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群書治要36O講記—第十集節要(跟天地萬物學習)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一六八集)  2025/2/11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0-064-0168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群書治要36O》講記,第十集節要十八:

  【子曰。我三人行必得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這一條是孔子講的,三個人走在一起,並不是說一定是一個賢、一個愚,也不一定是這個意思。三個人相處在一起,或者與他人相處在一起,都要見到別人的優點、善行。別人的優點、善行,我們很努力的效法、學習,即思齊。見人善即思齊,看到別人的善行,他的優點,他的好處,我們就要想到向他看齊、向他學習;見到別人有不善的地方,不指責,回頭來反省自己:我有沒有跟他犯同樣的錯誤。因此,每一個人都是我的借鑑。不管他是善、還是惡,都是來教育我的,看一切人都是老師,只有自己是學生。看到別人不善的我自己先改,不要跟他一樣,我改好了,給他好的示範影響他,他也能改;如果我不改只要求他,他心裡不服。

  故無常師,所以沒有固定的老師,所以孔子他是一切時一切處都在學習,不只跟人學習,甚至跟一切天地萬物學習。看自然界的萬物,比如說我們看到日出、日落,太陽出來、下山了,它有固定的時間,我們人就學著自然界的起居作息,自然界很多都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道家講的道法自然。古人很有這種修養,包含看到桌子,你看這個桌子每天替我們服務,我們放什麼東西,它也從不喊累,無怨無悔的服務我們。要不要跟桌子學習?所以這些都是一種無言的說法,讓我們看到這些現象知道它的含意,我們要學習它的精神。所以你看到樹木,樹每天給我們氧氣,給我們光合作用,它的果實我們還能吃,木材供給我們建房子做家用。這些植物、礦物、水、空氣都是無私的奉獻,它們沒有所求,很講道義的。反過來看我們人,付出一點就要談條件,現在嚴重到連夫妻都要談條件,結婚以前要把財產分清楚。所以看到天地萬物對我們人類無私的一種奉獻服務,我們要向自然界來學習。孔子講這個意義非常的深廣。

  好,這一條就學習到這裡。《群書治要》講記第十集的節要,我們學習到這裡告一個段落,下一次就是第十一集。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