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 (第一三九集) 1992/1 台灣華藏講堂 檔名:04-003-0139
請翻開經本第三百六十四面,倒數第三行,看《疏》。這是十普第五個意思:
【五理行普。隨所修行。深入無際。徹理原故。】
佛法跟世間法不相同的地方就是在此地,世間的文字、言語、典籍,像經典一類的世間法的,只要不離開三界都叫做世間法,它都有一個範圍。換句話說,它有止境,它有個終止的地方。唯獨佛法是沒有止境的。因此佛法的修學,古德常說:一經通,一切經通。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譬如一棵大樹,這個大樹枝葉繁茂,很大的樹,我們從一片樹葉,樹葉長在枝條上,枝條長在幹上,幹從本生,本從根生,你要是從這一片枝葉去深入追究會追到根,追到根之後,原來所有這棵大樹,一切枝條花果葉全是從這生的,這一個通到底就全通了!就這麼一樁事情。換句話說,你通不到底,那你就不行,譬如這葉,我只通到枝、通到幹,你只能夠通達一部分,不能通達全體。一定要達到根源才通達全體,這才是一經通一切經通的道理。
這問題說你在這一部經、一個法門,是不是真正能夠窮入本源。古人修學是走這個路子,今人修學不是這個路子,這片葉我知道了,再找那片葉,那片葉怎麼樣,再找那片葉,尋枝摘葉,永遠不能通達,說實實在在的話,不但不能夠徹法底源,就連他現前所研究這一法也只限於皮毛,不能完全了解。為什麼?不知道根本,就沒有辦法完全通達明瞭。因此他的思想、見解、修學必定有範疇,這就有個範圍,有一個居所。
『理行普』,這是一門深入,『隨所修行,深入無際』,這句話說的非常之好,法門無量無邊,世尊在《華嚴經.離世間品》為我們開闢的就有兩千多個法門,修行方法就說了這麼多,可見得任何一個法門可貴的是深入,你入得愈深,換句話說,你的定功深,你的慧解也就愈來愈廣大。必有甚深的禪定,才有廣大的智慧,然後對於一切法自自然然觸類旁通,這一切法你只要一接觸、一看就明白,一聽就懂了,為什麼?入得深,愈深那個境界愈廣。就好像我剛才這個比喻一樣,從葉你要入到枝,這個枝生了好幾片葉,你這個智慧就拓開了;再入到幹,這條幹有許多枝,這個枝又有許多葉,你知道的就愈來愈多,入到根本完全都知道了,盡虛空遍法界,沒有一樁事情你不知道的。這宗教裡面讚美上帝全知全能,上帝說老實話未必是全知全能,徹法底源的人是真正的全知全能。所以修學佛法,無論哪一個宗派、無論哪個法門都好。「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是真的。所貴的就是一定要一門深入才能夠有效果,真正達到理行普。由此可知,理行普不是專指一個法門,隨所修行。
【六無礙行普。事理二行。相交徹故。】
這就是理事無礙,理不礙事,事也不礙理。可是理與事在我們現實的生活當中,往往感觸到它有妨礙,理也礙事,事也礙理,這種現象相當普遍。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產生?都是產生在妄想執著。本來沒有障礙,由妄想變成障礙;本來沒有障礙,因為有執著變成障礙。離開妄想執著,障礙就沒有了。理若礙事,哪有這麼多事相?事若礙理,理怎麼能圓融?所以真的真相是沒有障礙的,凡是有障礙那個毛病總出在我們自己身上,而與事理無干,沒有干涉。這是『無礙行普』。
【七融通行普。】
這個比前面意義就更深、更殊勝,完全說明事實真相的極處,達到極處。這就是《華嚴》上說的事事無礙,不但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宗密大師這個地方有一段解釋我們來看看,在《鈔》裡頭:
【融通行普等者。】
這『等』就是下面這一句文,這個地方就是講的事事無礙行。
【以隨修一行。必攝法性。性融攝故。令此一行如性普收。無行不具也。】
他老人家這幾句話說得很明白,不曉得諸位同修讀了之後能不能體會這個境界,這個境界給我們說明一樁事情,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宇宙之間任何一法一定融攝一切法。諸位想想我剛才講的這個比喻,一棵大樹的一片葉子,你說這一片葉子是不是融這整個大樹的全體,仔細觀察這個葉生在條上、條生在枝上、枝生在幹上、幹生在本上、本生在根上,它怎麼不融!從根來講,所有的枝葉花果都在裡頭,一融一切!我們這個大宇宙也是一樣的,那個根是什麼?根是真如本性!一切法統統是心性變現之物,沒有例外。在有情眾生分上佛叫他做佛性,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性是相同的,沒有兩樣,根!我們一個人就好像樹的一片葉子一樣,性是根,都是從根生的!
無情的眾生,眾生這兩個字,這個名詞在佛教裡面它的本義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叫眾生。哪一法不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都是的,我們這個身體眾緣和合而生起的,所以叫眾生;這個毛巾也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它也叫眾生。所以眾生包括我們今天講的動物、植物、礦物,乃至於自然現象,它都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統統叫眾生。眾生裡面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我們今天講的動物,一類講植物、礦物;佛法講一個是有情,一個是無情,分為這兩部分。有情叫佛性,無情叫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個性不是兩個性,只是在兩種不同,情與無情不同這個狀況之下說這個性,說成佛性跟法性,其實法性跟佛性無二無別,是一樁事情。
因此有情分上一個念頭容攝盡虛空遍法界。我們常常有妄想,虛空法界這麼大,我們念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距離我們世界十萬億國佛土,他怎麼會曉得?是不明白這個道理、不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你要了解,他怎麼不知道?他當然知道。就是法法融通,他怎麼不曉得。他知道,為什麼我們不知道?我們不要隔那麼遠,我們面對面距離也不過二、三尺,我心裡想什麼你不知道,你心裡想什麼我也不知道,這好像沒有融通的意思。這為什麼會不知道?是你這個心亂了,你有障礙。這個障礙本來是沒有的,是你自己造成的障礙,你自己造的障礙是假的、不是真的。為什麼不是真的?可以把它斷掉,如果是真的,真的就斷不掉,真的是永遠存在的,迷妄不是永遠存在的,覺悟了它就沒了,我們能力就又恢復了。這個又恢復,可見得它是真的,真的永遠存在。雖然暫時迷失,它並不是真的迷失,暫時迷失,等我們把這個障礙去掉,清淨心又恢復了,這個障礙就是妄想執著去掉,我們能力又恢復了。恢復了,功夫是愈來愈深,你恢復的愈來愈圓滿,這個境界就現前。
通常佛在大經上講,這個境界初初恢復的時候是圓教初住菩薩,剛剛恢復事事無礙的境界。到初地菩薩,那就得自在!在這個生活當中、應用當中得大自在,事事無礙大自在。因此我們明瞭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一即一切。譬如我們今天修的念佛法門,這一句阿彌陀佛,我們要問禪修了沒有?禪在佛號之中,這一句阿彌陀佛,佛說了就是無上深妙禪。那密修了沒有?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無上密咒。教有沒有學?這一句阿彌陀佛是一大藏教的大總持法門。所以無量無邊的行門,這一個法門統統包括,都在裡面,不曉得這個道理,看到其他法門會動心。明白這個道理,不動心,曉得任何一個法門都融攝所有一切法門。
所以古人講萬法歸一,禪宗特別拿這個做話頭,那一歸何處?說不出這個一,它不是專一。專一那就又變成執著,又變成妄想執著,它是任一。一歸何處?一歸萬法。它是融的,萬法就是一,一就是萬法。這才是真正的事實。所以參禪,你就一心去參禪,禪裡面有沒有淨土?有。禪裡頭也有密,禪裡頭也有教;教裡面也有淨,教裡頭也有禪,教裡頭也有密,確確實實是融通無礙。但是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要達到一定的深度,才會發現全是通的。淺學不能明瞭,要深入才真正明瞭。
佛法裡面常用法輪表法,這個法輪是很有道理的,輪它有個圓周,圓周上每一點不相同、不一樣,好比是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但是從圓周上一點,你從這一點向圓心上走,假如一下走到圓心了,這個圓周上所有的點你全都得到了。你沒有達到那個心,你就一個,這一法;達到那個心,一切法。也就像這個道理。所以任何一法都能成就無上道,圓周上任何一點都達到圓心。我們明白這個事實,對於所有的法門看法就不一樣,不會再批評、不會再分高下、不會再有毀謗,知道哪一個法門都殊勝。喜歡修學哪個法門,就善導大師講的,有緣!我們修行一定要選擇有緣的法門,什麼有緣?我很喜歡的法門,我喜歡的法門就是我有緣的法門,我學起來容易成就。但是我有緣的法門不見得你有緣,你有緣的法門不見得他有緣。所以善導大師勸我們修個人有緣的法門,不要去勉強別人,勉強別人,錯了。人家的根性志趣跟我們不一樣,何必勉強人,勸人個人修個人有緣的法門。底下說:
【應云。不異理之一行具攝理時。令彼不異理之多行。隨所依理。皆於一行中現。一行既爾。餘行皆然。即一中一切。一切中一等。】
這幾句話跟我剛才講的比喻相同,意思都差不多。『不異理』,不異就是一樣。『一行』是任何一個行門。『具攝理時』,無論哪一個行門理是一個,方法儘管不相同,理是一個。理是指什麼?理是指真如本性。不僅僅是禪宗標榜見性成佛,哪一個法門也都是見性成佛。我們換句話說,所有一切法門修什麼?修見性,目標都相同。也許每個法門用的名詞不一樣,那沒關係,只要事實相同,它是一個理,一樁事情。唯有一能統攝一切,一切就是一。這個道理如果能夠應用在生活上,應用在社會上,這個社會決定是安定、決定是繁榮、決定是興旺。這個理絕對不是用思惟想像能夠達到的,思惟想像與這個理實在講是相違背。所以佛法,這個初級的佛法可以用思惟想像,中級的佛法也還能用,高級的佛法不用。高級佛法,八識五十一心所都不用了。因此今天哲學裡面所講的科學方法論,也是有界限、有範圍的,它只能夠達到八識之內,八識之外的用不上。什麼邏輯、辯證法、因明統統失效,都沒效了,那個要親證。
【八所起大用普。無有一用不周遍故。】
這是我們在經上看的,確實見到了佛法教學是無比的殊勝。『用』是作用。我們看註解裡面講:
【所起大用普等者。即起用周遍行。】
上面第四門是事法界。第五門就是理行普,是理法界。第六門是無礙行普,理事無礙法界。第七『融通行普』是事事無礙法界。清涼講《華嚴》這四無礙法界,這四種法界,這是《華嚴經》的特色,其他經上沒有這樣說法的,唯獨《華嚴》講的這麼透徹、這樣清楚。第八這一門『大用普』,把這四個法界融合成一體。一就是四,四就是一,為了說法方便起見分做四個部分說,實際上是一樁事情,這合成一樁是什麼呢?叫一真法界,這就是真的。如果你執著這四個意思就變成了十法界,一真法界你就見不到。所以真正會用心的人,無論從事、從理、從理事、從事事都能入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本經經題上講不思議解脫境界,都能契入這個境界,這個不思議解脫那就是得大自在!用普無不周遍。不但在事用上周遍法界,起一個念頭也是周遍法界,跟《楞嚴經》上觀世音菩薩所說的二同,很有味道,上同諸佛、下同眾生。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到這個地方是完全說出來了。
我們今天雖然在迷,迷失了自性,這十種普的意思在我們凡夫分上到底還有沒有?給諸位說有,並沒有失掉。雖沒有失掉,可是我們自己不能覺察,自己不知道。諸佛菩薩他們知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佛菩薩度眾生決定不會把這個機會錯過。為什麼不會錯?他太清楚、太明瞭了。什麼時候得度?那就是《無量壽經》上講的盡虛空遍法界的眾生,哪個眾生什麼時候得度佛都知道。你什麼時候往生、什麼時候得度、什麼時候成佛,沒有一樣不知道,全曉得。有人看到這個經文就懷疑,那我們這個命都定了,什麼時候成佛都定好了,那我要修什麼?不要修了,到時候就成佛了。說實在話你一直不修,到時候成佛這句話沒錯,永遠不到時候。我跟你講是真的,永遠不到時候。到時候成佛這句話真的是沒講錯,但是時候就是不到。什麼時候到呢?修就到了,不修就不到。我們今天起心動念、所作所為,善惡雜行,我們的行為裡頭,善裡頭雜的有惡,摻雜惡,惡裡頭也摻雜著善,這雜修!諸佛菩薩都清楚,所以你什麼時候機緣成熟,他也看得很清楚,你只要心裡嚮往佛道,他自然就會來幫助你,所以他照顧眾生不會失去時節因緣,他照顧的非常周到。什麼時候成就?要靠我們自己努力、要靠我們自己真修,我們的修行會把我們的時節因緣快速的提前。
【九所行處普。上之八門。遍帝網剎而修行故。】
這句話不太好懂,宗密大師有註解,註的也很詳細,這就是說:
【修行處。】
處是處所。
【如下偈云。】
這是舉佛在本經上的一首偈頌來說。
【普盡十方諸剎海。】
這個處所大了,太大太大了,『普』是普遍,這是盡虛空遍法界。『十方』指的空間,『剎』是佛的教化區,就是我們通常講的大千世界,大千世界之多沒有辦法計算,用『海』來形容大千世界無量無邊,世界這麼多、這麼大。
【一一毛端三世海。】
這個『毛端』是指我們身上汗毛,汗毛端。汗毛尖尖,尖端很小很小,用這個來形容,『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前面講十方,這裡講三世,把時間空間統統說到,時空裡面所包含的一法都不漏。哪一法能夠離開時空?不但十法界在時空之中,一真法界也沒有離開時空,時空就圓滿含攝世出世間一切法。
【佛海及與國土海。】
『佛』是教主,能教化九界眾生的人,這種人太多了,諸佛如來無量無邊,所以也用海來比喻。『國土』,所有一切有情眾生依止的處所,我們要依靠這個環境生存,十法界依止處叫國土,都用海來形容、來比喻廣大無邊。
【我遍修行經劫海。】
說了半天最重要還是這一句,我們『修行』,這個修行時間多長?經劫,這個劫是大劫,劫海那就叫無量劫,不是三大阿僧祇劫。諸位要曉得三大阿僧祇劫是佛對小乘根性人說的,說多了他就不學了,這學佛要這麼長的時間,算了不學了。佛說不長,三個阿僧祇劫。三個阿僧祇劫還可以算得出來,這還可以接受。要說『經劫海』就把他嚇跑掉了。他沒有這個心量。這是佛對圓頓大乘根性人所說的,說的是真話,這修行多少時間?無量劫。哪有是三大阿僧祇劫就成佛!但是佛講三大阿僧祇劫成佛,佛不打妄語,佛說的話是真的。成佛了,成的是什麼佛?藏教佛。你看天台家講藏通別圓,藏教佛、通教佛、別教佛、圓教佛,三大阿僧祇劫是成佛。沒錯,藏教佛,他不是圓滿佛,所以佛沒打妄語。圓教的佛那就是這個地方講的無量劫的修行。所以這一點要清楚、要明瞭、要有耐心,不能著急,欲速則不達。
這無量劫,這麻煩來了,這不出三界的話,這無量劫是輪迴無盡,生生死死輪轉,這個修行就太苦太苦了。所以一切諸佛如來為什麼勸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西方極樂世界去,最殊勝最殊勝的壽命無量,無量劫的修行也是一生完成,為什麼?壽命無量。你如果不到西方極樂世界,壽命縱然長還是有限,換句話說,他有生死流轉!我們這個世間人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壽命八萬八劫,這很長!八萬八劫到了還要輪迴,還要輪轉。換句話說,這個修行就不是你一生當中能夠完成的,生生世世。生生世世並不很順利,生生世世要是很順利的話,這也還可以,還能接受;不順利就是隔陰之迷,這一生修得不錯,死了以後他要到來生,前生都忘光了,縱然遇到好緣,還得從頭學起。這個事情麻煩了,每一生、每一世都要從頭學起,換句話說,無量劫來學到今天還是很有限。諸位自己想想就知道了。
你們在座的哪一個人不是無量劫又無量劫修到今天!你們到底修的怎麼樣?為什麼這麼長的時間還是一點進步都沒有,還成這個樣子?就是生生世世都要從頭學起,他不是繼續的,困難在此地。所以要想成功一定要求西方淨土,換句話說,沒有其他的目標,一定先要求無量壽,我們才真正有足夠的時間,佛在此地講的縱然是經劫海也不怕,對我們來講不是一個難事情,修行的處所盡虛空遍法界。在西方極樂世界,諸位看看淨土三經裡面所講的,真的,他們修行的處所是虛空法界,一切諸佛剎土隨念就到,供養諸佛、聽經聞法、度化眾生、自行化他,他沒有一天間斷!這是所有一切修行環境裡面真正找不到第二個處所。
那我們要問,阿彌陀佛建立這麼一個修行場所,其他一切諸佛如來能力智慧都跟阿彌陀佛相同,為什麼不多建幾個極樂世界?這是我們凡夫常常打妄想,諸佛如來不一樣,阿彌陀佛已經建了,很好了,我們就不必了,所有一切眾生統統送到他那裡去修。阿彌陀佛所度的就是一切諸佛所度的,無二無別。不像我們凡夫,事情一定要我作,你作不行,你不是我做的,各個人在那邊爭,諸佛菩薩不爭,這個事情有一尊佛去做了,別的佛都鼓掌,你好好的做,我們大家捧場,決定沒有爭執。
那我們再要問一問極樂世界到底在哪裡?盡虛空遍法界無處不是!這是真的無處不是。西方極樂世界就像那樹的樹根,它的枝條花葉周遍法界,我們這個道場在這裡講《行願品》,《行願品》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是不是極樂世界的一個葉子?是!所以西方世界無處不在。只要你念的一句阿彌陀佛,你把阿彌陀佛的根找到,那就找到西方極樂世界。哪個地方有念阿彌陀佛的,那個地方就是極樂世界,廣大無邊,叫所行普。
【言上之八門遍帝網剎而修行故者。謂前八門皆顯所修勝行。】
勝是殊勝,這個行門無比的殊勝,所以用『帝網』來比喻,這個帝是大梵天,大梵天王,網是羅網,用大梵天王羅網來比喻。羅網從前有,現在在中國我沒有注意看,是看了北京皇宮,我去看了只看了外面,沒有到裡面去看,時間太匆忙了,沒有時間去看,但是在日本很普遍。我在日本訪問看過很多大的寺廟,裡面還有羅網,用銅絲編織的,這個屋的梁棟,把它欄起來,雕梁畫棟都是高度的藝術品,羅網是保護,怕鳥到上面去築巢,所以用羅網隔住。你看能夠看得見,不能夠接觸。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大梵天的羅網就很莊嚴,那不是我們世間能夠比的,每一個網孔當中繫的是明珠,放光的珠子,像我們現在用燈光小電燈泡結起來,美不勝收。佛在經上常常用這個比喻。這羅網當中繫的明珠,珠放光,這光明互照,取這個意思,此地也是用這個意思。「遍帝網剎」,太虛空就像一個網一樣,每一個佛剎就像一個珠一樣,取這個比喻。這個意思就是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諸佛剎土都是我們修行的道場。因此我們必須要明瞭盡虛空遍法界是自己的住處,是自己遊化的處所,不要執著這個地方是我的、這塊土地是我的、這個房子是我的,你這個執著就錯了,大錯特錯。為什麼?本來你有的土地是盡虛空遍法界,現在好可憐,變成只有那麼一點小塊的土地是自己的,你說糟糕不糟糕?所以佛看到常講「可憐憫者」,真可憐!你如果真的曉得虛空法界所有一切的星球都是我的,你就不會執著,你就會得大自在。執著這一塊地方是你的,你就很難脫身,為什麼?沒有界限裡頭你在裡頭畫了一個界限,堅固的執著守住這個是自己的,你如果守得很堅固的話,生生世世都不能離開這個地方,那這個問題嚴重了。
從前李老師講經常說,這個房子是自己的,堅固執著死也不肯走,死了之後也不肯到別的地方投胎,為什麼?這地方是自己的。假如你的子孫很多,將來死後一投胎可能變成孫子,曾孫,還到這一家來。如果沒有這個緣,你家的人都搬走,沒有這個緣,那麻煩了,這房子有蟑螂、老鼠、螞蟻、蚊蟲,那你變這個了,你不肯離開!這是真話,這不是假話,不是開玩笑的。所以一定心量要擴大,絕對不要執守這個地方是我的,我執!我所有!這就很糟糕!我所有要打破了,盡虛空遍法界是我所有,你說那個多自在,太自在了,真的是心開意解,所以心量盡量把它拓開,不要守住一點。
【十修行時普。】
前面是講修行的處所,處所是盡虛空遍法界,時間:
【窮三際時。念念圓融。無竟期故。】
這一點也非常重要,修行要不要限定一個時間?不需要。我什麼時候才能得一心?也不要去想這些,什麼時候往生、什麼時候成佛?都不要打這些妄想,全是妄想。應該用什麼態度去修學?一味去修。什麼叫修?生活就是修行。假如說我們修行跟生活離開了,那不叫真修行,那是假的,修行就是生活。所以這個名詞含義要不搞清楚,我們這個路永遠都有錯誤。修是修正,行是行為,行為錯誤了,把它修正過來叫做修行。行為那個範圍就太大了,佛很聰明,把一切行為歸納成三大類,這三大類就統攝了,你再多的行為也不能超出這三大類。第一個身體的動作,身體動作是行為,叫身業的行為、身體的行為。第二個是言語,不管你說什麼話,一天說到晚,你總離不開口業的行為。第三個念頭,起心動念,無論想什麼也出不了意業的行為。所以用身口意,用這三條把你所有的行為都統攝,一條也漏不掉。我們身體造作錯誤、做錯了,把它修正過來,這叫修行;我們言語犯了過失,把它改正過來也叫修行;我們的思想見解發生偏差錯誤,把它修正過來叫修行。
所以修行在哪裡?日常生活之中起心動念之處,不能叫錯誤繼續錯下去,繼續錯下去,錯誤的行為帶來不善的果報,我們一般講惡報、苦報。不善的行為帶來的痛苦,不但這一生痛苦,來生更苦,來生墮到三惡道那就更苦。善的行為不但來生快樂,現在也很快樂,這是說修行的利益、修行的好處是叫我們離苦得樂。你要是明白這個事實,你要不要修行?所以一般社會人都顛倒,看到我們出家,他是修行人。意思是說我不是修行人,我願意錯到底。這實在講都不懂得修行真正的意義。因此修行沒有止境,佛以前都要天天在修,到等覺菩薩還要修,為什麼?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所以善導大師在《觀經註疏》裡說等覺菩薩他還是在學地,就是他還是學生,他沒有畢業,沒有圓滿!所以他的知見縱然跟佛講的一樣,還要佛給他證明我們才能相信,佛不給他證明我們都不能接受,唯恐他有錯誤、有偏差。這是大師苦口婆心勸告我們要相信佛的話,佛是圓滿的、再沒有錯誤,這修行到圓滿地步,這就是我們講到修行是永無止境的,天天要做的。
為什麼每天要讀經?每天讀經實際上就是我們一般人每天照鏡子。為什麼照鏡子?那臉上髒髒的,把它洗乾淨,那就是修行。髒了、不漂亮了,洗乾淨就美了,這就修行了。但是問題我們的心,我們言語造作,如果也有了骯髒,我們不能發現,這一讀經,這是一面鏡子,它馬上就發現,發現自己過失了立刻就把它修改過來,修改過來明天還犯不犯?有時候又犯,為什麼會又犯了?習氣。要天天修改、時時修改、不斷的修改、永無止境的修改才能成佛。所以一定要曉得這個修行就是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就是修行,修行跟生活離開了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所以有人問,這讀經是不是一定要在佛像面前跪在那裡恭恭敬敬?沒有那個必要,那都是裝模作樣。什麼時候裝模作樣?上台表演的時候裝模作樣,不上台表演用這個幹什麼,上台表演為什麼?像我們這個寺廟裡面做法會、早晚課,這是表演,它真正的目的是什麼?做出非常莊嚴給那個沒有學佛的人看的,使他們看到這個場面,他的心有所感動,發心來學佛,目的是在此地。自己真正修行是在起心動念之處要提起覺照的功夫,古德常說:「不怕念起」,這念是錯誤的念頭,「只怕覺遲」,你要覺悟的快,一覺悟,錯誤就改過來。那個覺就是修行,念起就是過失、就是錯誤,這個要知道。我們看註解裡面所講的:
【十修行時普等者。此即圓教所詮稱性之修也。】
這我剛才跟大家所說的,『詮』是這個圓教修行稱性的修法,這是得效果可以說是最快速、也最殊勝的。
【夫心冥至道。渾一古今。法界無生。本亡時分。】
心在萬緣放下一念不生的時候,這個時候沒有過去、現在、未來,假如你能常常保持這個境界,那你的青春就常駐。人為什麼會老?隨著歲月遷流會老,年要是沒有了,他當然就不老,他永遠不老。這個道理真的是在此地,你有時間觀念你會衰老;你有空間觀念,你有疲勞,你會疲勞。如果時空打破了,你又不老,也不會疲勞,這是真的。所以諸佛菩薩盡虛空遍法界去度化眾生,他不疲勞,《普行行願品》後面會念到每一願裡頭「無有疲厭」,為什麼沒有疲厭?他沒有時空觀念,道理就在此地。這是說的真實的法界,一真法界。『心冥至道』,至道是講的心,心跟性合成一個,這個心性有的時候是一個意思,心就是性,性就是心;有的時候兩個意思,像此地這兩個意思,性是體,心是用。心是講起作用,它是一個東西,是一個體、一個用,體用不二!
『渾一古今』,古今是講時,是講這個時間,時間不是真的,時間是假的。所以在《百法明門》裡面,時間這一法是列在不相應行法。不相應行法有二十四個,時分是當中一個,就是時間觀念。不相應行法要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抽象的概念,完全沒有事實,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但是你執著在這個東西,它會產生作用,不執著它,它就沒有。所以問題都壞在情執,情執這是凡夫的病根。法界無生,無生當然就無滅,生滅不是真實的,生滅也是情執裡面發生的,不是真實法。『本亡時分』,本來沒有時間空間的觀念,都沒有。
【無時之時。況盡三際。念劫圓融。】
如果真的把『三際』這觀念破滅掉,也就是說不再執著,三際沒有,底下這現象就現前。
【一念入劫。劫入一念。】
『劫』是大的、長的時間,一劫;『念』是很短的時間,這一念。能夠把一個大劫濃縮成一念,能夠把一念變成一大劫,時間觀念沒有了。你們諸位聽了,這是事實,聽了開心不開心?很開心。為什麼?前面佛講,成佛要無量劫,無量劫濃縮成一念,那不是一下子成佛!真的,無量無邊的法門可以在幾秒當中就完成,就畢業了,要入這個境界才行。假如你有時空的觀念,很可惜,你要經過無量劫再無量劫,很麻煩。所以像這樣的境界,把這妄想執著統統斷盡,我們在這個世間難,難在哪裡?第一個善知識遇不到,好老師難求。什麼叫好老師?好老師第一個能力,觀機。他對我們徹底明瞭,就像醫生治病一樣,對你這個病況他完全了解,他用的那個藥就是藥到病除,不會有一點點差誤,你好得很快;遇到那個不好的大夫,你有病了一樣一樣試驗,這東西麻煩大了。所以現在生病說老實話,不可以看醫生,不能進醫院。你一進了醫院幹什麼?就變成醫生的試驗品,拿你去當試驗去,你就苦不堪言。這是善知識不容易遇到。縱然遇到善知識,我們修學的、學佛的環境不好,自己多生多劫的壞習氣很多,外面惡緣很多,這惡緣一勾引惡習氣就現前,馬上就墮落,成就非常非常困難。
所以諸佛如來勸我們往生,就是把這些障難可以免除。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諸佛如來、觀音、勢至、文殊、普賢,這是一流的善知識。第二個修行環境好,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善友幫助你決定沒有惡緣。第三個生活自在,不需要為衣食奔波。咱們這個世界很可憐,不工作就沒飯吃,西方世界不需要工作,想吃什麼就有什麼吃,想穿什麼有什麼穿的,不需要工作,這多自在。所有一切障礙困難在那裡全都解決。這是諸佛如來勸我們移民,現在講移民,移民到西方世界去,在古時候的話叫往生,現在叫移民,移民到西方世界去,就這個意思。所以這對我們來講大好消息,只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可以得到。
【一念入過去未來現在三世各一切劫。】
不但可以回到過去,還可以到未來。
【一念既爾。念念皆然。故下文云。我能深入於未來盡一切劫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為一念際我皆入。即念念圓融無竟期也。】
下面是總結:
【上之十普。參而不雜。為普賢行,文皆具之。】
上面這是總結,講前面這『十普』,十普確實十條,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每一條裡面都具足其餘的九條,雖然具足九條,它又不雜亂。這些事情我們很冷靜、很細心去觀察這個宇宙人生,與這所講的理論事實完全相應,『參而不雜』。
這時間到了,後面雖然還有一點,我們留到從大陸回來時候再說好了,今天就講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