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節要—人命無常,把握當下 悟道法師主講 (第四集) 2022/12/29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9-036-0004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節要。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請放掌。
上一次我們學習到本經的經題跟人題,我們也講過了。今天我們「正釋經文」,正式進入本經的經文。經文一開端,這段經文是屬於序分,就是「通序」。通序也就是通一切經,一切經都相同的,都通用的,所以叫通序。序也就是一個開端的意思,就是佛講每部經有個開頭。現在請大家看經文: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
這一段就是通序,就是經文。從這段經文,我們可以看出來,大家請看《講記》節要第一條,這段經文的第一條:
「一、從這一段經文可以看出本經與其他經不一樣,譬如《阿彌陀經》是佛在祇樹給孤獨園講的,是在人間;而本經是在龍宮講的。」
這個經文很明顯,這部經不是在人間講的,在龍宮講的。在人間講的,我們一般人比較不會有疑問,因為現在交通方便,很多人(也就是佛教徒)都去過印度朝聖,在全世界佛教的團體很多都到過印度朝聖,像靈鷲山、祇樹給孤獨園,這個在人間的地方還有歷史的軌跡,我們可以去尋找,那個古蹟也都還找得到。所以經典,佛在人間講的,比如說,《佛說阿彌陀經》是在祇樹給孤獨園講的,這個透過這些旅遊團,這些導遊介紹,大家還可以去找得到這個地方。佛在人間講的,大家也就比較沒有疑問了。但是本經是在龍宮講的,不在人間講的,我們想去找也找不到。龍宮在哪裡?這個有很多人就有很多疑問了,甚至有很多爭議。佛講經不是完全都在人間,當然人間是主要的,也有在天道講的,像我們大家很熟悉的《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菩薩本願經》是佛在忉利天宮為母說法,為他母親講經說法,他升到忉利天去了。忉利天也不是在人間,在天上。我們人間一般人也見不到,因此他就有懷疑。如果我們深入經教,這個疑問也就能夠化解了。
佛給我們講有六道(六道法界)、四聖法界,十法界。龍宮,龍是屬於畜生道,但是龍王是在畜生道有大福報的。每一道裡面都有大福報、小福報、沒有福報的,像鬼道裡面也有鬼王,但是那個最沒有福報就是餓鬼,所以每一道都有有福報的、有沒有福報的。龍王就是在水族類的,大海裡面水族類的,牠福報最大,所以牠跟我們是不同的法界。佛說法度眾生,普度眾生,六道、四聖法界合起來十法界,這一切眾生佛都普度,都會去現身說法。因為法界不一樣,現在科學家講時空維次不一樣,因此我們一般人,在不同的法界他有界限,他有障礙,就見不到。如果有一點禪定功夫的人,他可以突破很多維次的時空,我們一般人見不到的,他都見到了,他的能見度就比一般人高,見到不同法界,不同時空維次的世界。佛是完全沒有障礙,這個十法界,上自諸佛如來,下至地獄眾生,佛完全沒有障礙,佛徹底的見到,所以佛能夠到龍宮去講經。所以在經教裡面,這個理論如果明白了,對佛在龍宮講這部經,我們就不會有疑惑了。這部經是在龍宮講的,就是給我們講出講經的地點,就是在龍宮,「娑竭羅龍宮」。
我們再看第二條:
「二、佛臨終囑咐阿難,一切經典皆以如是我聞開頭。如是就是指這一部經;我是阿難尊者自稱;聞是親聞,不是傳說,是釋迦牟尼佛親自說的。如是我聞,這一部經是我阿難親自聽佛所說的。」
這一條給我們講,本師釋迦牟尼佛在臨終囑咐阿難尊者,佛快滅度了,阿難尊者請問佛陀,佛在世的時候所講的一切經教、經典,後世的弟子整理出來要流傳後世,流通十方,這個經文一開頭要安上什麼字,才能取信於後人,才能給後代的人相信這是佛陀您親自說的?要安上什麼字才能取信於後人?也就是給後世的人證明這部經是佛親自說的。佛就告訴阿難,以後你們結集經典,就是把我一生講的經做整理,每一部經一開頭,都安上「如是我聞」這四個字。用這四個字,後世的人他就能相信這個經是佛講的。所以佛囑咐阿難,每一部經前頭都要加上如是我聞。「如是」就是指這一部經。「我」就是阿難尊者自稱,因為阿難他是結集經典的負責人,他是總負責人。古時候沒有錄音機,也沒有錄像機,沒有這些機器,佛一生講經講了四十九年,阿難小佛三十歲,是佛的堂弟,小他三十歲。小三十歲,等於是說前面三十年他都沒聽到,後面十九年的他聽過了,阿難要求佛以前他沒聽過的,重複再給他講一遍。阿難他的記性很好,聽一遍,他就不會忘記,一個字也不會漏掉,也不會忘記。所以阿難尊者他是多聞第一,他的專長就是多聞,他的記性就像錄音機一樣,聽一遍就像錄音機錄起來了,他都不會忘記。所以結集經典,五百阿羅漢,大家都推阿難尊者出來複講(複講就是重複把佛講過的,透過阿難重複再講一遍),講一遍,大家就記錄,就文字記錄下來,就抄下來了。所以這個複講是從阿難尊者開始的,後來古來祖師大德培養講經人才都採用複講的方式,講老師的,不加自己的意思,是從阿難尊者開始的。阿難就是他自稱,「我」就是他自稱。「聞」是親聞,就親自聽聞,不是傳說的,也不是自己去編的。因為我們現在很多人對經典都會有懷疑,是不是後人他自己編的?阿難講這是「如是我聞」,親聞,不是自己編的,也不是聽別人說的,是親自聽本師釋迦牟尼佛說的,大家就不會有疑惑了。所以這一部經是我阿難親自聽佛所說的,用這個來證明,讓我們後代的人相信這部經是佛說的。
我們再看:
「三、如是說真如、自性,唯有真如自性才是是;真如自性以外的都是非,這也就是佛法講的真與妄。」
這個「如」不簡單,我們前面一條講是一個很普通的解釋。如是我聞,如是就是這一部,是我阿難親自聽佛說的,這個是我們一般的一個解釋。如果深入它的義理,這個就講到真如自性。「如」這個字,天台宗的祖師智者大師講了三個月,還沒講完。實在講,一切經都是講這個字,講什麼?就是講一個真如、自性,千經萬論都離不開真如自性,唯有真如自性才是「是」;真如自性以外的都是「非」,都不是,非就不是。這個也就是佛法講的真與妄,佛法講真心跟妄心。我們凡夫不知道什麼叫真心、什麼叫妄心,我們都是把妄心當作是真心。我們凡夫不明白什麼是真、什麼是妄,真心,妄心,我們常常做三時繫念,中峰國師在《三時繫念》的開示也給我們說明,心有肉團心、有緣慮心、有靈知心。靈知心就是講真如自性,我們一般人不知道,我們現在講到心,大概就是緣慮心,緣慮心是妄心。有的人說這個心臟就是我們的心,其實那個是肉團心,那個不是經典上講的心。所以這裡講「如」這個字,指的是真如自性。
第四條再給我們說,為什麼真如自性以外的都是非?請看第四條:
「四、何以說真性之外的都是非?真性之外是幻相。《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何以說真性之外都是非?非就是不是,真性才是,真性以外都不是,都不是就是非。因為真性之外,它是幻相,虛妄相。這裡引用《金剛經》講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金剛經》還有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因為是幻相,所以它是虛妄相,不是真的。
我們再看第五:
「五、一切有為法有沒有?有!雖有,它不是真的。能變的真如是真的,所變的現象是虛幻不實在的;不但虛幻不實在,而且不存在。所以,《金剛經》末後又云: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這一條接上面第四條,《金剛經》這首偈,大家很熟悉,「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就好像我們作夢一樣。一切有為法,有為法就是有生有滅,有變化的,無論是精神的、物質的,只要有生滅的、變化的,都叫有為法。這一切有為法,有沒有?有,有這個現相,有這個相。雖然有這個相,但是它不是真的,它是一個幻相,一個虛妄相,不是真的。這個就像我們看電視屏幕,我們看電視屏幕,你說有沒有那些相?你這個開關一打開,你轉頻道,轉哪個頻道,哪個節目就出來了。頻道很多,節目很多,千差萬別,相很多。現在我們每一個人大概都看手機、看電腦、看電視,這是現代人好像生活當中不可缺少的,天天都在看。螢幕裡面有沒有這些相?有,你不能說它沒有相,但是那個相不是真的,是幻相,這個大家可以理解。電視裡面那個相,有這個相,我們看了也很喜歡看,但是它是幻相,它不是真的,這個我們可以理解。但是佛現在跟我們講,我們現在眼前看到這個世界,就跟我們看電視一樣,是虛妄的,包括我們這個身體也是虛妄的。這個我們一般人就會執著,這個明明有,跟電視那個不一樣,電視你摸都沒有,空空的,只有相。但是我們現在這個現實的世界,我可以摸得到一個實體的,怎麼會說是虛妄的?
佛給我們講,我們現在感官的世界,我們感覺到是真實的,但是的確我們現在這個世界是虛幻不實的,為什麼?有生滅變化,無常。我們現在看到的,能夠感覺到的,是很明顯的一個生滅變化。實際上它這個變化(生滅),它是剎那剎那生滅。剎那生滅,我們感覺不到。彌勒菩薩說,一彈指就三十二億百千念,我們怎麼感覺得到?一秒鐘最少也彈個四次,一千二千兆;彈快一點,一千六百兆;二千一百兆都有,一秒鐘彈七次。這過去我們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都把它計算出來了。念頭剎那生滅,物質現象、精神現象就那個念頭累積起來的。就像我們看動畫卡通一樣,一張一張是靜態的,但是你快速給它轉動,它在動,好像真有了,其實它沒有在動。什麼在動?我們的妄念在動,妄念剎那剎那生滅。就像那個舊式的電影,每一張底片都是靜態的,放在機器給它快速轉動,一秒鐘給它轉二十四張,幻燈片打在銀幕上,人都在動了。跟那個卡通影片一樣,動畫一樣。其實它有沒有動?沒有。所以那個動是妄,虛妄的,不是真的。我們看到這個現實世界比那個快,無法相提並論,我們怎麼會知道是假的?但是我們從一個比較明顯的感覺來講,這個也不難體會,你就看我們照相的相片就好了。你看十年前的照片跟十年後的照片,甚至一年前跟一年後也就不一樣了。但是五年、十年,我們看得就比較明顯,現在一看,差這麼多。那不是說十年才突然變化的,它是剎那剎那都在變的。剎那剎那在變,我們感覺好像沒有在變,其實都在變,它不是突然這樣變的,是剎那剎那變。我們凡夫要長時間,我們才能明顯感覺出來,我們人老了,頭髮白了,相不一樣了。所以我們看看相片,也能體會,體會到我們這個現實的世界就是虛幻不實在的,因為一直在變。如果是實在的,它不會變,真的,它就不會變。所以佛給我們講真話,就是凡是會變的,那就是虛幻不實在的,是假的。
「能變的真如是真的」,那個真的,那個不會變,不會變是真的。所以佛講的真跟妄,定義就是你不變就是真的,你會變就是虛妄的,就是假的,它的定義在這裡。但是這個虛妄的假相,這些現相是從能變的真如現出來的。《華嚴經》講,「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變是識在變。中峰國師在《三時繫念》開示,「諸佛悟之,假名惟心,眾生迷之,便成妄識」,妄識就阿賴耶,八個識,識在變。會變的,那是虛妄的。能變的真如是真的,能夠變的,能夠現的,像電視屏幕它能現,但是它不會變,它是真的,裡面的現相,節目千變萬化,那不是真的,那是虛妄的。真的它不變,虛妄的它一直在變化,所以是虛幻不實在。「不但虛幻不實在,而且不存在」。這個我們一般人就更難理解,明明現在這個都存在,怎麼會不存在?現在給我們講個不存在,我們也搞不懂了。說真的是不存在,如果我們常常去觀夢境,慢慢我們會有悟處。晚上我們大家都有作夢的經驗,夢醒了之後,無論是好夢、惡夢,醒過來就是一場夢,醒過來什麼都沒有,痕跡你也找不到,夢境不存在。我們夢醒了之後是一場夢,那不是真的,不存在。正當我們還在作夢的時候,我們認為在,認為真有。但是我們去想一想,我們夢還沒有醒,把夢境當作真的,那夢境存在不存在?大家去想一想,它還是不存在。不是說夢醒了,它就不存在;正在作夢的時候,它就存在。實際上是你作夢的時候,它還是不存在,只是你夢醒了,原來是夢境,不存在。你正在作夢,你不知道,你認為是真的,存在。但是事實真相,正當我們在迷的時候,它還是不存在,不是說迷的時候存在,悟的時候就不存在,不是。你迷的時候,我們現在就不存在,就跟作夢一樣。這個你參透了,就叫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你見到事實真相。
事實真相是什麼?空寂,常寂光。在《圓覺經》也有個比喻,好像病目看到空中有花,《圓覺經》佛是用這個比喻。你眼睛有病,看到空中有花,身體不好的人,也有這個經驗。像我以前也常常,人蹲下去站起來空中都是星星,滿天都是金條,實際上那是我們身體有問題、有毛病,看到空中有這些東西,有這些花。我們認為那是真有,實際上沒有,是因為你眼睛有病,所以你看到那個假相,那是幻相。當我們眼睛有病,看到那些空中的花,那空中有沒有花?還是沒有。我們看到明明有,我們認為真有,但是我們認為真有的時候,它還是沒有,是我們有病,現出這個妄相出來。就像我們作夢一樣,夢醒過來,夢不存在。但是正當我們作夢的時候,還沒有醒過來,它存在不存在?它還是不存在。不是說作夢的時候就存在,夢醒了就不存在,不是,正當我們正在作夢,它還是不存在。所以這裡給我們講,「不但虛幻不實在,而且不存在」。所以我們還是要用《金剛經》佛教我們這個道理去觀,我們星期三學習《金剛經講義節要》,不斷提到這個。提這個,我們好像一直重複在講,講很多遍了,那有沒有必要?如果你大徹大悟就不用講了。如果你還迷惑顛倒,還沒有大徹大悟,我看講一百萬遍都不算多,因為你還沒悟,就要繼續講。繼續講是什麼意思?不斷提醒。就好像我們每天念經,那為什麼每天念?不是念一遍就好了嗎?如果你像六祖惠能大師這樣,當然一遍,甚至不用一遍,六祖他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大徹大悟了,後面統統都不用講了。禪宗祖師大德講,你真的大徹大悟,都不用講了,舌頭掛牆壁。舌頭掛牆壁,意思就不用講了,你都全明白了。如果不明白,就要不斷的講,講到你明白,明白就不用再講了,你也不用再聽了。
所以這首偈,我們要常常提醒。你看《金剛經》末後,「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就是你應當作這樣的一個觀察、觀照,這個幫助我們看破放下,這個我們念佛人也需要。為什麼說念佛人需要?因為念佛,我們修淨土宗,根據《彌陀經》修學的宗旨,就是信、願、行三個字。真信,相信有極樂世界,相信有阿彌陀佛接引十方念佛眾生往生西方,相信自己遇到往生就有分。信,要發願,願生西方,願捨娑婆,捨就是放下。願意往生西方,願意放下娑婆世界,信願具足,再加上念佛,就一定可以往生。蕅益祖師在《彌陀要解》給我們開示,能不能往生,在信願之有無。你有沒有真信,有沒有切願?真的願意往生西方,真相信,不懷疑。你真相信,不懷疑,真正發願要往生西方,這是你往生西方的關鍵。能不能往生西方,關鍵在信願之有無。如果沒有信願,你對這個世界放不下,留戀這個世界,把這個世界當作真的,願就生不起來了。我們發願都口頭上在發願,心裡根本就沒有發願。要心發願才相應,才跟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相應。往生品位高下,是在念佛功夫的淺深。你念佛功夫比較深,品位高;念佛功夫比較淺,品位低。如果你念佛功夫念得很好,佛念得很多,你沒有信願,你不願意往生西方,你的功夫念得再好,也不能往生。這個道理很簡單,你不願意去。阿彌陀佛願意接,你不願意去,阿彌陀佛也不能勉強。阿彌陀佛願意接,我們也願意去,那就相應了。一個願意接,一個願意去,那就相應。一個願意接,一個不願意去,還不想去,當然不能去。不是阿彌陀佛的問題,是我們這方面的問題。
我們為什麼不願意往生西方?因為放不下,留戀這個世界。為什麼留戀這個世界?沒看破。為什麼沒有看破?不知道這個世界是假的,把它當作真的。所以《金剛經》這首偈也是對我們念佛人看破放下有很大的幫助,我們如果還沒有真正看破放下,這個信願還不具足,《金剛經》也是很需要的。這一生真正想往生,如果你真的是放下了,當然就沒有問題;如果我們還是放不下,就是還沒看破。《金剛經》幫助我們看破放下這個娑婆世界,那我們信願就能生起來了,真能放得下,不再貪戀這個世界。為什麼不貪戀?因為你知道它是假的。我們為什麼放不下?因為我們把它當真的,所以在這個當中生分別執著,我們就放不下,把它當真的。如果「如夢幻泡影」,第一個是夢,第一個我們觀成了,那也就能放下了。大家都有作夢的經驗,所以佛把夢擺在第一個。我們看到現實的世界就是跟晚上作夢一樣,我們就是這樣去觀,「應作如是觀」,就是這樣觀。我們現在,現在就在作夢,就這麼觀。
這個觀都是在我們現實生活當中去觀,江味農老居士他也是有修觀的一個經驗談。這首偈是在《金剛經》最後面的,最後面也就是我們俗話講壓軸好戲,就放在最後面,所以這首偈我們不能疏忽了。《金剛經》前面講那麼多,這首偈等於是壓軸的,你前面不悟,到最後這一句,這是要幫助你悟入。當然前面,如果你像六祖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開悟了,你當然後面不用再聽。如果前面聽那麼多,還不開悟,最後這一句就是幫助我們開悟的。最後這一句就從我們觀緣生法是虛妄不實的,這個我們就比較能夠切入了,因為在我們現實生活,我們就容易下手,比如說,觀夢境,我們天天在作夢,我們就比較有一個下手處。直接叫我們去觀自性如如不動,那我們就很困難。
江老居士他也把他修觀的心得給我們報告,他說二十年來,也是用這首偈在修觀,但沒什麼感覺,好像不得力。後來有一天他忽然覺悟到,這首偈應該在我們生活當中點點滴滴去起觀照,沒有從現實生活點點滴滴去觀照,時時刻刻提起觀照,功夫不會得力。他怎麼提起觀照?他就有悟到這一點了,他就是每一天面對的人事物,一個順境,一個逆境,順境、逆境有大有小,再小的順境、逆境,他都用這首偈去觀。遇到順境,人家對你很讚歎,賺大錢,那我們一般人就好高興,很開心,心裡很愉快,就迷了,就起貪心,就認為這是真的,我得到了。逆境,就是不順心的事情,不如意的事情,那我們心就很不舒服,心就很煩,生煩惱,生瞋恨心,貪瞋痴慢統統起來了。遇到逆境,再小的逆境,極小不順心的事情,大的當然就不用說了,極小的,他也是從這首偈去觀,這個是在作夢,「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假的,不要認真。他說,這樣去觀,功夫慢慢得力了,念佛感覺比較踏實了。以前念佛,心裡都不踏實;現在他作觀想、觀照,慢慢對順境、逆境,他就平常心,不在乎了,這個時候念佛,他就覺得很踏實;看經,眼光也亮了,以前看不明白,現在都看得明白了。這是他修學的經驗,也提供我們參考。
總之應作如是觀,應作當中我們要深入的去理解,這個修行的方法。應作,應就是應該、應當;作是什麼?你要作意。作意就是說,我們現在講,你要專注,用心真的這樣觀。這要作意,作意去觀;如果你不作意,那你觀不起來,還是隨著我們平常這些妄念,還是跟著它跑。但是你作意,就是你心提起作意去觀。其實我們修學功夫得不得力都在這兩個字,應作如是觀,不管你修什麼法門。修《十六觀經》當然要作意,我們念佛要不要作意?這是應作如是觀,那用在我們念佛法門?應作如是念,這個關鍵都在應作如是這個上面。應是應當、應該,作是你要作意,你要十分的作意。修般若,也都是這樣修,就像參禪一樣。作意是什麼?古大德講,你要很專注。古大德用「如貓捕鼠」來讓我們去體會什麼叫作意。大家有沒有看到貓抓老鼠?我小時候常常看,小時候好像老鼠跟貓特別多,以前的貓都會抓老鼠。現代的貓聽說跟老鼠都玩在一起,不一樣了,時代不一樣,老鼠跟貓也不一樣了。小時候我們住在鄉下,住在汐止鄉下(那個時候還是鄉下),一般平房,我們的家裡有貓也有老鼠,以前的人養貓就是抓老鼠的。我常常看到那個貓牠抓老鼠,牠在那邊等,兩個眼睛很專注的在看老鼠的動態,看準了,他就撲上去了。所以古大德講,你參禪或者是念佛,都像貓抓老鼠那樣的專注,這個叫應作,就是作意,那你功夫才會得力。如果散散的,你專注力不集中,觀的功夫就很難得力,念佛也是一樣。
所以這一句,用在念佛也可以。用在念佛,就是一切有為法,不管你遇到什麼境界,就是應作如是念,你就念佛,把妄念用佛念把它代替過來。古大德常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就不怕我們的妄念起來,怕我們的覺悟太慢,我們察覺太慢,警覺心不夠,那我們又跟著無明跑了。所以這一首偈,後面「應作如是觀」,這個是重點,這是用功的要領、方法,就是這一句「應作如是觀」。前面給我們講這些事實真相,我們要這樣去觀,這個道理明白,要這樣去觀。常常這樣去觀照,慢慢的我們就看破了。剛開始,慢慢我們也會看得比較淡,從看淡,慢慢的深入就看破了。看破,放下就很自然;沒有看破,放下很難。所以看破放下,放下看破,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幫助看破,相輔相成。
我們再看:
「六、凡夫被這些虛幻的境界蒙蔽了,這些虛幻的境界如同電影畫面一樣,我們以為那是真實的,其實是假的。電影畫面是假的,每個人都能體會到,但是說現實一切境界是假的,很多人無法體會,都以為這是真實的。」
的確也是這樣,我們現在每一個人不都把現前的境界都認為是真的嗎?你給大家說,我們現在這個世界都是假的,你不要認真。絕大多數的人都不會同意的,我明明接觸到的,這個都是實實在在的,怎麼會是假的?這些人很難體會。但佛給我們講真話,這個就像作夢一樣,如夢幻泡影,就像你看電影那些畫面一樣的。這個如果沒有深入去觀照,很難體會,但是我們也可以從一些比較粗淺的地方來體會。我們從小乘經典講的這些苦、空、無常、無我,這個我們一般人的常識能夠理解的,我們也的確看到就是這樣。像《八大人覺經》一開頭就給我們講,「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這一條我們大家都能感受到。世間無常,我們看看這個世間是不是無常?無常。哪一件事情它是永恆的?沒有。這個大家都能夠體會得到的,世間的確無常,時間、空間都是無常。四大苦空,我們這個身體有內四大,外四大。外四大有天災人禍,內四大有生老病死,苦不苦?苦。到最後死了,什麼都沒有,「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什麼都帶不走,一場空。
人生就是一場夢,但是我們都是被這些虛妄境界蒙蔽了,被騙了(我們現在說騙),把電影銀幕當作是真的。我們常常看戲,也會被騙,它裡面演的歡樂,我們就跟著笑;悲哀,我們就跟著哭,被它騙了,不知道它是假的,而且它不是真的。如果你知道它是假的,你看到這一切好的、不好的,統統如夢幻泡影,你心就如如不動,你就見到真相了。我們迷的時候,隨著虛妄的境界在轉,迷惑顛倒,在裡面起貪瞋痴慢這些煩惱。的確電影說假的,我們比較容易體會,大家比較容易同意。但是說我們現實世界是假的,有很多人就無法體會,明明是真的,都以為是真實的。這樁事情,我們老和尚過去在世的時候,在講席當中他常常提醒我們,我覺得這個也可以觀。他老人家講,這個錢放在口袋是我的,你存在銀行不是你的,你去買股票也不是你的,這個可以觀。現在我錢放在我口袋,我現在要用可以拿出來用,那是我的。你說存在銀行,存在哪裡,就不是我的了。但是我們總覺得我有存多少錢,是不是心裡有這個執著?我有多少房子。房子,今天這個房子我住,是我的;我離開了,這個房子就不是我的。說真的我們人生就像旅行一樣,你去外面旅行租個賓館,住一個晚上、兩個晚上,你不會執著那個賓館就是我的,你知道這個租的,明天我們退房就要還給人家了,不是我的,只是暫時住在這裡。實際上我們自己的房子也是暫時住的,我們一口氣不來,什麼也帶不走,包括這個身體也不是我們的。
早年很多同修移民到美國,我們館長往生了,我們老和尚到澳洲去了,很多同修勸我,到美國辦綠卡,永久居留。本來也是有這個起心動念,不錯,去拿個永久居留。後來一九九七年韓館長,之前他兒子在美國,她辦綠卡,跟我們老和尚辦綠卡,一年要住美國住半年。後來我們老和尚他先拿到美國護照,韓館長她是一九九七年,好像一月份才拿到,拿到她就回來台灣,然後三月她就往生了,拿到護照沒有再回去就往生了。當時我看到這個,我就有一點悟處,我說什麼叫永久居留?哪一個人能永久居留?美國總統他都不能永久居留,任何人都沒有辦法永久居留。所以我對這個辦永久居留,我也就不會在乎了,有需要再說;如果用不到,你辦那個幹什麼?而且辦了,你縱然拿到護照,你能住多久?這個世界沒有永久居留的,不要打妄想。但是我們人總是有這個執著、有這個概念,我要永久居留,你能居留多久?有沒有跟閻羅王打合約,你哪一天要死都不知道,什麼永久居留,人命無常,人命在呼吸間。
我們這個冬天凍死好多人,昨天晚上我也是睡到半夜,手腳酸痛到醒過來。我以為是在作夢,結果醒過來還是在痛,就知道這是真的在痛,可能晚上入夜比較冷,昨天暖氣我把它關掉。但是我睡覺,壞習慣,不好睡,常常會踢棉被,可能沒蓋被子著涼了,寒氣進去。這個冬天,我看報紙死了很多人,好像心肌梗塞的,血管不通這些等等,這個也很容易。聽說有一個五十幾歲,好像凍死了,何況我七十幾歲,年紀這麼大了,這個真的是無常。所以我們人總是要去面對這個無常。這個我們比較容易體會,這個比較粗的,我們容易體會。粗的我們體會到了,再進入比較細的,那我們慢慢就能夠看淡、看破、放下,就是一切不再計較、不再認真,能過得去就好了。所以我們現在我們要來練習,我們老和尚以前教我們練習,就是晚上睡覺你就要當作死了。這個也不是假話,睡覺跟死就沒有兩樣。我們念佛人就是每一天都求佛來接引,我們隨時都可以走,我們要有這樣的心理準備。
過去早年我們老和尚講經都是教我們,修道人沒有明天,只有今天。我覺得這句話也是滿真實的,我們要把握今天,不要想到明天,還有後天,來日方長,事實上,人命無常。所以我們念佛求生淨土,就在今天。大家不要擔心,我功夫還沒有念到功夫成片,我還沒有念到一心不亂,還沒有念到理一心不亂,不要擔心這個。我們剛才講了,蕅益祖師給我們開示,你能不能往生是你的信願之有無,這是關鍵。你念佛功夫的淺深是品位高下的關係,不是往生的關鍵。關鍵是在信願,你有真信切願,你臨終一念、十念也能往生。你沒有真信切願,你不願意往生西方,你佛念得再好,也不能往生,因為你不願意去,簡單講就這樣。為什麼不願意去?對娑婆世界沒有真正看破,不知道這個世界都是假的,苦、空、無常、無我,還認為是真的,放不下。不知道西方極樂世界那種快樂,人間天上都沒有。
我們觀苦、空、無常、無我。印光祖師是觀一個「死」字,印光祖師寫個「死」。我就要死了,打什麼妄想?還有什麼放不下的?就要放下,所以我們可以從這方面去觀。或者你如果覺得觀這個太痛苦了,觀苦、空、無常、無我。能不能觀快樂一點?快樂一點就觀極樂世界,觀七寶池、八功德水,觀蓮花,觀佛像,觀那個就很快樂。那個觀起來也是可以放得下,因為那個觀起來你愈嚮往極樂世界,你嚮往極樂世界,當然娑婆世界你就放下了。那也可以,看你哪一種觀法,你可以比較得力,個人根器不一樣,你自己可以選擇。如果你要觀快樂一點的,建議多讀《無量壽經》,你讀到菩提道場,我讀到寶樹四百萬里,讀得滿有感覺的,那個樹、那個佛光,你感受那個佛光的氣氛。所以讀《無量壽經》,我們這邊每一天不是讀《無量壽經》,就是讀《彌陀經》,《彌陀經》跟《無量壽經》是同部。《彌陀經》,十齋日,我們上午都固定讀一部《彌陀經》、念佛,下午讀《地藏菩薩本願經》;不是十齋日,下午都是讀《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這部經把娑婆世界跟極樂世界講得很詳細,讓我們對兩個世界有一個很明顯的對比,讓我們知道取捨。娑婆世界就這樣,《無量壽經》三十三品到三十七品講的就是我們現前娑婆世界的現狀,就是五濁惡世。極樂世界是五清善世,淨土沒有污染,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所以這部經多讀,幫助我們生起信願之心,這有幫助。多了解,多認識,幫助我們增長信願。真信切願,你真信,真發願要去,跟阿彌陀佛就相應,你念佛功夫差,也能往生,只是品位低一點。你有真信切願,你念佛功夫還不到成片,臨終佛光注照,就把你的功夫提升,你心就不顛倒。佛光注照,你就不會顛倒,那不是靠我們念佛功夫去伏煩惱,是真信發願,臨命終的時候,善惡種子都不起現行,只有佛號提起來,這樣佛光就引我們去極樂世界。這是靠他力來接引,不是靠我們自己念佛的功夫,念到能伏煩惱、斷煩惱。所以淨土它的特色就是在信願,我們一般都是注重念佛,要怎麼念,念到怎麼樣,但是疏忽了信願。應該信願行都不能疏忽,當然有真信切願,你念佛功夫愈深愈好,往生品位愈高,往生愈自在,能夠預知時至,自在往生。所以信願行,如鼎三足,缺一不可,這個我們要常常記住,記在心裡。所以這個世界不是真的,一般人以為真的。
我們再看第七條:
「七、所有現象都是剎那不住,剎那生滅,所以不是真實存在,真實存在的是能變的法性,法性也稱作真如。」
佛經裡面講我們的自性,名詞很多,講的都是一樁事情。佛為什麼講那麼多名詞?叫我們不要執著名字相、不要執著心緣相、不要執著言說相,這樣你才能開悟。所以名詞不一樣,意思一樣,講的是一樁事情,講法性、真如、自性、如來藏等等。中峰國師在《三時繫念》開示,他是講法性,法性就是自性,就是如來藏。中峰國師給們開示,「生自緣生,而法性不與緣俱生」。生是緣生,法性它沒有生,它不生。所謂不生,就是它本來就存在。生是什麼在生?是緣在生,緣聚生起這個現象,這個現象是虛妄的,緣聚它才生。好像我們兩隻手,這樣合起來,合掌,這個合掌的相。兩隻手合起來,這個緣聚,合掌,這個相出現了,然後放下,緣散,沒有了。一切法不都是緣聚緣散?緣聚就生了,緣散就沒有了。你緣聚緣散,法性它沒有跟著生,它也沒有跟著滅。「滅自緣滅,而法性不與緣俱滅」,法性它還是存在的。就好像我們看電視屏幕,電視屏幕我們把它比喻作我們的法性、我們的自性,它始終在那邊。我們看電視裡面那個節目內容,千變萬化,等一下把它關掉,滅了,沒有了。沒有,那個屏幕有沒有消失?沒有,它還是在,但是節目那些畫面、那些相沒有了。等一下一開,它又有了,一開就是緣聚,又生出來了;把它關掉,緣散,又滅了。但是那個屏幕,它始終都是這樣,你關掉,它是這樣;你打開,它還是這樣。用這個來形容比喻我們的自性、我們的法性。所以這個屏幕,你開關一打開,節目出來,它沒有生;你把它關掉,它也沒有滅,它也沒有消失掉。我們從這個地方去體會一個概念,進一步去悟入佛講的真實義。
所以這個現象就是《金剛經》講的有為法,精神、物質都是剎那不住,它是生滅變化,它不是真實存在,我們不要去執著是真的。不要執著,我們自然就放下了。為什麼放不下?因為不知道它是假的,把它當作真的,所以才會放不下。知道事實真相,放下就是很自然的,一點都不勉強。
我們再看第八:
「八、世尊所說一切法,都是從自性裡流露出來的,所以稱如是,絕對不是意識心的流露。一般人講的念頭、思想、觀念,在佛法裡是講心、意、識;心是阿賴耶,意是末那,識就是第六意識。十法界之內的眾生,其思想、知見不離心意識;能離心意識就脫離十法界,入一真法界。」
十法界,包括四聖法界,也都沒有離開心意識。離開心意識,用真心,就不用妄心,他就入一真法界。所以十法界跟一真法界,就是一個是用心意識,一個沒有用心意識。心意識是妄心,離心意識,就是用真心,用真心就入一真法界。本來十法界就是一真法界,迷了就變成十法界,悟了十法界就是一真法界。所以世尊所說一切法都從自性流露出來,從真如自性流露出來,所以叫如是。
我們再看第九:
「九、入一真法界,《華嚴經》稱之為法身大士,這是究竟解脫,真正得大圓滿,方能找到禪宗所謂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也就是真正的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找到了自己,自己真心自性變現出來的虛空法界、十法界的依正莊嚴,就能掌握住。」
入一真法界是《華嚴經》講的法身大士,這是得到究竟解脫,真正得大圓滿,這個才能找到禪宗所講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也就是真正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是找到了真正的自己,自己的真心自性變現出虛空法界,這一切都是我們自心所現的,我們自心所現的,當然我們可以掌握,那就真正有我。我們現在迷惑顛倒,我們認為有我,實際上沒有,我們不能掌握,不能主宰,不能控制,那怎麼會有我?所以我們現在這個苦、空、無常、無我,如果真正大徹大悟,就常樂我淨,這就不一樣了。
好,今天這節課時間到了,我們學習到了第九條。第十以後,後面還有很多條,我們下一次再來學習。
今天是二O二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再過兩天就是二O二三年一月一日,就過國曆年了,西元過年。我們傳統農曆(壬寅)年也十二月了,今天初七,我們中國講十二月叫臘月,臘月就是一年最後一個月。明天臘月初八,本師釋迦牟尼佛成道紀念日。什麼叫成道?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就叫成道。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不是釋迦牟尼佛一個人的事情,是大家的事情。佛出現在世間就是告訴我們這樁事情,示現給我們看,大家都有跟如來同樣的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所以本師釋迦牟尼佛成道的時候,第一部經講《華嚴經》,第一句話就是: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一切眾生都有如來智慧德相,一樣,平等的,但是我們有妄想執著迷失掉了。佛出現在世間大慈大悲告訴我們這樁事情,勸我們回歸自性,就跟如來享受同樣的極樂世界。古人講,不讀《華嚴》,不知佛家富貴。以為佛教修行人,修苦行,很苦,其實苦當中有樂,華藏世界、極樂世界,那個樂是人間天上都沒有的,那才是真樂,這是我們要學習的。
好,在這裡跟大家拜個早年,祝大家新年快樂,心想事成。明天是臘月初八,世尊成道日,祝大家早日開悟,早日成佛。我們下一次就是明年了,下個星期四,就是二O二三年一月五日,我們繼續再來學習《十善業道經講記》節要。今天就講到這裡圓滿。等一下我們念完迴向偈,請維那師等我下座再喊拜三拜。好,現在請大家合掌跟我念迴向偈,我念一句,大家跟著我念一句,我念完之後,大家再念。「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