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複講20-15〉  (第五十三集)  2005  高雄佛教衛星電視台  檔名:WD20-007-0053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第五十三集的播出。諸位觀眾,大家好,阿彌陀佛!

  我們上一集講到蕅益大師這段開示,這段文我們再念一遍,這是第八段,「妙行勝果,不可思議」,這是當中的第四小段,《要解》的原文:

  「上上根不能踰其閫,下下根亦能臻其域,其所感佛所生土,往往勝進,亦不一概,可謂橫該八教,豎徹五時,所以徹底悲心,無問自說,且深歎其難信也」。

  這段是《要解》的原文,講得非常非常好,確實是如此。蕅益大師的意思是告訴我們,這個法門確確實實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上根,踰是超越,閫是範圍,上上根的人也不能超過這個範圍,下下根也能夠達到這個境界。

  「其所感佛所生土,往往勝進」,勝是殊勝,進是進展、是提升。「亦不一概」,也不一定,因為西方世界有四土三輩九品,但是人人都有分。善導大師告訴我們,四土三輩九品的差別,總是每個人遭遇的因緣不同,所以有這個差別。我們遇到的緣比較殊勝,這一生可以達到上品上生,在四土裡面可以往生到實報莊嚴土,在實報莊嚴土上上品往生就可以達得到,這是在緣。如果這個緣分差一點,往生的品位就比較低,緣比較差,往生的品位就低。品位高下,總是遇緣不同,各人因緣不相同。

  我們遇到淨空上人為我們說明淨土經論,講得非常的詳細,非常的深入,我們如果能夠重視、能夠體會,進一步認真來修學,這一生要達到上上品往生也不困難,所以我們要珍惜這個因緣,我們要惜這個因緣。

  在《淨土聖賢錄》、《往生傳》,我們可以跟別人介紹,介紹給別人看。或者我們知道,講給別人聽,講已經念佛往生實際的例子,給大家知道,讓人知道,這就叫做自利利他,對於幫助我們品位的高升,也有很大的利益,這就是自利利他。所以有因緣我們要跟別人介紹,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父母、親戚朋友,跟我們有緣的人,我們都可以跟他介紹這個念佛法門。

  像宋朝瑩珂法師,他念三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是什麼樣的因緣,發心念佛求往生?他是一個出家人,不守清規,破戒,他自己也知道,這一生造的業這麼重,將來必定墮地獄。想到墮地獄心裡就恐怖,問寺院裡面的人,有什麼方法讓他這一生不墮落地獄。寺院裡就有人拿了一本《往生傳》給他看,他看了非常的感動,所以發願求往生西方。門關起來,也不吃不喝,念三天三夜,真的把阿彌陀佛念來了。

  阿彌陀佛來跟他說:你的壽命還有十年,好好用功,斷惡修善,十年後我再來接引。瑩珂法師就對阿彌陀佛說了,他說:我的業障習氣很重,禁不起外面環境的誘惑。外面的五欲六塵一引誘,他就又迷惑了,又開始造業了。他說:我的根性很差,在這個娑婆世界再活十年,這個業不知道還要造多少、造多重。他要求阿彌陀佛,「這十年的壽命,我不要了,我現在就跟你去西方極樂世界」。他提出這個要求,阿彌陀佛就答應他了。「好,三天後,我來接引你」。

  瑩珂法師聽到阿彌陀佛三天後要來接引他,非常歡喜,打開寮房的門,跟寺院裡面的人宣布,說他三天後要往生西方。寺院裡面的人感到很奇怪,以為他在開玩笑,這個人平常不守清規,不持戒律,這種人真的能夠往生西方?大家覺得很懷疑,覺得有疑問。大家就想說等等看,反正三天也不久,看你三天後是不是真的能往生。

  到了第三天做早課的時候,他就要求寺院的大眾,這一天幫他念阿彌陀佛,送他往生,現在一般講助念,大家幫助念佛,送他往生。那天大家就答應了,看你是不是真的會往生。早上做早課大家就幫他念,真的念佛念了十五分鐘,他就跟大家說「阿彌陀佛來了,我要跟阿彌陀佛到西方」,真的往生到西方。這是在《往生傳》、《淨土聖賢錄》裡面有很明顯的記載。瑩珂法師這個因緣就是有人拿《往生傳》給他看,要不然他也不知道要念佛,發願求往生西方,不然他也不知道。所以我們有這個因緣,我們都可以跟別人介紹,提供這個機會給大家,這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

  後面這幾句說「可謂橫該八教,豎徹五時」,這就是說信願持名把所有佛法,全部都包括了。蕅益大師是教宗天台,晚年回歸到彌陀,年輕的時候他學天台宗,所以他的著作、講演,都是用天台的教義。天台宗講八教,藏、通、別、圓、頓、漸、祕密、不定,把世尊一生說法分做這八種的教學方法,這叫做八教。

  豎徹五時,五時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的順序,第一「華嚴時」,佛成道的時候,在菩提樹下入定,入定在講《華嚴經》。一般凡夫、權教菩薩、二乘聖人只是看到佛在那裡打坐入定,不知道佛在那裡,在定中講《大方廣佛華嚴經》,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來講《華嚴經》。第一時講《華嚴》,當然我們凡夫不知道,完全不了解。不但凡夫不知道,連權教菩薩、二乘聖人他們也看不出來,因此佛出定。

  第二時就是來講《阿含經》,《阿含經》現在在大藏經裡面,也佔很大的分量,阿含部。這就是小乘經典,教我們做人、生天以及證阿羅漢果、證得辟支佛果的經典。這就是屬於阿含部,阿含,就是在我們佛法裡面,小乘佛法,等於是小學;《華嚴》等於是研究所。研究所,我們幼稚園、小學還沒有讀的人,當然我們不知道,所以佛《華嚴》講完,再開小學,從小學教起。

  到第三時就進入「方等時」,方等就是從小乘提升到大乘,等於小學、中學提升到大學,方等算是大學。第四是「般若時」。第五是「法華涅槃」,《涅槃經》是最後一日一夜所說的,一日一夜說的,講《涅槃經》。這就是世尊一生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給我們看的,他講經的順序分這五個時段,五個時期來教學,這稱作五時。五時八教,這就是釋迦牟尼佛一生全部的佛法。釋迦牟尼佛一生全部的佛法,我們淨土修學信願持名,就統統包括了,你說這個法門殊不殊勝!我們只要念阿彌陀佛,將佛一生所講的大小乘佛法,沒有一樣漏掉的,沒有一樣欠缺的。

  後頭這兩句話說得好,「所以徹底悲心,無問自說,且歎其難信也」。《佛說阿彌陀經》,佛跟我們說明這部《阿彌陀經》,沒有人請問,沒有人啟問。一般大小乘經典大多數都有人請問,佛的弟子有疑問,向釋迦牟尼佛來請問,佛為他來說明,這樣記錄下來就成為一部經典。這是在經典上,大部分的經典都有人請問,不管大乘經典、小乘經典,都有人問。無問自說的經典這就比較少,《彌陀經》屬於無問自說,沒有人問,佛自動說出來的,世尊自己說出來,無問自說,這是慈悲到了極處。

  我們不知道有一個最殊勝的法門,我們不知道,當然就問不出來了,也不知道從哪裡問起,所以佛很慈悲,慈悲到了極處,你們不會問,看這個時節因緣成熟,佛主動跟我們說出來。但是這個法門難信,佛在這部經裡面跟我們說難信之法,確實難信。一般外面宗教講,信的人就得救了,信的人有福,這個話要是用在淨土法門,那就妙不可言。你要是信,你就真的有福報了,大福報。你要信,你這一生就真的得救了,超凡入聖。

  所以我們今天報佛恩、報父母恩、報施主恩、報眾生恩,就這兩種方式,一個是念佛往生,往生就作佛了,報恩就圓滿了。一個是傳承大法,將釋迦佛的大法,我們傳承下去,在這個世間不要讓它斷掉,這是一個方法。尤其淨土法門,一定要傳承下去,這就是具體的報恩,要不然你要拿什麼來報四重恩?我們時常在念迴向偈,「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要有具體的做法。我們是修學淨土法門,我們所傳承的就是念佛法門,我們修學依據的經典是五經一論。

  諸位一定要曉得,五經一論是我們的根本,是我們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有了成就,還有餘力,餘力就是說你還有時間、還有能力,可以涉獵其他的大乘法,可以再學習其他大乘經典,你還有餘力。如果沒有餘力,就專宗本宗的典籍,我們相信,本宗的典籍,如果用十年的功夫,你就有餘力去涉獵其他的經教,來擴充淨宗教義的影響力。就是說你對其他大乘經典,如果了解愈多,愈講,能夠旁徵博引,辯才無礙,能夠幫助你更加深入淨宗的經論。你接觸現代的社會,要沒有說服力,現代人就不會接受。

  佛教的教義不是說我們這一宗,佛教的教義各宗派的教義都要知道,這是說弘法利生,講經說法的法師,自己本身一定要了解,對其他的經典也不可以說一無所知。甚至現在其他宗教的教義,也要大概知道,乃至科學、哲學,有很多這些重要的學術理論、思想都要明瞭,這樣你才能夠應付現在這個時代的人,這是講經方法,這是要具備。

  但是我們修學要知道一個順序,不是一開始就是要這樣學這麼多,若一開始就學這麼多,可能你就消化不了。做學問要有一個次第,中國古時候,儒佛做學問的方法跟現在的方法不一樣,現在的方法一開始就廣學多聞。現在的人有人說,現在人說做學問就像金字塔一樣,先廣,慢慢到最後是到頂尖,像金字塔一樣下面很寬,慢慢、慢慢到最後尖起來,現在有人這個說法,最後他專攻一門,他是由博到精。

  佛法跟這個恰恰相反,跟世間人說的不同,佛法一開頭不叫你學很多,叫你一門深入。佛法像一棵大樹,它是先從根,根本,然後發展樹幹、樹枝、樹葉、樹梢,是這樣發展的。它這個發展是活的,這個就是說「大發於後」(意指後福無量),這個樹的根一直長一直長,長到最後就很茂盛,這是佛法的教學。

  如果照世間人講的,一開始就很多,到最後像金字塔,尖尖的剩一點點,他到達最尖的地方,他就不能再突破,變成死的,變一個死角。我們看大樹,尤其一千年的神木,活的,每年會發新枝,年年開新花、結新果,活活潑潑。所以必須在一部經上下功夫,一部經至少有一、二年的時間來深入,你的根愈深,將來的前途愈大。果然能夠下定決心走承傳的道路,十年。這是最近導師一直要求學生,能夠定十年。在澳洲圖文巴淨宗學院,學院這裡是預定九年,每一年專攻一樣,這十年當中,淨宗根本的典籍,五經一論奠定了,根紮穩了。

  《無量壽經》我們採取的是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這是五經的第一部,《無量壽經》。真正要學習必須要參考五種原譯本,現在五種原譯本跟會集本的對照,有人把它整理出來了,這方面已經有人做了,我們就不要操心,我們只要認真努力研究就行了。《無量壽經》參考小慧遠的《疏》,參考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這都是有根據。《觀無量壽佛經》參考善導大師的《四帖疏》,四明大師也有《妙宗鈔》。早年導師也講過《四帖疏》、《觀經四帖疏》,善導大師的註解。善導大師是我們中國淨土宗第二代的祖師,印光大師非常的讚歎,傳說善導也是阿彌陀佛再來的。

  《彌陀經》,學《疏鈔》,講《要解》,講《圓中鈔》,這是三部註解,註解《彌陀經》,不一樣的註解。《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有清朝灌頂法師的《疏鈔》,這個《疏鈔》也註得很詳細,這個過去導師都講過。《普賢行願品》有唐朝清涼國師的《疏》,宗密大師的《鈔》,非常豐富,《別行疏鈔》。這些經本我們曾經大量印行流通,這是屬於本宗,就是說淨土宗基本的五經,五部經典,《無量壽經》、《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這個合起來就是淨土五經。一論是《往生論》。本宗的東西確實需要十年,根基才紮得穩。這是我們學淨土宗,根本的五經一論。

  十年之後,本宗的東西若紮穩了,你要有興趣,再去涉獵其他各宗派的典籍。佛法裡面奠定根基了,你才可以涉獵到其他宗教的典籍,這世間一切學術,哲學、科學,你一接觸就不難理解,一接觸很容易就了解。在佛法承傳上,你才可以將根基紮穩。要用真心,真誠心求佛菩薩加持。要求本師釋迦牟尼佛、要求毘盧遮那如來、要求阿彌陀佛,求諸大菩薩,文殊、普賢、觀音、勢至、彌勒、地藏,諸佛菩薩會加持,我們這個路就走的通,會走的很順利。決定不能有貢高我慢,決定不能有名聞利養,那是魔障。你心裡面清淨、平等,確確實實為正法久住,為利益一切眾生,魔障再多,你都可以順利通過。每經歷一次魔障,相信你的境界會再提升一次。

  所以我們常常想到諸佛菩薩大慈大悲,世尊徹底悲心,無問自說,沒有人問,主動跟我們講這部《阿彌陀經》。我們今天遇到緣了,如果自己不肯發真誠心,你就空過了,那叫真可惜。在這個道場不認真努力修學,你在這個道場就是障道,就是造業。所以這樣的道場只有兩條路,沒有當中的,不是福,就是罪,就這兩條。我們在此地是修福,修福、修慧,還是在這裡造罪業?我們自己要多想想。我們接著看下面第五小段:

  「我等今日猶不肯死心念佛,若欲執敲門瓦子,向屋裡打親生爺娘,則於諸祖成惡逆,非善順也」。這幾句話因為是清朝蕅益大師說的,現在人對文言文較少聽到,所以聽起來較不好懂,這句話不知道什麼意思。這句話是蕅益大師對當時,在他那個時代有一些參禪習氣沒有斷的,雖然念阿彌陀佛,還是要去看「念佛是誰」,就是說念一句「阿彌陀佛」,去參,參「誰在念佛,念佛是誰」。古代有一些人用這個方法,雖然念阿彌陀佛,實際上他是用參禪這個方法,跟淨土宗本宗的方法不一樣。蕅益大師這段話,就是對當時這些人所說的。

  宗門裡面,就是禪宗,禪宗的道場,晚課都念《彌陀經》,也念阿彌陀佛,也繞佛,但是他們念佛總是要提起話頭「念佛是誰」、「念佛是誰」!去參。將這句佛號當作話頭來參,這句話頭,蕅益大師在這裡告訴我們,就好像敲門瓦子,瓦子就是磚塊,敲門的磚塊。敲門的磚塊我們現在已經看不到了,現在敲門都是按電鈴,現代人都按電鈴,不用這個了,按電鈴,裡面的人就知道了。現在資訊發達,所以我們去拜訪一個人,總是電話先聯絡什麼時候我們會到達,不用去敲門。

  從前就沒有這麼方便,要看一個朋友,又沒有辦法事先聯絡,到達他家,你就要去敲門。古時候的門多半是庭院,尤其是有錢人,一落一落,不像現在居住的範圍很小,公寓的一間房子,沒有幾坪,很小。所以古代居家都有一個院落,有一個庭院,然後進入大廳,然後後面才是房間、廚房,所以前面都有一個大門。大門庭院外面都有圍牆,圍牆外再一個大門,所以大門要到達裡面,還有相當的一段距離。客人來了怎麼辦?門關著要怎麼辦?要敲門。一般有錢人大門都有門環,現在我們到大間的寺廟都還有,大門很大,門環圓圓的,如果它有門環,你拿門環敲它,敲大聲一點,裡面的人就會聽到,就會來開門,那是大戶人家才有,有錢人才有。

  一般平民百姓沒有這樣壯麗的門牆,也沒有門環,都是小土牆,或者竹子編的籬笆,但是它有一個門。沒有門環,敲門要怎麼辦?地上撿一塊瓦片、瓦子。瓦子就是從前的瓦塊,現代人可能很少看到,因為現在蓋房子都是鋼筋水泥。在我孩童時代還有,一般平房,蓋屋瓦的,瓦片久了會破掉,破了掉下來,一塊一塊,瓦子就是瓦片。從前在鄉下都有看到的瓦塊,這就是此地講的瓦子,小的磚塊,就找這個來敲門,一般人沒有門環,拿這個來敲門,裡面的人就聽到,聽到有人敲門,他就來開門,這就叫做敲門瓦子。就是地上撿一個瓦塊來敲門,就是敲門的瓦片、瓦、瓦片,或者小石頭、小磚塊。主人聽到,知道有人來了,你敲門後,裡面有回應,這個就要丟掉了,你不能拿那一塊繼續再敲。這是祖師的一個譬喻,譬喻宗門裡面祖師大德教你看「念佛是誰」,這句是話頭。

  圓瑛法師後面註解註得很好,參禪的人,原本用意很善,就是說這個用意是很好,你要能夠隨順祖師大德,要懂得祖師大德的意思,這一句話頭是叫你回頭。你要是不懂祖師的意思,去參念佛是誰,一天到晚胡思亂想、胡亂想,念佛到底是誰?我到底是誰?胡亂想,這樣你就錯了。他是要你提起一個疑情,所以禪宗要提起這個疑情較困難;淨土宗要提起信心較困難。禪宗,如果你不知道提起疑情,去參禪都沒結果,不會參變作打妄想。有許多參禪的,把這個話頭都變成妄想,那就完全不懂祖師的意思,錯了。這敲門的磚,門裡面有人答應,就該丟掉了。如果你不會參就變成什麼?變成敲門磚拿在手上,裡面的人開門,這個磚塊不是在敲門,是往那個人砸下去,這就很離譜!這個譬喻就是這個意思。

  「打親生爺娘」,自己的父母,譬如兒子回來了,敲門,拿這個磚塊敲一敲,裡面父母聽到了,出來開門,這個就可以丟掉了。但是如果不是這麼做,他門打開,你反而拿這個磚塊往父母身上砸過去,這成什麼話!這就是譬喻對祖師參「念佛是誰」的用意不懂,就像你拿個磚塊,裡面父母來開門,石塊往父母的身上丟過去,這完全就錯了。那個磚塊是要讓你敲門的,不是叫你砸裡面的人,如果不知道,變成砸裡面的人。這就是說參「念佛是誰」,不知道祖師的意思,參到最後就變成胡思亂想,把念佛的功夫完全破壞了。

  念佛,前面講得很多,目的是求一心不亂,你加上妄想,怎麼能夠得一心不亂?怎麼能夠得功夫成片?不能夾雜妄想,這是說這個意思。叫我們念一句阿彌陀佛,《彌陀經》告訴我們,執持阿彌陀佛的名號,你就老老實實執持「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樣就好了。不要在阿彌陀佛之上再加任何的東西,這樣就變成蕅益大師在此地說的,拿石頭是敲門的,但是你現在不是在敲門,門開了,你又拿那個石頭砸自己親生的爺娘,自己親生的父母,拿石頭砸他們,這就大錯特錯了。

  所以念佛在本宗來說,就不需要再參,就像《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跟我們說的,簡單、直捷,念佛這個方法,就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這句阿彌陀佛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清清楚楚,妄想起來都不理它,將這個注意力專注在阿彌陀佛這句名號。妄想起來任它起來,不要管它,你只管這句佛號,要念的清楚,念的明瞭,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一直老實念下去,這樣念久妄想自然就沒有了,這非常的重要。所以禪宗再加一個「念佛是誰」,就變成頭上安頭,這跟本宗的方法就有違背。

  「則於諸祖成惡逆,非善順也」,要參「念佛是誰」,你若不會參,念這句阿彌陀佛,你根本不懂得祖師的意思,把祖師提示的話頭,不知道去參究,落在意識裡頭,變成打妄想,這個事情太多太多。參禪,參是參究,不是研究,現在人不會參究,只會研究,研究就是妄想。為什麼?研究是用心意識,落在心意識,沒有離開心意識。參究不用心意識,離心意識參,那才叫做參禪。你沒有離心意識,你用心意識,那就叫胡思亂想,完全落在無明妄想裡面,這是把意思全部錯會了,將祖師的意思、用意錯解了。

  祖師看到你念佛,希望幫助你提升念佛的境界,教你參「念佛是誰」,是要你提升念佛的功夫,結果弄錯了,反而把念佛功夫全部破壞。用這種念佛方法如果念成就,就達到理一心不亂;如果弄錯了,連功夫成片都不會成就,這就很冤枉了。我們知道這個事實狀況,於是教人念佛絕對不用宗門這個方法,老實念就好了。所以要緊的是死心念佛,死心就是其他所有一切念頭統統放下,叫死心。二六時中就是這一句佛號,就成功了。一心能不能念得到,沒關係,只要功夫成片,我們就有把握往生了。

  講到一心不亂,實實在在講,我們這一生未必能達到,但是功夫成片是肯定可以得到,這是人人都做得到的,一心不亂就不一定。為什麼不這樣修?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圓證三不退,也是阿惟越致菩薩,這不可思議,難信之法!所以我們只要能夠往生,縱然是下下品往生,我們這一生也沒有遺憾了。為什麼?往生到西方雖然是下下品,但也是圓滿證得三不退轉,也是阿惟越致菩薩,這個話是佛說的,不是一般人說的。

  這一集的時間到了,我們就報告到這一段。下面這一段「逆惡之人,臨終十念一念,下下品生」,這段我們下一集再繼續來為大家報告。多謝大家的收看,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