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壽命可以求的到  (第一O六六集)  檔名:29-519-1066

  第三「廣修供養」,自己不能沒有福報,不能沒有智慧,沒有福報、沒有智慧,不能自度,也不能度他。所以佛陀稱為二足尊,你看在三皈依裡「皈依佛,二足尊」,這二是什麼?二就是福、慧,足是圓滿的意思。成佛,智慧圓滿、福報圓滿,這福慧圓滿,為什麼?福慧是性德,明心見性,福慧就圓滿了。自性的智慧、自性的福報,永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明心見性,見性就恢復正常。這個福慧是平等的,你跟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統統是平等,沒有哪一尊佛比人少了一分,也不可能有一尊佛比人多一分,沒有,完全平等。禪宗六祖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他五句話第三句話所說的,就這個意思,它具足什麼?具足智慧、具足福德、具足相好,我們通常講智慧、德能、相好,沒有絲毫欠缺。可是我們迷了自性,迷了自性等於說我們自性雖然具足圓滿的,今天我們拿不出來,它不起作用。譬如你在銀行裡面有一百萬的存款,你身上一分錢都沒有,你走在街上的時候肚子餓了,你只有去討飯,有沒有錢?有,拿不出來。覺悟的人隨時要多少他都拿得出來,迷的人一分也拿不出來,智慧也拿不出來,福報也拿不出來。於是我們才真正體會到開悟重要,開悟是什麼?我們自性的寶藏打開了。迷的時候是封閉的,沒有少,一樣也沒缺少,就是不起作用。所以你說開悟多麼重要,求開悟的祕訣沒有別的,就是放下。

  所以廣修供養裡面,佛告訴我們,要修財供養、法供養,供養分為兩大類,財供養是財物,法供養是智慧。對我們娑婆世界六道眾生來說,還有個很重要的無畏的供養,長壽!你看這個世間人,誰不要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這三樣東西人人都愛,好人喜歡,惡人也喜歡,信仰宗教的人喜歡,不信仰宗教的人也喜歡。佛就教我們,財、智、壽命能不能求得到?能,修財布施就得財富,修法布施得聰明智慧,修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你不相信,你懷疑,就是什麼?貪瞋痴慢疑,你對這個懷疑。你這一生得不到了,那你這一生就得要受貧窮患難,為什麼?你得不到。要怎樣才得到?你在聖教裡能斷疑生信,恭喜你,你得到了,真相信,真幹。古大德常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求成佛都能求到,求大圓滿都能求到,求一點小財、小聰明智慧、小健康長壽,哪有求不到的道理!問題你會不會?宗門祖師大德常常測驗學人,「你會麼?」你會求嗎?會求的人真能得到,不會求的人怎麼求也得不到。什麼叫會?第一個斷疑生信,佛經上這句話你確不確定它?你敢不敢相信它?我敢還不行,真誠的信心、決定的信心,絲毫疑惑都沒有,你就能夠如願以償,你能得到。

  我們現在看世間,世間不少富貴人,他的富貴從哪來的?他沒見性跟我們一樣是六道凡夫。六道凡夫裡頭何以有不平等?我們今天講貧富不均,現在一般人說社會制度造成的,那個不正確。我相信佛法講得正確,與制度沒有關係,與你自己的修為有關係。你這一生當中要能夠捨,財布施幫助需要的人,愈施愈多,命中有財富是這麼來的,不是別人給你的,沒有人能給你。所以這一生發大財的人,有億萬財產的人,都是過去生中修財布施,累積這一生享受這個果報,是這麼回事情。如果這一生當中他迷了,不知道過去修因,認為自己很能幹、很有本事賺那麼多錢,不肯再修財布施,變得很吝嗇,這一生果報享完,來生就沒有了。天道公平,不是有錢的人生生世世都發財,不是。這一生貧窮的人他沒有錢,能省吃儉用,修一點財布施,來生得大富貴,這叫天道。天道是自然規律,不是人為的。

  諸位去讀《了凡四訓》,《了凡四訓》有個故事,說一個女孩子小時候家境非常清苦,她到寺廟去拜佛,身上只有兩文錢,誠心誠意將這一點點錢供佛。住持老和尚看這個女孩子這麼真誠,特別給她做了個迴向。以後長大了,她很幸運,她做了王妃,到小時候這個廟裡面來,帶著千兩黃金來供養修福。老和尚讓他的徒弟接待她,她有點不高興,找老和尚請教:我年輕的時候捨兩文錢,老和尚對我這麼尊重,今天我帶這麼多黃金來,為什麼老和尚不給我做迴向,讓一個徒弟來做就夠了?老和尚告訴她:妳小時候兩文錢是真誠心,我要不給妳做迴向對不起妳,今天妳做了王妃,傲慢的氣焰很張、很高,目中無人,這千金在妳眼裡算不了什麼,讓我徒弟接待你夠了,可以了。所以布施不在布施錢財多少,不在乎這個,在乎你的真心。你的真心,布施得少得到多;你還是有貢高我慢,貪瞋痴慢這種心,布施再多得的很少。這小故事裡面很值得我們玩味,要用真誠心。

  

  節錄自:02-039-0240淨土大經解演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