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 (第六一九集) 檔名:29-519-0619
下面彭際清居士說,「行權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行權方便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從早到晚起心動念、生活工作、待人接物,要活生生的示現。示現什麼?示現入佛法藏,究竟彼岸。這個也得要簡單解釋一下,入佛法藏,在日常生活當中像佛,釋迦牟尼佛從早到晚,他怎麼樣生活,我們要能體會到,你才能學得到。釋迦佛的一生只為一樁事情,除這一樁事情,什麼事都沒有,這樁事情就是教化眾生,就這一樁事情。那我們就曉得了,此地是行權方便,善巧方便教化眾生,這叫度脫一切。教化眾生的目標在哪裡?這個要知道,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教化的大功就告成了。所以世尊,真的,圓圓滿滿做到中國古聖先賢講的一句話,「身行言教」。身表現的是什麼?戒律,把世尊言行舉止記錄下來就是戒律。從十善業道開始,到菩薩大戒圓滿,都表現在日常生活當中,這是身行。經典,這是當時世尊教誨一切大眾的,一切大眾根性不相同,有上上乘根性,佛給他講一乘法,《華嚴》、《法華》;有大乘根性的人,佛跟他講般若、方等這些大乘經;有小乘根性的人,佛給他講四阿含;還有人天根性的人,連聲聞、緣覺的邊都沾不上,人天根性。我們今天全是人天根性,為什麼?小乘初果須陀洹要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我們做不到,這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們自己要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根性,釋迦牟尼佛一生的教誨,哪一部分是我們可以學得到的,不能躐等。
《十善業道經》是第一部經,入門的經典,人天法,這個諸位要知道。你看淨業三福第一條是人天法,沒入門的,「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什麼人?不是菩薩,也不是羅漢,連須陀洹也攀不上,這是欲界天跟人世間要學的。人學好了才能夠學佛,學佛的條件是把人學好。經本上一打開,佛常常喊著「善男子善女人」,我們真正把這個善字做到,這個善就是十善業道,十善業道真正做到,你才能入佛門。入佛門首先接受三皈五戒,那我們現在也受了三皈,也受了五戒,還有很多同修都受了菩薩戒,是真的嗎?我們心裡要有數,不是真的,為什麼?沒有做到。天台大師講的六即,我們是名字即佛,就是有名無實,有受過三皈的名,沒有三皈的實質,全是假的,這不能不知道。假的為什麼還要去受?祖師大德告訴我們,假的可以受,受了之後,常常你記得我已經皈依三寶,我已經受了五戒,我要認真學習,它會常常提醒你。沒有受,你不會有這個概念;受了之後,常常提醒,有這個好處,比不受好。可是受了,千萬不要以為我已經是三寶弟子,我受了,受了三皈五戒,這叫大妄語,這有罪過的,你沒做到。受了之後要認真努力去做,一定要把它做到,這才好。所以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
節錄自:02-039-0102淨土大經解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