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節要習講—煩惱即菩提 悟道法師主講 (第四十三集) 2021/12/9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2-001-0043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大家翻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十頁,我們從第十頁第一行,第三句經文看起,第三句「若據理而言」,從這裡看起。我先將這一段經文念一遍,我們來對對地方。
【若據理而言。即塵眾生妄計經卷。即大智圓明。智體既其無邊。故曰量等三千界。】
『若據理而言』,「據」就是依據,依據經典理論、道理而言,來講。『即塵眾生妄計經卷』,就是一大經卷量等三千,就是眾生妄想分別執著有這麼大的分量,這是真的。這裡講經卷不是形相,不是說我看到很多經典擺在那裡。這裡講的,它不是指形相上的經卷,是指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的現相都是經卷,我們六根接觸到的所有的一切統統是經卷,這裡講經卷是這個意思。《華嚴經》在哪裡?不是在經本上面,你認為《華嚴經》就是經本,你這樣的看法就錯了。什麼是《華嚴經》?《華嚴經》就是整個宇宙的現相,就是盡虛空遍法界都是《華嚴經》,那才叫真的,那是真正的《華嚴經》。佛講《華嚴經》,講什麼?就是講宇宙人生事實的真相,盡虛空遍法界這個當中的事實真相,所有這一切就是《華嚴經》。所以這裡講的《華嚴經》,就講整個法界,盡虛空遍法界所有的現相,那是真的《華嚴經》。龍樹菩薩在龍宮見到的大本《華嚴經》,這就有一個形相,有一個數量範圍。他見到的這個大本的《華嚴經》,分量多大?十個大千世界微塵偈,這個十它也不是一個數字,十是代表圓滿。那個圓滿就是遍法界虛空界,過去、現在、未來,全部包括在裡面,一法都不漏,那叫大本。所以這個大本也不是有個範圍、有個形相的。我們現在看到翻譯過來的《華嚴經》,我們看是有形相,有幾本擺在那裡,這個等於是《華嚴經》的目錄提要。所以大本就是盡虛空遍法界,它沒有形相,那個才是真正的大本。不是我們現在說印出來,經擺在那裡,分量很大,那不是那個意思。雖然《華嚴經》是無量無邊、無盡無數,但是不離自性,它沒有離開自性,為什麼?那這些現相從哪裡來的?自性所現的,自性現出來的。自性現的,能生萬法,萬事萬法就是自性所現的,就像萬花筒一樣千變萬化。什麼道理?沒有道理,法爾如是。法爾如是,它本來就是這樣,自性本來就是這樣,這個叫法爾如是。它自己什麼都沒有,但是它能生萬法,能現整個宇宙,但是它本體是空的,空能夠現有,所謂真空妙有。
我們現在居住娑婆世界的地球上,跟西方極樂世界,從理論上講沒有兩樣,根據《華嚴經》的理論來講,娑婆跟極樂沒有兩樣,沒有差別,從理上講是沒差別。因為都是自性現的,都是心現識變的,心就是自性,自性現出來的,自性現出來那都一樣,都是同一個自性。差別在哪裡?差別是識變的,那個識它就變了,千變萬化。識就是分別執著,那就很多不一樣。極樂世界的人沒有分別執著,心好,所以那個世界叫做極樂,「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沒有苦難。因為那個世界的人,他心裡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他就沒有這些苦。我們這個世界苦難很多,苦難從哪裡來?從自己迷惑顛倒、分別執著所產生的幻相,不是真相,幻相。所以我們這個世界的居民心不好,分別執著太嚴重,都是自私自利,起心動念都是損人利己,希望去損害別人來利益自己。這樣的心態,這樣的行為,所做的一切,就把整個地球自然生態破壞掉了。
人發一頓脾氣,我們一般講某某人上火了,他火氣上來了。我們人瞋恨心重,常常發脾氣,地球溫度它就上升。瞋,感應到自然界的反應就是火。我們看到一個人生氣,面紅耳赤,就像火在燒一樣,我們這樣的心感應到自然界的反應就是火,溫度上升。人一生氣,全身就上火,地球溫度也就跟著上升了。所以現在地球氣候暖化,溫度上升,地球人類現在的瞋恨心相當嚴重。貪婪,海水就上漲。現在地球人類貪心,不滿足,貪婪無厭,追求物質的享受,永遠不能滿足,貪心不斷的增長。貪心感應到自然界就是水災,瞋恚心是火災,貪心感應自然界就是水災。好像我們想貪吃一樣東西,我們身體的反應,看到一個東西很想去吃,貪吃,還沒有吃到那個東西,口水就先流出來了。我們一般講,看到那個東西好好吃,看了都要流口水了。口水是什麼?就是水,感應到自然的反應就是水。所以貪心太高漲,貪心飆長,海水就上漲,就造成水災。所以現在水災在地球上也很多。
愚痴,就是是非善惡他搞不清楚,把善看作惡、惡看作善。愚痴,為什麼會愚痴?就是不讀佛菩薩、聖賢的經典,人就愚痴了,他沒有能力分辨是非善惡、真妄邪正,連利害得失他都沒有辦法去辨別,往往把善看作是惡、惡看作是善,是非顛倒。把那個害看作是利,把那個利看作是害,顛倒了,迷惑顛倒,愚痴,這是不讀經之過,他不讀佛菩薩聖賢的經典,他就愚痴了。所以我們中國古人講「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子孫雖然天賦不是很高,你也不能不教他讀經,不讀經他就沒有能力分別是非善惡了,他無法辨別。愚痴,沒有能力辨別是非善惡、真妄邪正、利害得失,這個人就像瞎了眼睛,看不到路,那很危險。所以經典是人天眼目。現在全球人類愚痴非常多,貪瞋痴普遍的高漲,貪瞋痴。痴主要招感是風災,颱風、龍捲風、颶風,風災就來了。像美國颶風很厲害,還有龍捲風,往往這個木造的房子,一個龍捲風來就整個捲走了,車子也都捲到天空去了。在台灣、在日本、在大陸沿海,有颱風。愚痴招感自然界的反應就是風災,這個風災也是很厲害的。傲慢不平,就招感自然界的地震,貢高我慢,心不平,所以他住的地區就常常會有地震。因為住在這裡的人他貢高我慢,傲慢特別嚴重,心特別不平,瞧不起人,傲慢,看不起人,它這個地方就會帶來地震。
在佛法裡面講,就在佛教經典裡面講,整個宇宙大自然環境,跟我們眾生起心動念是息息相關,不是說沒有關係,是息息相關。所以佛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外面這些萬事萬法從哪裡生出來的?從眾生的心想出來的,心想生,從心想生出來的。所以境隨心轉,外面的環境是隨人心在轉變,只是說你把它轉成好的,還是給它轉成不好的,都在轉,轉的不一樣。我們拿自己身體做實驗,當我們心裡很煩躁,煩惱、怨恨、嫉妒,常常發脾氣,這個人身體肯定不好,五臟會生病。如果把這些東西斷掉,煩惱、怨恨斷掉,永遠不發脾氣,跟任何人和和樂樂,那你就百病不生,縱然有病,病也會突然消失了。這個《太上感應篇》講,「欲求長生者」,就是要避免這些煩惱,怨恨,惡業,要避免這個,百病不生,身體就健康,他就得長壽。原來有病,現在心的念頭一轉,病也就沒有了,因為這個病也是心去招感來的。這個裡面關鍵就是真信,關鍵在這兩個字「真信」,是不是真正的相信。真正相信了之後,要真幹。真幹就是真正去修,斷惡修善,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那就是真幹。唯有真幹,真正去修行,那才是算真信;如果沒有真幹,這個信也不算真信。真幹、真信,就得受用,馬上就得到受用。
迷的時候,起妄想分別執著,我們現在凡夫迷惑顛倒,迷惑顛倒的時候,生起來的都是妄想分別執著,這是迷。覺悟之後,那就是『大智圓明』,覺悟之後,這些妄想分別執著變成大智慧了。在法相宗講大圓鏡智,變大智慧了。智慧不是從外面來的,自性是永遠清淨的,自性裡面有智慧,沒有煩惱。但是我們現在自性迷了,問題是迷了,不知道了,迷了。迷了,把那個智慧就變成煩惱;覺悟了,煩惱又變成智慧,煩惱就是智慧。覺悟了煩惱就是智慧,迷了智慧就是煩惱。其實智慧跟煩惱是一不是二,都是我們這個心。智慧也好,煩惱也好,都是我們這個心,沒有兩個心,所以說是一不是二。所以大乘經典上常講煩惱即菩提,那個煩惱就是菩提。菩提在哪裡?菩提就是在煩惱裡面。你覺悟了,煩惱就是菩提;迷了,菩提就變成煩惱。其實菩提跟煩惱它是一不是二,這個一就是說都是這個心,不是說煩惱有一個煩惱的心、菩提有一個菩提的心,不是,這個大家千萬不能誤會,以為是兩個心。是一個心,同樣那個心。同樣那個心,一個覺悟,一個迷惑,迷的時候是這個心,覺悟它還是這個心,不是說另外有一個心,不是。這個我們大家一定要聽清楚,千萬不能誤會,以為有兩個心,迷的時候一個心,覺悟又是一個心。是同樣那個心,只是那個心它在迷還是悟了,迷悟不同。《中峰三時繫念》講,「唯迷悟之有間,故凡聖而迥異」,關鍵就是在一個迷、一個悟。所以我們要化煩惱為智慧,這個化是什麼意思?轉化。我們這個念頭轉過來,煩惱就是智慧。我們要了生死,了是明瞭,真正明瞭生死的真相,你對於生死一絲毫恐懼都沒有,為什麼?沒有生死。生死是身體,身體不是我,真正的我沒有生死。真正的我是什麼?我們的自性,六根裡面的根性,那個才是我。這個身體不是我,身體是我所,就是說身體是我所有的,不是我。我們凡夫就把它看錯了,把我所看作我,迷了。覺悟了,知道這個身是我所;迷的時候,把這個身看作是我,迷悟差別就在這裡。
我所有的東西,它有生有滅。它為什麼有滅?因為它有生,有生就有滅。我們人為什麼會死?因為他有生。那個死是從生來的,你沒有生就沒有死。我們六根的根性,它本來就存在,不生不滅。大乘經上講無生法忍,無生就是無生無滅,沒有,因為它本來就存在,所以它沒有生,當然它沒有滅。我所,這個身體就像我們穿的衣服,是我所有,這個大家都知道,那個是我所有的衣服,我們現在講所有權,那是我所。我所,那就不是永恆的,這個衣服它也是有生滅,做新的,衣服做出來,生了,穿久了、破了、髒了,你要換一件,把它脫掉,換一件新的。我們的身體就像那個衣服一樣,我們身體用了幾十年,用老舊了,不靈光了,再去換一個新的身體,就像換一件新衣,脫掉一件舊衣,多自在!心地愈清淨,愈換愈好,自己可以選擇。你心愈好,你將來換的身體比現在好,環境比現在殊勝。自己也可以選擇,自己也能做得了主,心清淨,自己就能做得了主。心不清淨,迷惑顛倒,自己做不了主。迷惑顛倒的人自己做不了主,做不了主就隨著業力去受生,隨業流轉,隨著我們造的善惡業去往生到三善道或者三惡道。這個自己做不了主,那就很苦,不自在。佛教我們學智慧,自己做主宰,不要迷惑顛倒隨著業力在流轉,自己想換什麼身就換什麼身,這就對了。我們現在遇到淨土法門,當然我們的選擇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換這個蓮花化生。我們現在修淨土法門,就是選擇將來我們要換蓮花化生,換那樣的身體,不在六道裡面捨身受身,六道裡面這個身,縱然是天人的身,也比不上西方極樂世界,無法相比。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天人的身是比我們人間好,但是他還是有壽命,還是有時間性的,他不是無量壽。所以我們要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就對了。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句,『智體既其無邊,故曰量等三千界』。「智體既其無邊」,就是智慧之體既然是無量無邊的,智體是自性,佛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如來是自性,自性就是智體,智慧的本體。智慧本體,我們通常都是講般若智慧,般若智慧是自性的智慧,一切眾生本來具足,大家都有。所以佛在《華嚴經》上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句話很重要。一切眾生,包括那些蜎飛蠕動,都有,都跟如來有同樣的、同等的智慧德相,這個是智體。如來是自性、智體,自性沒有邊際,它沒有範圍,所以它沒有邊際,無窮無盡。自性裡面沒有對立,我們講大小對立,現在的話講叫相對,相對論,大對小,小對大;長對短,短對長,長短對立;空跟有對立;生死、涅槃對立,那都是落在二邊,落在一邊了,那個不是事實真相,那個還是虛妄的,虛妄的相。對立、二邊,那是虛妄的,妄相,從分別執著所產生的,事實上沒有,自性裡面找不到對立,自性沒有對立。我們今天跟人對立,那就錯了;跟萬物對立,錯了,這個跟自性就背道而馳。自性沒有對立,我們現在怎麼跟這個對立、跟那個對立?違背自性,違背自性也就是說違反事實真相,違反自然。道家也講「道法自然」,自性是和諧的,因為自性沒有對立,它沒有分別執著,所以它是自然和諧,它本來就是一個和諧的。自性是包容的,因為什麼都是自性所現的,善人、惡人都是自己自性所現的。既然自性所現的,還能不包容?這個講包容也是多餘,本來都是自己,跟自己是一體。
所以現在這個世界,過去家師淨老和尚在國際上,在講席當中常常講,在國際上衝突愈來愈多、愈來愈嚴重,很多有心人士希望這個世界能夠和平,和平要化解衝突、化解對立。化解衝突,用什麼來化解?不是去要求別人要化解,首先要化解自己內心深處對一切人事物的對立。因為外面這些人事物的對立,根源就是從我們自己內心產生的一個對立,演變到外面對人事物的對立。所以自己內心深處,自己跟自己都在對立了,怎麼能夠去幫助外面的這些人事物化解衝突對立?首先要化解是自己內心的衝突對立,自己內心衝突對立擺平了,才能夠去幫助化解外面這個世界上的對立、衝突,就從自己做起。我們要去化解對立,要去化解衝突,首先自己要先化解,自己先化解自己,不要跟人對立、跟人衝突。對立提升是矛盾,對立就是你是你、我是我,我們是對立的。對立它提升是矛盾,這個當中就很矛盾了。矛盾提升是衝突,矛盾一提升,衝突就出現了。衝突再提升是鬥爭,鬥爭再提升就是戰爭,所以對立不能讓它升級。不斷的升級,不斷的演變,到最後就戰爭,戰爭就是帶給地球人類重大的災難、損害。所以要讓它化解,才能幫助世界恢復和平。
具體的辦法是團結全世界的宗教,宗教如果能夠和睦相處,能化解對立,有助於社會安定跟世界和平。家師淨老這些年來,在國際上帶動宗教和諧。在早年,大概二十年前,在新加坡首先提倡團結宗教。所以那個時候家師淨老和尚到新加坡去弘法,弘揚佛法,當時他就跟李木源會長提起,新加坡的宗教要團結,也得到李會長的支持。所以跟新加坡政府承認的九大宗教互相交流、互相支援,辦活動,做得非常成功。後來新加坡政府知道這個事情,非常讚歎,非常肯定,做團結宗教這個事情太好了。因為不同的宗教很容易起摩擦,很容易對立,很容易有矛盾、起衝突。後來二OO六年,淨老和尚第一次去參與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一個紀念本師釋迦牟尼佛涅槃二千五百年的紀念。這個活動是泰國主辦,主辦單位是泰國。泰國,大家都知道佛教國家,所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辦,紀念本師釋迦牟尼佛圓寂二千五百年一個紀念活動,主題就是「佛教對人類的貢獻」。當時邀請家師淨老和尚參加這個活動,在澳洲淨宗學院、澳洲淨宗學會,我們台北華藏淨宗學會,都去支援這個活動。當時也順便以這個因緣,淨老和尚二OO四年在他的家鄉中國安徽省廬江縣湯池鎮,舉辦中國傳統文化教學中心,把那邊教化的成果呈現給聯合國的各國大使。還有「地獄變相圖」。我們淨老和尚請江逸子老師,他們是師兄弟,都跟李老師學佛的,畫「地獄變相圖」。還有贈送《龍藏》(《乾隆大藏經》)給各國大使代表,一個國家贈送一套,也送一套「地獄變相圖」,弘揚儒釋道中華傳統文化。這個因緣非常殊勝。
在當時,家師淨老邀請新加坡九大宗教的代表出席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祕書長他也擔心,因為過去沒有這種歷史紀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從來沒有辦過宗教與宗教在那裡一起活動的,沒有。在他們的紀錄當中,不同的宗教在一起,怎麼能夠和諧?怎麼能夠在一起來交流辦活動?總是在他們的觀念當中,不同的宗教就是對立的,一見面就是要起矛盾衝突的,所以他擔心。後來家師一再給他講,我們在新加坡已經辦了很成功了,請你們要相信;也得到新加坡政府的一個認同,這九大宗教團結和諧,像一家人一樣。他說可以來嘗試看看,當時也勉為其難的就答應下來,但是心理上知道,沒辦過,難免多少都會擔心,萬一你們到這裡來如果意見不合,然後在那邊起衝突了怎麼辦。結果新加坡九大宗教代表出席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這個活動,大家很和諧的互相交流,手牽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當時的祕書長看了大為感動,他沒想到,原來不同的宗教是可以團結的,它實際上表現出來了,看了也非常歡喜。所以從二OO六年十月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辦了那一場活動之後,聯合國就跟淨老和尚講,歡迎以後年年都來辦,他看了非常歡喜。聯合國有個和平會議,希望這個世界怎麼能夠化解衝突,走向和平,想不出辦法。後來看到我們淨老和尚在新加坡做的這個成果,也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呈現給各國代表看了,大家看了也非常歡喜,真的為這個世界和平做了很大的貢獻,所以歡迎年年辦。所以從二OO六年開始,每一年都去辦。我們華藏也每一年都去參與、支援,澳洲淨宗學院、學會,還有世界各地淨宗道場同修,大家也都去莊嚴道場,非常非常殊勝,非常難得。
後來在澳洲圖文巴澳洲淨宗學院,也辦團結宗教。在圖文巴那邊是五大宗教,新加坡是有九大宗教,圖文巴那邊人比較少,澳洲政府那邊登記的是五大宗教。請新加坡一個長老,漢尼夫先生在淨宗學院來主持五大宗教的和諧交流,做得也非常成功,這個我也去參加過,做得非常好。所以團結宗教,這是辦這些活動,進一步具體的,最近淨老和尚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他也把各宗教的經典,大家的共同點,我們現在講大家的共識,各宗教共同的共識,就是愛心。每個宗教都有講到愛,佛教叫慈悲,儒家、道家叫仁愛,意思一樣,這個是大家的共同點。把這些相關的經文,節錄出來編成一本書,那個書的名稱叫《神愛世人》。愛,每個宗教都講愛,上天、神他愛世人,他不是恨世人,愛世人。所以要向神學習怎麼愛世人,具體的就是經典裡面講的,怎麼去做,那才叫愛世人。現在編了這個書,然後提倡宗教互相學習,這一點非常重要。互相學習就是知己知彼,認識自己也要知道別人,所以這個很有必要。宗教與宗教之間,如果沒有互相學習,彼此不了解、不認識,這個當中就很容易起摩擦,很容易產生誤解,所以提倡互相學習。後來淨老和尚,二O一六年九月二十八日,在英國威爾士大學蘭彼得校區,跟執行校長休斯校長簽了合辦英國漢學院,到現在已經五年多了。現在成德法師在那邊教學,妙公和尚擔任院長。後來我們老和尚又提倡要再設一個科系,就是宗教學碩士,每一個宗教推派兩位教授,成立一個宗教學。這個也得到威爾斯王子的支持、讚歎。這個也成立有三、四年了,我們澳洲淨宗學院悟平法師就在那裡念碩士,她現在對各宗教一些歷史、典故這些相當的了解。也就是說這樣的一個學院,它是不同宗教互相學習經典。這個就更進一步一個實質上的,在學校裡面進行了,也希望往後有更多的學校來辦這個學院、這個學系。
首先團結宗教。所以過去家師淨老和尚在馬來西亞跟前首相馬哈迪都去交流這個問題。馬哈迪他也是很感慨,就給我們老和尚講,這個世界還會有和平?我們老和尚就給他分析,是很難。為什麼?黨派跟黨派之間要和諧,不同的黨派要和諧很難;國家與國家要和諧,不為自己的利益那也難度相當高。講到最後,唯一可能行得通的就是宗教與宗教的團結,也就是說宗教來帶動其他的,不同的黨派、不同的國家能夠和諧。從宗教和諧,和睦相處做起,從宗教做起。如果宗教和諧,和睦相處,能夠做得很圓滿,的確能夠化解這個地球上的衝突與對立,有助於社會安定跟世界和平。
佛法沒有別的,就是要真幹。真正佛弟子,剛入佛門就傳授給你三皈依,這個是修行最高的指導原則。三皈依,「皈依佛」,皈是回頭、回歸,依是依靠、依據、依循、依止,佛是覺悟。佛是覺悟的意思,一個人覺悟了,他就叫佛。所以這個佛的意思它不是形像上的佛,不是指有形像的。有形像當然是佛,重要是你內心真正覺悟了,你就是佛。縱然你沒有出家,你覺悟了,你也是佛。像釋迦牟尼佛時代,釋迦牟尼佛他是出家佛,維摩詰居士他是在家佛,都是佛,因為覺悟了,就是佛。我們從迷惑顛倒回過頭來依自性覺,我們自性本來就覺而不迷。我們家裡供養的佛菩薩形像,它是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我們自性是覺而不迷的,看到佛像、聽到佛菩薩的名號,我要覺而不迷,我不能再迷惑顛倒了。放下分別執著就是覺了,分別執著一起來就迷了,那是皈依佛的意思。「皈依法」,法是教訓,佛的教誨,經典寫著佛菩薩對我們的教訓,常常記住,依教奉行。法是正知正見,正的標準就是經典。我們邪知邪見,我們的認知見解錯了、偏差了,叫邪見。根據這個正知正見的法,來修正錯誤的思想見解、言語行為,正而不邪,這是皈依法。「皈依僧」,放下自己,跟一切大眾和睦相處,淨而不染,這是皈依僧。僧就是修六和敬,六和的僧團。僧,在家出家,四個人以上在一起就叫僧,就是一個僧眾,要修六和敬,要淨而不染,這個是皈依僧的意思。
【依此義故。名一塵含容空有遍也。】
依照這個義理的緣故,一微塵裡面含容空有都遍滿了。
好,這段我們就學習到這裡,下面我們下一堂課下一次再繼續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