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36O講記—第十五集節要(做人之常道)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四一集) 2025/4/25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0-064-0241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群書治要36O》講記,第十五集節要五:
「孝、悌、謹、信、愛眾、親仁、餘力學文。」
這一條講,聖賢的學問不會跳出這七個範疇,就是這七個範圍,就能包括聖賢的學問。平常如果我們比較簡要,「孝、悌、謹、信、愛眾、親仁、餘力學文」,《弟子規》裡面講的就是這七個綱領,細講就是一千零八十個字,就是一部《弟子規》。如果我們一千零八十個字一下子記不住,我們就用五常,仁義禮智信這五常,這五個字講的就是做人的常道。做人正常之道,以這五個標準,來觀照自己的言語、行為。如果違背這個五常決定不犯,違背五常的言語行為決定不說,也不會去做,這樣慢慢的我們的言行就完全跟五常相應。這樣做久了,習慣成自然,到最後就像孔子一樣「隨心所欲不踰矩」,習慣成自然之後就不會逾越這些道德規矩。功夫也要從我們起心動念來觀照,我們的修養,不但在人的面前,除了慎獨,就是在沒有人的地方也很謹慎,這是儒家講慎獨,這慎獨的功夫。功夫要更深入,是別人都不知道我們內心的起心動念,慎獨還是外在我們這個身體不敢放逸,沒有人的地方也不敢放逸做壞事;念頭,不但自己一個人,或者在大眾面前,我們起心動念,別人也不知道,只有自己知道,要深入從我們起心動念去觀察,時時刻刻觀照自己的念頭,是正還是邪?我起這個念頭是正念還是邪念,是淨念還是染念,是覺還是迷,可以提起觀照。比方以染著來講,貪心是染著,瞋恨心是染著。人的脾氣大原因很多,其中就是常常看人不順眼,對人有成見這個是染著。心受到污染,就是貪瞋痴,這個念頭我們要深入的去觀照。觀照起心動念,我們可以去看《俞淨意公遇灶神記》,《俞淨意公遇灶神記》他表面也是在做善事、做好事,但是內心意惡太重,就是念頭,念頭不善。所以他還是有善根,遇到灶神現身來給他指點。所以我們看到這個《俞淨意公遇灶神記》,這一篇印光大師特別提起可以補充《了凡四訓》,如果我們從要觀察起心動念,看看《俞淨意公遇灶神記》幫助我們來觀照自己的念頭是善還是惡。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