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 (第一六五集) 1993/1 台灣華藏講堂 檔名:04-003-0165
請掀開經本第四百五十四面倒數第三行,從當中看起,我們將經文先念一段:
【三滅業懺。罪如暗室。懺悔如燈。不以暗多時能拒燈也。於中一二事也。第三理也。】
我們從這一段看起。圓教講懺悔有伏業、有轉業、有滅業,當然滅業才是真正究竟,前面兩種懺悔,第一種只是伏住而已,所謂石頭壓草,沒有能除根,壓的時候是屬於定力,有定功把它控制住,不起作用;如果定功失掉了,業障又會起現行。這種懺悔法,像三界之內、四禪八定都是屬於這個功夫。得禪定,禪定也叫做定共戒,他有禪定的功夫,確確實實把煩惱伏住了,煩惱不起作用,看你定功的淺深。於是三界裡面有四禪八定,有色界十八層天,無色界四層天,這都是屬於伏業,實在講也很了不起。
縱然在三界裡面定功達到最高,生到非想非非想處天,經上常講壽命八萬大劫,其實那個不是壽命,是他的定功,他的定功能夠支持八萬大劫,他伏業,他能夠伏八萬大劫。八萬大劫過了,伏不住了,那個罪業又起現行,這是要知道的,伏令不生,暫時的,不是永久的。換句話說,這不能解決問題。由此可知,不出六道,就沒有辦法,六道裡面真正有本事的也不過就如此而已。能夠講得上起作用了,轉,轉煩惱為菩提,這個管用。用什麼來轉?要用智慧,定不行,定只能伏,不能轉,慧就能轉了。般若智慧真智慧,而世間聰明智慧不行,不但不能轉,反而找更多的麻煩,那真是叫罪上加罪,那個沒有法子真正能轉,要懂得轉業。
像我們念佛法門這就是轉,一定要懂得理論,要懂得方法,前面已經跟諸位同修報告過,首先我們要認識業障,要認識清楚,業是造作,起心動念,妄想分別執著,貪瞋痴慢,是非人我。無論是在心裡面動念頭,或者是表現在外面的行為,都是業。表現在外面的行為:身業、口業,心裡面的叫意業,這些業有很大的力量,障礙了我們菩提涅槃。不但是菩提涅槃被它障礙了,我們說得最粗淺,我們念佛功夫不得力,就是佛號念不好,為什麼念不好?被它障礙了。那這麼說念佛可以轉業、可以消業,為什麼念佛反而被業障給障住了?你要曉得,你這個業障是無始劫到今天,那個時間多久,力量多強!你佛號才念幾天,幾天的佛號就要抵無始以來的業障,敵不過,這個打仗一樣,這個沒有法子打的,所以一定要老實念,一心念,當然業障現前要克服它。也就是說,一定要堅持,決定不能夠退轉,堅持去念,念久了,功夫就得力了,通常至少也要個三年、五年。念的要緊處就是要一心稱念,這常說的。
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淨念相繼,這個念要淨念,淨,心清淨,用清淨心念佛,這個心清淨簡單的講,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叫相繼。不懷疑、不夾雜叫淨念,那就有力量了。想想我們自己念佛,符不符合這個標準?我們念了幾天佛,煩惱伏不住,懷疑了,這個佛號不行,佛號沒有力量。你懷疑,你有夾雜,不但夾雜,世間名聞利養你放不下,還要夾雜佛法,你念佛,阿彌陀佛恐怕不行,再念觀音菩薩;觀音菩薩不行,再去念念密咒,這就是懷疑夾雜,這個念佛叫亂心念佛,它不是一心。亂心念佛沒有效果,這個道理不能不懂!所以你念的不得力,功夫不得力,伏不住煩惱,別說轉業,伏都伏不住,怎麼辦?辦法實在講,古德教給我們老實念,老實念佛,把所有一切念頭統統放下,一句佛號念到底,靈不靈都不要管它,有沒有效也不要管它,一直念下去,自然就成功了。你的心一天比一天清淨,妄想執著一天比一天輕,一年比一年少,功夫就得力了,就見效了。不可能你一開始念,念幾天就有效了,那你就是再來人,你不是凡夫!凡夫決定做不到的,無始劫的罪業,不要說這一生,無始劫的罪業。所以一定要曉得,念阿彌陀佛是轉,把所有一切的妄想雜念統統轉變成阿彌陀佛,就像禪宗所說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起來沒關係,這個念頭一起,第二個念頭就換成阿彌陀佛,轉變成阿彌陀佛,念到功夫得力,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完全轉了,真正的究竟轉了。
所以學佛的人,不單單講念佛人,無論你修學哪一宗、哪一派、哪一個法門,都要迴向求生淨土。為什麼?不求生淨土,可以說你這一生的功夫都空過了。不要講別的,說得禪定,縱然講你得禪定,你這一盤腿一坐,可以坐上十天半個月不出定,功夫好了,功夫好的可以半年不出定,你有沒有這個能力?縱然有這個能力,果報也在四禪天、四空天而已,沒出三界!剛才講了,他的心清淨,他是伏,他是定功伏住。四禪天、四空天我們每個人都去過,現在又掉下來了,搞成這個樣子,再上去還會掉下來!所以不出三界就不能算是有成就,真可惜。這一迴向西方世界,永遠不退轉了,圓證三不退,所以淨宗法門一切諸佛讚歎,沒有一尊佛不勸人念佛求生淨土的。除非是那個人倔強,不聽,那就沒法子了,佛才不得已教他修別的法門,修總比不修好,在六道裡面善道總比惡道好,這是不得已的辦法。一切諸佛真心切願都是勸大家求生淨土,《華嚴經》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還有什麼話說!一定要認識清楚,死心塌地這一句佛號念到底,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決定往生。
這個世間就像《金剛經》上講的一樣,「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法《百法明門》裡面就講得很清楚,哪些是有為法?心法、心所有法、色法、不相應行法,全是有為法,這四類總共就是有九十四種,這九十四種都叫有為法,包括我們今天講的,心理的部分,生理的部分,乃至於一切植物、礦物,全都包括在其中,都是有為法。有為法就是有生有滅,佛在般若會上常講這都是空的,都是夢幻泡影,事上有,有是假相,不是真的。明白人,諸佛菩薩是明白人,了解事實真相,所以才告訴我們:這些事實我們可以享受,可以受用,決定不能執著。我可以享受,你要想執著,想把它得到,沒這回事情,為什麼?它是空的,你怎麼能得到。所以凡夫的煩惱從哪裡來的?得時一定要把它得到,想盡方法去得到,不但到死是一場空,一樣也帶不去,就是現在你沒死,也得不到。說老實話,我在講席當中也常常提醒大家,晚上一睡覺睡著了,跟死人沒有兩樣,每天都死一次,到第二天早晨又復活了。你想想看,眼睛一閉的時候,哪樣東西是你的?你得到什麼?你還不覺悟!得失心要是打掉了,你的煩惱就去掉百分之八十,你的心就得清淨、得自在了。所以我常常勸人,我們在這世間,一切我們要使用權,不要所有權,要所有權的人很傻,那是凡夫。諸佛如來這些大菩薩他們要使用權,他不要所有權。不要所有權沒有得失,用得很自在,用得很舒服。不是沒有用,有用,何必一定要佔有它?一定要得到它,那才叫迷惑顛倒,才叫妄想執著,這個是生死輪迴的病根。佛在《般若經》上就是教我們要看破,要放下,放下一切分別執著,執著是佔有。這樣如果我們修行,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參禪也好,就很容易得力。
今天講的『滅業懺』,我們凡夫做不到,滅業懺是什麼人做的?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他們修的懺悔法就是滅業懺。由此可知,在圓教初住以上到等覺菩薩,他們所修的是滅業懺。我們沒有辦法,這個需要自性般若現前才行,像我們今天自性般若智慧沒現前,我們還有無明、還有煩惱,自性般若現前,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煩惱斷了,無明至少破一品,這樣的地位,大乘經上講的圓教初住菩薩,別教初地菩薩,從這個時候起,他們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無論用什麼功夫,都是屬於滅業懺。『罪如暗室』。暗室就是無明。『懺悔如燈』。燈就表般若智慧,般若智慧現前。『不以暗多時』。暗多,我們是無量劫以來就墮在無明當中,這就比喻是暗多,千年暗室,這是比喻在這個無明裡面時間很長很長,再長也不要緊,一盞燈就把無明照破了。不以暗多時『能拒燈也』。暗再多也不能夠拒絕光明,智慧光明透出來,無明自然就消失了。
這三種懺,前面兩種伏業跟轉業都是事懺,我們能做得到,第三種是理懺,這是我們做不到的,但是要知道。我們念佛,諸位要知道就是懺悔法,這個很多人都不曉得。這一句阿彌陀佛,這三種懺都具足,這個法門妙!我們念佛,一心稱念,放下萬緣,一心稱念就是伏業,這是伏住;念頭才起,立刻就轉到阿彌陀佛,轉業;功夫深了,念到事一心不亂,念到理一心不亂,就是滅業。理一心跟禪宗明心見性那個境界完全相同,所以大勢至菩薩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大勢至是好樣子,好榜樣!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不藉任何法門來幫助。現在有人念佛念了幾年,功夫不得力,對念佛法門懷疑,找什麼密宗上師念咒來加持,大概念咒比念佛還要高明,他嘗試嘗試看,一樣不能成就。這個原因有兩種,一個是不明道理,一個是不懂方法。雖念佛,剛才講,懷疑心念佛,雜亂心念佛,他怎麼會成就!所以這一句佛號三種懺悔具足,念佛是圓宗。
前清乾隆年間,慈雲灌頂法師,我想這個人有許多人都聽說過,他的著作很多,是一代的高僧大德,他在《觀無量壽經》註解裡面說得很清楚,世間眾生所造極重之罪,一切大小乘法,顯密的儀軌都懺不了的罪業,一句阿彌陀佛能把它懺除。這是說明這一句阿彌陀佛的功德不可思議,什麼原因?我們在《無量壽經》裡面講過,講過很多次,說明名號功德不可思議。一切經典,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這一切經裡面,哪一部經是第一?第一當然就最大,力量也最不可思議。這幾乎是大家公認的《華嚴》,所以《華嚴》大家尊稱是經中之王,稱它作根本法輪。一切經都是《華嚴》的枝葉,就像樹一樣,《華嚴》是根、是本,所有一切經都是枝枝葉葉,《華嚴》是第一。《華嚴經》跟《無量壽經》兩個做一個比較,《無量壽經》第一,這把《華嚴》比下去了。《無量壽經》何以第一?《華嚴》的圓滿是歸極樂世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華嚴》就圓滿;不歸極樂世界,《華嚴》就不圓滿。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華嚴》的歸宿,《無量壽經》就是講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華嚴經》的歸宿,就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之處。第一當中的第一,這才知道淨土法門的殊勝無與倫比。
《無量壽經》,我們現在用這個本子四十八品,哪一品第一?四十八比較比較,第六品第一,第六品是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不是別人說的。我們再繼續找,四十八願哪一願是第一?這古德都講過了,十八願第一。十八願是什麼?十念、一念必生,就說明念佛不可思議,所以歸根到最後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這樣我們才真正稍稍體會到一點,古德講名號功德不可思議,究竟不可思議在哪裡,這麼一比較,才知道名號功德真的是不可思議。翻過來看,四十八願就是第十八願的說明,《無量壽經》就是四十八願的解釋,《華嚴經》就是《無量壽經》的註解,這一部《大藏經》就是《華嚴經》的註解,根源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大家不認識!還以為阿彌陀佛以外,還有比阿彌陀佛高的,這叫打妄想,那怎麼能成就!一定要認識清楚,透徹的了解,對這句佛號認真努力去念。這個念最重要的是心上真有,那個叫念;口裡頭有佛號,心裡面沒有,那個不叫念,古人所說的喊破喉嚨也枉然,要心裡頭有。
念這個字,中國的這個字是一個符號,這個符號含的意思很深,中國的文字結構很特殊,這個字在六書裡面叫會意,就是講造字的基本原則上它是屬於會意,體會這個意思,上面是今,底下是心,說明不是過去心,不是未來心,它是現在心,現在心裡頭真有,就叫念;現在心裡頭沒有,不叫念。念是心裡頭真有,心裡頭真有阿彌陀佛這叫念佛;口裡有,心裡還打妄想,那不叫念佛。心裡面有,口裡面沒有,叫念佛,所以念佛著重在心上真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心上什麼都沒有,這個心裡頭統統放下。諸位要知道事可以不必放下,事不放下,事上統統有,心上是統統沒有,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這叫做念佛。這念佛的方法,要懂理論、懂方法,心上真正有阿彌陀佛。我們再看底下這段文:
【又懺除罪。與智斷惑。對治品類不同。謂懺與罪遞相抑伏。要須敵對相當。方能除遣。若上品惡。下品善心懺。非敵對。強者先牽。故還要上品善方除上惡。中下相對亦然。】
我們先看這一段,很重要的,這開示非常重要。懺罪跟『斷惑』,大師在此地告訴我們對治的品類不相同,懺罪,這懺悔的心跟所造的罪業要相當。上品的惡,惡業重,造的罪業極重,要上品的善才能懺除。極重的罪業,小善不能懺除,敵不過,所以一定要大善才能夠懺除得了。換句話說,小的罪,小善,這個小的善因能懺除;中品罪,中品的善心可以懺除,這個道理一定要懂。所以懺罪一定要從心地上懺起。你看《了凡四訓》裡面講改過,從事上改、從理上改、從心上改,上品是從心上改,把心裡面一切的惡念邪念洗刷得乾乾淨淨,這是上品的善心能懺一切的罪業。
《無量壽經》佛教給我們「洒心易行」,洒心就是從心地上懺,易行是從事情理上懺。換句話說,從心、從理、從事同時下手。諸位聽了之後一定會想,那我們應該怎麼做?我就告訴你還是一句阿彌陀佛,這個佛號不得了。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從心、從理、從事,你們仔細的想,你想想是不是這個事實,念佛的人把我們凡心變成佛心,這是從心上懺。我們本來心是六道凡夫心,如果心裡面一天到晚充滿自私自利、貪瞋痴慢,那個三惡道的心!把三惡道的心改變成佛心,從心上懺。這一句阿彌陀佛萬德洪名,代表阿彌陀佛無量劫所修的大願大行,我們一心受持,把彌陀無量劫所修的功德變成我們自己的功德,這從理上懺。我們一個人一生斷惡修善積功累德能修多少,現在很巧妙,把阿彌陀佛無量劫所修的功行把它變成我們自己的。只要我們自己的心跟阿彌陀佛的心一樣,願跟阿彌陀佛的願一樣,阿彌陀佛無量劫的修持功德我們就得到一分。在事上講,用這一念克服一切妄念,起心動念,第二個念頭就換成阿彌陀佛,事懺,事、理、心全都具足!
很多人不知道、不明白,有些老太婆念阿彌陀佛,念了幾年,有的站著往生,坐著往生,預知時至,瑞相好的不得了,不曉得什麼原因。看到她也造罪業,也沒做什麼好事,為什麼有這麼好的果報?她天天老實念佛,三種懺具足,效果不可思議。但是她也說不出來,但是她真做到了,這真正所謂愚不可及。她是個愚痴人,我們比不上她,我們自以為聰明,聰明反被聰明誤,她成佛了,我們還在六道輪迴,冤枉不冤枉!為什麼她能修得成功?她老實,她什麼也不想知道,什麼也不想問,教她念阿彌陀佛,她就老實念。老實念就是什麼道理、什麼功夫都圓滿具足了,雖具足,她自己不知道。但是成功了,果實她享受到了,她真的往生,去做菩薩、去做佛去了。我們自以為聰明人,比她差遠了!聰明人一天到晚打妄想,愚人沒有妄想,他不打妄想,教他怎麼做,他就怎麼做。這是要懂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修上上品善,所有罪業都能夠懺除。下面講智慧斷惑,跟這個不一樣,在第三行當中。
【若智斷惑即不爾。謂下智斷上惑。上智斷下惑。由粗惑障理淺。還以鑒淺理之智遣之。微惑障理深。非勝智無以排斷。若就防未起之罪。則類斷惑。謂下品善心。能防上品重罪。若下品惡微細難防。需要上品善心也。】
宗密大師這幾句話說得很清楚,諸位如果一下體會不到,細心冷靜的多念幾遍,你就懂了。這是講『智斷惑』,跟前面懺罪不一樣。因為迷惑有淺有深、有粗有細,粗的迷惑容易斷,小智就可以,就可以斷重的迷惑。像六道凡夫的迷惑,六道凡夫惑業苦,迷惑造業受報,苦就是六道輪迴的果報。這個迷惑的相很粗,小智慧就能斷了,阿羅漢就斷掉了,三界裡面的惑業苦,阿羅漢就斷掉了,斷的是粗惑迷惑,粗淺的。這個極細的疑惑是無明,阿羅漢還沒發現,所以那個要大智慧才能發現,才能夠斷微細的疑惑。佛告訴我們,到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那是迷惑裡面最微細的,到等覺位,幾乎智慧達到圓滿,才能夠破那一品無明,所以說對治的品類不同。
而念佛人實在佔了很大的便宜,這一句名號對粗的迷惑,它就破粗的;對細的迷惑,它就破細的,這個不可思議。不像其他的法門,眾生迷惑、造業、受報種種不同,佛也說種種不同的法門來幫助大家對治,所以法門無量。唯獨念佛法門是用一個法門治一切的迷惑,一切業障,不要更換第二個法門,這是這個法門之殊勝處。菩薩裡面真正大智慧的不是文殊師利,大勢至菩薩。西方三聖大勢至菩薩代表圓滿的智慧,觀音菩薩代表圓滿的慈悲。為什麼說他是第一智慧?他就選擇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沒有用第二個法門。成了佛之後普度一切眾生,還是這一個法門,比文殊師利高明多了!文殊師利講《般若》,口都講乾了,人家未必能聽懂。所以大勢至了不起!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接引一切眾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換句話說,極力的宣揚這個法門,普遍勸人往生,這叫真的慈悲;不能勸人往生西方淨土,那個慈悲不圓滿、不究竟,幫助眾生暫時的,不是永恆的,不是究竟的。像這些地方都要明瞭,然後才知道淨宗的殊勝,這是講懺罪與智斷。
下面跟我們講三障,我們迴向偈也常常念「願消三障諸煩惱」,這個要清楚,要明瞭病根。我們有病,知道自己得的是什麼病,那就好治;有病,不曉得是什麼病,這就難治了,不知道要用什麼藥。一定要認識自己的病,清清楚楚,對治就不難。
【三障者。佛名經云。然其罪相。雖復無量。大而為語。不出有三。】
眾生造罪真的是無量無邊,就像《地藏菩薩本願經》所說的「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菩薩說這個話不過分,的的確確是事實。罪業雖然無量無邊,要把它歸納起來就不出三大類,這叫『三障』,不出這三大類。
【一者煩惱。二者是業。三者果報。】
『煩惱』就是迷惑,所以我們也常叫惑業苦,『果報』是苦。
【此三種障。能障聖道。】
『聖道』是菩提,我們修行不能成就,被它障礙住了。
【及以人天勝妙好事。】
不但它能障礙修道,我們世間人想做件好事,往往也被它障礙,正所謂是好事多磨,磨是什麼?就是這三障,叫你做好事也不能成就。換句話說,世出世法的好事都被它障礙住了。
【是故經中目為三障。】
佛說經把這三種說它是障礙。
【所以諸佛菩薩教作懺悔。】
由此可知,懺悔無非就是懺這三障而已。
【此三滅者。則六根十惡。乃至八萬四千塵勞。皆悉清淨。】
這是業障懺除了,業障懺除,你的心清淨,心清淨了,身就清淨。人的身本來是清淨的,由於有業障,所以這個身就不清淨。現在人說有些嬰兒生下來就不健康,那是什麼原因?前世業障很重,總離不開業障。如果前世業障很輕,他出生的時候,身心應當是清淨的,應當是正常的、是健康的,所以這個健康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不健康的,有業障,我們這個世間一般人不曉得這個道理。要想辦法去求醫生,設法去補救,這很困難。那是治標,不是治本,治本應該怎麼做?為這個小孩修福能轉,像《了凡四訓》裡頭所說的,袁了凡他大人都可以轉了,何況小孩!的確有效果,所以佛法真的在生活上替我們解決許多疑難雜症。要懺除業障,斷惡修善,積功累德,這個小孩自自然然就恢復,恢復到正常,恢復到健康。我們一個人一生在世,其他都是假的,這個是真的。真正會修行的人修什麼?如何在生活當中保持自己的清淨心,《楞嚴經》上講的常住真心,只要能夠保住清淨心,你這一生自然健康長壽,無論修什麼法門總會得力,功夫能得力,你所希求的一定能夠滿願。要曉得道理才行,不曉得道理不可以。
《了凡四訓》應當要多讀,雖然沒有講到很深的道理,對我們一般人來講可以說是很夠用,真正說明「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你要真的搞清楚、真的搞明白了,肯定這個事實,你的心自然放下。不要求,求不到。所求的,命裡有的;命裡沒有的,求不到。命裡既然有的,早晚都要來,何必求它!所以了凡先生心就定了,他那個定不是功夫,不是修禪定的功夫,他是知道自己一切命裡注定的,想也是妄想,乾脆不想。這個聰明人,所以我叫他做標準凡夫,我們這個凡夫不夠標準,他那個是標準凡夫。雖然一生都是命定的,但是每一天的造作,起心動念,就是加減乘除。一般人為什麼超越不了命運?你那個加減乘除的幅度不大,總在它的標準線上下,超越不了多少,所以你這個命就給人家算得很準。如果說大善大惡記不準,那個果報就不準。我們沒有大善大惡,小善小惡一點點,命運是相當正確,這個道理、這些事實搞清楚、搞明白,於是才曉得命運可以改造,連壽命都可以延長,何況其他的!
改命運因最難的是長壽,了凡先生壽命給人家算他五十三歲,他寫給兒子的這幾篇文章的時候,好像他已經是六十九歲了,他多活了多少年,他好像七十多歲才往生的。壽命都可以延長,最難最難的,其他的那就很容易了。如果我們真的想改造自己的命運,想晚年過得愈來愈幸福,你要真學才行,要真修。我希望我的財用不缺乏,這一個想法是最好的,不必要多,多了沒用處,多了有什麼意思?夠用就好了,就很自在!多了還要操心,還要怎麼樣保持它,又怕它貶值,又怕被人偷,又怕被人搶,你看你的心多煩,夠用就行了。一生財用都不缺乏,都足用,你財布施,我有的財命裡頭有的,我夠用了,多餘下來布施。諸位要曉得,布施是修因,得財富是果報,愈是布施得多,得的就愈多,愈多你就愈多施,記住這個原則,千萬不能夠守住,那就糟了、就壞了。
佛在大乘經裡常常教給菩薩,盡量去修福,不要去享福,不要享福是真正的享福,人身體健康長壽。一享福是什麼?無非是物質營養,講求這些,那一講求什麼病都來了。所以要懂得財布施,你一生的財用不缺乏,法布施增長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健康長壽。這三樣東西都是我們要的,我們想要財、想要聰明、也想要健康長壽,你不修因,怎麼會得到!天天在家打妄想,那是無濟於事。賄賂佛菩薩,更造罪業。有一些供養佛菩薩,佛菩薩保佑你,你把佛菩薩當作貪官污吏,收受你的賄賂,沒這個道理。這種心簡直是侮辱聖賢,那就罪上加罪,哪裡會得福!佛教我們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這樣才能得福。所以大家認真去做,那個效果很顯著,不可思議。
我在年輕的時候,人家給我算命,說我活不了四十五歲,我今年都七十歲了,多活了不少年。但是那個算的算得很準確,真的,不是假的,我非常相信。所以我那個時候學佛是因為自己壽命很短,真的是很認真努力,因為壽命只到四十五歲,以後就沒有了,不能不認真努力。四十五歲那一年,我生一場病,壽命到了,醫生可以醫病,不能醫命。所以我也就不看醫生,也不吃藥了,念阿彌陀佛等著往生,念了一個月就好了,沒事,好了。所以我很幸福,我沒有生過病,我沒有進過醫院,醫院沒有我的病歷。布施,認真努力的去布施,布施,真正的享受!一般人說有錢才能享受,我現在是真正體會到沒有錢才叫真正享受。你們出門的時候樣樣都要自己掏荷包,我出門一分錢不要,人家都給我伺候好了,我還要什麼錢!在美國銀行的信用卡,我今年把它退掉了,沒有用處,給我信用卡一年難得用過一次、兩次,算了,不要了,你看多自在。證明佛在經上講的沒錯,《了凡四訓》裡面講的也沒錯。我們學佛要真幹,這講身心清淨,健康長壽。
【又云。此三障者。更相由藉。因煩惱故。以起惡業。惡業因緣。故得苦果。是故今日先懺煩惱。】
『三障』彼此有密切的關係,因為煩惱,煩惱是迷惑,也就是說對於一些道理不明瞭,事實真相不明瞭。不明瞭就會胡思亂想,就會在那裡猜測,在那裡打妄想,以為自己想的都不錯,以為自己想的都很正確,殊不知自己全都想錯了,看錯了,想錯了。錯了當然你就做錯了,到你做、你說就是業了,你說錯了,你做錯了,這就是造惡業。
『因煩惱故,以起惡業』。因為造惡業,後面一定有果報,有不如意的果報,是苦果!佛告訴我們三界統苦,我們在欲界,欲界裡面有苦苦、有壞苦、有行苦。換句話說,所有一切苦我們都要受。這些苦從哪裡來的?自己造作的,自作自受,不是別人給你的,這一點一定要曉得。特別是處在逆境裡面,萬萬不可以怨天尤人,決定不是別人給你的,也決定不是環境給你的,自作自受,這才是真相,事實真相,自己造作的。因此要脫離苦,還得要自己解決才能真正辦得到。不從自身上去改變,求任何人、求佛、求菩薩、求神仙,都是枉然。給諸位說,沒有人能夠幫助你、改變你的。假如別人真有力量,叫我們能夠離苦得樂,給諸位說,諸佛菩薩都要拜他作老師,都要喊他乾爸爸。為什麼?他有能力,佛菩薩沒有這個能力,不能改變因果,佛菩薩沒這個能力。佛菩薩在經上跟我們講的都是實話,決定不可能,凡事你想想,理上能不能講得通!講不通的。神明上帝雖然他有權威,我們自己沒有德行,他就來加持我們,他犯法了。就跟我們總統一樣,我們自己對國家沒有建功立業,去巴結巴結他,賄賂賄賂,他就來幫助我們,他犯法!他犯法他自身難保,他還能保得住我們嗎?同樣一個道理,所以神明上帝也不能保佑人,如果你做好人、做好事,他可以褒揚你,可以獎勵你,你有理由,他幫得上你忙;你自己不能斷惡修善,不能積功累德,神明上帝對你無可奈何,他不敢犯法,這絕對不是說他有偏心、他有偏愛,沒有的,賞罰嚴明,這才是神明。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佛教給我們,懺除業障,改過自新,就能夠改造自己的命運。
在以往我們念念都是為自己想,這就很容易造罪業了,自利當然就損害別人,這個罪業就是這麼造的。今天聽了佛法,接受佛的教訓,從今而後,佛教給我們起心動念想一切眾生,不要想自己,這就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修懺悔法要從這裡修起。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想利益眾生、利益社會。學佛,做佛的弟子,應當什麼樣的態度?給社會大眾做一個好樣子,好榜樣,這就是真懺悔。就在自己日常生活當中,就在自己本分的行業裡面,給社會、給你的同行、給大眾做一個樣子,做一個好榜樣,這就是佛,就是菩薩,這就真正的修行。修行不一定說一切世俗事情放下,找個深山廟裡去念佛念經去,你搞錯了!不是那個,那個不叫修行,那個你根本就不懂得修行的道理跟方法。你要明白了,就在自己本分本行上,就在那裡行菩薩道,就在那裡成就無上菩提。
那你要問這是真的嗎?這個話是我說的,還是佛說的?我說的沒人相信,佛說的。佛在哪裡說的?《華嚴經》上說的,就在我們這一卷經文的前面,這一卷也包括在其中,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你看這五十三尊佛,這五十三尊都是菩薩,都是佛。這五十三個人裡面,他們的身分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都有,示現出家身分的只有五個人,五十三個人只有五個示現出家身分,其餘全是在家的。你看在家人在他自己本行當中,怎樣修六波羅蜜,怎樣做菩薩,怎樣成佛。《華嚴經》好,不但是理論方法教給我們,還做樣子給我們看,表演給我們看。你是經商,你就在商人裡面成為菩薩商人,商人佛,這裡面成佛,不要改行業。你是個學生,就在學校念書課堂裡面修六波羅蜜,學生裡面的菩薩,學生裡面成佛。你是個家庭主婦,就在你家庭裡面修六波羅蜜,在家裡面做家事成佛了,妙極了!《華嚴經》上告訴我們的。這一部分的經文很長,將來如果有這個機緣,至少這《四十華嚴》應該詳細講講,讓我們曉得怎麼個學法,就在自己本分上就成就了!《四十華嚴》是表演,完全做出榜樣給我們看,讓我們在這個裡面去好好的學習。所以這個懺悔先從煩惱懺,先要斷惑,對於一切人事物我們不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迷惑當然你所作所為就不會顛倒錯亂,你的想法看法自然純正,從這個地方做起。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學佛要從讀經下手,讀經針對這樁事情,讀經明理。經很深,讀了不懂不要緊,一遍一遍去讀,每讀一遍,總有一、二句悟處,明白一、二句。念個幾千遍、幾萬遍,這個經裡頭意思不要聽人講就都懂了,都明白了。只要你堅持,有耐心一直念下去,就成功了。一般人得不到利益,沒有耐心,念個兩遍,第三遍念不下去了,那怎麼行,那就沒法子。所以從讀經、念佛、斷惡修善下手,經典裡面實在說,最扼要的、最殊勝的還是《無量壽經》,非常的圓融,無論在理,在事,在性,在相、因果,面面俱到,的確是最好的一部大經。像這些典籍都可以做參考,都可以做輔助。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下一會大概要一個月以後我們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