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複講20-15)  (第三十九集)  2005/5/2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0-007-0039

  諸位觀眾大家好,阿彌陀佛!這一集接著再看經文:

  【舍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

  這段經文非常重要。

  【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這兩句話非常重要。

  這裡給我們說出來了,上善人,『諸上善人』。「上善人」就是指的等覺菩薩,就是一生補處,一生補處才是上善之人。括弧裡面講(具有勝緣增上功),這個緣太殊勝,人事環境好,人和之樂。極樂世界確實天時、地利、人和沒有一絲毫缺陷,所以世尊勸我們『應當發願,願生彼國』。

  你想想看這個話說得對不對?十方世界再找不到這樣殊勝的環境,天時地利人和,找不到了。只有西方世界有這種環境,果然肯發願往生,娑婆世界六道輪迴之苦永遠離開了。你要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又不能夠證得明心見性,六道裡面的苦就有得受了,永遠在六道裡受輪迴之苦。你跟一切眾生結的這些惡緣,冤冤相報,生生世世沒完沒了,愈想愈可怕。

  再看第二段「帶業往生橫出三界,同居橫具四土,開顯四教法輪」,我們先說這幾句。我們能在這一生當中往生到極樂世界,確確實實就靠著帶業往生。如果不帶業,我們根本就沒有往生的機會。帶業往生橫出三界,一般修行,你要知道不是橫出,是豎出,是直著出去,不是橫著出去。你要超越六道輪迴,你要經過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兜率、化樂天、他化自在天,經過這六層欲界天,才能到色界天。色界要經過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十八層天,色界再往上,通過四空天,超越非想非非想處天,這是四空天最高層天,超越此四空天,才能出離六道輪迴,這叫豎出。直接出離六道輪迴。修行要通過三界天,這是說六道。

  在十法界裡頭四聖法界(六道法界再上去),四聖有聲聞、緣覺、菩薩、十法界的佛,這叫四聖法界。如果還未明心見性,超越了六道輪迴,往生到四聖法界,在十法界裡尚未超越十法界。要超越十法界入一真法界,一定在修行上至少要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不但見思煩惱要斷,塵沙煩惱也要斷盡,無明煩惱至少要破一品,這樣才能超越十法界,入了一真法界。靠自己修行,斷煩惱破無明,超越十法界,這也是豎出。豎出三界、豎出十法界。帶業往生的人是如何出離三界、十法界?橫超!走橫的不走豎出這條路,直接從人道從旁邊走了,見思煩惱一品未斷,靠信願行帶業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出離三界。不但出離三界,實際上出離十法界,這一般叫橫出三界,不是豎出,在人道裡頭就走了。直接就出離了,不需經過天道。

  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真正不可思議,同居橫具四土。我們凡夫帶業往生西方,當然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帶業!生凡聖同居土。十方世界諸佛的四土不在一起,我們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有實報莊嚴土,實報土不在我們地球上。它有方便有餘土,方便有餘土在四聖法界,實報土是一真法界,不在一起。就像我們世間學校一樣,小學、中學、大學分開來的,未合在一起。小學是小學,中學是中學,大學是大學,學校是分開的不在一起。西方極樂世界很特別,它的大學、中學、小學、研究所在同一個學校同一間教室上課,這個很特別,他的四土是連在一起,從凡聖同居土到常寂光淨土,(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都連在一起。所以這是難信之法。我們去是小學生,但是跟我們在一個教室上課的有大學生、有研究生、有博士生,我們有什麼困難他們都會幫助,不可思議的境界。所以你生凡聖同居土等於生方便有餘土,為什麼?阿羅漢跟你同學大家都在一起,跟你在一個教室;等於生實報莊嚴土,菩薩跟你在一起;等於生常寂光淨土,為什麼?諸佛如來也跟你在一起。這四土都連在一起,這是所有十方一切諸佛世界沒有的現象。唯獨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淨土,才有這種情形。

  「開顯四教法輪」,這是講你到那個地方接受到圓滿的教育。這四教是教、理、行、果,四教。蕅益大師是學天台宗的,天台的四教是藏、通、別、圓。到西方極樂世界受教育是圓滿的教育,一即是四,四即是一。老師高明,同學高明,同學都是等覺菩薩、諸上善人。

  「眾生圓淨四土」,眾生是我們,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到那個地方心清淨,四土都清淨。圓是圓滿,圓滿的清淨四土,也就是說清淨心與四種淨土都相應。「圓見三身,圓證三不退」。這個地方特別要著重這三個圓字,為什麼?只有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切圓滿。你在他方世界的時候,你縱然能見、能聞,不圓滿!唯獨西方極樂世界一切都是圓滿的,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三身,法身、報身、應化身。三不退是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這個三不退我們留在底下一段再介紹。

  「人民皆一生成佛」,著重在這個「皆」,皆就是凡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沒有一個例外的,大家都一樣,統統都是一生成佛。一生時間有差別,有人早一些,有人慢一些,這是什麼原因?原因不在外面,原因在自己。你要勤奮的修行,你就早一天成佛。你要是懈怠不精進,你成佛的時間就要延長了。這個不在老師,不在同學,不在修學環境,在自己用功的勤惰。勤學最好我們在娑婆世界就要養成,養成這個習慣,這個習慣可以帶到極樂世界。換句話說,到極樂世界,你成佛的時間就提前。

  「如是等勝異超絕」,殊勝;異是跟一般世界上不一樣。不但超過,超絕!再找不到了。「全在此二科點示,須諦研之」。這是說極樂世界無比殊勝莊嚴超絕,就在這兩段經文。依報妙、正報妙就這兩段,依正莊嚴。蕅益大師特別交待我們,要很認真去研究,不能夠疏忽。

  前面講到不退,不退有三,第一個是位不退,「入聖流,不墮凡地」。這是哪些人?小乘初果,別教初住,圓教初信(我們講《華嚴》的時候,圓教初信位的菩薩),他們得位不退。這個位是聖人地位,決定不會退轉再來當凡夫。他們是(我們講經常講到)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斷盡,見解正確,不是邪知邪見。八十八品見惑都沒有了,八十八品見惑,佛為了教學方便起見把它分為五大類:第一類身見、第二類邊見、第三類戒取見、第四類見取見、第五類邪見。總而言之都是錯誤的見解、錯誤的看法,對宇宙、對人生、對於一切萬法看錯了。這些錯誤的看法,他統統放下,看法正確,就不會退墮到凡夫這個地位。

  凡夫看法是錯誤的,想法也是錯誤的。但是凡夫怎麼樣?凡夫堅持自己的想法、看法是正確的,別人都是不對的,所以他就永遠當凡夫。人必須知道錯才會改,他不知道自己錯,他怎麼可能改?他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佛菩薩講的也是錯的,迷信,這就沒有法子。什麼時候認錯,他才能改過,佛法裡面講修行,把他的錯誤修正過來這叫修行,不是一個容易事情。這是初果,圓教初信位的菩薩,雖然他們沒有出三界,沒有超越六道輪迴,但是決定不墮三惡道。像小乘初果,證得須陀洹,天上人間七次往返就證阿羅漢,就出了三界。他們的修行不會中斷,證了果,位不退了。

  第二種是「行不退,恆度生」,恆是永遠,他度眾生的心願不會退轉,眾生無邊誓願度,他不會墮二乘。為什麼?二乘人不度眾生,二乘人是阿羅漢、辟支佛。他未發願度眾生,你要曉得他不是不度眾生,他也度眾生,就是他不主動,他是被動。眾生去找他,拜他做老師,跟他學道,他也收,他不會主動去找別人,不度眾生是這個意思,就是不主動度眾生。不像菩薩,菩薩作眾生不請之友。眾生不找他,他也會主動來。但是菩薩來找你的時候,菩薩會觀機,看你的緣成熟,他會主動來。成熟是什麼?找你的時候,跟你講的你會相信、你會接受,菩薩就來了。如果你的善根、福德、因緣沒有成熟,他來找你,你不能接受,你不能夠理解,菩薩這個時候不來找你。

  這就是佛法裡常講的「佛不度無緣之人」,這就叫無緣。這個無緣不是說真的無緣,是你的緣沒有成熟,時間未到。沒有成熟的時候菩薩不來,緣成熟就來。成熟的時候他講你會相信,你能夠理解,你還能夠奉行,緣成熟了。所以菩薩是找眾生度的,主動找眾生,《無量壽經》上我們讀到「為眾生作不請之友」,眾生不請他主動就來了。不像阿羅漢、辟支佛,眾生要請他他才會來,你不請他,他不會來。

  菩薩不請就來了叫大慈大悲,不請就來了。這是哪些人?通教菩薩(藏教、通教,藏教裡頭沒有,通教裡頭有菩薩),別教裡面十迴向,圓教裡頭十信。所以圓教十信菩薩行不退,非常可貴。圓教十信位的菩薩,他得兩種不退:位不退、行不退,這兩種不會退轉。小乘教裡面只有一種,位不退,行還是會退。這是圓教的殊勝,所以諸佛菩薩對圓教是讚歎備至,圓頓的根性。這種人有慈悲心、有智慧心,念念不捨眾生,時時肯幫助眾生。

  第三種「念不退」,什麼叫念不退?「心心流入薩婆若海」,這一句話不太好懂,什麼叫薩婆若海?薩婆若海就是大乘法裡面講的「一切種智」,但是還是不好懂。我們說一句好懂的,就是你念念與自性本具般若智慧相應,我這個說法大家好懂,就是這個意思。念念跟自性裡頭本具的真實智慧相應,這個不容易,這不是凡夫能做到的,凡夫念念生煩惱。念念與自性本具般若智慧相應,那是什麼人?明心見性的人,不是明心見性的人做不到。所以他的當機者,別教是初地,圓教是初住。圓教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明心見性。從前禪宗裡面常講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就是証得念不退。

  念念跟智慧相應決定不生煩惱,轉煩惱為菩提,真正轉過去,這是圓教初住。宗門裡面叫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教下裡面叫大開圓解;我們念佛法門裡面叫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是別教初地,圓教初住。別跟圓是看你自己的根性,如果你是圓頓根性,你入這個境界是圓初住;如果你不是圓頓根性,那你就是別教初地,這是從個人根性不相同說的。

  別教跟圓教差別在哪裡?圓教一切大而化之,圓融無礙。別教裡頭還有斤斤計較、還有執著。換句話說,他的心量沒有那麼開闊,沒有那麼圓融,他守著他自己的方向道路。圓可貴,圓融自在;別,不圓融,沒有圓教菩薩那麼自在。根性是無量劫的培植,不是一生一世的。所以我們常講,有人天性很活潑,有人天性很拘謹,拘謹就是小教、別教;活潑就好像是圓教,從這個地方體會藏通別圓的形象,可以彷彿得到一些認識。所以這是圓見三不退。

  圓見三身,圓見在哪裡見?就在現前自己身上見到三身。我們一般人都把這個身體當作自己身,這個身是業報身,過去生中造的善惡業習感得的報應,叫業報身。如果你真正要是覺悟了,這個身就是法身,為什麼?諸法所生。佛把一切諸法歸納起來,歸納到最簡單就是五陰,色、受、想、行、識。你說它是不是法?把它擴大一點來講,十二處十八界,十八界講的六識、六根、六塵,全在這個身體裡,沒有離開身外。這個身是諸法集聚而生的身,這身就是法身。

  這個法身跟外面的法界是一不是二。如果說我這個法身跟外面的法界是二不是一,你沒有證得。如果證得之後你完全理解,這個身是小宇宙,外面法界是大宇宙,小宇宙跟大宇宙是一不是二,是相融、相即的,不是分離的。所以,外面大宇宙會隨著小宇宙轉,境隨心轉!妄想斷盡,智慧現前,這個身就是報身,報身是智慧身。肉體在世間是應化身,現在在世間如果證得這個境界,現在這個身體叫應化身。你跟諸佛、法身菩薩沒有兩樣,確確實實你就乘願再來了。為什麼?你在這個世間是為人演說,沒有自己;如果還有自己你是凡夫,沒有自己。什麼是自己?整個宇宙是自己,一切眾生是自己,虛空法界是自己,這個小我跟大我合成為一體,這是入了法界。

  小我跟外面大我合不起來,沒有入法界。什麼叫入法界?諸位從這個裡面去想去體會。我在講經的時候講過好幾次,心跟虛空法界融成一體,身跟無量無邊剎土眾生融合為一,這就入法界了,確確實實融合。小我跟大我合而為一的時候,你們想想看,哪有生死?沒有了,求生死了不可得。生死沒有了,涅槃也沒有;煩惱沒有,智慧也沒有,那都是對立的。《心經》佛告訴我們:無智亦無得。真正入不二法門,不二就叫做一真,沒有一法不是一真,全部是一真,這個時候證得念不退!

  淨土這一部經典很多人沒瞧得起它,覺得這經分量太少,薄薄的一小冊。像《彌陀經》如果你念的很熟的話,不要十分鐘就念完了。但是經文雖不長,這裡頭有這麼多的大道理,究竟圓滿的道理,究竟圓滿的實相,誰知道?真正不可思議。所以說,細說、廣說,詳細的給你講,廣說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我們導師淨空上人現在講這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已經講了兩千多個小時,才講到十二卷。這個經總共有九十九卷,所以最保守的估計這部經至少還要再講七年至十年才能夠圓滿;每天講四個小時,至少還要講七年,。

  《華嚴經》跟《阿彌陀經》的內容境界是相等的,一個是細講,一個是略說。文字有廣略不同,道理境界完全一樣。所以,導師過去也曾經跟同學講過,你要想把《無量壽經》、《阿彌陀經》(當然這是對學講經的法師而言),你要想把這二部經講解的好,你要通《華嚴》;不通《華嚴》,你這兩部經講不圓滿。所以古人說這三部經是同一部經,大本、中本、小本,一部經,大本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方廣佛華嚴經》也就是大本《無量壽經》,我們現在讀的《無量壽經》是中本,《佛說阿彌陀經》是小本的《無量壽經》。這個話講的非常有道理。

  再看底下這一段,這是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跟我們說的,「西方淨土,五逆十惡,十念成就,帶業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也」。這個不得了!經上所說的五逆十惡,這是世間造極重罪業的人,他能不能往生?能。臨命終時念十聲阿彌陀佛,他就往生了,這還得了嗎?這麼容易!但是你想一想,一個人到臨命終時,十聲阿彌陀佛你還能念得出來嗎?在理上講決定可能,臨終不要說十念,一念就能往生。問題是你臨終會不會念佛?你有沒有把握?在臨終的時候神智清楚來念佛,主要的問題在此。你仔細看看那些臨終的人,有幾個人臨終的時候神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頭一個條件。

  如果臨終昏迷不醒,就完了,無法念佛了。臨終昏迷助念都有困難了,助念是我們全心全力提醒他。這個人怎樣才能往生?臨終的時候,他聽到別人助念,忽然覺悟,萬緣放下,一心跟著大家念阿彌陀佛,發願求往生西方,這個世界放下了,不要了,要去西方,這才能往生。如果臨命終時還有牽腸掛肚的事情,還有放不下的事情,最難放下的是親情、恩怨,這是最難放下的。親情放不下、恩怨放不下,立刻墮三途。臨命終時,能夠聽到一聲佛號統統放下,這個人可以說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修淨土的善根在這個時候現前,這個時候成熟,也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哪有這麼好的運氣?這不是偶然的,所以這個事情不能存有僥倖、投機的心理。臨終一念、十念往生的,是過去生中修行善根現前,他在一生當中沒有遇到好的緣,雖有善根,善根不能現前,引發不起來。臨命終時遇到善知識,勸他念佛,他一聽就歡喜,一聽就相信。是這樣的原因,所以我們不能這麼想:沒關係,等臨終再來念十句、一句阿彌陀佛,這樣就可往生,現在不需念、也不用發願、也不用放下,等臨終再來放下;恐怕到臨終時放不下了,這是我們要明白的。

  早年導師在美國華府華盛頓,有一位周廣大先生他是屬於臨命終時遇到善知識,提醒他念佛往生的。一生沒有接觸過佛法,臨命終時他也非常痛苦,好像也是得的癌症。華府佛教會有些同修(根據瞭解是龔居士)常去他家買麵包(他開麵包店)。他太太看到他先生臨終如此痛苦的情形,告訴華府佛教會的同學。那個時候導師還在那裡掛名做會長,這件事報告給導師,導師請同學幫他助念,開導他。非常難得龔振華居士去開導,龔居士能言善道,一開導他果然接受,果然相信,就跟著大家念佛。這一發心念佛,他就跟他太太講:「我痛苦沒有了」。痛苦馬上就沒有了。他叫家屬統統給他念佛,叫他的家人、太太、小孩統統給他念佛。大家如此助念三天,他往生了。

  臨命終三天前才聽聞佛法,才曉得念阿彌陀佛,三天往生,不可思議!真正能放得下,但是這種人很少很少。往往到臨命終時放不下,這就沒辦法。他雖然病很痛苦,他神智清楚,所以這是頭一個條件。最重要的一個條件,是你要清清楚楚一點不迷惑,這才有辦法念佛;第二個你要遇到真正善知識勸導你,在此時提醒你;你一聽能信、能解、能發願,跟著大家念佛,他就真的往生了。龔振華老居士前幾年也往生了。

  連五逆十惡,臨終他頭腦很清楚、不迷惑,一生造著極重的罪業,為什麼臨命終時還能往生?這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都修念佛法門,累積的善根非常深厚,這一生當中沒有遇到善緣,遇到些惡緣,他才造惡,這是一時迷惑。到臨終遇到這個善緣的時候,他阿賴耶識過去世的善根又把它引起來,是這麼個道理。絕對不是說他沒有善根,若都沒有善根就一點辦法都沒有。阿賴耶識裡有宿世的善根,臨終時遇到善友把它引發出來,十念成就,帶業往生西方,這就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裡的第十八願。

  底下這一句重要,「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這一句話比什麼都重要!你想想看,三不退,念不退是什麼樣的人?法身菩薩!不是普通菩薩,法身菩薩。我們就是下下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統統是得三不退,得三不退就是阿惟越致菩薩。這個好事到哪裡去找?找不到。只有西方極樂世界有,這叫除此一家。你要不去,在這個世界你有什麼本事斷煩惱?你有什麼本事破無明,明心見性?這件事情自己要很認真細心去反省一下。

  什麼叫五逆?什麼叫十惡?這也要簡單介紹一下。逆是叛逆,完全違背自性,極大之惡,有五種。第一個是出佛身血。佛的福報非常大,你想害佛、想殺佛,殺不掉的,佛的福報太大。但是你有惡心,偶爾叫他皮膚破一點、流一點血,這個可能。這就是經上所講的提婆達多。提婆達多知道,釋迦牟尼佛每天出去托缽走的這個路。他經過的道路,有一處地方是個山頂,釋迦牟尼佛托缽會從下面經過。有一天提婆達多躲在山頂,放了一塊大石頭。當釋迦牟尼佛經過下面,他把石頭推下去,想把釋迦牟尼佛砸死。結果大石頭落下時被護法神的金剛杵擋住,石頭掉落旁邊,石頭產生的碎片傷到佛的腳,流了一點血,這就觸了出佛身血的重罪,存心害佛。

  佛是三界導師、人天眼目,你害佛,結罪不是在佛那裡結罪,是與一切眾生結罪。一切眾生得不到佛的教化,斷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是從這個地方結罪的,所以這個罪過就重了。你不是害一個人,你是害所有一切眾生。一切眾生要靠佛的教誨,你把他殺害,這還得了!

  第二個是殺阿羅漢,阿羅漢我們前面說過,最起碼是小乘四果的聖人,超越六道輪迴。阿羅漢是個得道之人、是善人,也是世間的好老師、善知識,住在這個世間教化眾生。縱然不主動教化眾生,他住在那個地方,這個地方的人有福報。人知道要供養就得福,這是一個真正有智慧、真正有福德之人,他住在這個地方,這一個地方不遭難,沒有天災人禍。現在這個道理我們知道得很清楚、很明白,如果有個證阿羅漢果的人住在這裡,住在我們這個地方,整個這個地方磁場都變了,氣氛都變了,這個地方的人有福了,這個地方就沒有天災人禍。但是你用惡心要害阿羅漢,害阿羅漢等於是害這一個地方的眾生,把這個地方眾生聞法的機會,把這個地方真正有智慧、有福德的人殺害,使這個地方的人沒有福、沒有智慧。這個罪過很重,也是五逆罪之一。

  第三個殺父親,第四個殺母親。父母有養育之恩,我們這個身體、生命,得自於父母。父母有養育之恩,不知道報恩,反過來還要殺父母,這是犯了五逆罪。五逆罪決定墮阿鼻地獄。五逆罪最後是破和合僧。破壞正法的道場,極重之罪,為無間地獄之因,決定墮無間地獄。《地藏經》上講得清楚,《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裡面講得清楚,這個事情決定不能做。不如法的佛教團體,我們都不可以破壞;要是如法的道場,那就不得了了。不如法的道場他自己背因果,我們不需要批評,不可以隨便說他。為什麼?

  佛祖教誡我們「若要佛法興,必須僧讚僧」,互相讚歎佛教就興旺。他不如法,佛教導我們不理他,也不要說他。他有他的因果報應,我有我的因果報應,這樣就對了。決定不造口業,決定不毀謗三寶。這一集時間到了,我們就報告到此,下一集再繼續向大家報告,多謝大家收看,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