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節要—十種離惱法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十五集)  2023/8/24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9-036-0025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節要。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大家看《十善業道經》經文,「若離殺生,即得成就十離惱法」。我先將這段經文念一遍,我們大家對一對地方,這個在七十頁,在我們節要的七十頁。

  【龍王。若離殺生。即得成就十離惱法。何等為十。一於諸眾生普施無畏。二常於眾生起大慈心。三永斷一切瞋恚習氣。四身常無病。五壽命長遠。六恆為非人之所守護。七常無惡夢。寢覺快樂。八滅除怨結。眾怨自解。九無惡道怖。十命終生天。是為十。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隨心自在壽命。】

  從這段經文開始,佛給我們說,『若離殺生』,能得到、成就十種『離惱法』,「離」就是遠離,「惱」是惱害的意思。如果我們永離殺生,永遠不造殺生的業,就能成就這十種離惱法。『何等為十』,下面就給我們列出來了,列出這十種離惱法。永離殺生,就是我們一般講不殺生。不殺生這一條,在十善業道,在五戒,在沙彌戒、八關齋戒,都列為第一條,第一條就是不殺生。為什麼把不殺生、永離殺生列在第一條?我們看看我們這個地球上的人類,中國、外國幾乎每一個國家都有殺生,只是殺得多、殺得少這樣的差別,都有殺生。殺生的範圍很廣,凡是有生命的,牠壽命沒到,你就把牠的命斷掉了,用各種方式、各種手段,把牠的命斷掉,這個就造殺生的業。一般在我們人道,這個人間各國的法律都定殺人都有罪(殺人有罪),但是殺動物,大家就認為是正常的,動物就是給人吃的。為什麼殺生?就是為了要吃,所謂殺生吃肉,認為殺動物沒有罪,應該的,牠本來就是要給人吃的。所有的人類,沒有學佛的人,大致上都是認為這樣的,只知道殺人有罪,那殺動物認為就沒有罪。如果我們不是學佛,我們沒有遇到佛法,沒有看到經典,沒有聽經聞法,實在講我們跟一般的人也都一樣,也不知道,殺人有罪,殺動物一樣有罪,一刀還一刀,一命還一命。《楞嚴經》佛給我們講,「羊死為人,人死為羊」,互相殺,互相吃,在六道輪迴就互相遞償,就是冤冤相報。這一生我殺牠吃牠,來世我惡業造多了,墮到畜生道;牠的罪業受滿到人道來,碰到了,又被他殺,被他吃了。

  我們生生世世在六道生死輪迴就是幹這個事情,這個苦不堪言,冤冤相報,沒完沒了,誰也佔不到便宜。如果沒有佛出現在世間給我們說明這個事實真相,我們凡夫哪裡知道這個因果?這個因果太可怕。到畜生道來還債,那還是比較輕,嚴重就是墮地獄。墮地獄、餓鬼,然後到畜生。然後到人道來還有餘報,遇到還要互相報復。你看古大德講,「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世間人不知道為什麼這個世界會有戰爭?一般人他只就我們現前這些政治人物等等的,一些政治因素引起的戰爭,那是一個緣(一個增上緣),事實的因就是在殺生。殺生就是互相殺,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事實就是這樣。因此佛制這個戒,五戒、十善第一條就是勸眾生不要殺生。把殺生跟不殺生的因果給我們說明,讓我們明瞭為什麼不能殺生。不殺生有什麼好處,你殺生有什麼壞處,也給我們說明這個因果。今天這段經文講的就是如果永離殺生,就能夠成就十種離惱法。

  這十種,「何等為十」,下面列出來,『一於諸眾生普施無畏』。永離殺生的人就有慈悲心,他散發出來的磁場、能量,讓眾生感到沒有畏懼。眾生看到他,不會害怕、不會恐懼,所以能夠普施眾生無畏。這個就跟觀世音菩薩一樣,觀音菩薩他的名號有一個叫「施無畏者」,布施給一切眾生無畏,幫助眾生遠離畏懼、恐怖。所以不殺生,動物也是有靈性的,你不殺生的人,牠就敢接近你,牠知道你不會害牠,這個就是普施無畏。如果殺生重的人,他殺氣很重,眾生感受到也趕快跑,不然被抓去就被殺了。所以永離殺生的人,他第一個離惱法就是會讓一切眾生沒有畏懼感,那個就是普施眾生無畏。第二,『常於眾生起大慈心』,「慈」能與樂。就是說永離殺生的人,他的心裡常常生起大慈悲心,「慈能與樂,悲能拔苦」,希望能夠給眾生最大的安樂,能拔除眾生一切的痛苦,所以大慈悲心自然就生起。

  『三永斷一切瞋恚習氣』。我們常常感覺到瞋恚心不好斷,常常發脾氣,這個跟殺生有關。你用刀、棍或種種方式殺害眾生的生命,這是外面事相殺生。殺生,有身口意都造殺生業。如果生起瞋恨心,就會去惱害眾生。如果持不殺生戒,永離殺生,我們看這裡,「永斷」,永是永遠,斷除「一切瞋恚習氣」。不但瞋恚的煩惱沒有了,習氣也沒有了。因為心裡於諸眾生起大慈心,怎麼會去傷害眾生?生起這個瞋恚心,就會去傷害眾生。現在不殺生,對眾生起大慈心,瞋恚習氣它自然就斷了,而且是永斷。『四身常無病』,這也是殊勝的果報。我們要得到身體健康,要修無畏布施。永離殺生就是修無畏布施,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身體會健康。我們現在就知道,我們現在病這麼多,要知道什麼業因,就殺生太多,過去今生造的殺生業。所以我從小體弱多病,從小病到老,到現在還在病,就過去生殺業比較重,這一生年輕的時候跟我父親也是殺生吃肉,這個業造得不少。所以常常跟同學分享,我出家前一天還跑去吃肉,明天沒得吃了。我這個身體從小就不好,學了佛,知道原來是造這個業,的確是這樣。所以永離殺生,你身體會健康,身體會改善。

  『五壽命長遠』,長壽。長壽,身體要健康才好,如果說壽命很長,活到九十幾歲躺在床上,一天到晚受病苦的折磨,有一些人長壽是受折磨。長壽,老而不衰,身體健康,那才是幸福。如果很長壽,但是身體不健康,這個也是受苦受難。所以有一些人他受不了病苦的折磨,都自殺了。聽說一些大醫院,有些病人受不了病苦的折磨,自殺的很多。我們這一生得了病,受這個病苦的折磨,就是殺生。因為惱害眾生,你讓眾生痛苦,得到的果報就是痛苦、折磨。所以生各種病,重病、惡病、傳染病,惡病就是像沒有藥醫的,現在講癌症、紅斑狼瘡,一些絕症的那些惡病;重病就是很嚴重的病;傳染病,瘟疫,這些統統跟殺生有關。還有遇到意外災難的,這個都跟殺生有關。

  所以,你看現在有一些火災,這個世界上很多火災。但是受這個災難被燒死的,總是有他過去世的業因,業因果報。一個就是說,業報。你被火燒也是一種業報,也是跟殺生有關的。這個業報,我們常常看到有一些人放火燒山林,像我到印尼去,他們說要種旱稻,然後就把森林燒掉了。森林,你看有多少動物!所以《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若遇燒山林木者,說狂迷取死報」。那個裡面的動物有多少,你放火一燒,那些驚慌失措,逃都沒地方逃。到人間來,遇到火災的災難,一個是花報,一個是餘報,果報都在三惡道。

  所以永離殺生,身體會健康,壽命會很長。壽命長,身體要健康,那是才好。所以我們前幾天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做三天法會,我們有一個老同修韓西友(姓韓,韓國的韓,西方的西,朋友的友),他三天都來。以前在三重淨宗別院,我們做法會他也都會來。他都上午一大早就來,參加誦經、午供,下午參加一時,他就回去了,他固定的。今年一百零一歲,他三天法會都去,他自己還能坐公車。我說誰跟你來?他說自己一個人來,自己一個人坐公車。我坐的這裡,到我們前面錄影機那邊,我講話他都聽得到,耳聰目明。最殊勝的,他說他牙齒一顆也沒壞。我上面的牙齒跟下面的牙齒都全掉光了,都是假牙,他一顆都沒壞。從這個地方,他過去生他應該是修無畏布施,修不殺生,所以他壽命長,身體又好。這樣壽命長他也不連累家人,他自己也自在,所以壽命長遠要沒病才好。這是第五種離惱法。

  『六恆為非人之所守護』,「非人」就是鬼神。你永離殺生,就有些善神來保護你,讓你不會遇到一些災害。『七常無惡夢,寢覺快樂』。常常作惡夢跟殺生業都有關係,為什麼?冤親債主他會來干擾你。所以我也常常作惡夢,現在有比較少一點,偶爾還是會有。過去大概是天天作惡夢,這個都是殺生。殺生吃肉,吃得很高興,但是這個都有命債的。所以常常有惡夢,也就是殺生的關係。永離殺生就不會有惡夢,作的夢都是善夢、好夢。「寢覺快樂」,寢就是睡覺,覺就是早上醒過來,你很好睡,沒有作惡夢,當然起來就很快樂,很輕安,很自在。這個也是我常常希求的,因為作惡夢起來就很累,很不舒服。有時候作惡夢嚇得心驚肉跳,以前在家殺生的業比較多。出家之後還是有這個業,所以冤親債主,你出家了,他都全來了。還沒有出家,還沒有全來,出家,他全來了。

  所以我出家前半年住在,那個時候在佛陀教育基金會出家,前半年整個人都不對勁,整個人就是無端的會恐懼,心驚肉跳。坐著也不行,站著也不行,躺著也不行,走著也不行,我就好像感覺在地獄一樣。想一想,出家了,好像重業輕報。後來我去請問我們師父,我們師父說,你聽錄音帶。那我就聽錄音帶,那個時候有錄音帶。聽錄音帶,我就聽一個字就抄一個字,那個時候出家聽的錄音帶是《了凡四訓》。所以那個《了凡四訓》現在印出來,我們師父改了一個名稱叫「心想事成」,其實就是《了凡四訓》。那一部就是最早我抄的,整理出來就印成書。抄《了凡四訓》,這個情況也還是沒改善。後來請教常師父(日常法師),他在教《菩提道次第廣論》,我們師父叫我跟他學戒律,去請問他這個情況怎麼辦?常師父講,拜八十八佛。我也去拜了,還是沒改善。

  後來我看到有一個女眾,她都一個人帶個小木魚到我們佛堂,利用我們空檔的時間,她就自己在那邊誦一部《地藏經》。後來我也去誦《地藏經》,那個時候我誦《地藏經》不是坐著,跪在拜墊,跪著誦一部,自己一個人讀一部。除了拜佛,抄錄音帶,讀《地藏經》,讀了前後大概三個月,這個情況就慢慢改善了。不然那個時候不曉得該怎麼辦,那個時候只有一個信念,既然出家就不走回頭路了,死也就死了,後來才慢慢改善。所以這個跟殺生有關,過去殺生的確太重,晚上也不好睡,常作惡夢,連白天整個人都不對勁。所以現在有一些人被冤親債主來干擾,讓他身心極度的不安,他講我能體會,你沒有遭遇過這個情況,講了他感受不到,他也無法體會。永離殺生,第七個離惱法,就是沒有惡夢,你身心安樂,夜夢吉祥。

  『八滅除怨結,眾怨自解』。這個是冤親債主,冤親債主要化解也要永離殺生,所謂解冤釋結,解冤釋結就是要永離殺生。過去欠眾生的,遇到了,還債,不要再去報復,這個帳到此就解了。如果再去報復,那又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所以永離殺生,這個「眾怨」也就化解。『九無惡道怖』,這個就不用擔心死了之後會墮三惡道。『十命終生天』,這個果報就很殊勝了,生到天道去享天福。六道裡面,天是最殊勝。所以『是為十』,就是永離殺生會得這十種離惱法。『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你能迴向,不求人天福報,迴向無上菩提。不求人天福報,不是說人天福報就沒有了,實際上你人天福報就更殊勝。你能夠迴向無上菩提,你得到的人天福報是更殊勝。所以有一些人以為說我迴向無上菩提,不求人天福報,那人天福報就沒有了。不是這樣的,是更殊勝,不是沒有。所以迴向無上菩提,『後成佛時,得佛隨心自在壽命。』佛的壽命,隨他的心很自在,要長就長,要短就短,那就自在了。我們凡夫業報身不自在,我們壽命不自在,你時間沒到,你想走也走不了;時間到了,一分鐘也不能留。所以「閻王注定三更死,不敢留人到五更」,這個就不自在。佛,他隨心自在。

  以上我們就這個經文,簡單的跟大家消文釋義。接下來我們看《講記》的節要第一條:

  「一、殺生是惡業裡最嚴重,果報也是最苦的。本經只說不殺生的利益、好處,而殺生的果報就是將這十種離惱法反過來。過去蕅益大師講過殺生的十種惡報、不殺生的十種善報。實在講,經文已具足了,只是讀經的人往往不能體會,所以祖師才來幫助我們。」

  這一條,我們淨老和尚講,殺生是惡業最嚴重,所以擺在第一條;「果報也是最苦的」,也是最慘的。大家看看殺生,我們看到動物被殺,血流成河,哀嚎慘叫,要逃都沒得地方逃。所以《安士全書.萬善先資》,我們來補充這段經文那就很詳細了,這些因果、事理、公案都講得很詳細,印光大師特別推崇。這個裡面講了很多離奇的公案,殺生、放生這些善報、惡報,這些公案都很離奇的。古代有這些公案,現代也是有,更多了。所以殺生這個果報是最痛苦的。我們看到《安士全書》裡面講,如果沒有提,我們一般人不會去想到這個問題,一提出來,我們想到的確這個問題非常的嚴重。《安士全書》裡面講,我們世間的刀兵劫幾十年一次,死了很多人,大家覺得這個太慘了。像現在俄烏戰爭,死了很多人,我們就覺得說這個戰爭很殘酷。但是我們人類每一天殺生吃肉,那些動物的屍體有多少,堆積起來就像須彌山一樣;那些血,血流成河了。但是人類就沒有去想到這些畜生牠們的痛苦,只是想吃牠的肉,造這個業,果報是得不償失。實在講,不但沒有好處,只有壞處。

  祖師也是很慈悲,怕我們只看到離殺生得到十種離惱法,殺生,沒有講到,實際上,經文反過來,那就是你造殺生的果報了。你如果殺生,眾生看到你就害怕,就不能普施眾生無畏了。第二,對眾生也不會起大慈心,心都很殘忍,殺生。第三種,瞋恚習氣斷不了。第四種,身常有病,病很多,惡病、傳染病、重病,大病、小病。業造得重,病就重;業造得輕,病比較輕。壽命就不長,短命,夭折,或者遭遇意外死亡。善神、善鬼也不會來護持,來靠近的都是惡神、惡鬼。晚上睡覺常作惡夢,就不是常無惡夢,常有惡夢。第八,怨結不能化解,冤冤相報。第九,臨終就怕墮三惡道。第十,命終不是生天,墮地獄。反過來就是這十種,所以祖師也是很慈悲,這個在蕅益大師的《全集》裡面有。

  我們再看下面第二:

  「二、前面經文說:晝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間雜。若在行為上做到了不殺生,可是念頭還不清淨,就是夾雜。一定要從心裡將殺生的念頭拔除,才是真清淨。小乘戒論事不論心,與世間法律判案一樣,講究事實證據。確實殺了眾生,才有罪;若起心動念要殺,但還沒有殺成,就不犯罪。而大乘法是論心不論事,你心裡起個念頭要殺害眾生,這個罪就成立。」

  《講記》這個地方又引用前面的經文。《十善業道經》前面經文,這一段「晝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我們要斷惡修善,就是要晝夜,晝是白天,夜是晚上,心裡要常常念著善法,常念就是不忘記。比如說《十善業道經》這十條,常常記在心裡。思惟善法,在生活當中思惟什麼是善法,什麼是惡法,惡就要避免,善要去修。觀察善法,這個就是觀察入微,不容毫分不善間雜。這段經文講的意義延伸出來也很深廣。這一段我們要配合,我們讀了,可能我們這些經文念了,這些原則上我們知道,有個概念,但是要怎麼樣去觀察善法,去思惟善法、常念善法,這個要配合《了凡四訓》。《了凡四訓》非常好,印光大師也是極力提倡的一部善書。《了凡四訓》裡面「積善之方」,可以來補充我們這個經文。我們學了「積善之方」,我們就有比較具體的怎麼去常念善法,它把什麼是善也列出一些項目出來,怎麼樣去思惟善法,怎麼去觀察善法。所以《了凡四訓》講積善,善講了八對。所以我們不學,實在講,有時候我們修的善,如果你沒有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沒有觀察入微,往往善當中夾雜不善,就沒有辦法修到純善,有夾雜。所以「積善之方」也是我們這段經文的一個補助,補助我們了解這段經文。

  這段經文我們常常念,再看《了凡四訓》的「積善之方」,你看善有真有假,有陰有陽,有偏有正,有難有易,有端有曲,有大有小,講了八對,這個都是屬於我們思惟善法、觀察善法要去深入的,不然自己修了似是而非的善,自己不知道。所以這裡《講記》也是舉出一個例子,「在行為上」,就是身口做到了不殺生,這個念頭還不清淨。行為上就是講身口,我們身體自己親自去殺,那這個是直接殺生,還有口殺,口就是叫別人去殺。好像我們到店裡面要吃海鮮,活的,然後買一條魚,叫老闆殺這條魚,煮一煮,叫人家殺。教人去殺生,這口殺。雖然不是自己親自殺,但是也是屬於殺生,這是口殺。還有意殺,意念要殺害眾生。所以在行為上,身口做到不殺生,可是念頭還有殺生的意念,這個就是還不清淨,就是夾雜了。「一定要從心裡將殺生的念頭拔除」,連心裡殺生的意念也都沒有了,這樣身口意三業才是永離殺生,才是清淨。「小乘戒論事不論心,與世間法律判案一樣,講究事實證據」。你在行為上身殺、口殺有具體的行為表現在外面,確實把眾生殺害了,這樣才結罪。如果起心動念要殺,但是並沒有去殺,這個在小乘戒,他不構成犯戒,他就沒有構成犯戒,就是沒有破戒。實際上殺了,那才是破戒。大乘是論心不論事,你心裡起個念頭要殺害眾生,這個就犯戒了。所以大乘的戒比較不好持,小乘的戒比較好持。

  我們再看第三條:

  「三、小乘的善有夾雜不善,大乘的善法決定不容許夾雜不善,有念頭就是不善。若念頭尚且沒有,豈會有現行!我們要從此地培養自己真正的善心。」

  「小乘的善有夾雜不善」,小乘的善也要修,也要鼓勵大家修小乘的善,比如說持五戒、八關齋戒、沙彌戒,這個也是一個前方便。因為我們凡夫要做到大乘戒,這個是有一段過程,比較不容易,所以可以先從事相上來戒。小乘的戒也是幫助我們進入大乘的一個前方便,先從事上來戒,慢慢再戒這個心,由外而內。如果一開始就叫我們從心,這個難度是比較高,也不是說做不到,可能做到的人會比較少。但是從外面事相來戒,多數人都可以做到。而且我們鼓勵,小乘戒也是引導大家進入大乘戒的一個前方便。比如說八關齋戒,它一天一夜的。有一些人聽到佛教要吃素、要不殺生,他不敢來接觸,因為他覺得我現在做不到,我不敢去,我沒有資格,等我以後我能做到再來。那等到什麼時候再來?無量劫以後,所以佛大慈大悲,有一些方便。「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你要有方便,才能接引眾生。所以說一天的,那這個還可以,找一天的,忍耐一下,一天還可以。甚至我們現在鼓勵人家吃一餐素,也都是一個鼓勵。有的人連一餐沒有肉他就受不了,那一餐沒有吃肉他就很難受,他就吃不下去。我是比較好一些,我是喜歡吃肉,但是吃素也還可以,人家都煮素的,我就跟著吃了,也不會說吃不下。所以我們要小乘戒做前方便。

  為什麼說小乘,他的善有夾雜不善?因為這是一個前方便。比如說,五戒不殺生,你就不能自己親自殺,或者口殺(叫人家殺),這個都犯戒。受五戒,小乘的五戒,你受了不殺生的戒,他不一定吃長素。這個不但五戒,八關齋戒、沙彌戒、比丘戒,比丘戒也是要不殺生。但是你現在看南傳佛教國家,出家人都吃肉。你看日本、韓國,藏傳佛教、南傳佛教,全世界只有中國佛教吃素。這是從梁武帝提倡開始的,所以梁武帝功德很大。他們持不殺生戒,吃三淨肉,在佛陀時代吃五淨肉。所以他受五戒,他不一定吃長素,但是不可以殺生,如果你殺生就犯戒了。這個也是方便,佛當然就是說不要吃肉。所以梁武帝他是看到《楞伽經》,佛說「菩薩大慈大悲,不忍吃眾生肉」,他看到這句經文深受感動,他就發願不殺生,吃長素。他帶頭,當皇帝帶頭。皇帝帶頭,第一個響應就是出家人。皇帝(在家人)都吃素,那我們出家人還比在家人不慈悲嗎?當然出家人第一個要響應,接著在家居士也就跟著響應了,學佛的居士就跟著都吃素了。所以這個經是大乘經,《楞伽經》講的,《楞伽經》是大乘經典,菩薩不吃眾生肉。所以我們一般受五戒,小乘戒,不殺生,但是不一定吃長素,有的還吃肉,吃三淨肉。如果受菩薩戒就不吃肉,就不吃了。

  小乘戒,我們也是讚歎,雖然有夾雜這個不善,我們還是要鼓勵大家來修小乘戒,起碼會減少殺生。所以這個就是一個漸進式的,先從吃三淨肉,然後進入初一、十五,吃早齋,吃十齋日,到最後可以吃長齋,這個就進步了。所以我們對一般社會大眾,可以鼓勵他修小乘戒。這個戒,我在山東講《五戒相經箋要》,跟同學學習了這個,才知道佛制的戒合情、合理、合法,不是我們想像中那麼恐怖、那麼嚴肅,這個戒有開緣,而且你做不到的時候還可以捨戒,你能做到再受,所以這個小乘戒它就很方便。小乘戒它是有階段性的,比如說一天一夜,這是一般最短的,一天的。最長就盡形壽,就是我們從受戒一直到我們壽命終了,這一生終結,叫盡形壽,都受這個戒。所以小乘戒的戒體,它最長就是你身壞命終,你人死了,它這個戒體自動就解除了。但是大乘菩薩戒不是,大乘菩薩戒是生生世世的,你現在受了,來生來世,是超越三際。小乘戒念這個誓願文都念盡形壽,我盡形壽持戒,或者持一天、兩天。最長盡形壽,就是盡這一生有生之年都受持叫盡形壽,到壽命終了,那就終止了。大乘菩薩戒發的願就不一樣,盡未來際,盡未來際就是不是這一生,你來生生生世世都要受,都要持這個戒,一直到成佛。

  所以大乘它超越時空,大乘菩薩戒超越時空。大乘菩薩戒,你發願要作菩薩就沒有捨戒的,作菩薩就要一直到成佛。小乘戒它有階段性的,這個對一般人來講,大家比較容易接受。他也覺得,我這個還可以,這個也是接引入大乘戒的一個前方便。慢慢他了解了,修學到有一個程度,自然他就會進入大乘菩薩戒。我們現在各人根器不一樣,我們現在聽的都是大乘經典,要從大乘菩薩戒下手也可以,都可以同步的。從大乘菩薩戒,從念頭來持這個戒,持心地戒,這個是從根本修。你心地都不殺生,那行為上還會殺生嗎?所以念頭都沒有了,怎麼會有現行?所以我們要從這個地方培養自己真正的善心。這個意就是根本,從根本修。

  我們再看第四條:

  「四、第一個因素,我們煩惱習氣太重,見到不如意的事,尤其是對自己不利的眾生,殺害的念頭就生起。另外一個是貪心,見到自己喜歡吃的,就起了貪心。所以,恨牠也殺牠,愛牠也殺牠,這是無始劫來的煩惱習氣,你就無法斷殺害眾生的念頭。」

  這段《講記》告訴我們,「第一個因素」,就是我們凡夫煩惱習氣太重,這是無始劫以來的煩惱習氣,看到不如意的事情,或者對自己不利的眾生,我們很自然殺害的念頭就生起來,這個殺生的念頭就生起來。另外就自己喜歡,貪心,喜歡吃的就起了貪心。所以恨也要殺,愛也要殺,這個是無始劫來的煩惱習氣。這個煩惱習氣沒有斷,就沒有辦法斷殺生的念頭。所以斷殺生習氣,在《安士全書》有教我們觀想的方法,我們可以去看《安士全書.萬善先資》這一部分。

  我們再看第五條:

  「五、第二個因素,是不了解事實真相,這是教育問題。儒家沒有佛法講得嚴格,但儒書也說:君子遠庖廚,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換言之,儒家贊成吃三淨肉,三淨肉就是沒有看到殺、沒有聽到殺聲、不是專為我而殺,這是世間的聖賢。宗教也注意到此問題,《古蘭經》說:宰殺畜生要有傳教師禱告祝福,如果沒有經過阿訇祝福的畜生肉不能吃。這都是有愛心、仁慈在其中。」

  我們會殺生,前面一條講,第一個因素,就是我們的煩惱習氣太重,所以我們做不到永離殺生。「第二個因素」,就是不了解事實真相,就不了解因果,「這是教育問題」。什麼教育?因果教育,所以因果教育很重要。《安士全書》就是專門講這個因果,對這個因果明瞭了,徹底明瞭了,這是幫助我們斷殺生的惡業。儒家雖然沒有佛法講得這麼嚴格,但是在儒家的書上也說,「君子遠庖廚,聞其聲不忍食其肉」。一個君子他遠離廚房,因為廚房都在宰殺動物的地方,聽到動物被宰殺的慘叫聲就不忍心再去吃牠的肉,這個就是人都有惻隱之心,有同情心。儒家也贊成吃三淨肉,就是「君子遠庖廚,聞其聲不忍食其肉」,儒家沒有提倡吃素,就是吃三淨肉(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這是世間儒家的聖賢。道家也是一樣,道家比儒家要稍微高一些,有一些道士有吃素,道教,但是吃素的比較少,吃素修道的道士,他的層級就比較高,吃素的。有吃肉,也是像儒家一樣吃三淨肉。

  所以我們讀《太上感應篇》,《感應篇》講了兩個極端,在「積善章」裡面講,「昆蟲草木,猶不可傷」。你看昆蟲,螞蟻、蟑螂這些小動物都不可以傷害,連這個小草、小木也不可以傷害,那這個就跟佛家講不殺生,不是都一樣了嗎?連昆蟲草木都不能傷害,當然就吃素了。但是後面它又講,「非禮烹宰」,烹就是煮,宰就是宰殺動物。這個看起來前後好像不太一樣,前面講「昆蟲草木,猶不可傷」,為什麼後面又講到「非禮烹宰」?好像又允許,只要你合乎這個禮,不要過分。殺生吃肉,還是有個程度,有個限制,要合乎這個禮,不能想吃就殺。以前殺生吃肉,的確過年過節才有。不像現在天天殺,天天吃,吃得太過了,業造得太重。以前是過年過節,我們小時候真的過年過節才有魚肉吃,所以小孩喜歡過年。平常,我的記憶當中,我小時候家庭也不是富有,是很窮的,我們真的大概也差不多吃素,就我母親自己種的菜,醃的鹹蘿蔔、鹹冬瓜、豆腐乳,這些都自己做的。初一、十五拜拜才買個豆干,所以過年過節才有魚肉。不像現在,你看天天吃,三餐吃,這個真的殺業太重。

  所以道家他講「昆蟲草木,猶不可傷」,這個是講修行高層次的,昆蟲草木都不傷了,他肯定也是吃素,他不會吃肉,跟佛家是一樣。這一方面他就比儒家要高,吃素。「非禮烹宰」,就是那些還沒辦法吃素的,還是要吃肉的,還要殺生吃肉,但是告訴他有這個禮,你要依照那個禮,不要非禮(不合乎這個禮),想要殺就殺,想要吃就吃,要有個限度,不至於太超過。這是為一般人來講的,一般還不能吃素,還要吃肉,殺生吃肉的,那也要有個限度,不能像我們現在一樣,天天殺,天天吃。所以,不能夠「非禮烹宰」。所以宗教也有對畜生的祝福,在道教做醮,殺豬公,他們要請道士念咒、畫符、祈禱。不是殺了就來吃,這個也是不慈悲。所以這些宗教也都有愛心在裡面,因為眾生這個習氣太重,你叫他不要殺生吃肉,不能接受,聽不進去的,因此這些也都是方便法。真正的目標就是永斷殺生,都吃長素,這是真正的目標。這些也都是要靠教育,因果教育非常重要。

  我們再看下面:

  「六、佛法講得更究竟,勸導不食眾生肉。佛教導大家吃三淨肉是不得已,為什麼?佛當年在世的生活方式是托缽,佛法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絕不給信徒添麻煩,決定沒有分別、執著,這才吃三淨肉。」

  佛法比儒、道其他宗教講得更究竟,其他宗教也都有仁愛、愛心在裡面,雖然殺生吃肉,但是還是有仁慈心,佛勸導眾生不食眾生肉。「佛教導大家吃三淨肉是不得已」,因為佛陀時代,當年他的生活方式是托缽。托缽,佛法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一般人他沒有吃素,而且印度那個地方就像中國西藏、蒙古一樣,蔬菜就很少,大部分也都是養牛、羊比較多。所以當時托缽,就是不殺生,就吃三淨肉,還有吃到五淨肉,經典有講到五淨肉。五淨肉就是動物自己死的,這個大概現在人不敢吃,怕有細菌。另外一個就是野獸吃剩下的,比如說一些比較小的動物,虎、狼,老虎吃了,吃剩下的,出家人去撿回來吃,這個現在人也不敢吃。所以現在這三淨肉就是超市賣的那些,你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就買現成的。托缽,人家給魚就吃魚,給肉就吃肉,你不能選擇。這個就是給信眾不要麻煩,不要為出家人特別去做,這個也是慈悲,不給人找麻煩,所以決定沒有這些分別、執著,這樣吃三淨肉。佛在《楞嚴經》有講,當年是吃三淨肉。但是他都有念楞嚴神咒加持這個肉,這個肉透過咒語的加持,這個肉就沒有命根,加持就超度了。

  所以在《安士全書》裡面也有講,就是如果你不得已要吃肉的時候,也有一個咒,就吃肉的咒,不得已要吃肉,你要念個吃肉咒。我們現在念佛人,一句阿彌陀佛就無上咒了,你念這句佛號。佛陀時代,佛用楞嚴神咒加持這些肉,這些肉沒有命根。現在如果你用念佛助念,動物被殺了,你給牠念個八個小時,大概也是一樣沒有命根了,因為佛光注照,佛力加持,那些眾生就被超度了,牠留下來那個就是沒有命根,你就不會跟牠結冤仇了,這個也是一個方便法。

  我們再看第七:

  「七、素食運動由梁武帝開始提倡,梁武帝讀《楞伽經》時,看到經上說:菩薩慈悲,不忍心吃眾生肉。他很受感動,於是自己就斷除肉食。而他是佛門的大護法,他提倡素食,出家二眾立刻響應。所以,全世界只有中國的佛教徒吃素,其他國家的佛教徒不吃素。」

  這段歷史,我們也要知道。所以我們到外國看到其他國家的出家人怎麼吃肉,我們如果不知道這段歷史就會覺得很奇怪,你們怎麼吃肉?我們都吃素。那些外國出家人,他也看到,你們怎麼都不吃肉,怎麼吃素?他看到我們也很奇怪,我們看他也很奇怪。如果了解了,那就不會感到奇怪了,知道這段歷史、這段因緣。所以梁武帝他很慈悲。梁武帝根據歷史講,侯景叛變,他死了,他就生天,他生到天道去。因為他修的,就這樁事情,修的功德就大得不得了了!你看現在佛教徒吃素是他的功德,他是帶頭的,他提倡的。這是我們要知道這段歷史。

  我們再看八:

  「八、素食可以永離殺生,因為屠夫會殺害眾生是因為有人要吃肉,若沒有人要吃,就不會有人去殺害。但縱然吃三淨肉,心還是不清淨,業也不清淨,所以素食決定有好處。」

  這一條主要是對我們凡夫講的,這個不是對這些聖人,阿羅漢、菩薩、佛講的。前面講佛當時帶著出家弟子都吃三淨肉,托缽,所以這一條補充說明一下,大家比較不會有疑惑。這條就針對我們凡夫講的,「縱然吃三淨肉,心還是不清淨,業也不清淨」。這是對我們凡夫講的,我們凡夫的確是這樣,雖然吃三淨肉,心還是不清淨,這是凡夫。但是佛陀,聖人,證阿羅漢以上的菩薩佛,甚至證須陀洹果,這些大比丘僧,他們吃三淨肉,他們心是清淨的。你不能把這個聯想在一起,變成釋迦牟尼佛心也不清淨,這個誤會就大了。所以這一條不能不補充說明一下,這是針對我們凡夫,我們凡夫的確不清淨。佛、阿羅漢,他們吃,清淨。你看濟公活佛不是都吃嗎?這在中國《高僧傳》、《神僧傳》,像濟公這樣的神僧也很多,他們吃死的,的確他能吐出活的出來。你說他怎麼不清淨?你看他在吃肉,實際上,他心是清淨的。

  濟公活佛是一個典型的,還有印光大師好像在《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也講到,古時候四川一個神僧也是一樣,都是證果的,起碼都是阿羅漢以上的。這個神僧在四川要度那一村的人,那一村的人都是殺生吃肉,有一天把池塘的水都放乾了,那個魚都撈起來殺了,吃了。這個神僧他就去了,他說你們都吃了那麼好吃,我給你托缽,也分一點給我吃,分一杯羹來吃。那就大吃特吃,吃得特別多,大概都被他吃光了。那個有神通的,吃了之後,他就到池塘那邊吐,吐出來都是活的,全部都是活的。結果那一個村上的人看到都嚇到了,後來那個村的人就不敢再殺生了,就吃素了。就是顯這個神通,去度那一村子的人。被你們殺死的,他吃進去,他吐出來變活的,就度了那一村的人。在我們民國初年有一個金山活佛,他也是都有神通,那個大概都是證阿羅漢果的神僧。所以金山活佛他吃東西,好幾天沒吃也沒關係,一餐吃一、二十碗也沒關係。吃下去,人家說師父,你吃那麼多,行嗎?他說,不增不減。所以這些神僧都是證果,有神通,出來度眾生的。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一條。下面第九條,「十離惱法」,下個星期我們再接著來學習。今天我們就跟大家先學習到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