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節要—隨業受報,心是主宰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集)  2023/2/16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9-036-0010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節要。諸位同修,請大家翻開「節要」第二十一頁,我們從第四行這個經文看起,我先將這一段經文念一遍,我們對一對地方。

  【而心無色不可見取。但是虛妄諸法集起。畢竟無主無我我所。雖各隨業。所現不同。而實於中無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議。】

  我們從這段經文看起。我們前面學習到經文給我們講,一切眾生形色種類千差萬別,有很美好的、有很醜陋的、有很大的、有很小的,各式各樣的形狀、種類、顏色,各不相同,可以說千差萬別,無量無邊。這個一切的這些現相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差別?佛很簡單的一句話就跟我們說明,皆由眾生的心造善不善所致的,造作善業、惡業。心有善、有不善,身語意三業造作所感得的果報,這是業因果報。我們凡夫妄想分別執著,這三大煩惱都有。妄想是根本,就是起心動念,由起心動念就發展分別、執著,分別、執著就有善、有惡,有善惡不同,我們修善感得善果,造惡感得惡報。所以有起心動念,那就有善惡了。不起心、不動念,回歸自性,自性是純淨純善,超越這個善惡的善,稱為至善。我們在六道輪迴裡面,這個善惡業因果報都不相同,這個種類就很多了,因為這個業因很多,果報當然就很多、很複雜。

  我們今天接下來這段經文是心造善不善,這個善不善都是心造的。『心無色不可見得取』,「心」它沒有色相,我們看不見,也觸摸不到。『但是虛妄諸法集起』,我們看到這一切都是虛妄,諸法集合起來生起的現象。「諸法集起」,這是虛妄的。這個虛妄『畢竟無主』,沒有一個主宰。也『無我』,這個當中沒有我,沒有我就是我不能去控制、我不能去支配、我也不可能去佔有,「無我」。沒有我,也沒有『我所』,也沒有我所有的,這個叫「無主」。『雖各隨業,所現不同』,雖然各個眾生隨個人自己造的善惡業所現的這些果報不相同。『而實於中無有作者』,這個當中沒有一個人在那裡做主宰。一般宗教家講,上帝在主宰,這些人都是上帝造的,西方的宗教都是這個講法。但是如果再進一步去問,那上帝又是誰造的?恐怕這個就沒有答案了。佛給我們講這個事實真相,就是「而實於中」,事實這個當中沒有人在那裡操縱,在操作,沒有。『故一切法皆不思議』,所以這個「一切法皆不思議」,這個就是答案了。不思議,你就明白了。佛在這裡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一般我們常常在大乘經典看到「不可思議」,不可思議就是說你不可以用你的思惟想像,你想不到,你怎麼想,愈想就愈遙遠,你也無法用言語去議論,說不出來。這個不思議就是禪宗講的,「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這是不思議,這兩句話就是不可思議。

  淨宗學會同修大家也常常讀誦《無量壽經》,《無量壽經》裡面講的,阿難尊者跟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對話,為什麼在我們三界裡面有地居天、有空居天?地居天就是四王天、忉利天,這個是在須彌山頂,它在地面的,像我們人類,我們沒有離開地。再上去叫空居,空居就是他們生活在空中。我們看到極樂世界也是有這種情況,有在地講經誦經者,有在虛空講誦受聽者,極樂世界他自在,你要在地上就在地上,你要在空中就在空中。但我們三界當中,地居天就不可能在空中,只有空居天他才能在空中,這個就是不同的地方。佛問阿難,這是什麼原因?阿難就講,「不可思議業力所致」。阿難當然他知道,他是代眾生問,就是眾生不明白,但是他沒有問,佛沒有講,那我們也不知道。所以為什麼有這些現象?不可思議業力所致。我們現在看到宇宙間這一切萬事萬法,森羅萬象,種種種種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不可思議業力所致,這個業力是不可思議。所以這樁事情,你不能用思,思惟達不到,你議論也講不出來。所以禪宗他用參,參叫參究,你不能研究。研究是用心意識,要離心識參你才會明白。明白就叫明心見性,見性就叫成佛。你明白這個事實真相,唯證方知,你自己證入才知道,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所以「不可思議」這四個字就是答案。在不可思議當中,我們硬要去思議,當然我們怎麼想也想不通。你怎麼講,這個世間的宗教家、哲學家、科學家,到現在對這個宇宙怎麼來的?各說各話,很多議論,但是都沒結論。所以我們看到的,這一切的確都是不可思議。你說你能思議嗎?我們人怎麼是長這個樣子?我記得我年輕的時候剛學佛,有一次在新生南路,兩位基督教的傳教士他們出來請人家去聽牧師講道。他們很熱心,他們穿了一個有寫字的,好像在新生南路一個教堂,滿大的,把我拉去了,我說我還有事,他說沒關係,我幫你出計程車錢,其中有一個就陪我坐計程車,幫我付錢,另外一個再去拉另外的人,很熱心。結果去到那邊,也是滿多人的,滿滿的,國外回來的牧師,講道。講了很多,我都記不得,只有一句到現在還記得,幾十年過去了,大概五十多年了。這個牧師講得很精彩,大家鼓掌,他說這個上帝實在太偉大了,你看把我們人造得這個樣子,造得多剛好!你看這個鼻子,鼻孔給我們造朝下的,如果給我們造鼻孔朝上,那一下雨我們就積水了,他說上帝很會造人。但是剛學佛,我也是很頑固的,不是我一聽就相信,因為聽了佛經一點道理,對他講這個,我就有疑問了。上帝造我們,我們人是上帝造的,那上帝是誰造的?為什麼有上帝?上帝從哪裡來的?所以我十八歲的時候在大同公司做臨時工,每天中午一個裡面的同仁,他信基督教,每天中午都給我們傳教。我那個時候已經在聽經了,我就跟他辯論,我問的問題,他都無法回答的,所以我也就沒有去信,沒有接受。

  所以這個宗教跟佛教它的不同點,佛教它是教育,它不是宗教。宗教就是神怎麼講的,你就怎麼接受,你不能有疑問的,你只能接受。佛教不一樣,你看佛的經典都是弟子問的,無問自說的經典有,但是不多(佛主動說的),大多數經典都是佛弟子提問題。像這部經是無問自說,佛對龍王說的,也是對我們大家說的。所以佛法它是教育,教育才有師生這個稱呼,才有這個你有疑問可以提出來。像宗教你就不能去提這個疑問,你到基督教去,你要跟他提疑問,他不會回答你這些什麼問題。所以這個是教育跟宗教不同的地方,這個也是我們學佛的人基本上要有這個認知。

  好,我們看「節要」第一條:

  「一、而心無色,心不是物質,不是色法;色是色法,即五蘊:色、受、想、行、識。現在科學把它分成兩大類:一是物質,一是精神。佛法講的色就是物質,心就是精神。心有真心、妄心,無論是真心、妄心都不是物質。」

  心跟色,實在講,《心經》講得最徹底。心它不是物質,不是物質就是它不是一個東西,它不是色法,它不是有個體積。「而心無色」,這個心它不是色法,所以你不可見,你看不到,你也不能去取,你也不能去取得,因為它不是物質。五蘊講色、受、想、行、識,色就是物質,受、想、行、識是精神。實在講,講到這個心,它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質,這是講到我們的自性。如果說我們思惟想像,可以想像到真心,那佛就不會說不可思議了。因為第六意識這個妄心緣不到真心,你怎麼想也想不到,因為意識心它總有個極限、一個範圍,那想不到,但是它存在。「不可見取」,你不能說它沒有,為什麼?這一切萬法都是從這個出來的,從這個不可見取的心現出來的,心現的。就像螢幕它空空的,沒有,但是所有的色相都從那個螢幕出現的。所以這一條給我們講,就是它不是一個物質,這是講到我們的自性,心現識變,心不可見取。

  我們看第二條:

  「二、不可見取是說六根決定達不到;取是執著、佔有。不但是心法不可見、不可取,色法亦是如此。」

  我們先看這一段。《講記》這一段給我們說明,「不可見取」就是我們六根達不到的,這個六根,根對塵這個當中就有六識,這個識,眼、耳、鼻、舌、身、意,六識,這個達不到。就是我們用意識心去想像,想像不到,用我們的眼睛看也看不到,就是不可見。不可取,這個取是執著。這個心你也無法去佔有它,就不可取。不但是心法不可見、不可取,其實色法我們也是如此。

  「譬如身是色法,身雖然可見,但決定不可取。」

  為什麼不可取?

  「現在科學家證明,身體的細胞新陳代謝是剎那生滅,舊的細胞死了,新的細胞生了。如果可取,細胞應該永遠不生不滅。」

  那這個才是可取。

  「所以,連身體都不可取,何況身外之物?換言之。」

  也就是換一句話說。

  「沒有一樣東西是屬於自己的。」

  這個無我就是不是自己的。我們老和尚在世的時候常常講,我們在這個世間沒有一樣是自己的,就是我們這個身體都不是自己的,都不是我,這是我所,因為我們不能去掌控它,它一直在生滅,不斷的生滅,這個細胞剎那生滅。我們進來講堂,等一下出去講堂,我們全身細胞換了多少了,已經不是我們剛才進來的我了,已經起變化了。所以在這個當中,你要去得到什麼,那只是一個虛妄的執著,事實上沒有一樣屬於自己的,只能說是暫時給我們使用,暫時我們去支配,就這樣而已。其實講支配,有時候都談不上。這個世間事實真相的確是這樣,不管你相信不相信,它就是這樣,你說哪一樣東西是我們的?那只是我們虛妄的分別執著而已,沒有一樣屬於自己的。

  「而心無色不可見取,我們要常常記住這句話。」

  什麼都不是我們的,所以我們老和尚常常勸我們觀想,這個房子今天我住,是我的,我現在住是我的,等一下走出去,離開了,就不是我的了。這個錢放在口袋是我的,放在銀行不是我的。我們去投資什麼、什麼,那也不是我的。那名字是我的名字,但是名字也是虛妄的。所以我們一般都是人死了,那我們才會比較有感覺,人死了,什麼都帶不走。他財產登記多少名字跟他就沒關係了,就不是他的了。實際上我們還在世的時候,就沒有一樣是我們的,不是說等到死了以後才不是,現在就不是了。但是不是是不是,我們就執著是,這就是我的。有這種分別執著,我們就放不下,我們就要佔有、要控制,要去取得,要去爭,爭不都這麼來的嗎?所以我們修行,就是從布施下手,布施就是放下,這是我們要學習的。如果放不下,不管修哪個法門,都不會有成就。這些道理我們懂了,知道這個概念,道理明白了,在生活上、事相上還要真正去落實、去做,就去修布施,放下。放下了,我們才能得解脫,才能得大自在。

  我們再看第三條:

  「三、但是虛妄諸法集起,畢竟無主無我我所。妄心從何而來?但是虛妄諸法集起,虛妄是說它不是真實的,怎麼有這種現象?集起的。」

  這個「集起」就是緣聚則生,緣散則滅,就是緣聚緣散。這個現象它是集起的,集合起來這個現象出來,等一下緣散了,這個現象沒有了,這個叫集起。像我們大家晚上這個時間,大家在這裡,大家聚在一起,這個集起。我們這個講堂,現在照相這麼多人,集起。等一下時間到了,各走各的,沒有了。所以我們從早到晚,大家仔細去想一想,任何一樁事情,都是緣生緣滅。每一天從早到晚都是這樣,事實上是這樣。在這個虛妄的當中,我們要去得到什麼,那是一個妄想、妄念,實際上你得不到。所以妄心,「但是虛妄諸法集起」。虛妄,就是說它不是真實的,有這些現象,它是集起的。

  我們再看第四:

  「四、《中觀論》云: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說無生。這是講到宇宙人生諸法的根源,可以說一部《中觀論》五百頌就是說明這個事情。」

  五百頌是講了很多,分析很多。這首偈四句,「諸法不自生」,我們現在看到這些萬事萬法,它不是自己生出來的,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也不是從他生出一個自來,不是自己生的,也不是從他生出來的;「不共」,也不是共同生的,不是自他一起生的,也不是共生的;「不無因」,也不是沒有原因生的;「是故說無生」。我們如果根性比較利就可以解悟,就悟這一首偈的意思,就是生即無生。法不孤起,它都緣生法。緣生法就生即無生,它是集起的。這是講到宇宙人生的根源。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看《中觀論》五百頌,說明這個事情。

  我們再看第五:

  「五、《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又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法就是百法前面的九十四法,後面六法是無為法。無論是心法、心所法、色法、心不相應行法,都是諸法集起的。」

  這個《金剛經》是講得最清楚也最徹底了,就是很簡單兩句話就給你講清楚、講明白。《金剛經》它是直接要你悟入的,叫你頓悟的。所以直接給我們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看到所有的相都是虛妄的,都是妄相。這個相就像我們看電視,現在電腦屏幕,現在我們每一個人都看手機,那裡面相很多,無量無邊,什麼都有,但是那是虛妄的。我們看到電視的畫面,有人物、山河大地種種的,森羅萬象,我們知道那是虛妄的。但是佛給我們講,我們現在看到現實人生,我們現在看到眼前這一切,就跟我們看電視那是一樣的,也是虛妄的。所以我們一定要看到眼前這一切跟看電視是一樣的,這樣看你就會開悟了。

  所以過去早年我們淨老和尚在景美華藏圖書館,當時他叫我去做貼紙,圓圓的,透明的,寫《金剛經》的經文,「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用紅色的字。透明的貼紙,然後大概這麼大,圓圓的,貼在電視下面的角落,不影響你那個畫面。那個什麼作用?我們師父講,大家都在看電視,但是看電視也要修行,不能光看,看,迷在上面,心隨著電視那些節目在轉。一打開電視,那就要觀這個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相是虛妄,那我們要怎麼辦?下面兩句,就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樣就對了,你不要去取那個相。什麼叫取相?電視,我們心情會隨著它裡面的內容起伏,悲歡離合,我們跟著心就動了。你去取,取那個虛妄相,你心就跟著動。你只要「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你從這個相就可以見到性(性是如如不動的),這樣才能明心見性。但是我們如果沒有高度的警覺,道理是明白了,到時候看還是照樣迷惑顛倒,還是被它轉。所以用功就是在這上面用功,就是說你看的時候就要提起觀照功夫,這個叫修行。所以真正修行是在這個上面修。你看電視都是虛妄,那你看到現實的人生,也都是虛妄的,沒有一樣是真的,那你就看破了,就是看清楚事實真相了。看破了,它的好處就是我們自然就放下了,因為假的,那你就不會去計較了,不會去執著了,你就沒有煩惱了。我們現在煩惱為什麼那麼多?都把它當真,所以我們煩惱就是這麼來的。所以我們用功,實際上在這上面去用。

  又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個有為法就是百法裡面前面九十四種都叫有為法。有為法就是有生有滅,這些萬法它有生滅、有變化的,都叫有為法。無論是精神的,無論是物質的,凡是有生滅、變化、無常的,這些都叫有為法。所有一切有為法,心理的、物質的,這些有為法,好像我們作夢一樣。夢幻泡影,夢是第一個。作夢,大家都有作夢的經驗,作夢醒過來,一場空,痕跡也找不到,我們眼前看的人生這一切就是在作夢。我們晚上睡覺作夢到夢境裡面去了,晚上睡覺我們白天也是成為夢境了,白天這一切跟我們就沒關係了。我們睡著了,我們房子有幾間,我們銀行存款有多少,我們的家親眷屬,我們的事業等等的,名譽地位什麼,睡著了,也都是變成夢境了。所以我們晚上睡著,白天這一切就是夢了,就跟我們沒關係了。我們要天天這麼觀,這樣我們才能看破放下。沒有這樣觀,不行,我們總是執著。我們的心裡總是還有明天,其實明天也是虛妄的。過去、現在、未來統統是虛妄的,沒有一樣是真的。

  後面是無為法,無為法最後一種真如無為,那是真正無為,無為就是無生無滅。前面五種無為叫相似無為,還不是真無為。像其中的一個叫虛空無為,虛空,三千年前是這樣的虛空,三千年後還是這樣的虛空,它沒有變化。但是它不是真正無為,它叫相似無為。只有最後一個真如無為,那是真的無為。所以無論是心法、心所法、色法、心不相應行法(心不相應行法就是抽象概念),都是諸法集起,諸法集合起來、生起來的,緣聚則生,緣散則滅。緣生無性,它沒有自性,它沒有一個自體。

  我們再看六:

  「六、畢竟無主,無主是沒有主宰。如何集起的?緣。佛法非常重視緣,佛法講緣生,不講因生,佛家講一切萬法的現象是緣起,緣起決定是性空,性空就是畢竟無主。」

  就是它沒有自性,這個諸法不是它自己有一個自體生出來,因為這些諸法都是我們的心現的,那不是它自己能夠跑出來的,自己生出來的,所以它沒有自性。所以是緣起的,緣生法,緣生法就是性空。畢竟無主,它沒有自性,所以是空的。所以《金剛經》叫我們觀,也就是觀這個緣生法,「一切有為法」就是緣生法,這個緣生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就是觀這個緣生法。《金剛經》前面,如果你沒辦法觀,就要觀後面這一句比較容易,觀外面這些緣生法,緣生無性。如果你能觀前面,「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你不要去取那個相。如果這一句、這一首偈沒有辦法觀,就觀後面,最後這個,「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不能觀自己如如不動的自性,那你就觀外面的緣生法。外面緣生法是如夢幻泡影,你看到這個事實真相,那就看到自性了,這也是一個方便。

  我們再看第七:

  「七、無我我所,世間人執著身是我,是第一個迷惑,從迷惑我產生自私自利,造無量無邊罪業。我尚且沒有,哪來的我所?我所就是我所有的,這個房子是我所有的,財產是我所有的,地位是我所有的,權力是我所有的。」

  我們世間人一直在求,不都是求這些嗎?權力、地位、名譽、享受、貪欲等等的,這個為了什麼?為了我,就是為了我,我要享受,我要去佔有,我要去控制,我要有權力,都是我。這個我,就是迷惑了。佛給我們講,就是這個當中沒有「我」,我們執著有一個「我」,這個就是迷惑顛倒。沒有我的當中,我們硬要去執著有一個我,這個就叫迷惑。迷惑就造業,造無量無邊的罪業,在六道裡面生死輪迴,受這個冤枉苦,受這些苦,所以一切罪業都是從「我」來的。

  《金剛經》前半部講破四相,破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但是我們無始劫以來執著這個我執(人我執),這個人我執就是執著這個身體是我。這是見思惑裡面第一個要破的,叫身見,破這個身見,破我們執著這個身體是我的見解。我們要怎麼樣保護身體,我們要怎麼樣得健康長壽,要怎麼吃,要怎麼樣怎麼樣,都是為了這個身。為什麼為了這個身?因為這個身是我,我的,所以我要保護它,我要保養,這個執著很堅固。見惑第一個叫身見,就是錯誤的見解,認為這個身就是我,我就是這個身。佛給我們講,這個身不是我,這個身像衣服一樣,是我所,穿在身上的衣服,不是我,是我所,這個身就像衣服一樣。見惑第一關,這個身見就要先破,破除這個身見。第二,邊見,邊就是兩邊,就是對立的,不是這一邊、就那一邊,這個叫邊見,偏到一邊去了,就是我們一般講的偏見。第三見取見。第四戒禁取見,非因計因,非果計果,那個因果他看錯了。第五叫邪見,所有錯誤的見解統統包括在裡面了。這個叫五利使,五利使就指使我們去造業,好像五個刑警逼著我們去造業。所以這個我就產生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都從這個我產生的,造無量無邊的罪業。要破我執,當然不是很容易,我們現在能夠淡化,那就算很好了。我們要對治我執,《金剛經》是專門講對治這個我的,般若它是幫助我們破除我執、法執的。所以這個般若也是必修的功課,也是我們都要修習的。我都沒有了,這個我所(我所有的),那就更是虛妄的。就是身體都不是我了,那我身外之物這些我所,這一切也是我們虛妄的執著而已,其實都沒有。《般若經》講得很明白,「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些我們都得不到的。

  我們再看第八:

  「八、雖各隨業,所現不同。而實於中無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議。」

  我們接著看第九:

  「九、雖各隨業,所現不同。」

  這個接下來就給我們講:

  「每個人的思想、念頭不一樣,所現的境界當然就不同。」

  在這個無我我所當中,雖然各個人隨個人的業力,心造善不善,每一個人的思想、念頭不一樣,所現的境界當然就不相同了。所以:

  「佛說心想異故,造業亦異。」

  每個人心裡的想法,異就是不一樣。每一個人想的不一樣,想的不一樣,造的業也就不一樣。

  「而世間諺語所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如果兩個人心相同,面貌就會相同。我們仔細深入觀察,若兩個人面貌相同。」

  這個我們一般講雙胞胎,雙胞胎長得都一樣,很像,他們很多動作、想法也會相同,起碼就很接近。

  「而且對於一切人事物的想法、看法都很接近,證明佛經所講的話是正確的。」

  所以每一個人的心想不一樣,從我們臉上這個相來看就知道了,因為心你看不到,這個相我們會看到了。心在哪裡?就在那個相當中,這個相都是那個心現的。心,你不可取,你見不到,心在哪裡?你從相看就知道心,因為那個相都心現的,心想現出來的。所以我們說這個人,這個好人壞人,這個心好不好?他的心好不好?他的心在哪裡?我們也不知道,也不是那顆心臟,但是你從他的臉上,他的動作、他的行為,你看了就知道這個是善人還是惡人,看那個相就知道。所以這看相算命的,這個觀人術、看人,古代當領導人要會看人,也要學一點看相算命的這些學問。觀察一個人的臉相,就知道他的心想,他的心理,他的想法,他的思想。善人,他有善心,那現出來有善相;惡人,有惡心,他現出來是惡相。這個當中千差萬別,每個人都不一樣,同樣一個父母生的,幾個兄弟也不一樣,兄弟姐妹也會不一樣。

  我們再看十:

  「十、一切眾生心想不同,所以感得的身相、容貌、膚色、健康狀況都不一樣,這些全是從心想生。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之後,再仔細觀察,多病的人一定是妄想、憂慮、煩惱很多;身體健康、活潑、快樂的人,則是妄念少、煩惱少。這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事實,這些原理原則經上講得都很透徹。」

  的確佛經講這個講得是最透徹的。一切眾生心想不同,所以感得的身相,感得就是說感得的果報,我們現在這個身體,這個身的相狀,長得什麼樣子;容貌,這個五官;還有膚色,皮膚的顏色;健康的狀況都不一樣。你看我們不要講他方世界,其他星球的眾生,就講我們地球的人類,那就好幾種不同,他的骨架,他的身體的體質,大小也不一樣,粗細也不一樣。你看東方人跟西方人(西洋人)長得就不一樣,很明顯不一樣。白人跟黑人又很明顯的對比,他那個樣子,他那個皮膚的顏色。白人、黑人、黃種人、紅種人等等的,現在電視網路很發達,每一個族群的人類,他的長相、他的基因,骨架,長的樣子,都給我們分析得很清楚。現在科學發達了,知其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知道是這樣子,他知道都不一樣,為什麼不一樣?他不知道,所以然的道理他不知道。因為他沒學佛,沒有看佛經,他看佛經他就知道了,這都從心想生的。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一切都是從心想生的,你看你心是怎麼想?我們再去觀察,多病的人一定妄想、憂慮、煩惱很多。而且比較容易老化的人,也是憂慮比較多,憂能使人老,就是憂慮太多了。這個跟心理也有關係,心它是主宰。人身體很健康、很快樂,他妄念少、煩惱少,他壽命也長。像我們去年給一個韓西友老同修,我們華藏的老同修,去年我們去給他祝壽,他一百歲(他今年一百零一歲了),自己還能坐公車,每一天到三重淨宗學會去開門,六點就去開門了,他去做香燈。現在一百零一歲,他女兒就不讓他自己坐公車出來,接他到台中去住了。他人很厚道,心地很好,妄念也少,他就是生活也很單純,很簡單,早上一大早起來念經、念佛,他身體很健康。我看他可能活一百二都沒問題,看他的樣子,還耳聰目明,不是說耳朵很重聽,也不用戴眼鏡。你看我要戴眼鏡,他不用戴,他是很快樂的,一百零一歲了。

  所以這些方面我們了解之後,我們要改變體質,從心理上改,這個心改了,身體它就改,這個道理也是講得通。所以調心,調心、調身,心是主宰,心調過來,身也就能夠跟著調整過來。所以我們大家學了佛,總是要有一點成績,我們還不能說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但是總是煩惱要少一點。人生看淡一點,不要太執著、太計較。人生太執著、太計較,跟自己過不去。特別是人命無常,今天不知道明天的事情,黃泉路上無老少。去年年底,我一個表弟六十一歲,比我年輕,他就死了。昨天聽我弟弟跟我講,我三舅的第二個兒子,我的表弟六十七歲,也是比我年輕,小我六歲,前天在台大醫院過世了,血癌過世了。所以聽到這些親人,還不到七十歲走的,我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也不是沒有這個事情。現在大家都流行,人生七十才開始。我七十三歲了,人家說:師父,你現在才開始。我說開始老了,是開始沒錯,開始老了。還不到七十歲,像我兩個表弟就是人生七十古來稀,他們還不到七十歲就走了,那不是古來稀嗎?還活不到七十歲。像韓西友一百零一歲了,那個也是稀有,在我們現在人來講,也是稀有,也是有大福報。

  我們再看第十一條:

  「十一、《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不可得,無所有。能得的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所得的是外面境界,境界是緣生之法,緣起性空,所以外面境界也不可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這裡又給我們提出《金剛經》,這個《金剛經》也是很重要,對我們修行來講,非常重要。我們修行就四個字,我們老和尚常講,看破、放下。從凡夫到成佛,修什麼?修看破、放下。徹底放下,放到究竟,那就叫成佛。放下什麼?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那怎麼樣才能放下?你要先看破,放不下就是還沒看破,真正看破一定放下。所以《金剛經》就是教我們看破放下,就是教我們這個。所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裡又提到了,實在講這首偈我們要天天念,時時刻刻念,時時刻刻念就時時刻刻提醒,你不念你又忘記了。我們遇境逢緣就要提起這首偈,「如夢幻泡影」。我們真正用功是在這上面用,用在我們現實生活當中。

  我們每一天遇到很多人事物,有順境、有逆境,江味農老居士在《金剛經講義》,他把他的修學經驗,這個心得跟我們分享。他說修這個觀,他修了二十年也沒什麼感覺,後來有一天他忽然悟出一個道理,他說這個「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要怎麼觀?就在我們現實生活當中,你每一天面對的人事物,人事物有順心的、有不順心的,順心的,我們就生歡喜心,就貪心了,就要去取得、要佔有、要去控制,我喜歡的東西,這個我要,我要就是控制;這個我討厭,我不要,那個逆境、不順心的,你要排斥,這個就是執著。喜歡的也執著,不喜歡的也是執著,統統是執著,這個就是我執。江老居士跟我們講怎麼觀?他說遇到順心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是作夢,不要高興,不要歡喜,也不要去貪,因為那是夢境,你不要去執著,心不要去執著。遇到逆境,那也是假的,也是「如夢幻泡影」。這個順境,好像作好夢;逆境,好像作惡夢。好夢、惡夢統統是夢,統統是假的,了不可得。他說這樣觀就有感覺了。就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們每一天都會碰到的,無非一個順境、一個逆境,碰到一個人跟我們笑笑,不錯,這個人對我不錯,如夢幻泡影,作夢;遇到人瞪我們一眼、罵我們兩句,如夢幻泡影,不要放在心上,就要這樣修。他說這樣修,果然有產生效果了,看經過去看得不是很清楚,現在看得很清楚了;過去念佛念得很不踏實,現在念得很踏實了。這個我們大家可以參考,大家實際上也是要在現實生活當中去觀,這樣才會起作用。就是不可得,無所有,你得不到的。能得的心不可得,我們能夠得的心,我們這個心覺得我能夠得到什麼?這個心都不可得。因為這個心,心在哪裡?過去心不可得(這個心是講我們的妄心,妄心一個念頭、一個念頭過去了,你不可得);說現在,現在就過去了,不可得;說未來,未來沒有到,不可得,三心都不可得。所得的是外面的境界,境界是緣生之法,緣起性空。所以外面的境界也不可得,因為那是緣生的,那也不是真的,也是虛妄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都不可得。

  這是我們要修行的地方,沒有這樣修,實在講我們修任何法門都功夫不得力。雖然我們說念佛法門比其他法門要容易,易行道,這是講法門跟法門的比較,這個比較容易,那也不是我們想像中那麼容易。我們念佛法門說要具足信願行,信要信娑婆是苦,極樂是樂,相信我們遇到這個淨土法門,我們往生就有分,就有機會了。這個相信有極樂世界,相信有阿彌陀佛接引十方念佛的眾生往生西方,相信自己遇到了就有分了。信了,要有願,願生西方,願離娑婆,願意離開娑婆世界,願意放下娑婆世界,願意往生到極樂世界。有真信,有切願,念佛就是行,念佛推動的力量就是信願,你才會一心專念。因為你要滿你的願,才會一心專念。信願不切,不真切,念佛就是只是念,這個功夫不得力。所以念佛的人很多,真正求往生的人很少,為什麼?放不下這個世界。放不下我自己的財產、我的身體、我的家親眷屬等等,這一切都放不下。放不下這個世界,我們願生西方那個願就落空了,變成空願,有口無心,我們口中常常念願生西方,心裡沒有真正生起願生西方,這個意願沒有生起來。所以還留戀這個世界、貪戀這個世界,不想離開這個世界,那你怎麼往生西方?好像你要移民到外國,你捨不得這個國家,你怎麼移民過去?你一定要放下這個,才能到那一邊。所以大家想一想,易行道,也不是我們想像那麼容易,也不能想得很困難,關鍵要具足信願行。

  所以過去我們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常常引用台中蓮社李老師當年(六十年前)講,一萬個人念佛,大概三、五個真正往生。有瑞相的,確定的,六十年前。後來經過十年,大概剩下兩、三個。現在六十年後,我看十萬個人不曉得有沒有一個往生?我們也不要去管別人他要不要往生,先問自己,我要不要去?現在佛來了,我去不去?還是阿彌陀佛來了,我這個事情還滿多的,等我忙完了再去,那佛就走了。所以真正念佛的人很多,真正想往生的人真的不知道。我們先不要去問別人,先問自己,我自己要不要去?現在佛來了,去不去?不行,我這邊事情還滿多的,還有很多事情沒處理好,那就放不下。為什麼放不下?因為把這些當真的。如果你把它觀成夢幻泡影,就像作夢一樣,隨時我可以放下,這個願才生得起來。所以這部《金剛經》,我們還是很需要的。但是我們要真正從這個地方去用功,才會有效果,要常常提起觀照,才會有效果。因此真正求往生的人不多,所以你不求往生,你肯定還在六道,我們一定還在六道。在六道輪迴,那墮三惡道的機會就很多,這個也是事實真相。所以你不想到極樂世界,《地藏菩薩本願經》要好好的修,《地藏經》幫助我們穩住人天善道,不要墮三惡道。在這個人天善道的基礎上再向上,幫助我們提升超越六道。所以這些話也要跟大家講清楚、說明白,大家才知道往生它的條件我們具不具足?這個我們也要很認真去反省的。

  現在不但是在家人放不下,出家人比在家人更放不下。不管在家出家,如果你窮得要命,飯都吃不飽,一天到晚受苦,那願生西方就會很切,因為太苦了,沒有什麼放不下,什麼都沒有,苦死了,趕快來西方,這樣還比較容易去。現在如果錢有了、房子有了、供養多了,你就不想去了,這邊滿舒服的,你還想去西方嗎?不會了,這就會求享受,求這個、求那個。所以諸佛說「以苦為師,以戒為師」。所以真正修行就要吃一點苦,你才能夠提起道心。如果一直要享受,那肯定這個道心提不起來,真的提不起來。所以雙溪現在那個東林寺,我們蓋幾間組合屋,不要蓋太好,太好了,就不想去了。最好是會漏水,住得很難受,你就會想趕快去西方了。住得太舒服了,那不想走了,你就留戀這個世界,你那個願怎麼會生起來?所以我就跟霖師建議,就是東林寺建好,現在只有一個報名,莊來師,他第一個報名,他說我進去就不出來了,他是想求往生了。這個就是說,我們這個佛堂就是要定位,真正要去西方的,再來,你還不想去的就不要來,你來了沒有用,真要去的。那不想去的,在小築就好,做法會,熱鬧!熱鬧,大家歡喜就好了。不想去的,在外面,人多的地方,熱鬧的地方,吃得好,睡得好,不想去西方的。真的想去西方,吃不好,睡不好,很苦,你就會想趕快去。這個以苦為師,幫助我們去西方,解脫了。所以修行,你看佛示現給我們看,不要太安逸、太享福,這個對修行有障礙。所以出家人信徒多、供養多、寺廟很多,他就不想求解脫了,不想超越六道了。所以我們現在台灣很多道場,都勸人家來生再來作人,趕快再回來作人,那就是不求解脫了。佛示現在世間給我們看就是要求解脫,要超越六道,六道太苦了,生老病死太苦了,受這些冤枉苦,沒有意義,勸我們要覺悟,要放下,要求解脫。這些都是虛妄的,你執著這些,受這些冤枉苦,毫無意義,應該要求解脫。

  後面還有兩條,我們把它念完:

  「十二、雖各隨業,所現不同,這一句話是講宇宙人生的現象。下面是講它的真實,而實於中無有作者。無有作者,這是真的,不是佛造的,不是神造的,也不是上帝造的。無有作者是心現識變,即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能現,識能變,確實沒有作者。」

  這段就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不是誰在那裡造作、在那裡操作,都是各人的心現識在變的。確實這個當中沒有誰在那邊做主宰,沒有,不是上帝,也不是閻羅王。這個就很明白,隨各人的業所現不同,這個當中沒有人在那裡主宰,都是什麼?自作自受。

  「十三、故一切法皆不思議。《中觀論》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說無生。佛經常講法爾如是。」

  這個前面我們講過了,這一切法都是不可思議。這些諸法它不是自生,也不是他生,不是自己生的,也不是從他那裡生出來的,也不是自他共同生的,也沒有,也不是沒有原因生的,說到最後,是故說無生,就是生即無生。佛經常講,「法爾如是」。這個話都是教我們開悟的話,一般講,你要去參,這個就有禪機在裡面,你不能用思惟想像的,你才能真正明白。

  好,今天我們就跟大家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