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四帖疏  悟道法師主講  (第八集)  2006/9/20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WD03-003-0008

  諸位觀眾,大家好,阿彌陀佛。上一集我們講到發起序,從:

  經【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薩三萬二千。文殊師利法王子而為上首。】

  這一段,善導大師在註解裡面告訴我們叫做「化前序」。化是教化,指教化還沒有展開之前,也就是平常說的教起因緣。『一時』是時間,是佛說這部經的時間,年月日沒有說出來,只用個一時。「一時」,所謂是機感相應的時候,也是我們常講的機緣成熟的時候。如果緣不成熟,一切事情不能成就,一定要等待機緣成熟,佛教化眾生也不例外。如果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就曉得無論是出世間法或者是世間法,善事或者是惡事,無論什麼事情,關鍵都在一個緣,緣熟了,這個事就成就了。此地是說佛教化眾生之事。其實世間一切善事、一切惡事也是緣成熟了,世間一樁善事是善緣成熟了,世間發生一樁惡事是惡緣成熟了。我們從這個地方去體會,總在一個緣。這個緣也就是我們現代人所講的機會,佛法講機緣,成熟了必定會發生事故,必定有果報現前。這是指佛說這部經的機緣成熟的時候。

  像我們今天在此地這一會也遇到這部經典,我們在這裡研究討論,在佛教衛星空中電視台跟大家討論這部經典,也是我們大眾現前機緣成熟,所以用「一時」意思非常圓滿。如果用年月日時,時間過去不會再來,未來還沒到決定不能現前出現。如果訂個時間,那是死的。一時是活活潑潑,正是所謂感應道交之時。像我們在錄影室錄這部經,錄影的時間跟在電視台播出的時間不一樣,如果把這個時間訂死,我們聽到感覺跟我們沒有什麼關係。佛經用這個一時,任何一個時候你聽到這部經,這個時候就是感應道交,這個時候就叫做一時。當你在收聽、收看這部經典,在這個時候你打開電視機,這個時間你聽到,這個時候就是一時。所以一時是任何一個時候,任何一個處所,活活潑潑,這叫感應道交。所以佛經用這個一時用得非常圓滿,任何一個時候的人他聽到,聽聞到這個經法,都是在佛教化這個範圍,沒有離開這個範圍,大家都有分。所以一時就非常圓滿。善導大師註解註得很好,這個註的意思非常圓滿,可以提供給我們做參考,也能夠使我們在他的開示當中,體會如來說法的真實利益。從大師第二個解釋:

  疏【又言一時者。】

  這是第二個解釋,從這一段的意思來觀察,所謂的緣在眾生這一邊,不在佛那邊。

  疏【或就日夜十二時。年月四時等。此皆是如來應機攝化時也。】

  大師這段的解釋,意思就是說無論什麼時候都是佛攝受眾生、佛教化眾生的時候,在佛那邊講沒有時間的限制。所以時節因緣實在是我們自己這一邊,怎麼說?簡單的講就是覺、迷。再說得明白一點,就是需要不需要,你現在需要還是不需要。如果我們感覺很需要,這個機緣就成熟了;如果我們感覺還不需要,這個緣就還不成熟。可見得諸佛菩薩應機說法,感應道交不可思議,眾生有感,佛就有應,什麼時候感,什麼時候就應,感應道交之時叫做一時,這個說法非常圓滿。這個一時,我們每個人都有分,既不是過去,也不是未來,就是現前這個時候,當下這個時候。

  講到處所,『佛在』,這個「佛」是本師釋迦牟尼佛。說一個「在」,這是一切經裡面常常看到的。一般世間人見面會問,你住在哪裡?我說我住在什麼地方。對於佛不能說住,為什麼不能說住?佛無所住,佛沒有固定住在哪裡,所以只用在哪裡。問佛,佛現在在哪裡?古時候帝王,不能說皇帝住在哪裡,整個國家都是他的家,看他現在走到哪裡,到那個地方叫行在。他現在在哪裡,他行在什麼地方,不可以說他住在哪裡。我們一般人可以說住在哪裡,你住在哪裡。做皇帝的,不可以說住在哪裡,說行在哪個地方,因為這一個國都是他的家,他現在在哪裡,在哪個地方。

  佛的活動空間比世間帝王大得太多了。帝王活動的空間是一個國土,他這一個國家。佛證得了法性,這個法性土就是佛活動的空間。法性土有多大?盡虛空遍法界都是法性土,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他明心見性了。由此可知,十方一切諸佛國土都是佛的教化區,都是佛教眾生的場所。所以不可以說佛住在什麼地方,我們只能說佛在什麼地方。實際上,佛無所不在,哪個地方有求,哪個地方就現身。像《普門品》裡面講的觀世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那個千是形容,形容多,不是數字,他可以同時現身,可以同時在許多不同的處所現身。為什麼能同時現身、處處現身?法性遍一切處。這也顯示出見性與不見性的差別,教我們真正體會到明心見性的重要。佛法教學目的就是幫助我們明心見性。

  這是在我們這個世間佛講這一部經的處所,中國人所謂的靈山。『耆闍崛山』是印度話,中國人叫做靈山,佛在這個地方講了許多大經,《法華經》在這個地方講的,《無量壽經》也在這個地方講的,《觀無量壽佛經》也在這個城市。靈鷲山,佛有一個道場,簡單講叫靈山。善導大師在此地為我們說明,山中的道場是教化出家的大眾,都市裡面的道場是教化在家的信眾,可見得佛那個時候道場有建立在山林,有建立在都市裡面。都市裡面,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宣傳佛教教育,幫助社會大眾修學覺悟的教育。這是佛陀教育,佛陀是覺悟的意思,覺悟智慧的教育,覺悟的教育,在社會裡面是推行這個。

  山林當中是培養師資的。培養出家人,人家一看到出家人稱法師,好像師範學校一樣,他必須要深入,必須要解行相應,要一心專注,把世緣全部捨棄掉,好像念師範大學、師範專科學校一樣。學校建立在山林不在鬧區,跟社會遠離,使他身心清淨,能夠專心求學。但是要把教化推展到社會,一定要在都市,人愈多的地方愈好,方便大家來求學。用現在的話來講,這種教育就是社會教育。所以佛教在市區裡面推行的是社會教育,是屬於成人教育,是屬於補習教育,是這一類。山林裡面是學校,那是佛教正規的教育。從釋迦牟尼佛當時就已經把這個型態清楚的顯示出來。

  疏【遊王城聚落。為化在俗之眾。】

  『王城』就是首都,國王住的城市,也就是辦公的地方,代表城市;『聚落』是代表鄉鎮,這些都是人煙稠密的地方,人口住得比較多的地方。在這個地方教化是以『在俗』,「在俗」就是教化對象是在家人,就是以在家同修為目標。

  疏【遊耆山等處。為化出家之眾。】

  佛在山林裡面建道場,講經說法是培養師資的,主要為出家眾,所以道場的性質就不相同。佛陀當年教學,實在講三千年前世界上人口少,生活非常單純,因此教學不像現在有這麼複雜的組織,許多機構、設施那個時候沒有。世尊教學跟孔老夫子教學方式是相同的,現在人說就是私人辦教育,類似中國以前的私塾。私塾是私人辦的教學場所,場所小,規模小,人數也不多。釋迦牟尼佛他私人教學,場面確實相當大,他的常隨弟子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這個團體相當可觀。

  下面告訴我們,在家跟出家到底有什麼不同,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在家沒有離開五欲,五欲是財色名食睡,是在家人所追求的。因此,佛對於在家人的教育,必須滿足他的欲望,就是我們現在講的人間佛法,在五乘佛法裡面是人天乘的佛法。假如我們世間人不能滿足這個欲望,佛的智慧德能就會讓我們懷疑。世間人的希望不大,很小,這種小的心願都不能滿足,要說了生死出三界、成佛作祖,大目標不就更渺茫嗎?所謂說現前的幸福得不到,說來生有幸福可以得到,很難令人相信。

  所以諸位一定要知道,佛對於一切眾生的教化,是教你現前就得到幸福、得到自在,你對於老師才能夠產生真正的信心,我一定跟他學,然後再把你的心量擴大,把你的願望向上提升。世間的都得到了,世間人最後都要死,這個問題大了,到那個時候你怕不怕死?再問老師有沒有方法可以不死?你到這個階段,你的願望就往上提高,你的眼光也愈來愈大。所以佛教學的方法非常巧妙,佛經裡面稱為善巧方便,他真的有方法。出家人比在家人覺悟要深一點。

  疏【又出家者。亡身捨命。斷欲歸真。心若金剛。等同圓鏡。悕求佛地。即弘益自他。若非絕離囂塵。此德無由可證。】

  這段話也是說實在話,世間人不能不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出家人目標不相同,真正覺悟,就是佛家常講的發菩提心。菩提是梵語,翻成中文是覺悟的意思。他真正覺悟,覺悟到生死可怕,覺悟到輪迴可怕。要怎樣才能夠了生死,超越輪迴?有這個念頭,這是真正的覺悟。如果對於這一點沒有認識,還是醉生夢死,糊裡糊塗過日子,這是迷的人,沒有覺悟。覺悟之後,他就曉得這個世間五欲六塵是假的。經上常講五欲,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這個地獄不一定就是六道裡面的地獄道。地獄泛指六道,沒有出六道就是地獄。你只要有這五樣東西,你就沒有辦法超越六道。

  為什麼不說人天五條根,說地獄五條根?六道為什麼用地獄來做代表?如果我們很冷靜去想一想,一個人如果不超越六道,在六道裡面時間最久的是在哪一道?在地獄道,一點都不假。怎麼曉得在地獄道的時間最久?因為你造的惡業很多,惡習氣很重,不知不覺造了重罪,自己還不曉得。為什麼不曉得自己造重罪?習氣太重,自己沒有發覺,這是實在的。諸位要是去讀一下《戒經》,或者讀《楞嚴經》,《楞嚴》裡面把六道講得很清楚,經文的篇幅很大,尤其是說地獄道說得特別詳細。因此用地獄來代表六道是很有道理。

  真正覺悟的人一心一意想出離六道,想要真正出離六道,要把六道的業因斷掉,所以叫『亡身捨命』。勇猛精進拚命努力去學習,要把這個捨掉。他的心地、志願非常堅固,決定沒有退轉,他希望同佛菩薩一樣,這裡面就含了報恩的意思在。我們縱然覺悟了,未必能出去,我們超越六道一定要靠佛力幫助,要靠佛菩薩幫助。說實在話,所有一切大乘經論,無量的法門,無不是佛菩薩幫助我們了生死出三界的。方法雖然多,有些方法不適合我們的根性。換句話說,我們的智慧、我們的能力、我們的程度都達不到,那些方法對我們來講就不起作用,縱然努力依照那個方法修一生,到最後還是不得力。

  所有一切法門當中,唯獨念佛法門特別,所謂「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從等覺菩薩,下至阿鼻地獄眾生,這個法門都可以得度,這是一個非常奇妙的法門。它奇妙在什麼地方?所有的法門都要斷煩惱才能夠出離六道。剛才講的財色名食睡五條,有一條你沒斷,你就出不去,還是要搞六道輪迴。淨宗法門,你一條都沒斷沒關係,都能夠往生。往生西方當然就出離了六道,我們就有辦法、就有希望。要叫我們把這些煩惱斷掉很難,事上斷掉,心裡還有念頭,沒有用,還是出不去;要緊的是心裡念頭都沒有,才能夠出離三界。由此可知,這個事情難!淨宗法門不必要斷煩惱,這就叫帶業往生。所以淨宗有這個方便。

  因此,出家人不但自己要有強烈的願心,在一生當中出三界;不但要出三界,要『悕求佛地』。證得阿羅漢果、菩薩果位我還不滿足,我想要在一生當中圓滿成佛。想要在一生當中圓滿成佛,業障習氣又斷不掉,還想要有這樣殊勝的成就,只有一個法門,念佛求生西方淨土。這個法門穩穩當當,決定能滿足你的願望,只有這個法門,沒有第二個法門。我們真正覺悟了,你選擇淨宗經典修行,換句話說,你是徹底覺悟的人,你要不是徹底覺悟的人,你不會死心塌地選擇這個法門。這個法門選定了,其他統統捨掉。為什麼要捨掉?不捨掉就夾雜,夾雜你功夫就不純。換句話說,能不能往生是未知數。如果精誠專注,你決定往生。現在我們是不是決定去?決定去有決定去的修法,不可以不知道,決定去那要專修。

  古時候人口少,交通不發達,科技、通信都沒有發明,見聞不廣。就是說你認識的人少,知道的事情很少,你的煩惱少,妄想也少,因為沒有這些媒體。你知道的事情少,妄想煩惱就少,心容易清淨。尤其是到深山裡面修行,你住在山上,山下發生什麼事情,大概總得十天半個月才會知道,得要山下有人上山來,他才會告訴你,哪一天山下發生什麼事情,你才聽得到,一個新聞你不可能馬上就知道。這是古時候,那時候的人心清淨,天天天下太平,天天沒事,容易得清淨心。現在的人沒有這個福報,為什麼?擾亂你的事情太多了。誰來擾亂?魔來擾亂,魔來折磨你。每天的報紙來折磨你,雜誌來折磨你,廣播來折磨你,電視來折磨你。你一看,天下什麼事情都知道了,知事多時煩惱多,你知道的事情愈多煩惱就愈多,煩惱要斷都斷不了,還天天在增加,你的清淨心一天一天退失,真是心亂如麻,要怎麼修法?太難了。

  現在到山上去修也不行了,為什麼?寺廟都變成觀光旅遊的勝地。你看寺廟規模大的,隨時遊覽車好幾十台,裡面忙碌得像鬧市、市場一樣!所以現在修行找不到地方,在現代這個社會找一個道場來修行不容易,成就非常困難。道場不是沒有,變質了,變成遊覽觀光的道場,不是修行的道場。因此在這個時代出家,一定要擔負起時代的使命。換句話說,要在現代這個社會,適合現代人生活的方式,建立現代化的清淨道場就對了。所以家師常說,建道場不用建成宮殿式的模樣,為什麼?如果蓋宮殿式的,觀光旅遊的人馬上就來了,那就變成觀光旅遊的標誌。

  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以教學為中心,以前建立那種方式有他的道理。古代老百姓心目當中最敬仰的是國王、是皇帝。有幾個人一生能到京城裡面去看皇宮?那是很有福氣。一般人見不到,沒有機會。佛教是帝王從國外禮請回來的,法師都是帝王師。帝王對於出家弘法的法師非常尊敬,稱為國師。所以佛的道場可以建立宮殿式的,不犯法的。一般人家蓋的房子要是宮殿式的,要殺頭的。所以佛的道場可以建成宮殿式的,這種建築分布到全國每個角落,一般老百姓都能夠瞻仰,能生歡喜心。這是在那個時代接引眾生的方便。

  現在這個時代過去了,性質改變了,現在我們看到皇宮都變成觀光旅遊了。北京故宮現在是旅遊的重點,所有寺廟也都變成觀光旅遊的重點,我們又再建這種方式,豈不是又增加一個觀光旅遊點。現在道場應該怎麼建立?應該和現在一般學校機關方式一樣。我們建立這樣的道場,人家看到不會進來,他看到就像是一間學校,是人家辦公的機關,我們在這裡面就可以安心養道。像我們這小道場外面招牌都沒有,知道的人進來,不知道的人就不曉得,他不會進來。在一般的大樓裡面,像過去台北景美華藏圖書館是在大樓裡面,一般不知道的人他不會進來,我們這才安靜。所以一定要現代化、本土化,佛教教育才能夠普遍推行。遠離鬧區是一個大原則,所以學校一定要建立在環境很寧靜的地方,不妨礙教學。佛教道場的建立,選擇場地第一個考慮也是這個問題,要寧靜,不妨礙教學,不妨礙修行,要懂得這個意思。

  下面註解,我們同修如果能看的人,自己看就能夠懂得。在五十四頁有一段開示很重要,我先跟諸位大概報告一下。佛當年在世所收的學生,特別是他的常隨眾,常常跟隨在身邊的,可以說百分之八十以前都是學過外道的,以後遇到佛,對於佛的教學很佩服,跟佛學習,感佛的恩德,做佛的常隨眾,不離開佛,佛到哪裡他們就跟到哪裡。這一段就是給我們解釋什麼是外道。

  疏【就佛解者。】

  就佛的觀點來看。

  疏【此諸外道。邪風久扇。非是一生。雖入真門。氣習由在。故使如來知覺。不令外化。畏損眾生正見根芽。惡業增長。此世後生。不收果實。為此因緣。攝令自近。不聽外益。】

  這一段話裡面意思非常深遠,我們要常常記在心裡。實在說,釋迦牟尼佛這些弟子都是古佛與大菩薩來示現的。有很深遠教育的用心,示現我們一般世間人邪知邪見,這些邪知邪見的人如何真正能夠回頭,他給我們做了一個榜樣。我們在沒有遇到佛法之前,跟那些人是一類的,我們的思想、見解、行為都是錯誤的,無量劫來的習氣根深蒂固,這個習氣很深,一生當中能轉得過來不容易。因此我們就明白,學佛的人多,成就的人少,一萬個學佛的人,難得有三、五個成就的。我們會問原因在哪裡?你要對佛的這些常隨眾真明瞭了,答案就得到了。他們為什麼要常常跟在佛的身邊?佛不准他們出去,他們的習氣太深,雖然接觸佛法,但是不能夠遠離五欲六塵,因此外面的緣時時刺激自己,不知不覺就被外緣誘惑,所以不能成就。要怎樣才能成就?時時刻刻不離佛,他就能成就。所以他們示現一生跟著釋迦牟尼佛,時時刻刻不離開,這樣才能夠成就。

  這裡說『邪風久扇』,「久」是無量劫以來生生世世,這些惡習氣,貪瞋痴慢這些習氣,不是一生,是與生俱來的煩惱,生生世世累積來的。『雖入真門』,雖然遇到真正的佛法,習氣還在,習氣斷不了,假如不跟佛必定受外面境界誘惑。佛知道,佛明瞭,因此教這些學生跟著自己不要離開,不准他到外面去教化眾生。為什麼不可以教化眾生?因為他有壞習氣在,有惡習氣,對於佛所說的法,不一定完全正確的理解,有時候聽會聽錯、會想錯,沒聽懂,自己想錯,把佛的意思想錯,這樣去跟人家講經說法,不是把人家帶領到邪路去嗎?那個罪過無量,所以決定不讓他出去弘法。也就是說這個學生沒出師,還沒有畢業,還不夠資格教人,佛把他留在身邊不准他出去。這是就佛這一邊的說法,老師真正愛護學生,真正希望成就學生,不讓學生離開。

  現在問題來了,釋迦牟尼佛滅度離開這個世界,豈不是把我們這些人遺棄了嗎?佛的慈悲心何在?我們的惡習氣比起佛陀當時那些人不曉得重多少,我們今天如果不能長時間跟在佛的身邊,成就真的是難。佛不在了怎麼辦?這個問題我們要多想想。佛留的遺教在,就是經典。實在說,天天跟在佛身邊,圍繞著佛,一天到晚還是胡思亂想,有什麼用處?沒有用處。真正跟在佛的身邊,沒有離開佛一步,是依教奉行。最簡單的,佛教我們老實念佛,我們一天到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樣你就一時一刻沒有離開佛,你比這些人跟佛跟得還近,你怎麼會出問題?不會。佛是教我們心跟他,行為跟他,不是教我們身體一天到晚跟著佛走,一天到晚緊跟著。身體跟佛到處走沒有用處,你的心、你的行為跟佛不相應,一天到晚緊跟著,褲帶綁在一起也沒有用,所以這個道理我們要懂。

  我們明白這個事實真相,原來近佛不難,人人都有分,佛就在我們的身邊。經典是佛的教誨,每天讀誦,時時讀誦就是聽佛對我們的教誨;我們依教奉行,就是跟在佛的身邊,習氣再重,外面誘惑也不能干擾我們,這樣修行決定成就。其次我們要報佛的深恩,第一是要依教奉行,認真的修學。最認真、最踏實無過於老實念佛,就是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個最重要。其次,我們要報佛恩,報父母恩,報師長恩,報眾生恩,上報四重恩。怎麼個報法?宣揚佛教,弘法利生。

  這個地方講了,佛當年身邊這些大阿羅漢,佛都不放心,怕他們出去亂說,把人教壞,要背因果。我們的德行學問比他們這些人差得遠了,我們出去弘法利生就更不保險,那怎麼辦?你講經說法,你所講的果然是如來真實義嗎?開經偈裡面,「願解如來真實義」,你講的是如來真實義嗎?如果不是,問題就嚴重。我們要怎樣弘法利生?句句都是如來真實義,這樣你才是真正報佛恩者。我們要怎麼講法?說老實話,所有一切大乘經典我們都不會講,都會把它講錯,唯獨淨土經典我們會講,決定不會講錯。怎麼知道不會講錯?因為句句話都是勸你念佛求生淨土,這就不錯,方向目標正確,沒有把你引導偏差,我給你引導的是這個方向。這個方向是一切諸佛為一切眾生指導的方向,哪裡會錯誤!所以最方便的弘法利生,見到人:阿彌陀佛,這就是度眾生,這就是弘法,決定不錯。

  一切諸佛教化眾生,勸人念佛求生淨土,我也勸人念佛求生淨土。我的智慧德能雖然不如佛,我勸化眾生的方法跟諸佛如來完全一樣,這還有錯誤嗎?懂得這個原理,我們就很放心去做。釋迦牟尼佛當年的這些學生聽世尊講經講得多,頭腦也亂了,到外面弘法利生未必勸人念佛,所以佛不放心,不准出去。如果大家到外面都勸人念佛,佛一定說你趕快出去,不必天天跟著我,道理就在此地。所以我們明白,唯有弘揚淨土勸人念佛是正確的,這是如來真實義,沒有錯誤。要記住,決定不能摻雜別的東西在裡面,摻雜一點又怕出差錯。永明大師是大善知識,他可以摻雜一點禪,說有禪有淨土,我們不能摻。他摻不錯,我們一摻就錯。為什麼他摻不錯?因為他能夠觀察那個時代人的根機,摻有好處,沒有壞處。我們沒有能力觀機,沒有智慧,沒有德能,因此一點都不能摻,這樣就決定沒有過失。

  這集的時間到了,我們就報告到這裡。下面,下一集再繼續向大家報告。謝謝大家收看,阿彌陀佛。

  

  

#