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  (第一三五集)  1992/1  台灣華藏講堂  檔名:04-003-0135

  請掀開經本,三百五十一面倒數第二行,從第二句看起。

  【復有三義故不思議。】

  我們繼續解釋,何名不思議,解釋這一句。

  【一於人謂超世間。越權小也。】

  這是從人來說的不可思議。『世間』是講的六道,六道裡面,從人間來說,人間有聖賢,像中國孔老夫子,孟夫子;西方的聖哲,在古代也出現了不少。世間聖賢所不能及,這是不可思議。『權小』是佛門的,也是聖賢人,小是小乘四果四向,小乘的聖者;權是權教菩薩,在別教來說,我們用天台藏通別圓,別教三賢位的菩薩就是屬於權教。因為他們沒有見性,沒有破一品無明,見一分真性之前,都叫做權教菩薩,這是超越這些人。這個世間凡夫沒有出三界,權教小乘雖然出了三界,但是沒有見性,他們比世間聖賢要高出太多太多,但是比起華嚴會上的普賢菩薩,這差距就很遠很遠,不是他們所能比的,說不可思議,從人上來說不可思議。第二個:

  【於心謂非聞思修。及報生識智之境。】

  這是第二種不可思議。『聞思修』,在此地不是說菩薩這三慧,是講我們世間權小,聞思修是三個階段。換句話說,還是屬於意識的範圍,那怎麼能見性?意識能力雖然很廣大,像前面所說的,向內,它可以緣到阿賴耶識;向外,它能夠緣到虛空法界,但是就是不能夠緣真性。為什麼?因為真性是心言罔及,緣不到真性,這是不可思議。『報生識智之境』,這是我們世間人所講的天才,他的智慧,他的能力、技藝是天生的,是天賦,不是學來的,叫報生,有沒有?有,這世間確實有這種天才。可以說無論在哪一種學科,無論在哪一種行業裡面出類拔萃,多半是天賦的,有這個天才,再假以時日用功修學,很容易出人頭地。真正是困學而成的,沒有天賦,完全靠後天,努力來成就的,也有,佔很少很少的少數。你看在我們近代,這個近代人物當中,是屬於中等的天賦,不是上等的,中等天賦完全靠自己努力成功的,曾國藩是個代表。曾國藩不是上上根人,那是真努力,真發憤。像其他的出類拔萃,確實是佛法裡面講上根利智。法身大士跟這些人完全不一樣,他不是報生的,不是困學的。他的智慧能力從哪裡來的?是自性裡面的本能。見了性之後,這個智慧能力自然流露出來,他不是修德,所以這叫做性德,這不可思議。凡是修德可以思可以議,本性裡頭本來具足的德能,不可思議,從心上說。

  【三顯法自體。此即亦超佛及上位菩薩。所謂非智不能思。蓋是法體本來不可思。非辨不可議。蓋是法體本來不可議。】

  這就是徹底把不可思議的意思跟我們說出來。『法』是萬法。『體』是本體。萬法的本體就是真如自性。我們自己這個人也是屬於法之一,說法自體,就是說我們自己的自體。哪能說!所以不但超菩薩,佛也超過了。這有一些初學的同修聽到了奇怪,這佛不是究竟圓滿,怎麼連佛也超過了?真的超過。為什麼說超過?佛在十法界,十法界,四聖六凡,『法體』超越了十法界。所以這諸位要曉得,說佛,方便說;真實,真實哪有佛?無佛無眾生。六祖就說得好,「本來無一物」,還有個佛,那還是有一物,佛也沒有;那法有沒有?法也沒有。這是真的,這個真相完全見到了。這個地方完全是講境界,我們在迷,沒有見性,有佛,有眾生,有菩薩,有權小,統統都有。見了性,性中沒有這個東西,但是真性能現這些東西,真性不是這些東西;真性能現佛,真性不是佛,真性能現菩薩,真性不是菩薩。真性就是自性,自性能現一切萬法,自性不屬於一切萬法。說自性什麼也不是,說什麼也不像,它確確實實是一切萬法的本體,一切萬法都是從它變現出來的。

  所以智不能思,一思就錯了。議是議論,說不能說,一說就錯了。所以佛家常講,開口便錯,動念皆乖,這是對一切法性體上說的。如果從相上講,從作用上講,那是可思可議。從體上講,不可思議。因此佛為我們說法,他的原則依二諦說。這個二諦,是真諦、俗諦。真諦就是法性,就是自體;俗諦是法相,法相可說。用我們這個經,經題上大方廣,就是體相用;體不能說,不可思議,相可以說,用可以說。佛所用的方法就是叫你從這個真相,去體會那個自性。自性是說不出來的,佛也說不出來。佛是從現相契入自性,他把這個方法教給我們,希望我們也從相裡頭去會歸到自性,這就對了。可以有些不會的人,那個麻煩大了。不會的人,執著在法相上,那就大錯特錯。佛說一切法,不但沒有辦法幫助你契入自性,反而成了重大的障礙。這個障礙叫什麼?叫法執,所知障。

  障有兩大類,一類是煩惱障,煩惱是什麼?貪瞋痴慢,對於這個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堅固貪執,不肯放下,這你不能見性。第二種人是對於佛所說的這些法相,這裡面起了執著,也產生了重大的妨礙,不能見性。所以會說,佛會說,菩薩會說,什麼叫會說?說而無說,無說而說,才叫會說。權小以下都不會,他說了執著,佛菩薩說了不執著。會聽的人不執著,不會聽的人,聽了就執著。執著言說,執著名字,還要打妄想,這就沒有法子,那是什麼?不會聽。所以馬鳴菩薩苦口婆心教導我們,勸我們要會聽,勸我們要離,聽佛說法,離言說相,他說的那些話我們不執著;離名字相,他所說的一切名相、術語不執著;離心緣相,用清淨心聽,決定不起一個念頭。不要去想這個話什麼意思?這個名詞是什麼意思?這一想就錯了。想是心裡在打妄想,所以他是直接的。直接的什麼?你是用的清淨心,用的真誠心,一念不生的心。佛這些言語在那裡打動,豁然之間就叫你開悟,這言下大悟。

  我們現在聽,為什麼不開悟?執著言說,執著名字,再要打妄想,就不會開悟。我們在經書裡面,古來的著書裡面,常常看到有人聽經聽了一半,他開悟了,你就曉得那是怎麼個聽的。為什麼有人開悟,有人不開悟?會聽的人,開悟;不會聽的人,聽一輩子,愈聽愈糊塗,這是真的。說明這個法體本來不可思議,你要思就錯了;本來不可說的,你說就錯了。離開一切思惟言說,法體本來如是,就在眼前,沒有離開一步。諸佛菩薩看得清清楚楚,我們是完全不能夠覺察,我們著了相。相,不離體。沒有體,哪來的相;有相當然有體。體在哪裡?相就是體,相是體變現的!古人用比喻來說,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在哪裡?沒有看到,告訴你這是什麼?這是佛像,看一尊佛,他不曉得這是金的,著了相,見不到性。黃金造的器皿很多,統統都是,你要到那個珠寶店去一看,有沒有看到黃金?沒有,黃金一樣也沒有看到,看到的是什麼東西?看到許許多多手鐲,戒指,什麼東西亂七八糟,看到好多,黃金沒有看到。我們會聽到好笑,實際上我們就是這樣的人。這自性在哪裡?自性沒有看到,看到什麼?那是人,那是房子,那是樹,看到人了,不曉得自性在哪裡?殊不知,見了性的人,這統統是性,沒有一樣不是自性,全是自性變現的。

  【故肇公云。】

  這個『肇公』是僧肇大師,這個人也是個絕頂聰明的人,出現在東晉的時候,他是鳩摩羅什大師的學生。羅什大師學生很多,有四個最傑出的,他是其中之一。他有一個小冊子流傳後世,叫《肇論》,是他做的。

  【非謂無辨。辨所不能言也。】

  僧肇大師關於這樁事情,有這麼兩句話說明。『非謂無辨,辨所不能言也』,無言,那是真說。無說而說,無聽而聽,這是真說真聽。再看底下這一段,《疏》裡頭說:

  【何法不思議。謂即解脫境界。】

  什麼法不可思議?就是解脫的境界。

  【解脫有二。一作用解脫。作用自在。脫拘礙故。】

  『拘』是拘束,『礙』是障礙。沒有拘束,沒有障礙,叫得大自在,這是講作用的解脫。第二個是:

  【二離障解脫。具足二智。脫二障故。由內離障。外用無羈。二義相成。總名解脫。】

  清涼大師這一段,我們還看宗密的解釋。這前面幾句是屬於科判,段落的交代,我們把它省掉,我們從作用解脫來看。在三百五十二面倒數第二行,最後這一個字看起:

  【一作用等者。即如淨名所得也。】

  這個《淨名經》,就是《維摩詰經》。《維摩詰經》在我們佛教裡面稱為小不思議經,《華嚴經》是大不思議經,這都是屬於不思議境界的。

  【彼經云。有解脫名不可思議。若菩薩住是解脫者。以須彌之高廣。內芥子中等。】

  這就是『不可思議』。須彌,這是佛在經上說,我們娑婆世界最大的一座山。這個山是不是在地球上?不是的,不是在地球上。過去人完全依照佛所說的在那裡想像,你看這佛教裡頭很多圖畫,法界變相圖當中畫一個須彌山,這個太陽、月亮都在須彌山的半腰,在那裡轉。到近代科學發達了,知道這個地球是圓的,是這個地球繞著太陽轉,不是太陽繞著地球轉,這是現在大家都知道的,這也是事實。佛告訴我們,太陽是繞著須彌山轉的,那須彌山當然不在我們這個地球上。黃念祖老居士,在《無量壽經註解》後面有一篇文章,附在後面,我現在都印在後面。他老人家的看法,這個須彌山是什麼?就是我們現在銀河系,銀河系的中心。這個講法符合,為什麼?太陽確確實實是繞著銀河系轉的。銀河系中間是須彌山,那諸位就要曉得,這一個銀河系,就是佛講的一個單位世界。釋迦牟尼佛的教區是娑婆世界,娑婆是一個大千世界。以單位世界做一個基數,一千個單位世界叫一個小千世界。然後再以小千世界做單位,一千個小千世界,叫一個中千世界。再以一個中千世界為單位,一千個中千世界叫大千世界,這是釋迦牟尼佛的教區。這個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十億,娑婆世界多大?要像現在講的銀河系是十億個銀河系,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教區,太偉大了。我們這個星球叫南瞻部洲,原來它是一個小星球,在這一個單位世界裡頭算不了什麼。

  『須彌之高廣,內芥子中』。這個芥子是芥菜子,大家看見過,芥菜子像芝麻那麼大的樣子,把須彌山裝到芥菜子裡面,須彌山沒有縮小,芥菜子也沒有放大,它就裝進去了,這不可思議,舉這個例子來說明。菩薩真正得解脫,他就有這個能力。這種能力,我們今天科學家還沒有發現。現在科學家在那裡想,如何能夠超越時空。這個超越,也有打破時空的意思在,這就是破了時空,沒有大小。我們現在須彌山為什麼裝不了芥子?有大小,大小就是障礙,就是拘束,就入不進去。大小沒有,這個問題就解決了。這都是從事相上,這個事相都是真實的,不是虛假的。其實這個芥菜子還太大,這《維摩經》叫小不思議經,這是有道理,為什麼?《華嚴經》上講的這個,比那個更殊勝了。《華嚴經》上我們念了不少了,於一毛端上轉大法輪。這一毛端比芥菜子小太多了,毛端上,諸佛如來在這裡講經說法,無量無邊的菩薩聲聞,大眾圍繞,恭恭敬敬聽,在哪裡?毛端啊!我們怎麼看也看不到。這些佛菩薩沒有縮小,毛端也沒有放大,比起須彌納入芥子裡頭,豈不是大不可思議,小不可思議。佛為我們說的句句都是真實話。原來沒有大小,沒有內外。大小內外從哪裡來的?是我們虛妄分別執著裡面產生的錯誤的概念,沒有!

  所以大乘入門,法相宗有個小冊子,叫《百法明門論》,這許多學佛的同修都曾經讀過。這個題很好,百法明門,門就是大乘之門,你要將這一百法都明白,那你就入大乘之門。這些事情,在百法裡面,都列在不相應行法裡面。時間、空間、大小都列在不相應行法裡面。不相應行法,要用現代的話來說,純屬抽象概念,絕非事實。但是這些抽象概念,如果你要是執著,它就產生了障礙。你如果不執著它,知道它是虛妄,而不是事實,那這些抽象概念就不會變成障礙,就入這個境界。我們聽佛說,好像也知道它是假的,不成障礙,但是在我們面前還是有障礙。原因在哪裡?咱們知是一樁事情,並不是真正知道,聽說而已。對於這些法,依然還有執著。沒有想去執著,不錯,你是沒有想去執著,自自然然執著,什麼原因?無始劫以來的習氣。連作夢,這個夢大家很清楚,夢是假的,虛妄的。夢裡頭有人把你關到監牢去了,你就苦不堪言,出不來。為什麼?因為你執著那個監牢就是真有。如果你要是,唉!我作夢,這假的,你一下就出來了,就不會發生障礙。可見得你心裡頭執著它有,它就變成障礙了。

  【二離障中云。二智者。即如理智。如量智。】

  這兩種智,一個是『如理智』,一個叫『如量智』。什麼叫如理智?經上告訴我們,諸佛菩薩,這地方講的菩薩都是指的法身大士,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是最低的。《華嚴經》上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說這些菩薩,他們以如實之智。這是真實的智慧,這個真實的智慧就是自性般若智慧,這不是學來的,這才叫如實的智慧。我們明瞭這個事實,才真正相信佛所說的,佛不度眾生,我們才真正相信他這一句話。誰度?自度。自覺,自悟,自度,沒有人度你!佛如果說是能度我們,那是佛騙人。佛只是把他自己自覺,自悟,自證,自度的那些經驗告訴我們,我們明瞭了,也知道如何自覺自悟,這樣成就的,他對我們是增上緣。親因緣,所緣緣,無間緣,全屬於自己這一方面的。佛菩薩對我們只是增上緣而已,這個關係一定要搞清楚。真實的智慧從哪裡來的?清淨心來的,這是佛菩薩的經驗,不是學來的。一分清淨,就透一分智慧;二分清淨,就透二分智慧,佛的心是圓滿清淨,所以他圓滿的智慧就現前。

  佛在經上常常比喻,把心比作水,這個比得很好。佛的心,水是定的,平靜的,沒有一點風浪,這個靜的水,就像一面鏡子一樣,照見外面的,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叫照見,那照就是如實智。從它照的,叫它做如實智。從它清淨,叫它做本性。這清淨心,清淨心起作用,就是真實的智慧。凡夫的心起了波浪,心不定。因為你心不定,所以智慧就沒有了,這個照的作用失掉了。失掉了,也照,照得很零亂,照得很破碎。你把這個境界當作真實的就大錯特錯了。

  因此佛教給我們什麼?教給我們修定,教給我們修清淨心。無論哪一個法門,無論哪一個宗派,現在從大的來說,在中國,有顯教,有密教;顯教裡頭,有宗門,有教下,沒有一個法不是修定。定絕對不是禪宗的專利,諸位要知道!八萬四千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門路。方法門徑儘管不相同,修的是什麼?統統修定,所以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為什麼?統統是一個目標,一個方向,都修定。在禪宗裡面叫禪定,教下裡面叫止觀,淨土宗裡面叫一心,密宗裡頭叫相應,其實都是一樁事情。名字儘管不相同,實際上是一樁事情。我們把這個事實明白,我們的心就平了。對於所有法門,不同的解行,我們自自然然會生起恭敬心,不會批評,不會錯解,也更不會毀謗。為什麼?知道殊途同歸,每個人根性不相同,隨著你的根性,你採取一個法門容易成就。禪宗的根性,從禪入門,你會得清淨心,會得真實的智慧。密宗的根性,你就依這三昧相應去修。淨土宗的根性,你就老實念佛。眾生根性千差萬別,所以佛說出無量法門,隨著根性起修,容易成就,道理在此地。

  所以在《華嚴》,我們看到了典範,五十三位善知識。你看這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每個人所修行的法門不一樣,善財童子去參訪,毀謗別人,自讚毀他,一個也沒有發現。五十三位善知識,一個都沒有,這叫真修行。真正對於事實真相明瞭通達,為什麼?他心清淨,不生煩惱,不起妄想,那就對了。所以真智慧,唯有真的智慧,才能夠見到事實的真相,這就見到理。理是一切萬法的本體,就見到性。有情眾生,佛給他起了個名字,名字是假名,不要執著,叫佛性。無情的眾生,植物礦物,無情的眾生,包括虛空,叫它做法性。名字雖然有兩個,佛性,法性,兩個,其實是一個性,不要分佛性不是法性,法性不是佛性,那你就又錯了,性哪有兩個?性是一個。因為性是一個,所以佛在《華嚴》上講,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如果不同圓種智,須彌山怎麼能裝在芥菜子裡頭?一毛端裡頭怎麼可以轉大法輪?大法輪就是開大法會,講經說法的大法會。所以因為同圓種智,同是一個性,性裡面沒有大小,沒有先後,沒有彷彿,所以才圓融自在不可思議。這叫做如理智,確確實實見到一切法的實相,這個實相包括它的體相作用,完全明瞭,一點都不迷惑了。

  諸位要知道,如果你見到真正的實相,跟我們現在看的不一樣。為什麼不一樣?我們現在就是,不要說性,那性就不必談,單說相。我們見到這個相,有生有滅。為什麼有生有滅?是因為你現在見一切相的那個心是生滅心,你心裡有妄念,一個念頭起,一個念頭滅,你因為是生滅心,你見的這一切境界相,是生滅相。如果心到清淨,這個清淨心裡頭不是生滅心。生滅心不清淨,換句話說,心裡頭有念頭就不清淨,心裡頭念頭沒有了,心就清淨。清淨心見一切萬事萬法也是清淨的,原來一切萬事萬法也是不生不滅的,那是你見到真相,真相是世間相常住,這個話我們很難懂。為什麼很難懂?從來沒有見過,所見過的全是生滅相。有情眾生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哪有一個相是不生不滅常住的?沒見過,佛講我們也不相信。但是你如果把理論通達,從理論上來講,那是真的,確實是不生不滅的。

  然後我們才真正明瞭,佛在大乘經上常講,依報隨著正報轉,這才相信,這是事實。一切法唯心所變,這兩句真言,真理,你如果真的體會到,那就恭喜你,你這一生幸福美滿。不但你可以改造命運,而且你可以改變體質。改變體質什麼?我永遠年輕,永遠不老不病,能不能做到?真能做到。做到的原理就這兩句。佛對我們的恩惠,實在是不可思議。你為什麼會老?為什麼會衰?有妄念。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病?今天這裡痛了,明天那裡不舒服,那病從哪裡來的?就是從這來的,妄想執著是一切的病根。你明白這個道理了,從今而後,我再不想這些,想阿彌陀佛,想清淨心,想上二、三個月就見效了,為什麼?體質改變了。那個病不要找醫生,不要吃藥,自然就好了。不得了,這是感應,什麼感應?這是佛菩薩保佑,那是迷信的話,沒有這回事情。這是什麼?你身體每個細胞組織,這裡面的組合是心在那個地方操縱。所以你心清淨了,它一切組合正常,與自然完全相應。你心裡有妄念,裡面組織就破壞,就有錯誤了,就會產生毛病,就這麼個道理,這是在經上告訴我們的。現在醫學裡頭也有這個說法,但是沒有佛說的這麼透徹。佛這醫學上講,心理衛生,心理治療,也講到這個。心地清淨健康的人,縱然有病,恢復得很快。最怕的天天念病,天天想病,那這個病必然一天比一天加重,這個醫藥沒有辦法。

  下面還有一個如量智。這種智慧,也是講諸佛菩薩對於一切法沒有不通達的、沒有不明瞭的。像《無量壽經》上所說,不要說佛菩薩,經上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即使下下品往生的人,這一到西方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光明加持他,本願威神加持,使他的能力一下就恢復,這是佛力加持他,他恢復的。天眼洞視,天耳徹聽,盡虛空遍法界,他沒有見不到的,他沒有聽不到的,虛空法界的眾生起心動念他都知道,這他心通。我們這裡樣樣事情想瞞著別人,西方世界沒有一個不知道,你瞞誰?這個能力是如量智的能力。他見這麼多眾生迷失了自性,迷失了方向,這才變出一個生死輪迴,六道是這麼變現出來的,迷失自性,變現出來的。佛菩薩對於這個事情,知道得很清楚,了解得很清楚。假如發現一個眾生,他覺悟了,這覺悟什麼?他回頭了,真肯回頭,這就覺悟了。能回頭,他一定以他的智慧能力,或者明顯的幫助他,或者暗中幫助他,這些屬於如量智。就像《楞嚴經》上所說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如果不隨眾生的心願,佛的力量加不上,為什麼加不上?眾生拒絕,不接受,不是佛菩薩沒有能力,眾生抗拒這個力量很大,不接受,那就沒有法子。

  所以法門修學,諸位一定要知道,最簡單,最容易的,這黃念祖老居士的話,就是最好的法門。容易修,容易成就,你要把這個理事都搞清楚了,才真正明白。剛才說過,無論什麼法門都是修清淨心的,心淨則土淨。你試試看用一切方法來修清淨心,哪一個方法最好?實在講,所有大乘法門裡面,禪最好,直截了當,心容易清淨。比禪更殊勝,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比禪容易,而且比禪快速。《彌陀經》上,若一日,若七日,七天成就。連窺基大師,這是法相宗的開山祖師,都讚歎《阿彌陀經》。你看他註解的《阿彌陀經通贊疏》,我把這個本子印出來之後,現在我看很多地方印的很多。印這個本子幹什麼?就是讓大家知道,法相宗的祖師大德,法相宗第一代祖師,對於淨土法門這樣的讚歎,這能錯得了?我們修行七天成就,我們學了七年也不止,也不成就,這什麼原因?絕對不是經書錯了,我們沒有照做,過失在我們這一邊。我們不但沒有照做,說個實實在在話,淨宗的教義、境界沒搞清楚。縱然念佛,還懷疑,還夾雜,那就沒有法子。

  這個法門平等,從《楞嚴經》上,你可看到真實的平等。《楞嚴經》上,是以二十五位菩薩代表首楞嚴大定,首楞嚴大定是什麼地位?如來果地上的成就。不是菩薩的,佛果地上的大定,稱為首楞嚴。二十五位菩薩代表二十五種不同的方法,每個方法都得到楞嚴大定,所以每個修行的都說是第一,沒有第二的,那豈不是平等?這是我們看到法門真正平等。大勢至菩薩就是用一句佛號,他老人家講的很清楚,與五十二同倫,這個同倫,就是我們今天講同修。五十二是從初發心到成佛,初發心到第五十一個位次是等覺,五十二是成佛。從初發心到成佛,就用四個字阿彌陀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假是藉,不需要藉其他法門來幫助,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從初發心就念成佛了。要怎樣念法?這非常重要。末後他說出來,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是把念佛的方法說出來。我們今天念佛沒有效果,這一句話沒有做到。

  有人看到《圓通章》來問我,他說法師,這都攝六根,怎麼個攝法?這問題來了。我就告訴他,那菩薩不是明明說的很清楚,淨念相繼!那他又問:怎樣做到淨念相繼?那菩薩不是講了都攝六根!確實如此。你做到淨念相繼,自然就六根都攝;做到六根都攝,決定是淨念相繼。換句話說,你要了解什麼叫淨念?淨就是清淨心,你心裡頭還有疑惑,不清淨;還有雜念,不清淨,夾雜!不清淨。不但夾雜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不清淨,夾雜佛法也不清淨。相繼是不中斷,實在講,就是覺明妙行菩薩講的,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是念佛的祕訣。你果然做到了,那就是大勢至菩薩講的,淨念相繼,都攝六根。不必問位次,自自然然不斷向上提升。提升到自得心開,這個心開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在圓教上,那就是初住菩薩的果位。《華嚴經》上講的,法身大士。這真正不可思議,所以我們萬萬不要看不起老太婆。有不少老太婆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的,她一天到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她什麼也不想,她真的做到了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所以往生的時候預知時至,曉得哪一天走,不生病。走的時候,可以站著走,坐著走,給諸位說,那個功夫都到了上上乘,不是上乘乘功夫做不到,我們在這些年來看到不少。

  那我們要問,既然他開悟了,他為什麼不講經說法來幫助大眾?講經說法要緣分,要法緣,他沒有法緣,他突然出來講經說法,人家不相信,還說他胡說八道。現在人是認假不認真,聽騙不聽勸。所以他不如乾脆做這個樣子走了,這個樣子也度了不少人,現身說法,這也度了不少人,使許許多多念佛人增長了信心。看到這個樣子,他真幹了,比空口說話,強的太多了。所以實在入這個境界,這一點都不假。所以這個經,我們真正是佛的一個好學生,經要讀,懂就懂,不懂就算了,不要去研究。研究幹什麼?一研究就是妄想執著。這一聽懂了,這是悟處,一下就明瞭。不可以去想,想好久才懂,那是假的,意思早錯掉了。自性般若,哪裡是能想的出來的。如果想的出來的,佛何必叫你修定?現在這些世間科學家、哲學家,天天用腦筋,應該都把般若智慧給想出來,他想不來!古今中外沒有一個想出來的。一定是從清淨心,一念不生當中,自然現前。想,心有波浪,心有起伏,那不是真智慧。這叫如量智。如理智,如量智,這是兩種智慧。

  【二障者。即理障事障也。】

  『理障』就是所知障,『事障』就是煩惱障,就是這兩大類。

  【言由內等者。】

  這兩種智慧都是清淨心的作用。換句話說,心不清淨,這兩種智慧決定不能夠發生,還是要先從二障下手。二障去掉,兩種智慧自然就現前了。『言由內者』。

  【然一切諸法。本自融通無礙。】

  這就給你說真的,自是自自然然圓融通達,沒有障礙。所以大可以入小,小可以入大;近可以變成遠,遠可以變成近。西方極樂世界距離我們十萬億佛國土,可以把它拉在眼前,為什麼?沒有遠近。盡虛空遍法界十方諸佛國土,都可以現在眼前,這我們在大乘經裡面看到很多。我們看到阿彌陀佛,聽到阿彌陀佛講經說法,是不是西方極樂世界到這邊來?沒有,是不是我們到那邊去?也沒有。自然就融通無礙。現在有了障礙,這障礙從哪裡來的?

  【但由內心情執。】

  這根就從這生的,就像《出現品》裡頭說的,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個證得,就是這個事實真相,你見不到。見不到的原因,是因為你有妄想執著。妄想執著很麻煩,你看底下一句:

  【累劫纏綿。】

  這就變成習氣。妄想執著不是今天才有的,今天才有的,好辦。無量劫前,這個妄想執著,生生世世就變成習氣,這個習氣就難斷,所以這斷習氣要功夫。修行真正有成就的兩種人,這古今中外沒有例外的。一種是什麼?上根利智,佛一說法,他一聽,對於這個事實真相,他完全明白了,再也不懷疑,佛叫他放下,他徹底放下,這種人容易成功,真正放得下。像六祖惠能大師那種,那上上根人,行,他容易成就。再一個,下下的愚痴人,他容易成就,下愚。下愚什麼?他什麼都不懂,他沒有妄想執著,教他怎麼做,他就怎麼做。只要他對老師有信心,他就決定成功。像諦閑老和尚那個徒弟,教他念一句阿彌陀佛,他對老和尚相信,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念了三年,人家站著往生。你看諦閑老法師替他辦後事,他死了以後還站三天,等老和尚給他辦後事。老和尚對他讚歎,現代這個世間,講經說法的法師,名山大廟的住持,都不如你。真的,真難得,一句阿彌陀佛念三年,就成功,這下愚,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就是他不變。你教他一個法,他能學到底,他會成功。最麻煩的就當中,叫半吊子,這麻煩。說你不知道,知道的不少;說你知道,確實一樣也不知道,疑心還特別重,執著還特別深。所以佛對於這一類眾生搖頭,難辦,這是難度,這些眾生難度。那個上智,我們學不來的,下愚可以學。我在台中求學的時候,李老師就勉勵我,要向下愚學。他自己給我說,我學了好多年,還沒有學像,沒有學像,他勉勵我,要好好的學下愚,不要搞半吊子。一句佛號念到底,這才行。這就是『情執累劫纏綿』,累劫纏綿。

  【故感辦外境。妄相阻礙。如平坦長川。露地而睡。而夢見四邊擁塞。或險山深水。無由過得。若夢心覺寤。即觸向解脫也。】

  這是大師在此地用一個淺顯的比喻,來給我們說。今天時間到了,這個比喻我們下一次再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