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成佛需要多少時間? (第三二二集) 檔名:29-519-0322
這一念,彌勒菩薩講「念念成形」,形就是物質現象,就是釋迦牟尼佛講的相;「形皆有識」,每一個物質現象裡面都有識,識是什麼?受想行識,就是心理的現象,形是物質現象,物質現象跟心理現象是同時出現的。物質現象是阿賴耶的相分,受想行識是阿賴耶的見分,一念不覺,現在科學家稱為能量,在佛法裡面講是阿賴耶的業相,業相就是一念不覺。一念不覺,它是振動、是波動,非常微細的波動。它這個動跟出現的物質跟精神是同時的,都是在一念當中完成的,也就是,我們用彌勒菩薩說的這個算法,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完成的。這是說宇宙的源起、萬法的源起、我們自己生命的源起,是同時的,沒有先後的。近代科學家發現這個問題,把佛在經上講的這一段證明了,是真的不是假的。這一念沒有原因,你要找為什麼會有這一念,這一念是幾時起來的,你想想看,你已經從妄想下降,降到分別、降到執著,你的麻煩就大了。念頭才動,裡面沒有分別、執著,他所現的境界是什麼?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一真法界;如果一有分別,為什麼會動?起這麼個念頭,分別,一真法界沒有了,變成四聖法界,四聖法界是方便有餘土;如果再要執著,為什麼會有這一念?你的麻煩就來了,你就掉到六道輪迴裡去,愈陷愈深。
所以佛教給我們修學的原則,不要去問理由,為什麼?因為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你想找它,它已經不存在了,你還找它幹什麼?這個念頭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你怎麼能把它抓住?最精密的科學儀器都抓不到。它起的作用非常大,因為它是從自性裡變現出來的,完全稱性。賢首國師的《妄盡還源觀》裡面告訴我們,這一念,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這一念,它周遍法界,一念周遍法界。我們光的速度,大家知道這就是最快的,從太陽到地球要八分多鐘;我們這微細的一念,它周遍法界,光怎麼能比!而大師舉的比喻是一微塵,一微塵是什麼?就是一念所現出來的物質現象,阿賴耶的境界相,三細相裡的境界相,這是物質,那叫一塵,在大乘教裡講一塵是講那個東西,肉眼看不見的。這一塵有三個現象,第一個現象「周遍法界」,現在我們知道物質有波動現象,它是波動現的。波動的頻率慢就變成物質、礦物,稍微快一點就變成動植物,再快一點就變成我們現在的光波跟電磁波,頻率不一樣。所以近代科學家發現這個現象說,這個世間根本就沒有物質現象,只是波動的現象而已。你以為它是物質,這是個幻覺,它不存在。這是現代量子力學對於這大自然現象的解釋,跟佛經裡面講的愈來愈相應。這種波動,給諸位說,它沒有時間,它也沒有空間。時間、空間是假的,不是真的,這個現代科學也知道了。沒有空間就沒有距離,所以這個動一發生的時候,遍法界虛空界,沒有空間!沒有時間,沒有過去、現在,就在當下。
這個道理如果我們參透,作用可大了,對自己來說,佛經上講的金剛不壞身,你能不能成就?能,你明白這個道理,你就做到了,你就證得金剛不壞身。你明白這個道理,你可以能夠改變這個世界,我們居住的環境,地球上災難這麼多,你有能力把這些災難全化解,讓地球恢復健康的狀況,有能力,不是沒能力,這真的,不是假的。只要一切順著自性,隨順性德,沒有一樣不健康;違背性德,災難就來了。對個人的災難就是疾病,對環境的災難那就是自然災害,今天講的。實際上災害絕對不是自然的,是我們違背性德這些念頭、行為造成的。所以懂得這個道理,我們念頭把它改正過來,回歸自性,一切都變成正常。身心正常,那是健康;居住的環境正常,那就風調雨順,我們居住環境就像極樂世界、就像華藏世界,真的沒有兩樣。結論就是心態決定一切變化。現象裡面的三種功能,第二種叫「出生無盡」,為什麼會出生無盡?心態,你心態裡面的活動是無有窮盡的,它直接影響你身心的活動,影響外面環境的活動,大到虛空法界所有星球、星系的活動。第三個「含容空有」,也就是我們大乘教裡面常常念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你本來是這樣的,心量本來就是這麼大。這是性德,這是我們中國老祖宗所說的,「人性本善」。為什麼不善?迷失了自性才變成這個樣子。
懂得這個道理,凡夫例登補處,這不希奇,這是正常的現象。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到,釋迦牟尼佛三十歲那一年,在菩提樹下打坐,夜睹明星,豁然大悟,那就是凡夫成佛了!那是示現給我們看的。在中國唐朝時代,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也給我們表演這一招。能大師那一年二十四歲,比釋迦牟尼佛還年輕,半夜在五祖忍和尚方丈室裡面,老和尚給他講《金剛經》大意。肯定沒有經本,因為惠能大師不認識字。講《金剛經》大意,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豁然大悟,凡夫成佛了。那一悟就是補處菩薩,大徹大悟,為什麼?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大乘教裡佛常常跟我們說,只要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你就成佛了。所以成佛需要多少時間?一念,就在當下。你成不了佛,是因為你放不下。我一生感激章嘉大師,第一天見面,我向他老人家請教,他就把方法傳給我,毫無保留。我向他老人家請教,方東美先生把佛法介紹給我,告訴我佛法是哲學,他稱佛經哲學,是世界哲學的最高峰,我向大師請教:佛門裡面有沒有方法,讓我很快就能契入?他告訴我,「看得破,放得下」,就六個字。看得破是什麼?明白了,對於諸法實相明瞭,這叫看破。放下,你就證得。放下什麼?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就是念頭,就是一念不覺,我們講起心動念。這種起心動念不是你有心的,你沒有心,無意的,無心無意,它忽然動了。但是這個動,動是虛妄的,真心不動。能大師見性的時候,說出真心的樣子,他第四句講,「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沒動過!所以動,那一念動叫妄動。無始是什麼?沒有開始,你要找它的開始,那就錯了,沒有開始。沒有開始也就沒有終結,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是有始有終。無始無終,這不就是假的嗎?佛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怎麼沒聽懂?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是永恆不變,他把真的找到了,假的放下,真的就現前。
節錄自:02-039-0048淨土大經解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