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教別人總留一手,這個心完全是輪迴心 (第一三七八集) 檔名:29-519-1378
下面「慳惜」,慳是什麼?慳心。「《大乘義章》曰:吝惜財法稱慳」。慳是我們講捨不得,自己有財富,不能幫助別人,自己懂得這些法,不願意傳給別人,教別人總得留一手,為什麼?怕別人超過自己,別人超過自己就嫉妒,自己教別人總留一手。這個心不好,這個心完全是輪迴心,他所造作的是輪迴業。「即耽著於財與法,不能施捨利人之心」,不願意幫助別人。那我們知道,這個不是佛心,這不是菩薩心,諸佛菩薩大慈大悲。你看學佛,四弘誓願第一句「眾生無邊誓願度」。用什麼去度?就是用財、用法,有財沒有法不能度眾生,有法沒有財不能普度。所以佛能夠普度一切眾生,靠什麼?財法統統都具足,法是智慧,財是財富,有財有法才能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中悔,信仰不堅,先信後疑,故曰中悔」。中悔我們通常講什麼?後悔。為什麼會後悔?還是有慳貪,貪心沒放下,嫉妒沒放下。所以先聽了,一時衝動,做了好事,做完之後後悔了,我今天被騙了,無緣無故你看丟了這麼多財物,好處在哪裡?發財是好處,無緣無故把這財捐獻,送給別人,這於我有什麼好處?得的是榮譽,假的,給你一張獎狀,一張紙,自己真的損失了很多錢財。這全是輪迴心造輪迴業。對於諸法實相當然不了解,不但不了解,對於諸佛菩薩不認識,把諸佛菩薩當作神明看待,這種人太多太多了,這些人信佛叫迷信。所以衝動常常有,懷疑也常常有,後悔也常常有,他是不是真的信佛?不是。是不是真的佛門弟子?不是,假的,對佛教一無所知,他是迷信,他不是正信。他學佛,以為佛是神仙,可以幫助他升官發財,拿一些供養,像行賄賂一樣,跟佛談條件,你保佑我發財,發一百萬,我供養一萬給你。以為佛菩薩也是貪官,也是會接受賄賂的,造罪業!不學佛還好,學佛就學到地獄去了。念佛人要不明白這些道理,果報也在地獄。
前清乾隆時代慈雲灌頂法師有一本書,《大勢至菩薩圓通章疏鈔》,我早年講《圓通章》就採取他老人家的《疏鈔》。《疏鈔》後面最後總結,念佛一百種果報,都是念佛人,果報不一樣,一百種果報。我相信一百不是數目字,舉出一百個例子,果報太多了,不一樣。第一個果報就是阿鼻地獄。我當時,那時年輕,看到這個很驚訝,念佛是好事情,怎麼會墮無間地獄?我拿到這個書去問老師李炳南老居士,他一看到這個問題,這是大問題,這不是小問題,我不給你一個人說,我要在講經時候給大家說。像這些心態去念佛,都去阿鼻地獄。你要問為什麼?你給社會大眾產生嚴重的誤會,認為學佛人是這個樣子,讓人家毀謗佛法、懷疑佛法,不再相信佛法,斷了人的法身慧命,這個罪要不要墮阿鼻地獄?要,一點沒錯。
節錄自:02-039-0430淨土大經解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