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二次宣講) (第五十八集) 1990/4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2-005-0058
請掀開經本三十三面,倒數第二行,從第二句看起:
【身口常出無量妙香。猶如栴檀。優缽羅華。其香普熏無量世界。隨所生處。色相端嚴。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悉皆具足。手中常出無盡之寶。莊嚴之具。一切所須。最上之物。利樂有情。】
到這個地方是一段。由於菩薩們廣修不可思議普賢大士之德,所以他感得的果報也就無比的殊勝、不可思議,這是說明修因必定得果。前面這一段積功累德,什麼是功?上面所講的全是積功,修學的功。今天我們念的這一段就是德,這個德就是他所得到的。功德的德跟得失的得是一個意思,這兩個字可以通用,這就是你修功就有所得。當然得的果報也是廣大無邊,經文裡面只略略的給我們提示幾樁稀有殊勝的果報,我們常講的德相。『身口常出無量妙香,猶如栴檀』,這樁事情,我們可以從一些修行人他們日常生活當中能體會得到。真正修行人身上有香氣,這個香氣不是用什麼香水、香料塗抹的,不是的,是很自然的香氣,尤其是真正有功夫的人。在佛經裡面佛給我們講的,諸位曉得,佛出現的那個地方是熱帶,印度是熱帶,所以他們穿的衣服,三衣一缽就夠了。《戒經》裡面給我們講,出家人多少天洗一次澡?半個月洗一次澡。這半個月洗一次澡,身上都臭了;可是修行人身上有香氣,他有一股清香,那個味道不難聞。我們讀過虛雲老和尚的《年譜》,虛雲老和尚的頭髮一年剃一次,他平常洗不洗頭?在我想也不洗頭,大概一年洗一次頭、剃一次頭。我們一般人能不能受得了?虛雲老和尚身上放香氣,這是許多接近他的人,不是一個人說的,很多人告訴我的。所以真正修行人不一樣!
印光老法師他的那個房間,七十歲以後,他房間裡面你找不到蚊蟲、蒼蠅、蟑螂、跳蚤,找不到,都搬家搬走了。別人房間裡有,他的房間沒有,人家跟他換一個房間,他住哪個房間統統沒有,都搬家了。所以被這些小蟲咬的時候,唉,自己沒有德行,連這小蟲、跳蚤都欺負他,沒有德行。真正高僧大德,你們就想到,那麼小的動物牠有知,牠不是沒有靈知,牠對一個修道的人心中尊敬,不去擾亂他,使他安心辦道,牠會搬家。這個世間修行人,這小修行都有這種瑞相,何況這些菩薩修普賢大行,那感的果報當然是不可思議,所以「身口常出無量妙香」。我們這個口一天刷好幾次牙;不刷牙,一張開的時候氣味就好難聞。所以我們修行的功夫,在這些地方很明顯的能夠顯露出來。有的時候自己沒有覺察到,別人覺察,你居住的地方確確實實有香氣,跟別人、一般人居住地方它確實不相同,口也有香氣。所以有些同修也很想發心講經,來給我說,他音聲不行,嗓門不行。實在講,真正發心,三寶就加持。我們現在同修大多數都是新來的,我早年講經音聲很低沉,大概講經前三排可以聽得見,第四排以後就聽不見了,後面的人常常寫紙條送給我,要我聲音大一點,怎麼也大不起來;聲音變了的時候,是在法華寺講《地藏經》,鄔老居士第一個發現的,他來告訴我。因為他老人家那個時候每天來聽經,都帶錄音機來錄這個帶子錄回家。他錄回家聽了之後,發現今天的聲音跟昨天不一樣,他來告訴我,聲音變了,我自己也不曉得。所以真正發心,確實有三寶加持,身體衰弱會變成康強,有很多疾病自然會恢復。佛菩薩威神的力量,我們俗話叫保佑你,這個就是修行所得利益的一類。
『優缽羅華』,這個是比喻,優缽羅華是蓮花,蓮花的香味是清香。『其香普熏無量世界』,這是香莊嚴,這是菩薩修的大行,所以他這個香氣普薰法界。這種香氣從哪來的?就是性德,真如本性本來就是盡虛空遍法界。我們修行的目的就是明心見性,心性顯露了,就是性德就透露,所以性德之香當然是遍法界的,這是一定道理的。
『隨所生處,色相端嚴,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個是說的光色莊嚴,色相端莊,端正莊嚴。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是講在我們這個世間,中國、外國公認的這是貴相,這個相貌也是屬於性德。『悉皆具足』,這個前面的一句是說的正報感應,說的是正報。
後面這個一半說依報,依報就是指我們生活環境,『手中常出無盡之寶』。手中出寶,就是我們現在所謂「雙手萬能」。在這個世界,人也是無量動物當中的一種,為什麼在一切動物當中,我們不講六道其他道,單單講人道,我們能夠觀察得到的,為什麼比其他的動物享受要豐裕自在?如果比頭腦,現在科學家證實,有很多動物的頭腦聰明在我們人類之上,為什麼牠不能過我們現在這樣繁華物質的生活?牠沒有手,雖有一個聰明的頭腦,牠不能製作。所以人的確是雙手萬能,建築像現在這個尖端科技便捷的物質生活享受,這個就是「手中常出無盡之寶」。要用現代的話,就是多才多藝、雙手萬能。『莊嚴之具,一切所須,最上之物』,這三句就是包括我們今天所講物質的生活,這一切的一切,沒有一樣不能夠製造。造了這些物質幹什麼的?不是自己享受,這個就是佛菩薩跟凡夫不一樣,他是『利樂有情』,他是給一切有情眾生去享受。
可是這個地方諸位一定要記住,我們現在有情眾生還有很多非常之苦難,佛菩薩有這麼大的能力、這麼大的本事,為什麼不多多變現一點讓我們享受,來救濟我們的貧乏呢?佛菩薩有智慧、有能力,今天看到我們這樣貧苦,不伸手救援,這還能談得上慈悲嗎?殊不知,佛菩薩這個福報給你享受,你也得有福才能受用;你沒有福,他這個福報給你,反而害了你。所以我們自己要修福,才能得到佛菩薩的照顧;自己沒有福,佛菩薩想照顧,這當中還有種種差別因緣不能如願。這個責任絕對不是在佛菩薩那邊,是在我們自己這邊。我們受苦受難,這個受苦受難就是惡業的果報,受這個難就報掉了。報掉之後,當然你無始劫當中不會一昧都造惡業,也造的有善業,惡業報盡,這個善念現前,回心轉意,改過自新,這就是一念善念現前,佛菩薩就能照顧得到,這個諸位一定要曉得。
我們不說別人,以我自己親身做個例子,年輕雖然學道,受許許多多的苦難,受苦難的時候意志更堅決,一心向道。假如在年輕那個時候福報現前,多少人恭敬供養布施,恐怕自己就墮落、就毀滅了。會不會墮落?我想想我一定會墮落。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那個力量多大!要統統都來了,我想想沒有能力跟它抗衡,自己沒有道心、沒有定力。所以幸虧佛菩薩照顧,不來,讓我受盡折磨、受盡苦難,一天吃一餐。為什麼吃一餐?沒有錢,過這個苦日子。現在有點福報,現在有定功,不會為這些東西動搖了,佛菩薩手中常出無盡寶藏來送給我,我會利樂有情,我不會自己享受。因為我自己很清楚,自己只有一個願望,求生淨土。所以佛菩薩給我的,我知道不是給我,是讓我來代替他分發給大家。我這是手上過路財神,這過一下就走了,不會止住的,這就不妨礙。這正是諸佛菩薩照顧我們的所在,正是諸佛菩薩大慈大悲的表現,使我們自己感激不盡。
【由是因緣。能令無量眾生。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這就是總結,大眾見光、聞法,信心增長,法喜充滿,所以也能像諸佛菩薩一樣發無上菩提心。無上菩提心,簡單的講,要用我們現代話來說,就是高度的警覺心。知道三界苦,知道極樂的成就,必然堅定信向,堅定信心,堅定我努力的方向,捨棄娑婆,專求淨土,這是無上菩提心。我們今天的信心生不起來,原因在哪裡?對於事實真相還沒有清楚。如果對於事實真相完全了解、完全清楚,你那個抉擇當然是堅定的、是明瞭的。
以上從第四章,就是本經的正宗分開始,一直到此地,都是說明阿彌陀佛過去生中在因地發願修行證果的狀況。底下一章特別說明成佛之後的果德,我們看第九章:
【圓滿成就第九。】
功圓果滿,前面修的功德圓了,所以果報也滿了,功圓果滿的『成就』。
【佛告阿難。法藏比丘。修菩薩行。積功累德。無量無邊。於一切法。而得自在。非是語言分別之所能知。】
這一句是世尊讚歎阿彌陀佛因圓果滿,也正是勉勵我們,要教我們效法阿彌陀佛,向阿彌陀佛學習。他也是從一個普通人出家修行成就的,即使是示現,也沒有兩樣,也是事實。我們要想像佛一樣成就,單單希望果報,沒有用處,要學他的因行,他怎麼做的。所以我在講席當中常常與諸位同修們共同勉勵,我們要認真的去學習。首先經文要熟,時時刻刻我都能想得起來;其次每一句經文要有甚深的理解;然後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我統統用得上,彌陀在因地裡面怎麼做,我也學著怎麼做,這叫做學佛。所以學佛,不是天天念經、拜佛叫學佛,那個沒有用,那是學形式,修一點人天福報而已,那是修福,那個不是修行。修行要從心地、從言行裡面,學得跟菩薩、跟佛一樣,他是怎麼存心,我也怎麼存心,他怎麼對人,我也學著這樣對人,這叫真正學佛、真正修行。拿著佛菩薩的標準,修正我們自己錯誤的行為、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見解、錯誤的做法,這才有用處。這就叫做『修菩薩行,積功累德』,天天做,不疲不厭,這樣累積下來就『無量無邊』。
只要依照佛法去做,確確實實,你在『一切法』中一定得大『自在』,這種功德利益說不盡的。所以世尊這句話是真實語,『非是語言分別之所能知』,說不盡;也不是我們一個人能夠想像得到的,無法想像的,這個學佛的好處。沒有這樣殊勝的功德利益,我們學它幹什麼?而且說實在話,學佛所得到的功德利益,快速無比。你們在世間人,要想在世間奮鬥、經營致富,要幾十年,很辛苦,戰戰兢兢,還要患得患失,一不小心就失敗了,不見得你的富貴能保持到晚年。我自己這親身所見到的,我到台灣來四十年了,民國三十八年到台灣,四十多年了,當年那些同學一半以上都不在了,長官、同事差不多也將近三分之二都走了。尤其是他們晚年清苦的狀況,我看得非常清楚,年輕得志的時候紅極一時,一呼百應;到下了台的時候,年歲大了,彎腰駝背,自己拿個籃子上菜市場去買菜。從前家裡都用很多人,晚年落魄到這個樣子,我看在心裡很難過。想想是佛經上講的一點都不錯,得志的時候要知道修福;得志的時候忘了,只知道作威作福,不知道修福,福享盡了完了、沒有了,可憐。不如學佛,學佛的時候開頭很苦,可是你這個功德累積愈累愈厚,愈修愈自在。
世間人怕老,老了就不值錢,找工作沒有人要你了,甚至於你這兒女要不孝,兒女也不理你,真是孤苦伶仃。自己有點積蓄還好,物質生活能勉強維持,如果沒有積蓄的話,晚年很苦。出家人是愈老愈值錢,老和尚!在社會上愈老,尊敬的人愈多,愈老侍候的人愈多,愈老愈自在,這是他們當年沒想到的。我那時候學佛,我們那些長官、同事、朋友,都說我迷、消極,見到我沒有一個不指著鼻子罵我的,現在看到我的時候都點頭:你的路走對了。這個我們講利益、講果報,只要你真正肯做,在佛法裡面勤修苦學,這個果報大概是在十年到十五年就會現前,那以後就愈來愈自在。可是自己要很小心、很謹慎,我講《阿彌陀經》六方佛的時候,我說得很清楚,為什麼?這個時候果報現前的話,決定不能沾染,一沾染就墮落,非常容易墮落。為什麼?定力不夠,十幾、二十年的修行定力不夠,至少要三十年以上,年齡最好能超過六十歲,心情定了。為什麼?接近晚年,警覺心比較高,這快要死了,死了以後怎麼辦?會想這個問題。年輕把這個問題忘掉了,往往去搞名利去了,那個墮落就快速。所以,縱然有福報現前,決定不能沾染,統統布施掉,捨得乾乾淨淨,還是過一個清苦的日子好。
所以我們看看祖師大德給我們做的榜樣,像虛雲老和尚,你看看《年譜》,那個皈依弟子供養多少,不計其數,他老人家一分錢也沒享受,還是穿的破衣服,補一個再補一個,還是過這個生活,吃的粗茶淡飯,沒有說加幾個菜,沒有。
印光大師,你想看,他的福報多大、信徒多少、供養多少,沒有用一分錢,一件衣服穿幾十年。所有一切信徒的供養,他老人家全部都拿去印經布施,蘇州弘化社,就是信徒供養的這些財物辦了一個印經處,印送經書、流通法寶,他是完全做這樁事情。你們諸位看他老人家的法語,就是上海護國息災法會的法語,你們去看看就知道了。我從前不知道他專門做這個事情,看了這個才知道。因為北方也是有這個災難,他去賑災,賑災在印經款項裡面撥三千圓(這是銀圓)去賑災。我們才曉得他一生當中專門印經,沒有其他的用途,這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的典型。印祖他出名是七十歲才出名的,七十歲以前沒有人曉得,所以他出名是在晚年,好,非常非常之好,所以沒有障礙。他八十歲圓寂,實際上他弘法利生只有十年,但是他這個十年影響力,民國以來任何一個法師都不能夠相比的。原因在哪裡?他積得太厚了,我們中國人講「厚積薄發」,他這個根基培得太厚了,所以發出來的時候那個力量太大太大,在當代任何一個講經說法的大法師,都沒有法子跟他相比的。這邊這幅對聯,是他老人家七十九歲時候寫的,第二年他老人家就圓寂了。這個對聯是親筆寫的,這個不是印的,所以非常難得,非常難得、不容易。你們同修如果要歡喜的話,可以將來做個複製品,找照相館來照相,印的時候顏色也印這樣,舊舊的,跟這個樣子看是一樣的(如果印新的就不像了),顏色都印成一樣,保持著這個真跡的樣子,這個可以做得出來的。像現在故宮許多古畫做的複製品,跟舊的一模一樣,很難辨別。所以可以做的,大家喜歡,可以做。
像這些祖師大德們給我們做了榜樣,給我們做了示範,這是我們要學習的。彌陀在這個經典裡面跟我們講得更是多、更微細。再看下面經文:
【所發誓願。圓滿成就。】
這一句就是指的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沒有一句是虛願,願願都兌現。不僅是兌現,願願都是百分之百的兌現,才能叫『圓滿成就』。如果有的能兌現,有的還不能兌現,那就不能叫圓滿成就;所以這願願都是圓滿的。由此可知,這個經上沒有一句是假話,沒有一句是廢話,我們能夠依教奉行,實實在在是大幸。
【如實安住。具足莊嚴。威德廣大。清淨佛土。】
這個四句是講的西方極樂世界,『如實安住』,如是如願,實是真實,的確依照他的理想,建成究竟圓滿廣大的道場,提供給十方一切有緣眾生來修行。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大道場,它不是眾生什麼造善造惡的果報之處,不是,它不是果報,它是個修行道場,真正發願,這個道場你就有分了。『具足莊嚴』,是說這個道場製造非常奇妙、華麗無比。『威德廣大』,是說在這個道場修行的大眾,無論在物質、或在精神上的享受無窮無盡。尤其是『清淨佛土』,什麼清淨?不聞惡名,那實實在在的當然就更沒有了,一切惡的名字都聽不到,這個心才清淨。所以像這些地方,我們要特別留意,修西方淨土從哪裡修?從清淨心修。清淨心怎麼個修法?離一切惡名,凡是不善的不要去聽、不要去看、不要去想,我們心才能得清淨。我在講席裡面跟同修們講了多少次,我們要想、我們要念,想呢,想彌陀本願功德、想四十八願,就想這個,不要想別的;要念,就念名號功德,念四個字也好,念六個字也好,其他的不要再去念。念這句佛號叫正念、正語;想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想四十八願本願功德,這是正思惟。正念、正思惟,這就對了,不要再搞別的。人家對我們有什麼冤屈,不要去辯論,不要去想,為什麼?想一遍又造一遍惡業,那何必?「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只要不執著,統統就沒有了,何必還去想它,何必再提?用不著了!老實念佛要緊,所以什麼話都不要講。
有很多同修來問我,問問題的,這問的什麼?統統叫廢話,統是妄想。實在講,從前古大德那些人聰明,手上拿個枴杖,你來問問題了,「打!」好,把你妄想都打掉,「不老實念佛,胡思亂想!」對,正確,那叫直捷了當,真是痛快到極處,有什麼問題好講的?不老實,來問問題的都不老實。所以要緊的,依教奉行,清淨心比什麼都重要。動一個念頭,善念、惡念都不清淨。可是善念、惡念不動不行,想不動偏要動,這是佛教給我們方法,動阿彌陀佛的念頭。阿彌陀佛這個念頭,三善道沒有,三惡道也沒有,與西方極樂世界相應。以一念止一切妄念,它這個方法方便在此地,不可思議的功德利益也在此地,確確實實能破妄想、破執著。破妄想是破所知障,破執著是破煩惱障,這一句名號功德真的有這麼大。再看下面經文:
【阿難聞佛所說。白世尊言。法藏菩薩成菩提者。為是過去佛耶。未來佛耶。為今現在他方世界耶。】
佛說了這麼多,雖然從表面上看,是對阿難說的,阿難啟請的,對阿難說的;實際上阿難代表我們大眾。不但代表當時與會的大眾,也代表我們後世有機緣接觸到這個經的大眾們,他一個人統統都代表了。阿難提出的問題,也正是我們很想要知道的問題,『法藏菩薩』成佛了,是『過去佛』、是『未來佛』,還是現在佛?現在佛,我們曉得,一個世界只有一尊佛,不能有兩尊佛。我們娑婆世界的現在佛是釋迦牟尼佛;法藏要是現在佛,決定不是在娑婆世界,一定是在『他方世界』。為我們提出這麼一個問題。下面世尊答覆:
【世尊告言。彼佛如來。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無生無滅。非過現未來。】
佛這一段答覆,這是事實,這是正答,這個答覆我們聽起來很玄、很難懂,可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不成佛的時候,你沒有見性,沒有見性你有分別執著,有分別執著才有十方三世。十方三世從哪來的?從分別執著來的。所以十方三世在佛法裡面稱為不相應行法,所謂不相應行法就是完全沒有事實,是假設的,我們今天所謂是抽象的概念,沒有事實,不是真的。但是我們對這個抽象概念一向就執著,固執在那裡,以為它真的,不知道它是虛假的。所以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錯誤的執著,不是事實。見了性,這種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沒有了、統統消滅了,所以時間、空間觀念沒有了。時空觀念沒有了,哪裡還有過去、現在、未來,哪裡還有此處、他方?都沒有了,這就是常說的不生不滅。什麼時候入這個境界?見了性就入這個境界。我們曉得,佛在大乘經上常說,圓教初住以上的就證得這個境界;別教要初地以上,別教初地菩薩等於圓教初住菩薩,入這個境界;在念佛人來講,是理一心不亂,就到這個境界。也許我們要問,假如我們到這個境界了,我們自己曉得不曉得?一定曉得。換句話說,你對於芸芸眾生、大千世界,你自己還有分別、沒有分別,這都不曉得?沒有這個道理。如果統統不曉得,那好了,你修行修到最後就變成木頭、變成石頭,那就錯了!心性靈明覺知,愈修愈明,過去現在、此界他方無所不知,哪有不曉得的事情!所以,自己修行到什麼樣的境界,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為了證明自己境界沒錯,這才請教比自己高明的善知識,求他印證。他給你證明了,他就是你老師,給你證明,這就是傳法、傳承,他給你證明沒錯。禪宗如此,教下也不例外。所以說直捷告訴他,時空是一不是二。
所以成了佛之後,就像水,我們中國大陸東面是大海,古人常用這個比喻,所有江河水統統流到大海。沒有入大海之前,有黃河的水、長江的水、淮河的水、粵江的水,都有分別;入了大海,入了大海都沒有了,沒有分別了,所有一切分別執著統統沒有了,名字全失掉了。你沒有成佛,有過去、現在、未來,成了佛沒有了。所以『彼佛如來,來無所來,去無所去』,說明十方虛空不離當處;『無生無滅,非過現未來』,我們佛門裡常講「三世古今,不離當念」,《華嚴》裡面講的念劫圓融,已經入這個境界了,這個是圓滿成就。這是從理上講、從性上講。可是除了體性之外,還有事相。如果就事相上而論:
【但以酬願度生。現在西方。】
這從事上講,事有沒有?事有,就跟我們娑婆世界一樣,確確實實有這麼一個處所。我們現在講星球,大家知道這都太空當中的星球,我們這個大地也是個星球,這個星球不很大,很小的一個星球。阿彌陀佛示現這個國土是個很大的星球,是他願力成就的。我們這個星球是眾生業力顯現的,是佛的願力,釋迦牟尼佛的願力、眾生的業力,集合成這樣的一個世界,娑婆世界。不像西方極樂世界,純粹是阿彌陀佛的願力,所有往生到西方世界大眾也是這個願力,這個願力跟阿彌陀佛的願力完全相同,同心同願成就的,這個不一樣。我們這個世界,佛的願力那當然是沒有話說的,一切眾生的業力各個不相同,所以說非常複雜的這麼樣一個業力,形成這樣複雜的這麼一個世界,這樣一個處所,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
西方世界是阿彌陀佛『酬願度生』,這四個字我們要把它記住,我們才明瞭,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化土;換句話說,他是示現在那個地方教化眾生之用。就像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出現在印度,以應身住世八十年,為這個世界眾生講經說法,那個用意完全相同。不過釋迦佛示現在穢土,時間也很短,只有八十年;阿彌陀佛示現在西方是淨土,壽命長久,無量壽,這個不一樣。所以我們要問,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到底是哪一種身?我們可以答覆他,應身,應化身。因為他那個世界奇妙,跟十方諸佛的應化身都不相同,所以實在說,西方世界阿彌陀佛是一體三身,三身一體,你說他是報身可以,你說他是法身也可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是就我們現前這個程度來說,說應身是最適當的,為什麼?我們很能夠理解,很能夠接受;說太高了,我們反而覺得很玄,難以接受。所以這是佛的應化,是酬願度生。
『現在西方』,這是方位,是在我們的西方。也有人說,我們地球是圓的,哪有西方?往西面走,現在的飛機飛二十四個小時又飛回來了,哪來的西方?沒有西方。於是有人就懷疑,釋迦牟尼佛教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太渺茫了,西方到底在哪裡?世尊給我們講的西方,不是我們地球上的西方,而是我們娑婆世界的西方,他講的是個大世界。娑婆世界,從前一般我們假設大概都是講銀河系,如果以銀河系來做單位,那的的確確,佛出世到今天三千年,銀河系也是轉動的,因為它太大了,三千年轉動的角度很小,的確方位並沒有改變。不但三千年沒有改變,釋迦牟尼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一萬二千年恐怕銀河系的轉動,也不過是一度兩度的樣子,這個諸位查查天文學就曉得。所以那個方位還是很正確,沒說錯,方位很正確,是這個西方,不是我們地球的西方。佛教給我們修行,以日落懸鼓,向這個西方,是使我們的心力能集中,取這個意思;真正將來往生,是阿彌陀佛來接你。所以這個方位沒有關係,搞不清楚,佛來接我,他來了我跟他走。所以路不認識不要緊,他來帶路,只要有人帶路,我們可以不要記方向,也不要記路名,自然就到達了。這是佛來接引,我們要知道。先說方位,然後再說距離,距離是:
【去閻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剎。】
『俱胝』是印度一個數字的單位,就是我們中國人講的十萬,『那由他』是億。正是《彌陀經》上所講的「十萬億佛土」,『佛剎』就是佛土。一個佛世界,就是經上常講的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究竟有多大?古今大德有很多種的說法。從西洋科技傳到中國來之後,大概我們一般人都想到,大千世界可能就是現在天文學發現的銀河系,這是一個大千世界。可是像黃念祖老居士,他們這些人的看法,就又不同了,他們的看法也有科學的根據,他的看法認為,現在我們所發現的銀河系只是一個單位世界。如果要真的像他這樣說法,這個大千世界大得不可思議。因為一個大千世界有十億個單位世界,換句話說,像我們這個銀河系,在太虛空中的銀河系,十億個銀河系才是一尊佛的教化區,實實在在,這個廣大我們無法想像!像這樣一個單位多少個?十億個,往西方去十億個,這才達到阿彌陀佛的國土。阿彌陀佛那個星系,比我們娑婆世界這個星系大得太多太多了。現在科技雖然很發達,西方極樂世界連邊緣都沒有接觸到,這個是我們應該要曉得的。可是往生並不難,不要認為這個很遠,遙不可及,這個我們怎麼能達到?殊不知心的力量不可思議,這裡一動念,那裡就達到了,確實是應念圓成。這個理論與事實,《楞嚴經》上說得很詳細。所以自己要有信心,要相信念佛人臨終,佛必定來接引,因為四十八願裡面並沒有說,哪些條件佛不來接引,沒有說就是,下品下生,佛還是來接引。其他經上種種說法,都不能與《無量壽經》四十八願相違背,《無量壽經》是淨土經典裡面第一經,最原始的根據,我們要以這個為信仰的基礎。
【有世界名曰極樂。】
這是彌陀建立的國土名號,叫極樂世界,這個『極樂』是意譯的。因為那個世界不但苦果沒有,苦的因也沒有;不但眾苦之事沒有,連惡惱之名也沒有,也聽不到,所以是清淨到極處的一個境界。就看我們想不想往生,真正想往生,就要修清淨心,把所有一切妄想、執著、雜念統統放下,這樣才對。
【法藏成佛。號阿彌陀。】
這是把佛的名號說出來,真正發願求生西方,要立志做一個真正的彌陀弟子,要跟阿彌陀佛學習,要有菩薩的慈悲心,成人之美,決定不障礙別人,決定不妨害別人。
前天,基隆曾居士帶了他一些親戚朋友來聽經,聽完之後在我這裡談了很久。其中有一位問我,「學佛要怎樣才能入門?」我就告訴他,印光大師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他又問我,「這個誠敬心怎麼生?」這是真的,我們也很想有誠敬心,誠敬心生不起來。生不起來的原因,我們看老師、看善知識,都看到他的過失,他有過失,我怎麼會尊敬他?恭敬心生不起來;換句話說,你這個學佛,你一生不可能有成就。古人跟我們不一樣,古人看人,看人家好的那一面,不看人家醜陋的那一面,所以他恭敬心容易生得出來;現在人不看你好的,專看你醜陋的那一面,換句話說,把這個人格的尊嚴,要把你破壞得乾乾淨淨,你這個人一文不值、一無可取。其實誰吃虧?自己吃虧。因此我就奉告他,我說善知識沒有標準,你自己這一生當中,你最仰慕的人、最敬愛的人,你去跟他學,你才會有成就。不要以為那個人有道德、有學問,很了不起,大家都說他好,你對他不尊敬,你跟他就一無所成。
所以這古大德對青年學人,真是慈悲到極處,你到他那裡去參訪,跟他去交談,他指你一條明路,你到哪裡去。他怎麼會曉得?當然在談話當中一定會問到,你這麼多法門裡面,喜歡哪個法門?古今大善知識,你最崇敬的是哪一位?這個一說就曉得了,他就知道。在現前我們這個世間,還有哪些人專門提倡這個法門,他就介紹你到那裡去,你到那邊去,三年五年就有成就。他不會留你在身邊,為什麼?彼此修行的法門不相同,見解不相同,就不能夠在一塊共修,共修就有煩惱。所以一定要見和同解、戒和同修,這是非常非常重要。所以見解不同,決定不能共住,共住,我要在那裡住,我會破壞這個道場,這造罪業。道場裡面人再喜歡你、再愛護你、收留你,也是罪過,也是犯了錯誤。一定要找志同道合的道場、同修,那決定會有成就,這叫依眾靠眾,這才叫真正的慈悲,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為什麼從前人修行,好像成就得很快,現在人為什麼不能成就?那個根本的原因就在此地。所以西方極樂世界非常之單純,凡是到他那裡去的,它的條件就是信願行,真正相信,真正跟阿彌陀佛一樣的發願。所謂行,就是二六時中這一句佛號念念相續,這就是行。一句佛號念念相續,就是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心清淨了。所謂心淨則土淨,那個地方是淨土,我要把所有一切妄想分別執著統統念掉,統統都不要了,就要這一句佛號,這是真正修淨土的人,這是真正彌陀弟子。
尤其是在末法時期,真正有修、有德行的人少了,沒有了。李老師在台灣弘法四十年,我們大家都敬仰他,這個是很有修行的大德。他老人家自己非常謙虛,常常跟我們學生們說,「外面講的對自己的讚歎太過分了,哪有德行?」我拜他做老師,跟他學習,他老人家給我說,「我的能力頂多只能教你五年」,謙虛到這種程度,不敢自以為師,不敢!我們今天的德行比李老差遠了,他都不敢承認做老師,我們怎麼敢承認?不敢承認。所以我今天在國內外勸同修們,我們依阿彌陀佛做老師,阿彌陀佛在哪裡?在《無量壽經》,我們以這個經本做老師,完全依教奉行。我們以阿彌陀佛為師父,我們做彌陀弟子。阿彌陀佛承認不承認呢,我們有沒有去冒充弟子呢?冒充是犯罪的。只要你能夠依照這個經典去做,那就是真正的弟子。如果掛個名彌陀弟子,思想、見解、行為跟《彌陀經》所講的完全相反,那就是冒充弟子。冒充弟子,那個護法神會抓你去懲罰你,護法神好比警察,專門抓冒牌的人,抓犯法的人,他會找你麻煩;你要是果然依教奉行,那是彌陀真正的弟子,諸佛護念,一切護法善神保佑你,這是真的。所以這個老師,他的毛病我們看不出來,所以我們對他很尊敬;這個世間人的毛病百出,時時刻刻我們能夠觀察得出來,不值得尊敬。所以這一代真正善知識少有了,真正有這種對老師真誠恭敬心的人,實在講,我離開台中之後沒有見到過。不要說別的,就是以我這個樣子對李老師那種恭敬心的人,我就沒有看到第二個。我在台中能學到一點東西,就是這點恭敬心得來的。
我在台灣三個老師,最初我沒有學佛,學哲學,我跟方東美先生;以後接觸佛法,最初指導我的,章嘉大師,我跟他老人家三年;章嘉大師圓寂之後一年,我認識李老師,我跟他十年。他那個時候只希望我跟他五年,我實實在在得到他真正的利益,所以我自動又增加五年,我跟他十年,我才離開他。尊師重道,為什麼尊師?是重道;對師長輕慢,那你是學不到東西。不是師長要我們尊敬,我們在佛法裡頭常講,孝敬是性德,不孝不敬是迷惑顛倒。我們今天要開發性德,明心見性,用什麼方法?孝敬。所以把孝親之心,擴大到能夠孝順一切眾生;敬仰師長的心,擴大到敬仰一切眾生,這就明心見性。從分別一直修到無分別,我孝親尊師是有分別的,擴大之後就沒有分別,沒有分別就是性德透露,就明心見性。這個是要工夫去做的,要認真去做的。
所以學阿彌陀佛決定不錯,尤其在這個時代,這個時代是大災難現前的時代。大陸上這個災難,過去在歷史上也沒聽說過的,哪有洪水淹沒十八個省分?報紙上報導的,七分之一的土地,這還得了,這個災難太大了!這是共業,值得我們警惕。我們要想賑災,不但自己出一點錢,錢很微薄,最重要的是真正像經上講的洒心易行,斷惡修善,挽回天心。這個就是依報隨著正報轉,善良的人多了,災難就少了。這是現在一般科學它不明白這個道理,實實在在,是大自然的環境隨著人心在轉變,眾生心善,自然環境自然的美好;人心險惡,種種災難就會現前。這是佛在大乘經裡面講得太多太多了,我們要仔細去思惟,去深深體會這個事實的真相,然後才會認真努力去學習、去做。從本身做起,再影響自己的親朋好友。
【成佛以來。於今十劫。】
這是阿彌陀佛在西方示現『成佛』,到現在時間『十劫』。十劫跟無量壽相比,那是很短促;好比這個人壽命有一百歲,他這個成就大概不過是十分鐘吧,就這樣的接近。所以我們今天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將來都是西方世界的元老。為什麼?阿彌陀佛開張十劫我們就來了,壽命是無量劫,真正是元老。所以這個機會太好太好了,稀有難逢!
【今現在說法。】
西方極樂世界是學校、是道場,佛的事業是教學,大眾的事業都是在求學。佛教導,我們到那裡做學生,天天上課,以無量劫這麼長的壽命,在那裡接受佛陀的教誨,哪有不成佛的道理!決定成就。所以,許許多多經論很好,很喜歡、很尊重,我統統到西方極樂世界再學,現在我暫時把它放下,我專求西方淨土。這樣一部經能行嗎?不要說一部經,一句阿彌陀佛都行,何況一部經!單持一句阿彌陀佛往生的,很多很多。在我們現前這個時代,像倓虛老法師講的,諦老和尚早年一個徒弟,住在寧波鄉下一個破廟裡,他就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教他念,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他念了三年,站著往生。他還沒有受持一本經,就一句阿彌陀佛就能成功,何況這樣一部圓滿的經典,我們還有什麼疑惑?有很多人說,一部經不行,還要搞些大乘經論來幫助。我們想想,人家一句阿彌陀佛都行,所以這一部經足夠用了;其他一切大乘經,留著西方極樂世界再學,這樣才不錯。
【有無量無數菩薩聲聞之眾。恭敬圍繞。】
這是講西方極樂世界彌陀的學生,無數無量的菩薩聲聞,諸位要知道,十劫成就的,不是很久,十劫成就的;如果除了西方極樂世界之外,其他的諸佛剎土,十劫決定不可能成就這麼多。這顯示西方世界無比殊勝之處,所以這個科題上「圓滿成就」。所以這個我們讀了,確實值得我們仰慕,確實使我們動心,一定要發願求生。
好,今天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