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  (第九十六集)  1989/1  台灣華藏講堂  檔名:04-003-0096

  請掀開經本,第二百四十六面,解釋《疏》文的第二句,第一句講的是「體絕有無」,第二句講的是:

  【相非生滅。】

  這個地方講的『相』,就是佛在大乘經當中常說的諸法實相。唯有諸法實相生滅講不上,這段解釋得相當的清楚。實相就是前面《疏》文裡面講的:

  【寂寥虛曠等相也。】

  這四個字都是形容,要用現代的話來說,都非常的抽象,但它是真實的;一切萬象、萬事萬物都離不開這個真實的狀況。這種真相,覺悟的人看得很清楚,我們看不出來。實在講,諸法實相就在我們面前,也就是我們六根常常接觸的這些現象。為什麼我們不能夠覺察?這就是我們的妄想太多,分別執著不能夠斷除。換句話說,帶著分別執著妄想去觀察宇宙大千,於是乎真相就見不到,所見到的叫虛妄相。虛妄相是什麼?就是生滅相。我們見到一切萬事萬物都是生滅相;見到動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總而言之,都是生滅相。即使《般若經》裡面講的,緣起性空,究不究竟?不究竟。為什麼不究竟?在我們拿《壇經》上一句話來說,大家很容易能體會,六祖說「本來無一物」,緣起是不是一物?性空是不是一物?它本來無一物,怎麼會有緣起性空?所以要曉得,這個真如法性當中,一法不立,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所謂是開口便錯,動念即乖。那是什麼境界?就是此地講的『寂寥虛曠』的境界,所以它確實一法不立。

  有生有滅,那就是有一法,這不止一法,生是一法,滅也是一法,它有了二法。本來無一物,怎麼會有二物?諸位一定要明白這個事實的真相。所謂第一義中,此地講第一義,離一切名字、言說、心緣,到第二義,那就可以說了,第二義什麼?著相了。著相,才給你講有生有滅,因為你著相了;你不著相,生滅有無都沒有。所以不著相的境界是平等法界,一著相,這個法界就不平等。換句話說,就是看這個相程度的淺深,這就分十法界。執著愈嚴重的,那就愈往下墮落;雖執著,但是執著很淡薄的,那就往上升。人執著很重,餓鬼、畜生比我們執著還要重,天人比我們執著輕,阿羅漢又比天人輕,菩薩比阿羅漢輕,佛比菩薩又輕。那佛還有執著嗎?有執著,十法界裡面的佛有執著。他要不執著,他就超越十法界了。超越十法界到哪裡去?《華嚴經》上講到一真法界。所以一真法界還在十法界之上。

  我們講成佛,那個成佛,佛有很多種,像藏教的佛有執著,是十法界裡面的佛;別教的佛、圓教的佛,那是一真法界,已超越十法界,換句話說,他完全沒有執著,他已經入到平等法界,一真法界就是平等法界。由此可知,這相當不容易,要入這個境界難,太難太難,這平等法界。可是要真正想入這個法界,有方便、有很巧妙的方法,那就是念佛求生淨土。普賢菩薩在這一會裡面教給我們十大願王導歸極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契入,也就是證得平等法界,就是一真法界了。諸位念《無量壽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看這四十八願願願平等,願願互融互攝,這是真平等。就是四十八願隨便哪一願,都完全包括其餘的四十七願,這才叫平等。如果這一願跟那一願不一樣,那就不平等了。願願互融互攝,這叫真平等,所謂是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華嚴經》上說出這一句話,在西方極樂世界完全兌現了,一多不二,這的確是不可思議的境界,就是我們這一品的品題上所講的,《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菩薩行願品》。

  《華嚴》是用普賢行願來入不思議解脫境界,《無量壽經》跟《阿彌陀經》,是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入這一個不思議解脫境界,比這個就更方便、更要殊勝了。所以世尊在《無量壽經》講的「行超普賢登彼岸」,意思就在此地。所以那個行超普賢,那是真實話,一點都不假。普賢還要修十大願王才能超越彼岸,我們這個法門一句阿彌陀佛就超越彼岸了。所以這一句阿彌陀佛就超過十大願王,這個事實知道的人不多,所以名號功德真正不可思議。下面給我們講:

  【相有二種。一狀。二性。】

  一種是『狀』,狀就是形狀,第二種是『性』,性質,這兩種都是名相。

  【二皆名相。今即性也。】

  我們今天這個地方所講的是屬於『性』,換句話說,是相乃性之相,是講的性之相。

  【非青黃等。】

  給你講『青黃』,或者給你講方圓大小,那都是講的事相,物相是講的事與物,我們這裡是給你講的性。

  【相言非生滅者。】

  現在給你相,相沒有生滅。

  【直指此心不是生滅之相。】

  這段最重要的就這句話,我們的心不生不滅。這句話的意思很深,在《楞嚴經》上有很長很長的一段經文就是說這句話。《楞嚴經》上非常有名的七處徵心、十番顯見,經文差不多佔了三卷就說這句,可以說就是這句的詳細解說。心確實不生不滅,生滅是念頭,不是心,心沒有生滅,念頭有生滅,念頭是心的作用,不是心的本體。心的本體如果滅了,那就不應該再有念頭。連晚上睡覺還會作夢,是不是?可見得,他那個心理作用還沒有停止。既然知道夜晚作夢,心還在那裡起作用,所以一個人死亡之後,他心沒有生滅,他心理還是在起作用,他是從一個空間入另一度的空間去了。空間是屬於物相,我們今天講物理現象,不是心相,心相是沒有生滅的,沒有改變,永遠不變的。但是物理現象是會隨著因緣不同而有所改變,所以這是確實指真心本性。

  【不同前後以諸法無性釋非生。】

  這就是跟前面以及後面有許多經文上,跟我們講非生非滅,那個非生非滅是講物理現象,不是講心相,完全從物理上去觀察。『諸法無性』這是講『非生』,無性是沒有自體,一切諸法沒有自體,所以說一切法不生。一切法在不在那裡?在,它有相,這個相不是真實的。《金剛經》上說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它是妄相,妄相它確實存在,它不是不存在。又給我們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法就包括了八識五十一心所,比這個物理現象的範圍要廣大得太多。可是我們曉得,八識五十一心所也是心的起用,不是心的本體,所以八識有生滅,五十一心所當然更不必說,它還是一個生滅法,它沒有自性。從無自性上,我們說它非生;從緣起上,我們講它非滅。這樣解釋物理現象,我們今天講的心理現象不生不滅,跟此地講的不一樣,此地講的是真心本體,是本體的現相。就是佛經常講的第一義諦,是講的第一義,不是講的第二義。所以這個地方一定要把它搞清楚,那確實是不生不滅。剛才講,我們要是發願生到西方,就能夠證得這個境界。

  大家的根性不相同,有些人善根非常深厚,聽到念佛往生不退成佛的法門,他聽了之後就直下承當。所謂直下承當,他完全接受,完全相信,他不懷疑,他那一句彌陀就念下去了,念個三年五載,他往生,他就入了境界。這種人是在一切根性當中第一等,實在講,那叫上上根人。也就是《彌陀經》上所講的,善根福德因緣三者圓滿具足,不是普通具足,圓滿具足,所以這個人是必定成佛。這種人很少,實在講也是鳳毛麟角,很少,稀有。多數眾生的善根福德比較上差一點的,是久勸他才肯回頭,講經就是勸你!聽久了,這才稍稍有一點感動,才發心去念佛。慢慢的把這個世緣、外緣放下,這也還不錯,學個幾十年,也許還真的能往生,這又一類的根機。還有一類根機,聽了之後,他說我相信,但是我還放不下。佛法法門很多,我還要法門無量誓願學。他還要慢慢去學。學了幾十年之後,他說我再來念佛。這話說得是不錯,可是能活到幾十年嗎?這實在是個問題。誰能夠確定自己能活多少年?真的跟閻羅王訂了契約嗎?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想法,萬一一個災難,一口氣不來,這完了,到那個時候來不及了。換句話說,這一類的眾生就是警覺性不高,不知道人命無常,生死事大。大限到來,那不曉得在什麼時候。尤其在現代這個時代,意外的災難非常之多,我們能夠擔保自己一生當中不受意外災難嗎?誰也不敢保證。

  我在香港有一個護法,過去這麼多年來每次到香港講經,都是他護持的。往返機票,對我的供養,在香港一切飲食起居都他照顧,還要租借道場。去年自己開車車禍死了,他想不到,他腦子裡想的,還要替佛教做很多很多的事業,曾經給我談過。在香港做生意,在加拿大買了差不多將近有兩百畝的地,那就很大很大,兩百畝,差不多合我們台灣將近一百甲,在那裡買的,準備將來開發的。哪裡知道這車禍死了。像意外的災難,一定要有高度的警覺,放下萬緣,專念彌陀,這才對。

  佛法好是很好,我常常勸同修,咱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再修不好嗎?首先我真正保證我無量壽,我不會遇到這意外災害,也不會再搞生死輪迴,我這個先拿到,然後我才慢慢來,有的是時間。現在對於生死輪迴意外災難沒有一絲毫的把握,實在講太危險、太危險了,怎麼能幹這個事情?不能幹。現在全世界災難特別多,無緣無故的這些人一堆一堆就這麼死掉了。這個話是開心法師講的,他跟我說的,前年碰到我跟我講的。可是我們想,事實我們見到了,確實是這樣的,所以要特別提高警覺。佛法的理論知道多少,實在講沒有多大關係。你能夠參透當然好,好在什麼地方?增長信心,信心清淨。如果理論不透徹、不明瞭,我只要相信佛講的話決定不是妄語,佛所講的話一定是事實,我就相信,這叫大善根、大福德,這不是迷信。對聖賢的敬信,這不是迷信,叫敬信。我尊敬這個人,這個人不打妄語,我相信他的話,這是敬信。古人也講,仰信,我對這個人仰慕,也就是恭敬的意思,他的話我相信。能夠相信聖賢人的言語,這個人有福。所以此地說的『相非生滅』是指本性的實相,說的這個。再看底下一句:

  【莫尋其始者。二顯分限難籌。豎無初際故。】

  我們世間人可以說很普遍的有一個妄想分別執著,這種妄想分別執著不是這一生的,是生生世世與生俱來的。就會問幾時有的?總要問一個開始,總要問一個終了,就是要有始有終,有這麼一個觀念。這個始與終不是真相,不是事實真相,我們都誤會以為是事實真相。這樁事情,不但佛說得清楚,我們中國聖人也講得清楚,中國古聖先賢講,他不講始終,他講終始。你們想想終始是什麼味道?終了就是開始。你想一年年終,臘月三十,第二天就元旦了,終下面就是開始,像一個環一樣,這就是無始無終,沒有終始。終始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不是事實。譬如我們這一個人,人死了之後,這一生是終了,死了之後,馬上又是一個新的開始。隨著你的業力,善業,他立刻到善道去開始去了,或者生天,或者他又到人道又去做小孩,又開始了。要造作的惡業,那地獄、餓鬼、畜生,他也去開始去了,終了接著就開始。這是講事相、物相的狀況。此地講的是心,講的是真心,講的是本性。真心本性裡面哪有始終?你要找開始,這個觀念錯了,永遠找不到。

  現在科學家、哲學家都在研究地球的起源,地球上生物的起源、進化,都搞這個。這要用佛法的眼光來看,全是妄想分別執著,不是真相。佛法的真相說的是什麼?《楞嚴》說得清楚,叫「當處出生,當處滅盡」、「隨眾生心,應所知量」。諸佛菩薩如是,我們哪個凡夫不如是?只可以說能力有大小不相同。現相(現出來這個相)有粗妙之不同,我們現的相粗,諸佛菩薩現的相妙;我們人身所現的相跟那些豬狗牛羊來比,我們比牠就妙,牠比我們就粗!所以你拿《楞嚴經》上所說的原理原則來觀察這個世間,確實唯有佛經上才能夠真正理解,真正說明了諸法的相狀。它確實沒有開始,而是當處出生,當處滅盡,生滅就是同時的,這不可思議。生滅是同時的,這是真相,我們是心太粗了看不到,看不到這個生滅是同時的。

  像我們看電影,我們在銀幕上看那個畫面往往以為那是真的。尤其現代最進步的立體電影,你看那個銀幕它的確有淺深、有距離,不是一個平面,現在進步到這種程度,它是個幻相,它這個相是個相續相。我們曉得一般,現在用銀幕這種電影,我們知道一秒鐘它的鏡頭開合二十四次。一張畫面放出來,馬上就換一個鏡頭,第二張再放出來了。一秒鐘放二十四張,我們都看不出來,看到以為很逼真,其實就是《楞嚴經》講的,「當處出生,當處滅盡」。它那個鏡頭放了馬上就滅了,第二個又生,生了又滅,因為它生滅得太快了,幾乎到同時,我們沒有感觸,就覺得它是真正的,好像它沒有生滅,其實剎那生滅。

  佛給我們講,宇宙之間一切現象是怎麼回事情?就像電影上那個銀幕一樣,速度比它那快太多了。佛給我們講一彈指,一彈指有六十剎那,就是這一彈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剎那,這一剎那當中有九百生滅。換句話說,拿那個電影鏡頭來比喻,這一剎那它已經開那個鏡頭九百次了,我們現在電影一秒鐘才二十四次。那一秒鐘能彈幾次手指?彈得快一點,大概我這個彈法可以彈四次,四乘六十乘九百,兩個十萬八千。一秒鐘二十四個開合,你已經搞得迷惑顛倒,已經是真的了,這一秒鐘有二個十萬八千次的開合,你怎麼能覺察它是假的?所有一切境界相就是這個樣子。

  所以世界在哪裡?眼睛一閉了沒有了,世界就沒有了,眼睛一張開就現前了。這眼睛就像鏡頭一樣,開了就有,閉了就沒有了,生滅同時,你到哪裡去找開始?沒有開始,永遠沒有開始。為什麼沒有開始?如果有個開始,有個終了,它就是真的,那還能假得了嗎?它不是真的,它是假的。假的哪有開始,哪有終了?沒有。所以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如來是什麼?如來是性,這個地方講的完全是講性德,那你就見性了。見如來就是見性,就是見到諸法真相,這諸法實相你就見到了。所以同修們要知道,不要去打妄想,找什麼開始,找什麼終了,不要打這個妄心,老老實實一心念佛,就決定正確,決定沒有錯,所有一切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打掉,這就對了。接著底下:

  【寧見中邊者。】

  始終,拿現在的話來講是時間的觀念,『中邊』是空間的觀念,一個時間,一個空間。時間沒有,沒有始終,沒有先後,沒有。大家如果真明白這個道理了,確實人就不老了。人為什麼會老?因為你有時間觀念,這一年過一年,我又老了一年了,他就會老了。如果把年月日時統統忘掉了,那你怎麼會老?你不會老!所以你會老,就是你忘不了這個妄想。這個妄想常常在作祟,在把你搞老!這些都是事實。一個人幾時能把時間丟掉,把年月日時統統丟掉,這手錶都不要了。你看我都不戴手錶的,不曉得時間,時間要問問別人,你們的時間是什麼時候?我沒有時間。你們活在某年某月之日,我的年月日沒有了,年月日時都沒有了。「寧見中邊」,這方所沒有了。實在講,這兩種法在《百法》裡面都屬於不相應行法。

  不相應行法裡時分、方分。『莫尋其始』就是講的時分,寧見中邊就是講的方分。方就是方位、方所。方位、方所也沒有,都是抽象的假設,哪有真的?這個宇宙當中,哪是中心?沒有。一定要曉得沒有中心。如果以我們台北,假定台北是中,基隆是北,新竹是南。如果以台中為中心,那新竹就是北,那南就變成北了。由此可知,這個東南西北不是有一定的標誌。佛在大乘經上,尤其是這一乘圓教上講的,主伴圓融,這個意思才講到真正平等。假定我們以阿彌陀佛為主,所有一切諸佛都是伴;以本師釋迦牟尼佛為主,阿彌陀佛也是伴;以毘如遮那佛為主,彌陀、釋迦統統是伴。所以說是彌陀為主,毘如遮那也是伴,這要知道。到底哪個是主?哪個是伴?沒有一定!這是我們學佛的人要知道的。

  我們所學習的本尊,這是主,我們主要學他,其他一切諸佛菩薩統統是伴,就等於說都是屬於助教,同參助教的性質,主要要跟一個人學,這就對了。一切諸佛菩薩,你跟哪一位有緣,你就以他為主,主伴裡頭沒有大小的,平等的,這一點要知道。你曉得平等,你的心才會清淨,才不會傲慢,才不會標榜我這個阿彌陀佛最勝,其他一切諸佛都不如。起了貢高我慢的心,不是這樣的,一律平等。在平等法裡面我們學一門,一門深入。我們把它念一遍就行了,意思明瞭了,我念一念就可以了。

  【橫無縱跡故。】

  這個『橫』就是講空間,『豎』就是講時間。過去、現在、未來,那是豎,橫講空間,東南西北,空間。

  【然中邊有二意:一不在內外中間之邊。】

  像《楞嚴經》上所講的,的確沒有『內外中間』,沒有。佛菩薩沒有,我們也沒有。佛菩薩沒有,他知道沒有;我們沒有,我們不知道沒有,這屬於什麼?迷悟的問題,下面會講到,這是迷悟問題。

  【二不屬有無。即離斷常二邊。】

  『斷常』是屬於錯誤的見解。有一種人認為死了一切都完了,不相信有來世,這種見解叫斷見。因此他一生所作所為,可以說只求他一生的享受,為什麼?他認為死了以後什麼都沒有了。另外一種人相信死了之後還會輪迴,輪迴怎麼個輪法?人死來生還是人,狗死來生還是狗,這叫常見,這也是個錯誤見解。所以他死不要緊,做壞事死、被殺了,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這叫常見。這兩種都是錯誤見解,他不曉得六道輪迴,他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那這也是中邊,也屬於這個意思。

  【無對待故。故亦不言中道。】

  這是對偏見偏中是這個說法,這個意思。所以佛法給我們的是一個正確的觀察,對人、對事、對物、對宇宙本體、對一切現象變化,讓你有個正確的理解,正確的觀察,我們在宇宙之中才能夠得心應手,真正得到自在解脫,有圓滿的受用,離一切障礙。障礙沒有了,當然災難更沒有,度一切苦厄,這才是真正離苦得樂之意。下面講迷悟,「迷之則生死無窮,解之則廓爾大悟」,這是末後這兩句,說明迷,你的損失是什麼;覺悟,你得什麼樣的好處。佛與眾生實在講差別就是在迷悟,悟了就叫做佛,迷了就叫做眾生。佛跟眾生無二無別,沒有兩樣,只是迷悟換個名稱而已。像我們現在是凡夫,我們在迷,叫凡夫,一旦覺悟了,就不叫凡夫,我就叫佛。叫凡夫是我,叫佛還是我,沒有換,這個體性事相統統沒有換!只換個名詞而已!這個要曉得。我們看這個文:

  【五彰迷悟損益。迷之等者。正當萬法資始義也。應先問云。既非一切。何有生死之凡。大覺之佛。故云迷之等。意云。只由此心不定屬聖。故迷之屬凡。不定屬凡。故悟之成聖。然即凡聖之時。自體亦非凡聖。不變易故。如鏡現雜穢之相。鏡非雜穢。】

  我們念到此地,看這段,這段就是《疏》文末後這兩句,也就是第五句。『萬法資始』,前面說得很詳細。佛法不反對懷疑,為什麼?所謂小疑則小悟,大疑則大悟,這叫疑情。疑怎麼樣?疑要去找答案。如果懷疑不找答案,那這個疑是煩惱,不是佛法講的疑情,那是煩惱裡面貪瞋痴慢疑的懷疑。那個懷疑什麼?它是否定,它是武斷,它不要求答案。這是迷信,迷信他再不去探討,這是錯誤的,那是大煩惱。有疑要去解決這個問題,去探討這個問題,這是對的,這是求學正當的方法,儒佛都主張,所以要有疑情。對於這個問題,祖師也先教給我們要先問一問。

  『既非一切』,這是講真心本性。真心本性確實什麼也不是,什麼也說不上,那怎麼會有生死的凡夫?怎麼會有大覺的佛?換句話說,既然真如本性裡面一法不立,六祖講「本來無一物」,為什麼有六道輪迴?為什麼有十法界?這叫疑情。有了疑情,你才會深入探討,才會把事實真相找出來,這就對了。所以『故云迷之等』,迷之等就是底下這兩句,「迷之則生死無窮,解之則廓爾大悟」。這是第五句,所以這個文一開端是五,五是第五句,『彰迷悟損益』。彰是明顯,顯示迷跟悟這裡面的利害。悟是得大利益,迷是有損害的。

  『意云:只由此心不定屬聖』,這個意思說,真心確實沒有凡聖,沒有十界也沒有六道,但是它隨緣,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這個隨緣就不定,看它隨什麼緣?隨迷,那他就是凡夫;隨悟,那他就成佛了。作凡夫成佛道,實在講,心性裡面統統不相干,心性裡面並沒有迷悟,心性裡頭也沒有凡聖。由此可知,凡聖,凡聖再一擴大就是十法界,是從迷悟裡面變現出來的境界相,是這麼來的。這就是說此心不定屬聖,『迷之屬凡』,他也『不定屬凡』,所以『悟之成聖』。換句話說,整個關鍵的所在我們找到了,迷悟!佛法整個的教學就是破迷開悟,超凡入聖,這是佛法的教學。所以佛法的教學不是教我們升官發財,不是教我們長命百歲,不搞這些。這些什麼?統統是假的,這不是真的!真的是什麼?真的是不生不滅,搞無量壽、無量光,那是真的。都在這一念,你念妄,那就全是妄;你念真,全是真,這阿彌陀佛是無量壽、無量光,你念這個就全是真的。你念五欲六塵、名聞利養,那就變成妄的。所以心它就不定,念什麼就變什麼,就看你怎麼念法。

  諸位如果知道這個原理原則,你就曉得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他怎麼個變法?你把這個綱領就找到了,念頭在變,整個社會國家的治亂,太平混亂也就是人心在變。大家都希望社會和諧,這社會就和諧了。大家都不安於本分,每個人為自己利害著想,不去想眾人的利害,這是不是就亂了?為什麼?各人利害不相同!不相同就亂了。如果每個人都想到整個社會整體的安全,他想法就相同,相同他就不亂!每個人想自己就亂了,可見得全在想像。我們讀經,經典啟示很多。

  我們再看底下文,『然即凡聖之時,自體亦非凡聖,不變易故』。真性,真心本性並沒有改變,凡聖一如。佛知道,所以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為什麼他說一切眾生都是佛?我們真心本性沒有變!叫佛性,都是佛!所以悟的人知道,迷的人不曉得,迷的人自己是凡夫,看到佛也是凡夫,迷了,他不知道。下面這個比喻很好,『如鏡』,像一面鏡子。這個鏡子裡面照外面的相,有乾淨的、有污穢的。照那個很骯髒的,並不是鏡子骯髒,是外面那個相映在裡面骯髒。鏡子有沒有髒?鏡子沒有。這個骯髒就是染,鏡子並不染!鏡子比喻作真心,真心裡頭沒有染污,心像一面鏡子。所謂是在聖不增,在凡不減,不增不減。這段文念就行了:

  【現鮮潔華彩之相。鏡非華彩。故還源觀中。顯自性清淨圓明體云。隨流加染而不垢。返流除染而不淨。】

  這是大師再引用《還源觀》中的兩句話,來說明體相離過絕非。這兩句話說的就是顯示自性清淨圓明,這從本體上說的。『隨流加染而不垢』,隨流這是順著流,像十二因緣裡面所講的,無明緣行、行緣識,一直到生緣老死,這是叫隨順門。隨順是什麼?就是六道輪迴。六道是染污,本性有沒有染?本性不染。『返流』,把這十二因緣返過來,返過來就是了生死超三界。我們要問,為什麼會有老死?因為有生。為什麼有生?因為有有。為什麼有有?因為有取。為什麼有取?因為有愛。一返過來看那個就覺悟了。這十二因緣裡頭,你只要斷一個,統統就斷了,就斷掉了。返流『除染』,我們那個心有沒有淨?不淨。它本來就不染,哪來的淨?染淨這就統統沒有了,這真性。

  【在聖體而不增。處凡流而不減。】

  這剛才我簡單說了,在聖不增,在凡不減,不增不減,那是本性。

  【雖有隱顯之殊。而無差別之異。】

  十法界,一法界顯,九法界隱,隱就是見不到。我們今天在十法界裡的人法界顯,這個身大家能看出來,我們是人。可是我們自性會變佛、會變菩薩、會變緣覺、會變聲聞、會變天人,我們見不到。它沒變,能力有,能力並沒有失掉,又會變餓鬼、地獄、畜生,現在也沒有變,十法界一顯九隱。成佛了,這佛法界現,其他九法界隱;那就墮地獄,這地獄法界現,其他九法界隱。所以隱顯雖然說是不同,不一樣,『而無差別之異』。在性能上來講,沒有兩樣,那本性沒有改變。成佛是它,變畜生、變餓鬼、變地獄還是它,沒有改變!只可以說這個性德的大用不能發揮。好比太陽被濃雲遮蓋住了,這個光透不過來。不是沒有光,它有障礙。光明並沒有減少一分,只是有障礙而已。所以我們自己要曉得,我們的智慧德能與諸佛無二無別。佛的智慧能力對盡虛空遍法界,我們凡夫觀念來講,過去、現在、未來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樣大的智慧能力我們人人都有。有沒有喪失掉?沒有喪失。沒有喪失,現在為什麼沒有了?連佛跟我們講經都聽不懂了,原因在哪裡?障礙障住了,不是喪失。所以佛講,只要你把這個障礙排除掉,你的智慧德能立刻就恢復,因為它是本有的,並沒有失掉。

  障礙是什麼?佛在《華嚴》上說得很清楚,妄想執著。他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佛的確是一語道破,妄想執著。那什麼妄想?只要你想的統統是妄想。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你每天都會想,想東想西、想前想後,念佛的人還想佛經上什麼意思,統統打妄想。佛經哪有意思?沒有意思,全在打妄想。在我們目前的狀況,說實在的話,只有想阿彌陀佛本願功德、名號功德、西方世界依正莊嚴,這不算妄想。雖然不算妄想,實在它也是妄想。這妄想為什麼不算妄想?因為這個妄想會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就沒有妄想了。不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妄想總是斷不掉的,斷這妄想太難太難了。

  所以我就勸同修,要打妄想就打這個妄想,不要打別的妄想。想彌陀本願功德,就是四十八願,只想四十八願。想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就是想《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這是淨土三經,都是給我們說明西方世界依正莊嚴的,你去想這些。這是淨土宗的正念、正思惟,除這個之外,都是邪念、邪思惟,這要知道的。再底下,兩句話說得很好:

  【煩惱覆之則隱。】

  剛才講了妄想執著是煩惱,你有妄想執著,你本性的智慧德能就透不出來,所以它就隱藏了。

  【智慧了之則顯。】

  智慧是本來有的,煩惱去掉一分,智慧就透一分;煩惱去掉兩分,智慧就透兩分。煩惱是假的,智慧是真的,假的去掉了,真的就現前了!但是很可嘆的,現在眾生他認假不認真,這很可惜,聽騙不聽勸,勸他不聽,騙他,他很容易上當。可是我們總不能拿欺騙做手段,這是決定不許可的,不可以用欺騙做手段,或者來度眾生,這不可以。因為它的流弊很大,只要用一次欺騙,以後佛法沒有人相信了。為什麼?佛曾經說過假話,曾經騙過人。有一次騙人的記錄,以後他講的真實話也沒有人相信了。所以決定真誠,絕不可以用欺騙的手段來接引眾生。善意,善意也不可以。這是諸位一定要知道的原則,這也是佛法最殊勝之處。

  【非生因之所生。唯了因之所了等。此亦正是體絕有無相非生滅之義也。】

  這段完全跟我們講心性的體相作用,雖然講作用,它的意思還是說的體相,以體相為主。『非生因之所生』,你怎麼能去找它的生因?沒有因,沒有這個生因。『唯了因之所了』,了是智慧明瞭,所以佛在《楞嚴》上有兩句話說得很好,「淨極光通達」,這個事情不是不能明瞭,真正可以明瞭。要怎樣明瞭?不能用思惟,想像不到的;也不能研究討論,討論不會有結果的。什麼方法?有功夫了,淨到極處了,這就是了因。

  淨到極處是什麼?是把妄想執著斷掉了。你有妄想、有執著,你的心不會清淨。所以修定,淨土宗修一心不亂,什麼時候才能夠達到一心不亂?你有煩惱就不能夠一心,你有妄想就不能夠不亂。換句話說,要到一心不亂,還是把妄想煩惱斷掉。你想想看,跟禪定的功夫有什麼兩樣?一樣的,就是禪定。所以古人講,這句佛號就是甚深禪定,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只是修禪的方法不一樣,禪宗裡面用的參話頭、觀心,用這些方法;淨土宗念阿彌陀佛這個方法。從方法上來看,念阿彌陀佛比觀心、參話頭容易太多了,方法簡單容易,人人可以修學,達到的目的沒有兩樣,都是斷妄想、斷煩惱,達到清淨心。心到極清淨的時候,智慧就現前了。智慧現前,世出世間一切法體相作用完全通達明瞭,這個了因!在這個地方,絕對不是我經念得多,看得多,註解看得多,我就開智慧了,那是假的,那個連儒家都不贊成。儒家講的是記問之學,你記得多,你聽得多,你問別人家跟你講解,聽得多,這不是你自己的,全是別人的,不是智慧。所謂是「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也」。沒有錯!一定要開智慧。開智慧一定要修定,要修定一定要持戒,因戒生定,因定開慧。所以這也是體絕有無,相非生滅的意思,那真正能夠理解,真正能夠證實。到這個地方,這段才講了一個開頭。後面文還很長,慢慢的要從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思想觀念當中來契入這個境界,這樣對我們就有真正的利益,真實的受用。好,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