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36O講記—第十一集節要(端正自己,感化他人)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一七五集) 2025/2/18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0-064-0175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群書治要36O》講記,第十一集節要七:
「教人以善,謂之忠。」
這一條講,你對一個人忠心,怎麼可以不提醒他?就是有沒有勸他?所以對一個人忠就是要教導他,他有錯誤要提醒他。「教人以善,謂之忠」,這是孟子講的。你有盡到這一分的力量才是忠心,如果沒有盡這一分力量就不是忠心,就不是忠。包含《孝經》裡面講的「進思盡忠,退思補過」,不管是夫妻、不管是父子、不管是君臣,五倫當中都有勸對方、護念對方的本分。怎麼可以說不勸?那就是沒有耐性、沒有善巧,意氣用事,你這個人就不理你了,生氣了,這也是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所以我們也要注意,我們雖然現在跟古聖先賢學習,事實上如果一不注意,那很容易也就隨順我們自己的煩惱習氣。
所以《孝經》裡面講得好,「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這些生活的態度都要跟聖賢人的精神相應。法服就是正規的服裝,古代的服裝、現代的服裝都有正規跟不正規,我們要依照先王的精神來相應。「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法言就是與經典相應的言語。如果跟經典不相應的話我們都不敢講,這樣養成習慣,習慣成自然,出口就是經典的教誨。勸人首先勸自己,自己做到了才有資格勸人,如果自己沒做到要勸人,這就不相應了。所以《感應篇》講「正己化人」,先端正自己才能感化別人。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