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36O講記—第十六集節要(教育,讓人的天性終身保持)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五八集) 2025/5/12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0-064-0258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群書治要36O》講記,第十六集節要二:
【孟子告齊宣王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之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之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之視君如寇讎。】
這一條講,孟子對齊國的君王『齊宣王』談到了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為主者的心境,就是說做一個國主、國君,他的心境應該怎樣來反思。說到君王假如對待他的臣屬、下屬就當手足兄弟一樣,那會感應來他的下屬很自然的對待他就像自己的腹心一樣的看重,跟自己的命一樣的重視。有感有應,人生說穿了,就是兩個字「感應」。「愛人者人恆愛之」,愛人是感,得到別人的愛是應,人恆愛之是應;「敬人者人恆敬之」,敬人是感,人敬之是應。所以人世間沒有一件事情是偶然存在的,都有它的道理,有因果。
接著講,國君假如對待他的臣屬、臣民,只像犬馬一樣的使喚,那下屬或者是人民看待他,就像一般不認識的人一樣,『國人』,不相交的走過也不打招呼的,沒有真正的情義。大家注意,現在很多君臣關係就很像這個樣子。就是一個企業家、企業的領導,把下屬當賺錢的工具,你賣命,我給你錢;下屬覺得我已經做了,我也領我該領的,下了班你是你、我是我,在百貨公司遇到也不跟你打招呼。這個都是偏離人的本性,人的本性應該是跟道義相應,人處世都是考慮自己的利益,那個都已經違背性德。人之初,性本善,性德是一個天性,所以人要教育,恢復性德。如果自私自利,都會傷害到自己的父母。從這裡我們看到教育的偉大,讓一個人他的天性終身保持,以至於那一分對父母的愛、對父母的孝,延伸到對待一切人,這是教育的一個根本,就是教孝。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