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四帖疏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五集) 2006/9/24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WD03-003-0015
諸位觀眾,大家好,阿彌陀佛。上一集我們講到五辛,蔥、蒜頭、韭菜、韭菜花、洋蔥、小蒜,這些在植物裡面屬於五辛。五辛,佛在《楞嚴經》給我們講得很清楚,生吃容易動肝火,就是生吃生瞋,動肝火容易發脾氣;吃熟的增長荷爾蒙,引起生理上性衝動。所以佛勸我們這五種不要吃。
我們看到經典這個說法,這是一個原則。但是我們在生活當中也要知道通權達變,這在佛的戒律裡面叫做開遮持犯。開遮持犯就是我們一般講通權達變。比如說家裡的人,他還沒有信佛,還沒有學佛,我們勸他吃素,他能夠不殺生吃素,這已經是很好了。但是他煮菜的時候會配一些五辛,我們一般說爆香,像蔥、蒜頭這類的,他不加這些東西,他感覺菜吃了是一點味道都沒有,吃不下去。在這種情形之下可以開緣,等他深入之後,他自然會改變,所以這是方便。像這種情形,我們就要視情況,如果家裡面的人大家都可以接受,當然最好;如果還有人不能接受,我們就要開緣、要方便。所以我們要知道,學佛要明理,佛教我們在生活中要活活潑潑,絕對不是叫我們死在句下,死在句下就錯了。
這五辛,經典上講的確實沒有錯,但是你吃的量一定要很多,它才會起這個作用,不是說蒜頭吃一、二粒,馬上就發脾氣,也不是這樣的。像山東人吃一大碗,那就會發脾氣,量吃得多,他們吃蒜頭像吃花生一樣,那是有問題。所以要達到那個分量,就像喝酒一樣,酒喝超過量,你才會醉,分量太少不會醉,不起作用。所以在菜裡面配佐料,沒有關係,跟料酒是同樣的道理。酒是五戒之一,比五辛還要嚴重,你吃五辛不算破戒,你喝酒是破戒。但是佛為什麼制定酒戒?酒醉亂性,喝酒醉了失去理智會破其他的戒,因為這個緣故才制定酒為重戒之一,是這個道理。所以酒這條戒它不是性戒,就是說它本身並沒有罪過,是屬於遮戒,遮就是預防,防範、預防的意思,預防你喝酒醉了去犯前面那四條重戒,是這個原因。所以酒叫遮戒,遮就是預防,預防的戒。酒本身,它不是殺生,都是植物去釀造的,所以它本身並不是有罪,是因為酒性喝了,人酒醉亂性,會造出殺盜淫妄,破了前面四條重戒。因此,佛把酒擺在五戒之一,就是這個道理。
酒這一條,它的開緣也特別多,比如說有病的時候,像中藥有很多是用酒作藥引,做藥用的,這不算破戒,這就叫開戒,這叫開緣,開是開放,開緣,在這個情形之下是叫開緣。另外,年歲大的人,即使是出家人,七十歲以上,體力衰退,血液循環不好,酒能夠幫助血液循環,所以對老年人也有開緣,那也是等於做藥用的,那不是喝好玩的。家師在講席中也常常講起,他初學佛的時候,台北市有二、三間寺廟他常常去,常常去寺廟走走。因為常常中午、晚上在廟裡面吃飯,當然就看到出家人,看到老和尚吃飯的時候喝一杯酒。他就感覺奇怪,五戒裡面不是說不飲酒,為什麼老和尚每天吃飯會喝一杯酒?也不敢問。以後到台中遇到李老師,講到這件事情他才提起,請教李老師。李老師就跟他說,這是開緣,年歲大了,酒幫助血液循環,他做藥用。喝酒的那個老和尚也七十幾歲將近八十歲,所以那時候家師才曉得原來是這個道理。
還有穿皮衣,像我們現在一般穿的羊毛衣,羊毛做的衣服,羊毛,還有其他動物的毛,那是剪下來,將羊身上的毛剪下來做衣服,這是沒有殺生,只是取牠的毛;但是皮衣那是殺生,皮衣一定是將動物殺死,把皮剝下來做衣服,所以穿皮衣是殺生,等於跟吃肉一樣的意思。但是它也有開緣,這在《沙彌律儀》裡面也有講到,年歲太大了,一般的棉穿不暖,特別在中國北方冬天非常冷,一定要皮衣才能夠保暖,在這種情形之下可以開緣。可見得佛為我們制定的這些戒律都是很合乎人情。在某種情形之下非用不可,這時候可以用,能夠不用最好不用,必須用的話可以用。
所以菜裡面用料酒,現在一些吃素的人身體比較寒,有些菜的性質比較寒冷,比如大白菜這一類的,吃素的人摻一點米酒、摻一點麻油,這是中和菜性,比較不會那麼寒冷,這是可以用。你做料酒,加一點,再滾過,就沒有什麼酒味,吃了不會醉,所以這個原則就是不會醉就可以用。像這些常識我們明白了,知道佛制定的戒真正的意義在什麼地方,他防範的是什麼,他主要制定這條戒是什麼作用,我們要知道,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就能夠圓融,就能夠自在,不會死在戒條之下。所以有一些去受戒的人,沒有受戒他還沒有這些問題,受了戒在生活中感覺處處都有障礙,處處都有問題,這就是對於戒律開遮持犯不明瞭,所以會產生這種問題。不過我們要特別留意,貪吃就錯了。譬如說喝酒,你是喝好玩的,貪喝喝到醉,那就破戒、犯戒。如果為身體健康,必須攝取的營養,都叫開緣。
在家同修最好能夠記住不殺生,這第一條,就是佛在《戒經》裡面常說的,你如果還不能吃長素,最好吃三淨肉、五淨肉。三淨肉是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一般市場買現成的、冷凍的,不要買活的回來殺,或者去餐廳吃活的。我們先吃三淨肉。我們今天講求衛生,也不吃肉,吃長素,吃長素是最衛生的。三淨肉剛才講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五淨肉是這三樣後頭再加兩種,一個是自己死的,一個是叫鳥殘,就是野獸吃剩的。但是你看到自己死的動物你敢吃嗎?現在沒人敢吃;野獸吃剩的,你也不敢吃。所以一般還是三淨肉。因為自己死的,野獸吃剩的,我們現在看到都不衛生,決定不要吃。決定不殺生,你到市場買現成的,確實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這叫三淨肉。在不得已之下就遵守這個教誡,能夠不吃,當然最好。現在素食裡面的營養分也確實都夠了,過去有些人說不吃肉感覺營養不夠。但是現在吃素的人很多,這件事情大家慢慢了解證實,吃素確實營養都夠,這是事實。何況心愈清淨,你的能量消磨就愈少,不需要太多的熱量。能量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消磨在妄想上,所以妄念多、煩惱多,你消磨就多。消磨多,當然你要有充足的能量來補充,如果補充不夠,身體就有毛病。這都是一些常識,世法、佛法都講求。
十善業第二個是不偷盜。第一條不殺生,因為一般人總是將殺生當作正常的,實際上是錯誤的,因此佛在五戒、十善業、沙彌十戒都把不殺生放在第一條。為什麼把它擺在第一條?主要提醒我們世間人,不管有學佛、沒有學佛,明白告訴我們殺生是絕對錯誤,殺生是冤冤相報。第二條不偷盜。偷盜,不管是有學佛、沒有學佛,你信仰哪一個宗教,大家都知道偷盜是錯誤的,不能去偷,不能去搶。凡是有主人的東西,你如果沒有經過主人的同意就把它拿來使用,縱然再小的東西也是偷盜,只是大偷小偷、偷多偷少。這在《戒經》叫不與取,沒有經過允許,你就把它拿來。凡是世間人大家都知道偷盜是不好的。所以擺在第二條,不殺生擺在第一條。
就因果上講,不殺得長壽。所以不殺生的果報是健康長壽,我愛護動物的壽命也會延長自己的壽命。所以我們想要得到身體健康,壽命長久,壽命長,身體也要健康;壽命長,如果一天到晚生病,也是很痛苦。多病、壽命短,這都是從殺業來的,過去今生殺生所得的果報。所以不殺生會得到健康長壽;反過來說,你如果殺生太重,你不是多病就是壽命短。壽命短、多病,得到重病、惡病,這都是殺業的果報。不偷盜,不盜得大富,一般人沒有一個不求富貴,沒有一個不求財富,但是你要求財富,首先要做到不盜,不能偷盜,富就是財富。這些話佛在《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裡面說的,這部經過去道場也印得很多,家師也講過很多遍,老同修曾聽過,還記得。經文裡面,盜叫不與取,沒有得到主人同意你就拿,這就叫盜。盜的範圍非常廣泛,這一條戒很不容易持。
但是這個地方是講善,沒有講戒,善跟戒不相同。善是得人天福報,修十善得人天福報。如果持戒,持戒的目標是得定。所以項目雖然相同,目標不一樣,果報不相同,我們要知道。因為五戒的五條跟十善前面四條是相同的,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這四條跟十善前面四條完全一樣。這是善跟戒的差別,戒是得定。為什麼說十善前面四條,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跟五戒前面也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這四條名目都一樣,名稱都一樣,但是為什麼它的作用、果報不同?我們看淨業三福就很清楚,十善在三福是擺在第一福,戒是屬於第二福,從五戒開始,但是戒前面還有一個三皈依,這學佛的同修大家都知道。所以第二福就說到「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所以戒跟善的差別就在三皈依,你還沒有三皈依,修的屬於善,屬於十善業的範圍,可以得人天福報。但是你有三皈依的基礎,受的就是屬於戒,因為有三皈依的基礎,那就不是世間的善,屬於出世間的戒法,從五戒開始。這個戒會幫助你得到定,定幫你開智慧,智慧幫你斷煩惱、出三界,這是善跟戒不一樣的地方。
偷盜損福。人為什麼會偷盜?總是有一個心理想要佔別人的便宜,以為這樣自己能得到便宜,自己能得到好處。實際上,事實剛好跟世間人想的相反,你想要佔人便宜,去偷去盜,反過來損了自己的福報。本來你命中,譬如這一年可以賺一百萬,用偷盜的手段、用不正當的手段去得來,這犯偷盜罪。變成什麼?變五十萬,拿到五十萬他也很歡喜,以為他用這個手段得到這些錢財。實際上他命中不止這些,他已經虧損了,他不知道。如果不斷造這些業,不斷虧損,虧損到最後就沒有福報。人在世間要是沒有福,生活就很淒慘。所以人在一生當中,無論是個人、家庭,乃至於踏進社會,領導大眾都需要福報,沒有福報什麼事都不能成功。有福報的人做起來很順利,沒有福報的人去做,處處都是障礙。所以我們修福都來不及了,怎麼能把自己的福報損掉?偷盜就是毀自己的福報,這不是一個聰明智慧的人所應該做的。
十善第三個是不邪淫。在家的同修,正當的夫妻不算邪淫,夫妻之外都算邪淫,這個過失非常重。剛才講十善是得人天福報,這十條都修,你才修到圓滿的福報;如果有欠缺,你的福報就不圓滿。後面四條是口業,不妄語,不欺騙人;不兩舌,決定不挑撥是非;不惡口就是說話不粗魯,惡口就是說話粗魯,說話口氣不好,容易傷人;綺語是花言巧語欺騙別人,編一些很好聽的話,包括寫文章、唱歌、表演戲劇,編得很美麗,其實不是真的,都是騙人的,這是口四種的過失。犯這四種過失,在社會上就得不到大眾對你的信任。
中國古人常說「人無信不立」。一個人在社會上沒有信用就不能生存,不能立足於社會。以前中國社會非常守信,超過外國人。外國人辦事要簽約,要訂合同,有文字作憑據。中國古時候沒有,就是一句話,不需要這些手續。但是現在社會不行,以前的中國人非常守信,認為欺騙人是莫大的恥辱。外國,像美國完全是法治的國家,信用擺在第一位,因為資本主義的社會,人民一般生活最重要的就是貸款,你沒有信用你就借不到錢,借不到錢你生活就非常困難。所以他們叫信用卡,真有信用,沒有信用在國外生存就非常困難。所以他們的信用看得比什麼都重要,比財富重要,沒有錢沒有關係,沒有信用就不得了。口業四種善,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如果你能夠做到這四條口的善業,社會大眾對你就很信任,能夠尊敬你。
意三業是不貪、不瞋、不痴,在果德上講,你會得到心地清淨、平安、自在。因為這三條叫做根本煩惱,這個東西沒有了,煩惱斷掉了,煩惱斷掉,當然心安理得,你心裡不會再起貪心,不會再起瞋恨心,不會再起愚痴心,這個心自然就安。所以這是人天之福。我們如果可以修十善業修到圓滿,我們在六道裡面是在人天兩道當中,不會墮落三惡道。想要得到圓滿的福報,你只要修這四句就可以得到,你一定可以得到。佛有為我們專門講一部《佛說十善業道經》,這本經家師過去也在新加坡淨宗學會早餐開示講過一遍,這都有錄影,VCD也流通很久了,現在電視台也都有播放,我們也曾經翻譯過台語。我們可以將這部經多聽,我們在這裡只是一個簡單的介紹,要詳細了解一定要深入《十善業道經》,這樣我們才能了解這個十善業的因果事理,我們的修持才能夠深入。
以上所說的是本經三福第一福的簡單介紹。這是三福的第一福,下面我們繼續為大家介紹第二福。第二是小乘的福報,小乘以上就屬於出世間法,出世間就是出離六道十法界,從第二福開始。第一福屬於人天福報。第二福有三句:
經【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這三句是第二福。諸位同修必須細心去體認學佛不容易,要有成就更不容易,原因在哪裡?因為佛法是建立在人天福德的基礎上。我們今天講受三皈,三皈是建立在前面的孝親、尊師、慈心、十善這個基礎上,如果你沒有這些,三皈依縱然受了,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所受的是形式,真正三皈依沒有得到,為什麼沒有?你沒有基礎。我給你一杯甘露,你用手捧不行,會流掉,你一定要拿個杯子來盛。前面人天福報就是盛甘露的杯子,所以你沒有杯子,你就得不到甘露。許多人不明瞭這個道理,疏忽了。雖然發心學佛,學了多少年都沒有成就,依舊是茫然,原因在哪裡?都在這幾句上。
『受』是接受,『持』是接受之後要保持,永遠不能失掉。『三歸』是我們修行的總綱領,是我們修行最高的指導方針。換句話說,我們學佛了,有人來問我,你學的是什麼?我們總要能答得出來,三皈就是我們所修學的。諸位知道三皈是佛法僧,什麼叫佛?什麼叫法?什麼叫僧?你要是不清楚,這當中產生了誤會,麻煩就大。佛是什麼?佛像;法是什麼?經典;僧是出家人。佛是不是叫我們皈依這些?如果你這麼想就錯誤了。俗話常講: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你要依靠它,怎麼能靠得住?所以這些泥塑木雕的佛像靠不住,經典也靠不住。過去大陸文化大革命紅衛兵那個時代,把所有的經典都燒光,佛像也破壞光了,這就是說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怎麼能保佑你?
所以一定要曉得,佛教給我們三皈,授就是傳授,是教我們皈依自性三寶,不是叫你去皈依外面的三寶,外面的三寶是啟發你自己的自性三寶,這樣就對了。如果你看到外面這些住持三寶(外面的三寶),不知道回頭過來皈依自性三寶,這就錯誤,這就把佛的真實義錯解了,所以現在很多人皈依都不了解。所以不是皈依外面的三寶,是叫你看到外面的三寶,回頭皈依自性三寶。所以佛法稱為內學,在印度當時稱為內明,內就是內心,向內心、向心性裡面去求,不是教你向外面去求,向外面求就變成外道。佛經上講外道,外道在佛法的定義叫心外求法,你是向外面去求,不是向自己內心去求,這樣就錯誤。佛是教我們向自己內心去求,不是教你向心外去求。向心外去求,求不到,向心外求就叫外道,這點我們一定要清楚。
六祖大師說得好,他授受三皈怕大家誤會,所以在唐朝那個時代,他給人皈依就不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怕人誤會。因為佛法僧是梵語音譯過來,印度話。六祖就直接說這三句話的意思,他老人家給人傳授三皈,教人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覺正淨,我們聽起來不會誤會。然後才解釋,佛者,覺也,佛是什麼意思?佛是覺悟的意思。你看到佛像,你就要想到我要跟佛一樣,佛是大覺,我要學佛,要學像佛大覺悟。法者,正也,正就是正知正見,看到外面的經典,佛經是法,念經不是念給佛聽的,是念給自己聽的,每天讀經就是依照經典這個標準來修正我們錯誤的知見、錯誤的行為,這才是真正皈依法。所以現在很多人學佛念經,經念完了,自己的思想言語行為也沒有依照經典的標準做修正,這就沒有皈依法,還是皈依自己的煩惱習氣。僧者,淨也,僧也是印度話,翻成中文意思是清淨的意思,六根清淨一塵不染。皈是回歸、回頭,依是依靠。
你今天學佛學什麼?佛是覺的意思,我今天開始要學覺悟,不再迷惑,學佛是這個意思。現在許多人對於「學佛」這兩個字不清楚,他就不學佛,不肯學佛,反對學佛。如果你換句話說,你要不要覺悟?你要不要明白?你要是不覺悟就迷惑顛倒,你要是不明白就糊裡糊塗,他要明白,他要覺悟,這樣就對了。學佛是什麼?學做一個明白的人,學做一個覺悟的人,這就是學佛。印度話叫佛,中國話叫覺悟。所以從糊塗、從迷惑顛倒回過頭來,依這個覺悟,這就叫回歸。回過頭來依靠覺悟、依靠明瞭,這叫皈依佛。如果大家明白這個意思,清清楚楚,哪一個人會說不學佛?他要敢說不學佛,豈不是讓人笑嗎?所以佛法哪有迷信,迷信都是誤會,沒有把佛法認識清楚。法是正知正見,簡單講就是正確的思想、正確的見解,你的思想見解沒有錯誤,這就叫皈依法。佛教給我們從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回過頭來,要依靠正確的想法、看法,這就叫皈依法。法的標準在經典。第三,皈依僧,僧是清淨的意思,六根清淨一塵不染,就是我們要從一切污染回頭,依清淨心,這是皈依僧。
學佛從哪裡學起?就從這學起。你修什麼?覺正淨,這就是佛教導我們的。覺正淨修到圓滿就叫佛。你開始學,在大乘佛法裡面講就是菩薩,初發心的菩薩。修到圓滿,菩薩修到圓滿就叫佛,叫做成佛。所以佛法無論大乘、小乘,都是修覺正淨,這不可以不知道。修覺正淨,你要用什麼方法修?方法就很多。所謂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方法門徑很多,都是修覺正淨。所以佛門裡面才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殊途同歸,方法雖然不一樣,但是方向、目標是一樣的,都是修覺正淨,沒有差別。念佛人用念阿彌陀佛執持名號修覺正淨,宗門裡面用參究的方法修覺正淨,教下用讀誦大乘的方法修覺正淨,密宗裡面用持咒三密相應的方法還是修覺正淨,沒有兩樣,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老師把佛法最高的修學指導方針傳授給我們,我們要保持一時一刻不能離開,這叫受持。換句話說,我們念念都是向覺正淨這個方向、這個目標去精進,這就是佛的意思,這才是「受持三歸」。
這集的時間到了,我們就報告到這裡。下面,下一集再繼續向大家報告。謝謝大家收看,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