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節要習講—經典就是好老師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一OO集)  2023/2/1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2-001-0100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大家翻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十九頁第三行,從最下面一句看起:

  【常勤正念唯心識觀。一切魔境自然遠離。】

  上一次我們學習到,「心若馳散即當攝來令歸正念」,這是修心的一個功夫。我們的心是散亂的,一天到晚胡思亂想,前面一個妄念滅了,後面一個妄念又生起來,止不住。要怎麼辦?得要用善巧方便把它止住,把這些妄念把它止息下來,止住、停止,停止歸到正念,回歸到正念,正念稱性。

  我們這堂課,接下來這兩句是論文講的,『常勤正念唯心識觀』。在《占察善惡業報經》講了兩種觀法,真如實觀,根性比較利的,觀真如實觀;根性比較鈍的就修唯心識觀。這是在《占察經》我們看到講了這兩種觀法,這個地方是講唯心識觀,我們這裡講唯心識觀。「唯心識觀」要怎麼修?要觀一切諸法,唯有內心,無心外之法。這個一切諸法就是我們眼前看到這一切物質的、精神的,在唯識學裡面講九十四種有為法,還有不相應行法(現在的話講叫抽象概念),這些統統歸在有為法,這個一切諸法指有為法。這些諸法,唯有內心,無心外之法,是謂唯心,亦云唯識。諸法從哪裡來的?從我們心現的,是我們內心現出來的。這整個宇宙是我們的心所現的,是謂唯心,唯心所現,亦云唯識,也叫唯識。這裡講唯心識觀,唯心,這裡講唯心這個心,不是指真心,是指妄心。我們用比喻來說,「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古大德常用這個比喻,金就是金子,黃金,這個大家都知道。自古以來,古今中外都有黃金,每個國家地區都有,大家也都看過。黃金它可以打造各種器具,不同的模型打造不同的器具,可以去打造一尊佛像、菩薩像、羅漢像、天人像,也可以打造畜生道的相,像一條狗、一隻豬、一隻雞,還可以打造植物,像白菜,各式各樣的都是可以打造。我們到銀樓,賣金銀珠寶的,他擺設出來的黃金樣品很多,聽說有的都上一、兩萬種,各式各樣的,形狀都不一樣,大大小小的。這麼多的種類,形狀,它的本質都是黃金。這個質沒有差別,都是黃金,無論你打造什麼樣的器具,它都是黃金。你打造一尊佛像,這尊佛像是黃金打造的,它的本質是黃金。你打造一條狗,那也是黃金,它本質也是黃金。所以用金來做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一切諸法是器,我們現在看到這個宇宙萬有,就像我們到銀樓去看黃金打造各種不同器具的情況。所以一切諸法是器,就是像黃金打造出來各式各樣、琳琅滿目、千差萬別,唯有內心這是金。這些器當中就是金,樣子不一樣,但本質都是黃金。這個比喻萬法是我們內心現出來的,所以唯有內心這是金,無心外之法。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所有器皿全是黃金做的,除了黃金之外一樣都沒有。黃金打造出來各種器皿,千差萬別,很多,但是它的本質是什麼?就是一種,就是黃金。這個叫唯心,用這個金來形容比喻我們的心,我們現在整個宇宙這些萬法,都是我們的心現出來的,就像黃金打造各種不同的器皿;也叫做唯識。

  如果沒有「唯識」這一句,這個心是真心還是妄心?都能講得通。你說心,真心也是心,妄心也是心,都能講得通。加上「唯識」這一句,這個心就不是真心,是唯識家所講的心,唯識家所講的心就是阿賴耶識(阿賴耶)。在唯識學家看整個宇宙、人生,他是所謂離一切相,他不著相,他從相裡面看到識,他只看到識。所以唯識家講,一切法唯識,除了識之外,沒有一切法,一切法的體性就是識,「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識變現出來。「正念唯心識觀」,當知唯心,無外境界。當知就是應當要知道。這一切法,唯有自己的心,都是自己的心,無外境界。我們現在看到有內有外(好像內是內、外是外),但是此地給我們講,這一切法唯有心,唯有識,「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無外境界。無外境界,就是說那個境界就是我們的心,我們的識。我們看到一切人事物,山河大地,整個宇宙,就是我們的心,我們的識,「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除了心以外,什麼都沒有,做這樣的一個觀察,知道這一切都是自己心識所變現的,唯有自己的心識,沒有其他的,『一切魔境自然遠離』,一切魔境自然它就遠離了。我們為什麼會受到魔境的干擾?不知道它的事實真相,不知道那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不知道是自己,魔境現前就好像自己嚇自己,好像自己去畫一個魔鬼,自己畫的,自己看到這個魔鬼被嚇壞了。不知道自己畫出來的,所以被這個魔境所干擾。如果知道是自己的心識所變,就是自己的心識,除了自己的心識之外,沒有,沒有這個境界。所以這些魔境自然就遠離了,自然就沒有了,就不存在了。

  由此可知,止觀是一不是二。這個止跟觀,一體的兩面,是一不是二。止當中有觀,觀當中有止,是一體的兩面,所以是一不是二。了解事實真相,你的心就不會動;心不動,真相你就看到。我們現在為什麼看不到事實真相?心在動,看的都是虛妄相,沒看到真相。心不動了,「不取於相,如如不動」,真相你就看到了。看到真相,的確是一不是二,我們心跟境是一不是二,是一體。但是迷的時候,好像心是心、境是境,事實上心境不二。一定要止觀等運。止觀是個方便法,是我們回歸自性的一個前方便。修止觀,止觀等運,同時平等來修學,這個才能見到事實真相,才能入境界,這才能起作用。如果偏了,這個心靜不下來,不是昏沉,就是掉舉。掉舉要用止來止息這些七上八下的心;昏沉用觀,觀察、觀照、觀想等等。所以定慧均等,不然定多慧少,慧少定多,這個比例要平等。所以要止觀等運,平等、均等了,就能夠入境界,這是修學止觀。無論是修哪些方法的止觀,原理原則是一樣。天台的三止三觀、華嚴的五止六觀、唯識的唯識觀等等這些觀法,這個原則就是要止觀等運,就是定慧均等。止是定,觀是慧,要平均,這樣來學習才能起作用。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文:

  【凡夫初學邪正未分。魔網入心欺誑行者。又無師匠諮問莫憑。依四魔功將為正道。日月經久邪見既深。設遇良緣終成難改。沉淪苦海出離無由。深自察之無令暫替。此義如起信論中說也。】

  這段話,賢首大師說得非常痛心。大師是出現在隋末唐初,隋朝末年、唐朝初年那個時代的人,距離現在一千八百多年,在那個時候說出這樣的話,好像是跟我們現代人說的。『凡夫初學邪正未分』,就是指我們凡夫。「初學」,還沒有入門,剛剛在學。我們今天學佛真正是遇到這個困難,什麼是邪,什麼是正?特別現在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現在學佛遭遇到困難,遭難,遭遇到困難,就是不認識,不知道什麼是邪?什麼是正?「邪正未分」,不能分辨。邪正的標準在哪裡?依照經典所說的理論方法去修學,契入的境界與經典上所講的相應,就是正法。現在末法時期,我們所依憑的就是經典,也就是我們三皈依裡面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不在世了,以法為主、為中心,法就是經典。佛當年在世講的經典,流傳下來了,這是我們的皈依處。我們修學,我們要回歸,依照經典的理論方法來修學。依照經典的理論方法來修學,契入的境界與經典相應,就是正法。如果廢棄戒律,曲解經典的理論,在日常生活中與佛菩薩的境界相違背,就是邪法。這有個標準,經典就是標準。這個經典,除了佛經以外的,像儒家、道家的,聖人講的經典,也都包括在裡面。無論世出世間的聖賢,佛菩薩、世間的聖賢講的經典,我們生活當中這些行為與佛菩薩在經典上講的相違背,那就是邪法,邪就偏邪了,不正確了。儒家講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是性德,這世間聖賢給我們發明出來的。我們人類的常道就是五常。五倫是人類,人與人的關係。根據五倫、五常、四維(禮義廉恥),再加上八德,這是跟性德相應,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它相應是正,跟這個相應就是正確的;跟這個不相應是邪,邪就不正確了。邪正就有標準,這個標準就是在經典。

  凡是邪,這叫魔。『魔網入心』,這個「魔」好像魚的網一樣,密密麻麻的,纏縛了我們的心。像現在的電視、電腦、網路是魔網,這個魔的網密密麻麻的,教導的都是邪法,全部都是邪法,暴力色情、殺盜淫妄,把人都給教壞了,教人無惡不作。造惡業,惡業後面就有惡報,這是魔,就要遭受惡報的折磨,這個叫「魔網入心」。特別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六根接觸的這些六塵境界都是引誘我們造惡業。特別手機、網路、電視,這個很容易接觸到,這就是魔。『欺誑行者』,這個「欺」是欺騙。所有宗教的信徒,無論在家出家,逃不出魔網。無論是哪個宗教,逃不出魔的手掌,魔網散布在空間每個角落,打開電視就是的,打開網路就是魔,你天天跟它接觸,它天天在教你。那人怎麼不會學壞?肯定會學壞了、學偏了,思想、言論、行為都嚴重的偏差,造成社會不安,這些魔天天在干擾。

  『又無師匠諮問莫憑』,「師匠」就是真正的好老師。這個時代沒有真正的好老師,有修有證的沒有,有修行、有證果的老師,我們現在找不到。找不到,不得已求其次,雖然他沒有證果,但是他真修,這樣的人在現前這個時代也是稀有難逢,我們也很難遇到,也很稀有,真的有修有學。我們真的想學,真想要學佛,現在找不到老師。過去台中蓮社雪廬老人(李老師)教家師淨老,教他以古人做老師,現在你找不到好老師,要怎麼辦?你要學到正確的佛法,你要找古人,古時候有。我們現在遇到淨土法門,發心來修學淨土,李老師介紹印光大師是好老師。但是印光大師不在世了,他是清朝末年,民國初年的人,在民國二十九年他就往生了(今年是民國一百一十二年),往生八十幾年了,當然我們見不到他了。但是印光大師在世,他有留下著作,這些蓮友、居士大德有問題向他請教,他用書信回答,後來弟子把它整理,整理出《文鈔》。現在的《印光大師文鈔全集》有七大冊,精裝本有七大冊。所以李老師就介紹我們師父上人學淨土,跟印光大師學。印光大師不在了,但是他的《文鈔》在,常常讀《印光大師文鈔》,跟他學習,做印光大師的私淑弟子。這是古人做一個範例給我們依循,像世間的聖人,孟子私淑孔子,孟子要跟孔子學,孔子不在了,跟孔子的學生學,讀孔子的著作,不懂的去問孔子的學生,他也學出來了。孔子稱為至聖,孟子稱為亞聖,他也成就了,這是一個典型的私淑弟子。後來依照這個私淑弟子學習成就的也不少。李老師介紹我們師父做印光大師的私淑弟子。因為印祖他講的東西比較淺顯,距離我們不是很遠,民國初年的人,所以講的跟我們現前生活很接近,我們比較容易看得懂。印光大師再往上,這些祖師大德的語錄、法語是文言文,比較深。印光祖師的文言是很白話的文言。印祖之前的就比較深一點,像蓮池大師的《彌陀經疏鈔》,蕅益大師的《彌陀經要解》。李老師介紹家師淨老要找這些祖師大德,找他們的著作,根據他們留下來的著作,認真跟他們學習。

  我們學佛,特別是初學,應當要學哪些經教?印光大師也給我們列個單子做參考,列個清單。他老人家偏重修淨土,修淨土法門,他所列舉的是共同科目,這是基礎。這個基礎的學科,就無論你是修哪一宗、哪一派,因為它是共同科目,除了我們修淨土宗,其他無論你修哪個宗、哪個派,大乘小乘,這個基礎科目、共同科目是一樣的,都必須學的。像《觀經》講的淨業三福,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觀經》是淨土的經典,三世諸佛淨業正因,每一尊佛他成佛不一定修淨土,修禪、修密、修教,他都能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但是基礎的共同科目,淨業三福是同樣的,都必須有這個基礎,有這個基礎,修任何法門才能成就。特別是在戒律,因為佛法修學總綱領就是戒定慧三學,因戒生定,因定開慧。所以我們功夫不得力,在戒學的基礎要留意,不能疏忽了。疏忽了,那我們心始終定不下來,心定不下來,就開不了智慧。印祖的戒律,他講的一個原則,就是「閑邪存誠,敦倫盡分」。「閑邪存誠」,就是把我們內心的邪思邪念要放下,邪思邪念放下了,我們的誠心就顯露了,時常保持誠心正意。儒家,你看修學的功夫,在四書《大學》裡面講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齊治平,它的根本就是從格物,格是格鬥,物是物欲。我們心受物欲的迷惑,這些嗜欲、物欲來干擾,你要跟它格鬥。這個在佛法講,叫斷煩惱,你要對治煩惱,格物就是斷煩惱,把貪瞋痴格除。致知就是我們內心本有的智慧。物格知至就是物欲格除了,我們自性的良知它就顯露了。致知,意就誠了,誠意。意誠,心就正了。心正,身口就跟著正。所以在家「敦倫盡分」,盡自己本分,推廣到整個社會、整個國家、整個天下,這個重要。這是把戒律的精神給我們舉出來。家師淨老和尚他在世的時候,他把這兩句話落實在儒、釋、道的三個根,這三個根,儒的根《弟子規》、道的根《太上感應篇》、佛的根《十善業道經》,這三個根是我們家師淨老生前提出來的,扎根教育的學習《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

  另外印光祖師他老人家一生特別提倡的有三本書,《了凡四訓》、《安士全書》加上《太上感應篇》。印祖一生這三本書印最多,第一本就是《了凡四訓》,第二本就是《太上感應篇》,第三本就是《安士全書》。這三本講的就是因果教育,印光祖師在世特別提倡因果教育,以這個因果教育來補助倫理道德的教育。特別是《安士全書》,印祖他認為《安士全書》是近代這個世紀以來最好的一本書,這本書可以說是傳家之寶。《安士全書》講倫理、講道德,特別著重在因果。我們修學淨土的人,學了很多年,沒有往生的信心,念佛念了幾十年也沒消息,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沒感應,就是缺乏這個基礎,我們缺乏這個基礎的修學。印光祖師以這三本書來代替佛門的戒律。因為現在談到戒律,五戒十善,八關齋戒、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現在人看不懂,沒有真正律師來教導,我們不知道怎麼學習,往往都學偏了、學錯了。標榜的是戒律,但是一天到晚增長貪瞋痴,那個就學得不對了,沒有掌握到戒律的精神,只有在形式上做。精神是什麼?「閑邪存誠,敦倫盡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是戒律的總綱領,戒律的精神。違背這個,那就不是真正的戒律,就變有名無實。

  所以因果,印祖在《文鈔》講,是戒律的鋼骨。這句話很重要。我們蓋房子,現在蓋房子都要鋼筋水泥,鋼架,鋼骨就是鋼架、骨架。你建一棟大樓,沒有鋼筋、鋼架,這個房子蓋不起來。因果教育是戒律的鋼骨,如果不懂因果教育,那學那個戒,就好像你要蓋房子,有水泥、有磚塊,但是沒有鋼骨,你建起來沒多久又倒下去了,撐不住,就是缺乏這個基礎。《安士全書》就是講因果,一共是四篇,第一篇「文昌帝君陰騭文」,這個部分跟《太上感應篇》相同,專講因果。第二篇「萬善先資」,專門講戒殺。因為這個世界上的人類最容易犯的就是殺生,不學佛的人,只有知道殺人有罪,殺動物沒有罪,所以任意殺生吃肉,手段極其殘忍,不知道殺生跟殺人是一樣都有罪,所以這個擺在第二部分。第三篇「欲海回狂」,講戒淫。淫、殺,這兩條戒最容易犯,所以這個放在當中,第二篇、第三篇特別舉出來。第四篇是「西歸直指」,勸人念佛求生淨土。到最後直接指歸到淨土,念佛發願求生西方。如果有《安士全書》做基礎,念佛功夫就得力,因果透徹了,戒律真正能落實,持戒念佛決定得生,這是最穩當的一個修學法門。印光大師教我們念的這些書就是老師,好好去讀,好好去思惟,依教奉行,每一個人都能成就,都能往生淨土。

  『依四魔功將為正道』,「四魔」是五陰魔、煩惱魔、死魔、天魔,現在的社會是以這個為正道,以這個為價值觀,現代的話講叫價值觀。現代的社會把這四魔認為人生的價值觀,認為這是正道,哪裡知道是魔!依這個魔來做為正道,以邪為正。現在你講正法,人家說你是魔;講魔法,他說這是正確的,顛倒了。魔,梵語叫「魔羅」,中文是「能奪命」,能夠奪取你的身命的意思。又云「殺者」,能奪智慧之命,而殺害出世善根。這個就是我們一般講殺法身慧命,這個比殺人的身命嚴重太多太多了,這無法相提並論。人的身命被殺害就一生一世就結束了,四十九天之後,他再去投胎了,又有一個新的生命了。但這個法身慧命麻煩,奪去你的智慧之命,而殺害出世善根。破壞你的智慧、法身慧命,破壞你的善根,他引誘你走邪道,這叫魔。入了這個邪道,生生世世就很難回頭,這個很麻煩。周邊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這些人事物處處都是誘惑你生煩惱,誘惑你自私自利,誘惑你增長名聞利養,誘惑你天天搞貪瞋痴慢,現在我們就是面對這些,讓你起心動念都是損人利己,自私自利、損人利己,這是魔之能事,魔他就是達到這個目的了。中國傳統文化、大乘佛法是正法,不是魔,能救世間。

  四魔,第一個「五陰魔」,色受想行識等積聚而成生死苦果,此生死法能奪智慧之命,故云五陰魔。這五樣東西,色受想行識,叫五陰魔。這五樣東西,要是遇到正法、遇到善知識,幫助你提升;遇到邪法就變成魔。遇到正法就幫助你提升,遇到邪法就捲入在財色名食睡裡面,就造惡業,造了惡業,肯定墮三途,它害了你的法身慧命。這是五陰魔。第二「煩惱魔」,三界中一切煩惱妄惑也,修行之人為此妄惑惱亂心神,不能成就菩提,是名煩惱魔。煩惱是魔,凡夫大家都有煩惱。煩惱它來折磨我們,修行人被這些妄惑惱亂心神,這些煩惱起來,我們的心神不安,不能成就菩提,它來擾亂,這是煩惱魔。我們常常受煩惱魔的干擾,貪瞋痴慢疑,這些是煩惱魔。煩惱太多了,說不盡,根本就是貪瞋痴。如果講得多一點,貪、瞋、痴、慢、疑、邪見,這些都是煩惱。《百法明門論》講煩惱的心所二十六個,《百法明門論》講得比較詳細(六個根本煩惱,二十個隨煩惱)。根本煩惱,貪、瞋、痴、慢、疑、惡見(就是邪見),這是六個根本煩惱。疑,這個也是很麻煩的,疑是對聖教的懷疑。聖人講的,他不相信;那些邪師外道講,他就相信,這個是疑的煩惱。惡見是他錯誤的見解,偏差錯誤的見解,一般也叫做邪見,邪知邪見。他聽信邪知邪見,把那些惡見認為是對的,這個也很麻煩。這些東西是虛幻不是真實的,叫幻惑。煩惱也不是真的,所以叫幻惑。惑是迷惑,雖然不是真實的,你以為是真實的,那你就被他迷了。修行人沒有把這些東西除掉,肯定擾亂你的心神,障礙你的悟性,不但修行不能證果,連開悟都不可能。不但不能開悟,非常可能讓你在佛法裡面產生誤解,你聽講經、讀佛經,把佛的意思歪曲了,聽錯了。這是煩惱魔造成的。第三「死魔」,死魔就壽命到了。我們這一生修學還沒有成就,壽命到了,這一死我們學習就要中斷,來生是不是能接著學?也是大有問題。住世時間長一點,才有時間來學習,有足夠的時間來學習佛法。所以住世時間長一點,不是為了人生的享受,是為了學佛。這是講死魔,也是我們修行人一個很大的障礙。第四「天魔」,此魔即欲界他化自在天,若人勤修勝善,欲超越三界生死,而此天魔為作障礙,發起種種擾亂之事,令修行人不得成就出世善根,是名天魔。這是天魔。

  『日月經久邪見既深』,他從小所受的教育是電視、網路,他長大成人了,他學了二、三十年,把那個邪法當作是正法,養成習慣,要讓他改過太難了。今天我們學古聖先賢的東西學一遍不夠,不能改過自新,我們邪知邪見太深了,一遍不起效果,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設遇良緣終成難改』,「良緣」是遇到善知識、善友,遇到正法。為什麼這個習氣很難改?遍數不夠。只是學一點佛學常識,對於改習氣起不了作用,還是『沉淪苦海出離無由』。真正要成就,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多久少算長?十年專門學一樣東西,譬如學《無量壽經》,十年專攻《無量壽經》,成功了;十年專學《阿彌陀經》,他十年之後就是阿彌陀佛;十年專修《普門品》,專攻觀音三經,十年之後他就是活的觀音菩薩。有耐心閉關十年不出門,專攻一部,這個人決定成就。『深自察之無令暫替』,「察」是觀察,看清楚、看明白了,「替」是替代,短暫的替代都不可以。墮三惡道,誰能替代你?我們要想拯救,拯救的方法就是「教之道,貴以專」,中國五千年來大聖大賢怎麼學出來的?就這一句。有這種心願,最重要的要求三寶加持給你一個修學的環境,住得愈久愈有成就,為什麼?你有定力,有定就有慧。需不需要老師?不一定,可以依古人做老師。

  好,這節時間到了,我們就先學習到這裡。這一段我們還沒有講完,我們下一次、下一堂課再繼續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