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仁王護國經大意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集)  2015/5/3  日本埼玉縣熊谷市Heritage Hotel  檔名:WD15-006-0002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尊敬的諸位法師,尊敬的孫會長,尊敬的啟講功德主代表上海傅蓉居士,尊敬的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上午好,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繼續跟大家來學習我們導師上淨下空老和尚他編的《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大意簡介,請大家先看大意簡介,在第八頁。昨天我們把「甲、講經因緣」,昨天我們跟大家大概做一個匯報,我們今天接著看「乙、佛教簡介」。乙,這個表解下面所列出來的就是簡單介紹佛教,這是我們淨老和尚一生講經弘法,第一個要勸導大家認識佛教它的本質、它的內容。佛教的本質是佛陀教育,它不是只有一個宗教信仰。我們一般人總是把佛教列為一種宗教的信仰,這個誤會時間有一、二百年,誤會的程度相當的嚴重。特別現代知識分子接受現代科學技術的影響,把佛教認為是迷信,沒有科學依據,這個誤解非常嚴重。因此,很多人他不願意來接觸佛教、來學習佛法,這個損失是非常巨大,可以說這個損失是無法用世間法來比較的。佛法這個教育,我們必須要先認識清楚,認識清楚之後,知道它跟我們的關係,我們在現實生活上需不需要,真正認識清楚,我們就樂意來學佛了。

  下面是簡介,詳細的,我們淨老和尚他有《認識佛教》,這本書流通很久了,大家可以詳細去看,包括還有光碟,此地列出來是個簡單的介紹。我們先看下面的緣起,「緣起—釋迦少時,觀世殘暴競存,老病死苦,興起修道教化之念。」昨天我們也講到這一段。「緣起」兩個字,緣是因緣,起是發起、生起,凡事不管世出世間法,它都有一個因緣來發起。像我們這次請淨老和尚來日本講經,這個生起的因緣是日本前首相鳩山先生的啟請,是這個因緣發起的,這個叫緣起。任何一樁事情都有它的緣起。佛教為什麼在我們這個地球上?它的由來是什麼?是什麼樣的因緣生起佛陀教育?把這個因緣給我們簡單的說明。

  大家看下面,緣起下面這一行「釋迦少時」,釋迦就是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是我們這個時期佛陀教育的創始人。釋迦,他是成佛之後用釋迦牟尼佛這個名號,他在家是迦毗羅衛國的太子,他在家的身分是一個王子,他在家的名字叫悉達多,所以釋迦就是釋迦牟尼佛。他少年的時候還沒有出家修道,還沒有成佛的時候,就是年輕的時候,當時他觀察這個世間「殘暴競存」,這個殘就是殘忍,暴就是暴力,競就是現在講的競爭,弱肉強食,強的欺負弱小,這樣生存在這個世間。也就是說,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娑婆世界這個地球上的人類沒有慈悲心。沒有慈悲心,我們從佛制定的戒來看我們就可以理解。佛教三皈五戒、十善業、八關齋戒、沙彌戒,基本的戒條第一條就是戒不殺生。為什麼佛把不殺生放在戒律的第一條?因為殺生這樁事情在我們地球上的人類,除了殺人大家知道有罪過,但是殺人還是很多,殺動物,一般沒有學佛的人認為都是正常的,他沒有什麼錯,所以殺生吃肉就變成我們地球上人類,大家認為是應該的、正常的。殺害這些動物來滿足我們的口腹,滿足我們這個三寸舌頭的味覺,吃的時候我們很高興,吃得很開心,但是沒有想到,我們吃眾生的肉眾生牠的感受是什麼?這個感受如果你仔細去想一想,你就可以體會到。

  以前我們住鄉下,家裡父母都有養豬、養雞、養鴨,過年過節看到我父親要抓雞鴨來殺,那個雞都飛到桌子上去了,你要抓牠就跑。當時我沒學佛,也覺得大家都這樣。後來學了佛就想一想,那些動物,你要殺牠牠知道,牠知道才會跑。好像人要抓我們去殺掉,把我們殺死,你會不會跑?你也會恐懼,也會逃跑。當有人要抓我們去殺的時候,你那個時候的心情感受是什麼樣?你去想一想,是不是非常恐懼?動物也是一樣的,一隻螞蟻牠都愛惜牠的生命,都貪生怕死。但是我們人類就是沒有慈悲心,吃眾生肉,他就沒有想到眾生是受什麼樣的痛苦,所謂「弱肉強食」,我們這個世間的人就是沒有慈悲心。

  所以釋迦翻成中文叫能仁,能夠行仁慈的人。怎麼樣行仁慈?具體的就是不殺生,不但不能殺人,所有的動物都不能殺。這當中有因果的,一刀還一刀,一命還一命,吃牠半斤,你將來還牠八兩,誰也佔不了便宜,這樁事情就是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殺生吃肉是互相吃,互相殺,這一生我們吃牠,來生換牠吃我們。所以《楞嚴經》佛跟我們講得很清楚,「羊死為人,人死為羊」。那隻羊,過去世牠也是造惡業,墮到畜生道給人宰殺,宰殺,牠的業報還清了,在三惡道罪受滿了,牠會再到人道來。人殺生吃肉,惡業造多了,福報享盡了,也會墮到畜生道去當羊。所以佛在《楞嚴經》跟我們講,「人死為羊,羊死為人」,舉出這個例子,就是你現在吃羊,將來你這個業造多了,福報享盡了,你死了會去投胎做羊;那隻羊在畜生道牠的罪業受滿了,牠又到人道來,到人道來換他再吃你,互相吃來吃去。六道輪迴就是這樣,互相殺,互相吃。因此佛跟我們講出這個因果,勸我們不要殺生,殺生會招來天災人禍。

  最近,尼泊爾四月二十五號發生了地震,我接到我們淨老和尚的侍者勝妙法師發給我尼泊爾殺水牛那個很殘忍的畫面,殺了二十幾萬頭水牛。看到這個,我們就知道了,這個災難不是沒有原因的。災難第一個因素就是殺生,殺害眾生,我們要避免災難,第一條要先把殺生的惡業斷掉。所以在《安士全書》有一篇「萬善先資」,其中有「因果勸」,這個過去我在上海、在東京都講過,但是沒講完。《安士全書》印光祖師一生提倡,「萬善先資」這一篇,我們有機會要好好來學習,裡面講的因果,我們看了之後真的就觸目驚心。

  這是世尊少年的時候看到我們這個世間,這個地球上的人類就是沒有慈悲心,再看到人類以及一切動物都有生老病死這些苦。看到之後,他回到王宮就一直天天思考這個問題,人類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有生老病死?為什麼地球的人類都沒有慈悲心?這個問題想也想不出來。後來毅然決然在十九歲那一年就偷偷離開王宮,去出家修道,尋找解決人生生老病死這些痛苦的理論方法。去修行,要得到解脫,解脫生死這個大苦,是這樣的因緣來興起修道,他自己修道。後來他成道了,夜睹明星,大徹大悟,就開始教化眾生,講經說法四十九年。這是緣起,佛教生起的因緣是從這裡開始。

  下面就講佛教的宗旨。我們看表解列出來的「宗旨」,下面有「因:破迷啟悟—照澈真實不為假誘(不取於相);果:離苦得樂—支配環境了脫生死(如如不動)。復性。」宗旨,我們先講果,宗是主要的,旨是旨趣,我們現在的話講,它的目標,主要的目標。佛教主要的目標是什麼?就是果這裡講的離苦得樂,離開所有一切的痛苦得到快樂,目標是這個,這個非常重要。如果不能離苦得樂,我們學佛也就沒有實質上的意義,有學沒有學都沒有關係;但是如果能夠幫助我們真正離苦得樂,這是非學不可。我們讀《彌陀經》看到經上佛跟我們講的,阿彌陀佛的世界為什麼叫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我們娑婆世界所有的苦在極樂世界聽都聽不到,所以他那個世界叫極樂。真正徹底究竟圓滿得到快樂,所以叫極樂。

  我們學佛最終目標就是離苦得樂。苦是果報,樂也是果報,你得到痛苦,你造的因是苦因,得到就是苦果;你得到快樂,樂是果報,你修快樂的因,你得到就是樂的果報。離苦得樂,究竟圓滿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能達到究竟。但是還沒有達到明心見性之前,他有層次上的離苦得樂,苦減輕一點就感覺比較快樂。比如說墮到地獄道,地獄道有大地獄、有中地獄、有小地獄,還有無間地獄、阿鼻地獄。無間地獄、阿鼻地獄,給他超度,他超生了,到大地獄,那就比無間地獄好一點,減輕他的痛苦。大地獄再超生到小地獄,那就更好一點。小地獄再超生到鬼道,那就比地獄好了。鬼道再超生到畜生道,那比鬼道又好。畜生道再超生到人道,那比三惡道當然好。人道再超生到天道,天就比人好。但是在六道裡面離苦得樂,不究竟,不圓滿。所以要超越三界,證阿羅漢,入四聖法界。四聖法界在十法界當中比六道法界要好,不要受分段生死之苦,沒有生老病死。但是還不究竟,還要超越十法界,入一真法界,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才究竟的離苦得樂。我們念佛人信願念佛可以帶業往生極樂世界,你到極樂世界就一生成佛,就達到究竟離苦得樂這個果報,這是淨土它殊勝之處。

  我們想要離苦得樂,這是每一個人所希求的。一般沒有學佛的人,我們跟他講離苦得樂,他聽也聽不懂,他說我現在很快樂,他沒有感覺他有痛苦。其實他沒有感覺他有痛苦就是他痛苦的地方,為什麼?人在苦中不知苦,那不更苦嗎?如果你知道苦,你會去解決這個苦,你想要去解脫這個苦。如果人在苦中不知苦,他連想要解決這個苦的念頭都沒有,那不是更苦嗎?所以迷得深的人,他不知道世間苦。釋迦牟尼佛為什麼王位不要他要去修道?修道很苦,我們看起來很苦,什麼都沒有;做國王多好,享受人間的榮華富貴,為什麼不要?因為世間人認為很快樂,但是佛他觀察到還是苦,做國王還是要生老病死,國王也不能避免。所以他必定要找到解決生老病死的方法,才是真正的快樂。佛給我們示現,也是勸我們世間人覺悟。但是我們世間人,覺悟的人少,《無量壽經》講「悟道者少」,迷惑的人多,覺悟的人少。「世人共爭不急之務」,世間人大家一天到晚在爭取的,佛跟我們講,那都是不重要的,不急的。什麼是最急的?這一生遇到佛法,要了脫生死,這樁事情是最急的。但是這樁事情世間人他不重視,重視世間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這些享受,這個大家爭的。但是爭到最後,事實上就是一場空,什麼都帶不走。

  這個因給我們講破迷啟悟,這裡講的標準是以《金剛經》做標準。「破迷啟悟—照澈真實不為假誘」,照澈就是你看到這個世間的相都是虛妄的,不是真的,不會被這些虛妄的假相來誘惑。你能夠照澈真實,不為這個假相的誘惑,你必定能夠不取於相,你不會著相,就是《金剛經》講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你就不取這個相。能夠不取於相,你修這個因,果報你就得到離苦得樂。現在我們要做到《金剛經》講的「不取於相」,難度是比較高一點。我們修淨土有個方便,叫我們完全什麼都不取,我們凡夫無始劫以來取相的習慣、習氣很深,自自然然他就會取相。淨土的方便就是你換個對象,不要取世間這些假相,你就取阿彌陀佛這句佛號,或者取西方極樂世界這個相。像《觀經》講的,你觀想極樂世界,就換個對象,這個對我們一般人就比較方便一點。現在不要取娑婆世界的相,我們取西方極樂世界的相。取西方極樂世界的相,還是不能明心見性,但是我們可以帶業往生,往生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再去不取於相,到那邊就很快了,得到阿彌陀佛親自的指導,我們很快就能達到《金剛經》這個境界。所以淨土,他可以分兩個階段來達到不取於相,如如不動,現在我們先取極樂世界這個相。

  一般的法門,必定是要依照《金剛經》講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我們雖然修淨土,我們沒有達到《金剛經》那個標準,但是能夠修學有幾分的相應,對我們信願念佛也是很有需要的。因為修淨土法門雖然是帶業往生,你可以有取有捨,但是如果你對娑婆世界放不下,你那個願生不起來,願生不起來,雖然念佛還是去不了極樂世界。如果你要問為什麼?因為你不願意去,就這麼簡單,你不願意去,這個世界你不願意放下。這個事情要問誰?我能不能往生?問阿彌陀佛都不準,問你自己最準。阿彌陀佛二十四小時歡迎,隨時可以來,發四十八願願力來接引眾生,十方念佛的眾生。十方眾生願不願意去?我們嘴巴講都是願意去,但是一到生病的時候,大概就知道想不想去。真正發願往生的人,生病他絕對不求病好,他絕對我就是一心一意想要趕快往生極樂世界,他的願非常懇切,那跟阿彌陀佛的願就相應。

  但是我們的信願不真切,我們對這個世界沒有放下,以為放下了。以前我也是這樣的,後來生了兩次大病,我才知道沒放下。雖然出家了,道場沒放下,道場事情很多,常常會有這些罣礙。但是道場沒放下還是去不了極樂世界,還是在娑婆世界,這個事情誰也代替不了。現在有人說,可以去拜一個師父,然後師父可以代替我們發願,代替我們背因果。如果真的,趕快給我介紹,我也不用修了,統統給那個師父背,不就好了嗎?我們頂多供養他一點錢,那不是很簡單嗎?如果能夠背,十方諸佛大慈大悲,眾生這麼苦,他為什麼不幫我們背?他能夠給我們背因果,不給我們背,他慈悲心何在?你想一想,是不是這樣?這個事情,這是各人自作自受,誰都代替不了。

  所以過去我讀《八大人覺經》,《八大人覺經》講「代眾生苦」,我常常在想這句經文,佛菩薩大慈大悲代替眾生來受苦。有一次我肚子痛得要命,肚子痛得地都快鑽進去了,我說佛菩薩大慈大悲趕快來代替我受肚子痛的苦,讓我不要受這個苦。但還是痛,我想這個怎麼代眾生苦,難道佛菩薩發這個願是發空願嗎?這個問題在心裡想來想去想不通,但是我們信佛的人,學佛的人,三寶弟子,佛在經上講的一定有他的道理。後來聽我們老和尚講經,他講到這一段。早期,我們有問題也不太敢問師父,有時候去問了,不但沒答案,還被罵了一頓,然後你就乾脆不要問,自己去參!後來聽師父講經講到,代眾生苦是什麼意思?像老和尚今年八十九歲了,還到日本來講經,那很累的,我現在六十五歲就感覺滿累了。他老人家說,還要去歐洲,還要去英國。本來我想叫我去飛一趟英國我都沒有那個念頭想去,日本兩個多小時還可以,十幾個小時,那太辛苦了。他老人家為了弘揚佛法,為了幫助這些苦難的眾生,年紀這麼大了,還在飛行奔波,我也就不敢再說累了。他八十九歲都不喊累,我能說累嗎?當然不可以。看到他老人家的確非常辛苦,這個就叫代眾生苦。

  代眾生苦就是犧牲自己安樂的生活,為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然後不辭辛苦。像佛菩薩在六道十法界度眾生都是不辭辛苦,這個叫代眾生苦。眾生的苦還是要眾生自己去解決,佛菩薩他是給你啟發、給你指點、給你教導,教到你覺悟,你自己改過來,破迷開悟,你就離苦得樂。但是要教化眾生,眾生剛強難化,佛菩薩很有耐心,有時候要教化眾生還要被眾生誤會,還要被侮辱,還要被毀謗,甚至還要被陷害,佛菩薩還是幫助眾生,不辭辛苦,這個叫代眾生苦。後來我才明白,原來不是說我肚子痛,佛菩薩代替我痛,不是這樣的,還是要自己去解決的。所以真正解脫自己的苦還是自己,因為迷是自己迷,悟還是要自己悟,都是自作自受。所以六祖在《壇經》裡面也講了一句話,他得了衣缽之後,五祖就連夜送他離開,預備了一條船,五祖給他搖船,六祖說:船我自己來搖。五祖就跟他講:我來度你,我幫助你這個岸渡到那一岸去。六祖說:「迷時師度,悟時自度」,他說迷惑顛倒的時候,師父來度我們、來幫助我們,覺悟了,弟子覺悟了,那是自己度自己。所以佛菩薩教化眾生就是這樣的,這個叫代眾生苦。

  這個非常重要,這個宗旨你沒有抓到,你學佛等於是跟佛陀教育它的目標違背了,不相應。所以我們現在聽經學佛,你要聽真正善知識的,像我們淨老和尚是真善知識,他所講的,所修學的,晚年導歸極樂,無非就是要幫助我們這一生解決生老病死這些苦,你往生極樂就解決了。這一點,我自己是聽了四十六年的經,我沒有聽其他法師講,因為我真正認識到,雖然修學是修得不好,但是我知道這條路是正確的。如果我們還是不能相信真善知識的指導,我們這一生又要空過了,這個就非常可惜。能夠做到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復性」就是恢復你的本性,所謂明心見性,見性就成佛了,這個叫復性。這一段就是先把佛教教學八萬四千法門、大乘小乘它的宗旨(宗是重要的、主要的、尊崇的,旨是旨趣)、目標、方向給我們說清楚了。說清楚,我們聽的人也要聽清楚,也要認識清楚,這樣對我們才有真正的幫助。

  下面講治學,事業。「治學—依戒定慧,起聞思修—(破迷啟悟)。解行相應。」這個是三學,我們佛法的修學,八萬四千法門都離不開依戒定慧起聞思修這個原理原則,如果違背這個原理原則,就不是在學佛。我們一般講佛學,大家念佛學院,學一些常識,學一些知識,知識很豐富,但是沒有戒定慧,伏不了煩惱,斷煩惱更談不上。我們淨宗帶業往生也要伏煩惱,才能帶業往生。現在讀佛學院,不但煩惱伏不住,還增長煩惱。過去二十幾年前,我還聽一個法師跟我講,他教佛學院,他說學生跟他吵架,考試的分數打得太少。我說那個佛學院不學也罷,佛就不是教我們學這個,怎麼學到這個?學西方人那種教學的方式,大學那種教學的方式,學得個個貢高我慢,煩惱增長。

  所以,有一年我到日本來,大概二十幾年前,台灣一個女學生(大學生)來日本讀佛教大學。那一年我在東京遇到她,她說:悟道法師,我不想念佛教大學。我說:妳這四年念完。我問她:念幾年?她說:念兩年。我說:再兩年念完。她說:我念不下去了。我說:為什麼念不下去?她說:他們那個教授跟他們講這些考據,考來考去、考來考去,考到最後說對釋迦牟尼佛有沒有這個人他都存疑。我說:我贊成妳不要讀了,因為連釋迦牟尼佛這個人都有懷疑,到底有沒有這個人,還是人家編的?在那邊猜了半天。她說:要到大陸去。我說:妳趕快去,我贊成妳去。那就不是在修戒定慧,學那個沒有用,浪費時間,浪費精神,不能破迷啟悟。

  要破迷啟悟,要解行相應,解要去行。我們唱念也是修戒定慧,你看《三時繫念》第一個讚就是戒定真香。所以我們唱念法器,它是有講求的,像我們現在這樣唱很難達到戒定慧。這是修定的一種方法,唱念是淨土宗修定的一種方法。禪宗他用參禪,教下修止觀,淨宗用唱念,唱讚都是在修定。所以夏蓮居老居士在《淨語》講,「要知節拍即妙用,妄念全憑音節控」,妄念都靠音聲、節拍來控制妄念。所以唱讚不能像唱流行歌一樣,那叫唱歌,不是在唱讚,唱讚是修定的。我現在念這麼多年了,我抓到一點邊,所以我唱、我念,咬字、吐字,你們仔細聽,因為你要讓大家(大眾)的心要定下來,如果大家比較昏沉,我會唱輕快的,讓你精神提起來。在香港,去年八千多人,天目山開律法師他來當維那,他聲音很好,很有磁性。我就跟他講,我們是唱讚,不是唱抒情歌曲,我說你唱抒情歌曲可能會有女眾跑上去。果然不出我所料,一個女眾去跟他搶麥克風。他唱出來很有磁性,很好,唱抒情歌曲很好,但是全場壓不住。所以他起那個聲音輕飄飄的起來,大家心浮動,然後就亂了。所以我不是愛拿麥克風,我要幫腔,我麥克風趕快搶過來,把大家的心給它壓下去,不然八千多人亂起來,亂哄哄的,那修什麼定?不是修一心不亂,是修一心大亂,那個不對的。

  「事業—六度四攝,饒益眾生—(離苦得樂)」。我們現在老和尚在做的就是這個,「善財典型」。所以這是善財童子表演給我們看的,老和尚也做給我們看,我們要懂得去學習。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明天,因為下午老和尚會來,到這邊很晚了。明天我是想試錄一下繫念,做光碟,通用的,明天上午可能要我們大家來練習練習,然後再正式來錄。老和尚有三天的時間不在,我們再來學習這部經。這部經,我就這次來的時間多一點,我們可以多跟大家講一講,這樣大家可能會比較有受用。如果我講很快,念一念,當然也可以。像念經這樣念過去,兩個小時全部念完,但是可能大家還是沒有辦法去理解這個經義。

  這裡有一份,這個是我們超度非常重要的理論依據,也是我們《仁王經》裡面的。我念一念,「大王,國土亂時,先鬼神亂,鬼神亂故萬民亂,賊來劫國,百姓亡喪。君臣、太子、王子、百官共生是非,天地怪異,二十八宿,星道日月,失時失度,多有賊起。大王,若火難、水難、風難,一切諸難,亦應講讀此經,法用如上說」。這裡有一個字我們要看清楚,講跟讀,不是只有讀,還要講。「大王,不但護國,亦有護福,求富貴官位七寶如意行來,求男女,求慧解名聞,求六天果報,人中九品果樂,亦講此經」。現在求人天福報的會比較多,也可以滿你的願,也是要講這部經。這部經這一段最重要就是你這個國家土地亂的時候,什麼先亂?鬼神先亂。鬼神亂故,就萬民亂,人民就開始亂。賊來劫國,就有盜賊。百姓亡喪,人民會死亡。君臣、太子、王子、百官共生是非,天地怪異,做官的、政治人物,互相攻擊,互相說是非,天災地變,天災人禍統統來了。現在的災難就是這樣,現在整個地球就是這樣。所以你要讓這個不亂,第一個先安撫鬼神。所以我們淨老和尚用三時繫念來超度鬼神,鬼神安定了,他不來干擾,人間這些人才會安定。所以我們超度有這部經的理論依據,我們一定要知道。

  好,這部經,我們今天就先學習到此地。等一下我們十點半上午供,我們先迴向,休息一下,十點半上午供。好,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