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無量壽經(二次宣講)  (第八十三集)  1990/4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2-005-0083

  請掀開經本第六十一面,最後一行,從最後的一句看起,我們先將經文念一段,對對地方:

  【因緣力故。出生善根。摧伏一切魔軍。尊重奉事諸佛。為世明燈。最勝福田。殊勝吉祥。堪受供養。赫奕歡喜。雄猛無畏。身色相好。功德辯才。具足莊嚴。無與等者。】

  到這個地方是一段。這個一品經,是介紹西方極樂世界菩薩們的真實功德,因此我們講得也比較詳細,前面一共是有十五種比喻。既然說極樂菩薩,當然就包括了所有十方世界一切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大眾們。換句話說,從實報土上上品往生,一直到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都包括在其中,所以這個經裡面講的實實在在不可思議。如果單就聲聞菩薩眾來說,我們看到不稀奇。可是要曉得,十方世界有無量無數六道眾生去往生的;這個裡面更有無數三惡道眾生去往生,三惡道就包括地獄道,地獄道的眾生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有這樣真實功德,這是很難教人相信的。所以這個經是不思議經,難信之法。但是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句句都是真實的,佛決定沒有妄語,佛也不會有一句話誇張,實實在在的。這是值得我們特別留意的,也是我們非常羨慕、嚮往的。我們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比佛菩薩、羅漢這比不上,比三惡道眾生那我們是強多了。但是要特別留意的就是心行,既然學佛,心要像佛,要像佛心,行持要像佛的行持,這才能有把握在這一生當中往生。如果這一生不能往生,可以說這三惡道就注定了,決定有分,很難避免,這個是值得我們警惕的。

  剛才我們念的這一句,是廣說真實的功德,前面是比喻說。『因緣願力』,什麼因緣?這個不能不知道,這不是普通的因緣,普通的因緣、普通的願力,成就不了這麼大的功德;這個因緣是念佛的因緣,念佛因緣不可思議,阿彌陀佛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如果念佛因緣、名號功德,普遍在這個世界宣揚,給諸位說,世界即使有再大的災難,也能夠化解掉。但是真的真正認識這個功德力量之大的人不多,這是事實,我們學佛人,尤其是念佛人一定要知道。這個地方講的因緣,就是具足信願行這三個條件,真正相信,懇切發願,認真的去念佛,這個一句佛號絕不離口。古人講的,珠,念珠,「珠不離手,佛不離口」,這叫真實念佛。也有很多同修來給我說,他說最初把念佛這樁事看得很容易,這一句阿彌陀佛誰不會念?我也會念。可是自己認真念起來,他覺得非常難,念念就忘掉了,念念就念到別的地方去了,這才發現這個佛號不容易。為什麼念念會念到別的地方去,會想到別的地方去?這就是古人教給我們念佛的一個祕訣,古德講念佛,一定要把生處轉熟、熟處轉生。什麼叫生處?這一句佛號很生疏,念念就念跑掉了;妄想執著很熟,一天到晚打妄想,不要去想它就打妄想,妄想很熟。現在教你把妄想逐漸逐漸把它變成生疏,把佛號變熟,這兩個對調一下,功夫就得力了。這個東西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也相當不簡單。實際上真正關鍵的所在還是認識不清楚,也就是說,不知道這句佛號真正的好處。知道這句佛號真正好處,你一定是牢牢抓得緊緊,時時刻刻不放鬆,你轉念頭生處轉熟就容易,就可以做得到。所以一定要曉得,我們人在這個世間身命很短暫,一失人身就墮惡道,想到這個地方這叫真正可怕。如何教我們不墮惡道,還能成菩薩、成佛,這個了不起,就靠這一句佛號。

  你能把這樁事情認識清楚,那你是真正有福,你在這一生當中,是任何一個人都不能跟你為比,為什麼?『出生善根』。這個善根是諸佛菩薩的善根,無量無邊的真實善根統統從這個地方生出來。所以第一個善根,就教我們脫離六道輪迴,往生淨土成佛作祖,你看看這個功德利益多大!

  下面一句這是講破魔,也就是我們常講的消災,消罪業、遠離魔障,也要靠這一句佛號。雖然佛法許許多多的法門,經咒、懺悔都有力量消災免難,但是集一切經咒、懺悔的力量,都不如這一句佛號。這是前清乾隆時候慈雲灌頂大師所說的,他在《觀無量壽經註解》裡面告訴我們,罪業深重的眾生,這種深重的罪業,是任何經法都消除不了的,唯獨這一句阿彌陀佛能夠徹底消除。灌頂大師能說出這句話很不簡單,他要不是真正過來人,徹底了解名號功德,這句話他說不出來。所以我們有業障、有罪業,甚至於常常有魔來擾亂,我們用什麼方法來克服?老實念佛。現在在國內、在國外,遇到魔擾亂的人很多,一年比一年多,我見到的也很多,這些人非常可憐,想擺脫,擺脫不了。我們教他老實念佛,他也不一定能做到,念佛,念佛也沒用處,魔還一樣來擾亂。念佛怎麼會沒有用?他因為不老實念、不專心念,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這個念佛沒有用處。所以要用清淨心念、真誠心念、大慈悲心念,那個感應就不可思議,心地最重要的是清淨。魔怎麼找來的?就是因為妄想太多魔才找你。魔為什麼不找別人單找你?妄念太多。特別是什麼?喜歡神通、喜歡感應,只要有這些妄念,很容易著魔,這是我們不可以不知道的,不得不提防的。

  『尊重奉事諸佛』,這句話在極樂菩薩是沒問題的,他們每天去參訪無量無邊諸佛如來,承事供養。我們現在還沒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還沒有這個能力。我們讀《無量壽經》,對於極樂菩薩的生活狀況也無限的嚮往,我們看了要怎麼做?我們只要真正能夠尊重奉事阿彌陀佛就行了。阿彌陀佛又不在我們面前,我們怎樣尊重奉事他?這一本經就是阿彌陀佛對我們的教訓,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轉述,轉告我們的。世尊的轉告就跟彌陀親自教導沒有兩樣,我們要果然能夠依教奉行,就是「尊重奉事諸佛」。因為一切諸佛沒有不讚歎阿彌陀佛的,沒有不尊重阿彌陀佛的。

  『為世明燈,最勝福田』,世是世間,極樂世界的菩薩他們平常生活的空間非常廣大,並不限於極樂世界,我想這是我們同學們都知道的。他們每天都往來無量無邊諸佛剎土,是天天往來,你就曉得,他們活動的空間是盡虛空遍法界,居無定所,沒有一定的住處。正如《金剛經》上所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們無所住,住無所住。生什麼心?上供諸佛,下化眾生,眾生有感,菩薩就有應,感應道交。所謂是「為世明燈,最勝福田」,燈是破暗的,暗代表眾生愚痴,對於宇宙的真相不明白,真假、是非、善惡往往顛而倒之,這就是無明。佛菩薩出現在這個世間,苦口婆心的為我們講解、指引,我們這才恍然大悟,才真正搞清楚什麼叫是非、什麼叫善惡、什麼叫利害,這就好比是明燈破暗。「福田」怎麼講法?眾生要種福,眾生不能沒福,沒福就很苦。我們台灣在這個時代,只能說這個時代,不能說過去,過去很苦;也不能講未來,未來不一定;只在眼前,眼前算不錯了,這個不錯是表面上的不錯。古聖先賢常常教訓我們,禍福是循環的,一定要認識清楚,今天我們在表面上看是有財富,是不錯,仔細去觀察,財富要建立在德行的基礎上,那個財富是真實的。所以福底下有個德,我們今天有福,下頭沒有德,這個不得了,這個福報不能長久。福報要長久,一定要積德,德要厚!所以佛法,福跟德是連著講的,福德,不可以只求福沒有德。因此種福就非常重要,真正的福田是佛法。佛法,給諸位說,不是形式的佛法,台灣到處寺廟林立,那是形式,真實的佛法是什麼?是覺悟人心、覺悟人性,這是真實的佛法。如何能教廣大的群眾真正覺悟了,福田要從這個地方去種,然後你才曉得,最勝的福田是宣揚佛法、是傳播佛法,是弘法利生的工作,我們要參與這個工作。今天科技發達,對於佛法弘揚帶來了不少的便利,像錄影帶跟錄音帶大量的傳播,產生了很大的效果,這是最殊勝的福田。最殊勝的福田人人都可以修,人人都可以種。

  『殊勝吉祥』,吉祥是消災免難。『堪受供養』,這些菩薩們應當接受十法界一切眾生的供養,因為他們是真正的福田,是真正從事於覺悟大眾的工作。這個真實功德裡面最真實的,就是這幾句。

  下面說『赫奕歡喜,雄猛無畏』,這是菩薩在教化眾生的態度,歡喜。「赫奕」是形容詞,形容像火燒得非常猛、非常熾盛,這就是形容他的法喜充滿。喜從何來,他為什麼這麼喜歡?看到許許多多眾生真正覺悟、真正回頭,佛菩薩歡喜,喜的是這個事情,喜的是一切眾生真正肯接受佛菩薩善意的勸導、教誨。「雄猛無畏」,這一句裡面含著有無限的善巧方便,不是一昧這種雄猛、威猛的態度,那不能夠攝受一切眾生的,攝受一切眾生千變萬化,這個樣子才能夠契機、契理。「雄猛無畏」,就是說無論是哪一類的眾生,善良的、凶惡的、殘忍的,他都有方法教導,都有善巧去接引,這個是形容他的無畏。『身色相好』,色相也是攝受眾生的方便,不但我們這個世間的眾生喜愛相好,十方世界大致都相同的。因此諸佛菩薩有些時候刻意的去修福報,為什麼?相好是福報,是修來的。修來的,佛菩薩不是自受用,而是他受用,希望以這個相好來接引眾生、來攝受眾生。所以雖然是百劫修福,目的還是為度眾生,不是為自己。這是跟我們凡夫這個心態完全不相同,凡夫是為自己,菩薩是為別人。

  『功德辯才』,此地這個功是講他修行的功夫,功夫簡單的講就是三學六度,這是功夫。你修行有功夫,當然你就有收穫,收穫就是德,所以「功德」底下這個德,跟得到的得是一個意思。所以說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你修戒你就得定,你修定你就得慧,你修慧你就得方便、得辯才,這個是你有功後面就有德,這個功德一定要自己修。所以到辯才,這是功德圓滿成就之相,圓滿成就之相那是戒、定、慧,從慧裡面產生的四無礙辯才。『具足莊嚴,無與等者』,這兩句是總讚歎他的美好,沒有一絲毫的缺陷,我們中國人稱為完人,諸佛菩薩確確實實稱得上非常完美之人,找不到缺陷的。這一段是世尊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的,已經很難得,世尊為我們說出西方世界菩薩真實功德。下面諸佛來讚歎做證明,證明釋迦牟尼佛前面講的話完全正確,你看這樣的經典到哪裡去找去!

  【常為諸佛所共稱讚。究竟菩薩諸波羅蜜。】

  『常』是時常,幾乎是每天,十方世界一切諸佛,對於西方世界的菩薩是特別的讚歎。諸位要曉得,讚歎西方世界的菩薩就是讚歎阿彌陀佛。為什麼?這些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學生,讚歎學生就是讚歎老師,老師功德成就的,老師教學有方。這點我們要多想想,不能夠輕易看過去。而諸佛讚歎話雖然不多,意思圓滿到極處,稱他是『究竟菩薩諸波羅蜜』。究竟是圓滿,菩薩行之中,他們沒有一樣不達到究竟圓滿,這是真正難得。諸波羅蜜,大乘經裡面常說的菩薩所修的六度萬行,行是行門,萬是形容詞,不是數字,就像四弘誓願裡面講的「法門無量誓願學」,那個萬行就是無量的法門。菩薩所修無量法門,把它歸納起來不出六大類,這是我們講的六波羅蜜,六大類每一類裡面所包括的都是無量無邊。波羅蜜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究竟圓滿;換句話說,他門門都修到究竟圓滿。這句話諸位聽了,我不曉得你們作何感想?如果你真正懂得這句話的意思,你一定下定決心:極樂世界我非去不可。你要曉得「究竟菩薩諸波羅蜜」,這是什麼人才能做得到的?佛在一切大乘經裡面所說的,法雲地的菩薩、等覺菩薩才能做到。剛才我跟大家講,惡道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這個境界。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許多菩薩聽到搖頭不相信。

  菩薩要修到法雲地、修到等覺,要三個阿僧祇劫,那是佛的方便語。《華嚴經》上講的真實語,要修無量劫才能到這個地步,你怎麼只念個幾年佛往生就得到了,這菩薩怎麼能服氣?人家修無量劫才修到,你念幾年佛往生就得到了。這個話是佛說的,還有十方諸佛證明的,這沒有辦法。難怪夏蓮居老居士講,會集完成之後他這一首偈子,「會校《無量壽經》粗竣敬題三偈」,他第三首末後,「佛云難信誠難信,萬億人中一二知」,這個話說得一點都不過分,確確實實萬億人中一二知。李老師當年講經勸人,說是不求帶業往生的是「非愚即狂」,不是愚痴就是狂妄,狂妄就是神經都不正常的,是正常的人哪有不求願往生的道理!實在是太難得了。所以這句話的意義非常之深,非常的真實、非常之難得。

  【而常安住不生不滅諸三摩地。】

  這句話就是《金剛經》上所講的「應無所住」,生滅是二邊,『不生不滅』也是二邊,二邊不住,中道不存。菩薩到底在哪裡?盡虛空遍法界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所謂眾生有感,菩薩就現身。菩薩長的什麼樣子?菩薩沒有一定的樣子,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你喜歡他是什麼個樣子,他就現什麼個樣子,隨眾生心現相,他自己沒有意念。自己有念頭那就有一定的相,就不能千變萬化了;他自己沒有念頭,所以他的相能隨眾生心轉變。

  【行遍道場。遠二乘境。】

  『行遍道場』,道場是指一切諸佛剎土,菩薩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這是行遍道場。『遠二乘境』,永遠不會墮落在二乘,二乘人是自利而不利他的,菩薩完全是利益一切眾生,能夠捨己為人。上面這個幾句是諸佛讚歎、證明,給釋迦牟尼佛做個證明。下面這是總結:

  【阿難。我今略說。】

  本經前一半,阿難尊者是當機,我們在前面看到這個經是阿難代我們啟請的。叫著『阿難』,也就是叫著我們大家,阿難是我們大家的一個代表人。佛說『我今略說』,這是簡簡單單的介紹一點。

  【彼極樂界。所生菩薩。真實功德。悉皆如是。】

  這句話非常非常重要,證明我剛才所說的沒錯,從下下品往生到上上品,『悉皆如是』,所以這句話要緊得很。『所生菩薩』,是指十方世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這些人,我們知道西方極樂世界純一菩薩法界,它那個裡面沒有人天,也沒有聲聞。經上有的時候說人天,有的時候說聲聞,那是比喻說,這個經都講得很清楚,交代得很清楚。不但那個世界是純一菩薩,而且純一普賢菩薩,這個是無比的殊勝。因為佛在《華嚴》上告訴我們,菩薩不修普賢行就不能夠圓成佛道,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統統是修普賢行的,那是普賢菩薩的法界。

  【若廣說者。百千萬劫。不能窮盡。】

  如果要細說說不盡,這是給我們略說而已。略說這幾句就值得我們非常的嚮往,就下定決心是非去不可。因為這個真實的利益,對我們講是真實的利益、真正的好處,這是在其他地方找不到的。其他法門裡面也找不到的,縱然其他法門裡有說,難修,我們一生當中未必能夠修得成功。這個法門是萬修萬人去,只怕你不肯學,你肯學決定成就。下面一章:

  【壽樂無極第三十二。】

  這一章世尊給我們說明西方世界人的壽量、快樂,都不是我們能夠想像的,更非言語能夠形容得出來。經文首先顯示極樂世界的大眾的殊勝,佛說這個意思,就是勸勉我們要發心,要求生淨土,親近這些諸上善人。後半段講依報的環境,就是生活環境的莊嚴。

  從這一章起是彌勒菩薩當機,所以一開頭是「佛告彌勒菩薩」,這個用意也非常之深,因為彌勒菩薩與我們這個世間緣分很深。我們中國人可以說,從小孩到老人沒有不喜歡彌勒菩薩的,許許多多人家不相信佛教的,他家裡也供一個彌勒菩薩,彌勒菩薩笑咪咪的一堆小孩圍著他身上。世間人不知道,稱他作歡喜佛,很多小朋友,歡歡喜喜的,叫他做歡喜佛也可以。他這是有表法的,彌勒菩薩在中國從五代以後,造型都造的是布袋和尚的像。布袋和尚在中國五代後梁,出現在浙江奉化。我聽說我們老總統的家譜裡頭有記載,他們的祖先曾經迎請布袋和尚在家裡住了兩個月,供養兩個月,所以以後他們家裡出了兩個總統。但是家譜裡確實有這個記載。他老人家圓寂的時候他宣布的,告訴大家,他是彌勒菩薩再來,說了之後他就走了。我們塑造他的像,他的像的特徵是歡喜,滿面笑容,肚皮很大表示能包容,度量很大,表這個意思。塑造小孩,這小孩有五個、有六個,五個代表五欲財色名食睡,六個是代表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就是天天圍繞著他、包圍著他,他如如不動,他也能容納得下,他也不排斥,取這個意思,取在五欲六塵裡面清淨不染。笑面迎人,我們中國寺院都把它塑造在山門口,在山門天王殿的正當中。這個含著有很深教學的意義,什麼人有資格入佛門,就是說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學佛?學佛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個度量要大,要能夠包容;第二個,要能夠笑臉迎人,無論對冤親債主都一團和睦。這樣的人才有資格學佛,才有資格入佛門,它擺在山門代表這個意義,所以這含義很深。

  因為跟中國人關係很深,而且彌勒又是當來下生佛,現在還沒有出現在世間,根據佛經典上所說,他現在在兜率內院,在兜率天。兜率天人的壽命,用我們人間計算的方法,人間四百年是兜率天的一天,就是彌勒菩薩現在住的那個地方,他們那裡一天是我們人間四百年,現在講時差,這個時差很大。也假定一年三百六十天,他們的壽命是四千歲,這樣算成我們這個世間,大概是五十六億萬年的樣子,五十六億萬年之後,他才會從兜率天到這個世間來示現成佛。所以現在有人造謠言說彌勒已經成佛了,這是假的,這不是真的,這個是我們不能夠相信的。

  但是在印度、在中國,有不少人修彌勒淨土,修彌勒淨土的人說起來也很有道理,他說西方淨土太遠了,阿彌陀佛那個國去我們這裡十萬億佛國土,兜率天就在眼前你不去,要去那麼遠,捨近求遠沒道理。我們聽聽,有的時候也覺得他說的話沒錯,殊不知道你讀這些經文就明瞭了,彌勒菩薩那個淨土雖然很近,好像台灣大學就在你家隔壁,但是它那個分數要求很高,你不一定能進得去;阿彌陀佛這個學校遠在高雄沒錯,它那裡只要你去就行,不要考試就可以,那個校門大開,那容易去。這個難,那個容易,這是真的。彌勒菩薩他是唯識學專家,你的唯識學沒有基礎,你不能夠修唯心識定,你就沒有資格到他那裡去。所以修彌勒淨土的人很多,真正能去得了的人很少,人數確實是不多,這是我們要把它認識清楚。縱然去跟彌勒菩薩,等到五十六億萬年之後彌勒菩薩來成佛,你做他的弟子,到那個時候彌勒菩薩還講《無量壽經》勸你去往生。那時候一往生一看,我們現在這些同修看到:你怎麼這麼晚才來!你看看繞這麼大的圈子,你還不是要來對吧?不如早一點去好,做學長,後去的就學弟。

  在這部經第四十六章,諸位看看在八十九面,「勤修堅持第四十六,佛告彌勒:諸佛如來無上之法,十力無畏,無礙無著,甚深之法,及波羅蜜等菩薩之法,非易可遇,能說法人,亦難開示,堅固深信,時亦難遭。我今如理宣說如是廣大微妙法門,一切諸佛之所稱讚」。佛講的這些話都是指的這部經,就是指的這部《無量壽經》。後面說「付囑汝等作大守護」,可見得彌勒菩薩也是接受世尊付託,護持這部經典,也是極力提倡弘揚這部經典的,這個是經文上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所以有些人他對這個經典讀得少,成見很深,看到我們念佛求生彌陀淨土,他是大不以為然。我們很清楚,他有成見,他沒搞清楚,我們搞得很清楚,我們不能被他動搖,要好好的勸導他們。由此可知,彌勒菩薩將來一定是大大的弘揚這個法門,這個法門確確實實是一切諸佛如來之所護念。我們看經文:

  【佛告彌勒菩薩。諸天人等。無量壽國。聲聞。菩薩。功德智慧。不可稱說。又其國土。微妙。安樂。清淨若此。】

  這一句是總說,也是總讚,也就是總結前面三十品的經文,就是正宗分這個三十品的經文。這個時候特別叫著『彌勒菩薩』,告訴彌勒菩薩,以及當時與會的這些『諸天人等』,就是與會的這些大眾們。下面是佛說的話,佛講的『無量壽國』,就是極樂世界,『聲聞、菩薩,功德智慧,不可稱說』,這是講的正報之莊嚴。阿彌陀佛這些弟子們,前面說過了,他的弟子們是純一統統是菩薩,此地又出來了個「聲聞、菩薩」,這就是我們講的,菩薩當中大菩薩、小菩薩。聲聞是小菩薩,還沒見性的就叫他作「聲聞」;見了性的就叫他作「菩薩」,就是大菩薩。所以此地的聲聞不是真正的聲聞。我們知道西方極樂世界有三輩九品,其中有事一心不亂的、有理一心不亂的,事一心不亂相當於聲聞,理一心不亂那是法身大士。講聲聞是事一心不亂的菩薩,是這個意思,不是真正有聲聞。就是他們的『功德智慧』,像前面所說的『不可稱說』,這是正報莊嚴,也就是說,人事環境好。我們自古以來,多少人就感嘆,做事難,做人更難,特別是在現前這個時代,處人的確不容易。人事環境最好、最單純,無過於西方極樂世界,每一個人心地都是清淨平等,沒有妄想、沒有分別執著,非常的難得。下面一句是講它環境,物質環境,『又其國土微妙、安樂、清淨』,「微妙」是講物質,精微奇妙,我們這世間找不到。「安樂、清淨」,一塵不染,人家那個世界;我們這個世界污染,現在知道非常嚴重。科學家已經提出警告,污染如果沒有方法防止,五十年之後,這個地球上不適合於人類生存,污染嚴重到這種地步。人家那個環境清淨,清淨才有安樂,心安、身安,他自然就快樂。『若此』,是到這樣的一個程度,這是讚歎到了極處,這個十方世界簡直不能跟它為比。下面這是勸勉我們:

  【何不力為善。念道之自然。】

  這是佛非常感嘆的一句話,我們為什麼不努力『為善』,求生淨土?求生淨土不難,是很『自然』的一樁事情,不需要一絲毫勉強,這真正不容易。此地講的『道』就是一句佛號,這句佛號不但是西方教主的德號,也是我們自己自性的德號,我們的自性跟西方教主無二無別。所謂「自性彌陀,唯心淨土」,念這句佛號就是念自性無量的功德,這要曉得。西方彌陀從哪裡來的?還是我們自性功德變現出來的,所以是自性彌陀。自性功德哪有不與自性佛感應道交的道理!很可惜的,我們今天顛倒了,我們今天天天念貪瞋痴慢,貪瞋痴慢是什麼?也是自性裡面的一分功德。自性具足十法界,念貪瞋痴慢那就變什麼?變地獄、變餓鬼、變畜生,變這個境界現前;念自性阿彌陀佛,就變現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由此可知,十法界依正莊嚴全是自性變現的,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所以這裡講的是「念道之自然」,為什麼不努力「為善」?善中之善,至善,無過這一句六字洪名。儒家講「止於至善」,那個至善它沒有指出來到底是什麼。佛給我們指出來,至善就是六字洪名,我們的心止在這個地方,我們的口也止在這個地方,我們的身也止在這個地方,身語意三業都能止於阿彌陀佛六字洪名,那是真正至善。你所得的果報也是至善,這是一得一切都得到;不同於十法界,你得一法界,其他九法界得不到。西方世界一法界得到,盡虛空遍法界統統都得到,所以他能夠在十法界隨類現身,能夠上供諸佛、下化眾生,能力幾乎完全恢復。再看下面幾句:

  【出入供養。觀經行道。喜樂久習。才猛智慧,心不中迴。意無懈時。外若遲緩。內獨駛急。】

  我們就看到這一小段。這個以下是說明會眾們的功德,也就是說,他們的修持,他們日常生活狀況,我們到達西方極樂世界也是如此。『出入供養』是修福,出是供養諸佛,回來是供養本師。供養是不是太頻繁了,天天供養這麼多人,每個人都供養?不會頻繁,而且供養是非常之奇妙,到後面經文會看到。供養之中財法具足,財供養的是香花、寶蓋、幢幡遍滿虛空,壯麗之極,那是屬於財供養;法供養是依教奉行,依教修行供養。這個是每天都有修福,修福的機會實在是太多了,所以人家那裡福報大。我們這裡修福機會沒有,想修福修不到,有的時候還修錯了、搞錯了。

  『觀經行道』,這是修慧,前面一句修福,福慧雙修。「觀經」,它不是教你念經,不是教你讀經,也不是教你聽經,這經怎麼個觀法?觀是觀照。這真正是功夫得力,能夠提得起觀照的功夫,也就是說,佛的教訓時時記在心裡,臨事的時候都能夠想得起來,佛教我怎麼做法,這叫觀照。如果經念得很熟是念給佛聽的,事情來了忘得乾乾淨淨的,那叫造業,那經就白念了,一點用處都沒有。佛不是教你念給他聽的,念了要記住,我們平常對人對事對物,佛是怎麼教我們的。觀照是活的不是死的,什麼狀況之下、什麼事情,靈活運用,會做得恰到好處,正是佛教給我們的意思,沒有錯會、沒有錯用。而不是死在句下,死在句下那錯了,那就大錯特錯。所以開經偈裡面講,「願解如來真實義」,佛的意思你懂了,你在日常生活當中就活用,你會用得很自在、用得很自然、用得很恰當,完全不違背佛的教訓,這是觀照。觀照功夫久了就得定,就照住;如果觀照功夫用得很久還不能得定,恐怕你沒有觀,也沒有照,不可以把妄想當作觀照,那就錯了。簡單的說,完全是智慧做主就是觀照,感情用事照就失掉了。智慧做主之後,你慢慢的就會得定,定是什麼?感情不起作用,就得定了。這個定並不是每天教你盤腿面壁坐幾個鐘點,不是的,是什麼?行住坐臥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都不起心、不動念,這叫得定,定是這麼得來的。外面境界清不清楚?清清楚楚,樣樣清楚、樣樣明白,那是慧,定慧等運。清楚明瞭是慧,不起心、不動念是定,這是觀照功夫,這叫觀經。就是把佛的這些教訓要這樣去運用,用在生活上這叫做「行道」,行是把它做出來。要用在日常生活當中,早晨從起來洗臉、穿衣吃飯、待人接物,統統是觀經行道。所以佛法在哪裡?佛法在生活當中,佛法沒有離開生活,離開生活哪裡是佛法?

  『喜樂久習』,喜是法喜,樂是快樂,喜是從內心發出來的,法喜,是從定慧當中得來的,法喜充滿。樂是什麼?樂是你上供諸佛、下化眾生,樂!你親近這麼多善知識,教化許多眾生改惡向善、回頭是岸,樂事,那是樂。「久習」,久就有功,日久天長這樣的薰習。所以他們日常生活是什麼?是修福、修慧。回想想,我們今天日常生活造業,天天在造作罪業,人家日常生活修福修慧。我們要會學,就在這裡學,現在把我們造作罪業的事情逐漸減少,福慧這兩方面給它加強。觀經怎麼做法?妄念盡量減少,常念佛,與這個就接近,與觀經行道就接近了,常念佛。

  『才猛智慧』,這就像前面讚歎阿彌陀佛在因地「高才勇哲」,意思是一樣的。才,才華也是性德,本性裡頭本來具足的,佛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能,一樣的、平等的。這個東西跑哪裡去了?都是被無明煩惱蓋覆住,所以透不出來。心清淨,智慧增長,你的才華自然逐漸逐漸就向外透露了,勇猛精進,勇猛精進是勉勵我們要努力。『心不中迴』,迴是迴轉的意思,「不中迴」就是不迴轉,就是不退轉的意思;換句話說,信心堅定不退。一定要有信心,我們才能夠達到目標;如果信心不足,常常有後悔就很難了,非常非常難成就。『意無懈時』,就是指一味精進,就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努力精進不懈。外面樣子好像是『遲緩』,很緩慢,很穩重、厚重,其實他真精進。他的精進不會讓你在外表看出來,外表人家從從容容的,裡面是真精進。佛要不給我們講,我們看不出來,我們要看到西方世界的菩薩,一個個緩緩慢慢、逍遙自在的,哪裡曉得他在那裡用功精進?不知道,人家真精進。他沒有那個精進的樣子,沒有那個精進的形式。

  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