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群書治要36O講記—第二十一集節要(兼聽則明)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二七集)  2025/7/20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0-064-0327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群書治要36O》講記,第二十一集節要九:

  【國之所以治者。君明也。其所以亂者。君闇也。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闇者。偏信也。是故人君通必兼聽。則聖日廣矣。庸說偏信。則愚日甚矣。】

  這段話也點出我們常談到的一句,為政之道非常重要的態度就是「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如果是一個明君,他會『兼聽』,他就不是聽一面之詞,兩方面他都聽,再去分析、再去判斷誰說得對、誰說得錯。如果『偏信』,偏在一邊,沒有聽另一邊的建議,那就會愈來愈暗,就是對事實愈來愈不明白。

  我們看到這個句子,提到國家之所以會治理得好,它是一個結果,根源在於這個君主(領導人、國君)他是英明的;國家之所以敗亂,是因為『君闇』,就是君主、這個領導人是昏庸的。而君主在哪裡表現出他的英明?『君之所以明者』,他所以能夠英明,因為他兼聽,他能夠廣泛的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就能夠客觀了解情況,不至於會誤判情勢,甚至於冤枉大臣就不好了;或者是不了解客觀的狀況,下錯了決策,可能影響的就是整個國家的人民。而君王的昏庸,最主要是他偏信,就是聽一方面的、一邊的,偏在一邊。『是故人君通必兼聽』,君主他聖心能通達,就是因為他能夠兼聽,兼聽就是廣泛的聽各種不同的意見,然後分析判斷正確的、好的,接納這些意見。因為他有這個態度,所以他『聖日廣矣』,就是他的德行日漸提升擴大。因為他廣泛聽取意見,除了國家政策以外,一定臣子要提醒他很多德行上的缺失,他能接受、能夠去改,這樣「聖日廣矣」,就是「德日進,過日少」。這個也在於納諫。『庸說偏信』,「庸說」就是指這些奸佞之臣,他們的一些讒言、一些偏見,反而去相信這些話,這樣的話,『愚日甚矣』,昏庸、愚昧就愈來愈嚴重了。當然這些道理我們聽了也都能接受,但是歷代這麼多皇帝,能夠真正做到兼聽則明的為數不多,而這些皇帝本身其實都有讀聖賢書。這些教誨能不能領受,甚至於能不能遇到境界的時候提得起來,還要看我們心地上的態度,功夫到不到位,比方心一定要正,不能偏。

  這一條講的重點,不能偏信,要兼聽。這是講一國的國君,廣義的來講,也是每個階層的領導人,甚至於一家之主,一個小商店的老闆,這個道理原則都是一樣,就是兼聽,不能偏信。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