們天天念佛,就是為了最後一念,不要把這個佛念忘掉;不要忘掉,就要念得很熟悉。我們平常如果念的功夫還不熟悉,也常常忘掉。我們想想,平常就常常忘掉,臨終靠不住,所以平常還是要多念。我們手裡拿個念珠,什麼作用?提醒念佛,念珠是這個作用。現在有念佛機也可以輔助,自己的寢室最好有一部念佛機,我的寢室二十四小時都有佛號,這個也是提醒我們念佛。所以天天念佛,就是為了最後一念不要把阿彌陀佛忘記,不是為我們現前。就是養成一個習慣,沒有事情的時候,佛號就提起來。沒有事情的時候,坐下來就胡思亂想,那就很麻煩,就很可怕。真正坐下來,不思善、不思惡(不要想善的、不要想惡的),就想一句阿彌陀佛就好,養成這個習慣。所以我們為什麼要打佛七?這次(這個月)佛七都在別院念佛,雖然我們一天只有五支香,但是也算一個階段性密集的念佛,效果也不錯。所以提起一句佛號,養成習慣,往生就有把握,你念熟了就有把握。蒙昧無知,起心動念一定是煩惱,就是跟貪瞋痴相應,一定是貪瞋痴慢,如果常常起這個念頭,決定墮三途。實為人生之巨痛,巨痛就是巨大的痛苦,沒有比這個更大的痛苦,沒有比這個更苦的事情。

  再看下面經文,『不豫修善,臨時乃悔,悔之於後,將何及乎。』這段經文,「不豫修善」,豫就是預先、預備,人若不能夠在有生之年預先修善,臨命終的時候悔恨,為時已晚,就太慢了,後悔莫及。所以佛勸我們身體還強壯的時候,要預先修善,現在就要真幹,要排除一切障礙。真以念佛了生死為念,身體縱然有疾病,也自然平安無事,不需要太過分操心去保養。能不能往生的時候,像前人(那些古代近代的淨土聖賢)那麼瀟灑自在,完全看我們現在能不能放下,是不是真放下。現在就要覺悟,從今天起就要準備,再拖延來不及了。你有這樣的一個念頭生起來,那就是今天覺悟了,這個悟不是小悟,是大悟。悟了以後要真幹,真幹就不會退轉,這個覺悟的意識會隨著時日不斷的增長、不斷的深入,這是好事情。我們目標就是要把它定在這一生當中我決定要脫離六道輪迴,離苦要離究竟苦,究竟苦是輪迴。輪迴是究竟苦,究竟苦就是你沒有出六道輪迴,只有苦,沒有快樂;那個快樂也是苦,叫壞苦。苦苦、壞苦、行苦,三苦八苦,所以六道生死輪迴是究竟苦。極樂世界是究竟樂,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五濁惡世,所有的苦聽都聽不到,所以那個世界叫極樂,只有樂沒有苦。為什麼不去?就是沒有搞清楚,半信半疑。真正搞清楚了,你決定會取極樂世界,不再攀緣這個世間事,這個世間事可以完全放下。像念佛堂堂主常說的,「放下身心世界,老實念佛」,這樣就對了。

  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我們在一生當中有心無心造多少地獄業,自己也不知道。到臨命終的時候跟閻王見了面,鬼神給你記錄下來的資料,那邊有檔案,讓你自己看。這個時候悔懼交至,不能不去承受,所有的地獄苦報都是自己的業力感召來的,自己業力變現出來的。所以閻羅王講,你們所受的一切罪報跟他沒關係,不是他給你定的,是你自己造的業,你要去受這個報,不是他要給你受的。所以閻羅王也是很慈悲,很有愛心,我們讀《地藏經》就知道,鬼王、閻羅王很多都是菩薩化身,到惡道去幫助眾生、去度眾生。所以這些菩薩他也不希望看到眾生去受罪,但是地獄的業報是自己業力現前的。就像自己做惡夢一樣,嚇了一身冷汗,醒過來,那夢誰給我們的?自己的心生出來的,自作自受,沒有人到你夢中去給你懲罰,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夢都是自己做的夢。這個就是佛經上所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從自己的心想生出來的。所以經上講,「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六道輪迴的心想生,就墮六道。三惡道,阿鼻地獄、畜生、餓鬼都是心想生的,你心想哪一道就去哪一道。這一生造多少業,都是自己的事情。

  我們今天學佛了,天天在學經教,可以說十法界的業因都具足。我們有佛法界、有菩薩法界、緣覺法界、聲聞法界、天法界、人法界、修羅法界、畜生法界、餓鬼法界、地獄法界,十法界都有。這十法界擺在我們面前,我們阿賴耶識十法界的種子都有,臨命終的時候看哪個法界的力量大,就先去那裡。我們如果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我們要走佛菩薩的路。佛菩薩的路,最殊勝的無過於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去的方法真簡單,真相信、真發願、真念佛。我們今天的問題是在疑信參半,我們念佛人很多,你不能說他完全不信,不信,他不會來念。但是這個當中有懷疑,半信半疑,這個居多數,不是真信;願也有問題,這個地方還有很多不能放下,這些都是障礙。心裡想念佛,念了幾句又念到其他地方,佛法叫做失念,忘記了,妄念現前,這是功夫不得力。

  我們有看到學佛念佛的人,他念了幾天就真的往生,這在《淨土聖賢錄》都有,你看瑩珂法師他念三天。那是什麼?信、願、念佛具足,樣樣都是真的,真相信沒有懷疑,真願意去極樂世界,這個世界願意放下。真信、真願,念佛就是真的。宋朝瑩珂法師給我們表演,一個無惡不作的比丘,決定墮無間地獄,他不是在大命將終的時候懺悔,他是在平常,人還很清醒的狀況之下,想到地獄苦,他那個畏懼心就現前。所以佛門也有一句話講,「思地獄苦,發菩提心」,想到地獄那種苦,去不得,要求解脫,求往生極樂世界,那個心起來就是菩提心。所以他念佛這三個條件具足,真信、真願往生、真念這句佛號,念這句佛號沒有妄念、沒有夾雜、沒有懷疑、沒有間斷,十念就跟能阿彌陀佛溝通。阿彌陀佛那邊就收到信息,我們這邊也收到佛的信息,佛看到你純正,信願行都是真的,不是假的,他就來了,來接引了。佛來接引,如果壽命還沒到,他會告訴你,你的陽壽還有多久,等到你壽命到的時候,他才來接引,等於說給你授記,你知道你什麼時候會往生。可是我們看歷代《淨土聖賢錄》裡面記載的,有很多人念佛念到跟佛感應,佛來跟他講,你還有多少壽命,他說那個壽命我不要了,我現在就要跟你走,為什麼?這個世間太苦了。像瑩珂法師,佛就跟他講,你還有十年的壽命,等十年後再來接你。瑩珂法師說,那個十年我不要了,我再多住十年,我劣根性很重,不曉得又造多少罪業,我希望現在就走,那是真正發願。佛也答應他三天後,讓他向大家告假。大家聽到他這麼講,半信半疑,平常也不修行、破戒,現在說三天後要往生極樂世界,大概大家也不太相信。好在三天也不是很長,看看吧,三天後看你往不往生?結果第三天早課的時候,就跟大家講,佛來了,請大家念佛送他,真走了。所以他壽命不要了,這個世間太苦了。

  你發心要弘法利生,人家不聽你的,沒有法緣;你慈心教誨,他不肯相信;苦口與語,對那個人都沒有幫助,他也得不到利益,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不如先到極樂世界。自己到極樂世界成就了,等到這個世界的眾生緣成熟,再回來度眾生。如果有這樣的念頭,真去了,不是假的,那是真的,真的放下。所以真正學佛的人一定要發真心,這個事情不能作假,一絲毫虛假都不能摻雜在裡面,為什麼?把我們的功德破壞了。人生在世求什麼?求功名富貴,這些功名富貴也是假的,也帶不走,無非是造業,造罪業。如果你造善業,來生也不過是得個人天福報,造惡業就是三途。來生縱然得人天福報,人享福就容易迷惑,你看現在這個社會上多少大富大貴的人,做大官,大企業家,有幾個人能來學佛?而且做好事的也不多,可能造很大的罪業比較多,這一生福報享盡了,來生惡報現前,所以第三世就又墮惡道。所以佛講,一個人如果不發菩提心,修諸善業,是名魔業。所以要發菩提心,要求出離,這個才是真的。

  惡業就是三途,你現在還有這些惡習氣,決定是三途的業多,善業少,惡業多。雖然不再造惡,但是惡的那種習氣樣子,常常會顯露在外面,那種貪瞋痴、傲慢、嫉妒的樣子還有,心不平。瑩珂法師比我們有智慧,他知道自己造的業重,所以他念佛是真幹,真信、真願、真念,三天三夜就把阿彌陀佛念來了,不容易。這個也證明《彌陀經》講的是真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到若七日,一心不亂。前面一到六是數字,後面那個七就不是數字,那個七是什麼?那個七是代表念佛功夫圓滿,你念佛功夫念到哪一天跟佛有感應,那一天就叫七,七代表圓滿了。有人一天成功,有人兩天,有的三天、四天,決定會成就的,你只要真心念。感應快速,原因沒有別的,就是放得下。念佛不能相應,就是放不下,要常常想想我還有哪些沒放下。沒有放下的自己能發現,不用別人說。別人也不會說你,說你,你就生煩惱,還要跟你結冤仇,為什麼?你不相信。唯一讓我們自己能覺悟的方法,就是多讀經、多聽經。如果要靠別人來跟我們講、給我們提醒,恐怕也沒有人敢,萬一給你講了,你不高興,反而結怨。所以現在覺悟還是靠自己,多聽經、多讀經。我們閻浮提眾生耳根最利,所以聽經比讀經的效果更好,讀的時候沒有讀懂,聽,他聽懂了。聽經,一部經不斷重複去學習、去聽,這是好事。就是一直這樣重複的聽、學習,沒有開悟,不換題目。為什麼?我們念佛人就是求念佛三昧,得到念佛三昧之後(三昧是得定,心定下來了)這一生就有開悟的可能。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天地之間。五道分明。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

  這一段是講禍福自當,禍跟福都是自己要去承當。這個禍福都是自作自受,別人代替不了。『天地之間,五道分明』,「五道」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六道。在《會疏》講:「天地,則所依器世界,總標三界。」天地是所依靠的生活環境。我們今天講宇宙,佛法講三界,把宇宙空間不同的維次全部包括在其中,那就講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五道,則能依有情,善惡通舉。」五道就是六道,六道裡面這些人是正報,能夠依的有情眾生,有人行善、有人作惡。「苦樂因果,人人常見,故云分明。」善得善報,惡得惡報,這個因果人都常常見到,所以叫分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它就擺在我們眼前。義寂師說:「天地之間,五道生死,因果分明。」有因必有果,如是業因,如是果報,絲毫不爽。這是說明因果報應的這樁事實。

  我們起心動念,老祖宗教給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起心動念先想想,當事人是我自己,我怎樣承受?我喜不喜歡?「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叫善心。我不希望人家這樣對我,我也不能以這樣去對別人;我不喜歡的事情,也不會加給別人,這個叫善心,就能避免過失、避免惡報。我喜歡別人怎樣對我,我就要怎麼樣去對別人,這樣才能得到善的果報。我不希望別人這樣對我,我千萬不要用這種方法去對付別人,我不喜歡,人家也不喜歡,這是人之常情。所以人能夠時時刻刻回光返照,過失就會慢慢減少。在造作一切惡業的時候,如果完全沒有想到別人的感受,只是想滿足自己的快意,這個不行,你跟人結了怨。你罵人,罵得很痛快,但是跟人結怨。你不喜歡人家罵你,別人也不喜歡你罵他,這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縱然是以善意幫助別人,手法也要講求善巧方便,總是讓人生歡喜心。

  大乘教裡面常說,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菩薩所到的地方,都讓眾生生歡喜。在中國傳統的寺院,佛門首先表法的一個形像,你看這個寺院一進山門,第一個殿就是天王殿。天王殿,你一進那個門,它就一尊彌勒菩薩坐在那裡,笑嘻嘻的。左右兩邊是四大天王,彌勒菩薩後面是韋馱菩薩,面對大雄寶殿。一般傳統的寺院,它的建築都是這樣的規格。彌勒菩薩的形像放在山門口,面對著大門,他表什麼意思?歡迎大家進來佛門,來學佛。學佛,看到這個形像,這個表法的意思就是先要學包容,因為道場裡面人很多,各人有各人的煩惱習氣,如果不能包容,那就沒辦法了。所以彌勒菩薩坐在那邊,要學包容、寬宏大量,學笑臉迎人。這是教育,不是把他當神明來禮拜,他是表法的意思,表大肚能容。彌勒菩薩那個大肚皮,能容天下人不能容的事情,他都能包容。你讚歎他,他笑嘻嘻的;你罵他、毀謗他,他還是笑嘻嘻的,所以他是表法的意思。這是進佛門的第一課,我們要學習的,學習包容。

  兩旁,旁邊四大天王也全是表法。東方持國天王表負責盡職、敦倫盡分,手上拿琵琶,用弦樂器來表法,弦不能鬆,鬆了就不響,也不能緊,緊了會斷,要恰到好處。敦倫盡分、處事待人接物要符合中道,不過分,也不能不到位。他教我們要用中道,才能保持自己的身,保持你家的興旺,保持國家的安定繁榮。南方增長天王代表佛家講的精進、日新又新,不斷的追求進步。手上拿寶劍,智慧之劍,表智慧;快刀斬亂麻,斬斷煩惱;唯有智慧,才能真正提升你的德行、能力、才藝。所以大乘佛法跟傳統的文化,像一棵千年老樹,年年發新葉,年年開新花,年年結新果,這是精進,這是日新又新,並不是守舊。從過去經驗當中產生新的智慧,指導我們新的生活方式,日日新。下面兩個天王是表方法,用什麼方法達到前面這兩個目標?西方廣目天王,多看,現在講多考察;北方多聞天王,多聽。所以廣目天王右手拿的是龍,或者是蛇,表善變、多變,你看整個社會、整個世界,千變萬化,瞬息萬變,代表社會、人心、萬物變化莫測。特別在現在這個時代,那個變化的幅度,那比過去不曉得大一百倍、一千倍都不止。所以左手拿著一顆珠,這個珠是代表不變,也就是告訴我們,在這樣的一個時代、一個社會,要以不變應萬變。你看這個社會多變,思想多變、言行多變,不管怎麼變,裡面有一個不變的原則,要掌握那個不變的原則。這個社會是多變的,人情是多變的,理事是多變的,如何掌住那個不變?清淨心不變、平等心不變,覺心不變,就是我們要保持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在佛門稱為三寶,佛法僧。皈依自性三寶,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性德相應就是正法,違背性德就是邪法;與性德相應是善,與性德相違背是惡。北方多聞天王手上拿傘,那個傘蓋是遮灰塵,也是表防止污染,現在這個社會污染是太多了,講求環保。首先講求心理的環保,因為環保就是清淨,我們學佛,清淨心擺在第一位,身心要清淨。

  往深處去看大乘佛法,我們在大乘經上看到「自心現量,不斷之無」,佛把整個宇宙真相用八個字就說出來了。宇宙沒有邊際,到底是什麼?自心現量。擺在你的面前,一個是能現,一個是所現,自心現量是能現,不斷之無是所現。大乘經也常說「真空妙有」,自心現量是真空,不斷之無是妙有,這兩者都不可得,這兩樣統統放下了,你就成佛了。如果有著一個成佛的相,「我成佛了」,那還是凡夫。佛成佛了,絕對不會著自己成佛這個相。我們覺得說我已經成佛,那就完全錯了,就是把這八個字都解釋錯誤了。這八個字真正通達,心裡痕跡都沒有,完全回歸自性了。這就像惠能大師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全宇宙一切法就是自性(自己的真心)生的,我也是自性生的,離開自性什麼都沒有。整個宇宙是我自心限量,從自己心裡變現出來。自心所現的宇宙,真相是不斷之無,它不斷,統統是無,「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金剛經》講的話。你不是圓滿的放下,這八個字不懂,無法體會。真正做到眼見色、耳聞聲,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你就完全明白了。佛這一說你就證得,這不是解悟,是證悟,你就證得了。證得是什麼人?證得就是法身大士,這個就是法身真實的描繪。

  好,今天時間到了。『善惡報應』這句,我們留在下一次再來學習,我們今天先講到這一段。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