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二次宣講) (第一O五集) 1990/4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2-005-0105
請掀開經本第八十六面,倒數第二行:
【受菩提記第四十四。】
這一品是接著前面「非是小乘」,還是屬於勸信流通。勸信之所以分為兩品,在經文裡面我們很明顯的看出來,這段是說明,法師不退轉得受記來勸我們,顯示出這個法門的殊勝。請看經文:
【若於來世。乃至正法滅時。當有眾生。植諸善本。已曾供養無量諸佛。由彼如來加威力故。能得如是廣大法門。】
我們先看這一小段。這個經文字字句句都含著有很深的義理、很深的道理,千萬不能夠疏忽的。世尊告訴我們,『若於來世』,就是指未來世,釋迦牟尼佛當年說法的時候,他滅度之後都稱作來世。底下一句說,『乃至正法滅時』。我們曉得,每一尊佛出現在世間,他的教化都可以分為三個時期,這三個時期我們稱它作法運。人有命運;家庭也有命運,這個家的興衰;國也有命運,國家的興亡,也有命運;世界也有命運,這個世界講大的有成住壞空,小的有滄海桑田,這都是世界的命運;釋迦牟尼佛以及一切諸佛示現在世間教化眾生,還脫離不了命運,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釋迦牟尼佛的法運總共有一萬二千年,正法一千年,這個正法就是佛滅度之後不久,所留下來教學以及修學的方法都沒有變質,非常的純正,沒有變質,這一個時期稱為正法。到第二個一千年,去佛愈來愈遠了,遠了之後這傳的時候就會有錯誤,不是法有錯誤,傳的人有錯誤,所以說愈傳愈訛;雖然錯誤,但是錯誤還不太大,依照這個法門來修還行,就是雖有錯誤,大致上都還能過得去,叫相似,這像法。像法就是相似,不純正,沒有從前那麼純正,相似法,這個一千年。這一千年之後,那就是到第三千年了,往下去有一萬年,這叫末法時期。
依照經文上來說,「正法滅時」,應該就是像法以後都是這個情形。何況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像法也過去了,末法時候,末法一萬年,我們是在末法一千年之後。照中國人的算法,釋迦牟尼佛滅度今年是三千零十九年,我們是在末法第二個一千年的前面,第二個一千年才十九年,所以是末法的第二個一千年,往後還有九千年就是了,我們處在這個時代。即使在這個時代,像佛在此地給我們說的這個事實,如果不是在過去生中『植諸善本』,「善」是善根,「本」是根本,這個根本的善根是什麼?就是念佛,就是這一句名號。由此可知,我們在過去生中久遠劫之前,就聽到阿彌陀佛這個名號,也念了幾句,不念幾句你哪來的善根?沒善本,這是也念了幾句。不但念了這個幾句,念了幾句這是善本,你這是跟阿彌陀佛結下這個緣;還曾經修大福報。就跟《彌陀經》上講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你「植諸善本」,就是你有善根;你又曾經『供養無量諸佛』,這是你有福德,你善根、福德具足;下面就看你有沒有緣分,你在這一生當中是不是遇到這部經典、遇到這個法門,這是因緣。
假如這三個條件統統都具足,換句話,在這一生當中就非常可能永脫輪迴、不退成佛,因為你這三個條件已經具足。我們想想,我們這一幫人這三個條件今天真的是具足了。因緣得來不容易,為什麼?『由彼如來加威力故』。哪一個如來?我們過去生中所供養的無量諸佛,無量諸佛都加持我們、都保佑我們,使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聽到這個法門。這個因緣不是偶然的,偶然得不到。假如善根福德差一點的,縱然遇到這個法門他也不能接受,他也不能認真的去修行,這一生就又空過了,也是種一點善根、培一點福報而已。那就是說善根福德還不具足,還達不到這個程度,才會有這個現象。善根福德程度達到這個標準,聽到這個法門一定生歡喜心,一定是信受奉行,你才『能得如是廣大法門』,「如是」就是指這一部經,就是指這一個法門。這個法門之廣大,大在哪裡?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眾生都是它度脫的對象,這就偉大。不像其他的法門,只度一部分的眾生,所謂契機,適合於一部分的根機。譬如說達摩祖師傳到中國來的禪宗,它只適合於上上根人,不是上上根人就沒分。我們看看現在這個世間上上根人有幾個?可能一個也找不到。不是說法門不好,不對症,沒有這個法門來得普遍,廣攝一切眾生。底下說:
【攝取受持。當獲廣大一切智智。於彼法中。廣大勝解。獲大歡喜。廣為他說。常樂修行。】
這個地方我們要學習,隨分隨力認真的去做。我們得到這個法門之後,最可貴的就是底下這一句,『攝取受持』。得到這個法門不能攝取受持,那就空過了,那就很可惜。攝取,我們在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中,我們都放下、都捨棄,我只取這個法門,這叫「攝取」;經攝受我,我也攝受經,互攝互融,完全接受,這個「受」是接受;經典裡面字字句句,所說的道理、所講的方法、所講的境界,我統統都接受,決定不懷疑,我要去照做,把它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行持,這叫「持」這個字。做到什麼程度?整個《無量壽經》就是自己,自己就是一部活活潑潑的《無量壽經》,那我可以保證你上上品往生。為什麼?因為你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這個經上所講的就是阿彌陀佛,你統統都做到了,你也成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哪有不到西方世界的道理!這個要知道。我們做到一部分,那是學到阿彌陀佛的少分;全部做到,你是學到阿彌陀佛的圓滿。
在前面我曾經跟諸位說過,古人講四土三輩九品,他有他的說法,我有我的講法,我講的跟他們不一樣。但是我講的這個好懂,也不違背經義,違背經義那是錯了,那決定是錯誤的,我沒有違背經義。我跟同修們說了,這個三輩九品從哪裡來?你能把這部經完全做到,上上品往生;做到百分之九十,還有百分之十做不到,這個品位就低一點,上品中生;百分之九十要做不到,我能做百分之八十,那就上品下生;這樣子依照這個順序往下降,降到下品下生,要做兩成,百分之二十,百分之八十我做不到,我還可以做到百分之二十,你就決定往生。換句話說,百分之二十都做不到跟阿彌陀佛結個法緣,等到來生再說吧,這一生沒指望,這一生往生不太可靠。所以經,我勸同修們先要熟讀,先要把它念熟,因為不念熟你就沒有辦法做到。念熟之後,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對人對事對物,念頭一動就會想到,我這個念頭符不符合《無量壽經》上的教訓?佛教我們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法;教我們不可以做,咱們就不做,這才是真正攝取受持。
你就能獲得『廣大一切智智』。『當』這個字是非常的肯定,就是當然獲得。廣大就是圓滿的意思,你獲得圓滿的智慧。也許你覺得未必!我哪有那麼大的智慧?不錯,你的智慧是沒那麼大。佛在此地講你獲得「廣大一切智智」,有沒有說錯?沒說錯。怎麼沒說錯?十方等覺菩薩就是依照這個法門攝取受持的,你也能攝取受持,就單單從這一點來講,你跟文殊、普賢、觀音、勢至是無二無別。他們是圓滿的智慧,才選擇這個法門;你這糊裡糊塗也選擇這個法門,這一選中,跟他們那個圓滿智慧沒有兩樣。所以說,除這一樁事情之外,我們智慧比不上文殊、普賢;但就這樁事情,我們絕不在他之下,他選對了,我們也選對了,這個意思在此地。所以真的是圓滿的智慧,不是真實圓滿的智慧,你不會相信這個法門,你不會選擇這個法門。
『於彼法中』,這個「彼」就是指這部經典。在這個經典裡面『廣大勝解』,「勝」是殊勝,「解」是對這個經典所說的,你統統能理解。你有什麼能力獲得這樣圓滿的智慧?這是過去、現在一切諸佛威神的加持。我曾經跟同修們說過多次,這樣的經典,我們能講嗎?講不出來;能講一點,這是一切諸佛如來的加持。我講,你們能聽,你們也能聽懂,聽得很歡喜,這個能力從哪來的?還是諸佛威神加持。沒有一切諸佛如來現前的加持,說、聽都辦不到。諸佛威神加持,所以才生歡喜心,這個歡喜就是受用,現前所得到的受用,法喜充滿,我們一般講快樂幸福,快樂幸福從哪來的?還是從這經上來的。離開這個法門,說實實在在的話,一切大乘經裡有法喜,沒有這麼殊勝。你不相信,你去讀讀其他經典,能得法喜,沒有這個殊勝,為什麼沒有這個殊勝?因為得不到一切諸佛的加持。假如我們自己真有智慧、真有能力,應該讀所有大乘經這個法喜是一樣的、是平等的。為什麼讀這個經歡喜,讀那個經不歡喜?原來這個經有諸佛加持,那個經沒有諸佛加持。沒有諸佛加持,憑自己的能力就不能理解,歡喜心生不起來。這個經說老實話,不管你懂得多少,甚至於你不懂,你去念念,它都生歡喜心,所以這是諸佛如來威神加持的。如果沒有這樁事情,你在這部經裡說老實話,你怎樣讀也生不起歡喜心。這是我們老同修,我跟你說這些話,你都有深刻的體驗,你細細去揣摩揣摩,我跟你講的是事實,句句是真實話。
由於自己得無量的歡喜,自自然然就喜歡把這個法門介紹給別人,所以『廣為他說』。這一句話就是把這個法門、這個經典廣泛的推薦給別人,介紹給別人。現在不但我們印經,這是一種方法,我們大量的來印;另外一種,我們將錄音帶普遍介紹給人,也是一個好方法。我們這次在這個道場圖書館講這部經是第二次,星期一我們就圓滿。這一次總共講一百零七次,比以往每一次都講得詳細,這也是這個道場法緣的殊勝,這是三寶、龍天的庇佑。『常樂修行』,「常」是長遠心,永無間斷,「樂」是愛好、歡喜,依照這個方法來「修行」。再看底下經文,下面經文,這是諸佛為這些依照這個法門修學的人來授記,確確實實是授記。
【諸善男子。及善女人。能於是法。】
『是法』就是指這部經。
【若已求。】
我們現在已經得到了,我們是屬於這一類的。
【現求。】
他現在渴望想得到,還沒得到,這是『現求』的。
【當求者。】
『當求』是講未來的。這是對於這個法門機緣上三個階段。
【皆獲善利。】
只要有這個願心,他都能得善根、利益。或者我們講作最善的利益,世出世間沒有比這個更善,沒有比這個利益更真實。
【汝等應當。安住無疑。】
這是佛在此地苦口婆心的勸導我們,對這個經典、對這個法門,心要『安』在這上面,不要懷疑,懷疑那你的損失就太大了。
【種諸善本。應常修習。使無疑滯。不入一切種類珍寶成就牢獄。】
怎樣『種諸善本』?是我們常常聽得耳熟的,老實念佛,這就是種諸善本,這個諸善就是一切善。世出世間一切善的大根大本就是這句名號,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我勸同學在第一個階段,我們初學第一個階段目標在哪裡?在信願。用什麼方法?讀經、解經。你對這個經典讀誦、理解,你的信願才能夠堅定,才能夠清淨;信願堅定之後,底下就是認真去行,行就是執持名號。所以到第二個階段,讀經不重要了,讀經你早晚念一遍就可以了,或者早晨念半部,晚上念半部,足夠了,那是什麼?提醒自己,用意在此地。現在教你一天念三遍、念五遍、念十遍,教你求解,這個用意是在堅定你的信願,這樣三資糧就具足了。這個法門,佛在《觀無量壽經》裡面告訴我們,正助雙修,執持名號是正行。那個助行是什麼?我們在「淨宗學會緣起」上跟諸位同修提出來的,以五德做基礎,從五德這個基礎上,建立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大願王,所以我們的助行五個科目。這五個科目,就是我們身體還在這個人世間,要面對著社會、面對廣大的群眾,我們用什麼樣的心態,換句話說,用什麼態度來過日子?依照這五個科目就行了,這叫助行。正助雙修,沒有一個不往生的,就是萬修萬人去。這就是種諸善本。
『應常修習』,「修」是修正,我們有錯誤,於正助的理論、教誨不相應的,統統把它修正過來;「習」是把它變成生活,習是習慣,生活習慣,把它變成我們自己的生活習慣,使我們起心動念都能與這五個科目相應,都不違背五科,我們的助行就圓滿。這一句佛號二六時中不間斷,這正行圓滿。這個樣的修學法,『使無疑滯』,不懷疑,「滯」是障礙、是阻礙。其他的法門說實在的話,阻礙的緣很多,這個法門障緣非常之少。它的障緣少,因為什麼?它的障緣不在外面,外面沒有力量能障你;障緣在自己,你自己不障礙自己,別的人障礙不了。譬如說我念佛,有人討厭我念佛,討厭我念佛,我心裡念不出聲,我功夫還是不間斷,這就是人家障礙不了。這句佛號坐著念也行、走著念也行、站著念也行、是躺在床上念也行,你說這個多自在。所以不像其他的法門,要有一定的形式,那就有障礙。譬如坐禪,一定要在禪堂面壁,修行的方法一定要打坐,站著、走著他就不行。沒有這個法門來得方便,行住坐臥,一切時、一切處,即使在工作當中功夫都可以不間斷,所以這個法門真的是無障礙的法門。
底下這句很重要,『不入一切種類』,一切種類包括了一切法。『珍寶成就牢獄』,牢獄是指什麼?三界。換句話說,三界之內有許許多多神通奇怪的事情,你不要受它騙,你要受它騙你就出不了三界。人間功名富貴、五欲六塵,要曉得這是「牢獄」;天上天福比我們人間福報大得太多了,壽命之長、享受之自在,非常教人嚮往、教人羨慕的,你要覺悟,那是「珍寶牢獄」,福報享盡了還要往下墮落,所以它不究竟、它不圓滿。究竟圓滿,一定要超越三界。你說天人富貴,跟西方極樂世界一比,就差太遠了。我們經前面念過,我們這個世間大自在天王,那是富貴到了頂端,要比起西方極樂世界下下品往生人,他們那種快樂自在,就像,西方這個人像是國王,那個大自在天王像乞丐一樣,這不能比。所以一定要把這個環境事實認識清楚,不要被世間名利欺騙了,這非常非常重要,一定要覺悟這個世間壽命非常短促,所有金銀財寶這些東西只擺在你面前給你看看而已,你不要以為這是你自己的,你可以得到的,你連身都得不到,何況身外之物?這是要覺悟,沒有一樣東西是自己的,什麼也得不到。這個東西像流水一樣,流在我面前我看到了,如果你有智慧,因為在你面前你有機會處理它,你拿它來修福,你拿它來積德,你就聰明;你想把它保為己有,那就上當,你就被騙了。所以機會來了的時候就做善事、做好事,積功累德,你所修的福德絕對丟不掉,有福的人不管在什麼艱難處所,他還是有福報。所以聰明人要福報,不要財富,福報裡面自然有財富,財富裡頭不一定有福報,這是個聰明人。決定不為世出世間一些法門欺騙了,這句話用意在此地。再看底下經文:
【阿逸多。如是等類大威德者。能生佛法廣大異門。】
這是佛叫著彌勒菩薩,叫著他的名字。凡是在經典法會當中叫著名字,下面的開示一定非常重要,他叫你名字提醒你,就是你要注意聽了,在提醒他。『如是等類大威德者』,這是指對這個法門不疑惑,也就是通常我們講的,他修學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樣的人就是大威德之人。『能生佛法廣大異門』,生是生起,佛法裡面廣大異門,這個異門就是特別法門,它不是個普通的法門。這個特別法門就是指這一部經典,這一部經典是佛法廣大的異門。我們常講叫門餘大道,八萬四千法門以外的一個特別法門,它能生得起來,這個話意思很深。我們今天讀這個經,這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法門,這個法門我們讀了之後,從我們心裡面生起這個法門,這了不起,這才叫相應。心裡面生起這個法門,你讀這一部經就不是釋迦牟尼佛講的經,這經從哪裡來?是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此經是釋迦牟尼佛自性流露出來的,我們今天展卷,是從我們自性流露出來的,你說這本經是釋迦牟尼佛的經,還是自性真經?是一不是二,這是講能生。什麼人能生?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這個人的心行跟佛,不但是跟阿彌陀佛、跟釋迦佛,跟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諸佛,心心相印,心心交融。就像燈一樣,光光互照,彼此不分,入到這個境界。明白這個事實,我們聽古人講的話,這才恍然大悟,所謂「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你這一念的時候你就一念成佛,念念就是念念成佛,沒錯,沒有欺騙我們,這是事實。平常我們念這個話,體驗不深,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情;讀了這個經文,這才真正明瞭這句話真正的義趣。再看下面:
【由於此法不聽聞故。有一億菩薩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一億菩薩』指哪裡的,指什麼人?就是指我們現在這些學佛的,本經前面講「小行菩薩」。沒有聽這個經,學了幾年退轉了,道心沒有了,怎麼沒有了?就是統統都入「一切種類珍寶成就牢獄」,都入到那裡面去了。你們想想,我們現在睜開眼睛看看我們這個社會佛教界裡面,你看看,那個投入一切種類珍寶牢獄裡頭有多少人?他為什麼投入那裡去?沒有聞到這個法門。所以這個「一億菩薩」不是指別的,是指現前的,我們這個世界上有四十多億人口,這是講學佛的人,泛指學佛的人,現前學佛的人沒有遇到這個法門會『退轉』。退轉,三個因素,第一個因素,是自己業障重。第二個因素,外面魔誘惑的力量強,魔是什麼?財色名食睡都是魔。你今天到百貨店裡面去看看那個琳琅滿目的統統是魔,為什麼?你看到之後心就動,你就被它所轉,你就做不了主。辛辛苦苦賺來的錢都沒有了,都跑掉了、都飛掉了,那個魔一誘惑就跑掉了,那是魔,禁不起誘惑。第三個因素,沒有諸佛如來威神的加持。不像這個經,這個經一接觸,一切諸佛如來都保佑你,魔就不得其便;換句話說,你的心就比較定,心定了就不會受外面境界動搖。所以此地講的一億菩薩是指現前的,退轉無上菩提,剛剛學佛都是求無上菩提,到後來都搞名聞利養,這是退轉。這是值得我們警惕的,我們看到別人退轉了,想想自己有沒有退?別人迷失,我自己有沒有迷失?這個非常非常重要。我們再看底下經文:
【若有眾生。於此經典。書寫。供養。受持。讀誦。於須臾頃。為他演說。勸令聽聞。不生憂惱。乃至晝夜思惟彼剎。及佛功德。於無上道。終不退轉。】
前面說的,沒有聽到這個經、沒有接觸這個法門的這些小行菩薩,都退心、都迷失了,依舊去搞六道輪迴,甚至於墮得更慘,墮到三惡道去了,真是比比皆是。再看善根福德因緣厚的人,他遇到這個經典生歡喜心,『於此經典,書寫』,就是今天講的流通。從前流通要靠手寫,因為經本都是手抄的,沒有印刷的;現在用印刷術,不要手抄了,用印刷;現在科技發達,更進步的,可以輸入電腦磁碟片,不會損壞,可以永久的保存,放到電腦裡面一張一張都印出來,要多少就印多少,你說這個多方便!所以經書是流通,錄音帶是流通,錄影帶是流通,電腦的磁片是流通,光碟也是流通,現在流通方法多,比從前多得太多,像這些科技的方法,我們統統採取。『供養』,供養是奉獻,別人不知道這個法門,我們介紹給他,我們奉送給他,這是供養,這種供養比世間一切珍寶供養都尊貴。你供養人黃金、供養人房屋,他得到的受用很有限,為什麼?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你這個法寶供養他,他真的要接受了,那他得的利益就大了,他在這一生永脫輪迴,他真的感謝你,真是感謝不盡。無量劫以來沒有辦法脫離輪迴,這一生有機會脫離輪迴,機會從哪裡來的?是你奉獻給他的。我們要將這個無上法門供養一切眾生,去修普供養,就是把這個法門普遍的推薦介紹。
『受持』,受持是自己接受,依照這個方法來修行。『讀誦』,讀誦有個人讀誦、有團體讀誦,個人讀誦可以把它定在早晚課誦裡面,如果有時間早晚就念一遍,念熟了這一部經大概四十分鐘差不多可以念一遍。如果沒有時間,時間不夠用,早晨念上半部,晚課念下半部,也很好。再要沒有時間的話,早晨念第六品,就是念四十八願這一品,晚上念三十二到三十七這個六品,這樣就很好。看各人的時間自己去定,空下來的時間就念佛,有工作就做工作,工作放下來佛號就提起來,這叫受持。團體當中讀誦,這是自利利他。我們這個道場,我在此地的時候,講經的時間多,我離開此地到國外去弘法,晚上的時間空的就多了,大家商量商量、研究研究,是不是可以利用一個晚上,大家都來讀《無量壽經》,把這個經從頭到尾念一遍,敲著木魚一個字一個字念,念慢慢的,帶初學的,這樣念一遍大概一個半小時。不要念得很快,一個半小時念一遍,念完之後念佛迴向。這個也非常之好,這樣團體在一塊讀誦,那個效果之大不可思議。這個功德迴向世界,祈求世界和平,祈求我們社會安定,在這個動亂當中消災免難。不但消除個人的災難,也消除我們台灣兩千萬同胞的共業,要有這個心願,到這個地方來讀經、來迴向。
下面這是『演說』,就是把這個經介紹給別人,能有機緣將這個經詳細講一遍,當然最好。沒有這個機會,沒有這麼多的時間,我講幾句也很好,不一定要講完全,摘幾句來講也一樣,像《金剛經》上,為人說「四句偈」。『須臾頃』,是指時間之短,很短的時間。給別人演說,『勸令聽聞』,這句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弘揚這部經典,勸別人。『不生憂惱』,這句話裡面含著自己不懷疑、沒有疑悔,不會後悔。像人家講,那個人參禪,那個人學密,那個人有神通,那個人放光;你聽了之後,學這個法門我什麼也沒有,我不後悔,心清淨,心堅定,沒有憂惱,沒有憂慮、沒有煩惱。『乃至晝夜思惟彼剎』,這就是念佛,我們一天到晚只是想佛、拜佛、念佛,我們整個目標都集中在阿彌陀佛身上。『及佛功德』,本經裡面所說的,阿彌陀佛從初發心修行,一直到他建成西方極樂世界,接引無量無邊的眾生幫助他們成就,這是他的功德,就是阿彌陀佛的功德。『於無上道』,無上道就是念佛往生、不退成佛,這個地方講的無上道就是指的這個。我們決定不會退心,而且自己的信心一天一天增長,知道這一生當中決定成佛,要有堅強的信念。
【彼人臨終。】
末後佛在此地舉一個比喻給我們說,這個人在『臨終』的時候,這是最緊要的關頭,這是假設的話,這個業障現前,臨命終時業障現前不怕,心還是堅定的,決定不懷疑。
【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滿中大火。亦能超過。生彼國土。】
『三千大千世界滿中大火』,這是什麼情況?略而言之,就是原子彈下來的時候也不驚不怖,決定往生。心定的,無論在什麼災難裡面,沒有恐怖,絕對不會貪生怕死,隨時往生。要有這個信心、有這個信念,我們在這個世間,那怎麼會不自在、怎麼會不快樂!
【是人已曾值過去佛。受菩提記。一切如來。同所稱讚。】
我們想想,我們是不是這個人?這個問題不要問別人,問自己。自己怎麼會知道?我對於這部經、對於這個法門,有真正的認識、堅定的信念,依教奉行,那你就是這個人。你就是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現前諸佛冥冥當中加持你,給你授記,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不讚歎你的。諸佛讚歎,那個護法神還能不保佑嗎?沒有這個道理,護法神決定保佑,你看這個利益多大。我們求佛保佑、求神保佑,未必求得到,神、佛有沒有保佑你,是個問號在那裡,不見得是真的。你要依照這個方法來修,諸佛如來保佑你是真的,決定不假,你不求他他也保佑你、他也加持你。末後佛這一句話,我們細心去體會他老人家是什麼樣的心意。
【是故應當。專心信受。持誦。說行。】
因為上面所講的這些事實、這個原因,你就應當要『專心』,要相信、要接受、要受持、要讀誦、要為人演說。我們要認真的去做,這樣才不辜負佛苦口婆心的教誨。
再看底下一章,底下一章是我們流通分裡面的第二段,前面都是勸信,第二段是「留經流通」。
【獨留此經第四十五。吾今為諸眾生。說此經法。令見無量壽佛。及其國土一切所有。所當為者。皆可求之。無得以我滅度之後。復生疑惑。】
『吾』是本師釋迦牟尼佛自稱,佛當時說,我今天為一切眾生說這部經、說這個法門。不但給我們講經說法,在這個法會當中,阿彌陀佛與十方世界一切諸佛都現身,阿難跟所有參加這個法會的大眾統統都見到了,見到阿彌陀佛,見到西方世界依正莊嚴;不僅如此,還見到了十方無量無邊諸佛以及他們的剎土,統統見到了。『一切所有』,是講它的依正莊嚴。『所當為者』,是指上求下化,我們心裡所求的,沒有一樣求不到,真正是有求必應。幫助一切眾生,有圓滿的智慧,圓滿的技巧、能力,統統具足,能夠幫助一切眾生,這是學佛人所當為者,『皆可求之』,沒有一樣得不到。這是當時參加大會的人都看到。下面囑咐,不要等到我滅度之後,釋迦牟尼佛入般涅槃離開我們這個世間之後,佛不在世,佛不在了,你對這個法門、對這部經典又生了懷疑,又迷惑了,那就錯了。我們今天面對這個經典,應當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給我們講經這個盛況一樣,決定沒有疑惑,這就對了,這一會與佛當年現前的那一會就無二無別。
【當來之世。經道滅盡。】
這就是釋迦牟尼佛法運一萬二千年終了的時候,佛法在這個世間完全消失掉,沒有了,所有一切經典都在這個世間消滅了。這個時間在九千年之後,距離我們相當遙遠。怎麼樣消失掉的,我們現在不要打妄想,因為你想也想不出來,到底怎麼會消滅掉的,我們現在怎麼會想得到呢?佛給我們講的,當然這個事實是真的,佛經、佛的教學在這個世間統統都消失,都沒有了。佛說:
【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
這一部經,佛是以他的威神加持,這個經還可以繼續在這個世間流通一百年;換句話說,這個經是最後消滅。我們要從這一段經文上去體會這一部經典的價值,才領略到它的確是無比的殊勝。這個經法怎麼會消失掉?這就好像大夫用藥,這些病人,這有很多種藥,這藥都是治病的,假如這個藥用下去這個病不見效,諸位想想,這個藥還要不要?當然不要它了。這個病很重,所有一切法門來治療統統沒有效,失效了,你就曉得到末法最後的這個階段,就是九千年以後眾生的業障是多重。所有一切方法都治不了,這一句阿彌陀佛能治,所以它管用,它還留一百年。再一百年之後,不是這個法門沒有效,是人連這個法門都不相信了,那就沒辦法了,無可奈何,其他的法門相信都沒有用處。
實在講在現前我們已經看到這個跡象,現前法門很多、經論很多,你依照那個方法修行,的確得不到效果,這個我們已經看出來。這是什麼原因?我們的業障,病太重了,從前這個醫藥失效了,失效了,這是真的。在過去大概有十幾年前,我在佛光山,在那邊教書的時候,會性法師也在那裡,他很喜歡開玩笑。有一天跟我們大家說,他說現在人的病重了,這個藥方的分量失效了,你看從前那個中藥下的就是幾錢、幾分;現在那個藥方拿來要加一倍才能治得好,那個藥的分量不夠沒有效果,為什麼?這個病太重了。他說這個話也很有味道!我們的心病、身病,心病、身病從哪來的?從染污來的。精神的染污、物質的染污,所以奇奇怪怪的病一年比一年多,研究醫藥都來不及。佛這一帖藥非常非常了不起,萬病通治,而且是決定有效,你要不相信、不接受,吃虧的是自己,不是別人。你看底下這一段,這個詞句是非常非常的肯定:
【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你看這個話說得多肯定!這是講有緣的『眾生』,有緣他遇到這個經典,遇到之後他能夠歡喜接受,依教奉行,那是隨意所願。就是每個人的願望不相同,有人想來生得人天福報的,他一定得到;他想修行證果的,他也一定得到,想證阿羅漢得阿羅漢,想成菩薩得菩薩,想往生成佛就成佛,『隨意所願,皆可得度』。這個法門殊勝,不可思議,依照這個法門來修學真的有求必應。我們能信得過嗎?假如我們頭腦冷靜去想想,我們應當相信。在世間法裡面,《了凡四訓》是改造命運、轉移命運的一個非常好的範例,一個例子,典型的例子。它裡面所講的原理、原則、方法,跟我們這個經比較比較,我們這個經典比它那個超過太多太多了。那個小方法都能改造命運,都能在世間法裡有求必應,何況這個大法!用《了凡四訓》來證實,佛在此地講的這幾句話就千真萬確。怕的是什麼?怕的是你不相信,你不相信你就當面錯過。這個要怪自己,不能怪佛菩薩,佛菩薩對得起我們,我們不相信、懷疑,是我們對不起佛菩薩,所以這個話非常非常的肯定。
【如來興世。難值難見。諸佛經道。難得難聞。遇善知識。聞法能行。此亦為難。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
這一段實在是說,這不是釋迦牟尼佛一個人說的,一切諸佛都這個說法,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可是修行容易,易行、難信。這個難信不是指普通人難信,指什麼人?指一些聲聞、菩薩們他們都不相信,包括我們這個世間所謂知識分子,尤其是高級知識分子,難信。所以不要認為,他們好像知識水準是高高在上,他們的福德因緣比我們差很多。我們在學問在這些東西比不上他,但是我們對於諸佛如來度生第一法門,我們能接受、我們能相信,我們這一生能出三界、能成佛;他沒有分,他還是慢慢去搞他六道輪迴去。
這幾句話完全是事實的真相,『如來』出興在世間,就是示現在世間,『難值難見』,值是遇到,不容易遇到,不容易見到。為什麼?必須在這個世間,一個地區多數人因緣成熟,這才能感得佛應化在世間,這個緣,在一切緣裡是最殊勝的緣,極善之緣。我們中國在古代,差不多是釋迦牟尼佛相去不遠的時代,中國人的本性仁慈、孝悌,感得孔子、老子、孟子出現在中國,這是大聖人的降臨,是感應道交。佛為什麼不出現在中國,而出現在印度?同一個時代這個地區,我們中國這個地區人的善根福德,沒有印度的深厚。從經典上來看,印度在那個時候是宗教之國,實在講他們那個時候學術自由的發達,所以百家爭鳴、百花齊開,像我們中國春秋戰國,它比我們更早,差不多早五、六百年,但是他們在學術上的成就超過我們。我們的成就只限於人道,沒有能涉及到六道,但是印度這些外道們,佛出世的時候九十六種外道,這是大的派別,他們裡面大多數人都修定,而這個定功高的能到非想非非想處天。所以他們對於天道、餓鬼、地獄、畜生,在他們眼睛裡看得清清楚楚,這種學問、能力超過我們中國,我們中國沒有達到這個境界,佛出現在那裡,不出現在中國。這些人把六道輪迴這些事相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其當然,不知其所以然。什麼原因有六道,什麼原因墮六道,什麼原因能超越六道,他不知道,他沒有辦法解決。但是他有心願,希望解決這個問題,沒有辦法解決,沒有人能夠解決。佛一看到這些人這樣殷切的希望,這才下生來幫你解決問題,才出現在印度。這個機會難,非常非常之難,不容易遇到,所以是難值難見。
『諸佛經道,難得難聞』,這是第二個難。縱然見到佛,遇到佛出世,佛講經說法你有沒有去聽?很難。像我們這個講堂,建立在這棟大樓上,天天講經說法,這隔壁的人他都不來聽。他是值了,他也見,但是講經說法他不來聽,第一個難他沒有,第二個就有了,不容易!佛出現在當時的印度,也是天天講經說法,不見得那一個都市人都來聽,來聽的人少,不來聽的人多。所以能夠聽到經法很不容易,尤其是聽到這個法門,講其他的經論還容易,這部經論很難,機緣很少。我們這幾年提倡,實在講是諸佛如來的加持,眾生善根成熟,在台灣普遍,從南到北到處有人讀誦,到處有人講演,講的人多了。從前沒人講,早些年來,在國內、國外我一個人講,好不容易碰到一個黃念祖也講這個,我們見了面歡喜得不得了,因為他一生也是一個人講,沒有遇到第二個。所以我們碰到一起,至少有兩個人講這個經,不容易,相當相當不容易。現在算這個風氣逐漸開了,在國內、國外已經非常非常普遍,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非常難能可貴的現象。
第三難,『遇善知識』,遇到一個真正的善知識,他的見解、思想、教學的方式,都正確而沒有錯誤的,不容易,非常非常難。你要是遇到一個老師,那老師把你路指錯了,你就冤枉了一生。善知識就是我們普通講的老師,老師可遇不可求,到哪去找去?這個是要緣分,這也是福氣,遇到是福報。遇到真正好的老師,這一生不走冤枉路;遇到的老師不善,走冤枉路那是很可惜,耽誤你很多的時間、精力。最怕的是什麼?你這走去再不回頭就完了,那就一錯到底,怕的是這個。這是第三個難,遇到真正善知識。
第四,『聞法能行,此亦為難』,你聽了老師的教導,有沒有認真去照做?不能完全依教奉行,遇到等於沒遇到。一定要認真去照做,這已經非常非常難。
『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這一層一層比較,這是第五層。
所以你要是得到這部經、得到這個法門依教修行,這五重難關都通過,非常非常的稀有。每一個難關不曉得淘汰多少人,淘汰到最後沒剩幾個。我們就是層層淘汰,我們現在還都通過,五重難關都通過了,現在最後一關,就是能不能信受奉行,對於這個經信受奉行,那就非常恭喜你,你這一生成佛了。
好,我們今天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