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36O講記—第二十二集節要(開敢諫之路,納逆己之言)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三五集) 2025/7/28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0-064-0335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群書治要36O》講記,第二十二集節要一:
【明主患諛己者眾。而無由聞失也。故開敢諫之路。納逆己之言。苟所言出於忠誠。雖事不盡是。猶歡然之。】
這一條開始就講了,『明主』,英明的君主,就是英明的領導人,他擔憂的是諂媚自己的人太多,這樣他就聽不到自己的過失。所以能夠納諫的態度,來自於他第一個自重自愛,他希望成就自己的德行而不是虛度光陰。再來,他有愛民之心,他希望把國政治理得好,不能誤了人民老百姓,要不斷的觀察自己的過失,把政治辦得更好。所以能夠很好的接受臣子的勸諫,他根本的動力還在自愛愛人。相同的,我們今天聽親朋好友的勸告,假如很難接受,第一個我們不自愛,我們要隨順自己的習性,聽不進忠言。再來,是我們也沒有愛我們身邊的親人朋友,因為我們得過且過了,父母、親人都還要為我們擔憂。所以從這裡分析,我們還是比較愛我們的壞習性,不愛道德,不愛身邊的人。所以這些理,我們得冷靜想想,最大的障礙在自己好面子,在自己自我太強,都是自我的感受,我的想法,不能體會到對方的善意、苦心。
唐太宗他女兒出嫁,魏徵魏大人勸諫,說公主出嫁的嫁妝超過了長公主。長公主是指太宗的姐姐,稱為長公主,她的輩分就是高於所有的公主,其實也是公主的姑姑輩,所以這樣做是違禮的。那是太宗家裡的事,是很敏感的,魏丞相也是直接勸諫,而且皇上守禮,臣民百姓就跟著效法,上行下效。其實一個領導者、一個君王,應該沒有家事、沒有私事,他所做影響的面都是很大的。所以這是一個領導人,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要效法學習的,不能聽諂媚巴結的話,一昧聽好聽話,不願聽逆己的忠言,這樣我們的德行就無法提升,一天一天墮落了。從最高領導人到一般的庶民,每一個人都要接受親朋好友知己的勸諫,這樣才能發現自己的過失,才能改過自新,這樣家業、事業、國家的這些國政才能夠辦理得愈來愈好。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