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地藏經玄義—但向己求,莫從他覓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八集)  2020/11/12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4-012-0018

  《地藏經》玄義。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上一堂課我們是從綸貫第八頁倒數第三行,接著往下看,我們從:

  【隨淨法而四聖階降。】

  從這句看起。上一堂課我們學習到「因染法而六趣回旋」,這堂課我們接著下面這句,『隨淨法而四聖階降』,這句是說明智正覺世間的由來。『階降』是說等級。『四聖』,聲聞、緣覺、菩薩、佛,這些是隨淨法,四聖法界。隨淨法的程度有淺深不一樣,所以也有等級,前面染法也是如此,染污的程度不相等,所以有六道。愈往上面染污愈輕,愈往下面染污得愈重,嚴重的染污墮阿鼻地獄,最輕的染污就是無色界天。這是把有情世間、器世間、智正覺世間的來源都說出來了。下面給我們做個結論:

  【可謂凡聖之本,根器之由。了此識原,何法非悟。證斯心性,何境不真。】

  這幾句話非常重要。所以性識是凡聖的大根大本,是根身器界的來由,說明宇宙從哪裡來的,萬物從哪裡來的,生命從哪裡起的,全都說清楚了。下面這四句話重要,『了此識原』,「了」是明瞭,你真正覺悟、真正明瞭識的根源,這個識的根源你真明瞭了,識的根源就是一心自性。所以我們念佛,念佛目標訂在哪裡?一心不亂;你要果然念到一心就見性,見性你就成佛了。『何法非悟』,世出世間一切法你都覺悟了。發心學講經,學講經不悟怎麼行?這是我們學講經的人必定要開悟。不悟,你講經就很辛苦,悟了之後你講經就自在。經要不要準備?不需要。沒得好準備,有什麼好準備的?要準備的,頂多準備看看這些生難字,有沒有生難字?這個字認不認識,不認識就查字典,字不能說錯、不能亂念,學講經能準備的也就是這個功夫。查一查有沒有生字?名相查一查,有沒有生的字詞,比如生疏的字詞,那個不能講錯。再者把經文段落勾出來,你準備這些,除此之外,沒得準備了。這是過去我們淨老在新加坡辦講經弘法培訓班,對學經教的法師所講的話。

  下面我們淨老和尚也有講到我們辦佛學院,跟世間學校不一樣,用世間學校教學法,那個法令規章給我們,我們就全完了。那個教學法不會開悟的,我們佛學院是要教人開悟的,世間學校那種方法教人開不了悟。我們要研究一套教學的方法,這個方法一定要教大家開悟才行。佛學院,佛學院名符其實你是來學作佛的,到這裡來成佛的,不是作凡夫,所以我們教學的方法與教學的內容,跟世間當然不一樣。你們看看其他佛學院,辦了這麼多年,採取的方式模仿一般社會的學校,裡面所造就的不是佛菩薩,是寺廟的管理人才,我們佛學院是要培養佛菩薩。要真正學佛、學菩薩,那一定要「了此識源,何法非悟」。

  『證斯心性,何境不真。』你要徹底了解法性,法性就是心性,你就入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在哪裡?法法皆真叫一真法界,不是一真法界離開我們這個環境,另外去找一個一真,現前就是一真,我們眼前就是一真,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一真。所以佛經說得好,一迷一切迷,一悟一切悟。如果你以為這個地方是一真法界,那個地方是十法界,你沒有開悟,你還有分別執著妄想,你沒有見性。見性之後,極樂世界在哪裡?當下即是,就在當下,就在眼前。所以古德才講,「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你想想什麼味道?為什麼實不去?這個境界立刻就變成了極樂世界,就變成了一真法界。家師淨老和尚怕大家不懂,他常常在講席當中用電視來比喻,用電視畫面做比喻,電視我們知道都會換頻道,換了頻道出現的節目不一樣,還是這個畫面、這個螢幕,這個螢幕它沒變,但是裡面那些節目內容變了,用這個來比喻,電視螢幕比喻我們的真心,它所現的依舊是在這裡面。這個比喻也只能比個彷彿,沒有辦法比喻得那麼貼切,用這個來比喻個彷彿,像類似這樣的。所以悟了之後,空間突破了,無限維次的空間全部突破,這個時候你見到是一真法界,法法皆真。真是什麼?真是自性,沒有一法不是自性。古人用金器做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哪個器皿不是黃金?悟了之後,哪一法不是自性?隨便拿一樣都是自性,這叫不思議。底下我們接著看:

  【可謂絕學之門,棲神之宅。】

  『絕學』,是修學達到頂點,上面沒有了,這叫絕學。『棲神』,就是安心。慧可心不安,他到了這個境界心就安了。宗門裡面所謂「向上一著」,絕學之門就是向上一著。

  【故立此體為迷悟根源。方顯大士恆沙界內,散影分形,生死海中,隨機引導。】

  這是說明青蓮法師為什麼要用不思議性識做為本經的教體,這部《地藏菩薩本願經》,它的教體就是不思議性識為體,而不是像其他一般法師多半用實相,諸法實相為體。他這個地方所講並不違背實相,實相就是事實真相,他講不思議性識,還是事實真相,事實真相就是不思議性識。他說得很詳細,文字雖然不多,讓我們跟其他一般這些大乘經玄義,確實是比較容易懂得、容易明瞭、容易體會。這個地方明白了,再看看其他法師寫的玄義顯體,我們也就比較容易懂得,說法雖然不一樣,理是一樁事情,道理是一樣的,這是『迷悟根源』,迷悟的根源,從不思議性識來的。

  理事都明白了,然後你才知道,地藏菩薩在虛空法界度化眾生的事情。地藏菩薩是誰?是自己,不是別人。不但地藏菩薩是自己,所有一切諸佛菩薩統統是自己,經上說得好,「法外無心,心外無法」,心就是自性。唯心所現,地藏菩薩是唯心所現,阿彌陀佛也是唯心所現,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哪一個不是唯心所現?一切眾生界唯識所變,佛菩薩又何嘗不是唯識所變?變成這個菩薩、那個菩薩。諸佛菩薩無量無邊,顯示出性德不可思議。地藏菩薩是我們性德裡面哪一分變現出來的?孝親尊師。我們性德裡面那一分孝親尊師變現出地藏菩薩。從孝親尊師變現出地藏王菩薩,從大慈大悲變現出觀世音菩薩,從理性理智變現出文殊菩薩,從大願篤行(現在話講落實)變現出普賢菩薩,離開自性什麼都沒有,全是自性變現出來的。合諸佛菩薩、一切眾生整體,才是我們一個完美的整體,禪宗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我們完美的本來面目是一個整體(全體),不是部分,我們要從這個地方去認知。

  『散影分形』,是講與一切眾生的感應道交,哪個地方有感,菩薩就有應。我們今天在這個社會,看到一切眾生把孝親尊師德性忘掉,迷惑了,他不是沒有,這是性德,他怎麼會沒有?性德他本來就有,但是他迷了,不知道。不知道是沒有人啟發他、沒有人跟他講,所以他不懂得要孝親、要尊師。於是我們才曉得教學的重要,眾生統統都有,只是沒有人教他,如果有人教他,他的性德就現前。所以古聖先王,他們對社會、對人民、對眾生,最大的貢獻是什麼?教化。我們讀《禮記.學記》,「學記」這篇文章用現代的話說,是我們中國古老的教育哲學,一開端就講,「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建國」是建立一個政權,「君民」你是一個領導人,你領導人民,領導人民什麼事情最重要?教學。只有教學才能解決問題,除了教學之外,其他的手段可以做補助,不可以做主要的,賓主要分清楚,換句話說,其他的手段都是補助教學的,教學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

  今天像美國這個國家領導全世界,用什麼方法領導?教學就對了,用教學。武力不能解決,你能夠滅人家一個國家,你不能滅他的心性。而且這個國家的人,死了之後投胎再來更麻煩了,投到哪裡?投到你家裡去,你就一點辦法都沒有,這是冤冤相報。所以教學才能解決問題,武力不能解決問題。在當時有些同修,買了一些二次大戰紀錄光碟片給我們淨老和尚看,當時我們淨老和尚也給這些學講經的同學看,大家都看過。我們淨老和尚看了之後得到一個結論:戰爭不能解決問題,只有把問題搞得更複雜,跟人家冤仇愈結愈深,以後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二次大戰,人家報導統計得很清楚,花了五百億美金,死那麼多人,死傷一億多人。諸位想想,如果把五百億美金拿去救濟苦難,救濟貧窮落後的人,世界就和平,哪裡還會有問題!韓戰花了一百八十億美金,如果說美國人把一百八十億美金去救濟韓國,相信韓國的人都會跪在地下,喊美國人作「爸爸」!你還有什麼不能解決問題的?越戰打了那麼多年,花了一千八百億美金,你把這個費用拿去救濟這個國家,我們肯定相信,每個人都跪下來,都叫美國人「爸爸」。所以戰爭不能解決問題,真心、慈悲心去幫助人、救護人家,就能解決問題,這跟人家結的是恩德,戰爭手段跟人家結的是冤仇,怎麼會一樣!

  所以只有教學,讓各個人明白這個道理,只用愛心才能解決社會問題。佛法的教育,我們現在看世間任何教育不能跟它相比,它是一個尋根的教育。世間任何教育都是在枝葉,像一棵樹的枝叉一樣,沒有找到根本,這個枝叉跟那個枝叉就對立了,對立當中就產生矛盾,彼此不相容,若找到根本,才曉得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家。這是一個徹底解決問題的教育,這個教育裡面,我們真正得到「不生不死」。連最大的問題,最根本的生死問題,我們在這裡真正得到答案,真正解決了,何況其餘的雞毛蒜皮之事?今天社會這麼亂,如何能平息這個動亂,除佛法之外,沒有第二個方法。所以七十年代,英國歷史哲學家湯恩比博士講的話很正確,他說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的問題,只有大乘佛法跟中國儒家孔孟之學。這是真的有學問、真有見地,能說這個話不容易。我們台灣出了一本書《展望二十一世紀》,就是在上個世紀一九七O年代,湯恩比教授跟日本池田大作先生對話的一個記錄,裡面就有談到這個事情,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的問題,必須提倡學習大乘佛法以及中國孔孟學說。

  我們今天接觸大乘佛法,我們真正體會到。如何把大乘佛法向全世界發揚?因為現在許多人誤會佛法是宗教,所以宗教跟宗教就對立,就產生排斥,彼此互相不能相容,眾生真實的利益就被蒙蔽,機緣被破壞,你說這多可惜!現在在外國,很多人都在談多元文化,我們聽到這個名詞,實在講佛法就是多元文化,佛法的教學就是多元文化的教學,多元文化如何能夠整合、能夠統一。統一,並不是說許許多多文化變成一個文化,統一是從根統一,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同異不二,同異是一,這是為大家所能夠接受的一種思想。每一個族群的文化,都有它的真善美慧,都值得保存,都值得發揚光大,都值得大眾欣賞,同不礙異,異不礙同,正是《華嚴經》說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用四無礙的觀念來融合多元文化,這個文化就美了。佛教,將來要建大學,我們不要用佛教大學,不要用這個名詞,用「多元文化大學」。裡面教材是什麼?教材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是多元文化的教材,是高度藝術的生活,這是世間所有一切的紛爭統統得到解決了。

  所以要曉得諸佛菩薩怎麼來的,這樣才真正實現、落實隨類化身,隨機說法。這個地方說『隨機引導』,目的只有一個,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破迷開悟要靠教學,所以講經說法就決定不能中斷。許多地區的同修,遇到很多困難,有些是個人,有些是道場,家師淨老給他們的答覆只有一個,就是聽經太少了。不常讀經,不常聽經,你自然就胡思亂想,胡思亂想如何能解決問題?只是把問題搞得愈複雜。所以一定要多聽經、多讀經,要明理,要依教奉行,你才能開智慧,智慧才能解決問題,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底下這兩句話說得好:

  【正欲顯此不生滅法性之體,祇在生滅無明妄想之中。】

  『不生滅法性之體』,也就是自己的真心本性,宇宙一切萬事萬物都是依這個體而生的、而現的。自性在哪裡?自性就在『生滅無明妄想』裡面,你要從這裡面去找、去觀察,這裡面有一個不生不滅的真如自性,它跟生滅和合在一起。如果你不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你就是凡夫,你隨業流轉;你明白這個事實真相,你一覺悟就是佛菩薩。這樁事情,《楞嚴經》講得很多、講得詳細,也講得很深刻。哪是不生滅的?六根的根性不生滅,六根的根性是佛性、是自性、是本性,這是你容易見到的。還有一個你不容易見到的,我們四大的色身,色身的法性也是不生不滅。科學家雖然發現,所謂是物質不滅,不滅的是什麼?不滅的是法性。生滅的是法相,不滅的是法性,法性跟法相永遠和合在一起,從來沒有分離過,你能辨別得清楚你就是佛菩薩,你搞不清楚就是凡夫。底下他舉南嶽大師幾句話:

  【南嶽云:道源不遠,性海非遙,但向己求,莫從他覓。】

  這四句話是南嶽大師說的,這是過來人的話。你要是懂得,你要會學了,真正就學到了。這一大段句句都好,句句都重要,所以我們全說出來。「迷悟根源」,就說到此地,實在講說得相當清楚。

  下面是第三段「菩薩本識」。在這一大段裡面,在第七面倒數第五行,這是五重玄義的第二段辨體,辨不思議性識為體,裡面是用三個意思來說,就是三段:「一憑準經論。二迷悟根源。三菩薩本識。」剛才把迷悟根源說完,末後一段是菩薩本識。我們再翻過來看底下:

  【言菩薩本識者。】

  這一段我們就不必逐句來講,把它重要的意思提出來說說就行了。『菩薩』,就是指地藏菩薩。地藏菩薩的本識,要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地藏菩薩的存心。地藏菩薩的用心何在,他存的是什麼心,他用的是什麼心,就是這個意思。

  【在菩薩心,名為般若。】

  這句話很重要。菩薩的心是智慧,他完全覺悟明白了,像前面所說,宇宙人生究竟是一回什麼事情,這是在一開端序文裡面就講得很清楚,大家翻到第一頁,我們回頭去看綸貫,第一面裡面總共有五段,文字都不長。第一段說「法性的根源」,第二段講「法界的緣起」,第三段講「佛法的根源」,第四段講「六道的由來」,最後一段是講「本經的緣起」,說得夠詳細了。所以菩薩的存心、菩薩的用心是智慧,菩薩心是智慧,存心是智慧,菩薩用心是慈悲。我們看菩薩怎麼用法?這裡有幾句話說得很好,在第九面倒數第五行,我們從第一個字念起:

  【所謂闡提不斷性德之善,遇緣善發。佛亦不斷性惡,同惡而化。】

  這兩句話說得好,這兩句話是真話。『闡提』是什麼?這是梵語,闡提的意思就是沒有善根的人,也就是說沒有善念、善心、善行,無惡不作之人叫闡提,這個話佛菩薩說的。這樣的人,他性德之善沒有斷掉,他性德還是有,可惜沒有遇到緣,沒有人教他。佛來教他行不行?他也不會接受。為什麼不接受?與佛無緣,沒有緣。佛經裡面舉例子,當年釋迦牟尼佛與城東老母沒有緣,釋迦牟尼佛跟她講經她不聽。佛弟子當中有一個人跟她有緣,佛就派這個弟子去跟她講,她就接受,她就聽。這就是所謂「佛不度無緣之人」,她不肯接受、不肯聽,那有什麼辦法?就是因為沒有緣。從這個地方我們也能體會到與眾生結緣的重要,無論是善緣、惡緣,只要有緣就行,當然結善緣比結惡緣好,所以不能不跟眾生結緣。結緣當中要不著相,那就叫法緣,法緣是不著相,心地清淨,沒有污染。在相上講,不論是善、不論是惡,心裡都不執著,善緣、惡緣都是法緣。如果有執著,那就不是,那就是世間的善緣跟惡緣,善緣、惡緣都會有果報,果報很可怕。法緣是清淨心,將來果報就是你度化眾生,你教化他,他肯接受,他歡喜接受,這叫法緣。

  一定要懂得「闡提不斷性德之善」,所以諸佛菩薩看到惡人也是諸佛如來。一般人看不到他的善,只看到他的不善,佛能看到這個惡人他也有性德之善,這佛能看到。佛看到他的六根根性也是清淨無染,跟佛一樣,他怎麼會不善?本性都是善的,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他那個惡從哪裡來?從痴迷來的,愚痴迷惑來的。痴迷是假的不是真的,自性裡面沒有痴迷,這個事情只有諸佛菩薩看得清楚。所以諸佛菩薩對於造作極惡業的眾生,還是那麼慈悲、那麼照顧,理由在此地。因為他也有佛性,迷得深了,可憐憫者,所以照顧是從來沒有間斷的。

  『佛亦不斷性惡,同惡而化。』這是講兩個極端,一個是善的極端,成佛了;一個是惡的極端,闡提。說兩個極端,當中就不必說,你就完全能理解。佛有沒有惡?有。佛的惡不都斷盡了嗎?是斷盡了。但是佛要度惡眾生,他也要現惡相,要跟他一樣,要現惡相就得把菩提轉變成煩惱,佛會變。你想想看,你要沒有貪瞋痴,你怎麼會生到三惡道去?佛要到三惡道去度眾生,也要跟他一樣,要現貪瞋痴,他才能到惡道去度這些眾生;他若不現貪瞋痴,三惡道就不能去度化。所以佛的貪瞋痴是示現,如果他真的染上貪瞋痴,那就跟凡夫一樣了,那就是凡夫,不是佛了,墮惡道就出不來了。他到惡道去可以自由往來,就是說他要貪,貪就現前,他要不貪,不貪馬上就斷掉,他有這個本事,所以他來去自由。我們今天貪瞋痴是長了根,沒辦法,拔不掉。佛菩薩他們的貪瞋痴是隨便用,隨便示現,說有就有,說無就無,人家有這套本事,這就是《金剛經》講的「無住生心」、「生心無住」,生心跟無住是一不是二。他生貪瞋痴,他就能到惡道度眾生,雖生貪瞋痴,他不住貪瞋痴,在三惡道裡面自己住的還是一真法界,沒有污染,這個是跟我們凡夫不一樣。

  「同惡而化」,佛到六道來示現,這是同惡而化。六道是染污的,他也要示現染污才能來,他是染而不染;而實際上,我們也是染而不染,但是我們迷而不覺。佛是覺而不迷,所以他自在,我們是迷而不覺,所以不自在。我們接著看底下:

  【今地藏大士,了達闡提等修惡之事,全體即是性惡之理。】

  佛菩薩懂得,所以對於這些惡人,不會責備他,不會怪他,對他的關懷、照顧和幫助,永遠不變。我們凡夫做不到,做不到是不了解事實真相,佛菩薩了解事實真相,無論我們做什麼惡,佛菩薩慈悲心決定沒有減少一分。佛菩薩現不現我們的現前?這不是別的事情,是緣分的事情。所以一切法都是緣生法,佛法也是緣生法,因緣生法。修惡之事,有事,事當然有個理,它有個道理在,理是什麼?理是性惡之理。性哪有善惡?講性善、性惡,諸位要曉得,這個性是指習性,不是指本性,本性沒有善惡,習性有善惡,一念自性是本性,本性裡面沒有善惡。習性是什麼?阿賴耶識裡面的習性、習氣,這裡頭含藏的種子。無量劫來薰習的這些種子,佛只是轉變而不是消滅,轉煩惱成菩提,只是做了一個轉變,你能轉變,煩惱即菩提,所以叫轉煩惱成菩提。

  如果你要是把這消滅了,成佛之後,過去沒有成佛之前造的那些惡因,我們要問他受不受報?如果是成佛之後,造惡不受惡報,造善不受善報,那因果律不就推翻了嗎?經典裡面記載,釋迦牟尼佛曾經有三個月馬麥之報,托空缽,沒得吃。作佛了,過去生中幹的壞事,因緣聚會還是要受報,不過受報他很清楚,知道這是自己過去造什麼業因受這樣的果報,逆來順受,他受得很甘心、很情願,一點都不會覺得難過。我們凡夫遭遇果報、遭受惡報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很自然怨天尤人,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怨天尤人,不甘心、不情願,不知道是自己過去種惡業的因現前的,過去造的業因現前。善惡果報統統是業因,這講的是性惡。可是作佛、作菩薩,完全覺悟,這些業因果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像我們凡夫,凡夫受果報不知道,不知道前面的業因,所以不如意的果報現前難免就怨天尤人。

  所以過去那些惡的習氣,佛菩薩不會把它斷掉,到時候有用處,度那些惡道眾生就用得上。譬如,我們淨老過去講經也做過這個比喻,譬如說做小偷的,慣竊他那個手法很高明,以後覺悟了,覺悟再也不幹壞事,不當小偷了,當警察去了。可是他以前那一套方法它還很有效果,派得上用場,可以去抓小偷,由惡他就變成善了,他可以防範小偷,可以抓小偷,還是那套方法,只是用心就不一樣。所以佛菩薩善於用性惡度一切惡道眾生。你這就明瞭,有煩惱習氣也不壞,悟了由惡變成好的,迷了由好的變成惡的,可見得關鍵都是在迷悟之間。佛法的教學就是「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底下說,這是經上常講:

  【邊邪無非中道。】

  這是你覺悟了之後,那些邊見、邪見都是中道,沒有一樣不是中道。

  【五逆當處解脫。】

  『五逆』是阿鼻地獄的罪業,一念覺悟就解脫。有沒有這個例子?有。《觀無量壽佛經》阿闍世王造的五逆十惡罪,那是墮阿鼻大地獄。我們在《阿闍世王經》裡面讀到,他遇到善知識的開導,一聽開示知道自己錯了,誠心誠意懺悔,念佛求生極樂世界。世尊告訴我們,他往生到極樂世界是上品中生,品位那麼高,這是我們想像不到。我們總以為根據《觀經》講造作五逆十惡,臨終遇到善知識勸他趕快念佛求生淨土,他念一念、十念往生到西方是下品下生。我們總以為像阿闍世王他造作五逆十惡這麼重的罪,往生極樂世界應該是下品下生,哪裡知道他品位那麼高,竟然升到上品中生。從這個經典上看,這才不敢輕視造惡之人,對造作惡業的人也不能輕視。阿闍世王也是菩薩示現,教導我們千萬不要以惡意對待惡人,為什麼?說不定他在臨終一懺悔,他這個懺悔力量很強,比我們高出太多了,我們還遠遠比不上他,怎麼敢輕視惡人?所以往生淨土是兩個方法:一個是依照經論的理論方法修行,另外一種是臨終懺悔,悔過往生,懺悔的力量不可思議。我們中國諺語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真回頭了,這一回頭是好人當中的好人,好人也比不上他,我們要懂得,決定不能夠輕視。這是「五逆當處解脫」。我們再看下面這個文:

  【普現色身,遊化諸趣,點此迷源,令知平等,正憑此本識,而起諸大化。】

  『諸趣』,就是指六道。地藏大士在六道無處不現身,現身幹什麼?『點此迷源,令知平等』。這是地藏菩薩現身說法的總方向、總綱領、總目標,我們要記住。我們現在學佛,將來接觸廣大的群眾,我們以什麼原則來引導大眾?「點此迷源,令知平等」,這個原則要記住。點此迷源,令知平等,平等是法界,平等是根源,知道盡虛空遍法界是一體,才是真平等。真正證得平等的人,他觀念當中一切眾生是自己,這才平等。這一切眾生,眾生是廣義的,虛空法界所有一切形相都是眾生,都是自己。你決定是以盡虛空遍法界,肯定認知這是自家,這就是自己,這樣你才真正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你的平等心才現前。所以佛跟我們講十法界的業因,業因是非常複雜,可是複雜裡面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佛給我們說出來,佛的心是平等,平等的心就是佛,菩薩的心是六度,辟支佛的心是十二因緣,阿羅漢的心是四諦,天人的心是十善、慈悲喜捨,人心是五戒十善,畜生是愚痴,餓鬼是慳貪,地獄是瞋恚。

  過去我們也看過十法界圖,這個當中畫一個圓圓,寫一個心,然後周圍圓圈就是十法界。從佛法界到地獄法界、六道法界、四聖法界,都從這個心變現出來的,那心是平等,所以關鍵在迷悟不同。令知平等,就是令一切眾生成佛,成佛就平等了,還沒有成佛之前不平等,成了佛統統平等。我們在《無量壽經》讀到「一切皆成佛」,這個地方就是這兩句話,「點此迷源,令知平等」,「點」是指點,指點出這個迷的根源到底是在哪裡迷了,迷了就不平等了,覺悟了才知道事實真相是平等的,所以令知平等。所以佛法的教學最主要的目標,就是讓眾生成佛,知道一切法都是平等的,生佛平等,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無差別就平等,這我們做三時繫念常常念到中峰禪師的開示,就是一切皆成佛,不可思議。說菩薩『正憑此本識,而起諸大化』,「化」是教化眾生,菩薩大行教化眾生之事,他憑什麼?就是存這個心、用這個心來教化眾生,我們應當要知道。

  好,今天我們就學習到這裡,下面這個我們下一堂課再繼續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