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地藏經玄義—無明幻出六道依正,當知本自不有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十集)  2020/11/19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4-012-0020

  《地藏經玄義》。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地藏經科註》綸貫第十四頁,我們上次學習到下面這一段:

  【無明體相,本自不有,妄想因緣,和合而有,不善思惟心行所造。】

  這一段我們上一堂課還沒有講完,我們接著繼續來學習。六道、十法界就是我們不善心行所造作出來,它完全是虛妄的、是假的。由此可知,不但六道是假的,實際上包括四聖法界,六道法界連四聖法界合起來是十法界,我們一般講十法界,也是假的。六道、十法界都是唯識所變,都是『不善思惟心行所造』,都是無明幻化,是《金剛經》講的「夢幻泡影」。佛講的話沒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凡是所有相,不管什麼相都是虛妄,絕非真實。佛法講真妄,它的標準是定在凡是有變化的就是假的,會變的是假的,就是妄的,永遠不變的那是真的,真的是永遠不變,是以這個標準來說真妄。虛空法界剎那不住,它是變化,這個意思在大經裡面講得很多很多。所以現相是無常的,我們一定要懂,它不是常住的。但是任何一個妄相都是真妄和合,真跟妄合在一起,離了真,哪來的妄?沒有真的,那妄從哪裡出來的?離了真,沒有妄,所以妄一定是隨著真,妄決定它沒有離開真,沒有離開真的。古人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這個比喻好,他用這個金(就是黃金)比喻作我們的真心、比喻自性,用這個器比喻一切現相。我們到每一個金店銀樓去參觀,用黃金製造的這些器具很多,幾百種、幾千種,上萬種都有,琳瑯滿目,各式各樣的,每一個款式都不一樣。我們凡夫怎麼?著了這個相,這是鐲子,這是戒指,這是項鍊,著了相。會看的人他是在相上面看到那個金,他看的統統是黃金,不管它是什麼相,但是他看它的本質都是黃金,相會變化,金它不變。你用一兩的黃金打造一尊佛像,那佛像是一個相;打造一個餓鬼像,那也是一個相,它的等值跟黃金是一樣的、重量一樣的、價值一樣的,相不一樣;你造一條狗,那相又不一樣,但是它的本質統統是黃金,價值一樣,相不一樣,相變來變去,黃金它不變。一個鬼像,可以把它熔掉然後再造另外一個像,那個相不一樣,變了,本質那個黃金它不變,它還是黃金,不管怎麼變它還是黃金。但是會變的那個相,佛叫做虛妄的,那個相不是真的,真的就是那個金子。用這個比喻讓我們去體會,佛講的真心、妄心,妄心、妄相都統統在變,但是裡面有個真的它是永遠不變,而且這些妄的都是從那個真的產生的,用「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來比喻,讓我們去體會這個概念。所以會看的人他看到的是金,物像再多只有一個黃金,他看到的是黃金。看到了黃金,有沒有壞相?沒有壞相,並沒有把這個相破壞才看到金,就在那個相裡面看到金,知道這是真妄和合。

  修道人,見性的人,事事物物裡面都見真性。在有情眾生,我們今天講凡夫,現在講動物,在一切動物裡面見到這些動物的自性,經上有的時候講佛性,自性就是佛性。他有佛性,他怎麼不是佛?所以佛眼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看他的性,就像我們到銀樓裡面去看琳瑯滿目各式各樣的,看的都是黃金,就好比這個道理。因為一切眾生他的自性跟一切諸佛如來無二無別,沒有差別,就是這個道理。我們的見性、聞性,跟釋迦牟尼佛的見性、聞性,跟阿彌陀佛的見性、聞性,跟毘盧遮那佛的見性、聞性,是一個性,不是兩個性,那怎麼不是佛?都一樣,就像那個器不一樣,金是一樣的。所以《華嚴經》與《圓覺經》都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他本來都是佛。《無量壽經》也說「一切皆成佛」,他本來成佛,不是什麼時候才修成佛,那本來就是佛。

  在無情眾生裡面,你有沒有看到法性,我們這一片紙張,就好像這片紙張,它是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不是兩個性,也是同一個。我們從這些地方去體會,要在日常生活當中時時體會,不斷的體會,總有一天豁然悟入,你真的見到了。非常可惜,凡夫可憐,業障習氣深重,不會用功,不能在一切眾生、一切幻相裡面見到真性,而變成什麼?在一切現相當中見到是非人我,裡面起貪瞋痴慢,這就是此地講的不善思惟心行所造。

  「不善思惟心行所造」,這是講六道輪迴眾生,你為什麼會有六道,你為什麼不能出離六道,你為什麼過得這麼苦?八個字說盡了。所以會用功的人,才懂得六祖惠能說得沒有錯,「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真正會用功的人,真正善思惟的人,真正會用心的人,不見世間過。不但不見世間過,他見到世間一切,都是真如自性無量智慧德能圓滿的流露。所以會用心的人是入佛境界,不會用心的人是入魔境界。境界裡面無佛亦無魔,佛跟魔都是自心變現出來,會用心的人就是佛,不會用心的人就是魔,這地方說折磨了。外面境界哪有佛與魔?外面沒有。我們修學大乘,如果連這個意思都不能體會,你的功夫如何能得力?那功夫就不得力了。所以我們必須先能體會到這個意思,一切都是從自己心生的。我們看第十面最後一句最後一行:

  【無明幻出六道依正,當知本自不有,無明所為。】

  我們先看這一句,就是把六道輪迴的真相為我們說出來,為什麼有六道。我們現在住在六道裡面,這個六道『當知本自不有』,六道本來沒有。我們常常做三時繫念,在第二時繫念中峰國師的開示,舉出永嘉大師《證道歌》講的一句話,「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六道像作夢一樣,《金剛經》講的「如夢幻泡影」,我們正在作這個大夢;明明有六道,但是覺悟了,沒有了,六道、十法界沒有了,空空無大千。六道是什麼?作夢。六道是作惡夢,我們在六道搞輪迴就是作惡夢。佛菩薩是從夢中醒過來,我們迷惑顛倒,在夢中還沒有醒過來,繼續在作夢。這個夢從哪裡來的?『無明幻出』,幻是夢幻泡影,幻化的,無明就是對事實真相完全不知道。隨著你的無明,無明很可怕,不了解事實真相,於是在這個境界裡面就起了妄想分別執著,隨順自己妄想分別執著就做錯事。世間人第一個錯誤,就是認為自己根身是自己,從這個錯誤的認識,就連續不斷一直錯下去。

  如何保護自己,如何防範侵害,愈想就愈錯,愈做就愈錯,於是鑄成了大錯,你的生活圈子就愈來愈小。最小的圈子是阿鼻地獄,《地藏菩薩本願經》上告訴我們,阿鼻地獄裡面你所感受到的就是一個人,無間地獄。地獄多大,你身體就多大,就剛好這個身體跟地獄一樣大。地獄裡面所有的罪刑統統一時都要受,這是什麼原因?自私自利到了極處,一個人都不能容,這是阿鼻地獄。諸位細想這個現相,這個現相全是假的,都不是真的,都是你自己錯誤的觀念變現出來的。自性清淨心中沒有這些東西,是妄識變現的,無明是妄識。六道裡頭正報是身,依報是生活環境,全是假的。你如果真正知道是假的,是無明、是幻想,是妄想分別執著變現的,你要真正了解這個事實真相,在六道裡面生活,你很自在。為什麼?再不執著分別,一切隨緣,隨緣就得大自在。你說打妄想要盡量保護自己,能不能保護得住?保護不住。這是假的、空的,你保護它幹什麼?

  世間人迷惑顛倒,以俗諦來說,俗諦就是講因果,「一飲一啄,莫非前定」,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遭惡報,這是六道裡面天經地義的真理,事實真相。所以覺悟的人,在六道行善,知道虛空法界跟自己是一個共同體。今天有人提出一個生命共同體,他哪裡知道什麼叫生命共同體?話他會說,意思他不懂。盡虛空遍法界就是自己;換句話說,利益一切眾生就是利益自己,傷害一切眾生就是傷害自己。所以傷害一切眾生,你還沒有覺悟的時候,你墮三途六道,你能夠幫助一切眾生,你果報在三善道,我們為什麼不去幫助一切眾生,而去傷害一切眾生?世間確實有一些野心家,想在這個世界稱霸,統治這個世界,他能不能做到?決定不能。有沒有真正統治世界這個人?有,佛經裡面講的轉輪聖王,人道裡面轉輪聖王。鐵輪王統治一個星球,銅輪王、銀輪王、金輪王,佛經裡面講金輪王統治一個星系,那是人道,是人不是神。他用什麼來統治?用十善業道來教化人民,自己修十善,勸人修十善,行善才能有這個果報,造惡不行。

  二次大戰的時候,希特勒想統治世界,日本人也想統治世界,用什麼方法?用武力;沒幾年亡國了。所以我們看到這個戰爭,從這裡面得到一個經驗,戰爭做為手段,決定不能統治世界,到最後歸於毀滅,所以戰爭決定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真正解決問題方法是什麼?大慈大悲,布施、奉獻,幫助一切苦難眾生,問題就解決了。二次大戰,全世界死了一億多人,花了多少錢?外國人有個統計,五百億美金。如果拿五百億美金到處布施,來做社會福利的事情,全世界都擁護你,你真的做了全世界的王,哪個不擁護你?一定會擁護你。韓戰期間,打仗總共用一百八十億美金,如果這一百八十億美金拿去布施,無條件的幫助這些韓國人,那韓國人看到美國人一定喊「爸爸」!所以戰爭手段不行,你用金錢布施幫助人行。但是布施要無條件,不能附帶條件,布施如果附帶條件那就做不到。無條件,無條件去幫助人,人家感恩戴德,永遠不會忘記你,這是大恩大德,布施恩德。越戰,打的時間更久,也是花了一千八百億美金,一千八百億比前面多出十倍。諸位想想,一千八百億美金要是布施給越南人,那想想那些越南人看到美國人不都喊「爸爸」?跪著扣頭!所以戰爭只能夠造成災害與怨恨,這種怨恨結下去,生生世世沒完沒了,非常殘酷,自害害人。

  所以過去淨老和尚在新加坡同修們也買紀錄片給他老人家看,他老人家看了這些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紀錄片,他老人家看了得到一個結論,結論是什麼?戰爭絕對不能解決問題,戰爭決定不是解決問題的手段。解決問題一定是大慈大悲,布施恩德,以真誠心去愛護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愛護對方,人家才會心服口服。這些野心家錯用了心,不善思惟心行所造,造成這麼大的災難,也造這麼重的罪業,死了以後都是墮到三途惡道,何苦來?佛法教導我們沒有別的,就是把宇宙人生事實真相為我們說出,讓我們明白了解,然後究竟怎樣處事待人接物,你自己就會了。

  底下講六道的差別,都是「從一念無明心出」。天台大師以此為教體,意思就是告訴我們,過去我們迷了這樁事情,現在從迷開悟,就在現前自己生活環境當中學習善思惟。什麼是善思惟?我們的想法、看法與事實真相相應,這個就是善思惟。能將事實真相說明白、說透徹,確實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就是專門講宇宙人生事實真相,講得很徹底、很明白。由此可知,真正要解決問題,還是中國古聖先賢的一句老話,「教學為先」,都要教、要學。然後我們才想到,釋迦牟尼佛他是王子的身分,為什麼不繼承國王,把王位捨棄,從事於社會教育工作?他真的覺悟了,他要幫助一切眾生徹底圓滿的解決問題,所以從事於教學工作。如果我們說釋迦牟尼佛是野心家也可以,他這個是大慈大悲,他不是要統治一個國家,他是統治盡虛空遍法界,他不用軍隊,他也不用武力,他用教學。他過世了以後三千多年,這個世界上多少億人尊敬他、崇拜他,向他學習,他成功了,這是一個很鮮明的榜樣,他指導我們、教導我們怎樣學習。我們看到了,聽到了,體會到了,我們知道這才是真正的途徑,應當要存大慈悲心、布施恩德的心。

  這段是講地藏本識,也就是地藏菩薩存的是什麼心,地藏菩薩用的是什麼心。地藏菩薩幫助六道眾生,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苦是從迷來的。對於自己一絲毫的要求都沒有,地藏菩薩並沒有要求這些眾生要感激他,要給他報恩,他沒有要求這些眾生去報答他,沒有!完全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可以說完全沒條件,無條件的愛心,無條件的布施,無條件的教化。他只有一個願望,希望眾生個個都開悟,個個都成為菩薩,個個都作佛。菩薩用的是這個心,菩薩存的是這個心,我們要明瞭,應當要學習。這一段我們就簡單介紹到此地。

  下面第三大段「明宗」。上面是五重玄義第二個「辨體」,辨別它的體性,我們這部經佛是根據什麼理論依據來說的,那個叫辨體。五重玄義第三大段叫明宗,五重玄義的明宗,這段文在第十一面第四行,我們看這個文:

  【明不思議行願為宗者】

  『宗』,是說學習的綱領必須要掌握。你不能掌握學習綱領,你在學習當中就無所適從,就不知道從哪裡學起,從哪裡下手,所以這一段非常重要。玄義裡面前面這一段辨體,諸位要曉得,這個體是通一切佛法,通一切經教,不管怎麼說法,說法雖然不一樣,每部經說法不一樣,意思相通的,因為它體是一個。但是「宗」就不一樣,宗是講學習綱領,每一部經典、每一個法門學習的綱領不相同,這個叫宗。這就專指本經,專指這個法門來說,我們這部《地藏菩薩本願經》它的宗旨是什麼?青蓮大師在此地告訴我們,是以『不思議行願為宗』,這部經叫《地藏菩薩本願經》,以他的本願做為我們學習的綱領、我們修學的綱領,這是很有道理的。所以一開頭就引經據典,都是從本經,本經就是指《地藏菩薩本願經》。請看下面這個文,一開端:

  【準經文殊問佛云】

  『準』就是依據的意思,我們依照、依據。文殊菩薩問佛,準經,『經』就是本經,依據本經,我們依據《地藏菩薩本願經》。如果他是引用其他的經典,他會把其他的經典名稱舉出來,沒有舉出來就是指這部經,我們現在講的、學習的這部經。在本經,就是在《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文殊菩薩問佛。請看經文:

  【地藏菩薩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而能成就不思議事。又大士於過去不可說劫前,身為大長者子,因見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相好莊嚴,因問彼佛,作何行願,而得此相。】

  這一段經文在《地藏經》裡面,我們常常讀誦《地藏經》的同修都應該很熟悉,這裡面有行有願。『又』,也是指本經。本經裡面有這個說法:『大士於過去不可說劫前,身為大長者子,因見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相好莊嚴,因問彼佛,作何行願,而得此相。』又有行願。下面又是一段:

  【又如來自結經名,一名地藏本願,一名地藏本行。】

  釋迦牟尼佛說出這部經的名題,這部經名稱題目,釋迦牟尼佛說了三個,『一名地藏本願』,第一個名稱就是《地藏菩薩本願經》;『一名地藏本行』,這個地方他只有舉了兩個;第三個名字是《地藏本誓力經》。青蓮法師在這裡取「本行」跟「本願」,他只取了兩個。

  【故知行願二法,乃一經之宗要也。】

  這段就是說出為什麼他要立行願為宗,為什麼說這部經的宗是以行願,說出在明宗裡面立這個題目的由來,然後再跟我們解釋,行跟願是有密切的關聯。古大德在解釋這樁事情的時候,常常跟我們講,願為先導,願就是志願,以行踐願,發了願之後,後面要有具體行動來實踐這個願望。願在前面是領導我們,我們以行實踐我們的願望,這個願就能夠圓滿成就。在中國人不講願,中國古人講立志,人要沒有立志,你這一生生活努力沒有目標、沒有方向,你這一生一定是空過,一無所成。你這一生要想有成就,決定在你的志向,佛家叫願行。世間人我們看,從年輕觀察他,他在讀書求學,選讀的科系就顯示他的願望。有許多人想讀醫科,他將來他的志願就是想當個醫生;讀法律,將來做律師;讀會計,將來做會計師。現在在美國,這三種行業很賺錢的。他為什麼選擇這個?目的是在利,這個利在誘惑他。所以這個願它不是本願,這個願是外頭的利在誘惑,我學了這科將來賺錢,最熱門的科系,哪個科系在社會上最賺錢,選的人就很多了,這個是利在誘惑他,這個不是本願。是利在誘惑他產生了這樣的願望,凡是利益誘惑的願望,沒有不造罪業的。做律師昧著良心替人家辯護,明明不對他也說對,只要人家拿錢來,想盡方法給他說好話,這是造罪業。做醫生沒有醫德,本來這個病一次可以醫好,兩次就可以看好,一定要把拖它上二十次、三十次,他才有錢賺,為什麼?叫他慢慢送錢來。現在這個小的利益得到,往後果報就苦不堪言。

  古人讀書立志,的確跟現在人不一樣。古時候沒有這麼多科系,大概讀書人只選擇從政這個行業,所謂是「學而優則仕」,古時候講仕就是從政,就是做官。做官要做個好官,要為人民、為地方服務。所以中國古時候的教育,提倡的是讀書志在聖賢,他的志願是在成聖成賢;現在讀書志在名利,名利就會起衝突,就會有鬥爭。古人讀書志在聖賢,聖賢沒有鬥爭,聖賢都講禮讓,聖賢互相禮讓,所以社會是和睦,世界才能大同,才能和平,那怎麼會一樣?我們今天接受佛的教育,要來學佛,佛的志是什麼?志在作佛、作菩薩。佛菩薩是大聖大賢,比世間志在聖賢又要提升一級,超越世間。問問我們學佛是不是真的作了菩薩、作了佛?真正學菩薩、學佛,怎麼可以與一切眾生鬥爭,決定不可以。眾生迷惑,他爭,我們讓,決定不跟他起爭執,他要什麼,我們都讓他、給他。我們是不是都沒有?不會。為什麼?命裡有的丟都丟不掉,命裡沒有的,一文都強求不來。他不知道,我知道。你要我給你,你命裡有,我給你的可以保得住,你命裡沒有,我給你的沒幾天就丟光了,你保不住。我命裡有的統統可以給你,過幾天又來了。

  明白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你就敢布施,布施得很痛快、很歡喜,知道什麼?施不盡,愈施愈多。財施財富就多,法布施聰明智慧就多,無畏布施是健康長壽。誰肯幹?明白的人肯幹。哪裡說是布施掉以後就什麼都沒有?沒有這個道理,這是不合理的。佛給我們講六道眾生所得的富貴,都是過去生中修的,和這一生所修積的,過去生跟今生所修積的,今生四十歲以前我們修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在我們中國古人講三十年就一世了,我們過了三十年,三十年前就是過去世了。所以「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現在受的就是我們前生造的,我們前生修的什麼因,這一生所受的果報就是。你這一生得富貴,前世修富貴之因,你才能得到,你這一生才能得到富貴。這一生我們物質生活很艱難、很困苦,前生我們缺少修財布施,沒有種這個因,所以這一生命裡頭沒有。命裡沒有,得到不是福,是禍害,這真的,一點都不假。

  過去家師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也常常講到一個公案,一個故事。早年他剛剛學佛的時候,聽說有一個將軍升官,少將升中將,命令還沒有發布,大概接觸高層的人他們看到了,有人就跟他講,把這個消息告訴他,說上面公文已經批下來,你要升中將了,只是還沒有發布,文已經下來了,批准了,你馬上會升中將了。他就聽到這個消息很歡喜、很開心,就邀幾個朋友慶祝喝酒,結果一喝,死了。所以說他若不曉得這個消息,他就不會死。人家說他沒有這個命,他的命只有一顆星,他只有一顆星的命,現在升中將兩顆星,多一顆就把他壓死了,被壓死了,這也很有道理。富貴都是命,沒有那個命,財給你,你會被財壓死了。所以有句俗話常講,「財多身弱」,有的人他很有錢,但是身體很不好,就是被財壓的,有的甚至被壓死了。因為他命當中沒有財那個命,沒有那個命,財富很多給他,對他不是好事,他承受不了。「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你要想得財富,你就要修財布施,這是佛教給我們的正法。你想種種方法去賺錢,搞股票是賭博,那是把別人的財富取為己有,是不義之財,不是你正當手段得來的。不義之財,不可取得,決定沒有好的果報。真正財富從哪裡來?財布施,愈施愈多。在家同修你只要財布施,無論你從事哪個行業都賺錢,為什麼?你命裡有財。別人做你這個行業不賺錢,他命裡沒有財,你做就會賺錢,道理在此地。你布施法那就得聰明智慧,你布施無畏得健康長壽,修什麼因,感得什麼樣的果,道理在此地,這是因果報應,絲毫不爽。要懂這個道理,要了解這個事實真相,我們一生當中才知道怎麼個做法是正確的。所以利益眾生、利益社會,是真正利益自己。這個事情一絲毫的弊都不可以去做,決定不能去害人,決定不能傷害社會,不但不可以有害人、害社會的行為,念頭都不可以有。縱然我們自己這一生福報沒有現前,一生都修布施,福報沒有現前不要緊,來生有大福報,因果決定通三世,這一生還沒有結果,來世一定結果。

  一般世間人看到人死了,我們佛教知道,人有沒有死?沒有。釋迦牟尼佛講《楞嚴經》,波斯匿王在座,他聽了十番顯見之後覺悟了,非常快樂,知道怎麼樣?知道自己不會死,人沒有死,我們這個身體軀殼會死,靈性不死。佛講你六根的根性是常住真心,不隨生滅的身體而生滅,身體有生滅,你常住真心沒有生滅。他以恆河做比喻,讓他覺悟。當時波斯匿王六十二歲,他跟釋迦牟尼佛同年,他覺得自己衰老,六十二歲了,頭髮白了,臉皮也皺了,佛就問他:「你二十歲的時候跟十歲的時候比,你身體狀況怎麼樣?」他說:「二十歲比十歲老;三十歲比二十歲更老,現在六十二,眼也花了,聽力也差了。」佛就問他:「你幾時第一次見到恆河的水?」就是說你這一生第一次見到恆河的水是什麼時候?他說:「三歲,跟他母親到寺廟進香,經過那條恆河,看到恆河。」三歲時候第一次看到。佛就說:「你今年六十二歲,你見到恆河的水,跟你三歲的時候見到的有沒有兩樣?」三歲能見到,現在還是能見到,沒兩樣,這個能夠見的沒有兩樣。他說:「沒有兩樣。」佛說:「你這個身體三歲跟六十二歲有很大差別,衰老,這是生滅。你的見性,你能夠見的那個見性,三歲跟六十二歲見的沒有兩樣,它沒變化,說明你的見性並沒有隨著你的身體衰老而改變。」他從這個地方覺悟了。所以我們今天講年歲大了,看東西花了,那是你眼根,你這個眼球有毛病,不是能夠見的那個有毛病,能夠見的那個不會有變的,見沒有毛病。如果見有毛病你帶上老花眼鏡為什麼又能夠看到?應該那個都看不到了。從這裡證明能見的那個沒有變,是我們眼睛身體它變化了,身體裡面那個能見的見性它沒變化,不然有的人換眼角膜,他怎麼換了又能看到了,如果能夠見的那個壞了,你怎麼換也看不到。如果真的見性有毛病,你戴上眼鏡還是一樣。說明見性是不生不滅,不生不滅的才是真的自己,生滅這個身體不是自己、不是我,是我所。波斯匿王從這個地方一下就開悟了,好開心,知道自己不會死,自己不生不滅。

  我們生滅的身當中,有個不生不滅的真性,那個真性才是真正的自己。所以決定不要為了這個生滅的身體,這個假身,造種種罪業,那就大錯特錯!造罪業最容易是口業,為什麼?為舌頭。舌頭只有三寸,到底下就沒有了,為了舌頭貪圖口味,殺生吃肉,害多少眾生的生命,欠多少眾生的血債,生生世世還還不完,這是錯誤。我們不曉得為真身,去為這個假身,為假身連累真身也要去受罪,這個麻煩不麻煩!這種事實真相,給諸位說,只有佛說得清楚。佛為什麼說得清楚?佛看清楚了,我們沒見到,他見到了,見到了把這個事實真相告訴我們,我們想想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佛所說的,我們要在生活當中去把它證實。佛說的一切經,經的特色具足「教理行果」這四法,而我們學佛,必須要「信解行證」才能得受用。佛的教誨,我們相信,佛說的理論,我們懂了,佛所講的方法,我們做到了,做到是行;從行裡面,證實我們所相信、所理解的一點都沒有錯誤,這叫證,去證實。所以佛法的修學,跟一般世間法修學不一樣,這樣才能真正達到破迷開悟,真正達到轉凡成聖。這裡面引用《大智度論》上兩句話:

  【諸菩薩行業清淨,自得淨報。】

  這是佛菩薩跟凡夫不一樣,我們行淨,業就淨,行為清淨造的業就清淨,我們修淨業,淨業一定是淨行。我們凡夫行不清淨,業就不清淨,不清淨就是被污染。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裡面,都夾雜著貪瞋痴慢,夾雜著自私自利,就被自私自利、貪瞋痴慢污染,我們的行、業被它污染,才有六道三途的果報。下面大師假設了一個問題:為什麼要立願,然後你才能得到果報?假設這麼一個問答,這一問,答得也很好:

  【作福無願,無所樹立。願為導御,能有所成。】

  下面還有個比喻說,比喻我們就不講。『作福』,我們世間人講修福。修福的方法很多,佛教導菩薩日常生活的方法,說了六個綱領,就是我們平常稱的叫「六波羅蜜」、「六度」,這是修福的方法。所以菩薩應化在世間,他的思想行為總不離這六個原則,這個人就是菩薩,過的是菩薩的生活。六度第一個是布施,布施是修福,持戒也是修福,忍辱也是修福,禪定、般若是修福。修福若沒有願望,福報是很大,還是一事無成,你不可能有成就,這說明願的重要。所以普賢菩薩教人修行,也就是教人怎麼生活、怎麼過日子,他有十個綱領,他不叫十度,他叫做「十願」,十大願王。他的願在哪裡?願在極樂世界,他的願在西方極樂世界,十大願王最後導歸極樂。他有目標、有方向,我為什麼要這樣做?我修積的福德,我後頭有個歸宿,願就非常重要了。

  我們今天發心修學淨土,我們的願望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那些人,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所以我們要想參與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團體,我們要具備它的條件。它的條件是「上善」,不具備上善,往生就難了,雖念佛也不能往生。古大德講:「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喊破喉嚨也枉然!」什麼原因?你雖然在念佛,你沒有具足條件,就像一般宗教說的,你信了上帝,信了上帝就能到天堂嗎?不能。你必須具備天人的條件,天人的德行比人要高,佛說修上品十善才能生天,加上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你具備這些條件,你沒有信上帝,你也會生天堂。不具備這些條件,一天到晚叫上帝「爸爸」也不行,也生不了天堂,也去不了。西方極樂世界道理亦復如是,所以一定要懂得,要立願。

  《觀無量壽佛經》裡面韋提希夫人看中了西方極樂世界,向釋迦牟尼佛請教怎麼樣才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釋迦牟尼佛還沒有教她念佛的方法之前,先教她修「淨業三福」,我們淨宗同修往往把這個淨業三福疏忽掉了。淨業三福是什麼?諸上善人的基礎。要先修善,修三種淨業。而且告訴我們,淨業三福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這不僅僅說淨土法門,三世諸佛是什麼樣的法門都有,無量無邊法門,成佛不是只有一個法門成佛,法門很多,所以包括無量無邊的行門,無論修行哪個法門想要成佛,都要以這三種淨業做為基礎。所以敬業三福等於是所有法門共同科目,基本條件。我們念佛修淨土,你把這三條十一句疏忽了,雖然念佛,往生不可靠,沒把握,只是跟淨土結一個善緣而已。你什麼時候能往生?你在哪一生具足這個三福了,你念佛決定往生。所以從哪裡做起?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第一條是人天福;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是出世間小乘、二乘人修的福,小乘福;第三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是大乘菩薩的福報。你沒有這個基礎,你念佛不能往生。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的心不善、行不善,到西方極樂世界還跟人家吵架、還跟人打架,那怎麼行?把極樂世界搞得一塌糊塗,去不了,人家不讓你進去。最低限度,要把這三條十一句都做到,才能決定往生,最起碼也要做到第一福。這三福配《無量壽經》的「三輩往生」,修到第一福,信願念佛,求生淨土,下輩往生;你能修第一福、第二福,信願念佛,求生淨土,中輩往生;能夠三福都修,信願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是上輩往生。所以三福配三輩,我們可以對照,最起碼也要修第一福,這才有真正的把握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